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考资源 > 高考信息 >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6-01-10 17:51:0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一:最终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一:最终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二:专题:2015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三:2015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四: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新课标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五: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高考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

1、最常考题型——手法分析和主题(情感)的理解和分析

2、语言(炼字、语言风格)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如:《望江南》(温庭筠)中的思妇形象

《氓》中的勤劳善良而有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2、诗人形象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漂泊在外、羁旅思乡的形象

3、意象

意象(也叫“形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

所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

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

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

《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

构成了意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

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

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

种生活场景中。

4、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比兴手法

(2)细节刻画

(3)烘托渲染

(4)对比衬托

练习:

1、(2014山东,14)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绣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2、(2012安徽,8—9)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是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儿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3、(2012湖北,14)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畿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2011四川,12)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细绿向东。刻子光阴书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炼字

(1)传神显旨的词。(动静、虚实、乐哀等)

(2)叠词。《声声慢》《迢迢牵牛星》

(3)颜色渲染的词。

(4)拟声词。《琵琶行》

题型一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

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用散文化语言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即{含义+句意+意境(情感)}

题型二

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

的作用。

练习:

1、(2014四川,13)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释:“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

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2(2013 福建,6)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鹤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语言风格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

简洁明快、平易晓畅、含蓄委婉、蕴藉隽永、沉郁顿挫、被撞慷慨、

雄奇奔放、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意境高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脍炙人口、

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耐人寻味、富有音乐美、节奏美等。

提问类型: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和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

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概括+分析+情感)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六:2015年高考: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2015年高考: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高考研究

2014-09-22 2303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例:(诗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树林的昏暗、幽深。

6.对比:

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

例:(诗歌)“台城六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贫富差距和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构成一种情趣。

(1).以动衬静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

(2).以声衬静

如南朝梁·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

例:(诗歌)“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

(3)有动有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8.细节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9.点面相结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例:(诗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点面结合,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10.移步换景:

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例:(诗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二.描写角度

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味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

三.修辞手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七: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33页(自编)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八: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专题一:炼字

一、考查方式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炼字)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即炼字题。

品味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1、设题方式

⑴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品味语言,炼讲究字技法

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注重表达诗人独特感受。

3、答题步骤: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点出作用。

第一步: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释含义) 第二步: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作用: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点情境)

4、练字的基本内容

(1)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例1: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在诗词鉴赏中,要关注修饰语。

①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宫》元稹)

②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如: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

③虚词——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王昌龄《闺怨》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例2: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说明: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在写景诗中,可以写景也可以体现人物情感。 (3)在诗词鉴赏中,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①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②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③表颜色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例3:阅“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④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例4: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析字义)“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仿佛春风一过,江南大地便万物复苏一般。(绘景象)“绿”字更好地写出江南春天时节家乡的美丽景色,是人借以此景表达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表情感)

5、课堂练习 (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①“过”是“过去”,“随”是随山转折。(解释含义)②雨过天晴后看松树翠绿,随着山路到达了溪水的泉源”。( 描绘景象)③雨后看松,人随山转,缘山寻水源,有曲径通幽的遐思。(点出作用)

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2)(2014年福建卷)“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

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第一步:解释含义。“惊”是惊散。

第二步:描绘景象。云朵扫过山林,惊散林中的乌鸦。 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映衬作者山居生活的乐趣。

答:①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②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作者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问: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第一步:解释含义。“常”是常常表时间,“偏”是偏偏,表程度。

第二步:描绘景象。寒山常常带着斜阳的色彩,刚刚升起的月亮偏偏照亮落叶。 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⑵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4)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5)请谈谈本诗第二句中“系”字的表达效果。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系” 有“牵扯”的意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出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有三个考查方向: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炼字。

一、炼字的一般规律:

⒈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③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⒉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①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青峰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二、炼字答题角度。

增分访法 :强化三大意识。

1、炼字的四个思考角度。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3、根据炼字的词性区别答题的意识。 ㈠关注动词。

1、表现手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对比,细节。 2、修辞手法:拟人、夸张、通感、语意双关 3、摹景状物。 4、抒发情感。

重要提示:注意阐释其所指之物的具体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了手法,一定要点明。 ㈡看修饰词。

⒈形容词有几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⑴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⑵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⑶形容词的重叠运用。⑷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写景也能体现出人物心情)。

⒉副词有“都、皆、尽、一律、只、但、仅、惟、单单、偏”等等。 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房前屋后“皆”春水漫漫,“但”有鸥鸟为友,“皆”“但”两个表示范围的副词突出诗人虽然清闲但太寂寞,深盼友人来此的情绪,也为下文友人的意外来访带来的惊喜作了铺垫映衬。

副词一般:⑴体现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⑵表现物景某种状态的程度。⑶表达情感的需要。 ⒊重视叠词。

叠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⑴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⑵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⑶起强调作用,突出某一特征。

⒋追“彩”逐“色”:⑴表现心情。⑵渲染气氛。⑶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想像诗歌美丽意境,透视诗人内在情感,追“彩”逐“色”,品味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诗画合一的特点。中国文论历来就有“诗画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读者可以透过那些表示色彩和画面的词语,准确地把握和体察作者的感情脉络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而正确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卖炭翁的形象。他脸上皱纹深深,布满尘灰,两鬓苍苍,龟裂的双手像木炭一样黑。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刻画出这位烧炭老人的凄苦形象,而他的生活之艰苦、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地体现。

⒌拟声词: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⒍数量词

⑴成为主体活动背景,形成对比反差效果,突出主体。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用数字指称事物,尽显事物特征;有时结合夸张手法,渲染气氛。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知识链接】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九:2015年高考新课标诗歌鉴赏

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十:2015高考诗歌鉴赏考点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5年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gaokao/gaokaoxinxi/12241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