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2016-07-22 12:50:19 文章库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共5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榆中县祁家河小学 王春凌教材分析: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文章库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希望能帮助到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榆中县祁家河小学 王春凌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我们动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令我们落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催我们奋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来体会李白的心路历程。

二、浅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引出课题:

过渡: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许人也?“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解题)

广陵是指扬州。古代的别称。

之:到,去。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扬州

4.学生质疑:为什么是“西辞”呢?(点名答)

A、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

B、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下: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烟花: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三、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 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 过渡:如今又将面临分别,这时候的李白,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会说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没有走,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离去。)

(出示课件)

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穷尽,消失”“天际:天边”的意思。

2、学生质疑: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再创情境。) 深情朗诵全诗。

( 师生同读)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老师也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故

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读出这对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全班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概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人间真情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前两行被称为“千古丽句”,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似写是眼前景象,实则表达一片深情。本课需要一个课时的学习时间。通过学习,让学生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进一步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李白、孟浩然的生平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 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想象补白、观察插图等方法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 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悟诗歌朗读的几个层次要求;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继续积累诗句的愿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具有初步的学习送别诗的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歌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但因为古诗毕竟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久远,因此,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饶有兴趣地走入文本,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

中的关键问题。

1.以诵读为主的教学策略

遵循“读准——读出节奏停连——读出内在情感”的主线,在反复的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朗读中走近文本

2.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朗读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板书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中,自主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产生共 鸣,在语言上得到积累。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教学PPT、自制教学图片、自制的板书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1.揭题

师:画面中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就是——

生:黄鹤楼。

师: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这座楼可不是一般的楼,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它就成为旅游胜地,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停留,留下一首首诗,一个个 故事,一段段情。

师:今天,我们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回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去感受一场感人的送别。 师:谁来读题目?

(两生个别读)

(相机评价:①“孟”、“陵”的后鼻音读法②这么长的题目,要注意停顿)

(全班齐读)

2.解题

师: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提醒:谁送谁?)

生1:李白送孟浩然。

(师板书:李白、孟浩然,提醒:“孟”第一笔是横撇;“浩”字左小右大)

师:孟浩然去哪儿?

生3:孟浩然要去(到)广陵。

(师板书:广陵“陵”字右下角是折文。)

师:广陵是地名,在今天的江苏省。诗题中哪个字是去(到)的意思?

生:之。

师:借助注释,我们已经弄懂题目的意思。

3.分享资料

师:你了解这两位诗人吗?用简单的一句话或两句话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交流)

课件出示:(头像)

人物档案: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或孟山人,唐代著 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师:我们学过孟浩然的《春晓》、以后还会学习他的《过故人庄》等诗篇,他在世的时候名 气就相当大了。

课件出示:(头像)

人物档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其传世诗作有3000余首。有“诗仙”之称。

师:李白,这人名气更大,我们学过他的——

生:《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师:课文说他俩是——(故人)也就是——

生:老朋友!

师:对,会用注释,好得很!

课件出示:李白《赠孟浩然》

师:你们知道吗?李白比孟浩然整整小了12岁,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朋友、知己,忘年交, 李白仰慕孟浩然,孟浩然欣赏李白,他们一见如故,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饮酒作诗,结下了 深厚的友谊。李白的一段美好的姻缘,还是孟浩然撮合的,李白曾写诗,表达他对孟浩然的的仰慕。你看这句,多么直接地表白啊!

(课件出示: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4.再读诗题

师:好友就要出门远行了,李白于是作诗——

(全班齐读题目)

(二)读准诗句 把握节奏

1.读准诗句

师:李白用四行诗二十八个字,记录下这“千古一别”。自由朗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生自由读)

师:请几位同学来展示展示。

(3生个别读)

(相机评价:“辞”平舌音读得特别好!字正腔圆,吐字归音特别清晰!放得很开,颇有几 分李白潇洒的气质„„)

师:朗读古诗,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圆。(贴板书:字正腔圆)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

2.读出节奏

师:诗词的朗读和一般的课文不太一样,讲究节奏停连。像这样七言的古诗可以这样根据这 样的划分停顿,斜线部分表示要稍稍停顿。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着往下读?

(课件出示:4/3)

(生1读)

师:1、2组齐读。

(1、2组齐读)

师:注意声音对了,气息不要断。3、4组读。

(3、4组齐读)

师:对,慢慢的,缓缓的,脑袋可以随着节奏而晃动。

师:很有意思哦!其实还有一种节奏划分。像这样,故人西辞黄鹤楼,谁接?

