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2016-12-07 13:27:0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共9篇)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课内复习资料七语期中复习资料: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0%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6期日中 期 7太丘舍去 去...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课内复习资料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一篇

七语期中复习资料: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0%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6期日中 期 7太丘舍去 去8去后乃至 乃9尊君在不 10相委而去 委 11君与家君..期日中 12友人惭 13下车引.之 14元方入门不顾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

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

之( )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

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

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

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

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11.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

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

②人以其语语之。 。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13.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

1、阅读语段(一),回答后面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髻.( ) 看.护妇( ) 镶.上( ) 2.文中第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____________;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____________。

3、文段中第②句描写了______和_______相间的美景。

4.这段文字按____顺序,从___到___,层次分明地描写了___、 ___、___、____四个层次的景物。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雪态。其中写雪光雪色的句子用“________”标处, 写雪态的句子用~~~~~~标出。在文段中用‖标出本段层次。

6“秀气’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 2、阅读语段(二),回答后面问题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有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会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第①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慈善”是用来形容_______的,作者在这里用来形容___________,从修辞上看是_________,

这种用法,表达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________之情。

4、看了第④句,你对“这一圈小山”产生了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___句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句作者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横线上

(1)当一切恢复 (A、沉寂 B、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A、期待 B、央求)般的神色

(3)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A、潇潇洒洒 B、泼泼洒洒),秋

风中正开得烂漫

4. 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其表达效果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

地进来„„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

1.请理解第三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的行为

2.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地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 3.文末着意写了各色菊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4文中两处“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好好儿活”对我们的启示 链接材料: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

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

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选自史铁生《合欢树》)

2.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 以下是课文三处描写“我”的句子,请你综合分析它们表达效果

(1)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3)“什么时候?”

4.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l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4.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5.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7.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8.画线的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是不是指摔洋娃娃这件事呢?

9.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7、默写:(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2) ,可以为师矣 。 (3) ,不亦君子乎? (4)三人行, 。

(5)三军可夺帅, 。

(6)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写出农村优美风光的两句诗是: ,

(7)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8) ,禅房花木深。

(一)古文阅读(12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下列练习: 9.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0.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 君:【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尊君: 家君: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1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

15、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6.“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1分)

17.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2分)

18.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正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2分)

19.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各组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祷告dǎo 荫蔽yīn 菡萏hàndàn 欹斜jī 匿笑nì B、脸颊jiá 树杈chà 瘫痪tān huàn 憔悴qiáo决别jué C、分歧qí 嫩芽nèi 捶打chuí 敏感mǐn 沐浴mù yù D、遮蔽zhē 姊妹zǐ 并蒂dì 侍弄shì 徘徊pái hu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仗义 花瑞 烦闷 遮蔽 各得其所B、心绪 委屈 霎时 拆散 喜出望外 C、慈怜 摇摆 仿膳 沉寂 自做主张D、攥着 逮住 花瓣 覆盖 不可抗拒 4、请你修改下列病句。 (4分)

(1)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2)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填空。(8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_______ ____,志在千里。________ ___,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8.填空(6分)

(1) ,志在千里。《龟虽寿》 (2)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 (3)万籁此都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4)子曰:“ ,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三)《秋天的怀念》(12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

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句中,“憔悴”是形容人脸色不好。联系全文,说说母亲“憔悴”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一句中,“我的回答”指的是什么?母亲为什么“喜出望外”?“喜出望外”的具体表现又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里可以看出母亲“比我还敏感”?说说你对“母亲的敏感”怎么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阅读,你觉得母亲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有什么用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开轩面场圃,。 (2) 曲径通幽处,。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5) 万籁此都寂,。

(6) 兄女曰:“,公大笑乐。 (7) 《龟虽寿》中表达作者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的诗句是: 、 。

(8)《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一)、阅读《我的老师》回答下列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

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

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

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

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

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1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2分)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14分)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

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

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

道它们那些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7、这两个文段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和乙文分别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水?(2分) 18、甲文中水的特点是,乙文中水的特点是。(2分) 19、两个选段都出自同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 乙文中的“ ”。(4分)

20、如果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3

分)

21、甲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的原因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三)荀巨伯远看友人疾(10分)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值:适逢,碰上。③胡:

2015——2016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含答案)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二篇

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世语新说〉两则》基础知识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设想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相比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世说新语》两则·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用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

(1)元方入门不顾 (2)友人便怒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课文默写。

(1)公欣然曰:“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2)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在家里把儿女们聚在一起(2)拉(3)回头看(4)离开 到2.(1)义无反顾

(2)怒不可遏(3)至死不悟 信誓旦旦3.(1)等待您好久了,您不到,(父亲)就已走了。(2)在空中撒盐大约可以比拟吧!(3)不如用柳絮随风飘起来比拟。4.(1)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天礼 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则》

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

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 .

