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

2016-01-10 17:27:4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广福中学历史备课组

临近期末,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初一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12月中旬至期末考试约复习8课时。

从近期考试2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教学中要重点抓好一班、三班的中游学生,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

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2、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

3、第三单元: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4、第四单元: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 、特别要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3、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4、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安排:

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前6课时主要是基础阶段,最后两个课时主要是提升阶段。

第一课时:着重复习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第二课时: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

第三课、四课 第五课时: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全书重点和难点)

第六课时: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 第七课时:复习已考的试卷,查找不足的地方。

第八课时:最后一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纲式的复习。归纳总结,查缺补漏,从全书的角度总结一些历史事件(以少胜多战役,定都洛阳的朝代等);讲解考试注意事项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尽最大努力,争取让同学们取得最好的成绩。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二:2014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前郭一中2014年中考九年级历史教学(复习)计划

今年初三毕业班共十六个教学班,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以往的教学

经验,备课组集体商定共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进行基础复习,夯实

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构建专题体系,将零散

的知识形成有机整体,第三轮进行综合复习,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复习应考对策:

第一轮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时间安排在开学初到四月中旬。方法

策略:

(一) 解读课标,明确考点。

教师复习前集体备课,研读课标,找出课标的内容标准要求和目

标要求,看看这些内容是属于识记、理解、运用、体验中的哪一层次,

依此来设计复习中的问题。

(二) 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结合课标,对课本进行逐册、逐单元、逐课的全面复习,理清基

本线索,突出重点、难点,挖掘隐形知识,力求规范准确。注意不要

把复习课上成新课,复习不是简单知识的重复,而是找出基本线索和

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知识点,注意整体把握,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

归纳、总结,建构历史知识框架,内容形成一个网络,让学生做好笔

记。板书上采取表格、纲要、图示等板书形式,给学生形成完整的概

念,特别是一些课标有要求,教材中没有的,一定要让学生整理到书

中或笔记上,比如,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等。

(三) 链接中考

结合近三年中考试题,找出每节课复习内容在近三年中考中所

出试题的分数、题型、原题,在复习时结合复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检测

考核。让学生提前体验中考,感受中考。

(四) 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针对每节课的复习内容,出一套训练题,训练题的设计应反映

课标的要求和精神,要有层次,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来设计问

题,同时训练题的设计要参考考纲中的样题,因为样题可反映大体的

命题方向和难易程度。

第二轮是专题复习,时间安排在4月中旬——5月中旬,复习内

容为:

世界史分为六个专题,用三周时间。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确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的斗争与社会主义道理的探索;两次世界大战;

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史;两次世界大战;

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国史分为六个专题,各用三周时间。分为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抗争史、探索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

复习策略:与基础复习一样分为四步。

(一) 解读课标,明确考点

(二) 归类复习,加强纵横联系

经过第一轮复习,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历

史基本线索的梳理。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历史基

本线索的梳理,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历史重要理论的归纳。将前后

相关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专题复习,要

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打破时空的分界,实现知识的重组,把局部零散

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系统的知识。专题宜小不宜大,复习时注重知识的

点、线、面、体,注重整体把握,点在基础复习时已很详细了,专题

复习时不必细究,线、面、体一定要理清,要把复习的知识点串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如复习日本明治维新,可与中国的戊戌变法,欧美的

资产阶级国家改革进行比较,加强历史的纵横联系,做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三) 链接中考

(四) 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第三轮 综合复习,查缺补漏

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缺补漏,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

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如台湾问

题,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复习,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

过练习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本阶段大约要用20——30

套左右的综合题。

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周年大事问题

中考命题不回避学生身边的生活及国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

题, 如中日关系中日本教科书问题,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维护国

家统一问题,三农问题,改革与社会新农村问题,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三次科技革命等,复习时应加以留意,同时,时政热点和周年类问题

的结合也会成为中考命题的侧重点。2014年需注意的周年纪念有:

