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读后感 > 楚汉相争读后感

楚汉相争读后感

2019-04-15 15:47:12 编辑:zhangmi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楚汉相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 ...

  楚汉相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国招生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楚汉相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楚汉相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中国历史》的第五册的第一章“楚汉相争”。主要讲了,人们觉得项羽到了咸阳城会待在那儿,会封自己当一个皇帝。但是,人们出乎意料的知道项羽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野蛮人,他作战凶猛,但杀人太多,放纵士兵们随意抢夺。他把咸阳城的所有书籍都毁掉了,有的用火烧掉了。他让人把楚王暗杀了称自己是“西楚霸主”,刘邦要跟他比一比智慧,韩信为他出谋划策。一天夜里刘邦发起进攻,在项羽的基地里唱起了民谣,许多项羽的兵都因为想起了家乡都跑了,只有项羽一个人了,他只好到了河边,他发现河边只有一艘小船,他只好将他的马先过河,刚一过完河,刘备包围了他,他忍无可忍脱帽自杀了。

  在这篇故事里我最喜欢刘邦,因为他为了打败项羽一直在研究,为了让咸阳城安定下来,他使出了所有的方法,再加上韩信给他出谋划策,他就更厉害了,他出动人马,终于靠智慧解决了所有事情。

  我想对项羽说:“你不能知道蛮力,要靠科学和脑子,不能死磕,这样永远也胜利不了。我劝你多读读书,这样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不能学习项羽的鲁莽,要学习刘邦和韩信的智慧!

  楚汉相争读后感

  今天看了《楚汉相争》,我突然想起我经常玩的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楚汉相争就是讲楚国与汉国(项王项羽和刘邦相争)两国的战争。原来,中国象棋就是来源于楚汉相争的故事。

  妈妈告诉我,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渊远流长,我慢慢长大就会懂得更多了。

  楚汉相争读后感

  前些日子,跟媳妇在网路上看楚汉传奇,于是又重新读了一遍史记等资料。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这个写出来,与诸君探讨。

  首先要说项羽为什么要分封,而刘邦不分封。据个人来看不是说刘邦张良比项羽范曾聪明,而是不得不如此。这里我们可以套用阶级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或者用更易于理解的出身问题来说明这个问题。

  项羽联军都是些什么人???项羽联军巨鹿之战打败章邯之后,其联军看起来非常之庞大,但其构成主要为死灰复燃的六国贵族。而这些六国贵族因为祖上之荣光,实际上一直都筹谋反秦,比如说不论是项梁还是张良,在大泽乡起义前,都在不断的实施反秦的各种准备以及各种筹划,比如搏浪沙之大铁锥误中副车。而秦末起义犹如燎原之火突然如此剧烈,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所以,当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这些贵族随后发动,因为当时六国贵族即使被秦摧毁的很严重。但贵族总是要比平民掌握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对军事财政等知识的掌握,掌握更多的财富人脉物资,所以组建的贵族军实际上在战斗力上,以及组织性很高,纪律性很强,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就是其中代表。而相对说来,平民起义集团,比如说刘邦军,陈胜吴广军,人数很多,打仗也不怕死,但是组织度和纪律性不高,刘邦军直到巴蜀韩信练兵才得到根本改善。

  而这些贵族是很讲究身份的,而且不轻易服人,而项羽虽然是贵族,但不是王族,所以其虽然可以在巨鹿之战后,获得巨大声望,号令其他六国贵族军,但是其他贵族军与项羽来说实际上是盟友。不存在任何上下级的关系。所以,项羽进关中号称人马四十万,但是从楚汉战争后期来看,项羽的主力也就是八千江东子弟与大约三五万人的楚军。可见四十万的军队里,其他各国贵族军反倒是占了一大半。而从战斗力上讲,巨鹿之战前,六国观望,与其说战斗力不足,还不如说大家各怀鬼胎,都在等,等其他国家上去,等消耗的差不多了,才上去捡桃子。所以其他贵族军在战斗力上也许比不上项羽的楚军,但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项羽军当时并不是铁板一块。如果自己封闭关中称王,置其他六国贵族军于何地?先不说,因为坑章邯降俘已经得罪了关中人,毫无统治基础。就是其他贵族军,一哄而散那是好的,恐怕到时候,反戈相攻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项羽范增实施的是另一策略,那就是把这些有兵的将领都封王并承认以前的王,统共十八个王,并且通过封地、新王旧王等问题,让封王诸侯产生矛盾,相互掣肘,相互攻伐。然后回到楚地积攒军力,以图后势称霸。这个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像司马迁所写史记之锦衣夜行之说(我在一直认为司马迁写史,恐怕是加入了大量的自己喜好与润色,或者其采用大量的民间流传之小说体,所以看起来更仿佛像小说,很具有阅读性)。因为这是项羽楚国的根基所在。这一点上,刘邦不同,对于刘邦来说,其本身是平民,不是贵族,没有根基,所以无论哪一国对他来说,只要民众能够支持他,他就想站稳脚跟,所以他可以跟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以收民心。而项羽是军事贵族,对民政这方面显然是短板。

