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教育刊物读后感

教育刊物读后感

2016-01-03 08:05:12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一《教育刊物读后感》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教育刊物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一
《教育刊物读后感》

阅读《教师博览》的感想

《教师博览》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杂志,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本专为我们教师编写的杂志,更因为后面的“博览”二字。是的,身为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名家同行,开卷有益。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关于教育前沿咨询的栏目“视野”,有关于各个领域的名家名人介绍栏目“人物”,有关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手记栏目“耕耘”,还有关于人生、人文、科技、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博览》,很全面的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品味、不同风格的营养大餐,让我们在闲暇之余,信手读来,滋养我们的生命与灵魂。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掩卷深思,佩服作者独到见解,新颖的思路。有的文章使我茅塞顿开,有的文章让我忍俊不禁,有的文章使我热泪盈眶,有的文章使我荡气回肠„„自我感觉读了这些书后,心里很敞荡,思路也开阔,精神也更充实了。

我在读书中,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发现教育生活是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组成的,每一个教育细节和片段都意味着一个教育时机。如果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在对学生这种细小行为的关注中,教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教师的职业魅力就会从这里体现出来,会从对教育细枝末节的关注中体现出来,会从对师生间发生的细微生活片段的反思中体现出来。这时,在你的心中定会升腾起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渴望,感到教育的财富就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幸福感,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就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江西著名作家陈世旭写在2010年第9期《教师博览》扉页上的一篇文章《用灵魂唤醒灵魂》。到结尾,作者引用了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体制我们教师的目光能投得更远一些,为着孩子的一生为着民族的将来去考虑,我们就不会整天只盯着手中一张试卷上的分数,不惜打击儿童的自尊抹杀孩子的天性去进行我们的教育了。我想,不久的将来,中国何愁没有诺贝尔奖得主呢?

教育是神圣的,但更是平凡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

《教师博览》让我能够深入教师的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看到了教育的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也激励更多的教师能够象这些普通的老师作者一样,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读书是幸福的事,读书人是幸福的人!

看【教师博览】心得

我非常喜欢《教师博览》这本杂志,每次拿到《教师博览》,就让我感到一种亲切,“立足教育,面向社会,博采中外,荟萃精华”是《教师博览》的宗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如饥似渴地阅读各栏目内容: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并使我更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力。

感想之一:教师要与学生交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朋友之间无话不说,教师对学生像朋友对朋友。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教师博览读后感5篇】教师博览读后感5篇。

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和朋友,

感想之二:教师要永远要做一朵鲜花、笑脸常开让每一位学生喜爱。 笑脸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笑脸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笑脸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笑脸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笑脸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有没有给他们一种鲜花般的感觉。

感想三: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教师给学生一小杯水,自己要有一大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大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大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小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为了具备“一眼活的泉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理解,而且还需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

专业知识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

我门心自问自己有多少水?这桶水怎么样?满不满?活不活?甚至很多领域还只有一小杯水、或一滴水、甚至没有水。

所以在这里我很自责,很惭愧,惭愧离着当好一名老师的要求还很远。但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二
《《精英》刊物读后感》

《精英》刊物读后感

《精英》一书主要讲述了30位活跃在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等方面的浙江代表人物。读完此书给我的感受最大的一点是,其实所谓的伟人也不过是从芸芸众生中所脱颖而出的一部分人,他们有的在起初也很普通,只不过他们相比于其他绝大部分人而言多了份勇气,多了份执着,多了份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经历多年的打拼磨练才能有今天的一番事业。

其中不乏白手起家,从一间小小的房子做成现今大企业的创业家,其中也不乏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百姓着想的医生与村官。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感人事迹,才值得我们这些新生代去学习,去感悟,去领会。若能以此时常勉励自我,将这种敢于拼搏,敢于挑战,能吃苦能干活的浙江精神传递下去那便是再好不过了。

作为大学生,马上也即将面临又一人生的选择,是考公、考研、就业还是出国都将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的走向。所以在此岔路口,我们应该如这些精英一样,根据自己的想法,去选择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道路,将来定要在这条自己选择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奋勇拼搏,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当然,空口说谈自己的理想目标谁都会,重要的是你能否不忘初心,将这份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心中,并为此付出。哪怕到了最后你并没有到达理想的高度,也能问心无愧的说声我尽力了。

最后我想说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但是我们有决定人生的权利。在这个世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与穷苦家庭出生的都有,但是也未

必一定见得这些人老去的时候,即将离世的时候,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如同他们的起跑线一样。所以,请不要给自己人生限定应有的高度,尽管在自己还有那份干劲拼劲的时候绽放自己的光芒!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三
《《孩子》杂志读后感》

掌控爱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

——《孩子》杂志文章读后感

其实在老师给了那些月刊杂志的名字让自己回去看其中某一本杂志的时候,我首先就被《孩子》这本杂志的名字莫名吸引了,也许你会觉得可笑或者不可思议,可是有时候喜欢一本书真的只是看名字那一秒的时间,可是有时真的只是那一秒钟的时间。后来深入了解读过这本杂志后更是增加了我对它的好感。