欧盟建立20周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60周年等等,在关注这些重大周年纪念时,要着重思考热点问题和

所学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

五、加强审题、解题指导

对于每轮复习中的测试试题,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

评,重点放在答题的范围,答题的思路,出题的意图,考查能力的层

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在

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答案

做到答要点,简洁精练,不拖泥带水,书写工整。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三:2014年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4、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5、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二、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考试标准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第一轮: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系统复习。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

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身的弱点、虚点和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7、重视世界史的复习

(1)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苏)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

(2)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一战、二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

(3)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苏)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

(4)中外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史,如美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三次科技革命等。

8、深化现有知识结构

(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着,新兴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先后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从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

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如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侵略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的共同点。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3)注意知识的广度。关于国共两次合作,可以理解为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关于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矛盾;美国内战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民国元年为1912年,所以民国六年即1917年。总之,考生不仅知其一,而且能举一反三。

(4)注意知识的深度。复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具体年代,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是1840年的内涵

时间:2014年4月底5月初完成

方案:单元过关

第二轮:整合知识,提升能力,专题复习。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注意结合不能仅停留在基本问题上兜圈子,应深刻理解习题的实质,挖掘可变的因素,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并对其赋予新意的探索,通过变式提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增强解题能力。复习中,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比较不同时期的知识点或同一时期知识点的方法,例如,将19世纪60至70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还得注意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和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如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文艺复兴联系起来 时间:2014年5月中下旬完成。

第三轮:综合知识,联系现实,考前模拟。

复习时,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搞好热点专题复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人类自身发展并形成综合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做近几年的中考历史真题,同时配以模拟试题进行考前演练。考前模拟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要限时、限量务必有效果出成绩。

时间:2014年6月上旬完成。

教学进度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四:2014年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回顾以往初三历史的复习工作,有得有失,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我们的目标。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2班的学生是全年级基础最差的学生,他们没有学习兴趣,3班的学生,优生少,中等少、差生多,5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较多,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另外,世界史的内容尚未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需要系统复习,以及专题复习及综合复习等任务。总之,这一学期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一、对基础薄弱学生,拟定解决的办法

①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时间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

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②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尽量寻找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历史一共考四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整个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2月底-4月中旬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时间是在4月底-5月中旬,将课本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专题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题型训练,第四阶段是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6月初——6月中旬,根据列次训练

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熟记基础知识,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历史教学进度计划表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五:2014年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东台市台东学校 历史备课组

一、学情分析

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分析说明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二、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考试标准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第一轮: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系统复习。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位置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3、认真阅读,留心细节。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尊重历史,用与书本中相同尺度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事实,切忌随意发挥,画蛇添足。要想取得好成绩,还要注意课本中页脚注释、补充段落和照片下面的小字所述内容。要做到这一点,细是基础,懂是关键,活是技能,从而达到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习惯。把课本中的文字转变成一目了然的表格,使历史知识条理化、简单化、小专题化,可以很好地增强我们读题、解题、做题、答题的能力。

5、课堂以读议练为主.。课堂上教师讲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的,重点、要点、难点分明,学生以听记为主。复习中,思考自查,学生则要以思考为要,找出自身的弱点、虚点和肓点。要从追求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为得出有用的历史经验。

6、既要掌握历史知识,也要学会考试技巧。一道结构完整的历史试题,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提示语、主干语、限定语、项目语,答题时要有意识地按照这4个方面去认真分解试题。答题书写要做到“四化”,即构思目标化、层次条理化、答案要点化、书写序号化。

7、重视世界史的复习

(1)国别史的复习法。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苏)等国的历史。例如,法国政权的更替。

(2)国际关系史的复习法。如英法关系、英美关系、德法关系、美日关系、一战、二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等都属于国际关系史,应加强复习。

