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学排名 > 大学专业 > 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

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

2015-08-23 16:16:30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类 经济学 ...

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类专科类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学 英语   
理学 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   
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环境科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   
农学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种子科学与工程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动物药学    林学    园林    水产养殖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水族科学与技术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物流管理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农林牧渔 农产品质量检测    园林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    水产养殖技术   
生化与药品 生物技术及应用   
水利 水文与水资源   
制造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电子信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轻纺食品 食品加工技术   
财经 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公共事业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历程
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年轻而又有一定历史的专业。从1993年开始,经管系开始招收外经外贸专科学生。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批准,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的基础上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开始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当年招收本科生180人,2004年招收120 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队伍
作为新组建的专业,近年来,通过调入、教学科研、实践和培训等途径,该专业师资队伍在组织建设、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任课教师全部符合岗位资格要求。现有任课教师16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12名,助教2名。本系教师主要从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主讲教师均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

本专业的特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在二战以后随着国际间经济往来的迅猛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原来的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专业合并而成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构成----国际间的商品流动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实际上,人们往往是从国际经济的变化来考察世界经济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关系经历了剧烈的变动。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发达国家为主干的世界经济体系;同时,被排除在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独立的经济体系。1980年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新兴工业国家从发达国家手中夺走了世界制造品出口市场的重大份额;方兴未艾的国际资本市场在世界各金融中心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金融稳定性的不安;汇率的巨大波动和贸易模式的结构性变动带来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威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经济的变化使得几百年前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些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优缺点、国际调控机制的性质等等。国际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是: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基于收益递增和市场结构而非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和产业定位理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跨时分析。还有基于国际经济的新变化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使得有关国际商业活动和国家经济关系的立法得到很大发展。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特别是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运用数学、统计学及会计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和研究;
3、了解世贸组织规则及各种法律规定、协议、程序;
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状况及贸易政策;
5、了解掌握中国经济政策、法规和贸易状况、趋势;
6、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
7、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本专业的定位及就业去向
作为农学院的新建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于为我国不断发展的对外经济培养中高级的专业外经外贸人才。我院本专业侧重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方面,并且要突出农产品贸易的特色。
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
1.直接从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有关的外经外贸工作。如报关、货代、外销等。或者是在其他工商企业中取得发展机会。
2.本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报考公务员,或者在事业单位获得服务和发展的机会。

本专业毕业证及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和我院对获取毕业证和学士学位均有明确的不同条件要求,详细规定请同学们注意查阅有关文件规定。其基本要求是:按照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各教学环节的任务并符合要求,计算机通过天津市教委统一组织的二级考试,英语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四级考试并达到我院规定的标准要求,没有考试违纪及其他纪律处分。

本专业的教学进程安排
根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的规定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培养计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行学年学分制,基本学制四年(也可延长1—2年毕业,但需要提出申请并或批准),全学程总计199周,分8个学期,每学期20-21周,每学期教学周数在18周以内,并有2—3周的集中复习与考试。
培养计划的前两年即1—4学期,以公共基础课及少量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为主;5—7学期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必修课),并需要完成至少30学分的选修课,第8学期主要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工作。同时,需要利用假期进行军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

本专业学分的基本要求
学分是表征课程量的计算单位,它体现了学生修读课程时付出的劳动量和所需要的时间,也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学分的最小值为0.5分,凡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考试成绩不合格,则不能取得学分,需要重修并参加相应的考核,直到通过才能取得相应学分。在基本学制时间内,学生应完成的最低总学分一般为165学分—180学分,其中课内总学分为135-150学分。每个专业的具体学分要求不同,教学计划中有具体规定。学分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必修理论教学每18学时(18节课)为1学分,例如《中级财务会计》72学时,则计为4学分,选修课每20学时为1学分,保险学36学时,考虑到计算方便,计为2学分;(2)体育、实验课、计算机实习、英语听力等每30-36学时为1学分;(3)经学院认定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每20学时为1学分;(4)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每周为1学分;(5)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每周为0.5学分;(6)入学教育和军训为2学分;(7)毕业论文为5学分;(8)其它各类素质教育活动的学分按有关规定计算。

本专业要学习哪些类课程
我院实行学年学分制,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公共选修课。
公共基础课是按照国家教委的统一要求开设,大部分是各个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大部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共同课程,它们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
专业限选课是供本专业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拓展专业技能。学生应当学习的专业限选课不低于10门课程(20学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就业需求等自主选择,只要达到一定的选修人数,就可以开课(计划中所列的专业限选课不见得都开设,取决于选择的学生人数)。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院的同学开设的,主要是本专业课程以外的综合素质培养类课程,学生必须修满10学分。

