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案例 > 贫困户创业案例

贫困户创业案例

2017-07-07 09:47:1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贫困户创业案例(共5篇)...

篇一 贫困户创业案例
200多贫困户创业打工脱贫致富·重庆日报数字报

马年春节,冯朝勇一家的柑橘卖了2万多元。6年前,冯朝勇可是涪陵区李渡街道岚马村有名的贫困户。现在,他家年收入达到7万多元。 冯朝勇是如何摘掉贫困帽子的呢? “既要整村脱贫,更要个个致富。”2月11日,李渡街道宣传委员谭培明告诉记者,岚马村整村脱贫后,村里做起了200多贫困户的“加减法”。 蔡家河在山谷里绵延数十里,沿河两岸地多林多耕地少,岚马村便窝在峡谷里成了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做梦都想致富。”岚马村村主任王莲芳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就投工投劳修建了7.8公里泥石路,但因岚斜路垭口的巨石挡住了出山的去路,村里的粮食运不出去,村外的化肥运不进来。王莲芳说,打开这个缺口要耗资100万元,村里无力承担,岚斜路成了岚马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2006年,岚马村全村565户被确定为整村脱贫帮扶对象,首先打开了岚斜路这个出山的缺口,随后完善了道路、水池等基础设施。岚马村有种植花椒的传统,村里随后发展了3000亩花椒、1300亩柑橘等产业,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跃升到6000余元,岚马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贫困户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短板。”谭培明称,改善基础设施、培植致富产业,这只是整村脱贫行动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引导村民用好搭建起的平台脱贫致富。他告诉记者,岚马村做起了200多贫苦户的“加减法”,一方面想方设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同时减少化解全村贫困户数量,力争做到脱贫致富“齐步走”。 冯朝勇“倒插门”到岚马村,家人重病致贫,种植的蘑菇被大水冲走,损失20多万元。“雪上加霜”的遭遇让冯朝勇一筹莫展。2012年,村里联合李渡工商所帮助冯朝勇落实微企扶持政策,种植油桃、柑橘。 “喘过气来了。”冯朝勇说,现在不仅脱了贫,自己还请了五六个工人帮忙。 四组屈新亚以前也是贫困户,想养猪缺钱修猪圈,打算搞蔬菜种植,又没得资金建水池、修便道。最后,街道协调近20万元资金帮助他改善了水池、道路系统,现在屈新亚饲养了100头猪、种植蔬菜100余亩,每年毛收入达50万元。 对有经营头脑、有创业激情的贫困户可采用筹资金、添设备、助营销,对只有劳力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怎么办? 这也是贫困户王顺奎三兄弟最担心的事儿。王家三兄弟只有一身劳力、没多少文化,更没经营头脑,看到邻居们一个个摘了贫困的帽子,他们也心慌。 “打工至少100元钱一天。”王莲芳介绍,全村现在发展起97家微型企业,随时都需要人帮忙干活儿。村里一方面将王顺奎这样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同时收集各个微型企业的用工需求,“点对点”落实派工。王莲芳称,像王顺奎这样的贫困户不出

村一年也能挣回3万元的工钱,轻轻松松就脱了贫。 据介绍,2008年,岚马村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全村贫困户200多家,到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多元,仅剩下22家贫困户。 记者手记 既要整村脱贫更要个个致富 彭瑜 前不久,有媒体关注了扶贫中的“扶强难扶弱”现象,并提出了“小户和弱户能不能扶起来、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等问题。 岚马村的贫困户脱贫做“加减法”在这方面应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岚马村,全村565户就有200多贫困户,这不只是修修道路、建建水池,发展点产业、扶持几个大户等就能宣告整村脱贫大功告成的事情。 岚马村“抓大不放小”,既致力于脱贫致富平台的打造和建设,又针对性地提出做贫困户“加减法”,点对点地逐个帮扶解决脱贫致富的问题。 小户和弱户能不能扶起来?岚马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因家庭而异、逐个分析、区别对待,将扶贫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贫困户是能够摘掉贫困帽子,最终实现脱贫致富“齐步走”的。 “既要整村脱贫更要个个致富。”岚马村的做法值得借鉴。

