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本 >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2015-12-24 13:48:24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一《《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观书有感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一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阅读题目:

14.(3分)上面的诗或写____或写____ ,但都借景写理,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 ____ 诗。

15.(2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____,见____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14 水,山,哲理(理趣)

15 水 水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二
《观书有感论诗练习题》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1.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

4.品读《观书有感》,请从读书与成长的角度,说说你从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知识之源无穷。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论 诗 【清】赵翼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含义及其蕴含的哲理。 答:含义:

哲理: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答:

3.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4、曾有人企图贬抑李杜成就,但韩愈认为这只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知羞。”可赵翼却说李杜诗不新鲜了,你如何理解这里的“不新鲜”?

5、选出对赵翼《论诗》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这首诗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提出了诗人的观点:诗歌创作一定要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B、“万口传”肯定了李、杜在中国诗史上的历史地位,他们流惠后人,功居至伟。 C、“不新鲜”意味着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李杜诗歌有些过时。 D、“各领风骚”强调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应当立足时代,推陈出新。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三
《观书有感》

【课题】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教材简解】

《观书有感》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这首诗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而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情意去沟通。因此,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在教学中,教者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中,朗读、品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朗读与吟诵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并着眼课题,启发思考,回扣主题,补充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课堂伊始,教师带领学生读朱熹的读书名言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初步学习古诗时,要求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检查,反馈初读成果,朗读做到字音正确、节奏鲜明。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出诗眼“清”,抓住重点字“鉴”和重点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感受半亩池塘的清澈明净。学习后两句诗时,引导学生体会源头活水对于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有了上面学习的铺垫,对照精心的板书设计,再加上教者富有启发性的疑问,这一难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诵读感悟课《22观书有感》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2.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3.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三、前置式学习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朱熹,并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朱熹。

2.预习《观书有感》,理解诗意。

3.收集朱熹的读书名言和古诗,弄懂它们的意思。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一)品读名句 初识作者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板书。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齐读)

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板书:朱熹)(强调“熹”的写法)

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呢?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读,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板书:有感。于是,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读懂诗句 理解诗意

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出示自学提示: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开始自学,师巡视,提示要扎扎实实把这三个要求落实到位了。一半时间后,可以建议学生互相交流。

2.检查诵读。

(1)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鉴”“徘徊”,再指名读)

(2)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又能读出这七言绝句的节奏来呢?(指名读,评价——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出示标注的节奏提示,男生齐读)

(3)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没有?所以这句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我们一起来读三四句。

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出,语意兼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品读一二句。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你知不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呢?(板:方塘)多大的方塘?(板:半亩)这是怎样的半亩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板:清)

(2)浏览全诗,哪几句描绘了它的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示一二句,一起读)

(3)“鉴”是个生字,指导写字,师范写,什么意思?(镜子)古人用的是铜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方塘的——清澈明净。(板:清澈明净)水的清澈明净还表现在哪?

(4)(“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什么意思?“徘徊”如何理解?做一下动作。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5)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总是让人非常喜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交流)

(6)同学们,虽只是一方小小的景观,却很能够感染人,它清新、自然、清爽、明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女生齐读——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

2.品读三四句。

(1)过渡:诗人好学善问,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如许什么意思?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出示三四句)自问又自答这叫什么?诗中哪个词提示了你原因了?

(2)“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

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源头活水)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3)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4)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5)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5)小结:同学们,诗人看到这半亩方塘虽然小了些,但因为有活水不断流进,水如此清澈,怎能不喜欢呢?配乐读全诗,读出诗人心中的喜欢之情。

(四)辩论明理,享受诗趣

1.朱熹说:“读书须有疑,方有长进。”整首诗的意思都理解了,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__________。

板书:人的心智:更加聪明←读书汲取】

2.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正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所以这个题目真是妙不可言!不能改!

3.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活水”,及问号。后两句要读得意味深长,一语双关)(指名读(2人)——齐读)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拓展延伸 温故知新。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板书:说理诗)

2.其实我们接触过许多这样的诗,试一试,你能回忆吗?(出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会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反复诵读,完满

1.同学们,好的诗句能流传百年,而朱熹的这两句诗却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在“南溪书院”的“活水亭”上,还能清晰地看得见朱熹的这两句饱含哲理的诗(出示,引读)

2.我想,在我们大家的心里也一定深深烙上了这两句让我们思考一生的诗,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的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让这首诗启迪你一辈子,定格在你心里一辈子。(配乐读)(把自己的感受放到诗里去,这就叫读出韵味。)

4.品读完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5.总结:当今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即使你已经拥有很多的知识,如果停止不前,不再补充新的知识,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朱熹先生这首诗中所讲的道理,在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记住:学习是一件终身大事。

六、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方塘清←源头活水 心智明←读书汲取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四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五
《5古诗两首(观书有感)》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六
《22(2)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七
《观书有感1》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八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别董大》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诗的前两句是( )描写?

