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

2016-01-09 09:36:4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一:《左右》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一:《左右》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左 右

执教者:楼香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左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本课是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以各种有趣的具体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认识自身的“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3.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学生情况: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左右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因此让他们更加熟悉这些常用的方位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低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空间方面的知识经验,往往需要借助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景认识和把握与空间观念有关的内容,观察、操作等活动对于他们形成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于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和具体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拍一拍、摸一摸、摆一摆这些师生、生生的互动下学习数学。另外空间观念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从左手、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左右”。认识吗?谁能读一读。(一起读)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你能说说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吗?谁来比划比划,说一说。

师:平时我们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呢?

【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教学时,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教师不必强行要求左右手分开来体会,只要学生感知到即可。】

(2)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右手

要求:说左手,举左手。说右手,举右手。

师:看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分出左右吗?

我们一起来记一记,再次听指令举手。

3、找一找,说一说

师:请你找一找你的左边是哪位小朋友?右边是哪位小朋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指名说一说。

4、指一指

要求:指着不可以动,错了马上改过来!

左手指左耳朵,左手指左眼,左手指左脸,左手指左眉毛;

右手指右耳朵,右手指右眼,右手指右脸,右手指右眉毛;

左手指右脸,左手指右耳,右手指左脸,右手指左眉毛。

(在操作时,面对的是一年级小学生,指令、语速要清楚、明确,可先慢再快。)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左、右,初步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1)摆一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么快就分清左右了!

师:今天,有位客人来到了咱们的课堂!(机灵狗)它想考考咱们,你们害怕吗!

师:认识吗?(尺子)放在桌子的中间。

师:拿橡皮放在尺子的左边(谁来帮帮老师来放)

师:谁能说说橡皮跟尺子有什么位置关系?

师:橡皮跟尺子还能怎么说?

尺子 在 橡皮 的右边 橡皮 在 尺子 的左边 (板书)

师:拿铅笔放在尺子的右边。(谁来帮帮老师放)

师:谁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尺子现在的位置.

尺子在铅笔的左边 尺子在橡皮的右边

师:为什么尺子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在右边?

【小结:左右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同一样东西跟比的标准不同,左右位置就发生了改变。】 师:把书本放在最左边,铅笔盒放在最右边。谁来说一说,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尺子的右边有什么?

师:数一数,黑板上有几样东西?(请一位学生上台)

师:谁说说他是哪边往哪边数的?

师: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习惯从左往右数。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右往左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诶,橡皮从左数在第几个?从右数在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在第2个

从右数,橡皮在第4个 (板书)

师:奇怪了,怎么橡皮一会儿在第2个,一会儿在第4个?

【小结:同一块橡皮,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师:像黑板上这样的顺序,找一样你喜欢的文具说一说。

(指个别学生说)

师:我请一位小朋友随便放,谁想考考老师?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考老师,随便你怎么放,找一样东西考考你的同桌。

(2)转身游戏(左右转)

师:从左数,第2组的小朋友起来,从右数,第2组的小朋友起来,最左边的小朋友起立,最右边的小朋友起立,剩下的小朋友起立。

要求:每个小朋友举好你的右手,闭上眼睛再转,转好了再睁开眼。

(师先示范一遍)

(3)找朋友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了有关左右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

师:小刚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道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师:老师家刚好住在小明家的对面,老师家在几号啊?谁能告诉他如果到老师家应该往哪边走? (4)想一想

“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 )辆车?”

师:谁读懂了从右数大客车师第5辆这句话?

学生回答,方法多样化(板书计算方法)

三、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游戏(举左右手)

师:请2男2女站成一竖,都面对着老师,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说左,生举左;师说右,生举右。)

两位女生转身,师:左手!

师:举对了吗?(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反,所以举的左右手也是相反的。老师的左边就是你们的右边,老师的右边就是你们的左边。】

(2)上下楼梯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没有这种现象?

