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人类简史》读后感

《人类简史》读后感

2017-10-13 10:13:25 编辑:huantt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分享的《人类简史》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后感  趁着十一假期,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人类简史》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后感

  趁着“十一”假期,终于得空把这本火了很久的世界史看完了。作为一名人类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等“硬科学”的门外汉,从非专业角度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大于对它的质疑。

  以色列作者赫拉利摈弃了一般历史著作“编年体”或“纪传体”的老旧叙述方式,像一名大厨一样将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葱姜蒜备齐,大火爆炒,将人类发展史烹制成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这三道盛宴。

  总体感觉,全书的前半部分要比后半部分精彩很多,摈弃掉书中一些老套陈旧的观点,笔者将深受触动的地方分享如下。

  一 . 我们的祖先是谁?

  关于这个问题,教科书告诉我们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由四肢动物演化为靠双腿走路的“直立人”,“直立人”再进化成了我们。但这种认识犯了一个错误,即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呈线性的,误以为人类的进化只经历了从猿猴到当代的我们这一条线,地球的每个时刻都只存在单一的人类物种。但赫拉利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最早的人类出现在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祖先是一种更早的南方古猿。约200万年前这些远古人类有一部分离开了东非,迁移到了世界各地。由于地域相差太大,经过约200万年的演化,不同地域的人类DNA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来到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来到亚洲的成了“直立人”,来到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则成了“梭罗人”,以及弗洛里斯岛的“弗洛里斯人”,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而目前地球上仅存的人种我们——“智人”(明智的人),则是由继续留在东非的人种逐步进化而来。

  200万年前到约1万年前止,地球上同时并存着至少6种不同的人类物种,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就好比马和驴,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但已演化为不同的物种。由于物种不同,就算杂交能产下骡子,后代也不再有生育能力了。

  再打个比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翼族的离境一开始误以为白浅是天族人,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她的追求,原因就在于天族和翼族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不能通婚。而为啥夜华和白浅一个是天族,一个是狐族又可以在一起呢?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同一物种,同属神族。

  到了大约7万年前,东非的智人,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开始向其他地区迁移。由于掌握了语言,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团体优势,基于资源竞争或其他原因,智人在随后的时间里将其他5大人类物种赶尽杀绝了。这就是书中提到的“替代”理论。

  书中关于这部分的论述,我觉得还缺少一块解释。既然7万年前我们智人的祖先跟200万年前离开东非的那批早期人类一样,迁移到了世界各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智人的DNA是否也会为了适应地域差异而进化成不同的物种?今天,从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的不同智人中随意拉出两人,基因组的相似性至少都在99%以上,那么是因为7万年的进化时间相比200万年太过短暂吗?还是因为全球物联网的扩张缩小了地域差异?关于这点似乎还应进一步讨论。

  二 . 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骗局?

  这一部分我觉得是写得相当吸引眼球。人类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和狩猎维生。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农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人类从狩猎采集食物变为了生产食物,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而赫拉利却认为,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狩猎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

  举例来说,农业革命之前的狩猎采集者们,不仅非常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也很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感官世界。他们能从草丛中最细微的声响听出里面是不是藏着一条蛇,能通过观察树木的枝叶,找出果实、蜂窝和鸟窝。他们大概每3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3-6小时,闲时说说八卦,编编故事,悠闲惬意。多样化的饮食让他们免受饥饿和营养不良,又高又瘦,且大多能活到60-80岁。

  而到了大约1万年前,人类为了得到更多的谷物、肉类和水果,开始从采集走向农业。人类开始投入全部的心力去驯化小麦和家畜,花整天的时间挑水务农。但随着粮食供给增加,人口也开始爆发式增长,想回到过去狩猎和采集的生活,再无可能。食物开始逐渐变得单一化,一旦天气不好,庄稼歉收,就会造成大面积饥荒,同时长期圈养家畜也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播。