篇二 贫困户创业案例
一些失败的创业案例

年终策划:2012年那些失败的创业项目

共分享89次

Chaos 发布于

2012-12-24 16:08:51

回眸2012,越来越多的能人志士走向了创业的道路。现在这个时代,创业是一个热词,实现梦想、创造产品、融资、上市、暴富等诱惑让很多人都走上了创业这条道路。但是创业之路并不都是一帆风顺,这条路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

能记住的只不过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创业项目都在沉寂中期待突破。正如鲁迅说得那样,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灭亡。据 17Startup 统计,截止12月23日24点,共收录6491家公司,已关停的网站数量达到643个,接近十分之一。在这些创业公司中,既有曾风光一时的公司,也有自诞生以来就无人问津的项目,既有当下热门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云计算,也有已经烂大街的却看不到出路的类型。

其实,吸取失败创业公司的原因要比听成功的经验更受用,那些活生生的案例更让人警醒。也许你在创业的过程中,已经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者有出现这种状态的苗头。也许有些公司失败的原因我们已经听了很多次,但是它们还是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2012年的X个失败创业案例。希望大家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对2013年新确立一个新的目标有所帮助。

失败原因:盲目扩张,缺乏管理

典型案例:团宝网

团宝网于2010年3月上线,团购业务率先开通368座城市,高峰期,总员工达2300人,每天提供超过2万个团购选择,拥有超过1800万会员,月独立IP数亿,日独立IP过千万,在百度风云榜和Alexa用户访问量排名上位列榜首。曾经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团购网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2010年度盈利的团购网站。我们还记得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到处是团宝网的宣传广告,三位代言人频频出现在各种地方。在当时没有人怀疑团宝网会出现大问题。在当时百团大战如火如荼,各家团购网站都纷纷聘请代言人,大肆做广告,以进一步扩张知名度。 然而,在2012年春节前夕,却传出了团宝网 CEO 任春雷跑路的消息。团宝网全国30家分站绝大多数均遭裁撤,400多位员工离职但尚未在公司承诺期限(1月20日)内拿到工资和补偿;数千商家尾款被恶意拖欠;400 服务电话已无人接听;北京总部已是变卖殆尽,人去楼空;任春雷及其妻何晓玲手机关机,不知踪迹。

不过任春雷还是回来了,他强调自己并没有跑路,而是去想办法了。春节期间,他和多位投资人见面,均以失败告终,据薛蛮子透露,由于任春雷巨亏,其大股东已经不信任他了。还好他算是一个负责的创业者,尽管公司已经十分困难,还是想办法找投资,还清欠款。并积极寻求团宝网转型。

失败分析:

动辄上亿美元的融资让整个团购行业陷入到迷失当中,在巨额数字面前已经忘记了如何合理利用它们。也许当时团购的火热和投资人的狂热遮掩了这一行业即将出现的危机。创业公司的投资来得太快,让它们忘记了公司需要核算成本。“他们把一个智力游戏简化成了体力劳动,创业过程从超常规模的融资、招聘、 广告毫无过渡地走向再融资失败、裁员、倒闭。在集聚了人类杰出智慧的互联网上,他们表现得像一群腰裏兽皮的史前狩猎者。”当前钱烧完之后,整个行业突然进入冬天,投资方拒绝继续投入。资金链的断裂让公司陷入危机。其中一个投资人表示,他看不出3个月后死与现在死的区别,而现在死还能省下一笔钱。

