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两本明朝书读后感

两本明朝书读后感

2018-01-06 10:39:24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两本明朝书读后感  说起来名字叫做《两本明朝书读后感》,但是《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通通没有读过 ...

  两本明朝书读后感

  说起来名字叫做《两本明朝书读后感》,但是《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通通没有读过。

  关于明朝的事就现在来看主要是初中历史有学点,不过已经忘光了。大学时读过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还没有读完,好像是快读到崇祯皇帝那里,其实记住的内容也不是很多,主要是一些人物的名字和一些事情;另一本是正在读的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这两本书读下来是我对明朝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很冲突。《明朝那些事儿》感觉更是小说的感觉,很吸引人,而且使我感觉明朝很宏大,很厉害,牛人很多(张居正、王守仁、于谦、李如松、戚继光、俞大猷you等),总之感觉能量是正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都是讲内阁里的事情,多是权利内的事。近来在读的《万历十五年》有一种当头一棒的感觉,与《明朝那些事儿》不同的是,它所涉及的很广泛,由上到下,涉及整个社会,明朝的制度,法律,经济,民生等。

  《明朝那些事儿》总的时间跨度很长——从朱元璋小时讲起到什么时候结束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读完),其实就是整个明王朝。故事从朱重八(朱元璋儿时的名字)出生讲起。故事的背景是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并不认为自己统治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站地方的家伙全部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要收“常例钱”、打官司要收“公事钱”......怕了吧,那不不出去总行了吧?不干事总行了吧?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明朝那些事儿》)。也正是这样元朝在最后的稻草到来前苟延残喘着。

  朱重八17岁时,遭到了人生的最大悲剧,家人接连死去,姐姐嫁人,哥哥入赘。最后二哥和他抬着家人的尸体入葬,却没有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在好心人的施舍下才得以安葬家人。接连发生的事情是朱重八极度痛苦,他只是想有个家,然而去无能为力也让他恨极了元王朝。面对生死,17岁的朱重八选择了在皇觉寺当和尚,好景不长,在他当了五个月的和尚后,由于饥荒,不得不外出化缘。在这三年里,他承受着亲人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吃的和遭受别人的白眼的痛苦。通过这些朱重八把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来源(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真名你的强大。因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的)。

  压死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黄河大堤的修理。由于元朝官员的腐败,由上而下的赈灾银两层层扒皮,到了徭役者手里只剩下了麦壳。直到民夫在山东的河道内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背部刻有: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陈胜吴广们的常用手段,但很好用。)。而这也是这些民工这些年唱的歌谣。此时人们反抗腐败元朝的大幕正式拉开。

  朱重八先是在儿时玩伴汤和的举荐下在郭子兴处任职,并在这里改名为朱元璋(璋:锋锐的玉器,诛元璋),后由于郭子兴内部管理混乱,并遭受郭子兴的嫉妒而挑选了二十多人自立门户。而在郭子兴处,不得不提的是马大脚,马皇后。在郭子兴囚禁朱元璋时,正是马皇后将刚烙好的大饼藏在衣服里送给朱元璋,朱元璋才得以活命。在朱元璋自立门户后,各路大牛纷纷登场。真是时逢乱世必定是英雄人物辈出。随着冯国才、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的到来,朱元璋的作战无往不胜,与陈友谅的艰苦争霸胜利后,又战败盐贩子张士诚,最后同仇敌元王朝决战——明朝建立了。