(3)中外史关系的复习法.如中日关系、中英关系、中美关系、中俄(苏)关系、中法关系、中德关系。

(4)中外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史,如美国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三次科技革命等。

8、深化现有知识结构

(1)注意历史事实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着,新兴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先后超过了法国和英国,从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的新矛盾,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2)注意事物本身的纵向联系。如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侵略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的共同点。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3)注意知识的广度。关于国共两次合作,可以理解为第一次是党内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关于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矛盾;美国内战是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民国元年为1912年,所以民国六年即1917年。总之,考生不仅知其一,而且能举一反三。

(4)注意知识的深度。复习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将初步获得的知识加以深化在更高层次上有新的认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具体年代,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是1840年的内涵

时间:2014年4月底5月初完成

方案:单元过关

第二轮:整合知识,提升能力,专题复习。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注意结合不能仅停留在基本问题上兜圈子,应深刻理解习题的实质,挖掘可变的因素,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并对其赋予新意的探索,通过变式提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增强解题能力。复习时,师生共同对知识按照不同的角度重新整合,形成历史知识专题。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形成专题的角度有时间、空间、事件类型等依据。学会从整体上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形成准确历史认识。并通过专题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这是专题和方法的结合。在最后阶段的专题复习中,专题量勿须多,重在于精,应归纳出一些相对比较“热”的问题进行设计和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信息,整理资料。复习中,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比较不同时期的知识点或同一时期知识点的方法,例如,将19世纪60至70年代出现

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从两次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还得注意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和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如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文艺复兴联系起来

时间:2014年5月中下旬完成。

方案:专题复习

第三轮:综合知识,联系现实,考前模拟。

复习时,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搞好热点专题复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人类自身发展并形成综合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做近几年的中考历史真题,同时配以模拟试题进行考前演练。考前模拟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要限时、限量务必有效果出成绩。

时间:2014年6月中旬完成。

教学进度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六:中考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基础知识点识记过关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保尖稳中促后进, 。

二、复习计划

从正月十六开学到中考,共有106天,共14个周零两天,除掉清明节、五一节假期,还剩13个周,再去掉体育考试、理化生实验、音体美专业考试等等各项杂七杂八的事,我们剩余的时间可想而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至少需要完成四轮的复习:

第一轮: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系统复习。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这一轮复习时,教师必须立足教材,全面精读,熟悉教材,并将各课、各单元的知识要点梳理出来,按照互相联系的顺序排列,形成知识体系,并弄清知识点在大纲中的合适位置。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要深化理解、准确记忆、拓展思维,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为解答中考试题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习题的练习,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题和答题能力。

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课本逐册、逐课的全面复习,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课。而是要为学生提示出这节课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讲课时要语言精炼,线索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多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分析、发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使每章每节的基础知识打牢。

时间:2013年3月下旬完成

第二轮:整合知识,提升能力,专题复习。

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线,以每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特征为纬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 时间:2013年4月下旬完成

第三轮:综合知识,联系现实,考前模拟。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要密切关注当今与历史有关的时政热点问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进行总结复习。

复习时,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搞好热点专题复习。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人类自身发展并形成综合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考前模拟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要限时、限量务必有效果出成绩。

时间:2013年5月下旬完成。

第四轮:以考纲为纲,进行知识点的回扣,自我梳理。

进入6月份,学生的复习基本上应该处于一种整理和梳理的状态,这种梳理一方面是教材内容的梳理和整理,梳理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是否有遗漏,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构建,,同时还包含对做题技巧和做题方法的梳理,学生做了大量的中考模拟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思考和整理的过程,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应考和答题策略。在这一阶段,第一周的时间属于学生自主梳理的时间,而第二周则需要教师结合做题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习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复习策略:

历史学科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复习方法,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深化。

1、有目的、有计划地“引”

