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

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

2017-01-19 09:44:25 编辑:zhangyanq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以 ...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分享的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

  关于《蝙蝠和雷达》教学的案例启示分析

  说明文教学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做到既有情又有理,情趣盎然?笔者一直以为应该以“文”定学,也就是从文体本身出发,结合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一、思考起点:科普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我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上过一节示范课,绕开情感型文学作品,选择了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说明文——《蝙蝠与雷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我有一个习惯,遇上重复教的课文,一定得翻看以往的备课记录,便于改进教学。以往教学思路大致是: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四个方面入手。此课,我也多次听过,几乎千篇一律。怎样从常规模式中跳出来,开拓出一条新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我想:教科普说明文,除了培养学生阅读科学文本和掌握科学言语的能力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表达的严密性也应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突出科学言语应有的教学地位,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什么确定了,接下来应怎么教?说教,容易把说明文概念化;朗读,科普文体语言并不算优美,一味地朗读,似乎价值不大。再三思忖,我决定进行一次学生学习情境的策划——雷达发明“新闻发布会”。有人提醒,面对一节科普文的公开课,设计一次活动,“语文味”会不会打折。担心是有,但尝试就是实践,教学真理总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得出的。

  我知道,这种课型,对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很高。我有必要让学生课前预习,并设计了一张预习卡:①预习课文,读通课文后完成: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使( );②想一想:这表格还可填写其他内容吗?查资料,并找出相关发明依据。

  二、活动实施:科普文学习情境的策划

  上课时,让学生过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是我这课教学的起点。读完,开始实施我的“策划”了,主题以“新闻发布”的活动介绍“仿生学”。与其说是活动,不如说是学生言语实践的情境。

  学习情境1:读——新闻发布会准备

  教学内容:读课文,如果要进行“雷达”发明新闻发布会,想一想我们得准备哪些语言材料(内容)。

  我用课件出示话题,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带给他们无限的自主创造空间。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懂得要再读课文,从中寻找材料。学生的学习既主动又井然有序,他们完全沉浸在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之中。读后,我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材料用最简洁的词语或短句表达出来。课中时有高潮迭起,气氛欢快热烈……现摘录几个学生代表的发言:

  生1:蝙蝠夜晚探路原理。

  生2:科学家以蝙蝠三试验。

  生3: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生4:飞机能在晚上飞行的原因。

  生5:科学家发明了雷达。

  ……

  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但这并不等于理清了课文的条理。我问学生:“刚才几位同学的材料从文中来,如果要重新整合成一篇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我试着把课文内容顺序打乱,用课件出示如下:

  (1)科学家对蝙蝠夜晚飞行产生疑问。

  (2)科学家做实验,发现蝙蝠探路的方法。

  (3)蝙蝠夜里飞行畅通无阻。

  (4)科学家依据蝙蝠探路的办法发明了雷达。

  (5)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飞行?

  课文叙述顺序打乱的破绽,很快被学生发现了,纷纷举手质疑。“老师,课文有两处疑问,一处是飞机为何能在夜里飞行?引出蝙蝠的启示;第二处是蝙蝠为何能在夜里飞行?引出科学家研究蝙蝠的兴趣。你理出的提纲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思路。”“我认为要先写飞机夜里飞行的疑问,接下来写与飞机有关的蝙蝠,然后再写与飞机有关的雷达,最后揭示飞机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老师,你列的提纲读起来思路不清,不信你再读读。”显然,学生们知道了此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依学情让学生重新排列,理清条理。

  这个环节上完后,我心中还是没有底:这样的课实在吗?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提高吗?同样的教学内容,选择平淡无奇的常规教法——按顺序读清条理,要比刻意求新的教学更让人“放心”一些。但与常规教学相比,我赋予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形式,却易招到质疑,可能会被批为“花架子”“华而不实”等。因此,我必须反复求证:我的这一节课是否形式大于内容?是不是只让学生通过“读懂内容”在课文里面走了一遍,学语文更重要的不是言语实践吗?理性的思考促使我将教学深入下去。

  学习情境2:写——学写新闻发布稿

  教学内容:“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使( )。”依据括号中填入的词语,发现其间的联系,写一则新闻发布稿。

  (1)写什么?我提示学生虚拟一个角色,把自己收集的“仿生学”资料,写成一篇新闻发布稿。如:一学生收集了“人们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发明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依据是:蝴蝶身体表面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2)怎么写?我引导学生再读《蝙蝠与雷达》,并问学生,为了说明研究之艰辛,哪些词眼不能忽视?(“反复”“终于”两词体现科学家研究的长期性、严密性,说明遣词要准确、严密。)我以“蝙蝠与雷达”为例,告诉学生新闻发布稿件的格式及内容:

  标题:蝙蝠与雷达

  导语(开头):飞机能在夜晚飞行?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主体(内容):蝙蝠飞行探路的原理,科学家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然后发明了雷达。