3、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唐 高适 送别 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2、环境

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古诗《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石灰吟》就是赞颂()。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意思是()。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意思是说()。

3、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一样,任凭千()万()、()焚烧,哪怕粉骨(),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若等闲”的意思是(),清白指石灰的()。

3、我知道诗中()和()是一对同义词,()和()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若”的同义词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训练 1.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___。作者是( )朝的著名诗人__。(3分)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4分)

A.送别诗 B.弃妇诗 C.宫怨诗 D.爱情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时节,_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4分)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结构上看是本诗的______ ;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是写( ),是借景写理的诗,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 )诗。(3分)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 ),见( )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2分)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关于_________的心得体会。

5、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6、《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哲理(理趣) 2、 水 水 3、"源头活水",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明净的小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飘动的天光云影清清楚楚地在“镜子”中荡漾。(说明:语言要生动、形象) 5、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望月怀远练习题及答案

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

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

4.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

5、简析“月”的作用?

6、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7、 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9、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参考答案】

1.题目分为两个内容:“望月”和“怀远”。第一句扣“月”;第三句扣“望”;第五、六两句扣“怀”;第七、八两句扣“怀远”。2.好友 恋人 美好的理想。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使月亮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气。5、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6、雄浑阔大 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7、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8、“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9、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题及答案:

1.这首诗诗题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相近。

4.有关读书.做学问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试写出一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要与实践结合

2.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九
《快乐阅读答案》

一、时事要闻

一、判断题。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

二、填空题。

1. 10年 2. 10 21 3.胡锦涛 吴邦国习近平 4.贝·布托 5.林毅夫

6.深圳 7.30 十一届三中全会 8. 深空探测 9. 嫦娥一号 10. 太空行走 11. 闵恩泽 吴征镒 胡锦涛 12. 24 3 13. 南海一号

14. 哺乳动物的DNA重组 15.老年时代 16. 张光斗 方永刚 17. 国家课程教科书 地方课程教科书 18. 鸟巢 80000 19.8 8 9 16 20.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21. 城市 社会 22. 华天 23. 杨威 徐本禹 24. 清明 端午 中秋 1

25. 正月十五 上午8时 24时 上午8时至24时 26. 保护健康不受气候变化的危害 27. 民生 油 全球变暖 28. 人民大会堂 3 14 29.10

三、连线题。

1.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武汉;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

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英国马丁·埃文斯;诺贝尔物理学奖——法国阿尔贝·费尔;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诺贝尔文学学奖—— 英国多丽丝·莱辛

3.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免费塑料袋的禁令——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

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二、社会常识

一、判断题。

1.(×)2. (√)3. (√)4. (×)5. (×)6. (×)7. (×)8.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19. (√)20. (√)21. (√)

二、选择题。

1.C 2.B 3.B 4.C 5.C 6.C 7.B 8.C 9. A 10.A 11.B 12.C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19. A 20. A 21. B 22.B

三、填空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 2.香港 澳门 行政区 3.邓小平 现代化 世界 未来 4. 侵犯 干涉内政 5.纽约 6.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俄罗斯联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国

7. 航空母舰 8.56 维 蒙 藏壮 回 9.云南 10.武汉 重庆 南京 11. 麦加(或:卖地那耶路撒冷)耶路撒冷 12. 营业性舞厅 歌厅 13.义务教育法 14. 警告 、留队察看 、停止队籍 15. 请 谢谢 对不起 再见 16. 国际禁毒日

17. 遇险 18.6月5日 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 19.欧洲 亚洲 非洲 20. 用凹面镜聚集日光点燃 21. 尤伯杯 大力神杯 22.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奖章 23. 禽兽类食物 24. IQ EQ 25.李小龙 26. 康乃馨 27.牛市 熊市 28. 绷带

四、连线题。

1.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消化道传染病——甲型肝炎;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体表传染病——沙眼。

2.记者节—— 11月8日;护士节—— 5月12日;教师节 ——9月10日;植树节——3月12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青年节——5月4日。

3.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咖啡王国——巴西;枫树之国——加拿大;仙人掌之国 ——墨西哥;钟表王国——瑞士。

4. 龙井 ——浙江杭州;碧螺春——江苏吴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君山银针——湖南岳阳;祁门红茶——安徽祁门; 铁观音—— 福建安溪。