综合复习阶段,因为时间紧迫,应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消化,但又不能每堂课都上自习,让学生盲目看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复习。教师的“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结合考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考点上,启迪学生进行思维。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既要主动点拨,又不包办。其次,明确“引”什么。教师按照复习计划,在复习内容中,根据考纲和已往(近五年)中考已经考过的内容,提示学生本次复习的考点、难点、重点和热点,抓住这“四点”向学生讲透彻、讲清楚。再次,掌握“引”的要领。要在课堂上“引”好,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苦功夫,在宏观上做到“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考纲、备学生、备教法。在微观上做到“备五点”:备考点、备重点、备难点、备热点、备能力点。

2、自觉自主地“忆”

根据教师所“引”的内容,学生应大胆地开动机器,展开联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宏观上进行发散思维,充分回忆每次所复习的内容,并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不同的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相同点,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同类事物,经过比较可得出问题:为什么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其次在微观上要求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地分析。先弄清是什么,再想为什么,最后预示着什么。特别要联系实际,得出启迪。在“忆”这一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查漏补缺地“记”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地“忆”,然后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阅读教材,学生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的“忆”与教材的内容不相符,出现张冠李戴、知识错乱、甚至相反的现象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忆”。说明教材所引的内容学生还没有掌握或完全掌握。怎么办?只有立即让学生插漏补缺地“记”。 “记”是指先理解,再记住,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4、有针对性地“练”

发动题海战是大多数教师在综合复习阶段的杀手锏,很容易出现盲目性,为了克服这种盲目性,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根据自己所“引”的“五点”内容,结合考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参考其他一些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教师的时间紧,任务重,精力有限,因此,对训练题的批改可以让中上成绩的学生交叉改,中下成绩的学生当面改,注重考知识点的落实,并要求学生错题重做。

另外练习要有两点注意1、这一时期所做的试卷要靠近中考模式,最好做中考样板试卷,让学生从形式上、时间分配上对中考有一定的了解,避免中考时产生陌生感。2、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涂卡练习和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每次考试都有一部分学生因审题不清,粗心大意,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重视理解,融会贯通。

5、全面透彻地“评”

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分析总结,根据“错题档案”,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收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的答案,更重要地评讲审题、解题的方法,评讲解题的思路,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没方法却万万不能!中考历史学科可用的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这要求我们复习时得有目的性、针对性和计划性,以提高复习效率。如果能让学生做到轻车熟路那是我们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各位老师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定能打好中考这一仗。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七: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突出热点问题,联系实际。体现了当今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加之历史学科中考内容多、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更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既要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

一、指导思想

1、明确目标,注重双基,理清线索;

2、整合考点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3、总结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联系现实。

二、复习过程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2011、2、28——2011、4、17)

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纵观近几年的期末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为达到巩固基础、查找不足的目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按照提纲的重点,在书中找出知识点;二是按照时间顺序理出知识脉络。三是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表。

2、专题归类,纵横联系(2011、4、18——2011、5、8)

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世界历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史、美国史、资产阶级改革史,文化史等专题;四是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经济危机专题等。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3、综合模拟,查缺补漏(2011、5、9——2011、6、12)

训练可以把一切落在实处,但训练的效果,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一是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考试的知识点不是很多,因此,必须依据考试说明中要求的考试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就可以,一来便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二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帮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二是复习过程中明确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

4、回归课本,考前辅导(2009、6、13——考前)

同时,在不同阶段都应注重搞好试卷的讲评工作,精心设计的试卷讲评课,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能力。

总之,初三历史复习应该安排合理,紧扣考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我相信只要扎扎实实的搞好本阶段的复习工作,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后附进度表、专题题目及热点)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近代侵略专题:⑴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中的暴行(英军强占香港岛、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侵略军的血腥与残暴。⑵其他侵略事件(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阿古柏侵略新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把非法侵占加以合法化,把侵略成果扩大化。让学生清楚哪些条约有割地内容,哪些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哪些有赔款内容,哪些条约侵略出现新形式。

