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2016-01-12 09:09:0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一:8、7、6加几教学反思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供大家学习参考。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一: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豪山小学:陈新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是按照“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迁移7、6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深化,发散思维——巩固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

上课伊始,我所设计的复习题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本节课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因此在教学例题8+5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同桌交流算法,比比谁想的算法最多、最有新意等探索活动。给学生留有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我首先说:“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计算的方法也得到了优化。把枯燥的例题溶于生活情境中,创设了学生喜爱的人民公园的情境。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精心设计练习,计算课是较单调无味的。特别是学生上了30来分钟后,已经觉得有点累了,特别是对一年级小朋友们来说,注意力很难集中,枯燥的计算已经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让学生比赛谁先完成练习题,学生们对比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然而然又精神抖擞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二: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个知识点结束后的练习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计算方法,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练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 本节课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从容易到难,从巩固练习到提高练习。

2、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凑十法,而凑十法关键是要凑十,能快速看出那两个数合起来能凑成十。所以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连线题,把能凑十的两个数连起来。这样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作了好的铺垫。

3、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连线题、有比速度题、有比大小题、有解决问题、还有涂一涂。这些练习用闯关的形式呈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三: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个知识点结束后的练习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计算方法,使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练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 本节课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从容易到难,从巩固练习到提高练习。

2、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凑十法,而凑十法关键是要凑十,能快速看出那两个数合起来能凑成十。所以本节课的开始设计了连线题,把能凑十的两个数连起来。这样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作了好的铺垫。

3、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连线题、有比速度题、有比大小题、有解决问题、还有涂一涂。这些练习用闯关的形式呈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四:《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本节内容还兼有巩固上节教材的任务。

上课伊始,我采用“快速填数”、“快速口算”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从而让学生得出,不论“凑大数”还是“凑小数”,只要能够“凑十”,都是能够让计算变得方便、快捷。之后我在课中休教他们唱“凑十歌”。“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唱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最后,由学生自主探究8加7、6的计算方法。

但在上完本节课后,发现学生能够完整、流利的说出算理的人数极少,所以值得我去对本课的一些环节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中制定的内容不够清晰、完整,学生未能准确表述算理。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学生能力方面的目标只关注了学生用“凑十法”的达成目标,而对于学生的表述能力方面未做详细的制定。因此在教学中,未能将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结束也未能正确的表述出“见8想几,几可以分成2和几,8加2是10,10加几等于几”这样的“凑十”方法。

片段:

师:计算8+5等于13时,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把5拆成2和3,2和8凑成10,10加3就等于13。

生2:我是想8借2就得10,10再加剩下的3就等于13。

此处教学中,我只关注了学生是否能说出其中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学生的表述是否正确,并没有及时的指导与订正,这就使学生在后面的回答中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述。

学贵在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有一定的主导作用。教师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表述的是否清楚、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在本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如上问题,教师可以以一个“问题串”来进行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把几凑成10?把5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凑成10?”或者反复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说,学生达到正确表述的能力后再进行下面的环节。

二、教学中对细节的关注同样重要。

1.“学生”还是“孩子”?

本节课教学中,我偶尔出现了把学生叫成“孩子”的现象。自己原以为“孩子”的称呼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与我更亲近。这样的想法在现在看来有些欠妥。毕竟“孩子”是把自己当成大人来看,与学生之间是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使学生感觉老师在以大人的口吻进行教育,此称呼在课堂上不妥。在今后的课堂及课下,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2.学生行为习惯中的小细节未有效指导。

课中休后,学生已放松下来,但是当我让学生坐下后,他们的坐姿未能及时调整。而我是在出现此种现象后才意识到需要提醒他们正确的坐姿。如果在学生坐下之前,教师能够先提醒调整好站姿,然后再坐下,效果定会有所改善。

从开学初到现在,我校教师一直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细致的训练与指导,但本节课中,我对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声音是否洪亮关注较少。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回答,多训练,不懈松,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关注全体学生不够。

