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2016-01-09 10:13: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中国历史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臸代替了禅让臸。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成汤建立了商朝。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臸:为了控臸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臸。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

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商鞅变法——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臸度。废除奴隶臸的土地国有臸,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臸。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臸度被废除,新的臸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秦王嬴政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臸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臸度的确立。2:推行郡县臸。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筑驰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开发南疆,开凿灵渠。5.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臸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臸,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臸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汉设臵“西域都护”。 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葱岭------西亚,欧洲。这条路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称为“丝绸之路”

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

三:秦汉时与朝鲜的交往:1,铁器技术传入朝鲜,2,在平壤附近墓里发现“蜀”的“漆器”3当时朝鲜有个国家叫“秦韩”。

四:西汉时,中国与日本就了交往,当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交往。东汉时,日本的一个叫“委奴国”的派使者到中国,汉光武帝赠送“汉委奴国王”金印。

一: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二: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记载。

六: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标志北朝开始。拓拔宏是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

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内容:1,借鉴汉族的经济臸度和政治臸度实施一系列新的臸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了学校教育臸度。 影响:1,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进程。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三:青铜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雄伟端庄,气势凛然。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结构巧妙,臸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3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结构精妙,造型奇异,风格独特;纹饰上具有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点是: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三:为了抵抗匈奴,巩固北部边防,秦朝初年,秦国修建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一:西汉时候,人们用麻造纸,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二: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三:东汉时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数学专著。介绍的负数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

一: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商朝时,普遍使用甲骨文,是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二: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铸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西周时期,铸有文字的青铜器增多。

三:秦朝,小篆是全国通用字体。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汉代竹简,帛书和石刻上的文字基本是隶书

四:汉朝后期,草书和楷书形成。三国两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流畅便捷。

五:甲骨文和金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和宝贵资料。 活跃的学术思想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天山东曲阜)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保存在《论语》一书中,,《论语》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二:为什么称孔子为思想家?-----------因为: 1,提出了“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只要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太平了。 2,提出了一套保守的政治思想,看不惯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 3,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的教育方面的重大贡献: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编订了《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3在教学中,重视师德,善于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四:〈史记〉的作者,代表及代表作:

内容,影响。 作者---西汉的司马迁。 内容:

1,记述了远古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2。全书共130篇,创造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列。 影响: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的影响。

五:西汉末东汉初,古印度的佛教从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逐渐流行起来,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六: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道教正式创立,道教尊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多姿多彩的艺术

一, 音乐: 湖北随州战国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可以演奏各种乐曲,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赞扬。

二, 美术: 秦汉时的美术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佣是雕塑的杰作堪称四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三:书法: 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擅长多种字体,他的隶书,楷书端正规范,行书和草书流畅潇洒,创造出新意境,登上书法艺术的高峰,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四:绘画: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不但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体现,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五: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都是属于儒家。 孙武,白起,孙膑属于兵家 商鞅,韩非属于法家。 老子,庄周属于道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要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唐时,国家政治臸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臸。

7、隋唐科举臸度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臵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直到清末科举臸才被废除。

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9、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⑤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l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葱岭------西亚,欧洲。这条路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称为“丝绸之路” 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

三:秦汉时与朝鲜的交往:1,铁器技术传入朝鲜,2,在平壤附近墓里发现“蜀”的“漆器”3当时朝鲜有个国家叫“秦韩”。

四:西汉时,中国与日本就了交往,当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交往。东汉时,日本的一个叫“委奴国”的派使者到中国,汉光武帝赠送“汉委奴国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条支海”(今天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派使者从海上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二: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打败了袁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主要是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使魏国不敢南下。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三国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南方地区相对稳定。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农作物。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孙吴政权以及蜀国重视发展经济。

二:吴蜀时期,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的特产。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舰船。瓷器技术提高,能生产精致的青瓷。

三: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的到初步的开发。

四:三国后,西晋曾经统一全国。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五:东晋南朝是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建康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七: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记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其中,鲜卑族的拓拔部的影响最大。

二:我国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地的格局。

三: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标志北朝开始。拓拔宏是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内容:1,借鉴汉族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影响:1,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进程。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

一、基本知识

1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距今约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5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但已掌握 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

时期

6、氏族:是由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

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

10 中两部落联合起来,

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1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15下”。

16君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7

18、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9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经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20、

21、 22、

23、 24、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5,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6,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7、战国七雄是指齐(最东)、楚(最南)、燕(最北)、韩、赵、魏、秦(最西)七雄并

