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异类》的读后感

《异类》的读后感

2017-10-11 14:18:53 编辑:huantt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分享的《异类》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异类》的读后感  第一遍看这本书是刚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异类》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异类》的读后感

  第一遍看这本书是刚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出来工作特别不适应,虽然在设计公司特别苦逼,但是心中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即将考研,自信必上,觉得小小的设计公司不过是我的暂栖之地。所以那次看这本书就像是故事书,一读而过,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思考。

  最近工作了三个月发现每天的单调循环,找不到意义,看不到希望。于是重新想起此书。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成功就是高智商加勤奋,毕竟爱迪生也总结道成功等于天才加汗水。而本文中给出的成功模式总结起来就是:成功=社会(机遇,文化) 家庭(见识,实践智力,社会资源) 个人(智商,勤奋)。

  看完这个结论,想起了今年北京状元采访中说的话,想起几年前的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并重新读了一遍。阅完三者,感觉背脊发凉,深感自我实现之难,阶级跨越之难。深恐自己此生碌碌无为。

  1.关于社会

  简而言之是文中的机遇。在论述这个因素时,作者举的例子是加拿大冰球队的出生日期,甲壳虫乐队,比尔盖茨,奥本海默,乔弗洛姆等。现挑几个典型的说说。世人(意识到机遇的重要性的人)大多认为,比尔盖茨是抓住了机遇才在科技浪潮中脱颖而出,乔弗洛姆是抓住了机遇才使世达律师事务所闻名于世,但是在他们成功之前,他们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机遇,然后去把握机遇取得成功,也就是说,比尔盖茨初中起就学编程,乔弗洛姆毕业后开律师事务所都是遵循自己的兴趣或者说原本的生活状态(即没有意识到机遇后的转变)。只是最后在同行业中成功的是他们,所以就说是他们抓住了机遇。其实在每个变革的来临时,人们依然遵循既有的生活方式做着自己的事,但是在这个变革中(美国经济的转型期,计算机革命,律师行业变革),总有少部分人成功,不是这个人就是那个人,反正会有那么一定数量的人。而且只能是一小部分人成功。于是这部分人被说是抓住了机遇。而他们的成功确实是碰到了一系列的机遇,但是并不是他们抓住的。结论便是,机遇是成功的因素中个人无法把握的。

  再说文化,从文中的例子大韩航空失事的族裔理论以及稻田与数学来看,文化比机遇更加无法控制。可能稍微所幸的是,文中的例子都是拿群体分析,或是拿特例分析,并不具备个体上的意义,也不是普世原理。

  2.家庭

  关于家庭条件,这方面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依然是机遇,因为你无法选择出生在怎么样的家庭中,从你出生到你成长的这段时间你的家庭条件是不太可能发生跃迁的,如果发生了,那也算作是碰到了机遇。

  父母的无时不刻的言传身教是塑造人格,品行,见识,实践智力的最主要来源,而家庭经济条件则决定了你能上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培训班去哪里旅游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感觉是实践智力,用原文的话说就是该在什么时候向什么人说什么话,怎么样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种实践智力仿佛完全是家庭环境决定,至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本文重点向想表达的是看完这本书后的思考。在意识到实践智力,人格品质等因素在成功中的重要性后,这几个方面是可以有意识的改变的,虽然说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这些因素都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的,意思到之后则是有意识的做出自我改变。结论:家庭方面的因素除经济因素之外,其他的几项在意识之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在意识到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把握。

  3.个人

  在个人方面主要是智商和勤奋两大要素。先说智商,智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同等条件下,智商高的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智商低的人强,特别是智商差距较大的情况。但是智商有门槛效应,当智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智商在成功的作用中就骤减。仅谈智商,则其不可控。勤奋是可控的,这本书中那么多理论就这个10000小时理论比较鼓舞人心,因为即使是比尔盖茨乔布斯甲壳虫乐队莫扎特等巨星在成名之前都经过10000小时临界值的训练,虽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但是关于勤奋方面的10000小时理论在意识到这点重要性之后也是可控的,假如说不考虑时机和时间的话。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成功=机遇,文化传承,智商(不可控) 实践智力,社会资源(半可控) 勤奋(可控)。