  当今,我们每天至少工作八小时,有成吨的信息轰炸,腰不好颈椎病也泛滥。我们以为自己省下了时间,然而,我们其实是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十倍快,于是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用赫拉利的一句话说,“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这些观点让人充满惊喜的同时也心生疑惑。狩猎采集时代,真的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爬爬树、打打猎、闹闹磕,如此浪漫而美好吗?可以想象的是,除了时刻得预防野兽的袭击,狩猎采集者之间也会为争夺资源而引发血腥残酷的暴力冲突。真正弱肉强食的时代,可没有警察和法律来保障老弱病残的人身自由安全。现代生活物质充裕,也许也很难去感同身受农业革命的弊端。

  那么如何来理解作者提出的“农业革命骗局”?也许对农业革命时代早期的农民来说,种植单一作物靠天吃饭确实弊大于利,毕竟历史的发展不是永远前进的,有时也会按照前进五步倒退三步的节奏螺旋式发展。但随着后来市场、城市、王国、帝国、宗教等的形成,人类协作能力得以大幅提高,农业革命的弊端也逐渐得到改善。很难想象,如果当初人类没有选择驯化小麦,现在的我们会是什么模样?

  三. 虚构的故事?

  赫拉利提出,不管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国家、民主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超过150人的团队要想维持下去,就必须依靠每个人共同的想象。因此,上帝、耶稣、如来、菩萨等实际都是人类自己虚构出来的故事。所以我觉得《人类简史》这本书,在我们中国的接受程度应该是最高的,因为我们中国人普遍没有信仰。

  那么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想象中的秩序?书中提到的观点很有意思。第一,对外绝对要坚持这种维持社会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事实,绝非虚构,是由伟大的神或自然法则所创造。第二,从人出生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他们这套秩序,要在童话、喜剧、电视、歌曲、建筑等一切事物中融入这套规则。当这套想象构建的秩序与我们真实的世界紧密结合、密不可分,连我们的欲望都深受其影响,且数十亿的人都这么想时,人们就不会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种想象。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秩序,就得同时改变数十亿人的想法,背后必须要有组织在背后协助,而要建立这样的组织,就又得说服许多陌生人相信另一套虚构的故事才行得通。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些观点时,内心五味杂陈。明白这些道理又有什么意义呢?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的秩序,我们依旧要每天早出晚归,遵守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们相信某种秩序,并非因为它是客观的现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是唯一能让大群人类合作的方式。我相信,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些秩序不再以仰视的角度,而是更加客观的看待它们时;当我们顿悟,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败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但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时,这些道理带给我们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 关于宗教?

  高晓松说过一句话:哲学是知识分子的宗教,宗教是平民的哲学。在虚拟故事中寻找意义,并获得对生活的满足感,也许就是宗教带给我们的作用。在本书中赫拉利关于宗教部分的分析,也是我认为相当精彩的部分,总结如下。

  让人类统一的力量有三种,分别是金钱,帝国和宗教。正是因为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所以他们也十分脆弱,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

  宗教的发展,基本经历了泛神论-多神教-一神教这样一条脉络。泛神论时期,人类的规范和价值观不能只想到自己,还必须考虑其他动物、植物、精灵和鬼魂的想法和利益。泛神论考虑的往往是当地的位置、气候和现象,石头,泉水,树木等都可以有神。比如恒河流域的某个采集部落可能会禁止砍倒某棵特别高大的无花果树,以免无花果树的树神会报复。对当时的人类来说,人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动植物与人类平等。

  农业革命后,人类通过驯化,将动植物变成了人类的所有物,但控制力有限,仍然无法完全操控羊群的繁衍和流行病的爆发。在人类认为不再可以和动植物直接沟通后,神便充当了替人类与这些沉默的动植物沟通协商的角色。随着王国和贸易网络的展开,人类需要的神力不仅局限于当地,因此多神教应运而生。多神教认为,世界是由一群各司其职的神灵掌控,各自掌管着生育、雨水、战争等。人类向这些神灵祈祷,神灵得到奉献和牺牲后,就能赐予人类健康、雨水和胜利。典型的多神教如印度教,佛教。