师:机灵狗不服气,他拿出了他的杀手锏,咱们来瞧瞧!(课件出示上下楼梯的图)

师:机灵狗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请6位小朋友上台演示,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先举好右手,然后再走!)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现实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百宝箱",当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数学的思维"源头"就被激活了,数学思维就有了扩大的空间。对于左右,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通过生活实例,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对于这一课题的学习就更加感兴趣。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们判断教师举的是不是右手,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再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教师对照,让学生去体验、感悟其中的奥秘;最后通过教师的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地站着,因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感悟知识,在乐中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生对左右已有一定的认识,我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开课从举手谈起,让学生知道不光手可以分左右,我们身上还有许多这样的一对朋友,从身边说起,初步认识左右,接下来安排玩一玩、摆一摆、猜一猜三个环节学习左右的绝对性,安排评一评、找一找两个环节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加深对左右的理解,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人云亦云,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但在课堂上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个体化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今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下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

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 ÷现实的 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全过程,感受统计的 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 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 教学流程设计

三、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三:一年级数学上册 上下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自由说一说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生:全班交流,如头和脚的上下关系、手和脚的上下关系、手与头的上下关系、五官的上下关系等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天在上,地在下,飞机在天上飞,火车在地上跑,书柜中的书也有上下之分……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具有上/下关系的物体,我们如何正确地观察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生: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理解上和下

1、 课件出示:松树老爷爷今天真高兴,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三位小客人要来看望它。瞧,漂亮的小鸟飞来了,停在桃树上。这时,机灵的小白兔一蹦一跳地也跑来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语说一说,小鸟在小兔的什么位置,小兔在小鸟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呢?

生: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 课件出示: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跑来,几下窜上数拉着松树爷爷的手不停地问候。大家瞧瞧,小松鼠在哪儿站着的呀?

生:看图回答,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 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生: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4、 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积极汇报,如说一说:自己家楼上是谁,楼下是谁;鼻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练一练

1、 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生: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 第2题:6和9都是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学过的数字,老师知道写这两个数字对同学们来

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大家快来写一写吧

生: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生: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第4题,出示情境图,提问:淘气能根据机灵狗的提示找到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第5题,出示主题图及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生: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书写6和9,训练学,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学生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板书设计:

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四: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案例

《有几棵树》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页---75页: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加几。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植树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制作家具、造纸等。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多植树。看,淘气和笑笑也去植树了。(出示课件)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观察图,提出问题。

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淘气植了8棵树,笑笑植了6棵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集中解决其中一个问题:一共有几棵树?(课件出示:有几棵树?)

(设计思考:关注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创设淘气和笑笑植树的情境,指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渗透了绿化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三、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学生独立探究

师:谁能来给这个问题列个算式呢?

学生列式。可能有: 8+6=14或 6+8=14。

师:8+6=14,哦,你们都知道他的得数了,你是怎样又对又快地计算出来的?介绍给大家好吗?

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的?你有多少种方法?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思考,交流。

2、汇报方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可能有:

方法(1):数一数的方法。数一数后面一排有8棵,前面一排有6棵。一共是14棵,8+6=14。

方法(2):先把6给8两个,还余4,2加8得10,10再加4得14。

教师点拨: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

指几名学生讲一讲,同桌练习讲一讲。

方法(3):从8棵接着往后数6个数,一共14棵。8+6就等于14。

方法(4):把8分成4和4,6和4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总共就是14棵树

方法(5):根据9+6=15,8+6就等于14。

方法(6):根据10+6=16,8比10少2,所以8+6=14。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计算方法,我们利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加6等于14。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学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们累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机灵狗给我们带来的小儿歌,放松一下吧!(课件播放: 8加几,不用怕,借2个,凑成十,再把余下的加上来,计算起来对又快。)

师:我们也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思考: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环节,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感受了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不急于告诉学生哪种方法最简便,而是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算法的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左面有8朵花,右面有7朵花,一共有几朵花?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 教师?怎样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学生汇报。

2、解决问题

师: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蝴蝶和蝴蝶在花间跳舞。(出示蝴蝶图和蜻蜓图)花丛中有8只蝴蝶,飞来了7只蝴蝶,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列式并计算,教师指导,集体进行反馈。

3、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这么多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书上第74页下面的试一试,做完之后要认真检查一遍,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细心。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师:计算完了吗?哪位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你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代表交流,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们,这三道题你算对了吗?有错误的小朋友请你再算一算,更正过来。

4、看谁算得快:

8+3 8+4 8+5 8+6 8+7 8+8 8+9

学生自做,说说有什么窍门

5、师:花丛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课件:小蚂蚁搬家)哦,小蚂蚁在搬家呢!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

学生说方法,并算一算。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设计思考: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在实践运用环节,我把练一练中的两道设计成了花园中蝴蝶、蜻蜓、蚂蚁之间的故事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