立的局面。(注意方位)

28、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29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30(牛耕

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1饥馑”的“天府之国”

32、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3)背景: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地主阶级的兴起

(4)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6)意义(影响): ①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②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封建社会形成。

(7)判断商鞅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8)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或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33、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

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34

35

36个节气。

37

38、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

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9、

40、

41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4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

惩罚

★、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43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4、 秦长城西起临 洮、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5、 利条件。

46、 上的大国。

47、 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

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8、 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

军)

49、 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刘邦是汉高祖。

二、问答题

50、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

答: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③我国是

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51、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52、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答: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

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53、 黄帝为什么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为:(1)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

行奠定了基础。(2)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

了乐谱。

5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① 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 汤、武王得到民心。

③ 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 联合其他小国。

55、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怎样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

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56、 答:①齐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

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

口号.

57、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各国都开始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

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答: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

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答: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法的成与败,主要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而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还是死。

58、 答: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原因:①战国末年,秦国实力已远远超过东方六国;②人民渴望统一;③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再与秦国抗衡;④秦王嬴政执掌大权以后,制定了克敌制胜的策略。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并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④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还修筑长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越各部,修筑灵渠,开发南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四: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⑤大禹治水过程中,亲自参加,“三过家门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 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В 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 ℃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 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l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葱岭------西亚,欧洲。这条路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称为“丝绸之路” 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

三:秦汉时与朝鲜的交往:1,铁器技术传入朝鲜,2,在平壤附近墓里发现“蜀”的“漆器”3当时朝鲜有个国家叫“秦韩”。

四:西汉时,中国与日本就了交往,当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交往。东汉时,日本的一个叫“委奴国”的派使者到中国,汉光武帝赠送“汉委奴国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条支海”(今天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派使者从海上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二: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打败了袁绍。以少胜多。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主要是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使魏国不敢南下。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三国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南方地区相对稳定。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农作物。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孙吴政权以及蜀国重视发展经济。

二:吴蜀时期,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越布是著名的特产。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舰船。瓷器技术提高,能生产精致的青瓷。

三: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的到初步的开发。

四:三国后,西晋曾经统一全国。从4世纪初到6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五:东晋南朝是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建康的变化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七: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记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其中,鲜卑族的拓拔部的影响最大。

二:我国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在边地的格局。

三: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标志北朝开始。拓拔宏是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内容:1,借鉴汉族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影响:1,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进程。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五: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1课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5.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又哪些进步?

北京人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进入氏族时期。

第2课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3课

1.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黄占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3.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第4课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4.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5课

1.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等级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宗法制:)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内容:授民授疆土。 分封对象及受封者的义务: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6课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3.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5、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6.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秦的统一。

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7.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第7课

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都江堰: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岷江流域。“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农田上千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原因:富国强兵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第8课

1.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战国发明毛笔,写在竹木简或帛上。

2.历法:夏朝:就是今天的农历,也称夏历;商朝历法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

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1个月。战国测定了24个节气。

3.扁鹊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4.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等。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钟鼓之乐:编钟 湖北随州

2 .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9课

1. 孔子:儒家学说创始人。《论语》

主要思想:仁、礼。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家: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百家争鸣: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韩非“法治”,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子》

儒家:孟子、“民贵”“君轻”。《 孟子》荀子,人定胜天。《荀子》

道家:庄子,无为而治。《庄子》

兵家:孙武(春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3.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4.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秦统一前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10课

1.秦的统一: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2.秦统一背景: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3.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4.措施: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司法、军事;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三公九卿制。车同轨,书同文。小篆—隶书。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秦长城,连接秦赵燕城墙形成,东到辽东,西到临洮。)

5.秦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6.秦统一意义: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⑵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⑶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11课

1.秦的暴政: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巨大的骊山陵墓;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2.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后失败。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项羽领导的农民军: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3)刘邦领导的农民军: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202年,刘邦获胜,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都长安(西京)。史称西汉。

第12课

1.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汉初的汉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东汉:25年,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东京)

第13课

1.治理黄河:汉武帝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河。

2.农业进步: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西汉发明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3.手工业: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能织出精美的花纹。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4.商业:西汉的都称长安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

第14课

1.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匈奴的发展表现:畜牧业发达;冶铁业发展;学会了农耕。

2.汉与匈奴的和战

(1)汉初国力弱,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漠北战役:

(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击溃匈奴主力,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

(3)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15课

1. 张骞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3.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首次直接交往。

