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

2016-01-09 09:02:1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一: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一: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湘教版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1.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民族: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广西的壮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

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6、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2.3 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上是外流河的共性,外流河在干湿状况、降水、有无结冰情况、植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d、分析植被状况,说明河流的含沙量情况。湿润地区植被好,河流含沙量少;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植被不好,水土流失严重,河水的含沙量大,特别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严重,河水的含沙量最大。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两大湖区,其中青海湖上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洞庭湖17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滚滚长江

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由于长江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因此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水电站如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长江三峡由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防洪是该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6、滔滔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中游:河口镇—河南旧孟津;下游:河南旧孟津—注入海口。

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地有决口的危险。(4)、易泛滥(5)、凌汛。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6)、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二: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让青春充满活力

第一节 步入青春地带

1.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要经历两个生长高峰:第一个是从出生至两岁,第二个就是青春期。(青春期一般指13-18岁)P2

2. 进入青春期,人的身体形态和功能都出现显著的变化:(生理变化)P2信息平台 身高迅速增长;体重增加很快;第二性征出现;大脑发育日趋完善;内脏机能不断增强。

3. 进入青春期,人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显,与之相关的性格特征也越来越清晰:男生更多一点坚强勇敢,女生更多一点温柔细腻。(心理变化)P2

4.随着对异性了解的加深,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增大,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加强。这种情感不乏纯洁、好奇,需要我们好好的珍惜和保护;同是,也需要我们理智、正确地对待。P4

5.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变化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具体见P4咨询窗口)

6. 怎样调节青春期烦恼?P4-P5

(1)通过正确的途径学习青春期知识,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消除对性的好奇和神秘感,及时解除不必要的烦恼和心理负担。

(2)在学习之余投身于各种文体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减少青春期的烦恼。

(3)增强自制力,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第二节 打开心灵窗口

1.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P7

一方面,我们渴望被人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我们的独立感增强,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轻易表露出来。

2. 青春期是一个人精力最充沛、兴趣最广泛的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P8

3. 如何避免和走出闭锁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会正确认识自我。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与发展规律,分析和把握自身的身心变化,正确认识自我。②主动开放自我。通过与他人交往和参加集体活动来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接受新信息,接纳新朋友;分析自己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保密,哪些不需要保密,尽量扩大与他人交流的话题。③乐于关心他人。在帮助他人中加强对他人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人了解自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成长。④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闭锁心理,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偶尔会感到莫名的烦恼、孤独、焦虑、惆怅,甚至出现反复无常的情绪。因此,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于避免和走出闭锁心理尤为重要。⑤给自己的生活确立目标。充实的生活可以使我们过得快乐,因此,要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不患得患失 ,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⑥当出现闭锁心理后,可以到学校或社会上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或者请求长辈或自己信赖的人的帮助。

4.青春期我们可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们该怎样在快乐中长大?)给自己的生活确立目标,不患得患失,把青春的烦恼融化到积极的学习、追求之中,我们的青春就会变得充实、快乐。P10

- 1 -

第三节 把握青春节拍

1. 建立纯真的异性友谊有何意义?P12-P13

(1)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男女生之间通过正常交往,可以建立纯真的异性友谊,丰富我们的生活,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2)通过交往彼此了解、熟悉、神秘感也会随之消失,有利于心理健康。(3)男女生交流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完善。(4)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往往会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和活动的效率。

2. 男女生应该怎样交往?/男女生交往的艺术?P14-P16

(1)要讲究交往的艺术,遵循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样才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好感,成为受欢迎的人;(2)男女生在交往时既要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过分亲近、随便;(3)在男女生的交往中,尊重尤其重要。尊重异性的同学才能得到异性的尊重;(4)同学交往要保持纯洁的友谊,与异性同学相处态度要自然大方,故作姿态往往让人感到别扭,过分羞怯又会导致交往障碍。