(课件出示:2/2/3)

(三个学生逐一接读,每人一句)

师:接下来我和你们一起读,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读)

师:全班一起按这样的节奏读。

师:相当不错,朗读古诗,你们已经达到第二重境界——读出节奏停连(贴板书:节奏停连)

(三)整体把握 确定“教点”

1.弄清大意

师:朗读古诗,还有更高的境界,你们猜?是什么?

(生猜测)

(贴板书:内在情感)

师:情在何处,情在诗中,只有想办法弄懂每句诗大概的意思,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师:刚才读了这么多遍了,我来考考你们!诗的前两行写什么?后两行写什么?

生:前两行说老朋友在烟花三月要去扬州。

师:前两行叙事,交代送别的对象、地点、时间、目的地。后两行写什么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生:后两行写李白怎么送,写李白站在江边看到的景物。

师: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同意吗?

2.提出疑问

师:读书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思考着一边概括着。还有什么字或词,注释中没有解释, 你不太明白,需要大家帮助吗?

生:“西辞”、“烟花三月”、“孤帆”„„

师:是啊!这几个词语确实不太好理解。除了注释,我们还可以怎么弄懂这些不懂的字词? 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测、看图想象„„

师:接下来就运用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进一步弄懂这首诗的内容。

(四)潜心涵咏 体验情感

课件出示前两句诗

1.直观理解“西辞”

师:我这里有两张图片,谁来给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给个小提示,黄鹤楼在长江的中游, 扬州在长江的下游。

(学生上台贴图)

师:贴对了吗?(对了!)为什么这样贴?哪边是东,哪边是西?

师: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

生齐:西辞

2想象理解“烟花三月”

师: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乘上小船,就要往扬州去了。扬州这座城市,在唐朝,可是国 际大都市,热闹非凡,李白也曾和友人在那儿流连许久。李白用什么词形容三月的扬州? 生:烟花

课件出示:“烟花”的注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师:齐读。花儿繁茂,如浮动的烟云,你的脑海里有画面吗?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这 两句诗,揣摩一下。

(生自由小声读诗句)

师:你的脑海里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你想起什么描写花多花美的词或者诗句?

生1: 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芬芳扑鼻„„

生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请你们一起走进三月的扬州。

(课件出示)

师:多么清新明亮的画面!一起读这个词——

(齐读词语)

师:眼中要有画面,把美读出来!

(生再读词语)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设计

白 茹

2010年11月15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教师播放《送别》曲)

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说出想到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新课

(一)、引导自学

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1、谁送谁?

2、在什么地方送?

3、在什么时候送?

4、怎么送?

5、送到哪?

6、为什么送?

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两个友情提示,谁给大家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2)结合注释插图,读懂诗意,想象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如果有什么收获和困惑了都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引导汇报

1、检测朗读

刚才老师看有的同学边读边把重要的内容画出来,我非常欣赏这些让自己的思考留下记号的同学。那我先来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谁先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得飞快。 读诗

很多同学都想读,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读)

2、理解前两句

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了,那你从中读懂这些问题了么? (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解疑:我弄明白了“谁送谁”这个问题是李白送孟浩然。我是从题目中知道是送孟浩然。诗是李白写的,说明是李白送孟浩然。我读明白了在哪送,是在黄鹤楼。

请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谁能接着汇报?

解疑:我读明白了“送到哪”这个问题,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的。从第二句“下扬州”中知道的。

古人有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在第一句中用到了“西辞”。

解疑:我读懂了“何时送”这个问题,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扬州的。我是从第二句的中知道的。

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出示课件)

预设:百花盛开 细雨如烟 繁花似锦

细雨蒙蒙 花红柳绿 阳光明媚

柳暗花明 百花争艳 鸟语花香的三月。

(板书: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两句课件)(指导朗读,指名读)

3、理解后两句

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 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可是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色当中了么?

(没有)

为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后两句课件)

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看见什么了呢?

