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料 > 创业资讯 >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2017-06-14 09:21:5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食用菌栽培技术(共5篇)...

篇一 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几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第一章 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

一、食用菌菌种的分类与制作流程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

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

★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

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 ——— 转管扩接←保贮

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

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

二、母种的分离与培育

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

级种。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

1母种常用培养基的分类

常用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有三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

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AS培养基)和马铃薯综合培养基。

2.培养基的制作步骤

首先,将马铃薯洗净,削去皮与芽眼,切成薄片,加水1000mL,在锅内煮沸后保持20min,

用4~8层纱布过滤。

其次,继续用小火加热,并准确称量其余药品,加到马铃薯汁中搅匀,琼脂粉最后加入(如果用琼脂条,需要边加热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其余药品),加热使其完全溶化,补足水量至1000mL。

再次,分装试管。将培养基趁热倒入漏斗中或分装器中,分装试管。试管的装量大约为1∕5,各支试管装量一致。然后5~10只捆成一捆,准备灭菌。

第四,把捆好的试管塞上棉塞,放进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取出试管,在干净的房间里把试管摆成斜面,斜面一般是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然后放入培养箱35~37℃培养一天,检查无污染后保存待用。 3、种菇的选择与种菇分离

★种菇子实体的选择首先要考虑选取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个体;其次要在出菇早、出菇均匀、生长旺盛的菇木和菇床上挑选;第三要求朵型正常,菌盖肥厚,菌柄短壮,无病虫害。野生菇木的选择应选出菇多而无杂菌生长的幼龄菇木。

★选择好种菇以后,要进行菌种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等。

(1)组织分离法 选菇型正常、发育健壮、中等成熟的平菇子实体,表面消毒后,在接菌箱内掰开。用接种针在菌盖和菌柄交界部位中间挑取一小块组织放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即可萌发形成菌丝,再经提纯移接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即成母种。

(2)孢子分离法 此法为直接挑取担孢子培养或者通过孢子收集器收集孢子,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母种。

(3)菇木分离法 将菇木(已长菇的木段)截取带回实验室,风干或晾干,因为野生平菇多发生在近地枯木朽桩上,菇木的含水量较高,表面带有一层湿土,风干处理会减少以后分离物的污染。表面风干后再轻轻敲掉沾附的土和杂物。然后剥掉树皮,削去表层木质部。选取菌丝洁白、浓密的部位切取菇木的中间部位,然后锯成3cm厚的薄片。带有菌丝的木块即为分离材料,带进无菌室进行分离。取选好的菇木小薄片,用75%酒精擦洗表面消毒,之后放入0.1%的升汞内消毒1~2min,再用无菌水洗去升汞残液。随后将其截成如火柴梗大小的小木条,移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央。经25~27℃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后,再行转管培养。

3.母种的培养与选择

将分离得到的菌种接入试管后,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2~3d即看到菌丝生长,孢子分离法须一周左右才能用肉眼看到孢子萌发。此时即应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淘汰污染的及未萌发菌丝的试管,挑选菌丝发育健壮的试管分离扩大培养。

培养好母种后,除用肉眼观察菌丝长势强弱外,还应做好瓶栽出菇试验。将母种接到装有灭菌棉籽皮或木屑培养基的菌种瓶内,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菌丝长满瓶子后,置于15~18℃有光亮的地方培养。观察子实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旺、出菇快而多的株系扩大制种。

三、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与培育

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

1.培养基的种类

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常用的培养基有棉籽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麦粒菌种培养基和种木培养基。

2.培养基的灭菌和接种

培养基制好后,采用湿热灭菌的方法,杀死培养料内杂菌及孢子。

灭菌后的瓶装培养基,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及时进行接种,每个母种斜面试管,可接种5~8瓶原种,将母种菌丝块放入原种培养基瓶后,塞上棉塞,置于25℃的温室内培养,约经20d左右,菌丝长满全瓶就可作栽培种接种之用,不宜久置。

3.栽培种的生产

得到原种后,再把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栽培种。一瓶原种可接40瓶栽培种。具体制法是:在接种箱中将原种瓶用5%的来苏儿擦洗瓶壁,然后用消毒的镊子从原种瓶中夹取1小块菌种,放在栽培瓶料中央,塞上棉塞,置于培养室内(25℃)培养30d,菌丝发满瓶,无杂菌污染,即可做栽培种使用。

4.菌种质量判断

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的成败,优良的菌种应具备:种性优良,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菌丝的生活力强、纯度高、适宜的菌龄、无病虫害等特征。