2、反抗专题

反抗专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经常弄不清人物的身份,为此把它们分成这几类型。清朝官员将领: 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 共产党员:杨靖宇、 彭德怀 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 民间团体及代表:太平军 (洪秀全、李秀成)、义和团。我们让学生以历史人物联系相关事件,从人物身上学到一些优良品质。

3、探索专题

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四次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弄清时间,领导阶级派别,代表人物,目的,内容,结果性质,意义)

4、中共专题

(1)中共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让学生认清哪些会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哪些在建国后召开的,哪些会议具有转折意义,哪些会议中形成了中央领导集体。

(2)革命专题:以新民主主义时期内中共28年奋斗历程中重大历史事件为主 ,抓住四个历史时期即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

(3)建设专题:以现代史中四个历史分期的历史特征为主干,以取得的重大成就为重点。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建设: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

政治建设:一届人大并制定第一部宪法,错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特色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外交成就:一方针(求同存异)、一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十年代 、七十年代、 二十一世纪的外交。

(4)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原则、构想、战略专题 ,把零散的知识加以系统化

路线:政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政策:改革开放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外交 :独立自主 、求同存异 ;对台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台:一个中国的原则

构想:一国两制 ;

战略:西部大开发

(5)历史文献类

《民报》、《新青年》、《双十协定》、《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美联合公报》

(6) 其他专题

A.理论类: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如果联系世界史的话还有马克思主义

B.口号类:“自强”与“ 求富” 、“民主”与“ 科学”、“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诗词歌赋歌谣类:

D.近代反动政权:清政府、北洋政府、民国政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近代反封建的具体目标以及他们的反动代表。

E.统一战线:两次国共合作,也可联系到国共两次内战

(6)三农问题

(毛泽东、邓小平)联系到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学生关注三农,关注民生

(7)热点地区(东北、南京、北京、上海、台湾、新疆、西藏、香港)

(8)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结合他们的历史事迹,使学生认识到重要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世界历史专题

(1)国别史: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日本;德国

以美国为例:复习美国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美国的历史梳理成以下一条线索: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美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新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冷战的实施——“一超多强”时期的美国。

(2)三次科技革命专题: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重点放到发明家和重大成就,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3)世界大战专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经过(开始标志、重大战役、结束标志、结果)、性质、影响等,培养学生形成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现代意识。

(4)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5)国际关系专题

一战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前: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二战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当今: 暂时“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展示每一阶段国际政治局势的主要特征,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6)工人运动专题

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7)地区及国际组织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国际联盟;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欧共体和欧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让学生分清他们是区域性的还是世界性,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的。

(8)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万隆会议;26届联大;上海APEC会议

(9)历史文献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法典》、《人民宪章》、《共产党宣言》、《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农奴制法令、《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国家工业复兴法》、《慕尼黑协定》、《联合国家宣言》、《北大西洋公约》,每一文献的核心内容,是哪一国家的法令,或者与哪些国家有关

(10)战争及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萨拉托加大捷、拿破仑对外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莫斯科保卫战、 柏林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抗日战争、百团大战)、朝鲜战争(上甘岭战役)、科索沃战争,使学生认清战争的性质,分清战争与战役的区别,了解战役在战争中的地位

(11)思想运动及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工人运动需要——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影响了哪些政治运动,也可联系中国历史。

今年中考要注意以下几个历史事件: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之下,取得了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

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揭开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序幕。

4.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成为本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8.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

单元说课稿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课标要求及课标分析

1、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课标分析

个人认为,本主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最有新意的一个学习主题。在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中,属于运用层次要求的比重相对较大,如:“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顺其脉络进行分析,其目的可能在于欲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之路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知道他们从事的主要活动。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呈现出明显的层层推进、急速深入的逻辑发展特征。它从洋务派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开始,经康梁维新派发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继而孙中山领导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掀起对封建思想文化批判的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急促而悲壮,一刻也未曾停留。本知识树正是以此四个基本模块为基本要素构建而成,并体现近代化起步呈现的发展特征。