5、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

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

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20 《虽有佳肴》 过关检测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

9、教学相长也( ) .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填空。34分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

(3)《兑命》( ) .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答案:

一、(一) 1、即使 2、甘美 3、最好的道理 4、所以 5、不通,理解不了 6、反省 7、自我勉励 8、教人 9、增长(或促进) (二) 1、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

勉励自己。 4、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 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礼记 第一篇 教育学(或 教育、教学活动) 教学相长

二、 1、(1)它的 (2)这样以后 (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教学相长 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或: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文言文阅读(12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 .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二)12.⑴靠近 ⑵倒塌 ⑶经历 ⑷只

2015-2016年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全部文言文专项复习卷”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三篇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复习

21.《论语》六则 翻译训练

不亦君子乎?”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实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6) 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句子:

谈学习重视复习并感到快乐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源人民喜迎外来宾客表达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被误解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22.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下列实词:

(1)期行( ) (2)日中( )

(3)去 ( ) (4)委 ( )

(5)引 ( ) (6)顾 ( )

这个故事告诉我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船 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词语:

(1)幸( ) (2)尚 ( )

(3)可( ) (4)可 ( )

(5)贼 ( ) (6)舍 ( )

(7)所以( ) (8)纳 ( )

(9)托 ( ) (10)拯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伤仲永 翻译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到舅家, 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词积累:

(1)求( ) (2)异( )

(3)自为题名 ( ) (4)收族为意 ( )

(5)诗立就 ( ) (6)稍稍宾客其父 ( )

(7)以钱币乞止 ( ) (8) 文理( )

(9) 日扳仲永 ( )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

24.木兰诗 翻译

唧唧复( )唧唧,木兰当( )户织。 不闻机杼( )声, 惟( )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 )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 )辞爷娘去( ),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 )若飞。 朔气( )传金柝, 寒光( )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 天子坐明堂。 策勋( )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 )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 )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 )花黄。 出门看火伴( ),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勋十二转,赏赐白千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教材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检测(含答案)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四篇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检测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

一、基础题(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3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7)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南逢李龟年》中感慨繁华时代落幕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默写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7分)

(1)面对霍顿的( )duō duō bī rén,孙杨毫不示弱。 (2)小萱和小琪是一对好( )zǐ mèi。

(3)在山岗上集成树林,yīn bì( )着一个古老的乡村。 (4)李和方在吃面还是吃海鲜的问题上发生了( )fēn qí, 最后他们一起吃了海鲜味方便面,( )gè dé qí suǒ。

(5)刚才是温柔阳光,yī shà( )间却又是cū guǎng( )的暴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B、北国的春天姗姗来迟.....当江南遍地桃李笑春风的时候.塞北依然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景色。

C、在大学里,王芳和李红是青梅竹马....,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D、他读书时不求甚解....

,了解各大概意思就已经心满意足。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把“姚明”和“我”

的位置互换)

B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C.通过时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使科学家就可以确定那些被破坏的基因所具的作用。(删去“使”)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_; 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的态度,文天祥《正气歌》浩然正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__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春秋末期的 、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4、人不知而不愠( )( ) 5、饭疏食饮水( )( )6、不亦君子乎( ) 7、曲肱而枕之( )( )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9、匹夫不可夺志也( )( )

10、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11、为人谋而不忠乎( ) 1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 13、博学而笃志( )1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17.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1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1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2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顾荣施炙》(11分)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行炙人:做烤肉的人或端着烤肉的仆人 炙:烤肉。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4分)

1)尝.应人请( ) (2)因.辍己施焉( ) .3.).因辍己施.焉( )(4)同坐嗤.

