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小数乘整数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2016-11-21 10:46: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小数乘整数反思(共9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r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一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r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r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r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

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二篇

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小数乘法,计算教学是学生最感到枯燥无味的知识,但教材安排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两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应该如何写还很模糊。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能正确判断积里面的小数位数。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三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

用。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

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共7篇)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四篇

篇一: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

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

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

这一节课。新课程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

时,强化了算理的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

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时要求学生思考“这

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当学生发现自己对“小

数乘法”这个新知识还不理解时,就会产生求知的渴望,都

希望自己成为“探索者”,把做题的方法弄个明白,于是我

让学生动脑想想“怎样计算58.6× 6” ,他们就会去思

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就象种子一样,生长成新的知识。接下

来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计

算的,针对这一算法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

还有学生把“58.6× 6” 看作“586× 6” ,然后再

把所得的积缩小10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方法大

胆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把58.6看作586来乘”、

“为什么要把积缩小10倍”?

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争论,

【小数乘整数反思】

在争辩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与学生直接交

流的空间,让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确

了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有学生想出了课

本上没有给出的方法,把58.6分成58和0.6两部份,分别

和6相乘:58×6=348、0.6×6=3.6、3.6+348=351.6。在这

里,不但看到了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

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在教师

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俗话说两个人每个人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还是只有一

个苹果,如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好的解题方法,相互交换,那

么每人就有两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目

标所在,只有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互相交流,才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题多解,经过日积月累也

会有多题一解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xx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可能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

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0。72×5 使得同学们自己体会脱离元角分怎么计算理解算理算法。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乘数转化乘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如何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三,最后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的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

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篇二:“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共有以下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小数乘法验算、求积的近似数、连乘连加乘减、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本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内容看似简单,可是却是很麻烦的一个单元知识。因为和计算打交道,本来就比较乏味,再加上因数又是小数,所以,小错误比较多。根据平时上课和作业反馈,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中,大部分是方法上的错误:1、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弄不明白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根据一个转化思想——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最后再在积的准确位置点上小数点,他们会把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或小数点对齐。2、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3、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在5.06×3.8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9.228,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乘的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这些问

题,随着平时的纠错和学习的升入,渐渐消除了,老师在刚开始这一单元知识教学时,一定

要注意这方面的策略引导) “求积的近似值”这小块的知识中,学生从买东西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他们的准确值,买东西一般情况下是保留一位小数比较符合生活实际,也理解了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的过程中,当求出小数的积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而是要在笔算出准确积的情况下按要求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可是学生们在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忽略得数保留几位小数而准确计算,这是其一;其二、在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中,学生也习惯准确计算。所以,要特别加强审题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中,学生有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相对而言知识很简单,只要切实明白“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的道理就行了。但对于这样的乘加算式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7.3+2.7×20

=10×20 =200【小数乘整数反思】

要特别注意类似的纠错练习。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这部分内容是四下“整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延伸,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学生运用的较好,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相对而言灵活性不够。主要有以下的主要错误:

(1)10.01×4.5

=10×4.5+0.01

=45+0.01

=45.01 (忽略了要用10和0.01分别去乘4.5,再相加。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运用不灵活)

(2) 8.8×12.5×0.6【小数乘整数反思】

=(8×12. 5)×(0.8×0.6)

=100×0.48

=48(想当然的把8.8看成8+0.8,又运用的是乘法结合律,混淆了知识)

(3) 0.98×3.2,部分学生选择笔算,不知道把0.98看

成10-0.02的差,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对于以上的问题,关键还要在平时注重专项知识的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总是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急于给他们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他们自己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思考,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我想有的学生很有可能自己能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另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篇三: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安排的小数乘法主要内容分为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利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等几个知识点!回顾这一个单元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困惑:

一、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点上,学生由于受小数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知识的影响,习惯性的列竖式计算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对齐了!结果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在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后,末尾出现“0”时,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点小数点与去“0”的先后顺序!在作业中出现了先把“0”去掉后再点小数点的错误!

三、同学能够理解“一个非0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大;一个非0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要小”这一性质,但不能做到灵活运用!同学们在处理756×0.9○756这一类型题目时,还停留在通过计算得出左边结果再比较的认识上!