  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些多神论者开始对信仰的某一位神灵越来越虔诚,开始相信只有那位神灵是唯一的神,相信他是宇宙的最高权柄。典型的一神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而多神教与一神教最本质的不同在于,多神教虽然也认为有一位高于所有其他神灵的神,但这位最高权柄是不带有任何私心或偏见的,说白了就是向他祈祷没用。

  多神教徒相信,在各自的领域还存在着心有偏见的神灵,这些神灵专精某些领域,向他们祈祷得越虔诚就越能得到回应。而在一神教徒眼中,世上只有一位全知全能的神,且这位神也有私心和偏见,信徒能够直接诉求这位宇宙至高无上的神来到达自己的愿望。

  五. 智人末日?

  全书的最后,作者讨论了人工智能以及对智人未来的展望。如果要说股票方面的话,我是非常看好人工智能板块的。吉尔伽美什计划——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必定会催生AI技术向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几十年后智能医生为我们诊疗,纳米机器人进入血管为我们打通堵塞的血管……这些或许并不遥远了。未来计算机终将夺走人类的工作,使人类在经济的某些领域毫无用武之地。也许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就是那些需要创造力的职业吧。

  而人类在失去那些传统的工作后,能否又会通过VR虚拟技术,去弥补那些生活中缺失的意义和经历呢?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但智能并不等于意识,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是感受事物的能力,我相信类似于《普罗米修斯》《异性》系列中有意识的生化人的出现还不太现实。赫拉利在他之后的新书《未来简史》继续对人工智能进行了探讨,还没看,就不枉评了。 好的作品之所以为人称道,从来不在于所谓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太多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佩服于赫拉利的博闻强识,一流的文笔,以及洋溢于全书的对天下众生的“无边大爱”。


《人类简史》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读后感 简史 人类

1、主人公的弟弟当当走失后,哥哥丁丁整天在家门口等着他。有一次,哥哥因为太想念弟弟而有了幻觉,他仿佛看见当当去了火车站,就也跟着去,奶奶发现丁丁不见了之后,就立刻找人帮忙去找小学优秀范文丁丁当当盲羊读后感(2015-07-11)

2、读后感 作文 小学前不久,我们有幸拜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其中:“但这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小学作文:《匆匆》读后感(2015-07-15)

3、读后感 作文 夏落《夏洛的网》这本风靡全球的书出自于美国大作家e b 怀特之手,在他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制了一张张充满了爱的网,这些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作文夏落的网6篇200个读后感(2015-07-17)

4、沁园春 长沙 读后感 读毛泽东的诗,总会感觉到很强的时代感,总会感觉到他要抒发的感情是那么的浓烈,是那么气吞山河。无论是《长沙》还是《雪》,虽是写景,却不失诗中要表达的抱负《《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作文3篇(2015-07-17)

5、 读后感 旧事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觉得名著不生动,往往是看了一半便将它放在一边。但是,《城南旧事》这本名著不同,它将我拉进了书的真谛里,朴实的文《城南旧事》读后感 800字(2015-07-20)

6、读后感 读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心中留下了两个字——坚守。从书中,我看到了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800字3篇(2015-07-21)

7、列那狐的故事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列那狐的故事 简介读后感 好词好句(2015-07-21)

8、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超级笑笑鼠》这本图书。这本书的文字背后,藏着许多带有孩子味的话语,让谁看了都想乐。这本书是大人写的,可我觉得这位大人有着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写的东西《超级笑笑鼠》读后感 400字 真假超鼠奇侠(2015-07-21)

9、《人类简史》,也译作《人类大历史》,以色列一位28岁的年轻人哈拉瑞著,林俊宏译,非常不错的一本书,我此前跟几个朋友推荐过。《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2015-10-0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类简史》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类简史》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88551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