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题库 >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2016-08-18 14:32:50 编辑:chenghuijun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 ...

  适当的试题能让考生很好的掌握考试节奏,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1)

  (一)“第二次结合”。

  (二)怎样看待十年文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三)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四)从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应如何防止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六、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及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影响。

  2.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3.“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4.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5.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手法与实施步骤

  1.教学手法:采取讲授式与研讨式教学。『穿插音像资料以反映史实、阐发论点。音像资料如: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第四集《艰难的探索》、第八集《放眼世界》;十二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第四集《十七年间》和第五集《十年危艰》等。』

  2.实施步骤:本讲共分三节。第一节阐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提出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中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取得了积极进展。第二节阐述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曲折,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也是不断调整、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历史,并用科学的态度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使学生坚信党有自觉纠正错误的能力。第三节阐述中国在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使学生坚信党不仅有领导人民夺取革命的胜利的能力,也有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2)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理论建树?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八、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

  3.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4.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

  5.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7.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200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

  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3)

  1. 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 (  )

  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B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时间“1956年12月”,而这一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从“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可以看出“地下工厂”应是指生产资料还属于私有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

  工厂。

  2. 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 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 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

  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

  D.共有人民公社233 973个,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A项反映的是土地改革;B项只能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C项从数据看,可以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项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3.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 B

  4. 某年,北京市顺义县把全县4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个大社,分别叫“红旗”

  “卫星”“七一”“火箭”“东风”“东方红”“先锋”和“红星”合作农场。这表明

  (  )

  A.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严重

  C.农业期盼迈上科技发展之路

  D.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

  答案 B

  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征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由全县4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个大社正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由合作农场的名称也可大体判断时间信息与浮夸风的特点,依据教材知识,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挫折,A项“促进”说法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未能从题中反映

  出来。

  5.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为线索,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A项说法正确;B项“土地全民所有制”说法错误,应是农民土地所有制;C项“开始”说法错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即已开始;D项“归农民”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国有、集体所有,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

  6.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  )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施五年计划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工业成就没关系,排除。

  7.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答能力。从材料“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可以判断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任务是由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8. 该表(工业化成就增长率%)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  )

  钢产量原煤产量发电量机床产量食品加工纺织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6019.7035.203548.707.503.704.70

  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成就的理解。从图表的信息得知“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发展较慢。所以选A。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10.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答案 C

  解析 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1.“指令性的公共食堂、托儿所和学校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农田和工厂里工作。”与材料所述生产单位比较吻合的是 (  )

  A.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生产队

  D.乡镇企业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实行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实现了“一大二公”的特点,所以将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故选B。

  12.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

  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

  答案 B

  解析 把握时间信息1953年,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对农业的改造的确对两国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选择B项。

  13.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粮食总产量(万吨)棉花总产量(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上交农业税(亿元)

  粮食棉花

  195114 369103.18.7921.69

  195216 390130.414.126.527.03

  材料二 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食1.95亿吨1930

  棉花164万吨2693

  材料三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说明农业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答案 (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影响:农业的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问题: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

  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5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191319281938

  英国1.94.39.519.922.918.513.69.910.7

  美国0.10.82.47.214.723.632.039.331.4

  法国4.04.25.27.97.86.86.16.04.4

  俄国5.05.65.67.07.68.88.25.39.0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在1860~1938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00~1953年中国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扰?

  (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

  (4)“中国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1978年后,中国为了解决巨额的投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请概括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变化:1860年到1928年所占份额不断上升;1928年至1938年所占份额下降。上升原因:①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经济发展迅速。②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赢家。③主要竞争对手英、法等国发展速度放慢。下降原因: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②主要竞争对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干扰:①军阀混战。②日本入侵。③国共内战。④高出生率(人口过快增长)。

  (3)措施: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结果:①1958年前有一定的效果,中国的工业较快

  发展。②存在弊端,特别是“大跃进”给经济带来了比较大的破坏。

  (4)措施: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③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工业化的理解。第(1)问考查的是对美国近代1860年~1938年工业化发展趋势及其原因的理解:可以从上升阶段:1860~1928年国内政治稳定、生产力发展、竞争对手等因素考虑;下降阶段:1928~1938年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危机;主要竞争对手苏联经济发展较快作答。第(2)问1900~1953年中国发展受阻的因素可从内因:军阀混战、国共内战;人口增长过快;外因:民族矛盾加剧。第(3)问可以结合20世纪50年代经济建设可以从积极:“一五”计划目标及实施;消极:“大跃进”运动;结果也得从推动工业化和给经济带来的破坏两方面来谈。第(4)问对外开放措施可以根据所学从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的步骤:1978年经济特区;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80年代末沿海经济开发区;90年代开放内地;21世纪加入WTO。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相关热词搜索:社会主义 第十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gaokao/gaokaotiku/5709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