6、购买食品。

师:我们经常会到超市购买一些美味的食品,请你从中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7、游戏:夺红旗(书上第76页“夺红旗”游戏)

(设计思考:购买食品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让孩子们在选择美味食品的过程中巩固了计算方法。之后,又在激烈的“夺红旗”比赛中练习“8加几”,延伸了“7加几”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

8、计算小能手

5+6= 13+5= 9+9=

• 6+9= 6+6= 3+9=

• 8+7= 4+7= 8+8=

• 9+7= 7+6= 2+9=

• 学生自己做,集体反馈

9、看谁写得多

8+()=()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8+?”的计算方法,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五: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来进红

教材分析:

"上下"是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内容,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森林里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同学们看,他们俩在哪?在干什么?

1

2、引入课题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 两个动物的位置顺序

(2)三个动物的位置顺序 (引入松鼠)。

①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松鼠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

② 小组合作交流。

③ 谁能用“上”“下”说说松鼠的位置?

(3)小结

(4)指导看书、书写。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反馈。

2、亲身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3、游戏:我说你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介绍书柜

(1)认一认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集体反馈。

2、寻宝物。 你知道宝物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猜到的?

3、第65页的4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1)分组讨论,交流。 (2)集体反馈。

4、 分房子。

(1)动物园里建了一栋新房子,准备分给小狗、小兔、小猫和大象,请你给它们分一分,并用“上”、“下”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2)同桌相互交流。

(3)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2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六: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上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要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3个盒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树爷爷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好不好?生:好。

师:有谁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啊?

生:小鸟,小兔子

师:有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观察力。看那位小朋友眼睛最亮。请小朋友观察下它们站在哪里?在干什么呢?对自己的同桌轻轻的说

一说,等下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

生:兔子站在树底下,它还给大树爷爷送来了红萝卜。

生:小鸟站上树上为树爷爷唱歌。

师:小鸟和小兔子一只站在树上,一站在树下。它们站得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两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再认真观察下小鸟和小兔子的位置。想一想:“小鸟在小兔子的哪面?小兔在小鸟的哪面?”这两个数学问题。然后轻轻地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生1:小鸟在小兔子的上面,小兔子在小鸟的下面。

师:还有那些小朋友会说的?

生2:小鸟在小兔子的上面,小兔子在小鸟的下面。

师:嗯,刚才的两位同学真棒。观察得很认真, 而且说得真好。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把这两题填一填,我们先一起来把题目读一读。小鸟在小兔子的哪面一二读。

生:小鸟在小兔子的哪面?小兔子在小鸟的哪面?

师:好,大家开始填。填完的同学举手!看哪位小朋友填得又快又准确! (2分钟时间给学生填)

师:大家都填好了。现在有谁要来说一说他是怎么填的? 生:小鸟在小兔子的上面,小兔子在小鸟的下面。

师: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

生:同意。

师:老师也同意。说得真好!

②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关系

师:小松鼠也是树爷爷的好朋友,它也赶来为大树爷爷过生日了,现在请大家看看有几只小动物来陪树爷爷过生日啊?

纵生:小鸟,小松鼠,小白兔。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只小动物,想想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等下老师要请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来帮帮忙。(1分钟) 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出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的?

生:小鸟的小松鼠的哪面?

师:恩,谢谢你!为老师提了一个这么好的数学问题!

有哪位小朋友要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师:他说得对不对啊?

众生:对。

师:真棒。还有谁也来帮老师出个数学问题的?

生:小兔子在小松鼠的哪面?

师:哪位小朋友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生:小兔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师:大家同意吗?

众生:同意。

师:很好。刚才出的数学问题都被你们轻而易举的解决了。看来老师得出几个难一点的来考考大家。大家注意听问题了哦。小白兔的上面有那些小动物?

生:小白兔的上面有小松鼠和小鸟。

师:小白兔的上面有小松鼠和小鸟。对不对?

众生:对。

师:连这个问题都被你们这么快解决啦。你们真棒!

③一只动物位置的相对性

师:好,下面呢。请大家看看小松鼠在哪里呢?有哪位小朋友能说清楚小松鼠的位置的?

生:小松鼠站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师:那小松鼠在小鸟的哪面?在小白兔的哪面啊?

生: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白兔的上面。

师:说得真好。还有哪位小朋友会说的?