表1 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分离培养情况汇总表

第二章 常见食用菌栽培实例

平菇

一、平菇栽培的基本情况

平菇又名冻菌、鲍鱼菇、白香菇、凤尾菇、美味北风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菇)属。

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平菇生长旺盛,适应性强,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主产国有中国、日本和意大利。国内除青海、西藏和宁夏之外,其余省份均有栽培。

二、平菇的生长发育与常见的栽培品种

平菇的生长和发育主要分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平菇的生活史是:孢子→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子实体→孢子。其生长发育时期主要经历原基期、桑葚期、珊瑚期、成形期、幼菇期和成熟期等六个时期。平菇菌丝体的生长是通过菌丝尖端生长点不断向前延伸实现的。菌丝生长速度很快,一部分菌丝可以伸展到空气中变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进一步扭结转化为子实体。

“平菇”通常是商品名称,是侧耳属中多个栽培种的总称。平菇的栽培种类很多,仅在我国栽培的就有500多个,常见的如下:

(1)糙皮侧耳 平时所说的“平菇”多指这个种,是目前栽培最广泛的种类。主要是低温型和中温型品种。常见的品种有平杂17、细胞AX3、天达、江都792、黑89、常州2号、双耐等。

(2)凤尾菇 原产印度,是一种栽培较为广泛的中高温种类。常见的品种有平菇831、F327等。

(3)榆黄菇 又名金顶侧耳,属于高温型品种。常见的品种有东北榆黄蘑、农大榆黄96等。

(4)佛州侧耳 从美国和德国引入我国,属于中低温型种类。常见的品种有中蔬10号和平菇AS5.184等。

(5)黄白侧耳 又名美味侧耳、小平菇,属于中低温型种类。常见的品种有姬菇9008、姬菇9811等。

(6)桃红侧耳 高温型种类。常见的品种有福建桃红平菇、江西桃红菇等。

篇二 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前言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双孢蘑菇栽培

一、概 述

双孢蘑菇(Agaricus bitoquis)又叫白蘑菇,洋蘑菇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它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多的食用菌。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栽培,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60%以上。

蘑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1902年)用组织分离法成功获取菌种,从此蘑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从法国传到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并扩大到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1936年主要在西欧约有10个国家栽培,年产量约4.6万t;1976年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鲜菇年产量67.5万t;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蘑菇生产,鲜菇年产量超过300多万t。

我国蘑菇栽培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在上海虹桥一带开始栽培,鲜菇专供租界、领事馆的洋人享用。自1958年由牛粪代替马粪栽培成功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后来又随着培养料两次发酵技术及杂交菌株的选育,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至90年代中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立体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主要生产省是福建、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我国栽培规模已超过起始国,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蘑菇是有名的植物肉,蛋白质含量是菠菜、白菜等蔬菜的2倍,与牛乳相当,但脂肪含量仅为牛乳的1/10,比一般蔬菜含量还低。其热量比苹果、香蕉、大米、猪肉及啤酒还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4%~83%。;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精氨酸、亮氨酸、VB1、VB2、VC及磷、钠、锌、钙、铁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营养食品。含有胰蛋白酶、麦芽糖酶、酪氨酸酶等,可助消化、降血压。其浸出液制成的“健肝片”、“肝血灵”等对白细胞减少、肝炎、贫血、营养不良具有显著疗效。因是低热量碱性

食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可防止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等。所含的多糖化合物具有一定防癌、抗癌效果。近年来还发现蘑菇的核酸具有抗病毒的功效,具有抑制艾滋病毒浸染与增殖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药用保健品。

双孢蘑菇的肉质细嫩,味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据测定每lOOg鲜菇中,含蛋白质3.58,碳水化合物7.38,脂肪0.58,纤维素1.18,灰分1.2s。在灰分中磷150.8mg,钾380.3mg,钙13.7mg,铁3.6mg。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租维生素。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符合当今人们对饮食结构的要求。

双孢蘑菇还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蘑菇中的多糖体,能降血压和胆固醇,而所含的β一葡聚糖和β一1,4葡聚糖苷对癌细胞和病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健身强体。

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大多是农、林副业的下脚料和畜禽粪类。原料丰富,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因此,栽培双孢蘑菇投资少,效益高,是发展农村副业,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

二、双孢蘑菇的形态结构

双孢蘑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构成的。

菌丝体的作用是什么?双孢蘑菇栽培所使用的“菌种”,就是它们的菌丝体(图6-6)。其主要功能是从死亡的有机质中分解、吸收、转运养分,以满足菌丝增殖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食用菌生产中,菌丝体充分生长是获得丰收的物质基础。