(孤帆 远影 碧空 长江)

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李白看见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最后---

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看见了-----

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0多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孟浩然大加赞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招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看来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是忘年之交。

几年以后,两人互相思念,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赏月看花半个多月。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李白就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

(伤心 难过 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

如果那一时候,站在江边送别那么好的朋友的人是你:朋友登上了孤独的小船,风鼓白帆,由近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之间。你不忍离去,久久伫立岸边,目送千里。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滚滚的东流江水不正象征着你们的友谊么。那时那地,你将会怎样吟咏出这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的课件) 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 (指名背诵)

三、拓展

1、交流积累

背诵得真好,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同学们平时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指名背收集的送别诗)

看来同学们平时有积累的习惯,非常好。有的诗意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懂,你们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如果没有注释,你们可以自己运用字典或者到课外搜集资料,自己做必要的注释,这样就能读懂了。

2、编写延伸

时间真是飞快,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短暂却又弥足珍贵的40分钟已经接近尾声。你们的朝气蓬勃,你们的乐观向上让我如此难以割舍。分别在即,老师也想赋诗一首表达此时心中的感受:

初冬梅月实小逢,吟诗学赋乐融融。

童心稚语留心中,依依不舍师生情。

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心中的感受么?能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最好。 四|、小结

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

守侯。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名楼送 烟花三月下扬州。 盛景送 孤帆远影碧空尽, 目光送 唯见长江天际流。 心相送

黄鹤楼————————→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依依惜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陈东方 授课时间:2010年12月10日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班 级:西盟县民族小学四年级(1)班 授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感悟古诗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媒体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快要分别了,你心情

会怎么样呢?面对将要分别的朋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举手回答或指名回答)

2、师:同学们,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

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件出示课题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1、齐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李白的老师,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对酒吟诗。李白非常仰慕孟浩然的才华、人品,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板书:李白 (在黄鹤楼) 送 孟浩然 (去广陵)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课件)

20 古 诗 两 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学生读古诗。)

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非常认真,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

4、师:真不错!读得很好!谁想再读读?(2-3名学生读。)

5、 师:一起来一遍。(学生齐读全诗。)

6、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7、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生字教学。

hè mèng líng

鹤:(黄鹤楼)(丹顶鹤) 孟 (孟浩然)(孟子) 陵 (陵墓) (广陵) cí wéi

辞 (辞别) (辞职) 唯(唯一) (唯独)

四、朗读古诗,理解内容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送别 之:到,去 广陵:今扬州

(2)(读第一、二行,指名讲诗意。(1-2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老朋友,本诗中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下:去

诗意: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向我告别,在这春暖花开的三月里,他要去美丽的扬州。

(3)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 远影:远远的影子 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消失了,没有了

唯: 只 见:看见 天际:天边

诗意:一只小小的帆船离我越来越远,飘到蓝蓝的天空与清清的江水连在一起的地方,

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了,只有滔滔的江水流啊流,流向天边„„

(4)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教师引导。)

五、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1、师:大家说得真好!请再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

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提示:第一、二行。)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学生口头描绘。)

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就能明白烟花三月的景象了。(出示课件中的几幅图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真漂亮!„„

4、师:是呀,在这古老美丽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

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做画。这是多快乐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提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5、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诗中提到“孤帆”,是不是长江上就只有一艘小船呢?

提示:不是,因为李白一直盯着朋友的那只小船,眼里根本就没顾得上看其他的船,说明他非常舍不得让朋友离开自己。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友情表现出来。

(3)师: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看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

去,看不见老朋友的身影;看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4)师:李白独自站在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因为他

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友谊深厚”。

六、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齐背这首诗。

七、小结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

1、出示板书设计2、播放并欣赏媒体资源中的歌曲《黄鹤楼》。

八、作业

1、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面对好朋友要离开自己了,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伤心,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说出来,课后写下来。(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中的歌曲《知音》。

2、课后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3、学唱歌曲《黄鹤楼》。

附:板书设计:

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学会品诗、赏诗。

难点:诗中“烟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别时间长。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资料;多媒体课件;准备乐曲《送别》和古筝曲《秋思》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送别》歌词并播放歌曲,学生自由朗读并谈谈感受。师总结:这首诗是李叔同在送别朋友时写下的,词中离别的伤感和忧伤从舒缓的音乐中慢慢的流淌出来。

2、师:有人说朋友就像夏天里的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的心田;朋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柴火,温暖我们的全身。的确是这样,我们的人生路上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当有一天,我们要和我们最好的朋友分别了,我们的心里该是怎样的滋味呀!今天,我们就要乘着时光机来到一千多年前,看看那时的古人是如何送别朋友的。

【设计意图:在进入正题前为学生创设一种离别、送别的情景,是学生能更快融入课堂。】

一、知诗人

1、出示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的图片,提问:

(1)你们猜猜站在江边的是谁?(对猜出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问是否对李白有所了解,师再出示李白生平资料作为补充)

(2)他为什么伫立在江边呢?(送朋友)原来他刚刚送走了他的好朋友。

(3)他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讲完后出示孟浩然的资料)

(4)在哪里送别呢?(板书:地点:黄鹤楼)(请学生讲讲课前收集有关黄鹤楼的资料,教师再做补充)他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哪里呢?(板书:广陵,今:扬州)(适当表扬:同学们很棒,课前的预习很充分!)

