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

2016-01-11 10:10:0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一: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一: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

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5、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6、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着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在讲评试卷时,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

归成一类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知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时,同学们相互测量身高,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 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课本18页的例子:“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在完成知识教育外,还应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六、撰写博客文章及教学论文。

本学期在“成长博客”上撰写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教学反思,

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1月12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二: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总结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万事开头难!做为一名新教师,从事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了拉近学生的距离,我只能多请教以前教二年级

的老师请教,多和数学教研组的老师商量教学策略。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慢慢接受我的教学。

数学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但真的要教好可不容易,教学的改革在不断

创新,没有一劳永逸的。借鉴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

现在学生的知识是多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我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 认真学习新课标

开学初,我反复研究新课标,了解二年级数学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认真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

究学生,探究教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觉得二年级的小孩子,应重点培养计算能力,为高年级的计算和以后打

基础。我坚持每天自习课进行20道的口算题,由简单到较难,以提高学生的计

算能力。在每节上课前五分钟进行口算或计算练习。在口决方面也要求人人过

关。在思维上我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 、认真备好每节课,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教学工作上。我认真抓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课

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抓课前准备。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教

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搞清楚,了解教材结构特点、重

点、难点,掌握知识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要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二是抓课堂教学。我首先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做好信息反馈,调

动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上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

产生快乐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我注意了课堂语言的简洁,课堂

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家庭作业

少而精,减轻学生负担。三是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课后的辅

导工作。小学生好动、爱玩,缺乏自制力,在学习上表现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针对这种行为,我把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一

项原则,并把这项原则贯彻到教学中。在辅导后进生上,根据后进生的各自情

况,给学生们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四、多和同事交流,多听取宝贵意见

对于我的教案,老师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收茯不小。学校也组织

我听了优秀公开课,另外听文定小学老师的课也受益匪浅。

虽然如此,但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憾和疏漏之处,比如孩子

们喜欢犯的一个通病——粗心,有时我还不能熟练驾驭数学教学等等,这些都

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

则,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

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

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关系;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

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

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

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

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

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

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

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

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

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

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

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

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

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

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

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

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

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

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

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

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

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

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

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

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

念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

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

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

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

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

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

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

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

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

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

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

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

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

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

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

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

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

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

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

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

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

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

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

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

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

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

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

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

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

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

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

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

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

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

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

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

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

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

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

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

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

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

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四、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

简易天平、学习平移、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五、课时安排:(一)、解决问题 4课时

(二)、表内除法 13课时 1、除法的

初步认识 平均分 2课时左右 除法 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

口诀求商 7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三)、图形和变换 4课时 剪一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三:201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

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

对着几。

(5)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

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 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

(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2、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五、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六、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七、数学广角——搭配(一)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四: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例题

1.口算

51-30= 60-35= 59-28= 10+13= 12+10=

42+24= 10+55= 25+66= 89+10= 66+16=

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

61-53= 53-48= 17+35= 83-40= 61-57=

74-52= 35+46= 18+12= 86-51= 22+60=

87-40= 29+43= 87-53=

2、列式计算:

(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两步竖式计算

45+5+40= 83-50-4= 30-14-8=

70-33+7= 96-70+6= 94-60+4=

7+23-4= 93-49+27=

3、应用

(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

(2)二年级有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重点、难点

1、(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五: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一)

本单元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困惑。二年级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做到了一下几点:

1.在原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 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4.在情景教学中要学会思。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只能达到 40﹪-6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得也吃力。我在教学中积极设臵生活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例如:小熊从家到学校已经走了3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少米?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在直观演示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轻松的解决问题。

5.在教学情境中要让学生学会记。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教师最难讲,学生最难接受,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就更难了。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一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再用尺子画出1厘米的线段,真切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这样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中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感受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⑴横式上的得数漏写。⑵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的学生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住典型的错例,和学生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性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中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还有,在上本单元时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全做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训练,不断加强。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时我进行了以下的做法:

一、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形、正方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本单元教学中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画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的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这样,使学生很形象的接受了“角”这一概念。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向来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在新课程教学下,如何体现“经历、体验”这一理念呢?我觉得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无论哪一门学科,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只要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点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内心的重视。所以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前面画角的方法,口述画角的步骤,然后进行互相比较,得出画角的正确步骤,这样,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亲身体验对于发展学生正确的认知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不断进行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

单元小结(四)

本单元是学生初步认识表内乘法,所以,我们本单元的设计就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根据发现的问题来提问题,从情境图中开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情景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解除加法算式,教师板书,然后同学们来观察着几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要注重孩子对语言表达上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现使学生意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一句话说,只要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即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因为之前老师在暑假作业上有一项要求整理背诵9内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他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如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没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单元就是培养认识到加法和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总体上掌握的不错。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自己去做吧。

单元小结(五)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观察物体,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这样比较全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能离开实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讲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时,离不开学生的活动。比如,在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站在位臵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有观察,有记录,最后进行对比、交流、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的理解和运用知识。

2、在本单元教学设计时,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臵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又如让学生通过玩手中的长方形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时,通过颜色与几何体面的对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3、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有些不足的地方也值得我深思。比如:学生对“面”的理解比较抽象,模糊。在观察一个纸箱时,有的学生竟说出自己能看到四个面。还有,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但学生的活动没有章法,有些乱。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活而不乱”,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六: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 长度单位

1. 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时,用“米”作单位。

(2) 1米=100厘米。

(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

(4)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2. 线段

(1) 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 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

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是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 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四、 表内乘法(一)(二)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2) 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乘数)×(乘号)5(乘数)=10(积);

(3) 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4) 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2. 乘法口诀表