3. 青春期异性交往的五条原则:公开性、适度性、主动性、广泛性、距离性。P18

第二单元 感悟生命 珍爱生命

第一节 感悟生命

1.生命的特点:P20-P25(1)生命是可爱的(生命是可爱的生命因可爱而美丽);(2)生命是可敬的(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3)生命是可贵的(因为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个生命都在顽强地表现自己;对大多数个体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无法复生。)(4)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为什么说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护者?/人类为什么要与各种生命和谐相处?P24-P25

(1)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各种生命体相映成趣,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世界因各种生命的存在而丰富多彩。(2)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中的一环。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种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当我们以敌对的态度对待其他生命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自身孤立了起来。(3)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大自然的看护者。

第二节 珍爱我们的生命

1.人是世界上独特的生命个体,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人可以凭借自身的智慧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对生命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2.为什么要珍爱生命?P28

一、生命是一种权利。

1)每个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人的生命权是人与生俱来最神圣的权利,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的源泉。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珍爱我们的生命权。

2) 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社会和个人,都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权。

二、珍爱生命是一种义务。

1)正因为生命是一种权利,珍爱生命也就成了一种义务。2)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 2 -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我们自己,而且属于一切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属于社会。3)那种随意糟蹋自己生命,甚至放弃生命的行为,是一种对自我、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4)学会爱自己,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敬和珍重。

3.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 P28-P30

(1)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我们自己,而且属于一切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属于社会。

(2)用感激之心来看待生命,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平凡的生命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3)不管我们面对的是幸运还是一时的苦难,我们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4、尊重他人的生命与关爱自己的生命有何联系?/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P31

(1)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人“自私”地活着。(2)就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也要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3)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随意侵犯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权。(4)在社会中,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也意味着更好地关爱我们自己的生命。

第三节 创造生命的价值

1.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

2.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实自我,展现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价值呢?(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P34-P38

一: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掘自我生命的潜力。

二:勇于创造:1)创造能挖掘人的潜能,展现生命的价值,尽显生命的魅力。2)富于创造的生活,让我们拥有充实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3)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平凡的实践中进行创造。

三:乐于奉献:我们的生命与我们周围的生命息息相关,积极地把我们的生命融会到与周围生命的共同相处之中,向周围的生命奉献我们力所能及的关爱,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无声的付出同样会证明生命存在的价值。

第三单元 关注经济生活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经济生活

1.变化中的经济生活: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迈入了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生活日益繁荣、充满活力。(计划经济:物资短缺,供不应求,必需品凭票供应;市场经济:生产迅猛发展,商品丰富,货源充足,票证退出了历史舞台。)

2.说说经济生活中有哪些变化?

1)商品琳琅满目,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2)各种商业广告遍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3)经济生活中的“新兴词汇”层出不穷。(如社会保障、绿色食品、银行按揭、电子汇兑、互联网、WTO、网上购物等。)

3.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正式成员,加入后的影响是:市场上商品丰富、质量会提升、价格下降、就业机会增加、出国方便。

4.经济生活并非只是成人的事,我们的日常生活包含了许多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P44

5.为什么说经济生活离不开法律保障?P44-P45

(1)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迅速变化,我们需要良好的经济秩序,经济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2) - 3 -

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需要规范的法律。(3)每个人都要增强维权意识,认真学习法律,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6.生活中有哪些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济合同法、继承法等)

第二节 我们的财产权利

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P47

2.什么是财产所有权?P47(是指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什么是合法财产?只有公民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才受国家保护。国家不保护非法财产的所有权,我国法律只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4.公民的财产包括物质财产也包括精神产品。如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等。P49

5.什么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P48咨询窗口)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受到限制,他们只能做与他们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事。从事其年龄、智力尚不能预知的其他民事活动,就必须由监护人代理。

6.为了保证公民死后能按自己生前的意愿处理自己的私有财产,使后人能有序地继承遗产,我国继承法规定了继承人范围以及继承顺序等继承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提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P50

7.依照继承法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是: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法定继承中,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但在继承遗嘱中,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可以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P50信息平台)

8.在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原则主要有哪些?(P51信息平台)

(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

(2)特殊情况,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就应当予以照顾;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3)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