三、民风民俗

一、判断题。

1.(√)2.(√)3.(×)4.(√)5.(√)6.(×)7.(×)8.(√)

9.(×)10.(√)11.(×)12. (√)13.(√)14.(×)15.(√)

16.(√)17. (√)18.(√)19.(×)20.(√)21.(×)22.(√)

23.(√)24.(√)25.(√)26.(×)

二、1. B 2. D 3. D 4.A 5. B 6.C 7.D 8.C 9.B 10.C

11.D 12. C 13.B 14.B 15.C 16.B 17. B 18. C 19. C 20. C21. D 22. A 23. B

三、填空题。

1.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2.寿桃 3.司马 司徒 司空

4.泰山石敢当 5.红色 6. 七月初七 7. 荡秋千 8. 龟 9. 烧头香 10. 七月十五日 11. 回乡探亲 12. 拜年 13. 年糕汤 14. 有个洞 15.菜薹 16. 刀 叉匙 筷 手指 17. 13 18. 入赘 19. 朝鲜 20. 雄黄酒 21.火鸡 22.圣诞节 23. 串姑娘 24. 独木舟 25. 意大利 26. 德国 27.白色 黑色 28. 肉 礼拜 29. 11:30 30. 中国人

四、连线题。

1.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上元——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清明——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端午——鼓声三下红旗开,两

龙跃出浮水来;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打糕——朝鲜族;酥油茶—— 藏族;手抓羊肉——维吾尔族;竹筒饭——黎族;香茅草烤鱼——傣族;牛肉拉面——回族;烤鹿肉——高山族

3.羌族——锅庄;苗族——斗牛会;白族——三月街;哈尼族——六月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跳月;阿昌族——泼水节、火把节。

4. 巴西——烤牛肉;墨西哥——玉米宴;德国——香肠、火腿;乌干达——香蕉饭。

四、自然科学

一、判断题。

1. (√)2.(√)3.(√)4.(×)5.(√)6.(×)7.(√)8. (√)

9. (√)10.(√)11. (×)12. (√)13. (√)14. (×)15. (√)

16. (√)17. (√)18. (√)19.(√)20. (×)21. (√)22. (√)

23. (√)

二、选择题。

1. B 2. C 3. A 4. D 5. D 6. D 7. C 8. B 9. A. 10 .B 11. B

12. C 13. A 14. A 15. B 16. D 17. C 18. A 19. C 20. C

21.C 22. C 23. B 24. B

三、填空题。

1.日光 2.哈勃 3.1000 4. 南极大陆 5. 晴朗天气 6. 洞庭湖 7. 四川 湖南 贵州 湖北 8.伏特 9.热胀冷缩 10. 液体变固体 固体变液体 11. 黑洞边界定理 12. 月球引力 13.光的折射 14.液化 15.夸克 16.电能 西门子 17. 甲烷 18.淡蓝色 19. 二氧化碳 20.酸雨 21.白鳍豚 22. 大熊猫、中华鲟 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 23. 白 24. 肉苁蓉 25.光和 26.共栖 27.DNA

四、连线题。

1.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2. 澳大利亚—;—堪培拉;韩国——首尔;英国——伦敦;瑞士——苏黎世;土耳其——安卡拉;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3. 最大的海——珊瑚海;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最深的海——白令海;最浅的海——亚速海;最咸的海——红海;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最脏的海——地中海。

快乐阅读(高年段) 参赛指南

九、语言积累参考答案

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出作者姓名。

1、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2、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3、诗成泣鬼神。 杜甫 4、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5、千古兴亡多少事, 辛弃疾 6、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

7、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8、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9、千里共蝉娟。 苏试 10、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11、一吟双泪流。 贾岛 12、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1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 14、尚能饭否 ?辛弃疾

15、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 16、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7、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18、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19、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20、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

21、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2、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23、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24、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5、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杜牧 26、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27、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 28、一览众山小。 杜甫

29、傲霜枝。 苏轼 30、肥劲草,发春华。 鲁迅

31、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32、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33、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34、家书抵万金。 杜甫

35、无知己,不识君。 高适 36、听惊雷。 鲁迅 37、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38、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39、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40、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二、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出这句话的出处(题目)。

1、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2、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孤帆远影碧空尽,《送孟浩然之广陵》

5、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6、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7、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8、秋水共长天一色。《膝王阁序》

9、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冥》 10、无纸笔,报平安。《逢人京使》

11、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12、直把杭州作汴州。《西湖》

13、、粉身碎骨浑不怕,《石灰吟》14、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15、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16、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

