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

2015-12-21 05:47:5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一《《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一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

“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完全断粮八天之后,被日军包围,但他毅然决然拒绝了日寇的劝降,仍以疲惫之躯坚持战斗20多分钟,直到全身中弹倒地牺牲为止。日军为解除疑虑,竟残忍地将将军的尸体剖腹检查,结果发现,将军的胃与常人无异,所不同的是将军的胃里没有粮食,只有枯草、树皮、棉絮……”① 二三十年前的历史教科书和青少年历史普及读物,看到的几乎都是共-产-党人的抗日身影,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八女投江、左权、马本斋、罗炳辉、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协…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铁道游击队、雁翎队、武工队……抗日战争时期难道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在打击日寇吗?当时不是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吗?国民党的军队干什么去了?难道都躲到后方去了吗? 卢沟桥的枪声,震撼了每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心,国难当头!国民党中,除少数败类临阵逃脱,畏敌畏战外,广大爱国官兵同共-产-党一道,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生存,向日本侵略者继续了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该书收入国民党抗战殉国的少将

以上将领八十多名,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抗战事迹及殉国经过。放在我案头上的这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早在读大学时已经拜读,可以说,它是国内最早真实客观较全面介绍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殉国将领的专著,让我看到了国民党的“另一面”。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反映国民党抗战的书籍不断面世出版,中国抗日战争的脉络和轮廓日渐清晰。即便如此,二十年来,我一直对《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珍爱有加,不时翻阅,既为兴趣,也为教学。

在人们的印象中,国民党就是“刮民党”,贪生怕死。可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却有这么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实实在在的一幕:为了夺回失去的阵地,孙连仲下令组织敢死队,出发前,孙连仲给敢死队员分发了不少光洋,可是将士们却把它全扔在地上,拔出大刀,振臂高呼,誓死一战,尔后踏着光洋奔赴前线……

中华抗暴,气壮山河! 抗日战争是近代百余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打败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年间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

侵略,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牺牲之重、作用之巨,是前所罕见的。通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 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共同抗暴,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一寸山河一寸血”。三千五百万军民负伤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 抗日英雄,向我走来 翻开书本目录,眼前飞扬者一个个鲜活的脸容:佟麟阁(陆军上将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赵登禹(陆军上将第一三二师师长)、郝梦龄(陆军上将第九军军长)、高志航(空军少将驱逐司令)、王铭章(陆军上将第一二二师师长)、冯安邦(陆军中将第四十二军军长)、陈安宝(陆军中将第二十九军军长)、张自忠(陆军上将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戴安澜(陆军中将第二00师师长)李家钰(陆军上将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单单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八年时间里,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集团军总司令2人、军长副军长9人、师长19人,旅团长以下更是以百千计。

随着时间的流淌,随着战争硝烟的远去,时下不少少

男少女们狂热地崇拜和迷信着那些所谓的“歌星”、“影星”,有多少人知道“抗日名将”、“抗日英雄”?“一个没有诞生过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从人文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侏儒。这是这一代人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更是历史教育的悲哀。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一不论权力、二不论财富,三不论成败,他们是以其伟大的人格而成为英雄。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无数值得大写的英雄,最感动我的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自忠。

“我们军人今天要洗刷他们的罪恶,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也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去死,早点光荣去死”“无论作好作坏,但求良心得到安慰……”②弥留之际,他留下了最后的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③自1937年12月重返军旅到1940年5月枣宜会战殉国,张自忠将军率部转战大江南北,战功显赫,令日寇闻风丧胆,短短三年,歼灭日军6万余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5%,表现了当时中国-军队一流的战斗力。“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他的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

我国抗战军人之魂!”②

二、云南抗战,奇功至伟

前不久,凤凰卫视每晚8:00——8:30播出由陈晓楠主持的《将军一去——云南籍抗日殉国将领记》,我马上翻出《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对照阅读,通过观看电视和重读史书,我突然有了惊人的发现,读出了“抗日战争中不一样的云南”:云南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但她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值得史家大书特书:云南陆军讲武堂是近代中国三大著名军校,她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广州黄埔军校相互辉映,各有千秋,云南籍抗日殉国将领大多年轻时求学于此,受到革命的洗礼和正规的军事教育;三大学府清华、北大、南开南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一时人文汇萃,学校集中了梁思成、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即使抗战艰难时期,仍培养出象杨振宁这样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大学首屈一指的地位;云南是当时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但是却是抗战期间捐款最多的省份,所捐款项足可以购买38架战斗机;滇缅公路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国际公路,完全靠人工,在敌机轰炸的威胁下,硬是在悬崖峭壁、崇山峻岭之间开凿出一条生命通道,美国及东南亚华侨的援助经过蜿蜒曲折的滇缅公路源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二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

