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

2017-02-28 17:31:30 编辑:hongyaping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学设计、导学案等。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下面是www chinaz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学设计、导学案等。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下面是www.chinazhaokao.com中国招生考试网小编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供大家参考!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

  教学目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 文中易理解的内容,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小说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完成的。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及《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时数: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可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2.简介《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无需细节,只讲梗概,讲清与课文有关的地方,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对方眼熟、面善,好像曾经见过。“还泪”之说,也和课文中“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的话相照应。

  

 

  (2)第二回,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3)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第一次描写贾府环境,第一次描写贾府的一些主要人物,照应了前两回的内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就选自第三回。

  (4)第四回,通过贾雨村断案,展现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并由薛蟠的案件引出了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开头的四回,交代了主要人物、社会背景、典型环境,为小说情节的展开作了充分准备。

  3.认字解词。 (小说中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字词教学的方法可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chì)造 阜(fù)盛 绾(wǎn)着 内帏(wéi) 盥(guàn)沐

  两靥(yè)忖(cǔn)度 宫绦(tāo) 嗔(chēn)视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屏,bǐng,抑制呼吸。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是说贾宝玉腹中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膏粱:指富贵子弟。

  纨裤:wán 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不经: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惫懒:涎皮赖脸。

  4.分析情节结构。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

  提问: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看出课文以一定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展开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布置作业

  1.按课后练习题一、二的要求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众多人物的。

  2.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二

  教学目的】1、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了解《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

  【教学难点】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有人曾说过,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读过《红楼梦》就会像外国人到中国没有去过长城一样的遗憾。所幸的是我们已没有这种遗憾。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

  文学是人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林》这一课写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虽是节迁但主要人物形象已得到鲜明的体现。

  据电脑统计,《红楼梦》全书所写的人物男278人,女247人,共525人;而作者对众多人物的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绝不雷同;我们节选的这一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当属王熙凤和贾宝玉,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份精彩。

  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

  (一)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1、出场时间:黛玉进贾府后,首先与贾母相见,然后又与贾府众女眷,如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一一相见。贾母正在与黛玉谈话之际,王熙凤出场了。

  2、这样精心的艺术安排作者是用心良苦。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安排她与众人同时出场就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相见的苦痛腾不出场面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也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因此,作者把她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众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三)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向他们补充介绍一下贾府内外的人对她的有关评价: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

  (四)具体剖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其艺术形象。

  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

  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

  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

  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

  提问5:众多女眷为何只让王熙凤如此着装呢?能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明确:对她的这种描写表面是褒,实际是一种贬责。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语)着极为华丽的衣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于修饰包装自己是俗气而不是美丽。老舍也说过“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的,不乱穿衣服的。”她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同时,以这身服饰来见初来乍到的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呢?应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侯门金贵的黛玉都对她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不过,她的文化修养太低了,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太缺乏文化情调的熏陶,不懂什么是高雅。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受过教育特别是经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她的炫耀也是低品味的,显得俗不可耐。我们以前学过作品中的人物如相府千金崔莺莺、太守之女杜丽娘都不是如此着装的,只有《项链》中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是喜欢高贵的服饰的。可见穿戴服饰与人格志趣、情操修养是密切相关的。曹雪芹深知这一点,他如此描写王熙凤的服饰正是欲借此提示这一反派角色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性格。

  提问6:中国古代写美女的容貌通常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红”。作者是怎样写王熙凤的容貌的呢?

  明确: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的眉目: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丹凤眼”、“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眼”和“眉”前分别加上定语“三角”、“吊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以称得上漂亮,也决非温柔敦厚善良的形象。

  中国传统相面术《麻衣神相》讲,“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的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提示王熙凤“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

  (五)服饰和外貌描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要想充分展示人物的个性,还必须在动态中去刻画她。

  品味王熙凤的语言及其动作:《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的七分用意。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是《林》文极为精彩的一笔。

  1、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

  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句平常的话看似无奇,可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在贾府,“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也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此听了王熙凤的话,深为“这样放诞无礼”而“纳罕”。可贾母听了此话,并不生气,却是“笑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结合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

  2、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

  (1)她的第一句话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提问:如果林黛玉站在你面前,你想怎么去赞美她的美丽?)中国古典文学描写女子美丽时,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色”等类似的语言。赞美的话也可以表达得很多种,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活脱脱一个语言学家!