本专业每学期要学习的必修课程
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健康教育,政治经济学,共计27学分。
第二学期: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体育,VB程序设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微观经济学,共计26学分。
第三学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宏观经济学,经济法学,大学英语,体育,,初级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共计25学分。
第四学期:大学英语,体育,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学原理,共计17学分。
第五学期:外贸英语资刊选读、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经济学、国际货运等,共计17学分。
第六学期: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地理,外贸英语写作与翻译、外贸函电与契约、国际结算等,共计14.5个学分。
第七学期:外贸口语与听力、海关业务,共计6个学分。
选修课由同学们根据实际选择。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
以上计划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希望同学们注意每学期的开课计划安排。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及其作用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初级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经济法学、外贸英语口语与听力、外贸英语写作与翻译、外贸英语资刊选读、外贸函电与契约、国际结算等。
通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分析经济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的学习,不仅掌握具有普遍应用性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掌握微观领域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策略。
通过《初级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这不仅是适应就业的需要而且是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统计是经济管理的基本工具。
通过《国际金融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掌握财政、金融方面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通过《经济法学》、《国际商法》课程的学习,掌握国内外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按照国内、国际法律要求从事经济活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与契约》《国际结算》、《国际货运》等课程是本专业的主要技能课。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对外贸易实务操作技能以及对外贸易政策、国际惯例,为从事对外贸易和其他涉外经济工作建立基础。
《外贸英语口语与听力》、《外贸英语写作与翻译》、《外贸英语资刊选读》等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外语课,也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主要交流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语不过关,学习本专业基本上失败的。

本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和特点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能够接触社会,增强对实际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与方法;二是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理论与方法用来分析实践问题,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现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三是通过实践,使同学更早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以后应聘、就业积累实际经验。因此,同学们必须象对待专业课程一样,给予高度重视。
自然科学的实习主要是在实验室里或试验地里完成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既有计算机软件提供的模拟条件,也必须通过社会这个大的实验课堂。通过广泛接触社会实践,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增长经验,培养基能,增强知识积累;而且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取得大量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完成调查报告或论文来检验学习成果。

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安排
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假期教学实习、假期社会实践、课程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六个环节,总计20学分。实践教学在原则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安排,贯穿于全学程各个学期,尤其是课程综合实习由有关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安排设计,有的在实验室进行,有的在企业进行。各个环节的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和学分情况可查阅教学计划。

如何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准备工作
进行毕业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是四年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也是同学们检验四年大学学习成果、进行实践锻炼和为顺利就业准备的过程。同时,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独立指导下,学会撰写论文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规范要求,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点是本专业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毕业论文完成后需要进行答辩,这点对检验、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根据本专业实际,毕业实习工作一般采取同学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的办法,已经找到工作单位的同学可在就业单位实习,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同学可结合自己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做一些实际调查工作。毕业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在第8学期,共计14周。
在撰写毕业论文方面我院教务处和经管系有基本规定要求,届时会统一部署。在此希望同学们注意: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需要同学们从大学学习生活开始逐步培养、逐步锻炼,一方面要认真完成有关课程要求的课程论文和作业,不断改进和提高思维、写作水平,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并完成相应的论文或实习报告的撰写。这两个方面是直接的锻炼和积累过程。同时要求同学们经常在图书馆、网络上学习、分析本专业的有关学术论文,体会、掌握相关的思路、方法、最新观点、最新动态等,这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本专业应当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1、基本专业能力。主要是:(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具有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3)具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能力;(4)具有较强利用外语进行交流、从事对外贸易工作的能力。
2、基本写作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在校期间至少要完成有关课程的专题论文(题目及要求由任课教师定)以及毕业论文。
3、学习能力。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成,包括阅读、聆听、学习、思考、笔记、记忆和应用,作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除包括体现在上述各个过程中的能力外,还应包括为完成一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而查阅和积累资料的能力。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核心。另外,大学阶段在学习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教师教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自学为主;二是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习向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应用方面转变;三是从只重视专业知识,转变为重视全面知识的学习。
4、创新能力。无论技术创新还是组织制度创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能力要作到:(1)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并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型思维,锻炼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2)积极参与各项有益活动,提出富有创意性的活动设想;(3)培养创新理念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5、基本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本专业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要有2-3次的演说锻炼,具体内容由班主任、班委、系学生会等组织实施。同时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6、英语能力。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在本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求应当高于其他专业(英语专业除外)。必须具有很强的阅读、听、说和笔译的能力。在专业英语方面,能运用英语阅读专业书刊、进行贸易谈判、交流,能熟练翻译专业外文书籍。
7、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学期间要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