寒假期间,为了弥补自己薄弱的历史知识,特意到图书馆借了一本记录抗日战争史的书籍,巩固一下历史文化知识之余,也可以培养一下爱国情怀。

粗略浏览过书本的内容后,的确发现无处不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伟大,为了捍卫祖国,全国各族人民,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以及海外的广大侨胞,都焕发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

而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能够以主力军的重要角色同反法西斯盟国一道打败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是极不容易的。战争最后取得胜利,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正确的战术指导和全民族抗战,另一个是国共两党顺应历史的潮流,捐弃前嫌,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关于抗战的过程,无数英雄事迹能够让我们感慨万千,而伟人们的事迹也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传颂。也许正如“距离感产生美”这一句话所说的一样,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于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不是十分地敏感,而更加喜欢关注的却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小故事、小情节。当中,一封简短的书信《告全军将士书》就让我感触良多。那是发生在淞沪抗战的过程中事情:即将投入战斗的第五军广大官兵,士气高昂,决定与第十九路军团结一致,并肩战斗,抵御暴日侵凌。此时军长张治中特发布的《告全军将士书》中写道:“深望我军将士,人人抱必死之心,以就国家,以救民族。假如日军犹有一兵一卒留我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日军拼命到底。”

几句平凡的话语,却已经把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对中华民族的那份责任心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拥有先进武器、堪称强大的日军,他们选择的不是畏缩,不是逃避,而是勇往直前。这使我不禁感叹,倘若中华民族拥有更多类似的斗士,或许,抗日战争已经提前得到胜利了。对于现代,这种精神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这只是算是冰山一角。也许是因为得到了传承,所以一批又一批的斗士就谱写了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中国的胜利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国共两党的适时合作,也成为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觉得这才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团结。国共两党虽然一直持续斗争,但说到底,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奋起,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团结的核心,就不能形成一股最坚强、最有效地的力量去抵抗日本侵略者。多少年来,“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这一句话,无论在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范畴,只要是联系到抗日战争史,都会多次地出现,这能够歌颂当时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的精神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中华人民的凝聚力。

我觉得对历史的回顾,也必须联系到现在,要对现在的状况有所反思。抗日战争的历史还充分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敢于大规模侵略中国,除了因为中国在政治上腐败哀朽以外,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落后,力量弱小。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努力,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力明显增强,虽然,现在也许不用太担心被别的国家侵略的历史重演,但毕竟现在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想要变成真正的强国,就必须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努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进一步增强国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无论如何,我们始终是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正如“市场没有眼泪”一样,只有真正地使自己强大,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对于祖国来说,每一个中华子女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是一种不能推脱的责任。这场伟大的战争所提供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更多的是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我们也应该使它得到发扬。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三
《对抗日战争的感悟》

