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2016-07-16 15:11:4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文章库 浏览:

导读: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共6篇)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打好基础。我们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对我镇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单位共15个党支部...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加强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实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打好基础。我们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对我镇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单位共15个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现状大调查,形成如下专题调研报告:

一、 基层党组织现状。

(一)党员队伍现状。全镇现有农村党支部13个、街道(社区)党支部1个、机关单位党支部1个。共398名党员,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123名,占党员总数的30.9%,35岁以下的党员74名,占党员总数的18.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300名占75%,高中(中专)文化党员86名占21.6%,大专文化以上党员31名占7.7%。

(二)目前党建工作进展情况。

1、取得的成果。一是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文明精神建设”为抓手,“创新争优”活动为平台,“远程教育”为载体,不断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和党员先锋意识,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二是工作中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创新完善投入保障、激励关怀等机制,党员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基层党建整体工作成效明显。

2、存在的不足。一是有部分支部组织制度落实不到位,班子软弱瘫痪,甚至出现班子成员不团结,各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损坏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干部群众中的印象。二是部分党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经济,轻党建,没有把抓好党建和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由于队伍结构老年化,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青年党员困难,无法补充新鲜血液;文化素质偏低,整体能力偏弱,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基层党建经费紧缺,工作者待遇偏低,党员活动场地也不足。三是社区移民流动性强,党员管理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党员的人数、职业、家庭等基本情况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四是部分党员意识薄弱,不愿为群众服务,是造成老百姓“办事难”的根本原因。五是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经济、政治形式下,部分党员工作理念不新,思想滞后,视野不广,点子不多,导致错失了许多发展的良机,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维艰。

(二)机关单位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在领导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还存在不足。四是在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方面的认识薄弱。

三、如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培养与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相适应的村级干部和党员队伍。一是把好“入口关”,采取“严进宽出”的措施,把好村级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入口关”,优化整体素质,提高基层政权的执政能力。首先,大力提倡村党组织班子“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让党员群众通过自己的意愿来推选自己的领头人,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积极大胆地吸纳有文化的青年农民入党,要积极把退伍回乡青年、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农村发展能人等培养成为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党支书,为党组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二是把好“培训关”。结合农村实际,拓展培训渠道,既“学

校”型培训模式,“田间”型培训模式,“示范”型培训模式,“基地”型培训模式等,通过各类培训途径,积极为党员“充电”,切实提高党员素质。

(二)在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抓好政治教育,增强先锋意识。首先,要从强化理论素养入手,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章程》,特别要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其次,要从强化纪律观念入手,教育党员争做严守政治纪律的模范。要对党员进行专题教育,增强党员对党的政治纪律重要作用的认识,组织党员系统学习党规党章,使党员明确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同时要抓好党员宗旨意识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思想。二是树立好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党组织在讨论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时候,要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以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用大方向管小方向,用大道理管小道理,用全局管局部,吧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同时应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在党员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氛围,并运用典型示范,引导党员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三)加强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相适应的政权建设。一是立足于夯实基础,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要根据各村地理特征、环境资源、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民积极开拓市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采取部门帮扶、干部示范、科技服务等创建模式,找准突破点,助推集体经济起步,要以整顿转化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二是着力提高村级干

部待遇。调动干部积极性,科学合理的提高村干部的各种待遇,建立一套考核、录用、奖惩、监督制度,真正让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感到归属感,感到整治上有奔头。

中共利店镇委员会【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 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二篇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一)

根据《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专题调研提纲及责任分工》要求,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市城投公司、市电教中心工作组在对郧县青曲镇洪门铺村、周家洼村、巷子口村、乐园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撰写此报告。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村级组织设臵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十堰市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1840个,农民党员80726人,占全市党员的52.44%。其中村村、村企、村居联合的“区域型”党组织493个;依托茶叶、蔬菜、柑橘、水产等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型”党组织226个,村级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从洪门铺村、周家洼村、巷子口村、乐园村情况看,村级党组织健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流动党员组织设臵难。2011年,四个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近2000人,占总人数的42%,外出务工党员86人,全市外出务工经商党员1.04万人,且分布广、行业跨度大,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和党员管理

难度大。二是村级组织设臵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当前村级经济正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副、工、贸多产业发展,特别是跨村连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基地,需要党组织提供引导和服务。如洪门铺村和巷子口村,近几年发展蔬菜产业,联系日益紧密,给党组织设臵提出了新要求。三是村级组织设臵与工作任务不相符。乐园村由尖疙瘩村和芦家沟村合并而成,人口多、村域面积大,国土面积2349.84公顷,合并前有村干部6人,现仅有3人,仅仅靠村级党组织人员力量十分有限,党小组和无职党员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

全市现有行政村1845个,村干部5780人。其中35岁以下755人,占13.06%;35—54岁4489人,占77.66 %;55岁以上536人,占9.27 %。大专以上学历257人,占4.45 %;高中、中专学历3200人,占55.36%;初中及以下学历2323人,占40.19%。村党组织书记1843人,其中35岁以下142人;35—55岁1443人;55岁以上204人。大专以上学历109人;高中、中专学历1129人;初中及以下学历605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434人。有大学生村官219人。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优。突出表现为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无专业特长。洪门铺村现有村干部5人,平均年龄50多岁,60岁以上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4人,小学