《孩子》是一本家庭杂志月刊,针对0-15岁婴幼儿童的家庭教育而创办的国内第一本素质教育亲子共读刊物,杂志采取“大人读大刊、小孩看小刊”的阅读模式。《孩子》不断关注社会育儿前沿信息,探讨热点教育话题,给现在的父母提供了许多育儿信息,让父母去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今天我看了其中一篇名为《掌控爱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的文章。其实,文章很简单,是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了三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故事片段,但是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如何让你爱的孩子学会爱你,掌握爱的能力。

当今社会,存在两种教育方式的极端。

一方面是我们看到的一部分父母如何如何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买什么,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一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也许,父母想的是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不疼他疼谁呢?或许,一些家长

是自己小时候吃够了生活的苦,所以现在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孩子再受一点苦。总之,他们都在找自己的理由去极尽宠爱,甚至溺爱孩子。这样真的好吗?

看看现在的一些孩子,他们在以冷漠的态度、自私的行为行走在这个社会上,他们不懂得去尊重别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爱,而如何去爱别人。而且,你也会听到现在很多孩子会吐槽父母哪哪不好云云,有的甚至打骂爱他们的父母。

会出现这些,那是因为,他们在父母日复一日地如洪水般涌来的爱下,渐渐地习惯了接纳,习惯性地把父母对他们的爱看成是理所当然,是从来不要求回报的。对,父母的爱确实无私,但那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挥霍,却从不理解。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出现自私、冷漠、不尊重他人等不健全的人格表现。

所以作为父母,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爱孩子,更要去关注如何爱孩子。最近也在看李跃儿老师的《给孩子当下的幸福》这本书,书中也在第二章前几篇文章中提到了要“艺术性”的爱孩子。是了,爱孩子,要讲究艺术性,不是盲目去爱,不是爱到最后都变成了“伤害”。

的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可是一味的顺从孩子,你得到的不是孩子的感激、也不是孩子回馈你的爱,也许甚至在你们需要孩子时你得到的只是冷漠的拒绝或者孩子自私的回绝。

所谓爱孩子,要讲究“艺术性”,是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是不止让他们感受爱,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更要他们学会爱,传递

爱,让他们拥有爱他人的能力。爱孩子,就要学会拒绝他的一些要求,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让他体会到挫折的存在,让他知道并不是他所有的要求别人都要满足,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顺从他,这样更能让他珍惜感激别人满足他要求的机会,学会感恩;也学会尊重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不再自私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让所有都围着自己转。

还有一种教育现象就是,当下也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打骂教育”或者“吓唬教育”,可能是受了古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吧。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如果孩子不听话,你骂他,甚至打他,这种方式真的管用吗?其实不然,或许这样当时管用了,让他记住了,可是以后他再犯了同样的错误呢,这时你又要怎样呢?是继续上次的打骂吗?不,也许这样可能会在你和孩子之间竖起一座无法跨越的屏障,阻碍你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为什么没想过换种方式来教育你的子女呢?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总是打骂孩子,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或许还会强化孩子某些错误的行为,或者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做的事他越做。

有时候,你需要的是放下一个大人的架子,放下你所谓的家长的威严,走近孩子,蹲下你高高在上的身躯,心平气和的同孩子一起坐下来,把那些道理用浅显的方式说给孩子听,帮助他理解,为他做出一个榜样,并且去“监督”他的实践,让他真正明白怎么做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而不是“平地一声狮子吼”,把孩子吓的一哆嗦,在

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不要把错误的教育方式传输给他们,不要让这种“棍棒教育”继续流传下去。

爱孩子,就要选对合适的教育方式,“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黄金定律,我们首选的方式应该是和孩子坐在一起,平等的,去把那些道理浅显的,以一种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灌输给他们,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爱孩子,就用理性去征服孩子,以一种艺术性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教育孩子;而不是用你的怒骂和所谓的威严去让他害怕甚至恐惧你,进而不再愿意和你交流沟通,不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和教育思想。

这篇文章最后“专家视点”中也指出,爱要融入品行,没有情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止局限于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孩子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从小学会感激他人、体恤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情绪,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独生子女不是宠孩子上天的借口,“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打骂孩子的理由,只有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认知,才是真正的爱孩子,也才能让孩子掌控爱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

走出错误的教育方式的圈套,用艺术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你的孩子,去爱你的孩子,让你爱的孩子掌握爱的能力,让你爱的孩子爱你。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四
《读杂志有感》

教育者的呼唤

烟台市芝罘区奇山小学 李春鸣

邮箱:lichunming2255@163.com 电话:15053552477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然而在这个纷繁忙碌的社会,很难找时间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更多的时候,我会手捧一本杂志,静静地读,从中体会一种人生的感悟,不经意间,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启发和影响,甚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有不小的帮助。

