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

2016-01-11 10:21:5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一:九加几评课稿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一:九加几评课稿

本堂课本来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苟老师创造性地改动教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激烈的运动会的教学场境,将计算融入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将枯燥无味的计算课也变得更有吸引力了。在本节课新课教学中,吴老师始终围绕运动会里的情景开展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苟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这感觉好像有点冲突,吴老师在开课的“过三关”中,有层次的练习给新课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她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吴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最后的“排一排”拓展练习中,让孩子亲自动手、动脑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她决没有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练习形式也灵活多样。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还应更多关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

周华亭:

对本节课例题“9+4”,采取设置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及求知欲,诱发内需,提高学习数学积极性。

本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围绕课前设计的“9加几”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本节课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凑十”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四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设置“9+4”情景,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摆一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学生再摆一摆,探究计算“9+几”的方法,学会从多种计算“9+4”方法中,优化出“凑十法”能熟练计算“9加几”。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在计算“9加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创造出适合自己的“9加几”算法,能有条理地思考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数学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寻找解决“9加几”问题解决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具体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参与学习、实践,产生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和学习习惯,敢于克服困难,纠正错误,体验学好数学成功的喜悦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二:9加几评课稿

《9加几》的评课稿

李芳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赵老师这节课设计合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利用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实际上就是老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赵老师对于问题情境的探究这一过程太快,他以小猴计算桃子的数量来引入9加几,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小猴计算时移动一个桃子,目的是为什么,让学生动手移动贴片了,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才能理解。并且后面的算式都应该先让学生分析完,再列算式,不能单纯讲解计算,还要渗透加法的意义。

2、教师设计的小猴搬砖这个练习较好,给学生渗透优化计算的思想,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动脑思考,关于计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这一点非常好。

3、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最后的练习中,让孩子认真观察、动脑找出9加几的的算式的规律,并找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9加几的计算。

通过9加几这堂课,我认为1.动手操作(如摆小棒、纸片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总结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方法。

2.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说的训练、解决问题的常规性要求等方面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引导,以便于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作为一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一年级的教师都有所提高。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九加几说课稿

《9加几》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9加几》的第二课时。下面我想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分解组成、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单元甚至小学整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熟练掌握“凑十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9加几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情景图中的事物有好奇心,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动手操作、学会进行9加几的计算。而理解“凑十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此外,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特做了以下教具准备:红圆片、黄圆片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详细来说说自己对本课的教学构想。本课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出示学生的口算题进行复习:

9+()=10 10+5= 10+3= 3能分成()和() 8能分成()和()

通过兔博士引入课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9加几做好铺垫。

2、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谜语导入,寻找信息

“同学们对于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小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打一动物”。

学生很快猜出是鹅。接着出示一幅鹅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猜谜语”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可能会发现:

有9只白鹅,3只黄鹅。

有两只张开翅膀的,10只不张翅膀的。

有4只头朝左的,8只头朝右的。„„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鼓励。接着让学生帮忙来解决一道数学题:白鹅和黄鹅一共有多少只?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可能会列出9+3或3+9,并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9+3如何计算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二步: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列出9+3后,引导学生用自备的学具自己去摆、去想、去算。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从9接着数,10、11、12;

把圆片放在一起,一个一个地数,1、2、3„„直到12;或2个2个地数,2、4„^

如果有学生出现凑十法,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并请学生用投影摆圆片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不够严谨,只要学生表达出凑十的想法即可。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所期望的“凑十法”也没有关系,我会以参与者的身份来提示学生“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试着让学生摆弄圆片去做,若还是不行,我就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凑十法”的方法。即“先从3里面拿出1个与9凑成10,10再加2得1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理解3能分成1和2”

第三步:归纳算法,选择最优

“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一道题,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及时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让他们体会到用 “凑十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的简捷之美。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算一算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向日葵、枫叶图,培养学生看图解加法算式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本题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计算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题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第3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先让同桌互相以讲故事的形式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列式计算。这些题从具体的图到算式到应用,步步提高,具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通过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新知,进行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茂,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上数学,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四:九加几说课稿