第16课

1.造纸术:西汉前期出现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便宜,质量好,逐渐普遍使用。

2. 医学: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模仿虎鹿熊猿鸟编出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的原则。

3. 数学: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

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4. 地动仪:东汉的张衡发明,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利用杠杆原

理。

第17课

1.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东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法,建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教:东汉后期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2.王充写了《论衡》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3.史学: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写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18课

1.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3.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曹魏。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蜀汉。222年,孙权称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六:2013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2013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P1—6)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会不会制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P7-11)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位于黄河流域。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镰、石锄等,能制造黑、白陶器,生产力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 华夏之祖(P12-15)

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东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他的主要贡献有:制作耒耜,教民耕种(炎帝被称为神农),发明陶器。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的主要贡献有

制造指南车、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发明舟车。其他人的贡献: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缂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③蚩黄战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交战,黄帝、炎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④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一制度称为“禅让制”。

⑤大禹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如”。尧:生活俭朴,克己奉公。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建立、兴衰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②夏朝建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夏朝灭亡。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2)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商朝的都城从此稳定下来了,商朝又叫殷朝。

(3)商朝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交战,商朝灭亡。

三、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2、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封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等级制:从周王到奴隶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制。

(3)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厉王在国人暴动中战败,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化(P26-27)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夏朝时种类繁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2)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3)代表作品:司母戊鼎(现存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4)“三星堆”文化:盛行于成都平原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与商周同期。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有青瓷。

3、玉器制造业: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代表作品有玉虎和玉象。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商周时期,五谷齐备。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西周已用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的发展:今天的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3、人们所创造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构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化。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周平王东迁后,王室开始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3、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史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楚军,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春秋争霸的影响:

(1)积极方面: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2)消极方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9: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和田氏伐齐: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来齐国大夫田氏,取代了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3:兼并战争:①:桂陵之战(围魏救赵)。②:马陵之战(减灶诱敌)③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秦胜赵败。经过长平之战后,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4、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P36-40)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2)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3)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 商鞅变法

1、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出现,使封建的剥削方式得以出现。

2、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4、内容: 1、国家承认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3,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6、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7、各国变法的影响:经过变法,各国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P41-45)

一、文字的演变

1、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又叫“铭文”,是在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3、大篆:西周晚期的文字。

4、战国时期,人们在竹简或丝帛上写字。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成就:(1)夏朝,我国古书记载了最早的一次日食。(2)商朝:甲骨文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3)周朝:《诗经》中关于日食的记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日食记录。(4)战国时期: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5)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古书中“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猜想“天再旦”是天亮了两次,即是发生在早晨的日全食。

2、历法成就:(1)夏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2)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增加一个月。(3)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医学成就:(1)名医扁鹊,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2)扁鹊的主要贡献: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他创造了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是《离骚》。

2、钟鼓之乐:一种以编钟和鼓为主要乐器演奏的音乐。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P46-51)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思想主张:(1)内容: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苟政和任意刑杀。(2)作用: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4)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文化贡献:(1)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2)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思想家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

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中华文化的勃兴图表记忆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七: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已排版

中国历史复习资料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

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六合: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秦王嬴政先后灭了 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确立。2:推行郡县制。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暴政表现: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近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 “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三: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如西域。骏马,魔术,胡桃,胡萝卜等传入内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起点)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葱岭------西亚,欧洲。这条路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称为“丝绸之路”

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

三:秦汉时与朝鲜的交往:1,铁器技术传入朝鲜,2,在平壤附近墓里发现“蜀”的“漆器”3当时朝鲜有个国家叫“秦韩”。 四:西汉时,中国与日本就了交往,当时日本列岛上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有交往。东汉时,日本的一个叫“委奴国”的派使者到中国,汉光武帝赠送“汉委奴国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条支海”(今天的波斯湾)。166年大秦(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派使者从海上来到中国,这是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二: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成汤建立了商朝。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 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 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商鞅变法——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

三: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230年吴国派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最早交往记载。 六: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标志北朝开始。拓拔宏是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 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孝文帝拓拔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内容:1,借鉴汉族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影响:1,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进程。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战国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二:青铜器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

三:青铜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体现了青铜冶铸技术水平。雄伟端庄,气势凛然。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3青铜立人,青铜面具,青铜树(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结构精妙,造型奇异,风格独特;纹饰上具有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人得到艺术享受。 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点是: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三:为了抵抗匈奴,巩固北部边防,秦朝初年,秦国修建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灵渠”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二: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意义: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约1100年。

汉字的演变

2

一: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商朝时,普遍使用甲骨文,是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二: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铸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西周时期,铸有文字的青铜器增多。