书架上的一本本《知心姐姐》,是我长久以来的精神依赖,嫌一本本买太麻烦,干脆一年一年地订,如今已经攒了厚厚的一摞,每每翻开来,犹如与知心朋友对话,而有了孩子后的迷茫,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知心姐姐》其实并不年轻了,五十年的积淀使其芬芳四溢。“爸爸妈妈从这边阅读”“男孩女孩从这边阅读”,一本书,两面看,光是设计就叫人爱不释手了。然而最引人入胜的,还是书中那一篇篇好似与你聊天的文章,似乎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老版块“知心姐姐信箱”中,有一位小学生这样说自己:“我是被逼出来的优等生。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学习,但怕父母和老师批评,所以一直装出一副很用功的样子。”我当时看到孩子的信,心里真的是有些无奈,心想这可给知心姐姐出了一个大难题。然而在知心姐姐的回信中,有几句话让我都觉得心服口服——小草,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没有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情况下都能做一个优等生,那么如果你爱上学习并调动了自己积极性的话,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知心姐姐有个建议,你不如和自己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自己有没有超越自己的可能,在赶超自己的过程中产生乐趣——看到这些,想到平时班级里的优等生有时确实是不那么“优秀”,似乎带着情绪在学习,或者过于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产生了不少的问题。知心姐姐的建议,很适合我们平时对优等生的教育和引导,我暗暗告诉自己,要“学以致用”,将知心姐姐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努力健康的成长。

还记得我们学校的阅览室里有一本杂志《教师博览》,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老师的智慧》,说的是一位老师提出了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高峰吗?如果有人要烧白开水发现柴不够怎么办?一个人学会屠龙绝技后会怎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啊,第二高峰就

不知道了;柴不够去找啊;有了绝技肯定会成为英雄„„大家都热火朝天地讨论,然而老师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智慧:我们都能清楚地说出第一名,然而屈居第二就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柴不够将壶中的水倒掉一些就可以了,这需要逆向思维;学会屠龙绝技的人只会潦倒一生,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所以请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再努力吧!——我读到这里,觉得特别震撼,平时对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多重于说教,即使举例子,也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同学们一想就明白了,然而这位老师却能于平凡处现不同,既能将道理说明白,又让孩子们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真正达到了教育教学的高效优质。

书中还有一篇与我的英语专业特别相关的文章,名字是《外语教育与外文翻译》。刚看到标题,只觉得是外语学习中的方式方法的说教,没什么特别的,然而看后欲罢不能。文章说的是日本中小学的英语教育,首先说明外语教育的要求很松,不仅词汇量只是平均一天掌握0.3%,而且基础教育考试的门槛也很低。然而真正需要学习英语的同学则不一样,要求精细化学习。文章通过单词“palme”翻译的不同,即我们国家只知道这是“棕榈”,而他们则更准确地翻译为“椰树”,说明日本英语教育虽然要求掌握的单词量不大,然而很要求质量和灵活运用能力,体现了松中有严,重在精细的英语教学特色,我看后很受启发,认为不应该让孩子们沉浸在漫无目的地死记硬背单词中,哑巴英语的出现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英语教学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教师的心灵温度》这本书的作者徐洁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难得的是作者是个有心人,结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进行了记录。因此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小建议小感慨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是唱给教育最深情的歌,是一个热爱教育的人对教育深沉的爱和对教育未来的坚定期待。我也从书中感悟出了教育的些许真谛。

感悟一: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教师教育不是使用锤子的敲击,不是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是动用武力的震慑。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诗里写道:“鱼儿对大海说,你怎么看不见我在流泪?大海对鱼儿说,我感觉得到,因为你在我心里。”教师的爱是出自内心的,教师的心胸应该像大

海。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拔苗助长、急功近利都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行为上的失控,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允许学生没学会知识。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师的教育应该有水的品格,至纯至美至刚,汇于大海,博大宽广。

感悟二:不妨学学赵本山。作者“泡”在课堂听课的日子,深刻地体验到了做学生的滋味。听好课,时间过得飞快;听乏味的课,难熬啊!不由联想到了赵本山。赵本山如果转行做教师,一定是个好教师。为什么?因为他不仅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会“忽悠”。前者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个“主”作用都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师能不优秀吗?尤为可贵的是赵本山具有幽默的特质。教师如果能多一点幽默,学生就会多一份轻松。像赵本山那样会“忽悠”的教师肯定是好教师,因为“忽悠”其实也是做教师的基本功,是一门学问、一项技巧,一种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感悟三:抓住无法预约的精彩。在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上,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当学到“kitchen”这个单词的时候,前排有一个小男孩主动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说:“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记住它,妈妈不是在厨房里做饭而是在k揩灰尘。”教师马上表扬说:“你真聪明,说得真好。”多可爱的孩子啊,他记单词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当教师在课堂上为突破某个知识重点和难点焦头烂额时,学生往往会主动送来“东风”。如果教师懂得巧借“东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想,记单词应该有很多小窍门,既然学生提出来了,教师何不顺水推舟,再向学生征集几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呢?说不定又会引发出没有预约的精彩。

总之,《教师的心灵温度》这本书读后使我受益匪浅,真心感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者应该善于挖掘和利用。同时,也认识到宽容是教育的艺术之一,却不要走向极端,教育并不拒绝批评。因为儿童是一株小树,教育者不应只是温柔地浇水、施肥,同时更应细心地剪枝、捉虫,这都是出于爱。