(1)一一得一

一二的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五、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六、认识时间

1. 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是分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大格包含5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小时=60分钟;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点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点零5分应写作8:05。

2.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点,先要读出现在是几点,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点。

七.数学广角——搭配(一)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七: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伴随着新年脚步的到来,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二年级班的数学,在这一学期的教与学中,伴随着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忙碌中有收获,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学期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常规,就是习以为常的规定,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备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备好课,要求自己首先做到熟练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并做到:通过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其次了解学生,每上新课前都要明确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学习情况,因为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2、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错题要求及时更正,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念影响行动,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年级也有过这方面的培养,但是毕竟太小很多的学生还一点也不懂事。在这学期我就特别注重他们这些习惯的培养:

1、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3、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4、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于是本学期我暗下决心:不管花多大的力气,不论付出多少心血,也要让学生乐意去学数学。

1、组织学生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竞争,同班同学与同学之间竞争。本学期我任教的是二年级的数学,开学第一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本学期的一些上课、作业常规,然后就给他们每个班100分,并告诉他们这学期会根据这个常规来给班打分,在100分的基础上表现不好的扣分,表现好的加分,期中期末各总结一次,到时看哪个班最棒得分最多,哪位同学最棒为班上加的分最多。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效果还不错;课堂上也适当组织竞赛,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如在练习口算题时,我们搞竞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投入竞赛之中。

2、在教学中,我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侧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灵活、发散、创新等品质。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二年级有不少以前上课不认真、不写作业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张林琼、周建楠、陈晓辉等。

四、认真对待学情检测,扎实做好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在我们学校已经实施了一年,每一次我都会认真的去对待。这学期教导处毛老师又在网站上建了个教学检测,要求各科的老师把每一单元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再针对每个知识点上传对应的试题,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随时抽取相应知识点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情。在上传试题时我尤为认真,每一个题目在上传之前我都仔细斟酌,难易程度、分数方面都参考相应的资料,尽量让上传的试题具有一定的价值。当然教学档案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会继续在这方面努力,争取有所突破。

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性格急躁急于求成;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需大胆地去“放”,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力培养学生

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外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还应更多的贴进生活,让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争取更大的进步!

戴晓洪

2011年1月19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八: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永州泓文寄宿学校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2013年秋季学期

罗敏

一年一度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法非常适

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5、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6、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着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在讲评试卷时,按

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成一类进行讲解。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知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时,同学们相互测量身高,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 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四、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课本18页的例子:“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在完成知识教育外,还应教育学生做完纸花后,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

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2013年1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九: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继续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按照新课标的指示,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情况,我采用有效地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本学期中,学生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汇报:

一、学习新课标

我在本学期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学习新课标的内容,了解到学生在二年级应该掌握怎样的数学知识点,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以便于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认真备课

备课是教学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要认真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学生的差异不同,他们理解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课的类型,选好教学方法,写好教案。

三、课堂教学

首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那么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实践,是学生们产生快乐的学习心情。在课堂上,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足他们动脑思考的空间,这样才会是学生理解所讲的内容。课堂上的讲练结合,让学生从分掌握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还要将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要学生们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一起解决,做到不留死角。

四、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做好课后辅导

在批改作业时,尽量做到在学生面前面批,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并且不要指明错误在哪里,让学生自己去查找错误,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学生订正后,要及时的回改,让学生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这样才会在知识点上得到掌握,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课后辅导针对的对象是那些后进生,这样不仅在知识上能够补

缺补差,并且能够改善他们学习的不好习惯,指导他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从而提高差生的成绩。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认真听讲,家庭作业也可以认真完成,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度不够好。对于出现这种情况,我将班级中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安排到一起,让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并且为他们定下教学目标,只要有进步,就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也经常在班级中开展各项竞赛活动,目的是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晚放学后,要求学生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和完成家庭作业。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六、不足之处

虽在教学中有点进步,但是和有着资深教龄的老师相比,我还差得很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要形式多样一些,继续提高教学水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篇十: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学期

2013.2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新接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副班主任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绝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他们由一年级不喜欢数学转变成对数学表现出较大的兴趣;由学起数学来感觉很累转变成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工作成绩: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抓住一切机会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练习课时间,补习加、减法含义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等。利用口算比赛,日日口算练习并计时间、改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本学期,本年级全体学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期末考试,成绩良好 。

三、工作重点教学工作: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过程中,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等等。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从而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3、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6、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教育工作:

1、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待人,心态平和,与同事团结协作,认真踏实工作。加强和同事的合作与交流,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 为了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教育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能给予无私的帮助和关怀。

3、对课堂教学注重精益求精,关注教学细节。如:关注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关注对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捕捉及合理利用等。

4、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创新性作业,关注后进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狠抓落实,能做到抓两边,促中间。

5、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真、细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乐于亲近老师。

6、以学校的整体利益为重,从不因私事而影响工作。自工作以来,每年都是全勤,从不迟到早退。

7、刻苦钻研教材,学习教学方法,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精心备课,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能力,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8、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业务水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1)确定目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2)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力,尽量在已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既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又节省时间。(3)根据目的要求、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基础恰当地确定作业的质和量,做到有针对性。

(4)尽量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和练习。(5)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检查,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馈信息的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以便以最合适的方式和速度进行有效的教学。

9、和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不仅使家长对我们以往的工作满意,更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10、在工作中,发扬自身优点,努力改进不足,把各项工作尽量做的更加全面、细致一些。

总之,我们就应该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去关爱学生,孩子的父母相信老师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学校,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地保护他们,爱护他们,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石。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英语二年级上册
  • 1、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学总结(2016-01-1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559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