  明朝建立后,我们都知道朝代建立后,皇帝会寝食难安,不同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明朝的功勋们大部分都去了黄泉。当然了,也正是在明朝初期的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出现了文官集团,而明朝的武力大大削弱(弱到几百人的流寇团伙一路杀到了京城)。明朝中间有许多著名的事件。明成祖朱棣(史称永乐大帝)发动靖难之役,攻打建文帝朱允炆(但没有捉到朱允炆,郑和下西洋似乎也是跟寻找他有关系,这个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并在南京登基,最后迁都北京。明朝期间也是有各种人才闪亮登场。大太监魏忠贤,明朝宦官当道与其制度有关。大奸臣严嵩,投皇上所好,充当试丹小白鼠,以及他的青词习作水平极高(因为嘉靖皇帝也喜欢青词)。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他的结局挺悲惨的,在北京保卫战中,皇帝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 ,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明朝大将李如松援朝抗倭,收复平壤。日本想入主明朝,想通过朝鲜进攻明朝。随之发生了现在朝鲜和韩国的所认为经典战役——鸣梁海战。没有明朝的援助,狗屁的鸣梁海战(竟然还拍电影),都得玩完。狗屁的日本也是鸡飞蛋打,日本人都快打光了,不得不在朝鲜抓人回国。其实我想说的是韩国这样的弹丸小国,甭管你经济怎样,在什么时候都是炮灰,所以依附在大哥身旁最安全。还有徐阶、王阳明、张居正,戚继光,俞大猷(他们仨详见《万历十五年》)等就不一 一叙述了。

  其实《明朝那些事儿》像是在用一种小说的方式向我们讲述明朝所发生的的事情,不会像正史一样枯燥,很是引人入胜。也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让跟多的人爱上了历史。有种原来历史也是可以也是可以写的很精彩的感觉。其实写作之初,正在看《万历十五年》,突然有种被《明朝那些事儿》骗了的感觉,感觉他没有写出《万历十五年》里明朝真实。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并不是这样的,这两本书的写作方向不同,《明朝那些事儿》主要做的就是从头到尾叙述明朝的发生的事,就是给读者讲明朝的故事。《万历十五年》是通过万历年间的事,去讲明朝的制度、法律、经济等。所以我感觉这两本书合在一起看。

  下面我们来看《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我最最初始的印象就是这么一篇长论文!里面标注各种史料的出处。曾经我跟人说我比较喜欢看历史类的书,想看看二十四史中的书,他说:“史书都是人写,不准的。”这没有错,但也不全对。历史是个大潮流,是一个大背景,是历史写了人,不是人写了历史。整个历史大洪流不会因谁改变。

  《万历十五年》通篇共有七章,主要涉及到万历皇帝朱翊钧、首辅张居正、首辅申时行、海瑞(神一样的人物)、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等,当然还有牛逼的群体——文官集团。

  现在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万历十五年》的内容。万历儿时的教师即为张居正,而且万历的老妈也是十分的信任张居正,这就不难解释张的地位的高、权势的大。有了权力的张居正才得以减小了施政的阻力。这里提一下为什么是减小,而不是畅通无阻?明朝是个奇怪的朝代,明朝的皇帝也不同别的朝代的皇帝,所有这些都与一个群体有关系——文官集团(着阵阵的是一个牛逼的群体)。举个例子,清朝皇帝可以微服私访,可以六下江南。而明朝的皇帝想出紫禁城都十分困难。这跟明朝官员的文化有关系,明朝官员敢于上鉴,悍不畏死,他们认为自己因为上鉴受到皇帝的惩罚(廷杖等)而自豪。而且上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敢于批评皇帝的问题,连皇帝的私生活都横加干预。文官集团力求的是整体的稳定(中国传统的中庸吧),也是这样传统稳定的他们妨碍了国家的发展。就像现在的的中国一样,想改革就要面对固有的利益集团的阻碍。

  先来说说万历同志,从小是个好少年,在他母亲和张居正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的学习礼仪,治国,历史等。也会在别人的帮助下御批奏折,圈上张居正们拟好的任用官员名单的第一人。当然了,在张居正活着时,他是没有真正机会亲政的。张居正死后,他得到了亲政的机会,他本又有秦皇汉武的气魄,想着重理朝政,建立更富强的明朝。万历年轻时明朝大旱,他率领群臣步行到祈雨仪式地祈雨。然而事实却不停地消磨着他锐气,任何事亲都会被朝臣百般刁难。万历在一段时间之后也终于发现,朝臣希望的皇帝是更能够成为一种道德楷模或解决纠纷的工具。随后万历同志为了与朝臣抗争采取了消极不配合的做法——不参与早朝、不参与朝政,这也是出于朝臣不允许他废长立幼的出于报复的心里有关。虽然这样,我们发现明朝还是在“正常”的运转着,当然这也与文官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居正同志是了不起的,但也是天妒英才吧,死的比较早。他有很大的抱负,也确实有那种才能。他的生活也是十分奢侈的——乘坐32人抬得轿子。“张居正的不在人间,是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这足以证明张居正的重要。