回想凡此种种,只是于闲暇时光,偶读佳作,却是收益颇多,这也是读书吸引人之处吧?谁说杂志作用小?莫道门缝把人瞧。薄薄的一本杂志,也许是我

们精神世界的一道大餐呢!相信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好的习惯,更是我们人生精神道路的指明灯,引领我们不断攀登精神世界的高峰!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五
《读《教育家》杂志有感》

读《教育家》上的三篇文章有感 前段时间,学校在周前会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邓局长推荐的《教育家》杂志上的三篇文章。我仔细阅读后,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其中的一篇名叫《十如何—语文教学具体操作抽象谈》的文章,印象最深。

教师是一个塑造人的灵魂的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初次站在三尺讲台上,到逐渐得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教师,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执着的毅力,肯钻研的品质。在生活中去努力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视野。在学习中去提高自我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内涵。

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最基本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备课,如何批改作文等等。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这些经验尚且不算丰富的教师,很好地解答了这些所谓的疑惑。在文中,从十个方面入手,为我们阐释了语文教学该如何具体操作。以下我对一些印象深刻的观点,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如何备好一篇课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切忌不能机械化、模式化。

第一,理解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意识,而非仅仅局限于教学意识; 第二,多维度理解教材,即分别从教者的维度、编者的维度、学生学习的维度来挖掘教材;

第三,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明确学生的最近

发展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此外,还要精心思考与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各个环节连贯、流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如何批改作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训练要有写的训练。关于作文的批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第二,文章选材是否合理(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 第三,文章结构是否清晰(层次段落清晰、过渡自然、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第四,文章表达方式是否恰当(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

第五,文章语言是否通顺(简练、准确、流畅)。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批阅作文的方法来,交流与批阅作文,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丰富情感的人。

三.如何教文言文

师生互学(共享),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第一,激活语感,古今贯通;

第二,明察疑难,比较辨异;

第三,词义联系,明晓语理。

其次,古文的教学模式如下:

作者简介—了解文体—写作背景—尝试诵读—尝试译文—深入理解—畅所欲言。

此外,在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多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在阅读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六
《读教育报刊有感》

《读教育期刊》有感

翟家镇黄集小学 李慧

在中国教育学刊上有这样一篇文章:“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为什么需要教育家、需要怎样的教育家、何以教育为志业、创造怎样的学校等四个问题。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教育家。他说,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着教育的功利化和教育价值的扭曲等问题,他说,我们的教育整体上忘记了人是一个有灵魂、有精神的存在;他说,我们的教育忘记了作为道德主体和未来公民的学生是平等的人;他说,我们忘记了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参与公共生活的人;他说,在这个时代,教育发生了价值颠倒!

是的,现在的学习已不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现在的 “填鸭式”教育。已经把人作为工具塑造,以简单的方式塑造一个人被使用的功能。在塑造过程中的失败品,便可随便忽视、甚至丢弃。

老师们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学生们在心底也开始这样认为。我想,某些人天生的优越感、某些人天生的自卑感、社会的等级制度,有可能都是先从学校这一小型社会形成的。

教育越来越功利化。“教育办学”开始在社会上喧嚣。教育资本家、教育宣传家,这些教育领域中的官僚开始活跃。在这样的宣传与造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教育”这一词的理解产生了扭曲。老师们开始把学生的升学率与自己的工资、声誉、地位挂钩;孩子们开始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挣大钱;家长们认为,孩子们读好书才能有个好前程。于是,老师们开始尽力的灌输知识、孩子们熬夜奋战、家长们准备无数假期补课班,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些不正确的思想下,最可怜的是那些没有童年的孩子们、最可怜的是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所谓神童们、最可怜的是依旧在书海中苦苦挣扎的学生们。

我们需要教育家!来还以教育的本来面目。

但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每年高考毕业生报考师范类的人数所占比例不是很大。就算有人报考师范生,但是毕业后不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也有很多。国家现在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也是为了促进师范类人数的增加。成为一名老师就这么不让人接受? 文章里写说,我们需要教育家。我也想说,我们真的需要教育家。一个具有教育家良知的教育家!他要永远坚持自己对教育崇高价值的追求,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对于种种不符合教育终端价值的所作所为,有深深的刺痛和担忧。他一定得坚持下去,即

使改变现有教育是多么的困难和迷茫,他都会毫不犹豫的在这条路上走着、一直走着。

我想记得,我现在的梦想: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当一名合格的教育家!不以功利化的角度,去看待我的学生们,不将他们当作工具一般塑造,不忽略他们心中的感受。 我想一直记得,当初说想成为老师时的坚定神情;想一直记得,幼稚的说过,要改变这个教育的不公平的豪情壮语。我想记得,现在的我想以教育为志业,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虽可能有些缓慢,但是我的步伐一定是迈得坚定的。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七
《杂志及读后感》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材料

“我的名字第一个‘丽’是美丽的‘丽’,第二个‘莉’是茉莉花的‘莉’,想记我的名字,记住‘美丽的茉莉花’就行了。”这是张丽莉向新生们介绍自己时常用的一段话。她常把自己比作茉莉花,在生活中,她确实也像茉莉花一样,用淡淡的清香温暖他人、热爱他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材料