之( ) 2、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3分)

后 遭 乱 渡 江 每 经 危 急 常 有 一 人左 右 己 问 其 所 以

3、联系原文,说一说顾荣和行炙人分别是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选段阅读(15分)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

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

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2分)

2、请阅读文中加点句子,想一想:“思想”是指什么?“犯了罪”指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请以文中画线句子为例子,分析这部散文集的艺术特色。(4分)

4、本文作者追忆了父亲病中与临终时的痛苦以及由此给家庭带来的变故和给家人带来的不幸。鲁迅借此揭露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3分) 5、父亲丧命于庸医之手,让我萌生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又是什么事情,让我弃医从文?(4分)

2

“岂有终日执之,((

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C(说明:“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4、 (D(说明:《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5.从老子学得无欲的品行,从巴金学得博爱的胸怀;王维《观猎》的意气风发,托尔斯泰《复活》的宽容心胸。

二、课内文阅读。 1-15略

16.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

之。 。 (三)翻译:略。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曾经;于是;给(施舍);嘲笑。 2、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

3、顾荣:把烤肉分给下人,体恤下人,推己及人,体现他,善良,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行炙人:在顾荣造乱时保护他帮助他,体现他知恩图报的品质 四、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鲁迅 2、“思想”:指希望父亲快点死去;

“犯了罪”:从中国的孝子们的思想说的,即使无法医治,也“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这才是孝。

3、运用语言描写,讽刺陈庸医,巫医不分,批判他草菅人命却自以为是的丑恶嘴脸。 4、

①名医出诊的冷漠;

②陈莲河的不知病人痛苦;

③衍太太对父亲的痛苦漠然无视“认真履行”; ④儿辈不知临终父亲的痛苦。

反映人道的衰落。揭露各人都在守着那片狭小的天地,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别人。

批判“病态社会”中冷漠人性的可怕。 5、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让我看清学医只能救治国人身体上的伤痛,只有唤醒

民众,才能救国。 3

2015-2016年度新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全部文言文期末复习测试卷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五篇

七年级上册全部文言文复习

21.《论语》六则 翻译训练

不亦君子乎?”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实词: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 (6) 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写句子: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谈学习重视复习并感到快乐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源人民喜迎外来宾客表达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被误解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世说新语》二则

期行 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下列实词:

(1)期行( ) (2)日中( )

(3)去 ( ) (4)委 ( )

(5)引 ( ) (6)顾 (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这个故事告诉我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船 翻译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词语:

(1)幸( ) (2)尚 ( )

(3)可( ) (4)可 ( )

(5)贼 ( ) (6)舍 ( )

(7)所以( ) (8)纳 ( )

(9)托 ( ) (10)拯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伤仲永 翻译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 还自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到舅家, 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词积累:

(1)求( ) (2)异( )

(3)自为题名 ( ) (4)收族为意 ( )

(5)诗立就 ( ) (6)稍稍宾客其父 ( )

(7)以钱币乞止 ( ) (8) 文理( )

(9) 日扳仲永 ( ) (10)不能称前时之闻( )

24.木兰诗 翻译

唧唧复( )唧唧,木兰当( )户织。 不闻机杼( )声, 惟( )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 )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旦( )辞爷娘去( ),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 )若飞。 朔气( )传金柝, 寒光( )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 天子坐明堂。 策勋( )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 )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 )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 )花黄。 出门看火伴( ),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策勋十二转,赏赐白千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六篇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已于2016年4月16日结束,试题由市教研室命题,我校对七年级语文进行了严格考试,并进行了集中评卷,做到了公平、公正。为了总结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吸取教训,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现将我校七年级语文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我校七年级语文成绩一览表

二、试题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设置结构与以前有些变化:多了一项综合题,课内阅读理解重点突出,难易适当,立足基础,紧扣教材,点面结合;重视能力,关注生活,结合时政;强调素养,张显阅读,提升写作;稳中求变,兼容新样,题型灵活,侧重于“教法”与“学法”的引导,强调重视名著与传统文化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立足课内延伸课外,掌握阅读方法,如整体认知、理清思路,解读文本,理解题义,还有强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总之,本卷体现了基础性、人文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全卷共21道题,满分90分,另加书面10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答题情况