对抗日战争的感想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曲满浸悲伤与凄怆的哀歌。其间,中国人民饱尝了法西斯势力的非人侵略和残暴的强盗行径。中国国土不全,主权不满,经济、政治、文化,无不遭到严重的摧残。然而中华儿女怎能让侵略者肆意乱为,他们时刻在做着抵抗和反击,抗日战争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其间,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谱写了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不仅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开始发动侵华战争,短短四个月,便肆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中国共产党立刻号召人民武装反抗,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开始了与日本侵略军艰苦卓绝的局部抗战。随后,全国工人、学生和各界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然而此时,国民党方面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指导思想,对共产党进行了残酷迫害。危机时期,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扣留蒋介石,控制西安,协助中共中央实现了“逼蒋抗日”的方针,而后国内和平初步实现,进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并在世界的东方吹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号角。中国共产党首先举起抗日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9月,蒋介石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作了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中国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因为国内形势在此时相当复杂,所以国共两党也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方面从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一条片面抗战路线,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发动人民大众和全民族的人民战争。共产党则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实现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但国共都有抗日目标,都愿维护民族利益,故而也形成了以国民党正面御敌,共产党敌后扰敌的两个战场。在此期间,国民党先后进行了平津、晋北、淞沪、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些战役中许多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士兵为国殒身,表现了强烈的抗战和爱国热情。共产党在敌后全面侵扰,炸机场、毁弹药,使敌军力量不断减弱。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屡屡胜利更体现了共产党军队的灵活与英勇。在抗日战争进行中我党屡次面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干扰和阻拦,但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和我党具有远瞻性的先进分子的不懈努力下,我党的思想和目标才得以统一。但国民党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屈辱卖国行径随即暴露,他们大肆制造反共摩擦、支持和鼓舞反共活动,使我党处境危噩。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时局的好转,促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与国民党反共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我们认识到了共产党最大的敌人不是国民党,而是日本侵略者。虽然敌后战场中国军民死伤惨重,但依旧坚持联合抗日的政策,给了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从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不断趋好。苏联已转入全面反攻,给德军以重创。英法联军登陆西西里岛,击败意大利。1944年,英美联军又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第二战场。反法形势一片大

好,中国各解放区也依次拉开反攻,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此时,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经济、政治、军事问题相继而至。在国统区内,民怨高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悄然而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开展争取民主的斗争。他们反对专制,宣扬民主,力讨国民党損民权、违民意的种种行径。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而国民党却不予理睬,依旧坚持反共政策,并鼓动美国介入支持国民党反共。于是,中国内战危机进一步加深。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然而,作为战胜国,中国却没有得到战胜国可以得到的好处。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大连港、旅顺、千岛群岛几经易手,但终不为中国所有。中国与苏联共营的两条铁路的所属权也都转到了苏联。中国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忽视和侵扰。

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令世界赞颂。抗日战争无疑使中国承受了难以计量的破坏,八年的炮火对本来就贫穷落后的中国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但是,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提炼,百年受辱的中国人民终于从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抗战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所在,正是这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国何以取得抗战的胜利,两个不可忽视的通则就是团结协作和坚持必胜的信念。团结才能生力量,合作才能出智慧。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将维护团结合作视为关乎民族利益的最重要的工作。许多事实表明,团结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始终受到各种挑战。从统一战线内部来

说,国共摩擦不断,政治纠纷和军事冲突常有发生。从外部环境来看,日本帝国主义的分裂破坏、亲日派和汉奸的引诱唆使、投降主义的思想影响,都是对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的挑衅。从抗日战争的历史实践看,帝国主义和一切敌对势力,害怕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团结。精神团结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可靠保障。坚定必胜信念在抗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日本气势汹汹,以“闪电战”的方式侵入我国领土时,各种混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信念等方面的问题纷纷暴露出来。比较典型的倾向有两种,其一是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即“速胜论”;其二是亡国的悲观论调,即中国“必亡论”。前者易使人产生轻敌思想,后者易使人产生妥协倾向。如果任其蔓延和发展,就会解除人们的精神武装,使战争遭受失败。为此,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毛泽东从分析抗日战争双方特点入手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预见到日本帝国主义必然遭到最后的失败,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这一必胜信念在中国军民心中扎下了深根,伴随着抗战中每一个前进的脚步不断击溃敌人。他统一了全党和全国革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人民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和力量保证。

然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结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高兴和欣喜,更多的则是教训和经验。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之所以屡屡受挫、难以控制局面,是因为其没有争取到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屡次迁就国民党,致使战争中共产党军队伤亡惨重。第二,要认识到切实组建和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它关系

到中国抗战力量能不能结合起来,以最强的实力给与侵略者以反击。然而,国民党的独断和唯我意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屡遭破坏,使中国军民饱受战争折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实现。第三,要注重抗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必须全面的联合和发动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第四,要积极的借助和利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大力争取国际援助,尽量孤立日本,加速抗战胜利的进程。

抗日战争结束至今已六十余年,但留给我们的启示却依旧深远。首先,我们要全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他人肆意践踏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第二,在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家间问题和分歧时,我们要尽量在平等基础上以对话、磋商和谈判的方式进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当今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搞好团结,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中起来,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第四,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要发扬抗战时期不畏艰难坎坷,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回眸抗日战争,也许我们眼里饱含泪水。但我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段中国民族史的伤痕,更是激励和促进我们民族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支撑整个中国浴火重生、栉风沐雨而依旧巍峨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竭动力!