张丽莉,女,1983年生,大学本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教师。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03级本科班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她在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至2012年5月17日,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家庭情况

张丽莉的丈夫是李梓烨,二人于2007年相识,2009年结婚,一直很恩爱。她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7点多到校,晚上9点左右才回家,再备课到半夜。她为人热情宽厚,对待工作十分认真。2010年末,她流产后没休息几天就上班了,并且说等送走毕业班后再要孩子。对于以后的打算,李梓烨说:“现在我只希望妻子尽快醒来,以后我就是她的依靠,而她也是我的唯一,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永远在一起。”

人物事迹

关怀学生

学生张佳岩说,张丽莉是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为了让班里的同学在冬天里能够喝到热水,她自己出钱为班级买电水壶烧水,由于电水壶放在黑板的旁边,粉笔灰很容易掉到里面,张丽莉怕学生喝不干净的水,还细心地用一块小毛巾盖住了壶嘴;夏天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都会细心地为每一位家长买一瓶矿泉水;张佳岩刚上初一的时候不是很听话,张丽莉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会找她谈一次话,劝她集中精力学习。

资助贫困生

学生家长赵亚波说,她儿子是张丽莉班上的学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一个人领着儿子生活,十分辛苦。听说低保家庭好像可以减免学费,就去班上找张丽莉问这件事,张丽莉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便每个月都给她儿子一百块钱,从孩子上初一时起就一直坚持,就连寒暑假,张丽莉都会把钱准备好了,在放假前给她儿子。她儿子做手术,张丽莉还买了水果送到医院来看孩子。她现在身体也不好,患有肾病综合症,张丽莉知道后,经常询问她的病情,并且安慰她。

工作认真

张丽莉的弟弟介绍:“父辈中就有人从事教师行业。由于从小受到熏陶,2008年姐姐学业有成后,随即投入到教师的行业中,在第十九中担任语文教师,今年已工作5年。虽然没有教师编制,但她从来没有消极工作。2009年9月1日,是她任教以来第一次做班主任。此时,她不仅仅是位优秀美丽的教师,也刚刚成了一位甜蜜幸福的妻子。”

张丽莉的弟弟说,“担任班主任后她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学生身上。带班两年多起早贪黑,甚至连饭菜也会让给没来得及吃饭的学生们。分校教学后,由于学校太远,很多学生每天来不及吃早饭。她就拿出每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买来面包、饼干给来不及吃饭的学生”。 勇救学生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另有4名学生受伤。

事故回放

据佳木斯市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肇事的醉酒女驾驶员精神溜号,还与车上人说话,将腿别到操纵杆上,车辆一下子就蹿了出去,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相撞,顺势又撞到停靠在路边的同向依维柯客车及对向的一辆本田轿车。晚课放学时,人群密集,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在疏导学生过程中,发现车辆撞向学生,危急情况下,她将学生奋力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

据张丽莉的同事李金茹回忆:“晚自习过后,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当时我在校门口遇到了张老师和一群学生正要过马路,校门口停了4辆车,突然最后面的大客失控,先撞到了前面的一辆大客车,这时,刚好有几个学生过马路,张老师迅速冲过去拉过了其中的一个学生,又推出了另一个学生,用身体挡在了大客车前面,两个学生没有受伤,而张老师却被大客车碾压在车下。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吓坏了,一时间不知所措,后来学校领导赶到,迅速拨打了‘120’急救车。急救车赶到后将张老师送到医院救治。当时她还说‘先救学生’,我摸着张丽莉冰凉的额头,她十分虚弱。”

李金茹说:“事发前,张老师正面对着大客车,只要她向后退一步,就能躲过大客车,可她却义无反顾地冲出去救了学生。”

张丽莉的同事王玉文说:“事故发生后,我就赶到了医院,张老师已经做完了检查,听医生说多处骨折,看到张老师的大腿两块骨头已经分离,她脸色苍白,已经昏迷。”

关心慰问

2012年5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佳木斯市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打电话给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首先向张丽莉及其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转达对张丽莉的崇高敬意。她说,张丽莉在危急时刻挺身保护学生被轧断双腿,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深厚慈爱之情,令人感动,可钦可佩。刘延东同志要求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祝愿张丽莉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并能早日康复。吉炳轩同志当即向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传达了刘延东同志的慰问,并请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尽快向张丽莉及其家属传达,要求医疗部门不惜一切代价对张丽莉进行精心治疗。卫生部长:举全国之力救治车祸瞬间推开学生教师。

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委托,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于5月15日下午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看望张丽莉,向张丽莉老师及其亲属表示慰问和敬意。 吉炳轩在ICU隔离病房外听取了张丽莉老师的救治情况介绍。张丽莉目前处于清醒镇静状态,生命体征平稳,医疗专家还将密切监测相关辅助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后,吉炳轩看望慰问了张丽莉老师的丈夫李梓烨,转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

吉炳轩说,中央领导同志希望医务工作者尽一切力量救治张丽莉老师,使她尽快脱离生命危险,早日康复,中央各部门会协调全国最好的医疗力量共同做好救治工作。中央领导同志期盼着英雄尽快脱离危险期,恢复健康,重返校园和学生们中间。