三:秦朝,小篆是全国通用字体。汉朝时,隶书广泛使用,汉代竹简,帛书和石刻上的文字基本是隶书

四:汉朝后期,草书和楷书形成。三国两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草书潇洒,楷书端庄,行书流畅便捷。 五:甲骨文和金文为后人研究商周历史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和宝贵资料。 活跃的学术思想

中,,《论语》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为什么称孔子为思想家?-----------因为: 1,提出了“仁”的学说,认为统治者只要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天下就太平了。 2,提出了一套保守的政治思想,看不惯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 3,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的教育方面的重大贡献: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2,编订了《诗》,《书》,《春秋》的方法教育学生。

四:〈史记〉的作者,代表及代表作: 内容,影响。 作者---西汉的司马迁。 内容:

1,记述了远古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2。全书共130篇,创造了“纪传体”的史书新体列。 影响: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的影响。

五:西汉末东汉初,古印度的佛教从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逐渐流行起来,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六: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道教正式创立,道教尊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为教主 多姿多彩的艺术

一, 音乐: 湖北随州战国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可以演奏各种乐曲,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赞扬。

二, 美术: 秦汉时的美术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佣是雕塑的杰作堪称四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三:书法: 东晋杰出书法家王羲之擅长多种字体,他的隶书,楷书端正规范,行书和草书流畅潇洒,创造出新意境,登上书法艺术的高峰,他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四:绘画: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不但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体现,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商鞅,韩非属于法家。 老子,庄周属于道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

7、隋唐科举制度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直到清末科举制才被废除。

8、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9、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天山东曲阜)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保存在《论语》一书

一: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夏,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3在教学中,重视师德,善于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

一:西汉时候,人们用麻造纸,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五: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都是属于儒家。 孙武,白起,孙膑属于兵家

三:东汉时的《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数学专著。介绍的负数概念,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知识要点

10、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11、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5、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6、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17、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8、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9、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0、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2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3、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4、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25、1115年,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

26、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 2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1141年末,南宋于金达成“绍兴和议”。 3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1、圩田是江南人民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 。北宋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南方的茶叶已成重要的经济作物。 3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33、北宋的餐饮中北方人一粟麦为主粮,南方人一稻米为主粮,肉类中北方人以羊为主,南方人以猪为主,南宋吃鱼多。茶酒是最重要的饮料。

34、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分兴起,瓦舍勾栏作为市民娱乐中心遍布各大城市。 3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36、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7、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火炮等。

3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

40、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 (fU)、蔡襄。

4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4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统一全国。

4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3

4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还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45、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46、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4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4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49、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康熙皇帝亲政后,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另设南书房,选用翰林学士参预机务,雍正帝是创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50、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

51、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52、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解除了雅克萨之围。

53、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4、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56、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57、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下令只开广州作为唯一对外通商口岸。

58、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59、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60、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61、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二、名词解释

1、贞观之治: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2、开元盛世: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赋役宽平,刑罚淸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3、康乾盛世: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时,赋役有一定之规,财政入多出少,人民得以修养生息,因而称“康乾盛世”。 三、历史评价:

1、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唐太宗虚心纳谏和任用贤人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历

27、1005年,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1125年金朝灭了辽朝。55、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38、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主要有突火枪、火箭、“贞观之治”

史上强盛的时期。 2、评价“郑和”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四、简答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 (2)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3)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乾隆帝说的 (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5、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4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5.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单元小结:

第三单元

2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2)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1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2.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4.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5.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6.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也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三单元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两次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7、长征: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8、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 9、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10、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11、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5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1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13、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14、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15、血肉筑长城

16、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17、中国共产党“七大 ”

(1)时间、地点:1945年 延安

(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9月9日递交投降书,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1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单元小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7、18课)

21、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2、1945年8月,重庆谈判。(需补充)

2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疯狂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24、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25、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26、三大战役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八: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生产生活情况是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发现意义: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北京人体形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迈出了从猿到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他们不便会使用的是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还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和木棒作为工具。。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的体形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生产生活情况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相互交换生活用品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课、华夏之祖

涿鹿之战: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双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与蚩尤大战

地点:涿鹿 结果:蚩尤战败

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 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仓颉:发明文字 伶伦:编出了乐谱

后世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的禅让: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禅让:这种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

原始社会的终结:

原因: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

夏朝的建立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人物:禹(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影响: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国家产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

标志: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 时间:公元前2070年 性质:奴隶主统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政策: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灭亡:暴君桀的暴政