  而刘邦此人说好听的,算是平民英雄,说难听点,就是乡间一流氓头子、黑社会大哥,表面顶着一个基层公务员乡长职位。就像现在的黑社会,平时交好县里的各级领导,底下养了一堆小弟(这个大家可以古今对比一下,看看刘邦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可分析出这家伙到底是干啥的)。而刘邦起家的班底也是这些人所谓的沛县集团。这帮子黑社会,或者说是平民,跟那些六国贵族集团是格格不入的,恐怕也是饱受歧视。但是刘邦军虽然组织度不高,但是人多不怕死,战斗力也不差,而且军中的人才配备体系,没有贵族那种靠着出身谋职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坏习气。在刘邦军中,实用主义很强,而且知人善用,很善于学习。你有能耐,能打胜仗,就能当上大将军,像韩信这种为什么在项羽军中不得志,到了刘邦军中就能官拜大将军?恐怕就是项羽军中实在看中出身这种东西,而韩信说是贵族后裔,小时在家乡挂把剑,先不说真假,恐怕就是真的,恐怕也是连名字都记不住的小贵族后裔。如此出身在项羽军中不受重视太有可能了。而到了刘邦军,刘邦军都是泥腿子,要人有的是,打仗也不怕死,但是因为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没有得到真正的军事教育。在战略上,在战术指挥上这一块是短板,而韩信一来,被萧何发现就可官拜大将军,经过韩信练兵整军,刘邦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

  这个也可以理解,鸿门宴时,表面看来刘邦十万人,项羽四十万人,但项羽本身军力也不过三五万之间,大部分是六国贵族军,刘邦军虽然只有十万人,可结构单纯。所以,在当时单纯从军力上讲,刘邦军是诸侯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但在重视出身的贵族看来,刘邦与其他诸侯又是格格不入。所以,当时双方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项羽忌惮刘邦军军力雄厚,不敢动,而刘邦也被项羽的四十万人马所吓住,也不敢动。所以刘邦行为不出大错,比如说封函谷关、关中称王、独吞战利品之类,不惹得其他贵族恼火的话,不形成公愤的话,项羽能动用攻打刘邦的军队,恐怕还没刘邦的多,所以如果刘邦不犯错,不惹得其他诸侯攻伐他,项羽不敢动刘邦的。鸿门宴被司马迁写的看似风险重重,跌宕起伏。实际上如果整明白了双方实际上军力对比,军力构成,就会发现只要刘邦服软,放低姿态,项羽拿刘邦是没辙的。

  在当时的情形下,项羽必须考虑其他六国带兵将领的利益,也非常之忌惮刘邦,因为刘邦先打进关中占据关中称王的名分不说,兵力实际上是各诸侯中最雄厚的,甚至比项羽还多。项羽也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做出了连着以前各国的王,一共分封十八个王,利用封地、新王旧王,挑动各王之间的矛盾,比如说秦地关中平原就分封了三个降将为王,而三个降将被司马公说是防刘邦,还不如说是,项羽希望他们之间在关中之地相互攻伐,无法顾及关外。而三个降将被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各个击破,与其是说防刘邦,还不如说是他们之间相互戒备,结果被刘邦背后偷袭成功。而把兵力雄厚,战斗力强的刘邦分封至道路不通的巴蜀,恐怕也是想把刘邦这只强军封的远远的,回不来最好。