吉炳轩说,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引起广泛关注,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广大人民群众都牵挂着张丽莉老师。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是尽一切努力使张丽莉老师能够早日脱离生命危险,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采取一切能够采取的措施,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

荣誉称号

5月14日,教育部发通知,授予舍己救人的佳木斯市教师张丽莉“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通知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丽莉为榜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15日19时,中华全国总工会科教文卫体主席万明东抵达哈尔滨,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的颁发决定交到“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丈夫李梓烨手中。

另外,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决定授予张丽莉全省“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全国妇联16日作出决定,授予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出两名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决定号召广大妇女向张丽莉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她大爱无疆、舍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学习她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优秀工作作风,践行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读后感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刚满29岁的张丽莉老师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至今还昏迷未醒。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一时间,她的英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她那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师德的伟大,用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是我学习的光辉榜样。

“师者,父母心。”张丽莉为师,当之无愧。危急时刻,张丽莉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如同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舍生忘死。这怎能不让人为之震撼!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高尚师德彰显在危急之时,孕育在教育教学点滴之中。在张丽莉老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处可以看到这样一颗慈爱的父母心。有的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她会像母亲那样每月给学生100元钱改善生活,从初一到现在,寒暑假都不落。为了学生,她刻苦钻研业务;为了学生,她从不请假休息,从不耽误一节课。三年前,她的学生差点让自行车撞到,她一把将学生拉入怀中,而自己的裤子让自行车剐坏。张老师就是这样时时处处以一颗父母心关爱着自己的学生,直至为了学生的生命险些失去了自己做母亲的机会。这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这种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平凡坚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是关键时刻舍身保护学生的力量源泉。我相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爱早已深深植入张丽莉的心灵深处。

高尚师德,是教师长期历练、不断积累的结果。自从走上讲台那一刻起,人民教师就已经担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还要以自己的责任甚至生命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张丽莉的事迹,让人感动,令人振奋,促人奋进。永远鼓舞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自己的大爱去谱写一首壮丽诗篇。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

无悔的人生。用自己的手臂托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看了张丽莉的事迹,让我有一种感动,上学时的思想积极进步,参加工作后对教师职业的热情以及工作中对孩子的爱心都是对我的一种影响,这一切的行动都是一个普通教师平常每天都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平常的小事却能影响到很多人,很多学生。她对学生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职业的爱都完美的表现在每一天。

看了张丽莉的事迹之后我被她热爱教育的那种执着精神所感动着,促使我对教育事业更加的热爱,对待学生时刻思考着我还能做些什么,对待教学时刻思考着我还能提高些什么,相信只要竭尽全力,一定能做到不愧于我的学生,不愧于教育事业。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八
《读报刊有感》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铜山区利国实验小学 周 秀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但我是一名渴望知识,渴望向上的人。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物质上的贫乏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自从毕业以来,我一直渴望自己的精神食粮能够应付我的工作需求。于是,我翻阅大量的音乐教刊杂志,但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它是我的最爱,我的知己,我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从教12年,我一直都订阅《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这两年我申请了两个徐州市个人小课题之后,我把十余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都翻了出来。让自己尽量多时间的徜徉在贵刊中,我感谢《中小学音乐教育》,它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知识素材。

《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音教畅想、稿源采珠、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高考指南、读者信箱、词花花、校园旋律、音乐小词典、中外音乐家、中西乐器的介绍、新歌推荐等数十个专题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和创造,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第二个课题《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效率的应用与研究》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其实,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体态律动一点都不难,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孩子的天性,它的奥妙就是让孩子觉醒,让孩子自信起来,找到做孩子的乐趣。是呀,只要你仔细的观察,你就不难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可爱的闪光点。那么,我们怎样去赏识他们,发现其孩子们在音乐课上的闪光点呢?

一、真诚赞扬 激发情感

李岚清总理指出:“音乐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正如新《标准》以站在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人才的高度,引导音乐教育走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进行教育,使音乐教育及教师的表扬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的,学生有优于他人的愿望,更有得到他人表扬的愿望,那么采用表扬的手段,用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体态律动的音乐兴趣就非常有必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那我就可以大胆地说没有我们真诚地表扬,就没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表白,就没有学生天真可爱的体态律动的出现。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表扬而来到人世间的。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放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都能学会真诚的表扬,那它无疑是激发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

其实,我们的教育没有好多老师说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书中自有好榜样,我们要适时用名师的经验融入自己的课堂。因为它的本质就是爱,它的奥妙就是让孩子觉醒,让孩子自信起来,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是呀,只要你仔细的观察,你就不难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可爱的闪光点。

二、中肯鼓励 巩固自信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中肯地分析并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是十分重要的。要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地给予鼓励。如:你的即兴创作真棒,你的即兴创作比老师的还好,或者奖励一个拥抱,一个小贴花等。在鼓励学生时一定要记住:鼓励一定要发自内心。倘若孩子发现你在故意夸大其辞,那么这份鼓励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