试卷由四个板块构成,前三个板块为试题部分,共设21道题,满分为90分;最后一个板块为书写与卷面,分值为10分。

第一板块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6个小题,分值为20分。仅有一位同学得满分。第1小题考查按拼音写汉字,第2小题是考查加点字的读音,第3小题是成语运用,第4小题是考查比喻修辞,第5小题是考查课外古诗、文言文及综合性学习中关于黄河的相关内容,第6小题是考查理解课文及名著内容的能力。这些题都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其中第3小题成语运用,因所出四个成语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答题效果较其它稍差;6小题失分较严重。

第二板块为阅读理解,共三个语段14个小题,分值为35分。课内文

段阅读有两篇,##第1篇是选自选自课文《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对比阅读,分值为10分,以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如9、10小题既需要学生能背,又要能理解文章内容。如果死记课文内容,没有领会其实质,是不能回答其正确答案的。##第2篇是选自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内阅读,分值为12分,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的考查,由于学生作答时没能把握好类型题的答题技巧,整体答题效果不是很理想。##第3篇是《手》为课外阅读,分值为13分,16小题失分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 第三板块为作文,分值为35分,分值与往年保持一致。这次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我从来没有这样 》。 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楚地叙事,主题积极向上,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明初一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记叙文的写法。但是,有部分学生没能正确审题,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脱题的现象。多数作文分数居二等中间(27分)上下,一类卷比例不高,究其原因,本次作文平庸者居多,闪亮者较少。

作文呈现以下缺陷:

1、立意方面:出新出奇者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缺陷和学生情感的真空。同时也给阅卷教师造成一种情感审美疲劳。

2、内容表达:大多数都是泛泛而叙述。没有对事件做具体精细地描写。这就告诫我们的老师在进行常规作文训练时,一定要重视片段作文的描写训练,这样,才能使文章的细节出彩,吸引读者眼球。

3、语言表述:虽然大多数文章语句通顺,但语言表达能力上乘者寥寥无几。语句平淡乏味,能自觉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同学太少。表明大多数初一学生对语文中语言的精华吸收太少,良好的语感尚未培养起来。

4.结构层次:很多同学缺少结构上的匠心,基本上是开篇就直接叙事,显得平淡乏味,而结尾也草率收场,既无“凤头”也无“豹尾”。 中间叙事时几乎找不到过渡段,个别同学甚至不分段,不打标点或乱打标点,表明近半数同学的行文布局能力较差,训练无数。而那些稍有亮题亮点的同学就有“柳暗花明”之感了。

5.其他方面:①少数同学将文章当成话题作文。②极个别同学抄写

阅读材料。③少数同学字数未达标,书写极为潦草。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认真扎实地开展备课组活动,既要共同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也要共同商议的拓展延伸,提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2、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遵循教学规律。要有“大语文”的概念,拓展“教”与“学”的视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丰富知识,扩大见闻,杜绝“为考而教”的功利思想和做法。阅读教学要扎实,立足课内,拓展到课外,规范文体教学规范答题。

3、加强学生答题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诸方面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指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4.对作文教学要做到:(1)把作文教学提高到与基础阅读教学等同的地位,列入日常课程、切实搞好学生的训练、批阅、评讲工作。(2)分类、分专题扎扎实实搞好写作技巧的专项训练,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选材表达均要扎扎实实甚至反复训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宽学生写作视野,使学生写作的内容更广泛、更丰富。(4)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探索写作教学的新方法。①同题多写。②分块训练,各个击破。③病文修改。④范文评析。⑤同题仿写。⑥段落仿写。⑦多读课外名著,多写读书笔记。多背名段。(6)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篇2]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满分 120 分,附加分值5分卷面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比较全面、规范。

整份试卷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试卷结构基本延续往年形式,共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感悟、写作,合计21小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七年级参加考试人数共180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12分,总体平均分78,及格率是7℅。

各分数段分布表

(二)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

积累与运用部分

第1、2题考查的是学生正确认读汉字和使用汉字的能力,这两题“从客观选择题到主观填空题的变化,更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基础扎实的,能牢牢守住“阵地”,而平时偷懒懈怠的则不免模棱两可、顾此失彼了。其实这些字词在考前我们进行的复习中都给学生练习过、订正了,可是还是有学生错,反映出