袁乐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四
《抗日战争读书笔记》

抗日战争读书札记

1130200045 王世杰 城市班

虽然中国抗日战争不是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的事情,但是我们这代人有义务记住前人所留下的这些历史。很多人会问,记住历史有什么用么?我的一位老师说的特别好:“记忆有用么?虽然大多数记忆都是没什么用的,但是一个人没有记忆是很可怕的。”我们应该很严肃的去对待抗日战争,因为我们没有经历,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去用一种“浮夸”的心态去看待它。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迄八国联军之役,每次都是以中国丧权辱国为结局,但抗日战争却终结了这一切。抗日战争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废除了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走上了解放的道路。

在普遍的历史教材中包括英文教材,提到中国抗日战争都会设涉及到南京大屠杀。因为南京大屠杀才能表明战争的残酷,南京居民成为了日本军人所谓高尚的武士道精神的牺牲品。两个月内,日本人强奸了7000妇女,杀死了几十万名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贫民,烧毁了占南京总数三分之一的住宅。日本士兵利用中国人充当练习刺刀的靶子或者用机枪扫射,造成大约40万中国人失去了生命。1如同奥斯威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大屠杀和纳粹大屠杀的标志一样,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成为侵华战争的标志。但与犹太人大屠杀相比,对日本军队在中国的罪行,记述非常少。在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里,虽然有成千上万的关于纳粹大屠杀的书籍、博物馆展览、档案文件、电影,但有关日本罪行的著述却很少?我们应该去寻找回我们中国真正的记忆。为什么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日本暴行却不被世界所知?冷战使美国必须把日本培养成为对抗苏联、中国威胁的盟友,所以,它过去的罪行被忽略了。中国在二战后陷于内战,没有把日本的战时罪行公之于众。内战结束后,中国大陆和台湾都需要日本来反对对方,都需要日本作为贸易伙伴,因此,没有要求日本道歉或赔偿。日本从没有承认南京大屠杀,而把它视为谎言、捏造,,或者只是战争的一部分。

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日本政府修改教科书,建立靖国神社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日本希望自己的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认为为自己国家战斗的人是应该尊敬的。但中国呢?一种从小就应该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强加给学生的填鸭式爱国教育,给学生们变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想让学生真正从小就了解历史,拥有过去的记忆,明辨是与非。这无非就变成了学生去完成一种任务,看看现在学生们写的各种爱国感受“随着祖国不断发展,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一直发展到了今天,有许多家庭过上了小康水平。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了,这是怎么得来的呢?这是用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换来的,要不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的胜利,我们会有现在的日子过?如果我当时生活在那抗日战争年代,我也会马上参加共产党,拿着枪去抗日前线打日本鬼子,像王二小、张戛、雨来„„那样当个小英雄”好像都千篇一律了,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的感受。《美国的本质》一书中,明确表明了美国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拜金的社会,但他们其实都是有各自的信仰,就连总统就任是都要对着圣经发誓。他们没有天天喊着热爱教会的口号,而是通过每天的祷告来一点点让宗教深入社会。我们不能强制学生从小爱国,因为认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人会从小到老世界观是保持一致的。我们应该从小正确认识历史,让学生们了解历史,寻找记忆,然后自己去理解历史,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爱国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从小强求学生去爱国,看一些自己年龄之内不能理解的展览之类的活动。现在大家经常说的抗日神剧拍的很夸张,但这正是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这只不过是把历史政治化了,不过历史在现在很难有真实的,不是历史被神化就是历史政治化,从而为政治服务。这些电视剧主要是凸显日本人的恶和中国人的勇。 1 《新全球通史》,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二战后历任日本首相中,很少有人向当年的受害国作真诚的谢罪。而数位日本首相置亚洲各国人民的严正抗议于不顾,频繁地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厚颜无耻地歪曲历史,他们对其当年的侵略暴行至今不肯认罪,至今他们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他们明目张胆地美化侵略战争,狡辩说日本过去进行的战争都是正确的,是为了“自卫”而进行的战争。他们还不断挑起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修改历史教科书风波。日本的一些政客更是公然为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战争罪犯“翻案”,公然否定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结论,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开脱罪责,鼓吹“甲级战犯在日本国内不是罪犯,甲级、乙级和丙级战犯都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界定的”。日本某些人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企图为二战战犯“翻案”,践踏人类共同的价值准则。据日媒四月十三日报道称:“安倍基本决定不在春季大祭参拜靖国神社。”安倍自从上任之后参拜过靖国神社,因为那里都是供着日本人所谓的“英雄”。安倍今年不参拜,这不代表日本是有悔过之意,他可能认为如果进行参拜将受到美国批评和影响东南亚的稳定,对26日起的正式访美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中国也在变成强国,从钓鱼岛的问题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而且现在中国正在严厉的反腐工作,极有可能是要“攘外”所以先要“安内”。我相信虽然中国人回去日本抢马桶盖,但是当祖国需要他们明辨是非时,他们还是能够毅然决然地放弃马桶盖。

