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2016-03-23 11:19:5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月迹,阅读感悟,200字(共5篇)月迹选段阅读答案《月迹》阅读答案一、初读积累1、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砌 掬 款款 屏气 累累 倏忽 袅袅 羡慕 嫉妒 粗糙 清清晰晰 面面相觑 相依相偎2、积累叠词。在()里填上适当的叠词。(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的桂树,()的枝,()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的骨朵儿了。...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月迹,阅读感悟,200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篇一:《月迹选段阅读答案》

《月迹》阅读答案

一、初读积累

1、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砌 掬 款款 屏气 累累 倏忽 袅袅 羡慕 嫉妒 粗糙 清清晰晰 面面相觑 相依相偎

2、积累叠词。在()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1)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的桂树,()的枝,()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的骨朵儿了。

(2)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的()的感觉。

3、积累动词。在()里填上适当的动词。

(1)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的,墙该是玉()的。

(2)我们都()这那杯酒,果真里边就()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二、再读感悟。

1、按下面的提示,将文中所描写的几幅画概括出来。

中堂赏月图→ → → 。

2、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你能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吗? 失望→ → → 。

3、感悟主题。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句,就是对这篇文章主题的概括。想试一试吗?

本文通过记叙一场有情趣的 活动,展现了美丽的月色,赞扬了孩子们 ,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 。同时告诉人们: 。

4、你认为奶奶在文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三、分析探究

1、“我们这些小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这句话道出了孩子们的一个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2、奶奶给我们说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为什么又“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3、文中对桂花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将这句话中的“大呼小叫”改成“大喊”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四、精彩点击

文章第三部分写孩子们在树下争月亮很有诗情画意。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奶奶瞧着我们”至“竟寻出了院门”),独立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1、“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一句中,“傻”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2、说说下面一句话是联想还是想像。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3、“我们”为什么嫉妒三妹?

4、你能将“我们”嫉妒三妹时的心理活动写得更细致一些吗?

五、读写结合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你对月亮有怎样的情感?在月夜你一定也做过一些有情趣的事,读了这篇优美的文章,难道你不想把勾起的思绪也展示出来吗?

参考答案:一、1、略 2、(1)粗粗 疏疏 疏疏 累累 (2)袅袅 淡淡 痒痒 3、(1) 铺砌( 2)看 浮 捧 颤 二、

1、院中寻月图 树下争月图 河边得月图 2、喜爱 渴望 满足 3、寻月活动 美丽纯洁的心灵 纯真愿望 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应该拥有美 4、孩子们追求美的领路人 三、1、富有好奇心 2、奶奶是在有意引导我们去寻月,去寻美 3、为下文作铺垫 4、不好。“大呼小叫”写出了弟弟十分惊喜,想引人注意。四、1、喜爱 2、想像 3、因为三妹最先拥有月亮 ,他们也想拥有4、符合情景即可 五、 略

篇二:《月迹读后感》

月迹读后感

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月迹》 这是一篇立意清新深邃的优美散文。作者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通过中秋之夜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盼月,赏月、争月、寻月的趣味横生的故事的描述,含蓄地表达出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设法去努力追求才能够得到的思想。

月,有影无踪,但文章题为《月迹》,仿佛暗示这高悬天际的月亮在地上是有迹可寻的,命题机趣地展现出孩子们淳朴天真的内心世界。文中所写,孩子们眼中看到的月亮,的确是从竹窗帘儿“溜进来”,又爬上穿衣镜,“是长了腿的”。有了这个“发现”,当月亮由满而亏而消失的时候,才引出孩子们院中赏月,争月的一幕。为什么要争呢?因为月亮圆满满的。月光“玉玉的,银银的”多么美好啊!美好事物谁不想拥有呢?争的结果怎样呢?奶奶送来的每人一杯甜酒消除了这场“争端”。原来,“月亮是每个人的。”同样是由于奶奶的引导,孩子们便在院外寻起月亮来了。在院里,他们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上,在爷爷的锨刃上都发现了月亮;在院外,他们又在“灿烂地闪着银光”的河上湾、下湾和河的每一处都找到月亮;后来,甚至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月亮。最后,“我”由惊叹“月亮竟是这么多的。月迹读后感。”而得了自己的结论:“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愿意”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执着地追求。通过寻月,孩子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月亮、天空以及未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因而眼下就把月亮当成自己的“印章”按在了天空上。孩子们的意识升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完美实现了。

这篇散文之所以光彩熠熠,美不胜收,是在于它的立意新,语言美,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亲爱的爸爸妈妈》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受益非浅。

文章讲述的是:德国法西斯对南斯拉夫残忍而有灭绝人性的战争。又结合了47年后的今天,各国人民对南斯拉夫这座小城所有受难人民深深的祈祷。而后各国作家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竟然出现了一幕为自己国家侵略它国而做出的狡辩。

这篇文章的感情生动形象,读完后是我匪夷所思。究竟世界为什么会发生战争?难道战争一定要杀人吗?1945年10月21日南斯拉夫300个孩子死在了枪声下,而在枪声前,300个孩子一起发出了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读完整篇文章后,我的泪水不禁悄然落下,战争是多么的残酷,我认为,侵略才是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我要质问:世界上的落后民与国家一定要被剥削吗?难道人世间的七情六欲也在战争爆发时丧失了吗?

我真的想问一问:德国法西斯,侵略别人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假如你们生活在落后民族与国家里,你们也希望别人来侵略你们吗?