9.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它的最大有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财产。

第三节 做理智的消费者

1.中学生树立合理消费意识的原因:中学生的购买力基本上是依赖于父母和家庭,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是父母给的零用钱。

2.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应该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即努力做一个维权的消费者。

3.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是指基于某种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经营者提供服务的个人和单位。

4.消费者权益的概念:消费者权益就是指消费者在与商品的出售方建立买卖关系时以及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他所应该得到的和有权做的。

5.权益受到侵害后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协投诉;提请有关行政部门解决或仲裁机构解决;向人民法院起诉;向新闻媒体反映。

- 4 -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6.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者的权益,首先要关注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否对我们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了危害。

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能对消费者提供虚假的商品信息。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和欺诈,要承担法律责任。

8.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人身、财产安全权、依法求偿权、产品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批评权、获得消费知识权等。P56

9.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在消费前,可以先做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关注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否对我们的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掌握维权武器,做到依法维权等。

10.假如你是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商店的诚信度,购买商品后要索要购物发票等。

11.中学生消费时应该注意什么?/中学生消费的注意事项(P56咨询窗口)

安全消费;健康消费;自觉依法维权。

第四单元 做负责任的公民

第一节 感受责任

1.为什么说人必有责?(P60-61)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做与各自角色相匹配的事情,即承担一定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责任并不是强加在个人身上的,相反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内在需要;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离群索居,每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责任往往产生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和彼此承诺。

2.生活中的具体责任,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实实在在的责任,也往往就是你、我、他的责任!

3.人应各负其责说的是:我们在生活舞台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角色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有所不同。

4.为什么人应各负其责?/为什么说多重角色,多种责任?P62-P63

1)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但是我们每个人并不只是扮演一种角色,而是多重角色的"集合"。2)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便规定了我们不同的角色、身份,同时我们也负有不同的责任。3)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多重角色,也负载着多种责任。

5、新三好学生

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第二节 学会负责

1.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仅需要懂得自己必然要承担的相应的责任,而且还要学会负责。

2.责任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责任感。

3.责任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责任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生活的有心人,对人对事不漠然。②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执著的人,任凭风吹雨打,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忘掉自己的职责。③我们应该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国家负责,只有富于责任感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④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尽职尽责才是具有 - 5 -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三:湘教版八年级上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1.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民族: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

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

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

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6、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

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比显著。

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

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1、外流区为主: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两大湖区,其中青海湖上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四:2014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湘教版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1 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②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③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领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

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1.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7亿,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

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民族: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5%,被称为少数民族。

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广西的壮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三大丘陵、珠江三角洲。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6、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7、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主要因素),此外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温度带:寒温带(高原气温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3、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

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及其丰富。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6、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的形成原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差异对比显著。季风气候特点: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产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8、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2.3 中国的河流 1、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以上是外流河的共性,外流河在干湿状况、降水、有无结冰情况、植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a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如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水量大;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量不大。

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的汛期。如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雨季长,汛期长。例如珠江流域雨带最早到达,最后离开,汛期为4-9月,长达6个月;以北地区降水集中在8-9月,汛期短。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东北的河流因春季集雪融化,形成春汛。

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现象。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上,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都有结冰现象,而且越往北,冰期越长。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河流无冰期。

3、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内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冰雪大量融化,成为丰水期,冬季有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内流河多为季节性河流。

4、我国的湖泊分布不均,分为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两大湖区,其中青海湖上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咸水湖泊,鄱阳湖是最大的谈水湖泊。洞庭湖17世纪中期号称“八百里洞庭”,居中国第一大湖,以后因大量泥沙入湖,围湖造田,是湖泊迅速淤塞萎缩,现退居第二大淡水湖。

5、滚滚长江

概况: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汉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最大的内河港口是南京港;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由于长江落差主要集中在上游,因此长江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水电站如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的落差主要集中在源头到宜宾这一段,而水利枢纽、水电站则主要集中在宜宾-宜昌的干支流。因为宜宾以上这一段地形复杂,工程困难,投资大。