子实体是如何形成的? 双核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开始扭结形成子实体(图6-7)。

图6-6 人工培养的双孢蘑菇菌丝体 图6-7 双孢蘑菇的子实体

双孢蘑菇子实体菌盖伞状圆正,肉质肥厚,洁白如玉,表皮光滑,味道鲜美。菌肉白色,受伤后变为浅红色。菌褶密集、离生、窄、不等长,由菌膜包裹,菌盖开伞后,才露出菌褶,并逐渐变为褐色、暗紫色,菌褶里面为子实层。菌柄短,中实,白色。子实体成熟开伞后散发担孢子。未成熟的担孢子为白色,逐渐变为褐色。担孢子圆形,光滑。

三、双孢蘑菇的生活史

双孢蘑菇属次级同宗结合菌类,其生活史比较特殊。因为每个担孢子内部含有两个(+-)不同交配型核,叫雌雄同孢。担孢子萌发后形成的是多核异核菌丝体,而不是单核菌丝体。这种异核菌丝体不需进行交配便可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菌褶顶端细胞逐渐长成棒状的担子,担子中的两个核发生融合进行质配,进而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随后进行1次减数分裂和1次普通有丝分裂,产生四个核,四个核两两配对,分别移入担子柄上,便可形成两个异核担孢子,至此,完成了双孢蘑菇的生活周期。因为双孢蘑菇产生的孢子中,除多数是含有(+一)两个异核孢子外,还产生同核(++或一一)孢子,同时也产生单核(+或一)孢子。【食用菌栽培技术】

不同的

孢子萌发后,形成双孢蘑菇生活史中的不同分枝。同核孢子和单核孢子萌发后都形成同核菌丝体,不同性别的同核菌丝体经质配形成异核菌丝体,异核菌丝体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又产生不同类型孢子(图6—8)。

图6-8双孢蘑菇的生活史

1.成熟子实体 2. 担孢子 3. 担孢子萌发 4.一次菌丝体 5.二次菌丝体

6. 菌丝体及原基 7.菌蕾 8.小菇体 9. 担子及担孢子的形成

四、 双孢蘑菇的生活条件

双孢蘑菇的生活条件包括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两方面,而蘑菇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要 求的生活条件又有所差异。

1.营养 营养是蘑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丰富而合理的营养条件下,蘑菇才能优质高产。双孢蘑菇营养中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类物质。

双孢蘑菇能利用的碳源很广,各种单糖,双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等。单糖类可直接被菌丝吸收利用,复杂的多糖类需经微生物发酵,分解为简单糖类才能被吸收。双孢蘑菇可利用有机态氮(氨基酸、蛋白胨等)和铵态氮,而不能利用硝态氮。复杂的蛋白质也不能直接吸收,必须转化为简单有机氮此物后,才可作为氮源利用。

双孢蘑菇生长不但要求丰富的碳源和氮源,而且要求两者的配合比例恰当,即有适宜的碳、氮比(C/N)。实践证明,子实体分化和生长适宜的碳、氮比(C/N为30~33 :1),因此,堆肥最初的C/N要按30~33 :1进行调制,经堆制发酵后由于有机碳化物分解放出

C02,使C/N比下降,发酵好的培养料C/N约为17~18:1,正适于蘑菇生长的要求。 双孢蘑菇所需的无机盐营养种类很多,其中有大量元素磷、钾、钙、镁、铁。也有微量元素铜、锌、钼、硼、钴等。

除以上主要营养成分外,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需生长素类物质,如维生素、刺激素等。试验证明,维生素B1,ɑ一萘乙酸,三十烷醇都有刺激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作用。 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类物质,虽是蘑菇生长不可缺的物质,但因需要量极少,在培养料主辅料中的含量即可满足需要,不必另外添加。

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常以作物秸秆、壳皮、畜禽粪等富含纤维素质为碳源,由麸皮、米糠、玉米粉和饼粉、尿素等提供氮源,添加的石膏、碳酸钙、磷肥等以满足各种无机盐营养。

2.环境条件 影响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通气、光线和pH值。

(1)温度 温度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但蘑菇不同品种和菌株,不同发育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论,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偏高,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6~34℃,最适生长温度24~26℃。因品种温型不同,最适温度有所不同。温度偏高,菌丝生长快,但菌丝稀疏、细弱,易早衰。在培养菌种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出现菌丝吐黄水现象。但温度也不能太低,低于3℃菌丝便不能生长。10℃左右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菌龄不一致。只有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菌丝长速适中、健壮、生活力强。