通过主任的课堂学生发言统计,能够明显的发现,本节课中我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学生的发言覆盖率仅为1/3,其他学生的关注极少。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表现机会,只有关注更多的学生,课堂上所呈现的效果才更真实,学生对于学习才更有兴趣,才能随时跟上教师的“节奏”,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五: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初步体验“凑十法”。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体验、比较,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这些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教学中,感觉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到公园玩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2、“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脑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求、体验、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师强调出最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仍然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注意在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4、鼓励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六:《8、7、6加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学反思

积极参与是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是对活动的

创造、运用,其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它决定了活动的质量;有效参与是表明教师要着力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素质与能力。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

一、创设生动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

验,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都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1. 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

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上课开始,我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处于一种比比、试试的心态,引起学生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不但激发动机,更激发思维。

2. 频繁交往,扩大参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同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 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

1. 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如果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快乐转盘和找朋友,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

2. 机会充分,评价有方。

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学生能说出来的不讲,学生能做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的不讲,学生有能力探究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够升华的教师不去总结,课堂变

成了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馈,让学生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每位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飞翔!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七: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但计算起来有困难,因为孩子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方法上学出现了点数的算法,和接着数麻烦的方法,还有直接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设计以中山体育馆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线,熟悉的情节,唤起学生兴趣,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如果本节课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找汽车和打气球,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同学们都很积极。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处于接受新知识是属于慢热型,所以主要以老师引导为主,在教学设计完全按照课本的设计上课,学

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和课本所设计的学习过程一致。但在另外一个班级,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在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非常好,学生主体性比较强。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适时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讲解,质疑比较吸引其他学生的学习。且在反馈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课堂气氛没有平时常态课堂那么活跃。存在的原因:老师没有常态课时放得开。在提问和评价反馈学生过于死板,处理学生的回答和教学环节不够灵活。学生第一次拍录像课也有点紧张,课堂常规要求没有到位。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个性色彩。我因课堂中害怕学生没跟着教学设计走或者害怕“收”不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束。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八: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相同。例1用一群小学生去公园门口买门票的场景引入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多次接触类似的问题,都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所以我班学生没有出现点数的算法,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比教材又提高了一步。

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让两人一组,用摆小棒计算8加几,在反馈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也有一部分学生用拆8凑5,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例2时,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8、7、6加几,有的学生借助小棒完成凑十的过程,大部分学生直接看算式说出凑十的过程,在集中反馈时,我发现90%的学生用的是“拆小凑大”的方法,并能够完整的说出每道题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而且还有学生提出计算6+5时,除了把5分成4和1,6和4凑成10,还可以把6分成1和5,5和5凑成10,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与5相加时,拆大数和5凑十也是很简单的。

例3教学8+9我完全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能有几种方法计算8+9?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同一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的方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这节课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学生真正体验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理,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较好。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九:《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 加 几》教学反思

一、引导自主探索、较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因此在教学例题8+5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给学生留有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当学生体验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后我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而是问:“你喜欢哪种算法?”并允许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心理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二、紧密联系生活、较好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围绕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我把枯燥的例题溶于生活情境中,创设了学生喜爱的逛公园的情境。利用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学习。这样既联系生活又激起学生高度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提高了。并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更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好玩,从而喜欢数学。

三、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既有趣且参与面又广。众所周知,计算课是较单调无味的。我把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又熟悉的物品。设计到公园玩、算人数,摘果子,数碰碰车,采蘑菇等游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特别是采蘑菇比赛,更是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运用表扬和奖励竞争机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年龄特点,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对表现好的学生采除用语言表扬外,还奖励个小小贴图,答对的同学还把制成的蘑菇等相关教具送给他,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给牢牢地吸引过来。

