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何任》读后感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何任》读后感

2015-09-22 14:39:54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何任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家,为首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和全国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国医大师”。何老精研仲...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何任》读后感

  何任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家,为首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首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和全国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国医大师”。何老精研仲景学说,被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的第一人”。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国医大师卷·何任》一书,分专病论治和诊余漫话两部分,集医学理论探索、临床经验总结为一炉。内容宏富,俯拾皆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重视医德

  何老认为,身为医生,一定要尽力做到孙思邈所谓的“大医”,指的是道德品质高而且具有扎实的医疗技术和优良的服务态度。《千金方·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何老强调,身为医生必须有仁心、正心、真诚,一是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思想;二是认真细致的诊治疾病;三是提高医疗技术;四是谦虚、恳切、慎言、慎行。

  精于辨证,长于用药

  何老临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主要表现在“五时”:临证时全神贯注,诊病时四诊合参,辨证时首重八纲,治病时兼顾邪正,用药时力求精准。何老认为,疾病表现,隐奥细微,医生临证,岂能不审谛覃思。倘若医生稍有不慎,疏漏于万一,便会错失全局,危害病人生病。故何老临证,不携带手机,也不许旁人高谈阔论,接听电话;尤其凝神开方之时,甚至学生也不能随便提问。他说:“病人找你看病,等于把他的生命完全交付予你,作为医生,此时只应全神贯注,竭尽驽钝。唯其如此,才无愧于医生这一神圣的称号。”这是何老发自内心的感人之言,医德芳馨,令人温暖。《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老认为,《难经》将望、闻、问、切并列论述,明示四诊合参之意。但在诊病之时,因疾病各异,望、闻、问、切应有所侧重,但四诊合参仍属必然。在更多时候,当症、脉不相一致,表明病证复杂,或虚实夹杂,或寒热交错,或表里同病,此时更须四诊合参。辨证之法,除八纲之外,虽还有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等方法,但他认为临床运用最多、最有指导意义的应该还是八纲辨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何老对此深有感悟,祛邪与扶正,方法虽然不同,却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扶正,可以补益正气,增强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的能力;祛邪,能够消除病邪对人体正气的侵袭与损耗,有利于正气的保存与恢复。特别是对于肿瘤等慢性重危疾病,更是要扶正祛邪兼而顾之。 “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症治之”,这是何老治疗肿瘤的十二字原则。”辨证之后处方用药为临证之关键的一步。何老认为,用药时必须力求准确:1、以经方治病,须按原方配伍,用药准确,方能切中病机,这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2、用时方或其他医家经验方,须掌握其方特点,正确使用。3、熟悉方药,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中医读书之五宜三忌

  何老将治学方法约为五宜三忌:一宜坚实基础,应对中医重要的文献著作(《灵枢》、《素问》、《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再及各家医著)有较深刻的理解,做到清·程国彭所主张的“凡书理有未贯彻者,则昼夜追思,恍然有悟则援笔而识之。…此道精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二宜博采精思,这既是治学方法,又是治学态度。如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撰成《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系统地分析了疾病的原因、症状、进程、归转和处理方法,确立了伤寒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它的治法方剂,至今还为人们所采用。可见广博地采集资料、精细地分析思考而取得学术成果是何等巨大。三宜熟背诵,“读书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口到”即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在熟读背诵了较多医书后,遇到临诊、写作、讲学时,很自然地就能唤起记忆,引出联想,理、法、方、药也能涌现于脑海。熟读背诵得越多,应用时受益也越多。四宜兼及它学,何老认为,中医工作者,除了懂中医药,广泛学一些与中医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其他知识,则更有助于钻研中医。五宜珍惜寸阴,做学问要珍惜时间,除了必要的休息外,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忌道听途说,当看到他人用某法、某方、某药治好某病时,应该认真总结他人的成功经验,搞清其是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辨证方法针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的。切忌邯郸学步、生搬硬套。二忌浅尝辄止,何老认为,对于中医书籍,要有一定的基本理解,不能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做学问要踏实,持之以恒。懒散、自满、浅尝辄止,这是治学的大忌。三忌贪多务得。何老认为,博采各家学说并兼及医学以外的知识都是长久积累的治学方法。这里贪多务得指的是一时企望学到很多,结果却是走马观花,不深不透。

  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老中医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国医大师卷·何任》正是其中的瑰宝,值得我们年轻中医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何任》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百名 中国 丛书

1、张维为先生的《中国震撼》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取得过模仿西方模式的成功”。对此,我深以为然。《中国震撼》有感(2015-09-10)

2、2015大阅兵读后感篇一《2015大阅兵观后感》、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 2015大阅兵读后感(2015-09-16)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2015-09-24)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信读后感【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信读后感(2015-09-24)

5、《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陈旭麓,这本书主要描写了近代中国1840年至1949年中前80年的历史,以 "新陈代谢 "一词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百年历史 "变 "的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2015-09-29)

6、著名翻译家、政治学者阎克文在一次访谈中说道:“在那个毫无知识快感的时代里,我读到了费老的《美国与中国》,对我的冲击是巨大的,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2010年,身《美国与中国》读后感 (2015-10-08)

7、读完陈一筠教授的《中国家庭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现代社会背景的家庭现状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报告阐述了婚姻家庭动荡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国家庭安全报告》读后感(2015-10-21)

8、在国庆假期间看了这本书,我比较影响深刻的是第四到七篇,主要介绍差序格局对于私人道德,家族甚至男女关系的影响。其实这本书我个人认为觉得比较枯燥的,比起《中国在梁庄》,《乡土中国》读后感 (2015-10-25)

9、读后感 中国 去年下半年在党校轮顺的时候,学校发了一本名叫《中国震撼》的课外读本。首先是作者张维为先生的经历钩起了我读一读这本书的兴趣。他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曾经做中国震撼读后感(2015-10-29)

10、读后感 乡土 中国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古至今,农民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是很高的,农民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也作出了极大贡献。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乡土中国读后感(2015-11-29)

11、简史 中国 哲学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2015-12-05)

12、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篇一《《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15-12-19)

13、读者文摘看后感篇一《《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看后感(2015-12-19)

14、气象科普读后感篇一《科普读后感》 科 气象科普读后感(2015-12-21)

15、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一《《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2015-12-2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何任》读后感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专家丛书•何任》读后感 "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484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