及以下文化程度1人,且都没有专业特长,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观念不新。部分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三是能力不强。适应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四是动力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职责繁重,但村级组织又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权责分离且不对等,有的村干部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动力不足,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影响了村级工作。五是后继乏人。大批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转向城市、城镇务工或居住,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如洪门铺村35岁以下在家务农的不足10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不愿回村,造成许多地方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存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

(三)关于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全市1845个行政村中,有村级活动场所的有1539个,占86.22%,尚无活动场所的2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3.78%。【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村级阵地中,有党员活动室的有1539个。从四个村的情况看,都有远程教育站点和农家书屋,有3个村配有电脑和电视,有2个村通因特网。目前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规范、不统一,质量不高。一些经济薄弱村存在活动场地狭窄、设施简陋等问题;条件好的村与条件差的村差距大,影响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阵地功能发挥充分。绝大部分村阵地主要用来日常办公、党员活动等方面,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等设备利用率不是很高。有的村虽然配了电脑,但利用电脑提高办事效率,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做得不够。如工作组帮建的四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但书都是新的,几乎没发挥作用。个别村将活动阵地部分出租,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经费不足,阵地维护不够,设施老化严重。我市绝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438个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活动阵地有钱建、无钱管,更无力添臵活动设施,老化严重,成为空壳和摆设。四是软件建设不够。村干部考勤制度、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够;党务、村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设臵不规范;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档案不健全,对村集体财产、配套设施情况不清,监管、维护、管理不到位。

(四)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及运转经费保障

村级组织活动及运转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费无保障。全市无村办企业、无农业生产基地、无农业资源、无自有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达438个。四个村都没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洪门铺村现有集体经济主要靠村集体林退耕还林补贴,一旦政策执行完毕,集体经

济就断了来源。二是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基本只够日常办公支出,根本无法保障村干部待遇。三是村级债务沉重,困扰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全市资不抵债的村130个,占9%。全市负债过百万元的村有329个,50-100万元的205个,10-50万的497个。四是村干部待遇偏低。全市村主职干部的工资基本上都在每月360元左右,其他“几大员”的工资每月仅200多元,村主职干部工资最低的每月仅300元,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五是村级财务管理有待加强。部分村文书业务素质不高,不能胜任工作;村级收入部分存在坐收坐支的现象;村级经费支出“白条”多、不合规单据多、不合理的开支多;财务公开不够,监督不到位,执行审计制不严。

(五)关于村集体经济

2010年底全市有1332个村当年无收益,占总村数

74.62%;当年有收益的村453个,占总村数的25.38%。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1284个,占71.93%;5万元以上的村501个,占28.0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愿发展。有市场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宁愿自己干,也不愿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存在怕苦畏难、怕承担风险等现象,还有的认为工作头绪多,没法搞。二是能力不强,不敢发展。部分村干部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本村的优势把握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少数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有的为了享一时之乐,

2015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三篇

努尔巴克乡2015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努尔巴克乡委员会

2015年,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以基层组织建设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努尔巴克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四套班子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抓贯彻、求实效。在充分肯定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面推进过程中,个别环节还不能与整体要求相适应,亟需整改、提高。

一、主要做法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一)加强乡党委的自身建设,发挥党委的带头作用。努尔巴克乡严格按照建设"五个好"乡党委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乡党委的自身建设,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四抓",实现"四个促进":

一是抓班子领导的学习,促进班子领导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根据中央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我乡进一步完善了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班子领导成员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工作座谈会议、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张广秀、阿里木哈里克、杨善洲等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二是抓思想、作风建设,促进班子领导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我乡始终把思想作风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除继续实行领导抓点包村责任制,负责抓好蹲点村各项工作外,要求领导干部每月下村时间不少于半个月,每人每月必须为群众办2件以上好事、实事,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各项工作。三是抓民主集中制,促进班子领导真诚团结。我乡严格按照党委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凡遇重大问题,如人事安排、阵地建设等,均有主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可行性方案后,再提交党委会议或党委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有效地杜绝了"一言堂"和"临时决议"。

(二)全面做好"五好"党组织创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优配强村班子。结合年度考核和工作开展情况,以加强村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大胆支持使用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干部。对一些存在问题、不利于干事创业的班子和不干事、干不成事、不会干事的干部及时进行调整。目前,共调整村班子5个,其中:支部书记2人,其他干部3人。