  (2)她的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看来这语言学家也并不厉害。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竟深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意义。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只是错把生活当成了舞台。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下一步,是“忙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细细琢磨这句话,会发现两种口气在里头,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5)最后写她回王夫人的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体现了她办事圆熟干练,善于机变,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欢心,从而独揽了荣国府大权。

  这就是《红楼梦》的语言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六)、概括王熙凤的形象

  王熙凤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外表美丽,为人却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了王熙凤的艺术形象。一百多年来,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鲜活的形象,关键在于她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描写人物时,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抓住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去写,那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于久远的生命力。

  四、布置作业: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复杂记叙文。

  要求:1、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尤其是铺垫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题自拟;

  3、不少于800字。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三

  课时目标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难点

  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点拨

  知识链接

  1.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 写作背景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

  4.小说常识概况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

  学习过程

  一、语言积累(A级)

  1. 正字音

  敕造( ) 纨绔( ) 盥洗( ) 杜撰( ) 宸翰( )

  攒聚( ) 翠幄( ) 瞋目( ) 懵懂( ) 忖度( )

  绾结( ) 嫡亲( )

  2.辨字形

  嫡( ) 敕( ) 钗( ) 帷( )

  谪( ) 赦( ) 杈( ) 帏( )

  3.通词义(古义今义)

  形容

  偏僻

  风流

  乖张

  仔细

  惫懒

  可怜

  总角

  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

  风骚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B级)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三、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C级)

  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

  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

  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

  A、贾府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4)威严显赫的气势

  B、人物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繁琐的礼仪

  四、学习反思(C级)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五、布置作业(C级)

  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

  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

  3.背默《西江月》二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难点

  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学法指导

  摘读.讨论.点评

  学习过程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

  (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

  (2)见王熙凤时

  (3)在邢夫人处

  (4)在王夫人处

  (5)回贾母话时

  (6)和宝玉相见时

  小结:

  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1)众人眼中的黛玉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

  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

  (一)王熙凤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描眉目

  (3)绘服饰

  (4)见黛玉

  (5)回王夫人

  (二)贾宝玉

  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

  (1)出场前

  (2)衣饰描写

  (3)肖像描写

  (4)两首《西江月》

  三、诱思探究,小结课堂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

  (1)

  (2)

  (3)

  (4)

  四、学习反思

  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和感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

  2.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三。

  3.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通读《红楼梦》,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相关热词搜索:贾府 林黛玉 一等奖

1、的外貌描写(共7篇)人物外貌描写 优美 句段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1 我高高的个儿,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她2 我们的黄老师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乌黑的头发从中间分开,红润的脸庞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老师有一张不太大的嘴,讲起的外貌描写(2016-11-04)

2、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 (播放《红楼梦》插曲,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2017-08-25)

3、风筝教学设计【一】: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读语言,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 风筝教学设计(2015-09-25)

4、提交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共6篇)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1]信息化教学设计参考模板最后提交 认识分数: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我运用了电子白板,ppt课件,图像,网络资料等信息技术。我在课堂引入环节加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练习环节加入了信息技术。 我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景来激发孩子兴趣,通过提交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2016-07-18)

5、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共5篇)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三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3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二、 朗读,读出韵味。1 听读。听录音省公开课一等奖三峡教学设计(2016-07-29)

6、梅花魂教学设计一等奖(共5篇)梅花魂教学设计一等奖(2016-09-23)

7、猫教学设计一等奖(共5篇)猫教学设计一等奖(2016-09-26)

8、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共4篇)云南的歌会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2016-09-26)

9、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共9篇)桂花雨_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桂花雨(苏教版语文四年级)小板桥中心学校 石丽仙【课题】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简解】《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桂花雨教学设计一等奖(2016-11-14)

10、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一等奖(2016-12-01)

11、桂花雨,教学设计思想(共9篇)《桂花雨》教学设计方案《桂花雨》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然后从课文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再从文中找出描写图画内容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朗读后划出重点语句,然后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桂花雨,教学设计思想(2016-12-07)

12、  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 猫教学设计(2016-12-09)

1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中国招生考试网www chinazhaokao 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春教案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 春教案设计一等奖(2018-09-20)

14、是时候写“团结合作”班会教学设计了,快来看下吧。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团结合作”班会教学设计(2023-05-26)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等奖(三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jiaoxuesheji/81093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