2、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之”的意思并叫学生解释题目意思,教师带读题目一遍,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对诗中的人物,地点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能理解题意,为解诗意做铺垫】

二、读诗文

师:李白即将和好朋友孟浩然分别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机板书:读诗文)

1、学生自由读,并找出生字词(出示课件:全诗)

2、师:我们在读诗时,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课件)现在我们先把这只拦路虎消灭掉(学习生字词)

3、指名读诗

4、男女生分度

5、齐读

【设计意图:读诗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在读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对诗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解诗意

师:同学们,祝贺大家已经能够把字音读准确,也读出了节奏,只是呀,你们还缺一样东西,那就是诗歌的韵味,我们要把诗歌的韵味读出来,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板书:解诗意),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注释以及课本中的注释,(出示课件:诗注释)看看每句诗的意思,不懂得可以和同桌交流。

1、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理解重点词语:故人、西辞(可以出示课件:黄鹤楼与扬州的位置示意图)、烟花(出示课件:春季鲜花盛开图片,并提问什么季节)(板书:时间:暮春)、孤帆、尽、唯

3谁来说说前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翻译完后,出示课件:前两句诗的大意,并督促学生做笔记)后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诗大意)谁能把四句连起来说一说?(出示课件:完整的诗大意)

4、齐读诗

【设计意图:在这步中,教师只提供一个支架,然后由学生自己学习交流,在出示注释时附带着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西辞”的意思,在理解“烟花三月”时结合图片学习,更生动形象,是学生理解更深刻,有益于诗的背诵。】

四、悟诗情

师:刚才我们对诗做了大意的分析,我们知道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写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看看他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悟诗情)

1、生齐读前两句诗,赏析“烟花三月” (出示课件:“烟花三月”)

(1)看图说一说“烟花三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古人在这个时节喜欢结伴同游)

(2)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诗人怎样的心情?

2、生齐读后两句诗,(出示课件:后两句诗和问题)师提问:

(1)长江之上,千帆驶过,为何作者却说孤帆呢?(体会诗人眼里只有自己的朋友孟浩然)

(2)谈谈你对“碧空尽”的理解。(体会诗人伫立江边凝望孤帆的情景以及目送帆船远去的时间之长,对朋友的感情深)

(3)谈谈你对“唯见”的理解。(体会诗人将自己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于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愿江水能捎去自己对挚友的深情)(板书:依依惜别、情深意长)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再次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情意,通过质疑来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帆影已经消失了············诗人还在翘首相望,似乎要把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此时此刻,李白会默念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诗人的心情,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达到共鸣。】

4、我们已经能够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现在让我们先听录音,听听大师是怎样来朗诵诗的。(出示课件:全诗及诗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5、我们的诗人就要和好朋友分别了,我们也和诗人一起去送一送孟浩然吧,希望他能一路顺风。(播放古筝曲《秋思》)

(1)带着对老朋友的不舍与祝福,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吧;

(2)男同学也来送送孟浩然吧;

(3)我们一起来送送孟浩然吧。

师小结:是呀,故人孟浩然虽已乘着帆船远去,可是他与诗人李白之间的友谊却永远留在彼此心间,也祝愿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出示课件:友谊地久天长)

【设计意图:这时的朗读已经是立足于学生对本诗感情明了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先跟读大师的朗诵,然后再自我发挥,融入自己对送别的理解诵读本诗,把悟诗情推向高潮。】

作业安排

自主选择一项作业,按要求完成

(1)画一画:送别场景;

(2)演一演:送别场景;

(3)写一写:把本诗改成短文。

【设计意图:作业具有选择性,发挥每位学生的长处,让学生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板书设计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时间:暮春

地点:黄鹤楼

(送) (之) 广陵(今:扬州)

(依依惜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情深意长) (唯见长江天际流)

知诗人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文章库。想要了解更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文章库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最新推荐文章库

更多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5050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