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题库 >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

2016-08-18 09:14:44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 ...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1)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

  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

  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

  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

  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

  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

  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

  “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C.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

  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

  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

  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

  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

  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

  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

  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2)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注]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

  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

  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

  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膜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

  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

  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

  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合

  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

  罪,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

  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

  学校课程。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3)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8.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

  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一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景树

  朱道能

  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

  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

  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

  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

  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

  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

  “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

  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

  “这样吧,再加一千……”

  幺爷站起身。

  “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

  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

  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

  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

  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

  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

  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几天后,幺爷回来了。

  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

  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

  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

  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

  啊?”

  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

  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

  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

  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

  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

  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的悉心照料,

  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C.在幺爷的葬礼上,二货老婆“捏了捏”奖金红包,“嘴角不由往上一翘”,看到镜头

  对着自己,马上又“悲号”起来,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她的见钱眼开、冷漠

  虚伪。

  D.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

  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

  E.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

  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

  (2)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村长大军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他的种种表现,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

  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

  “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

  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

  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

  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

  相关链接:

  ①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

  ②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

  (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

  十年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

  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

  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

  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

  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

  E.“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

  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

  (2)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童庆炳“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对他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童庆炳在文艺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对于商家而言,假日消费无疑是块“大蛋糕”,面对“节假黄金月”里_________的长

  假短假,商家应加快转型,才能长久俘获消费者的心。

  ②北京故宫在其90岁大庆当天新开四大区域举办“庆生”大展,而“甄嬛”的原型、

  乾隆母亲钮钴禄氏生前所居的寿康宫首次开放,参观的游人_________。

  ③模仿大自然和生物体构造研发新产品已成为日本产业界的一股新潮流,这项“自然科

  技”如今已广泛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新产品登场_________。

  A.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B.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C.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源源不断 D.源源不断 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

  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

  反对。

  B.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

  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

  C.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

  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

  D.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汉字

  听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

  道。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实际上,文学鉴赏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一部作品,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读者认为优秀,另一部分读者却认为不过如此,这是文学鉴赏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世界上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文学奖,每次公布得奖作品后都会在文坛上产生激烈争议,不像自然科学奖那样基本上可以一锤定音。

  A.读者因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B.读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因而阅读感受也会不一样

  C.读者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因为其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

  D.人生阅历、性格禀赋乃至阅读爱好不同的读者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日韩三国专家在韩国举办研讨会,决定共同为筷子申遗,此举引发网民热议。乍一听,把使用广泛的筷子, ① ,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应该说,筷子本身并不稀罕,更算不上遗产, ② ,却很有遗产价值。古老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

  ③ ,筷子就是一项很好的介质。

  17.请认真研读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的主旨。(不超过150字)(6分)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60多岁的民工易师傅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火炬大厦附近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因为鞋子太脏大旧,怕弄脏干净的地面,便将鞋脱下,放在厕所外面。他说:“不能太给公家添麻烦,让我进来免费上厕所,已经十分感激了。”鞋子的照片和易师傅的话被路过的李先生发到网上后,众多网友大呼感动。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民工兄弟上趟公家厕所,需要如此感激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偷换概念。对原文“其”字理解错误。“其”不是指代“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指留传到周公时代的“礼”。“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损益”后,到周公时,“礼”不可能只是“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了)

  2.C(曲解文意。“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错误,孔子反对把“礼”仅仅看作形式化的东西不是针对周礼而言的,也不意味着周代的礼“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不然的话,孔子就不会“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了。)

  3.C(无中生有。“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列举了学说或文化冲突的几种情况,并未表明哪种冲突最激烈,哪种冲突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 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6. D(曲解文意。“通撰的……审核后”错,原文意思是元行冲上奏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冲自己通撰了此书,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审核。)

  7.(1)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担负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的职务),(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固(坚决、坚定)”“乃(便、于是、就)”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构(陷害、构陷、诬陷)”“见(表被动)”“美(名词作动词,赞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1分)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分)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1分)

  9.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6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得分。(B项“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D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E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