长江三峡由瞿唐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防洪是该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

6、滔滔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几字形。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划分: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中游:河口镇—河南郑州桃花峪;下游:河南郑州桃花峪—注入海口。

黄河的水文特征:(1)、水量不大(2)、中游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出桃花峪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的危害:河床高出地面,河水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地有决口的危险。(4)、易泛滥(5)、凌汛。形成的原因:水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6)、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3)、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提供旅游资源,也有水能资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五: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94—1895

2、侵略者:日本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 爱国将领:邓世昌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马关条约》签订:

⑴时间:1895年。

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900年—1901年

2、侵略者:八国联军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两。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 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

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4、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第8课 辛亥革命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

⑴成立时间:1905年

⑵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⑷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⑸成立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⑹机关刊物《民报》

3、三民主义

⑴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⑵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⑵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⑴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⑵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⑶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⑴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⑵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⑴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⑵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六: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川教版)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南京;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2年慈溪大战,击毙华尔。

3、1876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黄海战役中,邓世昌为国捐躯。

5、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在廊坊、老龙头、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张德成、聂士成)6、从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侵占60多万平方公里)起,到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

第六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内容提纲

第一单元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在虎

门海滩当众销毁。

2,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包括:

①鸦片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②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3,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

开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00万元,开放广州,上海,厦门、宁波,福州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6,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

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7,1858年,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

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

8,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

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9,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10,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

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2,《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第二单元

1,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

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

堂。

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4,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

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史称“戊戌变法”。

5,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

命团体兴中会。

6,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

称“武昌起义”。

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

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第三单元

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

演讲, 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承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

密召开。192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6,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

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同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7,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

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跟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8,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2,1936年12月12 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

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1937年1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

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和士兵达三十万以上。

5,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8年9月,一只骄

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我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6,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

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组织在山东临沂,另一路组织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底展开激战。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

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火规模进攻,团

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半月,大小战斗1800多次,歼灭日伪军4万

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

8,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大会主要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9、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1,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

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2,“双十协定”规定,坚持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

略进攻的开始。

5、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

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6,三大战以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北岸,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攻命令,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7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第六单元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

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

2,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三座火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3,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

铁路。

4,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

照相馆拍摄的京剧名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6,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7,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女子停

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第七单元

1,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

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负责京张铁路设计勘测,施工总工程师詹天佑。 2,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

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3,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4,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弘

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别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八: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原因),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危害中国人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

3、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的虎门海滩烧毁鸦片两百多万斤。

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发动战争的原因: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

2、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以后,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中掠夺珍宝,并焚烧罪证。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二、太平天国起义

1、为了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2年9月,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4、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1、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②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③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④清朝初期,设伊犁将军。

2、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陆军司令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侵占新疆。

3、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清军兵分三路挺进新疆,并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占领伊犁的俄国交涉,中俄两国签《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收复新疆的原因:①人民的支持;②策略、方法正确。

5、收复新疆的意义:①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打击外来侵略者嚣张的气焰。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大战

1、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1894年9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2、黄海大战:1894年9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最后壮烈牺牲。

3、辽东战役:日军在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1895年4月,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

4、1895年,台湾人民组织义军,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的黑旗军互相配合,共同战斗,重创日军。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1898年,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得到清政府的默许。于1900年春发展到京津地区。

2、由于义和团运动损坏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侵华战争。

3、八国联军在京烧杀抢掠。

二、《辛丑条约》

1、1901年,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第六课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廷统治。洋务派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企业),左宗棠的轮船招商局(远东第一大船厂)。②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③创建近代海军:南洋海军、北洋海军(最大)、福建海军(最小)共三支海军。④创办近代学堂:目的: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代表: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座新式学堂)。作用: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中国实现经济上的工业化的开端。

2、洋务运动的作用:积极作用: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消极作用: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第七课 戊戌变法

一、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他们又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并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1898年)

2、9月,,把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到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不久,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

3、变法失败的原因:①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②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教训: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八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国民党的前身)。