生: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白兔的上面。

师:很好,谁也来说一说。

生: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白兔的上面。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把这两题填一填,我们先把题目读一读。小松鼠一二读。

(众生读题)

师:现在请你们开始填。填完的同学举手哦。

(2分钟时间给学生填)

师:有谁要来说说他是这么填的?

生: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师:你们填的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恩,很好。

师:你们看看着两题现在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小松鼠在下面呢?

生1:说小松鼠在上面是说它在小兔的上面,说小松鼠在下面是说它在小鸟的下面。

(或生2:小松鼠与小鸟比较是在下面,小松鼠与小兔比较是在下面。) 师:哦,说小松鼠在上面是因为它和小兔子在比,说小松鼠在下面是因为它和小鸟在比。是不是?

生:是。

师:那有三只动物比较的时候,我能不能直接说小松鼠在上面?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直接说小松鼠在下面啊?

生:不能。

师:那要怎么说?

生:要说清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说得真好,三种动物在比较的时候,要说清谁在谁的上面,谁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七: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下》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上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难点是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

(一) 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森林运动会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们又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小鸟在唱歌,松鼠在跳舞,小兔正在悠闲的吃着萝卜。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二) 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动物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活动呢? 同桌交流。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上、下”的问题。

师:小鸟和松鼠两个小动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组内交流。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的位置关系又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对学生而言,在理解认识和语言描述上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此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初步理解认识的环节,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己的体验描述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初步感悟“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为什么松鼠刚才在下面,而现在又在上面呢?

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发言讨论。

教师小结:因为刚才松鼠是对小鸟来说的,现在是对小兔来说的。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比较的对象不同,它的位置也就不同。

(三) 操作实践,巩固新知

活动一:师:看来同学们,对“上下”位置关系理解的不错,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问题,请你选择几样自己最喜欢东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选择,并用语言来进行描述。

活动二:开心做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漂亮的脸谱,下面我们随意选择脸谱上的一个器官,谁能用“()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来说

说这个器官在脸上什么位置?

生:眼睛在鼻子的上面,鼻子在眼睛的下面。

活动三:送礼物。

师:同学们,因为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所以我要送给你们一些小礼物,请你把选好的礼物放在这只小船上,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生1:小熊在小书包的上面,小书包在小熊的下面。

生2:格尺在铅笔的上面,铅笔在格尺的下面。

(四)学以致用,深化新知

快乐分房,拓展提升。师:同学们,这些小动物都搬新家了,让我们给这些小动物分配一下他们的房间吧。

学生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每个小组都在早已准备好的“房子”上贴上动物的头像,在小组内先用“上下”练习说说动物的位置关系以及这样安排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体验,完善认识

师:谁来说说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课后到商场和家里再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有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用你的巧嘴巴讲一讲,说一说。

学生总结与反思是学习的好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结束前,我引导学生总结,加深了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

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我应用了白板的插入图片,图章功能。把图片与图章组合起来便于隐藏,接着应用了白板的拖拽功能和无限放大图片而不失真的功能,以方便学生展示的时候,其他学生能够看清楚。学生使用了白板的拖拽功能,自己操作,随意摆放小鸟,小松鼠,小白兔的位置,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二)在活动一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我使用了白板的插入功能,插入许多美丽的图片供学生挑选,学生利用白板的克隆功能,无限克隆图片,接着使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把所喜欢的物品任意摆放,最后用语方准确表述物品相对的上下位置关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在活动二中,我应用了白板的插入功能,插入一张脸谱,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应用了白板的探照灯功能,一起做点脸谱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应用白板的乐趣。

(四)在活动三中,我应用了白板的插入图片和拖拽功能,在生活情境中,感受白板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应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五)在深化新知中,我使用了白板的画线功能,插入几何图形,

克隆功能,涂色功能,组合功能和加文本等功能,绘制了一幢漂亮的房子,然后插入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安排小动物的房间,并准确描述出小动物相对的位置关系,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应用白板的乐趣,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评价和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师评,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尤其在师评上,我利用白板的插入功能,设计了一棵爱心圣诞树,在树上挂满了礼物,并利用白板的超链接功能让表现好的孩子摘下指定的礼物,如,我会对孩子说:“请你摘下这个圣诞老人下面的礼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八:一年级数学上册 上下、前后、左右教案 北师大版

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

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教 案

1

2

3

4

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篇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上下》一课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下 北师大一年级上下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案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834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