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
1、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专题讲座和资格证书培训完成。
2、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贯穿于有关专业和专业课始终,而且通过开设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年)[日期:2006-05-18]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大 中 小]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师资情况:现有教师17名,副教授8名、讲师9名。
主要课程:外贸英语、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外贸会计、电子商务概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等。
得以强化,并通过专题报告、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锤炼。
3、语言及社交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学和演讲活动,为学生创造讲话的机会,锻炼基本语言能力;通过开设有关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课程,参与社会各种实践、观看成功公关案例光盘、聘请专家讲座等形式锻炼学生社交能力。
4、英语能力的培养除课堂教学环节外,在新生一入学就应了解英语学习的方法。通过在系内开设英语角、班内开辟英语园地、聘请外籍教师或留学生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结对子用英文交流、写信或发E-MAIL等形式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5、计算机能力的理论部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达到,计算机应用能力可通过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和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得以培养和锻炼。另外,系计算机室面向学生开放,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操作训练。

如何准备考研深造
在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招考比例也随之增加,它已经成为许多同学努力的方向。从考研总体情况看,本专业考研去向在院校上既有农业院校,又有非农业院校;在专业上去向上更广,既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又有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别是跨专业情况非常普遍。
1、选好考研的院校和报考专业方向。可以浏览有关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了解各院校招考研究生专业、导师、历年招生情况、考试课程、指定参考书等。
2、及早准备基础课。英语、数学等基础课基本是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有考研意向的同学要及早准备,尤其是英语靠平时的学习、积累。
3、专业课的准备不能局限于上课教师指定的课本和报考院校专业的指定参考书,还要密切关注报考专业的热点问题。因为研究生考试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非常注重。
4、考前,有选择地上一些辅导班。
5、有条件的话,可以与报考的导师联系。
英语(本科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农学概论、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农业科技及农产品贸易管理、翻译、研究工作的业务水平和较好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能力。能直接用英语独立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工作,处理与之相关的农业涉外业务。
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农业及农产品贸易的方针、政策、法规;(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4)、了解我国的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5)、具有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备用英语处理农业经贸合同和函电,开展农产品对外经贸工作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就业能力
可在行政、企业、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经贸管理、经营、翻译、文秘工作,也可在相关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应用化学(本科类)
应用化学专业是我院新成立的一个专业,设置应用化学专业的目的在于依托农业院校的优势和特点,培养有特色的、具实用性的符合当今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设立了环境资源检测和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两个专业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既可填补我市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方向中的空白,也是我院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1、环境资源检测:培养学生既具备较为扎实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化学分析、资源与环境调查与评价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具有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等相关能力的专门人才。环境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经过特定形式摄取用于生存,生活,生产所必须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矿物以及其他等等。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自然资源利用给人类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些问题,并产生深远影响。过去数十年中,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剧增,特别是杀虫剂这样的有毒化学品,给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农业资源调查、分析、开发、经营和管理基本原理和技能,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能从事农业、环保、土地管理和生产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就业口径宽,适应性强,也可以从事化肥、农药、食品等企事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根据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以我院的优势学科为依托,环境资源检测主要侧重于①大气、水、海洋、土壤、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天然有机质的组成、成分的分析测试及其开发利用,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服务。②土地资源、物种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中的环境污染物质,特别是挥发性——半挥发性毒害有机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为环境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提供咨询。2、生物资源利用:掌握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基本理论及生物资源有效成份分析、分离提取、加工工艺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能胜任从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并具备指导和参与相关生物资源加工利用工作的能力。生物资源是指能被人类所利用的一切生物物质及生物次生物质,农业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均为生物资源。我院在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农产品资源在经过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后被开发和利用并推向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热门课题,国内很多高新科技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研究从生物体提取对人类具有特殊作用的药品或滋补品。以动物、植物为原料开发出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产品正层出不穷。目前,我院的食品科学系、农学系、动物科学系、水产科学系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着生物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为我们调整和开设此专业方向打下较好的基础,今后为我市发展海洋工业贡献力量。
生物技术(本科类)
1.专业发展沿革
天津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于2000年,历时五年发展,现已有在校学生298名,毕业生78名。
生物技术专业目前主攻方向是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和改良;微生物的发酵工艺;生物技术产品的制造、分离提取和分析检测;微生物在农业、环境、制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等。
2.专业前沿
主要有:
⑴基因表达和调控技术;
⑵DNA重组及转基因技术;
⑶蛋白质工程技术;
⑷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
⑸现代生物反应工程技术;
⑹现代生物分离工程技术;
⑺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⑻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
3.专业定位
在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方针,遵循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研究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瞄准农业发展关键领域的难点问题,发挥农业院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协同攻关,努力实现生物技术本地化,推动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