  结语(结尾):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我们要有科学探索的精神,才能有所发现。

  学生的言语表达活动在我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当然,我不是教学生写新闻文体,只是意在借此形式训练学生的科学语言和科学思维。

  学习情境3:创——宣读自己的新闻稿

  教学内容:学生读自己写下的稿子,其他学生对听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学生写的稿子内容丰富多彩,有:雷达与青蛙的眼睛、飞机的制造原理与风筝、潜水服与鲨鱼皮……给学生一个表达空间,意料之外的收获接踵而来。

  例稿:

  同学们,潜水艇能够轻快地浮于水面,又能灵活地潜入水里,就像海里的一条大鱼一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鱼肚子里有个鳔。鳔有什么用呢?它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够帮助鱼沉下去。鱼鳔里鼓足了气,鳔胀大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大。鱼摆来摆去,就浮上来了;鱼鳔里的空气少了,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

  科学家经过反复观察试验,终于明白了鱼能潜入水里的原理。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潜水艇。

  潜水艇的舱口可以密封。密封后,艇身没有一点缝隙,从外面看真有点像鱼。潜水艇里有一个特别大的“柜子”。它航行的时候,“柜子”里装上水,它就慢慢地沉下去了;把水排出去,它就慢慢地浮上来了。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够在水上航行,也能够在水下前进。

  同学们,我们要从小认真观察事物,善于联系生活,也许我们也能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也能写出类似的文章。一堂课结束了,我另辟蹊径寻教路,依然有情有趣,“情”在乐于发现和表达,“趣”在活动情境中学语文,学生对科普文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听课后,青年教师们的意见综述如下:这节课以活动的方式,把说明文的知识在言语实践中变为“程序性知识”,课堂有情有趣。老师不局限于教材,凸显了其他文本的教学价值,变说明文的机械说教活动为实践语言的真实情境。

  11 蝙蝠和雷达之教材分析_课堂实录

  11 蝙蝠和雷达

  一、教材解读

  课文简说。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有条件,教师可以准备有关仿生学的图片或制作相关课件,在课中或课尾适当穿插,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视野。课文后的“资料袋”既是一个引子,也为学生制作资料卡片提供了范例,要渗透到教学中去。

  2.以下教学思路供参考:教学时,要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一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不懂的词语初步自学理解,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精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三是练说,积累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发阅读与探究兴趣。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也可适当交流课后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布置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

  3.教学本文,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教师可以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一些阅读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组织合作探究与交流。比如:

  关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当然,在比较准确概括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得精练一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注意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要急于求成。

  关于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可以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师要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与调控。可以选用填表法、画图法、填空法(见课后练习):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上台介绍,下面的“观众”现场提问。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都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都要十分关注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对他们及时督促、耐心点拨、热情激励。

  关于读书的方式,要根据学习内容与任务的需要,引导学生选用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合适的方式,要把读书与圈点勾画结合起来。同时,在朗读时可以适当结合一些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人们从大自然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等词语。

  4.本课有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会认的字也包括在这12个之中。可以引导学生找规律、编儿歌等来识写生字,如本课的形声字,有10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蝙(biān)”不要读成“(biǎn)”,“荧(yínɡ)”不要读成“yín”,“揭”里面不要多写一竖。

  四、相关链接

  蝙蝠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相关热词搜索:雷达 蝙蝠

1、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小学英语学情分析(2015-10-17)

2、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情分析篇一: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修改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情分析(2016-01-09)

3、细胞的癌变的学情分析篇一:《细胞的癌变》教学初探 细胞的癌变的学情分析(2016-01-09)

4、翠鸟学情分析篇一:【学情分析】《翠鸟》 语文 小学 张新萍 翠鸟学情分析(2016-01-09)

5、百分数应用题复习学情分析篇一:《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百分数应用题复习学情分析(2016-01-10)

6、《§20 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第一课时学情分析篇一:20 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教案 《§20.3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第一课时学情分析(2016-01-11)

7、比的化简学情分析篇一:《比的化简》说课稿 比的化简学情分析(2016-01-12)

8、初中英语词汇学情分析篇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分析 初中英语词汇学情分析(2016-01-12)

9、九年级鲁教版思品教材和学情分析篇一:初三鲁教版政治教材培训 九年级鲁教版思品教材和学情分析(2016-01-12)

10、今天,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小心,别伤着》学情分析,欢迎参考!  人教版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小心,别伤着》学情分析(2016-06-20)

11、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情分析(共2篇)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情分析(2016-07-12)

12、植树问题学情分析(共5篇)植树问题案例分析植树问题案例分析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合作交流,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让学生自主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这节课的教植树问题学情分析(2016-07-14)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蝙蝠和雷达优秀学情分析"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80514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