不少学生中存在的认字不细心、观察不细致、书写粗心、潦草的毛病。以后我们会加大检测力度,多关注易读错写错的字。

第3小题病句修改,做得较差,正确率在55%,绝大部分学生对c项判断不准确。

第4-6小题准确率较高,可达85%。

第6小题识记题名句默写填空题得分率达90%,第四句为主题阅读上的,学生只是读了几遍,没有时间背诵只有几个同学得分。

第7小题名著阅读应用题答题中第二小题考察的是故事情节,学生没有记得这么详细,几乎没有得分。

阅读与感悟部分

1、诗歌赏析部分

第8、9题难度不大,得分率可达85%。

2、文言文阅读

第10--13题:。从整体上看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得分呈两极分化趋势,好的学生得分在10分至13分,占总数的40%左右,差的得分则在2分至5分,约占总数的55%左右。

3、现代文阅读题一:

第14题是主观题,4分,有2个点,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此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

第15题:文章内容概括题,学生也不陌生,关键在实际解题运用中结合不起来,可以多做类似练习。

第16题:语言赏析题,考查语言表达效果,属于分析题。分值2分,得分率为77%。

第17题:主观题,4 分,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感情的探究。有半数同学在表达时语言不够规范简洁,而是用文本句子来答题,以至失分。学生在读信时没有结合整个文本来探究人物感情,只是孤立地阅读、理解,所以答题时容易片面。也有部分是语言表达不规范,在答题时缺少对语言的斟酌运用,需要在平时阅读中加强练习。

4、现代文阅读题二:

第18 题:句式仿写题,比较简单,得分较高。

第19 题按原文内容填空,失分同学较少。

第20题:考查语言表达效果,属于分析题。分值4分,得分率为77%。这一题似乎看出出题者的犹豫,既然在题干中明确是“举例”,但在参考答案中再次指明“举例子”,不知分值如何分配,作否要求。

写作部分

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歌声嘹亮”此题目本身极富思维空间,难度很大,初一学生难以把握,对此题目中的比喻意义更是握不住,80%的同学存在离题现象。字迹潦草,不加分段,标点不清,结尾不点题,这都导致了失分,是非常遗憾的。

三、检测反映出的问题:

(一)学生的问题:

1、名句默写错别字较多,文字表述中语言不规范,造成不应有的失分;

2、阅读中理解不准确,答题不到位;

3、表述不严谨,词不达意;

4、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不分。

这都表明,学生在语文基础、语文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硬伤”,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克服。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学生有怠惰思想,检查落实不到位,使一些学生无紧迫感得过且过,从而造成字音字形填空题、古诗句默写、文学常识填空等不过关。

2、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得不灵活,记忆不深,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得不好。

3、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不到位。平时由于教学比较忙,疏忽了对学生进行名著的指导,布置学生要去去阅读,但缺少检查的力度,走过场的现象较为严重。

4、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文路不清,甚至有些学生说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整体的构思。

5、课外阅读面太窄。学生平常学习的时间太紧张,缺少对有文学素养的书籍的的阅读,造成了解题时思路的闭塞,回答问题时无从下手。

四、今后在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古诗文的积累要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以考查学生运用古诗文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总之,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考试要求,注意训练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书写,题干要仔仔细细地审读,答案要认认真真地琢磨,作文要工工整整地完成。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题,关注考试信息,不搞题海战术,重视精选精练精讲。不断查漏补缺,积累答题经验,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16年04月23日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篇3]

2016-2016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带七(2)班49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96分以上2人,80分以上14人72-80分共13人。及格率太低。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30分,古诗文阅读19分,课外阅读21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做得好一点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下设计七个小题,总分为30分。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第1篇选段是出自课内《论语》十则。满分为19分,下设有8个小题。

第三部分的阅读理解的选了2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篇是说明文的解析,该题总分21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得15分者不超过80人,均分在10分左右。最高得分18分,最低得分4分。此题共设8个小题,第1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中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不准,只是概括表面意思没有体会到本文的重点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极少。

第四部分就是作文,本次作文是以“面对----,我选择----”为题目的,要求在横线出补充完整题目,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自己理想的生活或环境。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空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平均得分在34-36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5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2016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备课组质量分析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七篇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备课组质量分析