  明朝主要通过道德法律约束人的行为,而不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官员的任命权力在中央,各级官员没有对下级的任命和撤职的的权力,这就导致了地方管理会出现下级不服从上级.明朝的科举制度主要是八股文,内容主要涉及四书五经,以及朱熹的注解等,这也算是皇帝控制天下的一种方法吧,也正是这些礼义廉耻限制“奇淫巧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技术不好,反而是很厉害,然而,他们没有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只是皇家专用罢了。

  明朝初期制定的一系列税收制度一直沿用着。各地的良田的面积几乎没有变过,各地税收也是分开管理,并没有统一管控,使得账目十分混乱。

  军队的武将并没有主管权力,要受文官管理。而军队的供给全部由军队所在地进行调配,对物资实施供给的十分地方的大地主,这些大地主也是从洪武年间固定的。这就要谈到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他在驻守北京之时由于有很多兵是他在南方带过来的,然而他们的物资供给还得由原地方进行供给,而不是由统一部门进行协调。明朝制度的僵化可见一斑。戚继光的的成功也是他意识到了提出超出文官集团意识范畴的条件是不会通过的,所以采取了时应当是政治环境的方法——采取文官集团所能接受的方法。这里要提一嘴,戚继光著名的鸳鸯阵里士兵使的兵器就是有个地方制作,但兵器良莠不齐,几乎达不到作战武器的质量。抗倭事件的发生,也跟明朝闭关锁国有关,世界本市应该越来越打开的,进行国际贸易。这使得明朝没有经一部发展壮大。期间名将俞大猷本是提出由朝廷出一笔钱,建立一支现代化海军,当然他的目的也是消灭倭寇,不管目的是什么,由于文官集团的否定,中国失去了壮大的机会!(《万历十五年》其实没有写的很好)

  另外讲一件的事情,这也是突然想起来的一个TED的视频。这位演讲者是台湾一所大学教授,忘记叫什么了,他是一个历史类的教授。他讲的是古代帝王读历史,和现在人的区别。我们现在人读历史是错误的方法,跟古代是不同的。古代读史书,它一般记录大事纪,它里面会记录但古代帝王面对这件事的做法,那后期学习历史的人会先看事件,但不会看前人的做法,而是思考我会怎么做。这位教授讲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故事——《圯上受书》。《圯上受书》感觉好高大尚,其实就是张良给给黄石公捡鞋,得《太公兵法》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这样写的: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碰见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命令张良:“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老人年龄大了,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小伙子还是个可造之才啊。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刚说过,张良是韩国贵族,典型的官二代,但做官二代的时间不长,韩国就被秦灭了,张良一家人全部失去了工作,张良也失去了继承父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成了落魄贵族。张良想要刺杀秦始皇,但刺杀失败”。此时的张良,算的上是亡命徒,游侠(古代的杀手)的老板兼带头大哥。然而路上遇一陌生人,对你不礼貌,还让你给他捡鞋、穿鞋,你会吗?但不合逻辑的事情却发生了,张良捡了鞋,还穿了鞋。

  史记原文说,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虽然不想按老人说的去捡鞋,但是他敏感地看到老人是先走到他面前,然后故意将鞋甩到桥下的,是“故意的”,当我面丢鞋,还让我捡,几个意思?