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认真督促落实村班子重大问题决策及汇报、议事规则及相关制度。加强村干部的民主集中制教育,重点对年度考核中问题集中的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领导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规范了重大问题决策程序和村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注重后备干部培养。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民主推荐、村两委集体研究、公开公示等措施,采取专人培养、定指标压担子、定培训措施、办班培训等有效形式,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力度,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全乡共培养130名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后备干部的培养,切实解决了部分村有后备干部花名,但不培养和"后继无人"的问题。【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四是进一步强化村级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冬闲时期,组织各村开展"百日文体"活动;在3月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加大了对各村阵地的绿化建设,美化了村级阵地环境;并对筹集115余万元,完成了巴扎村、努尔巴克村、兰帕村、英瓦提村等村地面硬化和花园式围栏建设,以及亚当村村级阵地建设前期工作;对兰帕村、良种场、吉格托卡依村等村安装了锅炉。通过健全村级阵地设施,解决了村级有址议事和农牧民活动场所的问题,丰富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一是狠抓"三培双带"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制度、明确奖罚措施、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进一步健全了"大学生"村官管、用、培的工作机制,激发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并依托"大学生"和远程教育网络,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先进的科技和养知识传送到村、到户,使广大干部长期受培训,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我乡还紧紧抓住"把农村优秀经纪人培养成为党员,把农村党员骨干培养成为经纪人"这根主线,把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贯穿于"双培双带"活动当中。通过狠抓"培、带"工作,建立5个村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基地、12个村红枣种植示范基地、2个村养殖示范基地;将12名农村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后备干部,将23名党员、干部培养为致富能手,带动了300多名群众发展种殖、养殖业。

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七·一新发展23名党员。特别是结合"三培双带"工程的实施,注重从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致富能手、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努力提高新党员的质量,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按照大村8名,小村5名,机关支部4名的要求,充实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达100名以上,不断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三是加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工作。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无职党员积极做好设岗定责工作,注重抓好"组织设岗、党员择岗、岗位定责和动态管理"四个环节,采取民主推选的办法,每一类岗位确定一名牵头人,由同一岗位的无职党员担任。并且通过党务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公布无职党员认岗定岗、岗位职责和履行岗位职责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无职党员行为,增强无职党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村党组织在为上岗党员确定岗位目标和任务时,注重因人而异、量力而行、适度定责、目标可行,力争使每一位上岗党员通过努力都能完成岗位任务。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开设活动专栏等办法,加强对履职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上岗党员的履职能力。

四是深入开展"星级化"管理工作。结合党建目标考核、"三级联创"活动创建以及基层组织建设预警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建设"星级化"管理实施方案,从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阵地管理使用,加强基层组织事务、财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面分别赋予"星级"管理,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任务进行了量化细化。同时,在广大党员中也推行"星级党员"评选活动,以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以"理财"为切入点,把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作为规范村议事程序规则的有效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在乡财政所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推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村财乡管村用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会计核算中心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制度申报支出。乡机关、站所、学校的收入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实行部门申报、县管、经审批后方可支出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增加集体经济积累、防止集体财产流失,我乡组织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先后开展了"三资"和"**"工作及清理各村的集体经营土地、果园、房屋、林地、农机具等工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目前,全乡机动地较清理前增加2000余亩,增加收入近70余万元。

六是强化"双语"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学习"双语"管理规定》要求,切实将"双语"工作纳入到干部管理考核的工作中,制定双语"学习计划、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学习制度;坚持每天一句,并将每周一、三、五定为日集中学习;广泛采取结对学,将已达标和不合格的干部采取"捆绑式""一帮一"、"一帮多"、"强弱搭配"、"民汉搭配"的方式帮助学习"双语"。目前,全乡有40多名干部人形成了"双语"结对学习,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以交叉任职的形式,让汉族干部到民族村蹲点任职,民族干部到汉族村蹲点任职,提高交流机会,增强学习效果。

(四)狠抓"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

建立"四知四清四掌握"专职领导机构,划拨专项经费,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互相配合,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横向到底,纵向到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并坚持"三结合"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一是与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将走访、摸排时掌握的热点、难点问题,按问题类别建立信息库,采取自愿"结对"帮扶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与群防群治网络建设相结合。组织村干部、民兵"十户长"党员等轮流开展义务巡逻,不定期配合公安干警对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社会治安大清查,并落实了"四明确一反馈"机制,促进了全乡社会的稳定。三是与干部考核相结合。定期组织干部对"四知四清四掌握"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好的干部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工作开展差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表扬和批评情况与干部年度考核、工资发放、职务晋升挂钩,对干部开展工作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

(五)强化"四老"人员的管理

一是建立信息库。完善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和老军人信息库,制订"四老"人员信息档案实施意见,按照"一乡一室、一村一柜、一人一档"的要求,实行统一管理,专库专柜存放,专人具体负责。二是建立学习座谈制度。每星期组织召开一次"四老"人员学习座谈会,学习以**工作座谈会精神、各级党代会精神、"四个认同"、**党史、国家惠民政策等为主要内容,激发他们在农业生产、惠民政策宣传、维稳等方面发挥作用;并就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座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学习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建立走访帮扶制度。每季度深入"四老"人员家庭,采取组织学习(参观)、交流谈话、拉家常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通过慰问、提供就医信息、帮扶农业生产等方式解决"四老"人员的生产生活困难,解除后顾之忧。四是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机制,优化考核内容,每季度采取群众评议的方法对"四老"人员进行一次考核,并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年终对四个季度考核情况汇总;对个别考核结果存有问题的,第一由乡党委主要负责人及时约见谈话,指出问题,督促今后整改提高;第二次将开除"四老"人员岗位。

二、存在问题

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文化结构偏低。三是性别比例失衡,女党员所占比例过低;四是能力结构弱化,能力弱化,是党员队伍年龄大、文化低的必然结果。