团宝网的盲目扩张导致自身的失败。”有分析认为,包括团宝在内,团购网站几乎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在.com时代,互联网创业有三段论:规模做到第一,就可以最快上市,上市之后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这三段论并不适合现在的互联网,更不适合团购。团购行业的净利率很低,竞争激烈时,甚至是赔本赚吆喝,自身的造血能力很低。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那么死亡的概率很大。团宝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虽然这个错误整个团购都犯了,但是由于团宝没有找到第三轮融资,因此,这样的错误对团宝就是致命一击。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团宝在管理上的混乱、不规范尤为突出。在向外人吆喝的过程中,团宝网并没有练好内功,是“自己淘汰了自己”。当创业公司员工超过2000时,管理层缺乏管理经验。在快速扩张的时期,每个管理人员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人员招聘,带新人上。由于精力的大量消耗,许多人在业务上,以及内部管理上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在人员大扩张的时候,正是需要加强管理的时候,而各业务部门的总监经常在外地四外奔波,任春雷四处寻求融资。这让整个公司的中层管理经常处于“真空”的状态。同时,中层、高层人员的离职也让管理团队不稳定,新招来的员工也对团宝没有认同感,忠诚度不高,加之团队成员非常年轻,缺乏一种责任感。

在公司发展上,团宝也在寻求团购差异化。但从结果来看,这些创新收效甚微,有些甚至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011年9月28日,团宝网推出效仿 Swoopo 竞拍模式的“财迷老道”网站,但是这一活动不仅不赚钱,甚至连用户的眼球都没有赚着。针对流量下滑,任春雷曾经做过一次变革,将团购项目3天结束,改为长期在线,永不结束。这让团购项目太多,每个项目能够在首页上展示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并且,那些好的项目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这让用户的体验大幅下降,营业额也大幅下滑。

现状:

据任春雷透露,新团宝已于12月5日凌晨0:00上线,此前的域名 groupon.cn 已经自动跳转到新域名tuanbao.com。新团宝网将转型为开放的团购服务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项目发布、展示、购买、营销多种服务,支持商家和消费者自主发布团购信息和项目,任介绍,“新团宝继承了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形式,做成了开放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自由出入,以消除行业弊端。”而在企业、代运营者获得收益后,团宝网获得10%的服务费,这也是团宝网收入的主要来源。

对于团宝提出的“淘宝式”团购平台模式,业内人士反应不一,其中不乏不同的声音,更有人质疑新团宝是否会昙花一现。“这种模式没新意, 做的有点像反向团购,和阿里巴巴所提出的电商未来走向C2B类似。„„目前只能说是空中楼阁。市场环境还没达到,另外平台不够强大,供应链、物流、支付、信息流、服务管控、售后都没建成完善的体系。„„为什么要选择团宝网,而不是聚划算呢?”

参考文献:团宝网折戟启示录:失效的互联网“三段论”

失败原因:在同质化的大潮中淹没

典型案例:闪聚

【贫困户创业案例】

去年8月,互联网著名人士刘兴亮宣称以“拿起一块名叫闪聚的板砖,狠狠地敲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大门”,高调宣布其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闪聚”,同年11月,iOS公测版上线,其为一款 LBS 移动交友应用,通过共同感兴趣的约会帮助近距离陌生人结识相聚,主打陌生人交友。刘兴亮此前曾表示创业资金来源于一位老友,足够维持一年的运营开支,后被传融资约500万元人民币。

然而在一年过后,据内部人士透露,“闪聚”早在数月前关闭,其在苹果 App Store 中国商店也已经下架,尚存于 Android 商店的 App 也被爆有闪退、无法注册等多处严重 BUG。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5月底,闪聚发布iPhone 1.2版本后,便再无消息出处,不久后团队宣告解散,创业历程不足1年。闪聚官网 (shanju.com) 已经无法打开,联系电话显示为空号,官方微博最新一条消息停留在今年5月21日。

失败分析:

作为知名的互联网人士,刘兴亮不乏广泛的人脉;作为公司高管,他不乏管理经验;作为互联网评论员,他不乏对业界的认识和发展趋势。但是尽管有这么多的优势来创业,却依旧避免不了创业失败。而闪聚的失败原因却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一个原因:同质化。