爱国活动不是一年就找一天去让学生参观纪念馆,还是应该让学生从小去了解真正的历史,自己去明辨是非,培养爱国情怀。而不是为了完成哪个部门的任务,而去做填鸭式爱国情怀。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五
《关于战争的作文: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感》

关于战争的作文: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一年。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夹杂着悲伤和愤怒,带着血腥和杀气的风掠过了原本寂静的中国。

拥有5000灿烂历史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日本对于中国这片土地垂涎欲滴。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第一声炮声。然后他们肆无忌惮地在这片土地上烧杀抢夺。残忍地实行“三光”政策。 1937年12月,这是个灰色与血红色交杂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中,在南京日军的刀枪下,原本繁华的南京只剩下漫山遍野的血红,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候鸟在空中绝望的低吟。他们视中国人为玩物,肆意宰杀、取乐。居然还有日本军官在这里展开“杀人”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获胜。南京城顷刻间横尸遍地。

但是,终究我们还是胜利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正式向中国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胜利是由无数战士的生命换来的。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

六十年,可以让一棵小树苗,长成青葱的参天大树,60年也可以让一个朝气勃发的少年变成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六十年前经历炮火洗礼的土地,今天灿烂的阳光下闪动着光彩。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向往和平,呼吁美好。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翔在天空下成为永远。愿和平永驻人间。

以战争的话题作文以战争的话题作文

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弥散着死亡和流血的巴格达,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之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夜晚,记住人心在动荡的岁月是怎样艰难而执着地渴望着和平。51-51免费论文网-网-欢迎您

战争让生命变得如此脆弱,一如风中尘埃,一转眼便消失不见。而非典型肺炎的不期而至和香港艺人张国荣的命丧黄泉,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我们不由得要问:此生几何?

一些人无声无息地倒下,没有鲜花、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人记得。生命仓促得如同一句匆匆的歌词,刚刚开了个头就煞了尾„„

而人类的繁衍依然在硝烟和疫病中生生不息;

而生之意志依然在绝望中曲折而坚韧地向上攀升;

而在和平的风中忙碌的人们依然平凡而不懈地完成着人生的功课。

我们常常感叹现实的不公,却从不反思自己是否学会了忍耐和坚持;我们常常空想着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却从不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实事;我们不屑于富人的“暴富”,觉得那不过是机缘凑巧,却从不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从而发家致富;我们日复一日地埋怨没有赶上好时候,却从不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身边的人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

如果没有战争,也许我们仍怨天尤人着自己的一无所有,然后在愤愤不平中可悲地老去。是战争让我们醒悟——有了生命,一切便有了可能。想想炮火下的伊拉克,想想硝烟里的巴格达,想想那些在火光中爬满恐惧和绝望的面孔,然后再想想我们,想想和平的阳光和自由的空气就会发觉,其实我们已是如此的富有。

战争摧残了生命,战争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生命。战争让我们学会珍惜,因为战争,懒惰和不思进取变得可耻,而我们也终于明白:活着不需要理由,赚取幸福,就从现在开始„„

相关阅读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六
《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坐落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9.18抗日战争开始,7.7事变日军全面侵华,1932年2月5日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人们终于晓得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道理,是的,为了抗日救国、为了保住尊严,胸中澎湃着激情的中华儿女们将抗日定位了神圣天职,从民族危机的那一刻起,人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强,才能打倒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当再次蓦然回首杨靖宇的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故事,当眼前再次浮现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场面,正是由这些大无畏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我们匍匐在重机枪的枪林弹雨之下,中华人民也不会屈服,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不正是印证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吗?