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6~24℃,以13~16℃最适宜(温型不同有一定差异)。温度高于18℃子实体生长快、出菇密,但朵型小,组织松软,柄细而长,易开伞。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慢、出菇少、个体大、质量好、但产量低。温度低于5℃子实体便不能形成。

担孢子萌发温度18~27℃,以20—24℃最适宜。

(2)水分和湿度 水分指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覆土中的含水量,而湿度是指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若低于50%,菌丝常因水分供应不足而生长缓慢,菌丝稀疏、纤细。子实体也因得不到足够水分而形成困难。若培养料含水量过大,导致通气不良,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能正常生长,并易感染病虫害。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环境空气适当干燥,空气湿度75%左右。超过80%,易感染杂菌。子实体发生和生长要求适宜湿度80%~90%。湿度长期超过95%可引起菌盖上积水,易发生斑点病。若湿度低于70%,菌盖上会产生鳞片状翻起,菌柄细长而中空。低于50%停止出菇,原有幼菇也会因干燥而枯死。

(3)通气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菌,在生长发育各个阶段都要通气良好。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特别敏感。菌丝生长期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0.3%;菌蕾形成和于实体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0.06%一0.2%。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4%时,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菌盖小,菌柄长,易开伞。二氧化碳浓度达0.5%时,出菇停止。因此,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菇房空气流通而清新。

(4)光线 双孢蘑菇与其他菇类不同,它整个生活周期都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健壮浓密,子实体朵大,洁白,肉肥嫩,菇形美观。而在有光条件下,尤其强。

五、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栽培方式可分为床架式栽培(图6-9)、箱式栽培、地畦式栽培(图6-10)等。这些方式即可在室内栽培,也可在室外大棚进行。下面简要介绍其内容。

图6-9床架式栽培 图6-10地畦式栽培

A.床架式栽培

(一)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蘑菇栽培的成败和产量高低。蘑菇培养料目前有粪草培养料和合成培养料两大类。

1. 粪草培养料

【食用菌栽培技术】

我国目前栽培的蘑菇多数采用粪草培养料,铺料厚度以15cm计,则每l00m2的栽培面积需要4500kg培养料,可采用粪草比例1.5:1或1:1两种配方。

①干牛粪58%,干稻麦草39%,过磷酸钙1%,尿素0.5%,硫酸铵0.5%,石膏1%。 按此配方约需干牛粪2600kg,稻麦草各半共l800kg,过磷酸钙45kg,尿素23kg,硫酸铵23kg,石膏45kg,C/N约为31.6:1。

【食用菌栽培技术】

②干牛粪47.5%,干稻麦草47.5%,菜籽饼4.5%,尿素0.5%;石膏1%、

按此配方需干牛粪约2l00kg,干稻麦草各半共2100kg,菜籽饼200kg,尿素25kg,100石膏45kg,C/N为33:l。

下面介绍几种国外的粪草培养料配方。

①美国马厩肥堆料配方:马厩肥80kg,鸡粪7.5kg,啤酒糟2.5kg,石膏1.25kg。

②荷兰马厩肥堆料配方:马厩肥l000kg,鸡粪l00kg,石膏25kg。

2. 合成培养料

合成培养料是不用粪肥或少用粪肥配制的培养料。目前,合成培养料在日本、美国、南韩、英国及我国台湾已相当普及,成为蘑菇生产的主要培养料。合成培养料以稻草或麦秆为主要材料,配以含氮量高的尿素、硫酸铵或饼肥等。在配制合成培养料时,不宜只采用一种氮肥,因为堆肥的腐熟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的结果,不同种微生物需要不同的氮源。在配制培养料时还需添加一定量的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由于合成培养料的腐熟比粪草培养料慢,尤其是小麦秆、玉米芯等不易腐熟,还需添加微量元素加速麦秆等的腐熟,也为培养料增加营养成分。

我国采用合成培养料的配方较多,下面举例说明。

① 每l00m2栽培面积用稻草2250kg,尿素18.5kg,过磷酸钙22.5kg,石膏粉45kg,碳酸钙22.5kg,C/N为33:1,经二次发酵后,播种前C/N为18:1,pH值由8.3左右降至

7.3左右。

② 稻草l00kg,尿素1kg,硫酸铵2kg,过磷酸钙3kg,碳酸钙2.5kg

国外的合成培养料配方也很多,现举例如下。

① 日本配方:稻草l000kg,石灰氮10kg,尿素5kg,硫酸铵13kg,硫酸钙30kg,过磷酸钙30kg。

② 美国兰伯特式合成培养料的配方:小麦秆或黑麦秆1000kg,血粉40 kg,马粪l00kg,尿素l0kg,过磷酸钙40kg,碳酸钙20kg,细土500kg,水2500kg。