2011年,LBS 移动交友的确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项目,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众多产品。这些产品不乏大公司的大制作,也不乏创业公司开发的小产品。但是它们面临着两个巨大的隐患,腾讯和同质化。微信的崛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同类的产品,独霸天下。如果不能在腾讯的淫威下寻找差异化,那么只能可耻的选择失败。其中,只有陌陌以“约炮神器”为特色活了下来,也活的那么艰难,何况闪聚乎?刘兴亮在日前发布文章感叹到:移动互联网并非草根创业的乐土,似乎为自己失败的“闪聚”来辩解。他分析了三点原因。

一是起点不同了,传统互联网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是一个类似美国西部淘金的时代。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已没有了十多年前传统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是大公司的天下。

二是巨头抄你后路怎么办。“春天,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们辛辛苦苦耕种;秋天,巨头们轻轻松松地收获。巨头们奔走相告秋收的喜悦时,在春天耕种的那些创业者们,却在秋天品尝苦涩的果实。这就是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真实写照。”

三是创业成本奇高。招聘相关的工作人员薪水奇高,而自己培养也需要花费巨资。

刘兴亮的三点分析都击中了闪聚失败的要害。但是他可能没有看见的是,即便如此,也有创业公司类似闪聚的产品活了下来,比如陌陌。不管是大公司凶猛也罢,还是创业成本太高也罢,不管是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要想生存下来,需要有“创新”的因素,一味的追求风潮,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只能是在同质化的大潮中被淹没。即便是在互联网跑马圈地的时代,也是因为他们敢于天下先才获得了成功。

现状:不知所踪。

失败原因:创业项目战略性失误

典型案例一:星辰急便

星辰急便,是原宅急送总裁陈平于2009年创立的一家加盟制快递公司,2010年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注资;2011年与鑫飞鸿快递公司合并,商号为“星晨急便·鑫飞鸿”,是一个“云快递”平台,该公司主要为企业及电子商务客户提供国内小件包裹速递服务。1994年他与哥哥陈东升创办于北京,是中国最早的民营快递公司之一,当时敢冲敢打的陈平担任主帅,曾一度把它做到业界老大,曾经领跑中国市场。2007年,他在宅急送掀起的一场激进变革却让兄弟反目,他负气出走,而后陈平创办快递公司星辰急便,切入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市场,并得到了电商教父马云7000万的战略投资。

星辰急便当时的业务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云快递。简单说,云快递就是加盟模式与直营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与多级加盟模式的“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运)”不同,星晨急便只有一级加盟,即收派网点直接加盟星辰急便,而所有的

篇三 贫困户创业案例
低成本创业的五个成功案例——创业故事

低成本创业的五个成功案例——创业故事 一、一边打工一边创业 这种方式一般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和在自身的厂商资源在上班时间外进行创业尝试和增加收入,好处是没有任何风险,但应该处理好本职工作与创业的关系。 A先生是某服装企业采购,从事了几年的采购工作后颇有心得,对服装有了一定的敏感并熟悉各种服装加工企业,由于服装企业现在很多是虚拟经营,即便是我们熟悉的知名品牌(如班尼路、美特斯邦威)也只是负责产品设计,本身并不设厂,设计出衣服样式后找服装厂加工制成成衣,然后加上品牌标识发往全国的零售终端,现在A先生就经常接一些“私活”,客户提供样式,然后A先生负责采购面料和找加工厂,最后交付成衣。一单下来少的几千,多则几万,的确非常惬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没有风险,自己在有固定收入的同时可以创造更多价值。 可能有人认为此方法欠妥,有对公司不忠的嫌疑,我认为只要掌握一个度该方法还是非常可行的,利用闲暇时间去开拓自己的事业并且增加收入也无可厚非。 建议: 1、应该知道自己发展的主次,在企业打工除了养家糊口也是个人能力和资历的增长,因此重心是完成好本职工作,推进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的进程。 2、保持以下尺度,客户不要是你打工企业的竞争对手;不要占用任何上班时间,那个时间属于为你提供薪水的公司;不泄露任何公司的商业秘密。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信用对将来个人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依靠商品市场创业 专业的商品市场,(比如眼镜批发市尝服装批发市场等)都会为租户代办个体工商执照,只需一次性投入半年或一年租金,以及店内货品的进货费,所以投入在3、5万以内。只要依靠人气旺盛的商品市场,风险也比较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温州人起家就是从商品市场做起来的。 B小姐以前是服装设计师,后来从服装公司辞职后自己创业,转租别人的带照商户,(现在有很多商品市场可以买、可以租,有些人买下后通过出租赢利,并且经营的证照齐全)在一家服装市场中经营批发零售业务,凭借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多年的行业经验,B小姐自己设计,找服装厂加工成衣后在自己的店铺内销售。目前销售良好,已经开出了第二家分店。 建议: 1、一定要找人气旺的市场,可能比起经营较差的市场租金要高,可是人流量是该商品市场内你的小店存活的最基本条件。 2、同样的市场也有生意好和差的区别,因此需要你对自己经营的产品比较熟悉。(例如熟悉该类商品的消费者喜好