铭记国难,发愤图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面镜子,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而且中国抗战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正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把改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通过改革,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抓住当前国内外的大好时机,采取既大胆进取又慎重稳步的部署,中国的改革必将成功。中华民族也势必崛起。 铭记惨痛,提高警惕。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国界集团式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可能再在21世纪重演,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所追求的经济垄断和单极政治因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消解,被证明它不可能成为国际政经关系的主流形态。然而,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七
《读《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感》

读《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感

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一直没有一个进行民族解放战争的外部联盟。1840年自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后,其他列强接踵而至,中国迅速形成了被若干资本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而当时的中国则顺其自然的形成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面。尽管那时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利益上存在着分歧,但仍不可能让中国摆脱接踵而至的悲惨命运。在当时的中国,不懂也不善于争取同盟者。不过,列强在那时的矛盾还没有尖锐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因为中国的势力范围尚没有瓜分完毕,而且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还不具有将其他列强排除出中国的实力。所以,在三国干涉还辽后,很快掀起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中国在20世纪初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当时的民主与法西斯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为遏制日本独霸中国和远东乃至世界的野心,在这种综合的形势下,与英、美、苏联合对抗法西斯的国际条件也就随之成熟。

而在抗战前得中国,随着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广泛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结束了清的封建统治,同时也开拓了中国的民主新篇章。20世纪30年代国内出现了三大变化:一是中国人民经过民族解放运动的挫折和锻炼,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反抗精神日益强烈,表现出一种与民族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二是有了历史的进步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因而使抗日战争能够“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三是国民政府是一个抗战政府。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后期指出:“中国近百年来一切斗争都遭

到了失败或挫折,而这是因为缺乏国际的和国内的若干必要条件,那末,这一次就不同了,比较以往历次,一切必要的条件都具备了。”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要与日本展开一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 通过抗日战争,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怎样的变化呢?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战后直接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过程。创建联合国的思想源于《大西洋宪章》。宪章声明在消灭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这实际上提出了联合国思想的雏形。中国对《大西洋宪章》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这等于间接地加入这一宪章。1942年1月1日,中国与美、英、苏等26个国家一起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与盟国结成广泛的反西斯统一战线,从而奠定了联合国的组织基础。1943年10月,中国又与美、英、苏三大国一起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签署莫斯科等宣言,表明中国大国地位由此开始确立。后在1943年11月中、美、英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明确表示中国应以平等与四强之一的地位参加四强组织的机构以及各项决策,并与蒋介石协商了有关战后重大国际问题。开罗会议是对中国大国地位的进一步认可,并初步确定了中国在后来联合国安理会中常任理事国的地位。1944年10月中国被邀请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就中国在创建联合国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参与决策;组织协调;小国代言人。中国正是在经过了这一

系列创建联合国的主要过程,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才最终以四强之一和主要创始国的资格走向旧金山,走向联合国制宪大会的神圣殿堂。中国在创建联合国过程中所起到的这些重要作用,有力地奠定了它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地位。

二、中国在美国面前地位的提升。在抗战中,为加强中国这个“第一线”,罗斯福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经济上援助中国和政治上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 “在欧洲战场上,由于俄国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的条件,她在对付德国时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在太平洋,中国对日本的关系与此相似。我们的基本政策应是向俄国和中国的人力提供必要的装备,使他们能够战斗。”在美国人眼里,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不仅可以遏制日本侵略,而且还可以遏制德国侵略。这说明美国已从战略角度考虑对中国的援助问题。