目前,依据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资源和条件特色,重点开展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农业微生物制药;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新、奇、特食用真菌的栽培、发酵以及深加工技术,为推动天津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4.教学计划
4.1主干课程说明
微生物学 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必修专业课,是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门科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微生物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的分支科学。由于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涌现,以微生物为材料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使整个微生物遗传学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核心和带头的学科,是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和必修课程。另一方面,遗传育种也是从事微生物研究重要的实验手段,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实验的催化下完成的,因此微生物遗传育种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很重要的科学。在生物类专业开设微生物遗传育种,使学生掌握微生物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遗传育种实验技能,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 必修专业课。本课程以工业发酵过程的调控为主线,将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运用于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规律,并结合生化反应过程原理,解释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因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过程正常与否,怎样实现优化控制。介绍各类典型代谢产物的生产与调节和各种用于判断发酵进程的参数,分析各种参数与产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介绍计算机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和定量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以及代谢调控的新进展。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经典与现代相结合。
生物工艺学 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生物工艺学是一门内容涉及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机械学、工艺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应用性边缘学科,重点介绍生物反应过程原理、生物物质分离纯化原理,以及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为学生将来从事生物技术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从理论上掌握菌种选育、培养基设计、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发酵工艺控制等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熟练掌握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提取、纯化原理和方法;熟悉常见的生物技术产品种类、生产工艺和相关技术。
蛋白质与酶工程 是生物技术专业本(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发展神速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和细胞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酶的应用等方面。从学科角度来讲,酶工程涵盖面非常广泛,属于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又有其独自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一方面力求简明的阐述酶工程的基本概念,着重使学生掌握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实验方法;另一方面要力求反映酶工程的最新进展。同时,本课程的另一大重要任务是使学生们能习惯于用英文听、思考和表达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双语思维模式。同时尽可能多的为同学们介绍有关酶工程的专业词汇,使同学们适应未来的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工作。
细胞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细胞作为有机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既是生命科学发展的生长点,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汇聚点,因此,细胞生物学教学在生命科学综合素质教育及实验技能综合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细胞生物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既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前沿领域,又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生物制药 专业选修课。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多学科综合形成的新学科,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制造药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制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21世纪生物制药工业的发展及药物生物技术新进展,为学生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新药和从事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及生产奠定基础。
普通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着重介绍生命科学的普通规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趋势。主要内容:生命的自然史、细胞学基础、高等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行为,生命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等。
遗传学 专业基础课。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与变异的一般规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遗传因子的传递方式,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这也是本课程的重点。通过对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和遗传与个体发育及基因的表达的章节学习了解并掌握基因的本质。关于细胞质遗传与数量性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概念,不作深入的分析。遗传工程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因此有必要作概括性的介绍。
生物化学 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及其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生化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生化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生物化学知识基础。
分子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已在生命科学、医学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方向与前沿,了解分子生物学在有关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特点;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及其调节控制、肿瘤病毒与癌基因、分子病、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 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初步掌握植物、动物细胞的培养、融合和核移植等细胞水平上遗传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细胞工程技术在农业、园艺和医药业等的应用。
基因工程 专业选修课。它是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策略,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或工作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
分离工程 专业必修棵。分离工程是将混合物分成组成互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操作,它是一门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重要专业课,是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等技术知识后的一门必修课,它利用这些课程中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已学习过的物理化学及化工原理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对化工中应用较多的分离方法作进一步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分离工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4.2主要实践环节要求
入学教育和军训2学分、 科研训练4学分、 微生物学技术大实验3学分、生化技术2学分、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2学分、植物细胞工程实验1.5学分、仪器分析实验2.5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共计为22学分。
4.3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5学分。学生在第八学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其中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外文翻译等内容,要求论文结构合理、严谨,数据真实,逻辑性强。毕业论文需经过论文委员会审定后才能通过。论文成绩分优秀、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种。