二、学习重点、难点、易考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学习主题,重点内容较多,但重中之重在于“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一主题要求最高,事实上,辛亥革命前后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风云跌宕时期。

2.难点分析

近代化的三个层次,四个事件,都有其紧密的社会背景,其共性:均是在面临外来危胁,甚至于灭国亡种之际,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3.考点分析

从04年上海中考命题以近代化为线索命制一题后,对近代化的宏观考查,几乎遍及各地中考,所以对其重要事件的重要要素及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相应层次、近代化的特点必须牢固掌握。

三、突破措施

1、难点:四个事件的历史背景

〖突破措施〗

(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三事件背景可以直接提问。

(2)辛亥革命可以补充日俄战争相关资料,扩展并丰满历史结论。

补充材料:(可以为视频)

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能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腐败至极的清政府无力约束交战双方,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老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3)总结近代化四事件背景的共性。

2、重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突破措施〗本要求在新授课学习时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不必完全重新学习,可以用典型例题进行巩固升华。

自编试题如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史。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孙中山的政治遗书

(1)结合材料一回答,在孙中山之前,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有哪些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努力?(列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八:初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下学期复习计划

亓书贞

2013年2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学校领导下,以新课程标准为样板, 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 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 切实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初三历史课的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本学期主要是复习中国史和世界史,还要面临初中历史会考,为了积极备战2013年中考,使历史复习做到有章可循,让学生的中考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特拟定该复习计划。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

(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了解初中历史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3.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2.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逐渐了解世界历史,形成对世界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情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中国历史一至四册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及中国现代史三部分,内容复杂多样,知识体系比较繁多。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把本学期的内容分为六个单元,同时依据教材使用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如下重点:一至三单元重点理清历史知识结构,落实知识点,四至六单元重点教给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并记住历史人物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世界历史》教材上册近代史部分共有五单元15课,主要讲述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由于资本家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历史》下册共有八个单元,19课,主要讲述了世界在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两极格局状态下的不同制度国家的发展状况,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我校由于条件有限,无法全部实行电化教学,多数课堂教学只能在班内进行传统的常规教学,即便如此我也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利用学校购置的影像资料、历史地图等文本资料进行历史教学,尽最大可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学情分析

1、对象: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初三,共六个班,共340名学生。

2、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这就需要老师遵循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前提,避免僵硬的知识灌输,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用准确、生动、有趣、流畅的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及时发现、督促,使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五、教学措施

首先确定复习思路: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2013年2月-3月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篇九:初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纵观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都体现了 “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考查基础化;二是题材选择生活化;三是能力要求层次化;四是思维模式开放化;五是试卷结构格式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提高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下面就九年级历史一轮有效复习作出以下安排:

1.深入钻研大纲,领会精神,有的放矢

2015年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对中考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能力考查目标、命题依据、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作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自大纲一公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便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逐词逐句地学习、推敲其中的意思,用以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与复习。此外,《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不能放松,因为课标明确了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要求,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历史教学内容以及处理原则。这些都是中考复习中必须遵循的总精神和把握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明确这些,复习才能有针对性。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对课标、大纲的深入了解。

2.注重思想教育,情感导航,爱学乐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九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首先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其次是升学的压力,第三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再加上青春期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诸多的因素导致了学生在临考前的几个月思想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这对于九年级历史老师来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一轮复习之初,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爱动手动脑的求实作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这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一轮复习扫清障碍。

3.遵循认知规律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3.1.复习目标

根据课标纲要,系统记忆复习。在授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第一轮系统复习。历年中考命题都会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力求试题难度适中,着重关注的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时更应侧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要点(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影响等)要记熟。近几年的中考历史

命题较贴近现实生活,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地图、图表、文物、人物名言、艺术品、邮票等都可以用来设置试题情境,我们在复习时也要多留心。