商:

时间:公元前1600年 地点:黄河下游 建立者:汤

措施:1、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2、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3、关心百姓 迁都:盘庚把都城殷(原因:水患和政治动乱) 灭亡:暴君纣的暴政(炮烙)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分封制: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代并随天子作战。 目的:为巩固周朝的统治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暴君:周历王(国人暴动) 亡国之君:周幽王 灭亡时间:公元前771年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有最大的司母戊鼎(最大的)和四羊方尊(最精美的)。4、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5、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陶瓷:

商朝就有青瓷的瓷窑 我国的玉器制造业已达到很高水平(兴盛) 雕刻水平很高 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2、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朝时已经齐备3、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建立:

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 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争霸:

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

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它的首领地位。(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周天子失去往日权势;2、诸侯为了获得原来周天子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凭借实力进行战争以达到目的(实质)】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称霸:

条件:

1、齐国经济富庶,盛产鱼盐;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根本原因);3、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周天子派代表参加) 晋文公称霸:

改革内容:任用贤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退避三舍),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楚庄王称霸:

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问鼎中原)

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在位时,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国力强盛,专意向西部戎狄地区发展,成了西部地区的霸主。

春秋争霸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疆域较大、人口众多的国家,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3、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代替。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诸侯之间较大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时间:公元前260年 地点:长平 双方:秦、赵

原因、秦将白起攻韩上党郡,韩将上党献与赵

结果:赵国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坑杀。

影响: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耕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泯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工程

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背景: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它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2、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3、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支持者:秦孝公

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内容:

1、政治上: A、削弱中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制订20爵位制,立有军功的人,由国家赐与相应的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B、实行中集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分封制。

2、经济上: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反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 C、统一度、量、衡,还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新兴的广大地主阶级支持变法;3、变法措施得当,内容恰当,进行比较彻底;4、得到秦国君的支持。5、符合百姓心愿,得到人民支持6、商鞅的决心和才能

各国变法的影响:

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州的统治,地主阶级的矛盾和农民的矛盾成为这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商鞅变法的启示: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文字的演变:

刻画符号(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商朝)→金文(商周时期)→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王羲之)。

甲骨文:

含义: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出土地点:商的殷墟

概况: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意义:是的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也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风俗等情况)

金文(铭文、钟鼎文):

含义:商朝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概况: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代表:西周时的毛公鼎(500多字)

意义: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秦统一后,全国通用小篆,后又流行书写方便的隶书

第九课、中华民族的勃兴(二)

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时刻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2、提出以“礼”治国,以“德”教化百姓(要求统治者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刑杀和横征暴敛)

教育: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因材施教3、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4、温故而知新

文化:①整理和编订《诗经》;②编写《春秋》;③其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

地位:孔子的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

地位: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国家不安定是统治者造成的,提出“损有余而补不足”

哲学上:1、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2、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斗争十分激烈,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在思想上反映出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当时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主要学派:

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强凌弱,以众歁少。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学说,要求“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道德上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的道德观念,著有《孟子》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政治上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哲学上提出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改革,反对空谈,提倡法治,著有《韩非子》

孙武是兵家学派鼻祖,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后继者孙膑《孙膑兵法》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秦统一六国:

背景: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强大进攻。

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灭六国 人物:秦王赢政 定都:咸阳

地位:1、结素了春秋战国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2、秦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中央集权制(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形成)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36郡,郡下设县

经济文化

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又叫秦半两)

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统一全国的国轨

意义: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统一国家的发展。

思想上: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其余的统统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些书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考点重点 精编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元谋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3.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第3课 华夏之祖

1. 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

2. 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3. “人文初祖”指的是。

4. 通过部落联盟民主会议推举首领的办法叫 “禅让制”。

5. 约公元前2070,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 从夏朝开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 夏朝的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国家机构是 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 4. 5. 6.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桀 ,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 汤 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的著名战役叫 牧野之战 ,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镐京。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产生了诸侯王。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灿烂时期开始于

2. 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 四羊方尊。 3. 与商朝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是 4.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

5. 夏、商、西周社会经济主要以 农业 为主,主要劳动力是 奴隶。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于 公元前770年。

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3. 齐桓公任用 管仲 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5. 战国七雄指。

6.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 长平之战。

第7课 大变革时代

1.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是在

2. 战国时期,蜀郡太守之国”的美称。

3. 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叫铭文。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 开始。