③ 美国辛登式配方:麦秆l000kg,豆稿l000kg,干啤酒槽75kg,石膏50kg,硝酸铵30kg,氯化钾25kg

④ 南韩配方:稻草1000kg,鸡粪l00kg,尿素12--15kg,石膏10—20kg。

(二)培养料堆积发酵

堆积发酵将配方中的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让其腐熟发酵的过程。其目的为:使各种好热性微生物在堆料中繁殖,把培养材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解为蘑菇菌丝可以利用的化合物;所加人的氮素营养物质被各种微生物利用后,变成微生物的蛋白质,当微生物死亡后,菌体也就成了蘑菇可利用的有机氮;发酵过程中释放的热可以杀死料中的病虫杂菌;经过发酵,堆料变得柔软、疏松、通气,具有优良的物理状态。

l.堆料前的准备

粪肥应晒干,不要淋雨,若来不及晒干,则可挖坑倒入,拍紧,密封。用干粪堆积效

篇三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食用菌:是指可供人们食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广义的食用菌通常还包括小型的食用真菌,如酵母菌、脉孢菌、曲霉等。

2菌丝体:食用菌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细丝叫菌丝。由许多菌丝组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

3单核菌丝: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菌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产生多个隔膜把菌丝分隔成多个单核细胞。这种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即为初生菌丝,也称单核菌丝。

4次生菌丝:初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两个单核菌丝结合,细胞原生质融合在一起,进行质配,但核并不融合,以致菌丝中每个细胞均有两个细胞核,这种双核化的菌丝称次生菌丝。

5三生菌丝:次生菌丝在到达生理成熟时,紧密扭结并分化为特殊菌丝组织体,称为三生菌. 6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多数担子菌和部分子囊菌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常会发生锁状联合,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好像一把锁,故称作锁状联合。

7菌核:有些食用菌菌丝生长带一定阶段可形成菌丝密集、球型、块状或颗粒状的组织,即为菌核。

8子座:是由菌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是真菌从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的一种过度形式,如冬虫夏草、蛹虫草的子座呈棒状。

9子实体:是指食用菌产生孢子并繁衍后代的器官,也是供人们食用的主体部分,通常人们食用的“菇、菌、蘑、耳"就是指的这一部分。

10担孢子:是食用菌繁殖的基本单位,如同高等植物的种子。担孢子由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为单细胞、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1菌环:有些食用菌的子实体发育早期,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相连,接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其中一部分留在菌柄处呈环状称菌环。

12菌托:有些伞菌在于实体发育前期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即外菌幕,当子实体长大后,菌膜随之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呈杯状结构称菌托。

13木腐菌:从木本植物残体中吸取养料的菌类,多自然生长于枯木、倒木上,常以木质素为优先利用的碳源,也能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物质来获取生长能量和必要的营养。 14碳氮比: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的比例称为碳氮比。

15生长因子:食用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广义的生长因子包括氨基酸、核酸碱基和维生素三类物质,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16最适温度:一般是指食用菌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也称生理最适温度。

17协调最适温度:生产上为了培养健壮的菌丝常采取比生理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这个温度称协调最适温度。

18恒温结实:子实体分化时不需温差,温差大于5℃,易导致幼菇死亡,如草菇、蘑菇等。

19变温结实:子实体分化时需8—10℃温差,拉大昼夜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且分化“快、齐、壮”,如平菇、香菇等。

20菌种:是指经人工培养并可供进一步繁殖或栽培使用的食用菌纯菌丝体。

21培养基:是指采用人工的方法,将食用菌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础。

22无菌技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

23接种:人们通常将接种物移至培养基上,这一过程在菌种生产工艺上称为接种。 24转管:将试管中的菌种从试管斜面移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称为转管。

25复壮:就是从衰退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少数个体,达到恢复菌种优良性状的一种措施。 26生理性病害:由不适合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27病原性病害:是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而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

二、填空:

1目前生物学家们已将生物划分成植物、动物、菌物三界,菌物界又分为黏菌门、真菌门、地衣门。

2食用菌隶属于菌物界真菌门中的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其中大约有90%的食用菌隶属于担子菌,10%隶属于子囊菌。

3我国著名的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提出“一荤、一素、一菌”为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 4远在旧石器时代,原始居民大量采食菇类。

5《列子》中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的记述,比较科学地阐述了菇类的生理和生态条件。