通过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打牢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指导思想

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以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3.3.复习原则

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形成体系。

3.4.复习策略

3.4.1.对照考纲,回归课本

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第一轮复习主要是以单元为体系,学生需整体认识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学生的学习就算掌握再多的解题技巧,如果对于基础知识不能牢记掌握,最终也是没有用的。所以第一步就必须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可引导学生对照考纲,在心中从“原因、时间、人物、经过、结果、性质、意义”等方面去回顾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注意分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意义、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等。复习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各课的引言、插图、表格、注释以及文献资料等,这些可能会成为考题的史料来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对教材中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进行优化整合,对知识点的把握教者可编制填充题,学生通过翻书,手写加深记忆。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学生对历史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初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3.4.2突破双基,提升能力

纵观近几年我市中考历史试卷,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重点。选择题部分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所考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而细。学习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注意适当延伸和拓展,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

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形成系统框架后,帮助学生对考点进行一一细化讲解。

3.4.3整合知识,形成体系

中考大纲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特别是材料题,它不可能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把类似的事件、或相关连的事件、糅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掌握理解。我们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概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点之间的框架体系,使之清晰易懂。

那么,怎样使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之上构建知识的体系,明晰知识线索,将纷乱的知识理出一定的规律呢?教师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将书本由厚变薄,运用时再由薄变厚。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知识的前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这一轮复习应该把握好这种关系,理清知识的脉络。此外,更需要把中外历史之间的纵横联系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知识的掌握将不再是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而是一张知识的网络体系。在一轮复习阶段,我们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社会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从而,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七年级下册的复习,应该让学生学会把握课文内容,抓住主要特征,整合知识,为达此目的,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科举制诞生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完善科举制的三个关键人物吗?能否说出科举制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唐朝采取的民族政策及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等等,整合这些知识点,形成体系。

3.4.4聚焦课堂,点线面结合

历史复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历史老师要功在课前,认真吃透考纲,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案,备课要备教法和学法,以学生学为中心,进行精心“预设”,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革新我们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动起来。搞好试题研究,关注现实,打开尘封的历史大门,课堂上要真正做到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体参与,变式训练,主观题变成选择题,逐步总结与提升。

3.4.5中外贯通,注重关联

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学“活”历史,提高自身认识事物的能力。例如复习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时,教者可设计:“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俄国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果有何不

同?”这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对同类、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识记,进而进行比较的能力。一轮复习中,就要做到中外贯通,注重关联。

3.4.6关注现实,关注热点

历史中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因此在中考复习时,也要多关注国家、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热点事件。如:能源问题、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教师备课要把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相联系,才能增亮得分点。西藏问题、新疆问题、港澳台问题,既是热点问题,又是中考的考点问题。

4. 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引领,讲究实效

4.1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复习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对后进生,课堂复习采取“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对中等生,要对他们要严格要求,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对尖子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以提高中考优秀率。

4.2.复习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以下现象

4.2.1.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以往一轮复习,学生面对繁多的复习资料,课上要满堂听老师讲解,课下要做老师布置的试卷,这种大运动量的复习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生理上的疲惫、心理上的厌烦和思维上的混乱,学生一直处于疲于应付各种任务的状态,大量的解题训练会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 我认为用好中考指南就行。

4.2.2盲目拔高,忽视基础

在历史一轮复习中,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丢分比较多的是中等以上难度的题目,所以常常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一味地让学生做一些高难度的材料题目;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明显的盲目拔高现象。这种做法不妥,要形成合理的区分度。

4.3复习中还应做到四“多”四“少”

4.3.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4.3.2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

4.3.3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4.3.4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经过系统、全面的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因此,这就要求师生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把握几条主线,注重相关联系、整合、梳理,细化考点,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初三历史一轮复习是我们历史组所致力的方向。


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相关热词搜索: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人教版初三英语复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初三人教历史复习计划"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190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