这是一个硬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都不可以,为什么还要强迫别人呢? 世界人民对于南斯拉夫的遭遇都持以同情的态度,那么对于我们中国呢?1937年的

大屠杀,日本人杀死了我们30多万人,30万啊,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它的单位是人呢!血泊溅在地上,头颅也掉在地上。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残忍。而47后的今天,在南斯拉夫,日本人硬要为自己国家所反下的错误而进行狡辩,而相反,德国作家则为自己国家所犯的错误而感到惭愧。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说法,惭愧,狡辩,相信正义还会存在这个世界上。

不要在有战争,我们需要和平!

篇三:《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月迹阅读练习 苏教版》

第二单元 七、《月迹》

【片段阅读】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举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的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弯,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弯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说说文中哪些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哪些地方用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一)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

“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二)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4.两段选文中的孩子们,一会儿争执,一会儿“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你是如何理解他们的争执的?

5.结合选文(一),说说奶奶高明在哪?《童年的朋友》的外婆又高明在哪?

6.如何理解语段(二)中弟弟妹妹所回答的话?

7.孩子们把月亮看成是自己“按在天空的印章”,想象无比奇特。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趣?若是让你发挥想象,请你说说月亮是什么。

阅读《月迹》选段,回答8-12题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象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8.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一个孩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们做了什么。

9.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请你跟孩子们一起找,写出你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并分别指出这些地方的“月亮”具体指什么。

10.从选段最后有关“月亮是个什么”的对话中,你认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月亮还只是天上的那轮明月吗?请结合选段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11.你喜欢文中的奶奶还是喜欢孩子们?结合文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2.古人咏月的诗篇很多:

材料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材料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材料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请你就以上某一首诗或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咏月诗,说说古人和课文作者对月的理解有何不同。(说明:如果比较的是你所知道的其他某首古代咏月诗,在分析时应写出相关的句子

【课外类文】 月光下的探访

李汉荣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来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有改动)

1.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月夜探访,按“示例”,说说作者探访了哪些对象。

【示例】弹奏单弦吉他的蝈蝈

2.第②段和第④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第②段: 第④段:

3.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4.一次月夜探访,竟让作者产生了做一只鸟的奇特想法,说说产生这种奇想的原因。

5.选文中有两个画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①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青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兼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

【参考答案】

【片段阅读】

1.根据奶奶的话,可以回答:月亮是属于任何人的共同财富。

2.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 了,满足了。文章抒发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幸福的渴望追求。

3.略

4.孩子们因妹妹漂亮如嫦娥羡慕、嫉妒起争执,其实是他们对月亮的热爱。

5.面对孙辈们的争执,奶奶是这样处理的:她给每人倒一小杯甜酒,指出每人酒杯里都有一个月亮,并让他们喝下去,把月亮珍藏在自己心里,而且还进一步引导他们去寻找月亮,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童年的朋友》中的外婆主要用自己坚强的个性及对生活的乐观来影响外孙的,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外孙。

6.月亮太美,所以希望得到;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大意对即可)。

7.孩子们可吞长河的气概:天空是我的作品,是我的财富。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是天空的主人!

8.我们在院中望月、饮月、寻月,在河边、在沙滩上追月寻月议月。

9.(1)葡萄叶上、磁花盆儿上、爷爷锨刃儿上、沙滩上,指月光。(2)河水里,指月的倒影。(3)眼睛里,指月影。

10.不是。(1分)这里的月亮已经升华为每个人的理想、美好愿望,丰富的想象力了。文中的句子有: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或“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11.喜欢孩子。理由:充满好奇心,有丰富想像力,有大胸怀,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 喜欢奶奶。理由可从“充满热情”、“童心未泯”、“教育有方”等方面说。

12.文章借月亮表现孩子的童心的美好,奇特的想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温馨融洽向上的感觉;而材料一(材料二或材料三)抒发思乡(战乱或离别)给人带来的愁苦之情,带有伤感之色。

篇四:《围城读后感200字

很多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围城读后感200字。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围城读后感200字(二)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围城读后感200字。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围城读后感200字(三)

其实围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这个围城,身处围城中,为何总想冲出这个围城,最终不是撞得头破血流,退回去就是冲到另一个围城之中,又饱受纠葛,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围城,包含很多小围城,围城中总有不如意,我们并不是总要去逃避,而应该适应这个围城,在围城中逐渐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总好高骛远,不断地换城,总以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实不然。审视这个世界,围城处处存在。

眼看21世纪,围城依然存在,我们看待围城依然要有正确的眼光,除非围城中乌烟瘴气,实在无法生存,否则就不要不停的出城进城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流浪街头。


围城读后感200字(四)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围城读后感200字(五)

人生万事如围城。从1980年重版到现在,学者钱锺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一直保持着持续的热销:1980年11月首印13万册以后,迄今总销量达398万册。更被改编为小说连播、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研究著作和论文也不计其数。不管是从销量还是影响上来说,<围城>都是30年阅读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知识分子小说的典范,<围城>影响了几代读者。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跟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的不断重复并乐此不疲。

篇五:《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

自从我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的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无价之宝,可是,这一些无价之宝还是被英法联军统统夺走了。英法联军还把我们的圆明园给烧毁了。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当时我们中国人也很弱小,为什么中国人不反抗呢?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太强大,所以没有反击能力。所以,我希望以后中国人不要再受到这样的欺凌了。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我为祖国感到遗憾也为世界而感到遗憾,这么大这么宏伟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就这样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下。

从中,我看出英法军的贪婪和无耻,并感到了了中国人民的懦弱和腐败,中国人民越是胆小越是退缩,侵略者便更加肆无忌惮,更要侵略我们的家园。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二)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惋惜。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三)

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由得想起那些令我感到耻辱的历史事件: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是新世纪的领头人,()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四)

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圆明园的毁灭”,我有很多感想。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他们把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3000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后感)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月迹,阅读感悟,200字》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阅读感悟200字 史记阅读感悟200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月迹,阅读感悟,200字”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月迹,阅读感悟,200字"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31636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