以上是在进行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而掌握得比较好

的知识点则是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几点上! 对策:

针对第一种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专项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强化训练和对比训练来帮助学生区分小数乘法与小数加减法在计算的过程中的区别!

第二种情况:明确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与步骤!

第三种情况: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发现○左右两边相同数,再从判断○左边另一个因数是否大于1,最后确定选择大于或者小于符号!

篇四: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完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也知道把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至于为什么要这么算,学生还很模糊。我重点按照积变化的规律来复习旧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积也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做一做”的习题,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知识的迁移。由于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然后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告诉学生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来计算,只是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2.55x42时,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用对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

2.55扩大100倍了,计算的是255乘42,所以就要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再是小数乘法,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好的,由于计算方法的发现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篇五: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面对实际的教学中,有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理解和计算小数乘法,知道变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是很模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不断的地寻找学生能理解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大胆的思考。通过整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来达到解决问题。

1.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判断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

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2.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列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是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要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

篇六: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小数乘除法时,刚开始,我总觉得学生自己探索,经过交流讨论,然后通过练习,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可两天下来,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总是错误百出,计算正确率不是很高。由于学生以前接触的都是整数的计算法则,初接触小数不容易适应,容易出现错误。 从学生的基本技能来讲,加强计算能力,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意义上说,加强计算能力对学生细心的培养是很有效的。因此就我现在教的学生而言,计算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数位写颠倒:十分位上的数字与百分位上的数字写交换。

2、计算时,中间要商“0”的不会商“0”。

3、计算过程弄不清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的规律。

4、竖式计算,横式上不写得数,或者抄错。

5、简便计算中不会利用乘法分配律。

6、乘法口诀记得不熟,用的不熟。经常会出现3乘8等于28的情况。

7、计算结果数不清小数的位数。

8、有的把小数乘除法当小数加减法来算,(弄混淆,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乘整数反思】

9、数位不够时不会写零占位等。

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办法:

1、找出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

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发现计算方法错误的很少,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居多。我还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字写得工整的学生的作业本、练习本、试卷等给同学们传阅,并向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去思考,去检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能体验到其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2、教会学生列竖式,打草稿

在进行计算中,我强调口算与笔算的合理把握,要求学生口算必须在已学的口算范围内进行。如果要列竖式的题目就一定要打草稿。为此在计算时要求学生把竖式写在作业本上,并提出列竖式的要求(数位必须对齐,字迹必须清楚),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哪些计算写竖式,从而可有效地进行指导。经常让学生上黑板来板演,并进行集体纠正,找出错误原因。告诉他们一定要多练习。而对学生来讲,由于横式、竖式都成为作业要求,认真程度大大提高。

3、批改方法

在作业量上,布置时要少而精,但要求书写整洁,计算正确。批改时除了前面提到的对草稿本也进行批改外,我还作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批改时先看该生作业是否全部正确,如全部正确,则立即作出评定。如发现有错,则暂不批改,并发还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找不出就把范围缩小再缩小,订正后再交教师批改。如订正后还有不正确,则依然作出下一次作业前一定先改正的评定。这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并引以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五篇

篇一: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

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

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

以下几点:\r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

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r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

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r

三、在学习过程中,

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

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

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2、

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

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

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

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

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

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

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

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

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

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

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

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

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

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

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

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

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

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

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

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

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

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

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

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

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

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

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

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

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

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

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

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

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

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

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

中。

最后,要充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加大信息量,力求针对性强,且具较强的开放性。学生讨【小数乘整数反思】

论的焦点也最终落脚在“哪种结果更合理”上。从而在讨论合理性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积

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力求每位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在例5教学后,安排三

个层次的练习加深理解:其一,举出老师生活中购买东西的例子,有的钱保留一位小数(商场

不收分了),有的钱保留整数(自由市场讨价还价,了解一下去尾法保留),让学生认识到可

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其二,通过一道应用题的练习,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多次保

留,比较哪个值最精确,从而让学生明确,数位越多越精确;其三,安排一道计算结果正好

是两位小数不需要保留的应用题,让学生明确取近似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在最后的

巩固练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根据3个商场的价目表,让学生设计购买3样东西的方案,由于