2、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走访中发现,有的党员有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工作自己吃亏的想法;有的党员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了,就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部分党员政治热情下降。对于评先创优活动明确表现不思进取,对此采取观望态度;部分党员责任心减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时,认为主要是上级部门领导干部的责任,普通党员无能为力,因而对于自己在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树立党的良好形象,不情愿从我做起。

4、部分"四老"人员思想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已经步入"四老"人员,年轻时已经奉献过了,现在该享受了,丧失了大局观念,不能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对策和措施

(一)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环境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和地委关于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部署,在深化拓展和取得实效上狠下功夫。

1、扎实做好群众面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群众面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开展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讲事件真相、讲民族团结、讲政策法律"教育活动,以大揭批、大走访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各族干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切实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进一步深化拓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各项工作措施,深化拓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把推行"四类管理法"作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重要载体,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对放心户、基本户、重点工作户、重点管控户进行分类管理的具体办法,确保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加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在农村落实的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使"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更加符合农村实际、真正务实管用。要认真研究制定基层党组织预防和处置辖区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预案,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研判、处置异常事件的能力,确保社会稳定;把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量化目标,定期考核,按照《努尔巴克乡"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问责规定(暂行)》,严格兑现奖惩,以此作为党建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切实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积极完成学习培训目标任务

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双语"水平。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落实到每名干部,切实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要将"双语"学习同当前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和"双语"学习"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各科室要根据年初既定的"双语"学习培训目标和县"双语"学习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对干部"双语"测试情况,集中力量重点对"双语"基础差,水平不高,不能如期达标的干部进行重点培训,制定具体的提高计划,基础较好的抓强化、一般的抓提高、较差的抓基础,做到因人施教;要广泛采取结对学,将已达标和不合格的干部采取"捆绑式""一帮一"、"一帮多"的方式帮助学习"双语",并将学习效果作为年终考核干部的硬性指标,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双语"水平,圆满完成2015年底前"双语"学习培训目标任务。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1、加快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步伐。按照乡党委"严要求、高标准、大投入、重管理"的工作要求,加快基层组织办公用房和群众活动场所建设进程,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四室两场"的作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做好2015年村阵地绿化、美化工作,要超前谋划、提前准备。完成亚当村阵地新建工作,做好英买里村、阔什墩村、苏该做卡依村、提木村等4个村的阵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2、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阵地的综合功能。各村支部要严格按照《努尔巴克乡村级阵地管理、使用及发挥作用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党建办将督促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阵地应有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影响阵地充分发挥作用的活动设施、取暖用煤等具体问题。充分利用阵地资源,扎实开展"十个起来"、周一升国旗和远程教育"十个一"系列活动,要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做到人员组织到位、时间保证到位、培训内容落实到位,确保群众活动经常化,不间断,真正使我乡基层组织阵地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群众议事中心,科技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中心。

3、集中力量加大软弱、涣散后进村整治力度。要认真搞好摸底排查工作,把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以及能不能随时掌握敌社情动态、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线索、主动化解矛盾排除隐忧,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准。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明确维护稳定的对策、改善民生的措施,派专门力量进行集中整顿。一是抓好巴扎村、阔什墩村重点村集中整治工作;二是抓好巴扎村、苏盖托卡依村、阿热勒村、良种场班子领导能力不强的问题。

4、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切实夯实基础。一是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结合第八届村两委换届工作,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坚持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建设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从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优秀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二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按照《努尔巴克乡"三级联创"活动动态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争先创优、提升创**平,巩固创建成果;巩固和扩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成果,加强对"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三是继续搭建基层干部成长平台。鼓励我乡机关年轻干部驻村挂职,参与"两委"竞选;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鼓励参加中专班学历培训的后备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村"两委"竞选,把有创新精神、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并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以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5、加强新一届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和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依托县、乡党校为主阵地,加强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继续加大农村党员实用技能培训力度,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努力适应农村党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拓展培训渠道,力争使每名党员都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坚持村干部学历培训,通过定期轮训、集中培训、电化教育以及院校代培等手段,不断提高乡村干部的学历知识水平。结合县委"强畜"的要求,发动党员干部,着力抓好养鸡、养牛、养羊等大型养殖户的培养,使我乡在2015年期间建立年出栏200头育肥牛基地一个,年出栏500只育肥羊基地1个,建立肉羊改良示范村2个,肉羊改良党员示范户15户。二是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努尔巴克乡发展党员票决制暂行办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落实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程序,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注重从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复退军人、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和妇女中发展党员,重点要在35岁以下、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带领农牧民致富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要逐步解决农村党员结构老化、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大对工作薄弱的村发展党员的督促和指导,逐步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三是在广泛开展"三培双带"活动。即"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通过农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大村培养生产经营能手的党员不少于3人,小村不少于2人;每个村培养"能人"的村干部要达到2-3人。要引导广大村党员增强党员意识,自觉遵守党章,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形象。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全面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政治理论和党建知识教育及涉农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知识、农村工作方法、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不断增强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四是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规范落实党小组会、党支部会、党员大会及上党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每半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畅通党员出口,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经教育仍无转变的党员,要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更新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