  一般人遇到这件事,肯定不高兴,说不定还要揍老人。如果张良不忍着,揍了他,后面就没有故事了。张良是怎样的想的呢?作为高手,张良还是强忍着不高兴,既然故意朝我发招,我暂且接招,看你怎么表演!鞋子捡了,老人不但没有感谢,还让张良给穿上。

  张良怎么做的?继续忍,给穿上。“继续看你演”,而且长跪着给老人穿上(“长跪之”,可能是以前老师教育我们对要老人要尊敬有礼貌的原因之一吧),不仅穿了,态度还很好。

  可是,老人怎样做的?鞋穿好了,笑着走了。

  张良呢?差不多和你一样,不过最让他吃惊的是,我都接招了,你表演完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不说感谢的话了,还玩不玩了,还能玩下去吗?会不会过招啊?这老人是不是高手?

  当然,张良惊讶之余,一直眼看着老人就要消失于人海的时候,老人又返回来。

  “人和人之间,特别是高手和高手之间的交手,往往是不必形于语言或文字的”。国学大师吕公讲,“形于语言文字靠长篇大论讲道理,在中国传统思想来看,那都是低层次的事情。高手和高手交手,往往三言两语,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双方就知道对方的高下”。张良从遇到老人(黄石公)开始,两人就过上招了,彼此刺激对方的底线,当然主要是黄石公刺激张良的底线,看看张良能忍不?他是在考察张良的品性和智慧,值不值得自己来教。

  张良捡鞋前半段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要么不忍,既然忍了,就要一忍到底。”

  张良长跪着把鞋给穿上,就是在讲“一忍到底”的事情,因为你如果不能忍,不能一忍到底,让人看出你在忍,你忍得半点价值都没有。


两本明朝书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读后感 明朝书

1、读后感 范爱农《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范爱农读后感(3篇)(2015-07-11)

2、主人公的弟弟当当走失后,哥哥丁丁整天在家门口等着他。有一次,哥哥因为太想念弟弟而有了幻觉,他仿佛看见当当去了火车站,就也跟着去,奶奶发现丁丁不见了之后,就立刻找人帮忙去找小学优秀范文丁丁当当盲羊读后感(2015-07-11)

3、作文 小学《水浒传》第一回目录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一回还没有切入正文,主要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天师,另   这一回是引首与正文之间小学作文:水浒第一回读后感(3篇)(2015-07-13)

4、读后感 作文 小学前不久,我们有幸拜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其中:“但这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小学作文:《匆匆》读后感(2015-07-15)

5、读后感 作文 小学 这两个星期,我看了一套书,叫《笑猫日记》。我看的这本书是说一只会小的猫:笑猫,在寻找它?心爱的猫:虎皮猫的一个故事。小学作文:《笑猫日记》读后感(2015-07-17)

6、读后感 作文 夏落《夏洛的网》这本风靡全球的书出自于美国大作家e b 怀特之手,在他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制了一张张充满了爱的网,这些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作文夏落的网6篇200个读后感(2015-07-17)

7、沁园春 长沙 读后感 读毛泽东的诗,总会感觉到很强的时代感,总会感觉到他要抒发的感情是那么的浓烈,是那么气吞山河。无论是《长沙》还是《雪》,虽是写景,却不失诗中要表达的抱负《《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作文3篇(2015-07-17)

8、 读后感 旧事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觉得名著不生动,往往是看了一半便将它放在一边。但是,《城南旧事》这本名著不同,它将我拉进了书的真谛里,朴实的文《城南旧事》读后感 800字(2015-07-20)

9、读后感 读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心中留下了两个字——坚守。从书中,我看到了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800字3篇(2015-07-21)

10、列那狐的故事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列那狐的故事 简介读后感 好词好句(2015-07-21)

11、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超级笑笑鼠》这本图书。这本书的文字背后,藏着许多带有孩子味的话语,让谁看了都想乐。这本书是大人写的,可我觉得这位大人有着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写的东西《超级笑笑鼠》读后感 400字 真假超鼠奇侠(2015-07-21)

12、读后感 百分 责任最近在看书,王笑菲的《百分百负责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成熟了的缘故,现在很喜欢看这种职场励志类的书籍。《百分百责任》是继《靠结果生存》之后,王笑菲职场励志百分百负责任读后感 600字 【5篇】(2015-07-2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两本明朝书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两本明朝书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8954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