本次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基本采用中考样式。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试卷由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占总分16%)说明文阅读(9分,占总分7%)文言文阅读(15分,占总分12%)、现代文阅读(15分,占总分12%)、综合性学习(8分,占总分的8%)、作文(50分,占总分42%)五个部分组成。

这次全区语文期中试卷立足课内基础,课内基础占试卷总分的52.8%。现代文阅读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泛读:来自于课外,一篇是精读:注重文学性。作文贴切七年级学生的实际,难度不大。从整份试卷来说,难度不大。但无论难易,所有的阅读题目的解答都必须建立在仔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

下面就我校这次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本次考试我校语文成绩如下

其主要表现在三十分的基础题上面,大部分学生得分较低,三个平行班的得分都在17分左右,校均分只有19分,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选择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可见学生根本没注重课本。其典型错例主要表现在4小题, 第4小题为一道原句还原题,来自于课外,学生缺乏推断能力,胡乱答题,故而错误严重。而说明文阅读6、7小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失分严重。文言文是课内阅读,相对较简单,得分情况较好。诗文默记题是题型出现了变化,而考试说明误导只考上下联句,导致默写理解题失分较严重。阅读题对七年级的学生是个难点 ,答题方法需要老师加强教导,答题习惯也需大力培养,本题失分严重,其中得分最不理想的是第16题,很有一部分学生只得零分。综合性学习平时针对题型训练较多,所以得分较理想。作文“爱,竟如此简单”是命题作文,大部分学生都能扣紧文题,离题的现象极少。但把文题审好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审掉了问题中的“竟”字,所以本校优秀习作很少,只有一两个。

二、 与其他学校对照,看存在的问题。

从全区考试成绩来看,我校语文优秀率处于全区第三名,均分是全区第五名,及格率在全区是第六名。在及格率这方面应该下大力度。

三、 以后的教学方向。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时刻注意题型的变化,加强课内知识的积累,并注意语言的运用.七年级阶段是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要加强督学,让其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2、抓好文言文的基础教学

文言文教学要强调反复诵读,要读出情感,读出语气,读出语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七年级还要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并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其书,自己尝试归纳总结,去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问题。并尝试做一些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的文言文,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4、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七年级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2016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总结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八篇

2016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总结

本次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为全县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20分,现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统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考试本班共有64名学生参加。最高分为96分,最低分为44分(共27人60分以下),现将班级成绩分析如下: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题型接近中考,但难度不大。

1、扣紧课本内容进行命题。

2、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如这次用课文原句填空,多数为机械记忆没有理解记忆,降低了默写的难度,)以延伸拓展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3、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第一大项的基础知识就是很好的体现。

4、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却掌握得不扎实,如“锋芒毕露”的“毕”,有一半的同学认为是这个“必”;再如名著导读《童年》,有些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2)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第8小题为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学生依据示例写个车贴并赏析,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答非所问,导致失分。(3)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尤其是##第2篇现代文阅读17分,年级平均得分仅在5分左右。

3、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班级40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4、书写这一块,大部分学生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扎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扎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我们初一语文教师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语文教学的面貌定将焕然一新。

二、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这次考试,就板块和题型而言,第一大块中的第1、2小题:汉字的音、形,失分较少,第3、4小题,关于词语解释与病句,得分较低,第5小题古诗文的默写得分率较高,第6小题,找出语病和仿写句子,得分较低;第7小题,名著导读,能够得满分的不多。第二大块中的综合性学习得分较低。第三大块中的现代文阅读,失分较多,

古文阅读得分率较高;第四大块作文,得分率低,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审题不清。2、选材幼稚。3、卷面书写混乱。4、字数明显不够。 从卷面情况看存在如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审题不清,对题意理解不透,答案不着边际。

2.书写潦草,错别字现象严重,答题随心所欲,很少采用专业语言。

三、今后教学措施:

鉴于上述情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考试情况分析,进一步强化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的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方法的指导等。要多在规律上进行指导,切不可求深求难,偏离基础盲目训练。