; 熟悉该商品的进货渠道,能以更低价格进货等等) 三、在大卖场租个场地创业 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代理销售,不过必须眼光独到,风险比较大一点,但是回报也是非常可观。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有营销经验的人员采用。 C先生出差X市发现松子在当地价格比较便宜,回来后就经过简单调查就发现本地松子很少有人销售,而且价格昂贵,因此C先生在春节前很早就到X市订购了一批松子,并且在本地人流最大的家乐福争取到了进门的一块场地,春节期间开始用大缸装着松子进行销售,这一个月下来是宁人瞠目结舌的30万利润。 建议: 1、用你所代理或销售产品的生产厂家相关证明(卫生许可证、厂商证明等)同卖场的办理手续。否则不能进常 2、风险比较大,一定要对市场行情有所把握,并且注意产品的销售季节和保质期。(有人从外地批水果到卖场销售,运输途中耽搁了一下,结果很多没卖完就烂掉了。 3、考虑本地人对该产品的接受程度,最好做个有个简单的调查。(有些东西尽管本地是很少销售,但是可能不一定适合本地口味,例如有的商家曾经在一些城市推广槟榔,但是当地的人并不习惯槟榔的口味,因而失败。) 四、加盟连锁创业 现在有很多小的饰品店,冷饮店等加盟的费用不高,但是选对的店铺和产品还是很赚钱,加盟连锁一定要看准,并且早点介入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D小姐在某市加盟石头记饰品连锁店,由于当时次类产品市场上比较少见,属于竞争少,利润高的行业,因此短短两年就赚了接近百万,等到各种饰品连锁店低价竞争时,她早就关门转行,开了一家眼镜店。再如加盟有实力的房产中介公司,自己只需要租个门面,有简单的电话、桌椅等设备就可以开展业务,房源信息来自售房户、出租户在中介公司的免费登记,你可以在小区的信箱内投递一些征求房源的信息,由于房源信息登记是免费的,所以很快你能找到一些房源信息,接下来通过门市会有求购、求租的客户上门,你提供信息、并带领看房,双方成交时,出租户和租房者各支付月租金的30%作为佣金,一笔月租2000元的项目中介成功就可以获得1200元,非常可观,操作也很简单。 建议: 1、选择行业门槛低但回报高的产业,例如房产中介。 2、选择新兴产品,一旦竞争产品增多,营业额下降时,立即转向。如以前的小饰品店等。 3、整个投资不宜过大,找利润高,投入少的小产品加盟,没有经验的人切忌加盟大的连锁项目,没有一定的经营经验注定失败,千万别太相信加盟企业的“无经验”一样经营,“