6香菇栽培起源于浙江的龙泉,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草菇的栽培起源于广东的曹溪南华寺,约有200年的历史。草菇在世界上有“中国菇”之称;银耳栽培起源于湖北房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7食用菌外表差异很大,但它们都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

8按照不同的发育阶段,食用菌的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 9子实体主要由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菌丝等组成。

10菌褶或菌管与菌柄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类型直生、弯生、离生、延生。 11菌柄在菌盖上着生的位置一般有三种形式中生、偏生、侧生。

12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13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孢子萌发或者菌种接到培养料上开始,但菌丝在基质内不断生长蔓延、直至扭结为止的过程。

14子实体生长发育期是子实体从分化到成熟的时期,大致可划分为原基形成、原基发育、菇蕾生长、子实体成熟、孢子释放并传播等几个阶段。

15按照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营养类型分为腐生、寄生和共生三种。

16根据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可以将营养物质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17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温度、水分和湿度、酸碱度、空气、光照、生物因子等

18菌丝体对温度要求的特点是耐低温、喜适温、怕高温。 19根据子实体分化所需温度的要求可将食用菌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三种类型。 20根据子实体分化时对温度的反应,可将食用菌分为恒温结实和变温结实两种类型。 21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目前采用母种、原种、栽培种的三级繁育程序。无论制作哪一级菌种,关键应强调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进行。

22根据营养基制成后物理状态不同,可将培养基分成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化培养基三种。

23一般从菌种纯度、长势、颜色、菌龄、均匀度和出菇快慢六个方面进行鉴定。菌种的鉴定方法有很多,但最可靠、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出菇实验。

24母种分离一般采用组织分离、孢子分离和基内菌丝分离等方法。

三、选择题

1.绝大多数食用菌喜欢( C )环境。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偏酸性 D) 偏碱性