记得当新学期欢快活泼的上课音乐响起时,我已经进入了一(2)班的教室,孩子们闪亮的

大眼睛把我打量了一遍又一遍。当孩子们知道我是他们的音乐老师时,脸上顿时露出了可爱的笑容。于是,我趁机说:“孩子们,我们要‘开火车’到音乐室上你们喜欢的音乐课,好吗?”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排着队准备出发。但只有一个孩子趴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我以为她是怕我这个陌生的音乐老师,便轻轻走到她跟前,用温柔的语气问:“你叫什么名字?”见其不理,我又接着问:“你喜欢上音乐课吗?我们音乐教室里有许多好玩的打击乐器,咱去玩一玩怎样?”对于我说的诱惑之物她好像不感兴趣,仍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只是头一直歪着。这时,我发现这个漂亮的小女孩有些“不正常”。不论我怎样劝说,她都对我不理不睬。教书十几年的我,第一次遇到这样“难请”的学生。我不能因为她一个人,我们全班不去音乐室上课。没辙之时,我拨通了一(2)班班主任的电话,请求支援。

几秒钟,班主任张老师气喘吁吁的跑到教室,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忘了给你说了,她是我们班‘特殊’的孩子,七个月的早产儿,现在十岁啦!开学这几天以来,她只和我一个人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交流!”这时,我上下打量着她:瘦瘦的身体,矮矮的个子,这哪像十岁的孩子?我的天呢,我也见过智商缺陷的孩子,也教过智商缺陷的学生,但他们最起码知道和你交流,跟你去上课,这个连动都不动,让我有些棘手。这时,张老师用“非常”亲切的语气和她交流了起来:“李梦茹,不害怕,这是你的音乐老师,可好了!咱去音乐教室上音乐课怎么样,如果你愿意就跟我点点头。”咳,这可出奇了,她竟点了几下头,虽然动作不是那么标准。张老师牵着她的手跟在我们的大部队后面来到了音乐教室。

一(2)班的音乐课和其他班一样也进入了正常的秩序,孩子们都在音乐游戏中享受着音乐课所独有的魅力,我仍记得当时上课时的激情。不同的是,他们班多了一位非常用心的“大男孩”——班主任,单独保护这位“智商缺陷”的小女孩。大约十分钟后,我发现这位小女孩挺老实——趴在桌上一动不动,便示意张老师去忙吧!张老师走后,孩子们仍就沉浸在我的游戏设计之中,遗憾的是没有李梦茹的参与。然而,好景不长,在我们愉快的歌声中突然传出刺耳的哭叫声,我忙停下音乐,在50名学生中找声音的来源,结果大家把眼睛都盯在了坐在最后一排的李梦茹的身上。她的哭声和正常孩子的哭声都有极大的不同之处——撕心裂肺,更别提哭相了。我极力用温柔的语气、和蔼的表情去迎接她的“芳心”,可是没有成效,我也急出了一身汗,有些不知所措又拨通了张老师的电话。张老师把李梦茹带走后,我才顺利完成了一(2)班的第一节音乐课。

就这样,十几年来最失败的一节音乐课诞生了。我纳闷,我不解,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只是一个开始,我怎样才能让这个特殊的学生快速进入正常的轨道呢?我主动找她的家长和老师交流了解到:平常课堂上都不发言,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体育课、课间操都不出去,在家得到的关爱更少,她有弟弟、妹妹,他们非常聪明,唱歌、讲故事都深得父母的喜爱,可是她却经常受到弟弟妹妹的羞辱。我又上网搜索关于教育智力缺陷儿童的资料,可是不同的情况要不同的方法对待,一个特殊的儿童就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智力缺陷又缺少关爱的孩子的引导教育,我决定要让自己主动走进她的心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首先要让这个孩子和我亲近,这样才能让她得到我的教育引导。我想她是不可能和我亲近的,只有我主动的亲近她。

一(2)班第二节音乐课的课间我来到了教室,想用这课间十分钟特意找李梦茹聊聊天。这时,有几个别班的孩子正围着李梦茹指指点点。“唉,她的头怎么老歪着?”“她是憨子。”“她是不是有神经病?”听到他们的议论声,李梦茹歪着脑袋,伸着舌头,慢慢地靠着墙角要回教室。我立马抓住李梦茹的手,大声的训斥那几个学生:“你们谁在那胡言乱语,谁再说这些不文明的语言,我就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啦!”当时并责令那几个孩子向李梦茹道歉。我摸摸她的头,摸摸她的小脸说:“李梦茹,不害怕,周老师特别喜欢你,你还知道我给你们上过什么课吗?”这时的她,好像对我少了一些“敌意”,但仍不理我。上课前,我轻轻地牵着她那不情愿的、瘦瘦的小手,排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来到音乐教室,把她安排在了第

一排。在整个一节课中,我总是时不时微笑着关注她,让其再次感受到我对她的一种特殊爱,并没有嫌弃之意。她好像懂得了我的心思,在下课时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微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但对于我们俩的沟通却很重要,这说明我的心思她读懂了,看到了,我也非常知足了。我高兴,打心眼里高兴!