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

4、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核心思想、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武昌起义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在北京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功的一面)。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失败的一面)。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上,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主张尊孔复辟,这限制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思想上,西方思想正受到人们的欢迎。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造国民性,这有利于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以“民主”“科学”为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政治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思想上: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道德上: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学术上: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青年》杂志上的几篇文章:陈独秀 《敬告青年》;李大钊 《孔子与宪法》;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 鲁迅 《狂人日记》(白话文短篇小说);1918年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发表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

二、“新世纪的曙光”

1、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积极意义:①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宣传民主与科学,启发探索救国之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消极意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批判态度,不利于后期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第十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爱国运动

1、由于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导火线)。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人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领导下发动五四运动。口号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的性质);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④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五四运动的发展:工人罢工(主力),商人罢市,支持学生(先锋)斗争。

3、五四运动的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在嘉兴南湖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2、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施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十一课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

1、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2、1924年5月,国民党在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为创建人,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1、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要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2、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3、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这两个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南昌起义

1、国民党实行血腥屠杀政策。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等人领导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但在南下广东时受挫。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1927年9月,秋收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3年10月,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3、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内容:①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③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4、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4、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第一方面军会师,这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坚定信念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亲密团结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夜,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九: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94—1895

2、侵略者:日本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 爱国将领:邓世昌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马关条约》签订:

⑴时间:1895年。

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900年—1901年

2、侵略者:八国联军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点内容提要:《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两。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使馆界。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 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⑴前期“自强”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主要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⑵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主要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⑶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⑷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4、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4、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6、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

体形成。

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高潮—↓1898(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7、“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8、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9、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第8课 辛亥革命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

⑴成立时间:1905年

⑵成立地点:日本东京

⑶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⑷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⑸成立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⑹机关刊物《民报》

3、三民主义

⑴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⑵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⑵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7、主要经过:

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⑴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⑵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⑶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⑴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⑵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⑴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⑵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⑶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②高潮: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阶段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③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

④内容:A、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⑤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段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②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3.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

⑴建立时间:1924.5

⑵地点:广州黄埔

⑶名称:中国国民党陆民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将。

⑷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⑸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⑴时间: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⑵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⑴建立时间:1927.4

⑵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 南昌起义:

⑴1927年8月1日

⑵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

★⑶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 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原因: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

内容:⑴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⑵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⑶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⑷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⑵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长征的胜利:

★⑴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⑵长征胜利的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⑴时间:1931年9月18日

⑵概况: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⑶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后又侵占了东北三省。

⑷各方态度:

①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

②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③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④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⑴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东北。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不但不接受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⑵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⑶时间:1936年12月12日

⑷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⑸方式:“兵谏”。

⑹中共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⑺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放。

★⑻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

⑴时间:1937年7月7日

⑵地点:北平城外的卢沟桥

⑶概况:日本空袭卢沟桥与宛平守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⑷影响:

①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③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

★2、南京大屠杀

⑴时间:1937年12月

⑵背景: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

⑶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⑷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一、中国军民英勇抗战

1、台儿庄战役

⑴时间:1938年春。

⑵领导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⑶意义: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百团大战

⑴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

⑵时间、地点“1940年8月、华北

⑶领导人:彭德怀

⑷主要作战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的据点。

★⑸意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认识: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中共七大

1、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2、议题: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主要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过程: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⑵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⑶苏联发表对日宣战的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原因:

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篇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三、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

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 2、侵略者:日本

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

二、《马关条约》签订:

⑴时间:1895年。

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②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1901年 2、侵略者:八国联军

3、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

2、双方:清政府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结合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影响:(1)“赔款白银4.5亿两”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

爱国将领:邓世昌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6、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总之,《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6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0)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8课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④结束: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 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⑵经过:前期: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以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 ;

后期:1919年6月初以后,斗争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主要斗争方式。上海等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工人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⑶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 ⑷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⑸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⑹“五四”精神内容: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核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⑺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相关热词搜索: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湘教版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八年级上册历史湘教版复习提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748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