2.平菇子实体真正能产生担孢子的部位是( C )。

A) 菌盖表皮 B) 菌肉 C) 菌褶 D) 菌柄

3.平菇菌褶与菌柄的连接方式是( D )。

A) 直生 B) 弯生 C) 离生 D) 延生

4.一般发菌的相对温度应保持在( D)。

A) 2℃ 左右 B) 40℃ 左右 C) 35℃ 左右 D) 25℃左右

5.制备培养基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C )。

A) 硅胶 B) 明胶 C) 琼脂 D) 纤维素

6.香菇菌柄与菌盖的着生关系是( B )。

A) 中生 B) 偏生 C) 侧生 D) 延生

7.以下被称为中国菇的是( B)。

A)香菇 B) 草菇C) 平菇 D)灵芝

8.香菇栽培起源于( B )。

A) 湖北房县 B) 浙江龙泉 C) 广东南华寺 D)北京

9.平菇属于( B )科。

A) 口蘑科 B) 侧耳科 C) 蘑菇科 D) 鬼伞科

10.下列属于偏碱性食用菌的是(A )。

A) 草菇 B) 香菇 C) 猴头菇 D)竹荪

11.“朽壤之上有菌之者。生于朝,死于晦”主要描写的是食用菌的( B )。

A) 生化 B) 生理和生态 C) 细胞代谢 D) 形态特征

12.香菇属于( A)科。

A) 口蘑科 B) 侧耳科 C) 鬼笔科 D) 鬼伞科

13.下列属于粪草腐生菌是( C )。

A) 木耳 B) 灰树花 C) 双孢菇 D) 灵芝

14.下列属于木腐菌的是( A )。

A) 香菇 B) 块菌 C) 草菇 D) 冬虫夏草

15.被誉为增智菇的是( D )。

A) 平菇 B) 蛹虫草 C) 木耳 D) 金针菇

16.对次生菌丝描述准确的是( B )。

A) 一个细胞一个核 B) 一个细胞两个核 C) 一个细胞三个核 D) 无细胞核

17.90%的食用菌隶属于( A)。

A) 担子菌 B) 子囊菌 C) 接合菌 D) 半知菌

18.高压蒸汽灭菌,一般要求温度达到( C)。

A) 100℃ B) 80℃ C) 121.3℃ D) 180℃

19.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是( C )。

A) 95% B) 98% C) 75% D) 20%

20.冬虫夏草侵染(C )幼虫,并在其体内吸取营养,生长繁殖,条件适宜时形成虫草复合体。

A) 蚜虫 B) 瓢虫 C) 蝙蝠蛾 D) 线虫

21.一般食用菌栽培料的含水量因控制在(D )左右。

A) 95% B) 80% C) 40% D) 60%

22.一般认为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所需要的C/N比较小,以( A )为好。

A) 20:1 B) 80:1 C) 100:1 D) 10:1

23.一般液体培养基在(A )的压力下,温度约为121℃处理20-30分钟就能达到灭菌目的。

A) 0.1 MPa B) 0.15 MPa C) 0.20MPa D) 0.25MPa

24.斜面低温保藏法是将食用菌菌种放入(D )冰箱保藏。

A) 30℃ B) 25℃ C) 0℃ D) 4℃

25.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 C)共生来获取营养。

A) 放线菌 B) 酵母 C) 蜜环菌 D) 大肠杆菌

26.( D )是世界上珍贵的食用菌之一,被誉为“菌种皇后” 。

A) 草菇 B) 蟹味菇 C) 牛肝菌 D) 竹荪

27.冬虫夏草含有的(A ),其结构与腺甘相似,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A) 虫草素 B) 朴菇素 C) 纤维素 D) 维生C

28.( B )是灵芝子实体最珍贵的成分之一,其含量比人参高3-6倍,能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并能与体内污染物、重金属相结合而成为锗的有机物排出体外。

A) 有机硒 B) 有机锗 C) 有机酸 D) 有机氮

29. 平菇“大脚菇”主要是由于(C )引起的。

A) 光照强度太大 B) 温度太低 C) 菇房通气不良 D) 空气相对湿度太低

30.平菇子实体的“瘤盖”主要是由于( B)引起的。

A) 光照强度太大 B) 温度太低 C) 菇房通气不良 D) 空气相对湿度太低

四、简答:

1菌丝体的功能有哪些?

菌丝体的功能主要有:

①吸收营养。例如基质中的营养菌丝体可分解基质,吸收养分和水分。

②运输作用。菌索中输导组织菌丝体有运送代谢物质的作用,

③贮藏代谢产物。如菌根或者菌核中的菌丝体贮藏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④繁殖作用。如子实层中的生殖菌丝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育成担子产生担孢子进一步繁殖后代。

2菌丝体生长可分为哪三个时期?

菌丝生长可分为三个时期,即:

①生长迟缓期。此时期是菌种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②生长快速时期。菌丝适应了生活条件,开始快速生长;

③生长停止期。菌丝停止生长,老化的菌丝开始自溶,菌丝细胞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菌丝干重逐渐减少。

3菌种生产的设备有哪几种?

①接种设备:包括接种室、接种箱、超净工作台,接种工具、酒精灯等。

②培养设备:用于培养接种后的各级菌种、并使菌丝生长条件良好的专用设备,主要有培养室、培养箱等,

③灭菌设备:常用的为湿热灭菌设备,根据压力指标主要包括高压蒸汽灭菌锅和常压蒸汽灭菌灶等。【食用菌栽培技术】

4请写出液体菌种生产的流程?

液体菌种生产的流程:罐的清洗和检查→煮罐→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进罐→培养基的灭菌→降温→菌种投罐培养→培养袋接种。

篇四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木耳、香菇、金针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二、实验内容

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 2. 培养基的灭菌 3. 接种

三、 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

【食用菌栽培技术】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食用菌:香菇、木耳,金针菇,平菇。

(2)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

(1)试剂: 棉籽壳、蔗糖、CaCO3 ,木屑,草糠。

(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木耳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24cm*45cm,两头开及一头开各一件)、颈圈(未买到)、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 五、培养料配方

②木屑种:木屑78%、麦麸(草糠)20%、石膏1%、蔗糖1%、料:水=1:1.3,装袋灭菌,接种培养。一般25-30天即成。

pH :7.4~7.6

六、试验方法

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

(1)拌料 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木屑和草糠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木屑和草糠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 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 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 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 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6)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23- 25℃培养室,堆放高度三至四层,空气湿度60%-65%,每周翻堆一次,使上下发菌一致,同时挑出污染的栽培袋丢弃 一般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7)出菇管理 (8)采收

七、注意事项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3、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检查出处理掉。经过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经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色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经污染,不可使用。

4、菌种的选择:优质菌种是决定栽培产量的主要因素。 菌种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一般选择外观为白色的菌种。如有其它真菌污染, 从菌种外观上可看到其它颜色的菌落。正常的原种和栽培种在生长中和长满时都应色泽鲜亮、上下一致、洁白、而不应灰暗苍白。如果一瓶( 袋) 菌种, 上下色泽不一致, 特别是上部灰暗时, 应剔除不用。