可以用列宁的观点来审视抗战期间中国国际地位问题,即“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虽然中国国际地位在此间有了提高,但程度很有限。但相对于以前来说,平等新约打破了这种束缚,应当说是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与国际地位的有限提高,非实质性的平等与独立。既然平等与独立尚未真正取得,因此大国地位必然带有虚幻性。这就是国际地位的争取还是给予问题。只有通过自己努力争取到的地位才是实实在在的地位,中英、中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即是中国人民努力争取的结果,是通过牺牲千百万人民生命所换取的。但那时我们国家还没有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地位,还不具备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实力。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自己努力争取已取得的成效,又不能忽略这一点。

毛泽东对抗战时期中国国际位问题这样说:“中国人民欢迎许多外国政府宣布废除对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和中国订立平等新约的措施。但是,我们认为平等条约的订立,并不就表示中国在实际上已经取得真正的平等地位。这种实际上的真正的平等地位,决不能单靠外国政府的给予,主要地应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而努力之道就是把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否则便只会有形式上的独立、平等,在实际上是不会有的。就是说,依据国民党政府的现行政策,决不会使中国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推翻了三座大山,最后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并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日益繁荣富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时,中国才作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屹立于世界东方,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八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平谷区张各庄中学教师 张立生

2008年10月29日,张各庄中学师生一行400余人赴京参观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从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到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沉重代价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展览中,我们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整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走出展览馆,大家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

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九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有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XX 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在这场烽火绵延和振奋民族信心的战争中,有多少中华儿女英勇献身,用血肉之躯激荡起一曲民族团结的胜利之歌。杨靖宇、张自忠,赵一曼等那些赫赫有名和默默无闻的英雄们,都曾挥洒过热血, 保卫祖国。

在“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战争中,日军犯下了不计其数的罪行。战争惨不忍睹,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一寸江河一寸血,中国人遭到了非人的待遇。日军在哈尔滨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细菌杀人工程731,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开展了细菌武器的研究和生产。日本人投放毒气弹、细菌弹,使数万名中国平民百姓遭到屠杀,至今还发现当时日军投放的细菌弹,让人受到伤害。

日本的侵略使中国的财富丧失殆尽,日军掠夺钢铁、煤、石油、粮食物品。日军在鞍山建立了昭和制钢所,不仅抢夺钢铁,还虐待百姓,使中国人不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站在前线于敌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却不畏敌人的种种镇压。他们坚信:中国的抗战必胜无疑。正由于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的表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以不同的方式庆祝,因为噩梦结束了。战士们用鲜血换来了解放,使中华大地迈向了“强国之林”,让世界的人们认为中国是锐不可当的。我们历尽坎坷和耻辱,所以我们要众志成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每个人团结一致,才能使国家有发展,有进步。

我坚信:要从那段中国人的坚韧不拔的战争中汲取伟大的力量,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精益求精,才能使祖国赢得世界的尊重,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才能使所有的人民万世安康!

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篇十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2014年8月19日,我参观了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从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畔的第一声枪响,中华民族开始伟大的抗日救国战争,到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在这场历时8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沉重代价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场展览中,我首先感受了在那个危难时刻,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的那种“团结”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从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保卫武汉……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地道战……再到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不同党派和团体捐弃前嫌,共赴国难……整

个中华民族聚合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空前的团结精神,形成了真正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

随着缓缓移动的参观人流,杨靖宇,佟麟阁,左权,张自忠……一个个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我的眼帘。国难当头,英雄辈出。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被敌围困河边,誓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挽臂沉江……正是无数抗日先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凝聚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说,没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绝不会是在1945年。

走出展览馆,我的心中充满着崇高与悲壮的情怀,但是却没有多少作为“胜利者”的喜悦。伤亡3500余万人,财产损失6000亿美元,这一个个鲜明的数字让我不能有丝毫的轻松和愉快。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国家的孱弱,民族承载了更多的苦难,付出了更高的代价。从来不会有人怀疑抗战史是一部胜利史,但只有在民族复兴的轨迹清晰地勾勒出回归大国的坐标时,我们才可能最终体验到“胜利”的完整涵义。

今天,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 秦雨妍 2014.8.19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日战争史读后感 关于战争的读后感 关于战争的读后感作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中国抗日战争读后感关于"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748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