4.4必修学分
本专业必修课2274学时,共114.5学分
4.5限选学分
520学时,28.5学分。
4.6选修学分
专业选修课27.0学分;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
5.学生培养目标要求
通过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强烈创新意识的学生;成为能够在生物技术产业部门从事产品开发和设计、工艺过程操作和监控、产品的分析检验以及在相关的事业单位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1基本专业能力
本专业主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学习微生物生物技术产品的菌种选育、发酵工艺流程设计、产品的分离提取、分析检测等原理和技术。
5.2基本素质
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及植物、微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具有阅读专业外文和查询外文资料的能力,英语成绩达到国家四级要求。
5.3学习能力
了解和掌握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微生物产品的菌种选育、发酵工艺流程设计、产品的分离提取、分析检测等原理和技术;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熟悉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产品检测、环境保护、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4创新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地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做毕业论文设计。能够在学习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找到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6.培养规格
6.1掌握的专业基本技能
⑴微生物学系列技术
如微生物菌种的接种、分离、纯化、染色、培养基制作、灭菌消毒、数量和大小测定、菌种的诱变和基因工程等改良选育技术。
⑵生物工艺学技术
发酵配方和工艺参数设计、发酵罐运行操作等。
⑶生物产品下游技术
动植物和微生物产品的前处理、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定量和定性测定。
⑷生物化学技术
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电泳、离心等分离技术;氨基酸、蛋白质和DNA的分离提取和测定技术;PCR原理和操作技术等。
⑸仪器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计、紫外检测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⑹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
⑺生物技术产品制造综合技术
生物技术产品从设计制造、生产、产品分离提取、检测等一整套技术。
6.2基本写作能力
通过论文写作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3篇以上专题报告,报告可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各个学科的内容。形式可以是导师布置专题,学生通过查找文献,综合论述后写出报告;也可以是学生自行查找有兴趣的专题,上报导师批准后,撰写报告。
通过专题报告的写作,锻炼学生的查找能力、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论述能力。
6.3基本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讲课和课余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各课程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上讲台讲课,通过学生自己讲,巩固专业知识,锻炼口才。同时,可配合专题报告写作,将好的作品演说给大家。
系学生会和团总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加强各专业之间学生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社交能力。
6.4英语能力
通过专业英语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献翻译技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累积完成2万字文献翻译,并将完成的好坏列入相关课程考核范围。
6.5计算机能力
通过天津市计算机二级考试,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基本绘图软件的使用。
7.培养手段
⑴以现代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概念的提法、名词的解释和语言运用等都适合现代生物学迅速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优化的课堂教学体系。
⑵重要课程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⑶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讨论及专题讲座相接合,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8.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就业能力
就业去向及能力:面向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与农业相关的各类企业的管理经营与生产等相关工作;医药管理部门、制药企业、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在食品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食品分析检测、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及卫生防疫部门从事质量监督管理和分析检测工作。
9.系重大科研成果及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所处地位
1.锯末开发利用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2.有毒饼粕生物系统脱毒工程研究,国内领先水平。 3.二次发酵血粉的菌种选育及生产工艺研究,已开发实施多年并获1998年世界华人重大科技成果奖。
10.专业实习基地
⑴天津市北方食品有限公司
⑵河北省华雨制药有限公司
11.考研
11.1考研去向
可选择报考的主要专业(方向)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学;
其他专业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工、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11.2考研必须具备的能力
重点要学好的公共课程有:英语、政治、数学
需要牢固掌握的专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等。
16实验室
(1)100升发酵罐和10升种子罐各一台,价值30万元。
(2)大型摇床3台,价值6万元。
(3)二氧化碳培养箱1台,价值3万元。
(4)高速冷冻离心机1台,价值4万元。
(5)大型高压灭菌器2台,价值2万元。
(6)全自动收集器 1台,价值2万元。
(7)真空冷冻干燥机1台,价值2.5万元。
(8) 浓缩蒸发仪1台,价值2.万元。
(9) PCR 仪 1台 价值6万元。
(10) 多功能数码显微镜 1台 价值 15万元。
(11) 超低温冰箱 1台 价值 10万元。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备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同时,在下列各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类)

① 办学特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基础,以培养能源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构建刚柔相济的教学体系和多维评价体系,渗透人文艺术教育,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倡导校企无缝对接,形成具有农学院特色的以“全科模拟工作岗位实训计划”专业能力培养轴心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重点”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本专业的主要办学特色。

② 培养过程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致用求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打通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瓶颈,构建有机的教学体系和师资交流平台。首先,在重视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学的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思路、方向、方法论基础和把握全局者的综合性基础”素质的培养,使基础教学成为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好奇心的“催化剂”。其次,大力实施“全科模拟工作岗位实训计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无缝隙合作工程,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实现分层次人才培养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措施,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催熟剂”。采用柔性培养方案,实行分层次教育,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要求,又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更能分散毕业生的就业风险。

③ 人才特色
 培养“4个意识”和“6种能力”的学生,即是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自信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动手能力、利用外语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和基本文笔能力。

温馨提示: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学校公布的数据为准!

...
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相关热词搜索:天津农学院2015录取 天津农学院2015招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天津农学院专业介绍"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axuezhuanye/356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