(四)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

1、继续加强乡党委建设,充分发挥乡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作用。要以创建高标准"五个好"乡党委为目标,明确乡党委的管党职责,明确党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切实改进机关、站所、学校党建工作。加强乡领导班子建设,健全乡党委议事规则和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落实好"4211"工作机制,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养锻炼和教育培训,强化"双语"学习与考核。要透过敌情、社情认真分析村级组织发挥作用的状况,扎实有效地开展整顿和建设工作。各方面工作都比较好的党组织,要采取"倒排抓尾"的方法,确定后进村进行建设和整顿。要切实转变乡干部作风,乡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到问题和困难较多的村组,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落实干部驻村制度,探索推行群众参与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干部工作重心下移、为民服务。

2、不断完善和深化民主管理工作,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一是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建设,加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建设,加强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二是继续推广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和发展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支委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四会"程序进行决策,并通过决议公告、实施过程和结果公示的"两公布"加以监督,从而从机制上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改革发展遇到的新课题,开创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三是做到村务、党务公开"五个"深化。即:深化公开内容、深化公开质量、深化民主决策制度、深化管理民主创建活动、深化民主法制教育。四是继续坚持村务公开"四个延伸",扩大民主参与的知情权。即:公开地点由村民委员会向村民小组或村民集聚区延伸、由侧重于财务公开向村公共事务公开延伸、由侧重于办事结果公开向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公开的延伸、由一般性问题公开向实质性问题公开延伸。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使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完善,领导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富裕、民主、文明、健康、法制的和谐环境,巩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成果。

(五)抓好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开展大规模的党员"闲训"活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使党员增强党性,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牢记身份和使命,始终保持先进性。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2、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以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开展为契机,坚持党员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对基层党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怀,以凝聚党员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科技示范户等活动,使每个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适当方式,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在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建议中发挥作用。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六)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

1、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要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形式。要大力开展村级组织优化整合工作,使行政村的设置更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更有利于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要服务发展、推行"支部+协会"的组织新模式。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加大党支部的组建步伐,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农村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2、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干部驻村、干部驻点工作的经验,采取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各单位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认真了解帮扶点的村级阵地发挥作用、群众安全越冬等情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一是对每年县、乡两级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农民党员、村干部要占有一定比例,坚持每年表彰一批"双强双带"标兵。二是继续完善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目标,建立村干部报酬与其职责、实绩、工作量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继续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管理办法;落实"十户长"、治保主任有关待遇,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维稳意识;继续围绕和谐村镇建设,落实抵御渗透、有效防范治本措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法治和社会稳定环境。三是完善村干部养老统筹保险。进一步推行村党支部书记、(

2015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四篇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为迎接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结合《区妇联“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活动方案》中“深入走访基层组织”的要求,进一步了解我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切实把妇联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今年7月份以来,区妇联组成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村(社区)、两新组织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女工委)等不同领域,对全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我区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农业大区和劳务输出大区。全区总人口86.79万人,其中女性41.69万人,女性农业人口33.66万。全区有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20个社区,正科级机关事业单位94个,有一定规模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50家(不含个体经营户),共有从业人员6824人,其中有20人以上女职工的28家,占总数的18.7%。目前,我区已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与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紧密联系的妇女组织网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我区基层妇女组织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了广覆盖的妇联组织网络。**区妇联组织健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100%建立了妇女组织。区妇联1个,乡(镇)妇联15个,社区妇联20个,村妇代会284个,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27个,区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区女企业家协会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团体会员3个,“两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妇女组织20个。共建村(社区)“妇女之家”304个。全区有专(兼)职妇女干部2882人,其中区妇联干部5人,乡妇联干部30人,区直妇委会主任27人,社区妇联干部20人,村妇代会主任304人,村妇代小组长2496人(村妇代会主任和妇代小组长绝大多数是没有报酬的兼职妇女干部)。

2.展示了高水平的参政议政水平。全区有副科级以上的女干部220人,占副科以上干部总数的14.39%。区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女干部,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17%、13%和18%,全区15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有17名女领导干部。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共产生村“两委”委员2494名,其中妇女委员563名(村党组织女委员267名,村委会女委员296名,交叉任职的女委员261名),占委员总数的22.57%,比上届增长2.81%。

3.打造了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2015年年初,我区启动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同年11月圆满结束。在这次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区各级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村妇代会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新一届村妇代会主任总体素质较往届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轻化趋势明显。新当选的284名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低于往届,35岁以下23人,占8%,35-45岁的143人,占总数的50%,45岁以上的118人,占42%;27名区直单位妇委会主任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12人,占45%,35-45岁的12人,占45%,45岁以上的3人,占10%。大批的年轻妇联干部为妇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知识化趋势突出。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中,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新当选的284名村妇代会主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5人,占24%;高中、中专学历的141人,占65%;初中学历的78人,占27%。三是专业化趋势较强。92.6%的区直妇委会主任工作年限达5年以上,其中部分达10年以上,村(居)委会、社区妇联主席中,连选连任或曾担任上届两委委员的占69%。