2.加强测试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目前的情况,尤其在暴露出的问题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文言文要加强“减少错别字”的指导,方法可以多样,关键在加强字面意义的理解,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错别字。又如现代文阅读要进一步加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去把握,然后对照题目进一步细读;还有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力求简洁规范准确,切不可没想清楚就写。再如作文指导要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认识,要求学生写真情实感,以及掌握必要的技法如快速立意构思等。

3.精选训练材料,用好训练材料。在平时的训练中做些试题是必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不能盲目以量取胜。要精心选择具有典

型意义的试题,加强解题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指导,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功效。

4.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方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大一统、齐步走的组织形式,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特别要重视对后进生、薄弱生的具体指导,在评价、要求、训练、手段、心理交流等方面因人而异,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5.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主动寻求多方面的帮助,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取人之长。得到借鉴启发。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共同寻找对策,而不能过多归咎于学生的表现。

总之,我会以期末考试为契机,找出差距师生齐心协力提高成绩。 2016年5月13日

2016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第九篇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本次考试试题涉及知识面广、题型较为全面、难易适中、关注教材、贴近中考。现就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病句分析、关联词语运用、标点符号使用、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仿句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阅读考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 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为文言文和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字词的意思,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内容的理解,以及古诗词的鉴赏。

第四部分为综合性学习。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部分是命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为《出错》,看似简单,但却极富挑战性,若不认真构思就易落入俗套,难有创新。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二、失分情况分析及对策

1、积累部分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基础的积累和诗词的识记重视不够,教学的重点没能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字词知识加强督促,强化训练,让学生巩固过关;对于古诗词,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做到字字“落实”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2、现代文阅读部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答题的语言和技巧方面。很多同学在没有读懂原文甚至不读题干要求就仓促答题,结果往往答非所问。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阅读练习时要让学生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阅读题得高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

3、文言文部分,本次考察的文言文是本册最为重要的两篇文章,也是中考常考考点,在教学中细化、强化、反复巩固,因此答题情况相对较好,但仍有个别同学在翻译上存在问题。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应指导学生注意翻译时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4、诗歌鉴赏中不能根据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去推知诗歌抒

发的情感。少数学生根本看不懂诗歌所写的内容。以后要督促学生多记多背诗歌,真正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5、综合性学习部分,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语言组织能力不

强,表述不够清晰完整,分不清楚“宣传标语”和“建议”。在今后教学中对这部分要加大训练力度,开展针对性专题练习,让学生见多识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卷面不整洁、书写不整齐、不能

认真审题、所写内容缺乏新意、滥用标点、文末不能点题等问题。建议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本次考试,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

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方法,努力增

加优秀率、及格率,尽力减少低分率。

2016年11月18日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篇2]

一、积累与运用

虽然默写题应该说是常规题,都是基础的古诗文与文言文的背诵,但由于我对这类题型没有重视,虽然基本会背,但由于默写准确度不高,因此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对于此类题型,在巩固背诵的前提下,应该要提高默写准确度,特别是对同音异形字和形近字、难写的字应当注意。有针对性地夯实、提高。以保证送分的题目不丢分。

二、阅读

首先,我古文阅读的得分率不高,只有67%,主要是因为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遗忘较厉害,内容又把握不准,而且对文言文从课内迁移到课外的能力还不够。对古文的复习,不够全面,没有突出强调重点,划出重点词解、重点句翻译,列出问题进行落实。

其次,说明文阅读部分,我的审题、到文中去找答案、组织答案的习惯、方法、能力还十分欠缺。比如第13题,答案非常浅显,只要会到文中去找答案,能抓住要点,再加上会进行语言的组织与归纳就能得分。再比如第14题,由于我对说明方法的生疏,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鉴于此,我觉得我应该通过多做阅读的方法,以此来增强我的阅读能力。

三、作文

作文卷面不够整洁,内容缺乏深刻性,因为语言积累少,所以这次考试中语言较空泛缺乏感情-色彩,语病较多。而且这次写作并没有扣紧主题,以致作文丢分严重。究其原因:一是语言积累不够,二是作文

训练不够多。今后我应该重点强调书写、卷面,加大主题训练量,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总体来看,这次考试暴露出了我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本学期我应该重点落实字词、默写和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审题、析题的能力,落实作文书写,注意语言的积累,语句的通顺以及文章的结构。期待在新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能更上一层楼。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2016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76889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