全程 营销辅导”的谎言。 五、工作室创业 E先生与F小姐都是设计专业的出身,在广告公司打工几年后想自主创业,他们一起开办一家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的好处是手续简便,正规点到工商局登记就可以了,有些工作室实际无须办理任何手续,也没有办公场地的费用支出,在家“生产”即可。他们主动到出版社、学校、印刷厂等机构联系,由于工作室除了设计用的纸张和油墨外几乎没有其他成本,因而服务价格相当具有竞争力,再加上多年的设计经验,无论手绘和电脑设计都让客户比较满意,因此现在业务越做越大,几年下来已经买了属于自己房产和汽车。再有G小姐对时尚饰品比较有兴趣,自己买了许多珠子、贝壳、绳子等,在家开了工作室,专门创作手工饰品然后买给饰品店,现在她的手工饰品已经小有名气,供不应求。 网络神奇团队邢帅教育商学院,在草根创业者邢帅的带领下,又一次见证了奇迹,半年时间迅速壮大起来 ,年度统计 半年时间已经为邢帅网络学院创收一千万,目前每月收益800万,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这一切仅仅是在一个QQ群内做到的,群号3+2+0+6+2+5+4+2+9. 有结果才有发言权。

篇四 贫困户创业案例
创业案例分析

篇五 贫困户创业案例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1

目录

案例1: 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案例2: 大三学生创业投资百万网上开店

案例3: 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之路

案例4: 青年科技创业

案例5: 广受欢迎的青年网站

案例6:

案例7:

案例8:

案例9:

案例10:

案例11:

案例12:

案例13:

案例14:

案例15:

案例16:

案例17:

案例18:

案例19:

案例20:

案例21:

案例22:

案例23:

【贫困户创业案例】

案例24:

案例25:

案例26:

案例27:

案例28:

案例29:

案例30:

案例31:青年创办市民身边的电视台 在校大学生创业网站卖出200万元 商机把握与李嘉诚创业 金正电子炼狱重生 青年"大篷车" 青年创建妇幼营养补给中心 青年特色剧演出公司 青年家政服务深入社区 青年创建出租车特色服务公司 “让垃圾为青年就业服务” 青年的视听创作公司 比尔·盖茨的创业 迈克尔·戴尔的创业 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握住商机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 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没有背景和依靠 创业全靠自己天赋和努力 “生活色拉”的创业模式 闯出一条属于自己路 与其与人分享就业蛋糕,不如自己做一个蛋糕 一个小女孩的成功 特色植物一炮走红 等待时机 成功出击 “视美乐”的失败 易得方舟的沉没【贫困户创业案例】

2 “美特斯邦威”和“谭木匠”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创新【贫困户创业案例】

案例32: 天行健公司的坠落

案例33: 文峰国际集团的创业

案例34: 吉盛伟邦在上海打出一片天地

案例35: 创业亦源于刻骨铭心

案例36: 白手起家的梁亮胜

案例37: 杉杉西服与创业者郑永刚

案例38: 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

案例39:

案例40:

案例41:

案例42:

【贫困户创业案例】

案例43:

案例44:

案例45:

案例46:

案例47:

案例48:

案例49:

案例50:

案例51:

案例52:

案例53:

案例54: 3

案例55:

案例56:

案例57:

案例58:

案例59:

案例60:

案例61:

案例62:

案例63:

案例64: 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创业之路 新东方与其创始人 财富几度灰飞烟灭的启示 灵感与创业商机 行千里路 取回真经 眼开见钱 创业目标定位要准 一句话听出8亿元的商机 来自耳朵的商业敏感 好风凭借力 朋友是资源 巧妙利用“海派”心理 万块钱做房地产 智慧套白狼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 共同分享铸就大业 善于学习与勇于反省 安彩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 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山姆·华顿的创业与沃尔玛出色创意赢得市场 决策正确“大家乐”长盛不衰

3 “公关也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海归”与蜡烛“看”来的财富“曲线救国”“惊险一跳”的周枫

案例65: 破除门第观

案例66: 惟真才是举

案例67: 三星的“人才第一”主义

案例68: 惠普以人才兴业

案例69: 锲而不舍,以诚待人

案例70: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

案例71: “信人,人亦信己”