学生要考虑到价格、质量、路程、时间、信誉等问题,因此出现了多种方案,是一道开放题。

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

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

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

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

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

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

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

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

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

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

的相同。

(2)把数学活动与

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

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

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

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连乘、乘加、乘减”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内容。生活中需要用连乘获乘加、乘减解

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教材选择了“学校图书室用正方形瓷砖铺地”这一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

设计了“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的问题情境。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呈现了

小数连乘、乘加两种算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小数连乘、乘加运算,

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的一样,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有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经验,学习本节课的

内容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当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道理一样,避免盲目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本节课,

我努力做好以下两点:(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追

求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因此,要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完全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但这

样一来,学生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就相当于死记硬背。所以,本课我采用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情境,启发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小数

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同时体会到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

的相同。(2)把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把数学活动

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从学生们较为熟悉的铺地砖的活动引入,使学生易于从生活

经验出发,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认同本节课所要

领悟的规律。巩固练习时,我特别注意应用本课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情感。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察、计

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

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察、发现。

学到了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现了整数乘法运算

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

运用新知识的欲望。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不足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忽视了口算能力,在练习时,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不够灵

活.。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

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

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

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

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

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

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

【小数乘整数反思】

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

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

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

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

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

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

0,点小数点。”

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

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

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

“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

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

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

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篇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

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

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

握,关系着学生观

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

生学习习惯、情感、

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开学的第一节课,

学生学习小数乘法中“小数乘整数”

这一节课。新课程

的教学在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的同

时,强化了算理的

研究与算法的探索。在新课开始后,让学

2015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六篇

第1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计算教学是学生最感到枯燥无味的 知识,但教材安排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两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应该如何写还很模糊。就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时要有意识 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当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的身份主演舞台时,用他们的理性主动诠释课堂,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为课堂增色时,我们就应该放手了,可以尽情欣赏他们的表演。

2、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把教学内容提前到例2之前进行,并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探索积 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 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 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能正确判断积里面的小数位数。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第2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1、紧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知识迁移主动探究。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购买各种饮料并计算出应付多少钱,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计算的过程中有“角”与“元”的改写,引发小数乘整数的算法的疑问和思考,继而引导学生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从而借助两个竖式的思考、比较,让学生较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引导结合积的变化规律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学会的过程。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

2、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理解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0”。尤其是自主练习四口算思考级的变化规律的题目,我做到了敢于放手,学生们主动思考、交流热烈,在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轻松迁移应用;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不足之处是对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探究较为被动,虽然能够自如的进行列式但是对于意义的表述能力不强。计算练习中出现了小数点的位置、计算马虎等错位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总之,这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教学中引导较为到位,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计算、解题能力都有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归纳、语言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第3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积的小数点点在哪儿,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人上此节课时先导入,出示场景列式0.8×3和2.35×3,问与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区别,很容易引出了新课,小数乘整数。而后着重解决0.8×3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以前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方法一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是3个0.8相加,从而可以加出2.4,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再换算回来,也是2.4(元)。然后提出每次这样算都太麻烦,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用乘法竖式计算,竖式的计算结果肯定是2.4,至于为什么计算结果是2.4,教科书没有给出明确的算理,只是根据上述的两种方法证明了结果是2.4,而老教材的算理是把0.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倍。于是我找了一些录像资料,都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的,即:0.8是8个0.1,乘3就是24个0.1,所以就是2.4。这样很明确。于是模仿之,也这样做了。所以也就产生了如此的疑惑,不知究竟是否需要这样的算理,是否把此段省掉就直接进入2.35×8,然后进入下一个进程,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

课没上完就下课了,现在回想,真是不应该啊。现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说算理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得时间太多,听完他们的发言后我明白他们说得是什么并且也知道他们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其他人不一定听得懂),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好几个同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学的数学公式已经所剩无几了,当时学习时是会的,不然考试也不会考好。记忆中有一个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真正理解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而我现在忘记了,那就是当时没能真正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公式虽然忘记了,但是自己却能推倒出来,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理解了吧!新课标上说要延长学生的非形式化的语言,以便让学生真正的充分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似的不理解的记忆、运用,然而这样在课堂上确是很花时间的,不知这种非形式化的语言所用时间占多大比例为宜(小班化那是最好不过了);其二是自己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炼,这一点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此次不顺也许就是未能充分的吃透教材导致的。

再有,就是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比如学生在说0.8×3方法二(把0.8元化成8角去计算,然后在换算回来,也是2.4)时,他直接说把0.8看成8来算的,而教师需要的是他说把看成0.8角来算的。由于未能考虑到如此的情形,就硬生生的把他的说法改成8角。专业成长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是这个时间能否短点呢?