  而刘邦打败项羽后,刘邦的班底,也就是沛县集团,都是平民出身,而在征战中,刘邦也在集团中建立了绝对权威,这也是刘邦能异姓不得为王的底气。但是里面有几个不和谐者,那就是以韩信为代表的三王,除了韩信是刘邦封王外,而另两个实际上项羽封王,虽然出身也低,但也是项羽封的王(而彭越这两王,恐怕也是因为出身的关系,能够与刘邦结成盟友),这些人是被排斥在沛县集团外的。而刘邦为了稳定,加上沛县集团对外来者的排斥,而这些人的功绩实在有些大,也有能力,所以他们的下场几乎是确定的。这里面例外就是张良,这个人是大贵族出身,但是确实是个智者。这个人很早就和刘邦相交往,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说烧栈道(但是个人觉得这个建议,恐怕也有问题,实际上各个诸侯恐怕也怕刘邦出来,所以也许是不安好心,不过被韩信神来一笔,反倒成了神作)。但在韩王死后,我认为这个人恐怕内心是有过斗争与转变的。并能看清天下大势,知道刘邦项羽的楚汉争霸后,六国贵族的力量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实际上已经没有实力,分封不分封都没有什么意义,而他全面倒向刘邦,支持建立刘氏汉朝,并在后来看到沛县集团的排外,能够不揽权,及时放权,逍遥一生。相对比之下,韩信此人,在军事上造诣很高,但是这个人可以说很有些理想主义,总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封王显然就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这个人放不开这些东西,最后被人搞掉也是必然。至于萧何,这是沛县集团的代表人物,因为小吏出身,贴近百姓,更懂得百姓的需求,并迎合。

  秦末群雄逐鹿,刘邦的成功,是平民集团的成功。而项羽则是贵族英雄。二者的竞争以平民集团的胜利而告终,楚汉相争实际上是诠释了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而中国改变了千余年的贵族统治,历史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楚汉相争读后感相关热词搜索:

1、读后感 范爱农《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范爱农读后感(3篇)(2015-07-11)

2、主人公的弟弟当当走失后,哥哥丁丁整天在家门口等着他。有一次,哥哥因为太想念弟弟而有了幻觉,他仿佛看见当当去了火车站,就也跟着去,奶奶发现丁丁不见了之后,就立刻找人帮忙去找小学优秀范文丁丁当当盲羊读后感(2015-07-11)

3、作文 小学《水浒传》第一回目录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一回还没有切入正文,主要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天师,另   这一回是引首与正文之间小学作文:水浒第一回读后感(3篇)(2015-07-13)

4、读后感 作文 小学前不久,我们有幸拜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年华。其中:“但这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小学作文:《匆匆》读后感(2015-07-15)

5、读后感 作文 小学 这两个星期,我看了一套书,叫《笑猫日记》。我看的这本书是说一只会小的猫:笑猫,在寻找它?心爱的猫:虎皮猫的一个故事。小学作文:《笑猫日记》读后感(2015-07-17)

6、读后感 作文 夏落《夏洛的网》这本风靡全球的书出自于美国大作家e b 怀特之手,在他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制了一张张充满了爱的网,这些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作文夏落的网6篇200个读后感(2015-07-17)

7、沁园春 长沙 读后感 读毛泽东的诗,总会感觉到很强的时代感,总会感觉到他要抒发的感情是那么的浓烈,是那么气吞山河。无论是《长沙》还是《雪》,虽是写景,却不失诗中要表达的抱负《《沁园春长沙》读后感》作文3篇(2015-07-17)

8、 读后感 旧事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觉得名著不生动,往往是看了一半便将它放在一边。但是,《城南旧事》这本名著不同,它将我拉进了书的真谛里,朴实的文《城南旧事》读后感 800字(2015-07-20)

9、读后感 读完《忠诚与背叛》,我的心中留下了两个字——坚守。从书中,我看到了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忠诚与背叛》读后感 800字3篇(2015-07-21)

10、列那狐的故事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列那狐的故事 简介读后感 好词好句(2015-07-21)

11、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超级笑笑鼠》这本图书。这本书的文字背后,藏着许多带有孩子味的话语,让谁看了都想乐。这本书是大人写的,可我觉得这位大人有着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写的东西《超级笑笑鼠》读后感 400字 真假超鼠奇侠(2015-07-21)

12、读后感 百分 责任最近在看书,王笑菲的《百分百负责任》。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成熟了的缘故,现在很喜欢看这种职场励志类的书籍。《百分百责任》是继《靠结果生存》之后,王笑菲职场励志百分百负责任读后感 600字 【5篇】(2015-07-2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楚汉相争读后感”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楚汉相争读后感"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duhougan/93728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