5、优质的栽培材料和良好的栽培环境:原料是提供食用菌发菌和出菇的物质条件。不管利用什么原料, 都必须严格掌握质量, 其中生料和发酵料尤为重要。基本要求是: 原料新鲜、干净、无霉变, 没有因潮湿而产生的结块。播种前和栽培管理中后期, 必须对栽培场所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 6、发菌管理( 1)用菌袋栽培, 一般发菌速度较慢, 采用通气发菌的方法, 可提前10~ 15 天长满菌袋。具体方法如下。袋料适中。栽培料袋要松紧适中, 太实菌丝生长慢; 太松菌丝生长过快, 菌丝稀疏, 影响产量。沿菌袋中间扎孔。装好的菌袋, 用直径1 厘米的木棒沿菌袋中间扎一洞, 以利于通风换气, 加速菌丝发育。塑料袋封口。塑料袋最好使用塑料套环并用棉花塞好口, 外面包上一张纸或塑料薄膜, 用橡皮筋或草绳捆好, 待菌丝延伸覆盖料面时, 松动棉花, 利于通风。加大接种量。菌种量以覆盖料面为准, 以加快菌丝定植, 减少杂菌污染机会。沿边缘刺孔。菌袋发育期间, 可沿发育好的菌袋边缘刺孔, 以利于菌丝发育。(2)防止烧菌. 在菌丝生长阶段, 菌丝生长旺盛, 代谢加强, 放出大量的呼吸热, 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 就会形成局部的高温, 影响菌丝生长, 严重的会杀死菌丝,其防止方法是接种后的菌袋在气温高时最好单层摆放, 袋与袋之间留出一定空隙, 注意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及时翻堆。有条件的话, 设置空调或其它设备降温。培养料注意通风换气, 防止培养室高温高湿。

(3)后熟期管理.室内菌丝培养至满袋后, 还应再继续培养10 天左右。 注:

影响食用菌因素有: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水分、氧和二氧化碳、光照以及生物因素。

A、营养物质

一般地说,真菌在菌丝迅速生长期间,其基质的C/N比高,往往有利于脂肪的合成,在孢子萌发的前期C/N比高,后期低,总得来说:在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C/N过高则不能形成菌蕾;C/N过低,则又使众多的原基夭折。

B、酸碱度

大多数真菌是喜酸性基质的,一般能适应的pH范围为3-8,香菇为4.0-5.4,木耳为5.0-5.4,双孢蘑菇为6.8-7.0,金针菇为5.4-6.0,猴头菇为4.0,草菇为

7.5。加入适量磷酸氢二钾等缓冲物质,使培养基的pH得到稳定,在产酸过多时,可添加适量的碳酸钙等

C、温度

喜低温或低温结实的有金针菇;喜高温的有草菇,

关于温度与食用菌生长发育关系点:

a 食用菌的菌丝体较耐低温。b、菌落在琼脂平板上的最快生长速度的温度,不一定就是生理上最佳温度。C就香菇而言,昼夜温差幅度增大,可以刺激成熟的菌丝体形成原基。

E、氧和二氧化碳

食用菌都是好气性的,对蘑菇及草菇,当CO2浓度超过0.1%时,就对子实体产生毒害作用。当CO2浓度在1000ppm以下时,平菇子实体尚可正常形成,但当其浓度超过1300ppm时,子实体出现畸形

F、光照

光照对于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和发育关系重大,对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关系。

篇五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间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食用菌的概念与分类。

2. 重点掌握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

3.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具有食用菌栽培专业技能。

2.具有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技能。

3.具有食用菌管理技术和收获贮藏的技术技能。

4.具有食用菌加工技术技能。

三、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目: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版 《食用菌菌栽培技术》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0版 、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论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概念

一、 食用菌的概念

二、 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一、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 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第五节 毒菌

第一章 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 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生活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食用菌栽培技术】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 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复壮措施

第二章 菌种的制作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熟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了解:液体菌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母种的制作

一、培养基的制备

二、母种的转接

三、组织分离

四、孢子分离

第二节 原种的制作

一、谷粒原种

二、棉籽皮原种和锯木屑原种

第三节 栽培种的制作

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

二、接种与培养

第四节 液体菌种

第三章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要求

掌握:香菇和侧耳的栽培技术。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菇的栽培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香菇

一、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侧耳

一、侧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侧耳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 黑木耳

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银耳

一、银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银耳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 金针菇

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章 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要求

掌握: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鸡腿菇的栽培特点。 了解:竹荪的栽培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双孢蘑菇

一、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 草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相关热词搜索: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食用菌栽培技术”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食用菌栽培技术"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chuangyezixun/8322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