4.发挥了高效能的妇联组织作用。全区基层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认真按照上级妇联工作要求,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服务经济推典型。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团结带领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女能人、女科技示范户。在城镇,广泛开展女性创业创新创优竞赛活动,鼓励妇女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涌现了一大批省、市、区巾帼建功标兵等。近五年来,荣获各级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村、社区)、妇女之家示范点、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双学双比”女能手等各类国家级先进8个,省级先进6个,市级先进21个,区级先进60个。二是围绕文明抓宣传。以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宣传骨干,围绕“创卫”、“创森”“学雷锋”等主题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区妇联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多次。通过发出倡议、文明劝导、分发资料、卫生死角清扫、义务植树、救助帮扶等形式的活动开展,五年来累计新植树苗70亩,发放文明创建宣传资料4万册。根据妇联组织社会家庭亲和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平安家庭”、“书香家庭”“十星级农户”等主题创建活动,动员广大妇女继承传统美德,发扬时代精神,以家庭的和美促进社会的和谐。三是构建和谐抓维权。各级妇联组织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切入点,努力当好了妇女群众的“娘家人”,帮助受困妇女排忧解难,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平安**”创建、妈妈禁毒联盟“蓝结”行动、扫黄禁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等普法宣传活动21次,五年来累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万余册,接受法律咨询108人次,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1338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678起,共691人次,95%以上得到妥善解决。参与陪审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21起,从源头上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区妇联机关深入乡镇走访慰问特困妇女15次,共慰问特困妇女428名,发放慰问金14万余元;组织女企业家开展特困妇女儿童慰问活动13次,发放慰问金43500元;开展“爱心献春蕾”活动,救助春蕾女童50名,发放救助金45000元。争取其他各类救助资金16万元。

二、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党委重视是全面推动党建带妇建的保障。区委历来重视妇女工作,把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2015年区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桃办发[2015]16号),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了各级党组织和妇联组织的工作责任,切实把“党建带妇建”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各级党组织都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或联系妇联工作,建立了定期听取“党建带妇建”工作汇报制度和妇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各级妇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突出重点是全面推动党建带妇建的关键。各级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思路,使基层组织实现了“思想建设加强、组织网络健全、队伍发展壮大、阵地建设规范”的良好局面。1.实行政策倾斜,推动女干部培养选拔。为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意见》(益组联〔2015〕13号)的要求,我区始终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女干部队伍。目前,全区科级干部1476人,其中女干部220人,占14.9%;副处级以上干部53人,其中女处级干部5人,占9.43%,区四大家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00%;乡科级班子成员中有女干部88人,占15.15%,其中乡镇17人(正职5人),区直73人(正职16人)。在规定应该配备女领导干部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商务、旅游、广电等重点单位中,配备率达到100%。2.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妇联组织网络。切实落实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要求,根据当前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突破以行政隶属为主设置组织的模式,拓展横向妇女组织,培育发展各类妇女团体、巾帼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做到了区、乡镇、村三级100%建立了妇联组织,村(社区)妇代会组建率达100%。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委会的组建率达100%。3.发展壮大队伍,增强妇联组织凝聚力。以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区妇联积极向区委专题汇报相关情况,争取领导重视和政策支持。制定下发《**区妇联2015年工作规划》,配合出台《中国共产党**区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妇女进入村支“两委”工作目标予以明确。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优秀女村支书事迹,形成了有利于妇女参选参政的舆论氛围。全区换届选举完成后,村(社区)妇代会主任100%进入了村“两委”,女村(社区)委委员比例达到30.53%,平均每个乡镇有1名村(社区)女性一把手,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女村委委员,女书记、主任比上届增加5名。4.规范阵地建设,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区把阵地建设作为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妇女之家”,从2015年开始,区妇联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村(社区)“妇女之家”的建设,集中打造基层“妇女之家”活动阵地,配备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接访咨询室、维权站、户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条件不具备的村与其他活动场所合并使用,尽量实现资源共享,为妇女群众提供了学习活动、展示自我、提升素质的平台。在条件相对优越的机关事业单位“妇女之家”建设上,重点放在了规范妇委会制度、创新活动载体等方面,指导组织女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参加妇联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妇女之家”1个,市级示范“妇女之家”2个,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1个,建立法律援助站1个、建立维权中心1个,乡镇、村(社区)维权站319个,反家庭暴力投诉中心15个,受害妇女庇护中心1个,增强了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