17、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18、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19、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20、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1、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22、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晚景》 24、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25、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26、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27、小桥流水人家。《天静沙?秋思》28、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29、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30、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带点的词。

1、前头万木春 。病树:枯萎树木 2、长一智。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3、暮年,壮心。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明媚的春光。

5、天涯若比邻。知己:朋友。 6、露似真珠月似弓。可怜:怜爱。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指出修辞手法。

1、千里江陵一日还。(夸张) 2、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3、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比喻、反问)

4、报得三春晖。(反问) 5、更上一层楼。(对偶)

五、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 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

3、水来土掩。 4、怎得梅花扑鼻香。 5、柳絮池塘淡淡风。

6、观海则意溢于海。7、杨柳岸晓风残月 。8、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一青二白。 12、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13、找死 。

14、青山着意化为桥。 15、江山代有才人出, 16、一场空。

17、近墨者黑。 18、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19、金石为开。

20、忠言逆耳利于行。 21、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2、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 23、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24、咬文嚼字。 25、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6、漏船又遇打头风。 27、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28、孰能无过?善莫大焉。 29、人逢喜事精神爽,

30、书能香我不须花。 31、风景这边独好。 32、里外不是人

33、七上八下。 34、即当刮目相待。 35、去留肝胆两昆仑。

36、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37、春天还会远吗?

38、尽是输(书) 39、得来全不费工夫。 40、雪却输梅一段香。

41、为有源头活水来。 42、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43、思而不学则殆。 44、不成器;不知义。 45、为霞尚满天。

46、荒于嬉;毁于随 。 47、有苦难言 48、为伊消得人憔悴。

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篇十
《快乐阅读课后练习答案(高年级)》

一、 时事要闻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二、填空题。

1. 10年

2. 10 21

3.胡锦涛 吴邦国 习近平

4.贝·布托

5.林毅夫

6.深圳

7.30

8.深空探测

9.嫦娥一号

10.太空行走

11.谷超豪 孙家栋 胡锦涛

12.二十四 三

13.南海一号

14.哺乳动物的DNA重组

15.老年时代

16.张光斗 方永刚

17. 国家课程教科书 地方课程教科书

18.鸟巢 80000

19.5 1 10 31

20.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21.城市 社会

22.华天

23.杨威 徐本禹

24.清明 端午 中秋 1

25.正月十五 8 24 8 24

26.城市化与健康

27.民生 油 全球变暖

28.人民大会堂 3 14

29.10

三、连线题。

1. 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武汉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

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罗尔·格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

诺贝尔化学奖——约纳特

诺贝尔文学奖——赫塔·米勒

3.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免费塑料购物袋禁令——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

《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施行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理念的吉祥物——海宝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二、社会常识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选择题。

1.C 2.B 3.B 4.C 5.A 6.C 7.B 8.C 9. A 10.A 11.B 12.C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19.A 20.A 21.B 22.B

三、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 最高人民法院

2.香港 澳门 行政区

3.邓小平 现代化 世界 未来

4.侵犯 干涉内政

5.纽约

6.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俄罗斯联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国

7.航空母舰

8.56 维吾尔 蒙古 藏 壮 回

9.云南

10.武汉 重庆 南京

11.麦加(麦地那或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

12.营业性舞厅 歌厅

13.义务教育

14.警告 留队察看 停止队籍

15.请 谢谢 对不起 再见

16.禁毒

17.遇险

18.6 5 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

19.欧洲 亚洲 非洲

20.用凹面镜聚集日光点燃

21.尤伯杯 大力神杯

22.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23. 禽兽类食物

24.IQ EQ

25.李小龙

26.康乃馨

27.牛市 熊市

28. 绷带

四、连线题。

1.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消化道传染病——甲型肝炎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

体表传染病——沙眼

2.记者节——11月8日

护士节——5月12日

教师节——9月10日

植树节——3月12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

青年节——5月4日

3.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咖啡王国——巴西

枫树之国——加拿大

仙人掌之国——墨西哥

钟表王国——瑞士

4.龙井——浙江杭州

碧螺春——江苏吴县

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

铁观音——福建安溪

三、民风民俗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6.C 7.D 8.C 9.B 10.C 11.D 12.C 13.B

14.B 15.C 16.B 17.B 18.C 19.C 20. C 21.D 22.A 23.B

三、填空题。

1.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2.寿桃

3.司徒 司空

4.泰山石敢当

5.红

6.七月初七

7.荡秋千

8.龟

9.烧头香

10.七月十五日

11.回乡探亲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观书有感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反七步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观书有感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keben/8278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