第4篇: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所以我备得特别认真,因班级内多媒体出现故障,无法修理,所以备好课目的是想争取让学生提高计算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学好计算内容。

一、成功之处

1.创设生活情境,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2015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七篇

第1篇: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是青岛版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仔细回想,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内容在学习时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烦躁。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很重要。课一开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计算比赛”的情境:超市里橘子搞特价,5.48元每千克,照这样计算,班主任王老师买了4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学校午托部买了49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解决的是自己眼前的问题,学习兴趣倍增。很快计算完,此处巧妙的复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紧接着,又说道,班内学习委员张明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她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0.8千克橘子,应花去多少钱?学生列算式已经不是难点。

二、注重小数乘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同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同,教学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为什么乘纯小数之后,积会小数第一个因数的疑惑。通过让学生估算5.48×0.8的积,确定积比5.48小,慢慢迁移到一个数乘小于1的一位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是多少?接着出示5.48乘0.25表示什么?5.48乘0.003表示什么……,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纯小数的含义。5.48乘1.3表示什么。对比之后是学生明白一个数乘大于1的带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三、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我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我转变理念,较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尝试计算5.48×0.8的多少?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小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四、注重交流——理解算理

以前教学本节课,我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并把一定量的时间放在记忆计算法则上,从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小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两个因数的末一位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较好。

五、水到渠成,总结法则

学生自己掌握算法后,慢慢引导很自然的总结法则。1、按照整数乘法算出乘积;2、再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数,点上小数点)3、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把乘积里小数末尾不必要的0去掉。

第2篇: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昨天我上小数乘小数的时候,学生列竖式问题很大。有的同学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索性去掉小数点列成整数竖式,而后直接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在横式上点上几位小数。也有的学生受小数加减法影响,喜欢把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尾对齐。可他们的答案也正确。照教材要求小数乘法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自然竖式也要象整数乘法的竖式一样,末尾对齐。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杂志上,也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学生在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竖式中,有的学生是用上面因数每一位分别去乘下面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这样竖式也是合理性。那么我在想小数乘法中是否也允许他这样写呢。竖式本来就是为了计算方便,学生觉得小数点对齐,看起来也很整齐很清楚,那为什么一定要他把竖式写成末位对齐呢?

昨天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论坛上发了这个帖子,版主说:我想是不可以吧。可也不说为什么一定不可以。虽然心里还是疑惑着,但还是尽量让学生规范写竖式。

今天我把几个怎么教也要写错的同学,让他们把数位多的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写在下面,Z这样一说竖式也正确了,计算正确率也提高了。

第3篇: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首先,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0.3和0.56*0.04,让学生在利用0.8*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 0.29*0.07,先29*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第4篇: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一、知识的迁移过程。

通过复习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让学生小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其实就是利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如2.05*4的计算方法,把它们看成整数的乘法计算,然后看2.05有两位小数,积就要点上两位小数。想一想、议一议1.2*0.8那怎么计算呢?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2015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八篇

反思一: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例1的教学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4.75+3.4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两个书写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解决了“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

2、对于“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一位学生回答得很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但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由于怕时间不够,我没有让学生充分说,只是让个别好学生说;在让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时,我发现学生总结的有些凌乱。课后我想,如果我能以这样一道填空题的方式:“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的( )对齐,再从( )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和( )对齐。计算结果是小数,且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 )化简。”这样让学生总结,特别对一些差生,应该更清晰。