案例72:【贫困户创业案例】

案例73:

案例74:

案例75:

案例76:

案例77:

案例78:

案例79:

案例80:

案例81:

案例82:

案例83:

案例84:

案例85:

案例86:

案例87:

案例88:

案例89:

案例90:

案例91:

案例92:

案例93:

智力游戏 鲜花超市 限量发售冰淇淋 反光布料 高中体育报道 家用安全用品 美味的抗菌药品 大学旅舍商业计划 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的自述 关注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动态 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 联想的创业之路 技术创新推进宝钢做“高”做“强” 宝洁公司的品牌创新 长虹集团的企业文化 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创新 盛大网络游戏:开创盛大模式 营销创新是金星啤酒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业的奇迹和教训——“巨人”集团兴衰从顽皮少年到商界大侠

4 “晨光学生网”创业计划书“女性眼光发展组”

案例1: 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①。

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陈峰伟正在仙林大学城内建一个500平方米的IT卖场,这个名为“华盛电器”的大卖场将投入300万元,所有投资都是陈峰伟个人的投入和融资。目前,这个由大学生自己投资、自己策划,甚至连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工商注册,预计明年初开业。虽然南京家电业巨头云集,但陈峰伟这个年轻人已经把竞争对手锁定为苏宁、五星等巨头。“第一年的销售目标是4000万,5年后,我希望能达到2亿,抢到仙林地区80%的市场份额。”

陈峰伟在同学眼中是个能人,来南京不过一年半时间,却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业之路。他自称卖过图书、卖过手机。在新生军训时,学校只发了衣服,却没配鞋子,他立即从外面购进鞋子向新生推销。今年暑假,陈峰伟先到太平洋建设集团实习,回到河南老家后又做起了一些高校的招生代理,“我两个星期就赚了两万”,陈峰伟的声音里透着些许自豪。陈峰伟最早接触IT销售也是在大学中,除了向同学们推销手机、MP3等IT产品外,他还在仙林大学城的各个学校内发展代理,“有的学生代理一天就能卖出两部手机”。陈峰伟没有透露自己在校一年半到底靠这些方式赚到了多少钱,但他称此次华盛电器注册的30万元资本全来自于自己的投入。在向同学们推销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时,他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仙林地区有12万大学生,却没有一个专售数码、手机产品的店铺。“仙林地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年市场份额达3.6亿元之巨,光手机一天就产生300部需求。”陈峰伟称这一结论来自于他组织的3次市场调研。陈峰伟向大学生们做的另一个问卷题目是:如果我在仙林开一个大卖场,你会不会来我这边买?70%学生的答案是“不会”,他们选择如苏宁、国美这样的大店,一部分会选择去珠江路,在问卷上选择到他店里去买的占18%。但这18%也给了他很大的刺激,纯数学计算,3.6亿市场总需求的18%就是6400万,陈峰伟决定动手,开这个大卖场。

陈峰伟称,华盛电器所需的数十名员工已经招聘完毕,全是来自仙林地区各高校的大学生。“核心管理团队4到5人左右,有南邮也有其他高校的学生。”陈峰伟称伙伴们都是各校的创业主力,也有本校的院学生会主席。基层员工则以按时计费为主,每小时3至5元,“跟洋快餐差不多”。 陈峰伟称华盛电器的启动资金全靠自己,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家里甚至还不知道他在做这事。“其他的钱,我主要是在融资,就是向一些企业借贷。”他称自己不久前从江苏一知名企业获得了担保,已成功从北京一企业获得融资,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额,只称正逐步到位。华盛电器总投资300万,其中200万做流动资金。“我们已经与海尔、TCL、诺基亚等10多个厂商达成了协议,广东一带生产MP3的企业也已经同意免费铺货进场。” ①新华报业网讯:大学生300万打造家电大卖场,2005年12月15日

5


贫困户创业案例相关热词搜索:贫困户创业事迹 创业成功案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贫困户创业案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贫困户创业案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anli/8697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