  (2)①倔强刚直,意志坚定。幺爷坚决守护古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②有眼光,有远见。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③冷静睿智。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④思想开明。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①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②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④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点明作用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的大军被招贤回乡当了村长,为村民带来卖风景树这一项目,还招商引资兴建化工厂,带领村人走上致富之路,这说明他有经济头脑,善于发现商机,能帮助村人致富。②但为谋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彰显个人政绩,大军不惜牺牲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村民的健康,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到村人的健康,这说明他唯利是图、目光短浅。③大军在利诱幺爷卖掉老银杏树遭拒后,就用“上级”“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不移走就“采取强制措施”等压服、威胁幺爷,把幺爷逼得生了病,他处理矛盾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蛮不讲理。④在幺爷的葬礼上,大军不顾当初利诱威逼幺爷卖掉银杏树、不惜毁掉银杏树这些事实,在媒体面前故作姿态,吹嘘“政绩”,可谓虚伪矫情、厚颜无耻。(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项“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表述不准确,应该是“不一定比中国的高明”;D项“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无中生有;E项“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理解错误。)

  (2)①临危受命,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迅速发展。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先生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②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活动,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深广。③兼收并蓄,创建了独特的文艺学理论体系。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对教学实践的影响:①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总导师并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获益。②使他的文学理论课理论与实例结合,深入浅出,流畅生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对理论研究的影响:①使他能更加客观辩证地认识理论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互合作能彼此促进。②使他对评论家的责任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他认为评论家不但要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要对社会负责,必须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念。(3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喜欢自己的研究工作。童先生认为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大福气。他计划退休之后,仍要继续研究、著述。②薪火相传,团队合作。在童先生之前,黄药眠先生已经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童先生统领文艺学学科之后,又有一批共同奋斗的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意志顽强、卓有成效的研究团队。③致力于学术创新(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他统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期间,带领师生开展了被称为“四大战役”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西方的文学理论,从不照搬照抄。④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视角多样,善于兼收并蓄,将古今中西的各种文学理论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文艺学理论体系。⑤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的理论研究能联系实际。⑥努力勤勉。她妻子评价他是一个“努力型”的人,启功先生赠送他的诗句“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也赞美了他常年刻苦读书钻研的精神。(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四点,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没有结合文本内容,每点最多给1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14.C(A项句式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B项并列短语种属关系不当,“实体书店”包括“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应去掉。D项搭配不当,应为“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

  15.A(B项与“面对同样一部作品”衔接不紧;C项与后半句衔接不紧密;D项说法表意绝对,不够准确。)

  16.(5分)

  示例:①同“世界遗产”联系起来(或“作为申遗的对象”)

  ②但附着在筷子上的(筷子)文化

  ③需要许多物质上的承载(或“需要有好的介质”)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6分)

  描述:画面的左边,一位衣着时尚的女子,正紧搂大树,准备与自然合影。/ 右边的时髦男子一边举着相机为她拍照,一边兴高采烈地赞叹道:“景色美极啦!”/ 在他们的脚下,是随意丢弃的垃圾和被踩得乱七八糟的草地。(4分;内容完整,无重要信息遗漏3分,“/”前后各1分;语言连贯,无语病,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主旨:批判了那些打着欣赏美的旗号,破坏美、践踏美的行为。(或“讽刺了那些打着欣赏美的旗号,破坏美,践踏美的旅游者。”)(2分;意思对即可)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象,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特意著述来说明这点。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胜任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寺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献。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相关热词搜索:郑州市 河南省 高三

1、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南省郑州市2016高三第三次质检 河南省郑州市2016高三第三次质检(2016-08-18)

2、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分享的2015年郑州市二摸历史试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5年郑州市二摸历史试卷  201 2015年郑州市二摸历史试卷(2017-03-27)

3、   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湖北、湖南。 2015年河南高考文综试题 请下载附件: 2015年新 2015年河南高考文综试题(2015-07-17)

4、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高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化学答案(2016-08-17)

5、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南省南阳市化学期末质量评估试 河南省南阳市化学期末质量评估试题(2016-08-18)

6、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中三年级统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数学(2016-08-18)

7、考语 高三 试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缉拿(jī) 撺掇(cuān) 葛藤(gé) 管窥蠡(lí)测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10-25)

8、保定市 河北省 高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群己之辩”始于孔子,是对于群体和自我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包括自我和群体(国家)、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2016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1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2015-11-18)

9、银川 数学试题 高三 1 不等式(1+x)(1-|x|)>0的解集是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2015-11-18)

10、  模拟是高考前最后的冲刺,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5届高三数学理科模拟题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5届高三数学理科模拟题答案(2016-08-08)

11、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5德州高三期末数学希望能帮助 2015德州高三期末数学(2016-08-08)

12、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5西城高三一模英语希望能帮助 2015西城高三一模英语(2016-08-08)

13、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PPT希望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PPT(2016-08-15)

14、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2016-08-15)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gaokao/gaokaotiku/5708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