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篇十:《8、7、6加几》教学案例及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材中的例1创设情景引入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显示出两种方法解决问题:①接着数,数出结果;②思考8加5等于多少。着重于引出如何计算8加5,让学生通过数小棒,再摆小棒,把上节中9凑十的方法迁移过来,将8凑成十,再抽象出计算过程。例2中有3道式子“8+4、7+6、6+5”,分别是8加几,7加几,6加几,要求学生不依靠实物,自己“想一想”该怎样算。此处,学生有学习9加几计算方法的经验,并在例1中也已经自主探究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如果教学例2时还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再次自主探究7加几,6加几,学生的积极性必定会大打折扣,因为计算“7+6”、“6+5”都可采用“凑十法”,学生很容易想到。例3中以“8+9”为例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①把8凑成10;②把9凑成10;③根据9+8=17,想出8+9的得数。本例题中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在实际计算中,学生比较喜欢用大数加小数,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其中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3道例题层层推进,每道例题对学生的要求都不同,但笔者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对于例2,例3的安排,在方式上,似乎不紧凑,且有点重复,如:例2中单一的式子,让生重复探究,学生必定觉得索然无味,如何让学生有效积极地参与教学,自主归纳出这一类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挑战性,体验成功的快乐呢?面对这个问题,笔者思考着:能不能将例2、例3“整合”起来?利用好教材中所给的资源,设计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3-10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转盘和小花、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1.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 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儿童乐园)

3. 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

最后一题9+7咱们一块答!(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二 、自主研究,学会算理

1. 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已经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 ②接数法 ③8+5

2.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几(教学例1)

①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 学生交流后汇报:指名生上台演示。并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并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你们看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 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以后同学们在口算时,可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看着你喜欢的方法把它装到脑子里吧!

④ 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算这几题,行吗? (练习P105页第1题)

⑤ 小结:这些题都是几加几?(8加几)8加几,怎么算?(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例2)

① 同学们刚才都学得很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

② 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由生自主列式,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③ 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如:8+4,怎么算?(由学生说算法)

④ 那这边的其它的算式该怎么算呢?(在小组里说说)

⑤ 指名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例3)

师:再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如:“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① 把8凑十 ② 把9凑十 ③ 从9+8=17想到8+9=17

小结:看来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看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出几句话?请大家翻开书104页,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

2. 转盘:再来玩个快乐转盘的游戏。(转盘正中心写有8、7、6数字,)

3. 找朋友:接下来,我想请得了小花的同学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小花的反面写有一个算式如上图,没有得数,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算式的答案,将算式贴在相应的数字下。)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1.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2. 拓展:我想请你们自己设计一个周末活动方案:在儿童乐园里,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让你自己玩,你准备怎么去玩? 此表交给家长打等级,我们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方案是最佳方案,咱们把它贴在班级的展示台上!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积极参与是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它是对活动的创造、运用,其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学习,它决定了活动的质量;有效参与是表明教师要着力创造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方面的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发展,提升学生学习素质与能力。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两者在教学中缺一不可。

一、 创设生动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把学生放在首位,每个教学环节都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设计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1. 情绪饱满,积极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状态是:抢着说、纷纷地说、热烈地交流,这些充分说明了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

【片断一】:复习导入,引起兴趣

师:咱们比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生1:5可以分成2和3

生2:5可以分成4和1

生3:6可以分成3和3 „„

师:刚才大家表现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出示课件:游乐场中的游乐项目)

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说对了就先出发!(出示课件:小车上的式子)

生:10+1=11、10+3=13、10+7=17(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9+1=10、9+3=12、9+5=14、9+7=16(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反思】:计算课往往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何调动学生,让学生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上课开始,我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

应”、“答对就出发”等让学生处于一种比比、试试的心态,引起学生好奇心,唤起学习兴趣,不但激发动机,更激发思维。

2. 频繁交往,扩大参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片断二】:自主研究,证明算理

师: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一些游乐项目及其票价,由师介绍。)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

师:请在小组内说说,把算式记在本子上。(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旋转木马”和“海盗船”列式是:8+7

生2:我想玩“激流勇进”和“海盗船”列式是:5+7

生3:我想玩“旋转木马”和“过山车”列式是:8+7

„„(师将学生列的式子记下)

师:你们都很会玩,列了这么多式子!你们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当然可以,我花了15元!

生2:我花了13元!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4和3,6+4=10,10+3=13

生1:我也知道我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好,请大家在组内说一说,你所列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组内说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式子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2: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

生3:左边是大数加小数,右边是小数加大数!

师: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那我来考考你们。(拿出7+6=13、6+5=11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反思】: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3进行整合,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同桌相互讨论,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参与各个环节,逐步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 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有效参与。

1. 思维活跃,训练有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

相关热词搜索: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876加几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8、7、6加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12753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