  阶级弱势群体如何自处,如何获得发展?这个问题作者并未论述,但是看完本书后这个问题很重要。在无解的情况下,唯先多点勤奋和行动,少点空想。

  附录:《异类》各章节主要内容总结:

  与其说非凡的成就取决于天赋,不如说取决于机遇和文化传承。

  第一章 马太效应

  天才并非一开始就很优秀,一开始他只是比身边人优秀那么一点点。

  在加拿大的冰球比赛中,顶尖的球队球员大多是1,2,3月份出生的。加拿大冰球对分组的依据就是年龄,即将某年1月到12月出生的人分为一组。由于被筛选出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他们除了年龄之外,其他的诸如资质,训练时长等都差不多。而在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往往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表现出来的生理成熟度却是很大的差距,随着差距与机会交替作用,看似微小的差距被逐渐放大。

  第二章 10000小时法则

  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起码要10000小时的训练(勤奋 机遇)

  甲壳虫乐队,莫扎特等在成为世界级名人之前其经历的训练都已经超过10000小时,10000小时是成为专家的最小临界量。但是人们在年少的时候是很难依靠自己达到这一要求,如果没有父母的鼓励与指导。比尔盖茨为什么能大二就辍学创立微软?那是因为他从八年级开始就一直在不间断的学习编程,当到大二的时候,他已经超过这个临界值了。而他能在大二就达到这个训练量跟一系列的机遇是分不开的,如他所在的湖滨中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分时系统电脑的学校,家长基金会有充足资金支持学校电脑费用,学校同意盖茨花一个学期的时间远行外地学习编程等等。他出生的年代恰好是电脑走向革新的时代,如果出生早了,天才电脑人物都去IBM这些传统的老牌大公司参与大型电脑的制造,而出生较晚则错过这一时机。比尔盖茨,乔布斯,保罗艾伦都是1955年左右出生。 美国最富有的14个人则都是19世纪中期的9年间出生,那时候美国经济正步入其历史转型期,而这些聪明的天才恰好抓住了这一机遇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第三、四章:天才之忧

  人们通常认为,越是天才,智商越高,智商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更大,取得的成就也更大。然而作者企图证明并非如此。

  作者从案例切入。兰根作为一名智商高达195,号称全没过最聪明的(爱因斯坦150)的天才按道理来说人生成就社会影响应该远高于爱因斯坦,然而实际上人生却很失意。特曼搜寻了一千多个加利福利亚最聪明的孩子并对其人生进行追踪,发现这些天才并没有取得与其智商相对应的成就。

  智商的门槛效应。智商越高,取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但是当智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智商在成功的作用中就骤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出身来证明)。

  兰根与奥本海默的对比

  兰根由于各种原因,从大学辍学,奥本哈佛毕业后去剑桥留学,由于不喜欢实验物理企图下毒毒死导师,两个人的最大区别:奥本海默善于促使事情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知道怎么样从社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即拥有很强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简单的说就是该在什么时候向什么人说什么话,怎么样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是一种与普通智力垂直的智力。实践智慧主要从家里获得,奥本海默接受的是家庭与学校的协同培养,而兰根则是类似自然成长。这就是阶级优势。父母事无巨细言传身教。

  第五章:世达律师事务所的成功

  中心思想:成功是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产物。

  乔弗洛姆是如何成功的。首先当然是聪明,身为犹太人由于血统问题被老牌律师事务所拒之门外,生于人口出生低谷期,在学校状况最好的时候读书,父母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不仅提供了殷实的家境,也传递给他们奋斗的理念。机遇:老牌律师事务所不屑于接手企业并购和诉讼的案子,然而时代的变化企业的并购浪潮持续十几年,起初为了生存接手并购案的后起公司在这个浪潮中迅速崛起从而取得成功。