3、这节课的教学我能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实践,并能及时捕捉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发现有学生计算结果不化简,反馈时我把他的练习纸展示出来请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他找出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了订正,在课后作业中,我发现他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错误了,我想: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比我直接告诉他要注意什么,给他的印象会更深刻。

4、课堂上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都掌握得不错,但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很粗心,计算正确率不高,主要是需要进位和退位时容易算错,结果不化简,特别是口算问题很多,如3.2+6=3.8…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正确率。

反思二: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15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反思三: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这次我有幸到扬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反思四: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做铺垫,

2015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学反思
小数乘整数反思 第九篇

反思一: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和除法㈠整理和练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不同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的欲望。

“回顾与整理”教材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这一单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学会了哪些计算?”我的课堂教学活动由此问题展开。

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计算?要求学生说准确:一是小数与整数相乘,二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这一单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一单元的规律不仅仅是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而是还有其他的规律,当然有些规律学生以前接触过、概括过,这里是再现规律、拓展规律适用的范围等等。下面列举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的规律:⑴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点右移一位、二位、三位……;⑵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点左移一位、二位、三位……;⑶高级单位换算到低级单位,用数乘进率;⑷低级单位换算到高级单位,用数除以进率;⑸小数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也扩大(缩小)几倍;⑹小数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反而缩小(扩大)几倍;⑺小数乘法中,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几倍,积就扩大(缩小)几倍;⑻一个小数除以5,只要乘2除以10就能得到结果,一个小数除以25,只要乘4除以100就能得到结果等等。

学生对有关的数学规律的交流,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再现和重新建构;交流中,学生们对数学规律和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学习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累积。

反思二: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学反思

本月,我结束了《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这一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口算、笔算和简便运算。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班级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进,很多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大为增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水平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习,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在教学工作中,并对照开学初的计划,我从以下方面加强改进日常教学:

1,坚持每天的口算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3,在许多学生出错或掌握薄弱的环节上反复强调,强化训练。如:在小数点的特殊性上做强调,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如在乘法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先写出积里的0,完整地算出结果,数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再把积点上小数点,最后将末尾的0去掉。

4,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习,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平。

虽然班级的基础偏差,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只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日常加强题组训练,突破难点,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更好基础的。

反思三: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中,计算的错误率很高,平时学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没有检查的习惯,就连考试中的检查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这都说明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平较低,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错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开发错例的策略。

1.改错前,找病根。

每次发现学生的错题,我都先让学生在作业改错前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写出来,错题原因不能用“马虎”二字搪塞。刚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有些学生说:“我宁可多做几题也不愿意找错误的原因。”但是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学生训练多了,对自己的错误也能逐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同样错误在解题过程中的再度出现。

2.析错因,巧归类。

平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先找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全班学生一起将错误原因进行归类。经过归类,发现学生的错题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由于不仔细读题形成的错题。如:题目要求取近似数时,有学生解答后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积时,有学生往往是看到数字就急于列式计算,把单位换算抛之脑后;有些题目中的数字,学生抄题都会出现误差。

(2)由于不规范做题引起的错题。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发现部分学生往往借助于原有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经验,不愿按部就班,喜欢口算。

(3)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清造成的错题。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很难进行自我调整。如计算1.2×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2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以整十数在整数末尾加零。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秘诀,免再错。

在此基础上,我“对症下药”,考虑这些错误能否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避免。

(1)针对出现第一类错题的情况,我的解决方法是:学生的课堂作业一旦出现典型性错误,就立即集体纠错讲评;课堂外,对几个“错误大王”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求学生读题,做题前采用“标注法”(即将题目的重点、易错点标出给自己提示),想明白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仔细分析思考,然后再进行解答。

(2)针对出现第二类错题的情况,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题目书写的格式进行训练作业。这样,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不会因为忘记不同题型的不同要求而导致整个结果的错

(3)针对出现第三类错题的情况,我把新、旧知识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真分析小数和整数的区别。这个分析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研究,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如做题中的“自问法”(即每做完一步思考、自问“我求出的是什么”)和做题目后的“逆推法”都是切实可行的。

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学生在错例资源的利用中发挥了潜能,从而掌握了一些解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我监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反思相关热词搜索:小数除以整数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小数乘整数反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小数乘整数反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7459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