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题库 > 明朝后期PPT

明朝后期PPT

2016-08-17 14:10:17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明朝后期PPT,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明朝后期PPT,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明朝后期PPT(1)

  所谓明朝后期,一般指嘉靖至明末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是传统封建社会向新型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研究明朝后期的通货膨胀,须选定一种货币为视角,而明代的法定货币经历了四个阶段:铜钱——纸钞——银钱钞兼用——白银时期。“大明宝钞”因迅速贬值,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明后期,它只具有一些符号意义,没实际价值。铜钱不仅制式混乱,质地不一,且官铸不足,私铸横行,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明代后期贬值迅速。而白银作为货币贯穿着明代始终,明朝后期是中国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时期。当白银货币化完成的情况下,以白银为视角来研究通货膨胀便具有其实际意义。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所以论及明朝通货膨胀不得不涉及明政府的财政和税收。白银货币化下的中国与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时期的通货膨胀又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1.2 相关研究综述

  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通货膨胀的中外学术著作、论文可谓多如牛毛,且深入透彻。但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通货膨胀的著作、论文并不多,多是从历朝历代货币问题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如钟义盛的《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和反通货膨胀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然而,各类文献、著作同样给我很大的启发,为我的论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明史》、《明实录》、《明会典》、《续文献通考》以及其他史学著作记载了一些有关明代物价的史料及相关历史背景。叶世昌、李金宝、钟祥财合著的《中国货币理论史?明朝货币理论》列举了明朝有识之士对当时货币问题提出的货币理论,其中有叶子奇关于兑现纸币流通的论述;刘定之对钱币与纸币不同流通规律的分析;丘濬的金属主义货币论。有明中期的斩学颜重钱轻银论及崇祯年间徐光启、宋应星对钱币的看法、陈子龙的行钞主张等等。千家驹、郭彦岗合著的《中国货币史纲要》初步介绍了明代钱制的变化、大明宝钞的贬值,以及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运用。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详细论述了明代的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以及货币的理论和金融业的兴起。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认为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万明在《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中指出白银货币化促进中国社会变迁,其过程源自民间社会,经历一个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在《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中论述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走向世界,最终指出,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孙良玉的《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认为国内白银的积极开采和海外巨额白银的流入促成了白银的货币化。而论及明代财政和税收政策有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论述了明代的税收结构,以及财政管理过于简化导致了后期财政的崩溃。项怀诚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明代卷》详细地论及了明代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和财政思想。其中涉及除却农业税,商业税外,比较特殊的海关税相关论文有林枫的《明代中后期的市舶税》,他认为月港开放有限,走私普片存在,政府课税狭隘、税率极低,巨额财富滞留海商手中,政府税源流失严重。晁中辰的《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则把明代海关税制分成三个阶段,论述明代海关税收从无税到有税,从实物税到货币税的演变。

  国内外对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硕果尤丰,对中国明朝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虽然分散稀少却非缺乏,且近年来也愈发受到重视,得到不小的成果。本人涉猎有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发现,过往关于明朝通货膨胀的研究论述多缺乏选取特殊时期的针对性和固定的视角。另外,论及引发通胀原因也过于片面,多简单的归因于政府腐败、内忧外患的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本文综合多方论述,运用仅有的专业知识选取白银为固定视角,力求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述明朝后期通货膨胀问题,探究隐藏在明政府财政危机背后的真实原因。最后,从明后期流动性过剩和税收问题中提取对现今有意义的启示,总结明政府货币政策的历史教训。

  1.3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根据当代著名钱币历史学家郭彦岗教授统计:从秦汉至清末,中国计有通货紧缩9次,通货膨胀19次 。由此可见,与通货紧缩相比,通货膨胀更加频繁的出现,更加强烈地破坏着中国的经济。且“历史总能惊人相似的重复上演”,所以研究史上出现过的通货膨胀显得很有必要。它们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对当时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在财政危机面前,政府如何作为?采取何种政策?财政危机背后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对今天的国家政策有什么启发?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今人思考探究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时,明朝晚期白银货币化的确立,还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市场经济萌芽以前所未有的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从此主动走向世界。当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封闭实体,与世界市场融合时,研究他的货币价值便更具有其近代意义。

  2 明朝后期的时代特点

  2.1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经济繁荣

  明朝中后期,明朝政治衰象显现。其一,帝王腐化。有如嘉靖皇帝吞云吐雾,志在修真成仙。万历皇帝沉迷酒色财气,荒淫怠政。天启皇帝昏庸无能,朝臣中朋党林立,党争不息。其二,首辅柄政。严嵩父子贪贿、揽权。被抄家后,上报金三万二千余两,银二百余万两,另有珠玉宝玩数千件。其三,宦官专权。市井无赖出生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专擅朝政,残害东林党人士,为所欲为。更有赋役紊乱,财政匮乏,边疆、海疆频频告急。