(三)创新机制是全面推进妇联组织的动力。1.创新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把妇联的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以发布党支部和党员个人承诺书、支部活动动态及相关的妇联动态等形式,并实现妇联组织与党组织之间信息交换和党群联动。2.建立激励表彰机制。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培树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街道、示范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借“三八”节、妇代会等契机,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先进评比表彰活动,表彰了一大批“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建功标兵”、“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巾帼建功标兵”、“创业就业致富女能手”、“先进妇女工作者”、“和谐家庭”“致富女带头人”、“尊老爱幼模范”、“好儿媳”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妇女投身改革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在全区广大妇女中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3.推进“三型”妇联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开展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建设,强化学习提升,注重调研实践,规范制度管理。制定了区妇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区妇联党组会议制度,完善了办公室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争当学习型女干部”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塑造良好形象,切实把阵地建设得更加坚强,把“娘家”建设得更加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在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对照新时期新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是党委政府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发现,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由于自身职能和性质的限制,不具备政府职能部门履职那样有可供调控的资源和手段,基层妇女组织缺乏资金、阵地等必要的物质保障,成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目前,全区15个乡镇中妇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只有3个,年度经费最高的是10000元,最低的是1500元。284个妇代会主任只有20个人是以妇代会主任身份获得工作报酬,其他的都是以计生专干身份获得工作报酬,村上的妇女工作经费基本没有。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基层组织(乡妇联和村妇代会)没有专门工作经费,影响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二是部门单位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到位。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为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职责,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对此认识尚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群团工作的倾向。少数党政领导对省、市政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先进的性别意识,对妇女工作研究不多,一些政策和文件精神并没有完全得到贯彻落实,对妇女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是妇联组织的职能有待进一步优化。乡(镇)和村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开展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但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大部分乡镇都无法解决这笔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发挥不够。基层妇联干部多数身兼多职,变换频繁,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妇女工作。15个乡镇妇联主席全部兼职,身兼三职以上的有7人,另外有的乡镇妇联主席岗位更换频繁,导致工作脱节。各村、社区妇代会主任也大部分身兼多种职务,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

四是两新组织的拓展有待进一步突破。我区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经营发展不稳定,妇女从业人员流动大,妇女组织建设难度大。

四、对策和建议

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为重点,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履行妇联工作职能,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考虑妇女工作的新发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妇女运动规律、妇女发展规律和妇联工作规律,进一步探索“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新路子,用鲜明的主题引领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工作。

1.党委政府强化妇联组织的保障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儿童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积极作用。并把妇女工作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纳入年度督查考核工作之中,促进《实施意见》中的一些有关妇女工作机制和保障的要求得到真正落实。我区多数乡镇党委政府对于妇联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困难有心无力,解决经费困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妇联组织将市场法则和组织优势相结合,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从政策上给予重视和保障。建议上级妇联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对于财政特别困难的乡镇给予适当工作和活动经费补助,进一步改善基层妇联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

2.优先培养增强妇女组织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拨力度。针对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妇女干部比例仍然偏低,担任正职的领导少的实际,加大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促进妇女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与组织部门、党校等部门的沟通合作,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妇女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加大区直和乡镇妇联干部交流、转岗力度,加大对年青妇女干部的培养、任用力度,使妇女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3.强基固本提升妇联组织的战斗力。加强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研究探索提升妇联干部能力素质的思路和举措,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基层妇联干部流动频繁的实际,建议上级妇联每两年对妇联系统干部轮训一次,提高妇联干部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4.拓宽领域扩大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加大指导力度,扎实推进两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深入调研,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工作思路,对规模较大、经营稳定、发展良好,女职工数量在20人以上的企业组建妇女组织,使妇女组织在“两新”经济组织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两新”经济组织的发展,为构建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6党组织和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五篇

乡全下面积42.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乡党委下属10个支部,共有党员353名,其中农村党支部7个,党员301名。近年来,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一是乡党委经常研究部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经常研究抓落实。二是严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书。每年乡党委与村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抓农村基层党建的成效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把乡、村两级的党组织和书记的责任联在一起,目标联在一起,奖惩联在一起,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建设了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乡党委十分重视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注重把素质好、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

3、得益于围绕发展抓党建。一是解放思想,理清新时期党建基本思路。近年来,乡党委开展思想大讨论,召开党支部扩大开放工作座谈会,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列入党建工作目标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明确思路。二是适应形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示范基地上,使党组织与产业链、与农户紧紧连在一起。

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也出现不少新问题、新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基层组织方面,个别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不能紧密结合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少数班子不团结,不能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生活中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呆板,内容单调,效果较差等等。

二是在干部素质方面,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不力,工作成绩不理想;有的干部大局意识淡薄,本位主义和部门意识较浓;有的干部,思想松懈,不求进取,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的党员干部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决策、盲目拍板;有的党员干部缺乏依法行政的意识,不遵法律法规,不按规矩程序办事,为人不正、处事不公。

三村办公经费紧张,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大部分村没有经济积累,村级组织在组织修缮水渠、修路养路等一些实事和公益事业时往往没有资金。村党支部书记主要向市直有关部门或乡乡请求解决一部分,或争取村上的企业家、有钱人捐助一部分,有些则是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干部自己掏腰包垫付,无钱办事现象比较突出。

这些情况,反映了在乡的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和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结合模式,创新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党员和干部素质,大胆突破,努力探索,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妥善解决好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1、要加强对村级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工作中心转移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一是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统一发展规划。把村级发展规划纳入整体规划之中,探索“一乡一品”、“一村一业”,谋划好布局,推动乡村经济整体发展。二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每年对村干部进行年度考核,有条件的要实行绩效工资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要逐步壮大村级组织经济实力。要解决村上无钱办事的现象,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要立足本地本村资源和条件,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走专业合作化的道路。有条件的要通过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和规模经营,建立和培育农畜产品流通市场的方式,壮大村级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3、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坚持每年对村干部轮训一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强化政策法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致富技能和创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每年选派一部分优秀村干部“走出去”培训,开阔眼界,创新思维,提高带领村级发展经济的能力。