下课后,我飞速跑到一年级办公室,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班主任张老师。他大吃一惊说:“李梦茹只和我‘打交道’,但还没有主动向我微笑过,你才上两节音乐课,就让她有如此变化,真是教育有方啊,值得好好表扬!周老师,加油!”听到张老师的这番话,我更鼓足了干劲,我一定要和李梦茹这个特殊的孩子交上朋友。

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总是牵着她的小手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载歌载舞的进入音乐教室。她也由原来的陌生、害怕型向活泼、开朗型转变。音乐课上的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并不比正常孩子逊色。课后的她,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且孩子们总是能够细心呵护着她,谦让着她。在期末考试时,李梦茹的名字还出现在优秀学员的档次中。就连张老师带她的数学也考了100分!我真的为她高兴,打心眼里高兴!

在我们生活中总是能碰到一些缺陷的孩子,老天的不公已经让他们的心灵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面对这些不幸的孩子,我总想给他们讲述我国著名的口画艺术家杨杰的故事:农村出身的他6岁玩耍时双手触及高压线而不幸失去双臂,他被送到儿童福利院生活了十年。十年过后归家,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感觉到封闭、生疏、艰难、不适应。在痛定思痛之后,他调整了心态,除了继续钻研绘画外,又开始了新的拼搏和追求。他向人讨来笔墨,每天用牙磨墨临池,用于练习的报纸高于他身高几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画多次出国展览,本人也在国际上表演口画艺术,并出版了个人画册,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孩子们,自强不息的杨杰,哪怕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他不仅是我们正常人的榜样,更让缺陷儿童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威廉·费德曾说:“舒畅的心情是自己给予的,不要天真地去奢望别人的赏赐。舒畅的心情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可怜地去乞求施舍。”孩子们,你有一些缺陷与不足不怕,怕的是你没有好的心情;你有一些胆怯与迷茫不怕,怕的是你没有好的心态!杰利密·泰勒也曾说:“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当我们抱着积极的心态,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便会在我们面前低头。”孩子们,身残志不残!虽然你们身体上可能有一些缺陷,但你们的心灵千万不能有半点的漏洞,你们不要让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要让别人投来羡慕的表情,你们要潇洒地走出自己的风格,轻松、自在、洒脱地唱响自己的人生之歌。

当看到孩子们在音乐课上不断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中,教师要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要经常地使用“你能行”、“你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都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价值。长此下去,会自然而然地远离自卑,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有创新的人。因为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动力。

三、由衷赞赏 促进发展

鸟儿高飞需要广阔的天空,鱼儿遨游需要深广的海洋。学生展示自我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自由宽松的氛围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则需要由衷的发自肺腑的赞赏。教师要保持学生的自尊,扬其长避其短,给他们一个适合发展的度,给他们一个体态律动的空间,为他们搭建一个施展个性的舞台,使他们在教师由衷的赞赏声中不断取得成功,展示自我,促进发展。

王晓春老师曾说:“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但在我的行囊中却多了份真诚的赞扬,我想:教师只要真心真意尊重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就会运用好各种生动的,赞赏性或鼓励性的语言,我们的音乐课就会轻松,我们的教学就会成功。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或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像“兴奋剂”一样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信心高涨;更会像一股暖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温情。这样才能把音乐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等待他们生根、发芽、结果。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原创)

2008-12-24 15:46:47| 分类: 读书心得|举报|字号 订阅

《中小学音乐教育》这本杂志从音乐本体的审美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策略、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开展有效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动态生成性教学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经验策略的实践与启示、中外音乐家、中西乐器的介绍、新歌推荐等数十个专题对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综合、概括和创造,是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阅读《中小学音乐教育》,使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论的理论观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明白了许多,下面谈谈自己读后所想到的点滴感悟。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开场”的好坏,往往会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二、诱发感受、调动参与。

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看,大多数老师都已注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个别还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这样学生处与机械接受理解的地位,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视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进行视唱练习时,以往的做法是:教学生认清唱名,视唱前就做一些辅助性的节奏练习等。如介绍歌谱的旋律特点,该注意的某些音乐符号,歌曲中重难点拎出来做预备视唱练习,反复练习直到“学会”。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于歌谱的认识和音乐理论知识由陌生和困难逐步了解学会,弊端是学生由于预先知道了教学中的重点,课堂气氛很不活跃,甚至没有兴趣,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评价,积极参与。

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差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如个别五音不全的学生,他歌唱得不好,但敲打击乐比较好,教师应及时的评价“很不错,以后还要多练。”激发了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自我完善。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达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整理教学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重把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注重将教学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读了此杂志,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2010-01-12 21:30:43| 分类: 读书交流|举报|字号 订阅

《中小学音乐教育》一个综合性音乐刊物,所涉及内容包括音乐教育、音乐理论、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九
《读教育专著读后感

读教育专著读后感

读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自由、解放、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舍此,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也渐渐归于平静,让自己始终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他注定了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作为一个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当重要。一、首先我认为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

二、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三、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通过这次学习,我提高了认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感触很多,作为一个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当重要。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不少学生因为教师的误解而气愤的不能自已,甚至由此记恨教师,放弃该教师的这门学科的学习。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教育刊物读后感篇十
《读教育专著读后感》

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一位名家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

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刊物读后感》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类核心刊物 中国教育刊物 国家级教育刊物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教育刊物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教育刊物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10621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