  经济方面,商品性农业,民营手工业,商业空前发展。国家货币实现银本位,白银流通。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型的起点。这段时期,全国市场网络形成,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在江浙一带的部分生产部门(纺织业等)零星的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具体形式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从而使民营手工业更加繁盛,却也进一步使得社会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但客观上讲,这种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缓慢,困难重重,但却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这段期间,政府的生产得到极大发展,社会产品丰富,但或许是心理传导机制、或许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又或许是国际传导因素等等原因最终使得物价持续上涨,构成物资丰富型通货膨胀。

  总体上,国内外贸易繁荣,城镇经济发达,商品货币流通扩展,社会行业及其分工扩大,促进手工业发展生产的发展及其经营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走上以往各个历史时期都未出现过的代有某种“近代以前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直到明末,政治愈发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外有“后金”南下争雄,内有“闯王”揭竿起义,加上天灾频繁,使明朝中后期形成的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巨大的打击和挫折。

  明朝后期PPT(2)

  明朝后期可谓天灾人祸、兵连祸结,使国库消耗巨大,加重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时,战争和自然灾害对物资达大量损耗更使得社会出现物资匮乏型通货膨胀。

  嘉靖年间,政府就为荡除“倭寇”和边境战事开支大量军费,如嘉靖二十八年,“太仓银库岁入二百万两,以往岁支一百三十三万两,近年加至三百四十七万两。”嘉靖三十年,北京与当时的北部边境用于财政和兵事的支出共达五百九十五万两白银 。到万历中期,进行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耗银数百万两。结果是“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至天启七年 (1627年)前后十年间对后金用兵,也费银约6000多万两,出现“府库匾竭”的局面 。而明末期内有李自成起义,外有后金侵袭不断,内忧外患下,使得财政危机更加突出,据黄仁宇研究,明末各项军费概由白银支付,而大部分出自长江以南,每年北运数预计约为2000万两,当时民间所有之银,时人估计,可能为15000万两 。可见开支的庞大。

  自然灾害频繁主要因为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正处于全球气候的一个“小冰河期”。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 。据不完全统计,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始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年年有灾,无灾不饥,无饥不大,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连年大灾使得崇祯时期频闹饥荒,持荒之久、波及之广、灾害之重,为历代所仅见 。全国大面积的旱灾加上水、蝗、震、雪等自然灾害使得庄家收成差,从而军队粮饷供应不足,灾区赈灾困难。更引起饥民暴动,农民起义不断。其对农业的影响使得粮价飞涨,出现物资匮乏型通货膨胀。

  明朝后期PPT(3)

  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洪武元年(1368年)至洪武七年(1374年)的铜钱时期、洪武八年(1374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的纸钞时期、正统元年(1436年)至嘉靖初为银钱钞兼用时期、嘉靖以后的白银货币化完成时期,经历了从明初“禁银”到后期“皆用银”的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发展是白银货币地位确立的重要原因。明朝中期,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商业兴盛,国内出现一批大城市。商品交换的频繁、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使得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客观上也要求自身价值较高的白银来充当货币。

  明初,为了保证铜钱和宝钞的法定流通地位,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严禁使用金银的法令。但尽管禁银法令苛严,从朝廷到民间,白银的依然广泛使用;由于宝钞贬值迅速,民间和官方在衡量货物价值时,“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①。而且尽管明初禁银用宝钞,但仍有大明宝钞对银的比价,随着大明宝钞的日益衰落,银本位的确立已不可避免。“银本位”的最终确立是政府法令推动和民间不可逆转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①。

  “明代的白银货币化自民间开始,到成化、弘治以后才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展开。而最重要的展开方式为税赋折银 ,使白银在货币领域极大地扩展,逐渐成为了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同时,明后期也是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及新大陆发现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而此时欧洲发生“价格革命”,物价飞涨,商品匮乏,经济萧条,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他们与中国的贸易,多折合银价,更进一步促进明朝白银的使用。

  直到嘉靖年间,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嘉靖八年 (1529年)政府规定解京白银皆铸成锭,并记年月、官吏及工匠姓名。从此,白银有了规定的成色、重量和单位,被定为了国家财政收支的计算单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实行以银代役的制度。官傣和国库开支也用银支付。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民间一切商品都用银计价,即使小额支付也用碎银或铜钱。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己相当普遍。隆庆元年(1567年)令 “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这是明朝第一次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白银,白银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明朝后期PPT相关热词搜索:明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明朝后期PPT”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明朝后期PPT"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gaokao/gaokaotiku/56719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