  第六章 小镇哈伦

  在同一状况下,不同文化的人会对面临的事件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都是潜意识的。与祖先有类似生活环境的人,其行为方式也与祖先类似。不同的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直接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为模式。

  第七章 飞机失事的族裔理论

  中心论点:取得事业成功与文化背景也是紧密相连

  大韩航空公司的飞机频繁出现事故,经过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韩国文化在从中作梗。即韩国的权力距离指数大,权力距离即人们对待比自己更高等级的态度。机长与副机长、工程师等之间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在紧急情况时副机长工程师等机组人员由于畏惧机长,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指出机长的失误,而是选择使用缓和性的语气(低调处理说说内容以取悦听众)与机长沟通,这种语气大大降低了事件的危机性,导致在危难来临时机长以外的人即使发现问题了也难以力挽狂澜。在与地面空管员沟通中也是如此,美国的空管员会将缓和性语气理解为事情并不紧急的表现。

  在类似的事件中,美国人却能避免这一问题,如当空管员让美国飞机在空中等待指令时美国飞行员会之间了当的说“听着伙计,我必须降落!”而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会影响降落的排序。

  大韩航空发现这一文化问题之后,花了15年来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机长与副机长之间直呼其名,所有机组人员必须使用英文,英语可以帮助打破森严的等级文化。

  美国:以说话者为导向,说话者有责任将意思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

  韩国:以聆听着为导向,弄清话语的意思取决于聆听者。

  第八章 稻田与数学

  先讲数字的优势。中文的数字系统非常的简洁,发音效率很高,在拼写上有规律可循。而英文中1-10与11-20中间规律性不强。亚洲的数字系统遵循逻辑系统,含义清晰,因此儿童初学容易理解,心算等基本运算更容易进行。在学习数学方面,亚洲人相比欧洲有一种内在的优势。

  关于稻田种植的模式。西方的农业发展是机械导向型的,由于人口较少,增收的途径是开拓更多的耕地;亚洲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没有更多的土地能转换为耕地,而每个家庭的土地面积很小,机械化困难。要想增收,他们的途径是依靠更熟练的耕种技术,更精确的耕种时间,培育更优良的品种等需要付出巨大辛劳的方法。在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精华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认识真正的价值。斜率难题体现的是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坚持不懈想法设法的解决问题,考察各个地区学生的努力意愿程度。雷尼能解决斜率难题正是她身上有某种意愿驱使她做出这种努力。而这种品性是深深根植于其文化的,而不是什么偶然现象。

  第九章 玛丽塔之幸

  西方的教育传统崇尚的是减少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用脑,这跟西方的农业理念类似,即休耕。然而研究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之后阅读技能降低,而富人家的孩子则相反,他们的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究其原因,穷人家的孩子放假就是彻底使大脑休耕,假期只能帮父母干农活或者看电视,跟朋友们一起玩乐。而富人家的孩子则参加各种活动以及各种培训班,也就是说他们看似是身在假期,实际上并未终止学习,所以一个暑假的时间就可以将穷人家的孩子甩在脑后。富裕家庭的孩子与贫穷家庭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在非在校时间内形成的。实验性的学校KIPP学园资助穷人家的孩子入园上学,但是缩短假期并增加平时的作业训练量,结果这些贫穷的孩子的成绩大幅提高,超过同年级的平均水平。KIPP的成功依靠的是人们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原著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异类》的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读后感 异类

1、 异类这本书,得到了众多大佬的联袂推荐,罗永浩、周鸿祎、雷军、张瑞敏、李开复、俞敏洪、徐静蕾、陆川 这也是为啥此书这么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之一。《异类》读后感(2016-01-07)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异类》的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异类》的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88534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