4、完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一是提高补贴。建立了“固定补贴+绩效奖励”的村组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将绩效管理引入基层农村组织建设当中,鼓励先进党组织的发展。二是建立了贫困组织帮扶机制,对特别贫困的基层党组织,应落实具体单位帮扶。三是建立年终考核奖惩制度。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行综合考核,安排专项资金兑现考核。

5、营造和谐氛围打造良好软环境。党委主动与市直单位搞好和村支部之间联系,给他们当好媒人。主动与乡在外名人、企业家、有钱人搞好联系,让他们出一份力、发一点热支持家乡建设。

2016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第六篇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重要手段,被誉为“东方经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给人民调解工作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栖霞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学习“枫桥经验”,着力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效能的发挥。如何正确应对新时期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助力平安法治栖霞建设,已成为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栖霞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现状

经过几年的建设,栖霞区人民调解工作在组织架构、硬件环境、人员配备、工作内容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具有栖霞特色的成效。

1、调解工作网络基本形成。成立了区、街、社区(村)三个层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道路交通、诉调对接、公调对接等各类专门调解室,两类组织共172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800余人,矛盾纠纷信息员达1000人,基本形成了地域全覆盖、信息全畅通的工作格局。

2、案件数量质量大幅提升。按照及时就地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的要求,2016年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纠纷案件5857起,调处成功5849起,其中,村居调解数占比38%;劝阻群体性上访42批次552人次。全区人民调解,尤其是基层调解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发挥了矛盾纠纷趁早趁小化解、信访维稳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3、专业调解室品牌打响。人民调解工作突破传统的家庭矛盾纠纷等类型,延伸到拆迁、医患、劳动纠纷等领域,建立了交通事故、公调对接等专业调解室,多元化、多举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部分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也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了韩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了大量韩资企业矛盾纠纷;成立了以个人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如,包明昌人民调解工作室、夕阳红人民调解工作室等。

4、先进典型传递了正能量。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人民调解员也是一支不图回报的队伍。他们中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工作典型,既有来自政法部门的老领导,也有来自社区的热心干部,既有包明昌等老先进,还有郭凤萍等新典型。他们工作认真、事迹感人,不仅成为党员干部队伍中紧密联系群众的典型,更为全社会传递了不计个人利益,一心帮助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能量。

二、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建设和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调解工作的支持格局需要强化。作为传统的群众性的组织活动,人民调解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案结事了人和、维权促维稳等诸多优势。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人民调解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社会给予更多的引导扶持和关心培育。人民调解与经济、城建、民生工作相比,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各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和浙江“枫桥”地区党镇主要领导亲自抓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与部门、部门与街道、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配合协作,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

2、调解工作的覆盖面需要扩大。人民调解组织虽然在区、街、社区(村)全面建立,并根据矛盾纠纷特点在道路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领域建立了专业调解室,但物业、环保等一些矛盾纠纷高发的领域尚未建立调解组织。调解服务对象的面也还需进一步拓展,特别是要加强对转型升级改制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社会组织完全参与调解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区人民调解员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调解员队伍整体建设需要加强。从依情依理调解到依法规范调解是当前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转变,这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群众工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以离岗退休干部为主体、聘用人员为补充的专兼职调解员队伍现状,其工作投入度、业务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尤其是街道人民调解(由司法所负责指导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足,不仅影响了本级的疑难复杂矛盾调解,对村居调委会的指导作用也难以有效发挥。

4、调解工作的知晓率亟待提升。调解工作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亮点,但对调解的优势和特点群众知之甚少,调解战线先进事迹宣传报道不够。郭凤萍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但在区域内却未开花结果。调解工作尚没有广为群众所知、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调解工作成为政府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体现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制度。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发挥人民调解在信访维稳中的源头防范和标本兼治作用,准确定位调解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要制定规范化的工作协作制度,明确调解工作中政府各部门职责,真正做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群众的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力争调解走在激化前,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2、建立建强各类专业化的调解组织。建立建强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物业管理、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的专业调解室。结合区域特色,建立一批面向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高校学生等特殊群体的调解组织。根据运行状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设立专项经费,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栖霞特色,影响力大,群众认可的品牌调解室。

3、探索让社会组织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利用好现有的人民调解员协会这一平台,加强对人民调解员协会的投入和指导,积极培育并鼓励建立新的调解治理类社会组织。在区政府出台的购买公共服务的目录中加入人民调解类事项,加大购买力度,争取每年发展1-2个人民调解类的社会组织并实现正常运作,加快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化的进程。

4、打造高水平职业化的调解队伍。加大有专业背景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比例,增录法律专业的司法所人员充实街道调委会,按照规范配足配强专职调解员。健全人民调解员的招录和管理办法,完善分类分级考核管理。对调解志愿者主要以激励为主,结合工作实绩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专职调解员要把好进口关,实行与工作绩效相匹配的薪资体系,提高工作积极性。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确保实施,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的职业素养。

5、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正面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和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总结提炼人民调解工作中的经验和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事迹宣讲、制作专题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学习宣传郭凤萍这样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典型,使其代表的调解工作经验和精神能够引领带动全区各条战线、各个工作领域,传递正能量,坚定信仰信念。

(编辑:华华)


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相关热词搜索: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调研 调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最新推荐文章库

更多
1、“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wendang/baogao/49180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