3. 我国最早由关于天文与历法知识的记载始于

4. 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的名医是 5. 战国末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是 屈原 ,代表作 《离骚》。 6.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3. 战国时期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孟子;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代表人物是

庄子。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 ,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秦始皇制定了哪些制度和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②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④文化上统一文字;⑤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书抗儒”;⑥军事上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3. 秦朝时的长城西起,东到

4. 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君”

1.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著名战役是。 3. 最后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4. ,,历史上称为西汉。

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1. 文景之治:文景期间,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比较清明,历史

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 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汉武帝促进大一

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①在政治上,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②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③在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在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1.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 王景 主持修理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 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

3. 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杜诗 发明了 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4.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叫做。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 2. 汉武帝时期派大将抗击匈奴,都大胜而归,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 汉元帝时期,宫女 王昭君 嫁给了 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玉门关和阳关 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 和 3.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

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早期的 麻纸 。

2. 东汉时候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 成书于 东汉 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4. 东汉发明的,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 汉代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

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 6. 写成的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 当今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2. 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兴起于 3. 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王充,代表作《论衡》。 4.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史记》记述了从时期的史事。 5. 秦汉时期的雕刻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8课 三国鼎立

1. 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

3.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 266年 司马炎 建立晋朝,定都 洛阳,史称西晋。

2.

3. 317年

4. 383年的中,晋军大败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 5.

6.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①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

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了北魏,439年

2.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 3. 北魏孝文帝为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有哪些?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

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 南朝的 祖冲之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

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 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 贾思勰 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3. 北魏的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 东晋书法家后人称为“书圣”。

2. 顾恺之 是东晋时的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 南朝思想家范缜撰写的系统的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4. 北朝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是著名的两大石

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十: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发现于。

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3、和。

4、原始文化:距今约七千年,发现于;

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培育出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5、原始文化: 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

半坡原始居民最早培植出粟,住半地穴式的房屋,会制造彩陶(动物图案);

6、中国是世界上。河姆渡居民培育出水稻,半坡居民培育出粟;

7。

8、炎、黄部落结盟后长期发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常以“炎黄子孙”自称。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的三个朝代;

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启继承禹的王位,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公元前1600年,夏桀暴虐,夏被所灭。

3、商朝:公元前1600年,建立。

盘庚迁都后都城才稳定,因盘庚将都城迁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被西周灭亡,商纣王鹿台自焚而死。

4、周朝: 约800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 西周属于奴隶社会;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因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5、西周: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因周厉王暴政而结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6、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局限:但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导致春秋战国的纷乱;

与分封制有关的词:诸侯、封邦建国、藩。

7第一霸: 齐恒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称霸原因: ①国地理位置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扩充疆界;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春秋战国成语配对:齐桓公:尊王攘夷; 晋文公:退避三舍(战争:城濮之战); : :

8、曾为春秋霸主,但战国时不存在的国家是:

9、战国七雄:七雄:东南西北上中下,战国主要战役:①桂陵之战(围魏救赵)②马陵之战(齐、魏)③长平之战(秦、赵)

10、商鞅变法:★★★★ 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施者: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支持者:秦孝公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1、中华文化的勃兴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

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5、军事上: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3、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结束分裂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②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巩固国家的统一,开发边远地区等;

4、汉武帝“大一统”: ★★★★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军事:抵御匈奴。

4、文化:在长安举办太学。

5、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上的异同: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封建文化专制;

方式措施不同:秦始皇采用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结果不同:秦朝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自由,

摧残了文化,危害了秦朝统治,加速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治,

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6、张骞通西域:

①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②汉武帝时,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 直接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后),目的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③丝绸之路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大秦);

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汉与西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联系,为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打下基础;

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公元200年“官渡之战”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3、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南京)。孙权称王意义: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江南地区的开发 ★★★★

时间:从东汉末年到南朝时期;

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政治因素】;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因素】;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因素】;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人力因素】;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基础。

启示:要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

5、北魏孝文帝改革: ★★★★

领导者: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改革目的:巩固北魏统治;革除落后习俗,吸取汉族先进文化; 改革内容:说汉语;联汉姻;用汉制;穿汉服;学汉礼;改汉姓。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6、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化 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也就是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北魏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北魏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人称“书圣”。 东晋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南朝 范缜的《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东汉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张 衡 发明和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 动 仪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著名的医学家 华 佗 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 仲 景 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 圣”。

当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 基督教、佛教 和 伊斯兰教。 佛教在 西汉末年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在东汉时期在我国民间兴起。

王 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写了《论衡》一书,阐明世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存在。 司 马 迁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1919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