《9加几》说课稿

桥西区四维小学 马彩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6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九单元《9加几》的第一课时。下面我想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分解组成、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单元甚至小学整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熟练掌握“凑十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9加几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情景图中的事物有好奇心,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动手操作、学会进行9加几的计算。而理解“凑十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此外,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特做了以下教具准备:红圆片、黄圆片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详细来说说自己对本课的教学构想。本课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出示学生喜爱的兔博士,用兔博士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9+()=10 10+5= 10+3= 3能分成()和() 8能分成()和()

通过兔博士引入课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9加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谜语导入,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谜语导入,寻找信息

“同学们对于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小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打一动物”。

学生很快猜出是鹅。接着出示一幅鹅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猜谜语”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可能会发现:

有9只白鹅,3只黄鹅。

有两只张开翅膀的,10只不张翅膀的。

有4只头朝左的,8只头朝右的。„„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鼓励。接着让学生帮忙来解决一道数学题:白鹅和黄鹅一共有多少只?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可能会列出9+3或3+9,并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9+3如何计算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二步: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列出9+3后,引导学生用自备的学具自己去摆、去想、去算。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从9接着数,10、11、12;

把圆片放在一起,一个一个地数,1、2、3„„直到12;或2个2个地数,2、4„^

如果有学生出现凑十法,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并请学生用投影摆圆片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不够严谨,只要学生表达出凑十的想法即可。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所期望的“凑十法”也没有关系,我会以参与者的身份来提示学生“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试着让学生摆弄圆片去做,若还是不行,我就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凑十法”的方法。即“先从3里面拿出1个与9凑成10,10再加2得1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理解3能分成1和2”

第三步:归纳算法,选择最优

“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一道题,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及时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让他们体会到用 “凑十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的简捷之美。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算一算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向日葵、枫叶图,培养学生看图解加法算式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本题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计算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二题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第3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先让同桌互相以讲故事的形式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列式计算。这些题从具体的图到算式到应用,步步提高,具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通过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新知,进行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茂,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上数学,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答辩实录:

问:现在提倡情境教学,你在本课设计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问:在鹅的情境图中,教师是不是应该给个提示方向,比如学生说到鹅张开翅膀的有2只,没张开翅膀的有10只,是不是和本课的教学无关呢?

答:因为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进行9加几的计算,为节省时间,我没有让学生自主提问,而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计算白鹅和黄鹅一共多少只?从而引出9+3.但学生在情境图中按是否张开翅膀来分是一个思维拓展的过程,也为课下学生用其他方法计算出鹅的总只数埋下伏笔。

提问实录:

问:您在《方程的应用》说课中提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重点是让学生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而这恰恰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拿你本课的例题来说,谁是谁的3倍少24本,学生经常找不准等量关系,您是怎样处理的?

答:一般情况下,我让学生自己先理解题意,再找出等量关系。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告诉学生谁是单位1就把谁设为未知数,这时再去找等量关系就简单多了。

问:还有一个问题,您提到学生有时会写成x=——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您会进行引导。能具体说说您是怎样进行引导的吗?

答:我就直接告诉他,这是不正确的写法。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五:一年级10《9加几》说课稿初稿

《9加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9加几》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及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实践运用的基本思路呈现内容。从猴子一共有几个桃这一实际问题入手,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习凑十法。练习中理解巩固,运用凑十法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理解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课件,小棒磁贴、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二、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4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我准备了4道10加几和4道9+1再加几的口算题,组织学生练习后,并让学生交流体会,说说这两类口算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学生在体验到10与一个数相加比较简便,有利于发现理解凑十法。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三个层次来完成。

第一层次,理解问题,提问列式。

我通过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发现盒子有10个格子,放了9个红苹果,盒外放了4个青苹果。然后尝试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学生在之前学习的1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基本能够列出算式,知道算式每个部分的含义。以此揭示课题。9加几。

本环节由实际问题引出9加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层次,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先自主探索,再与小组内其他人交流。鼓励学生运用学

具摆一摆。我也将会适时参与到一些小组中,引导学生思考,表扬肯定不同的计算方法。

结束小组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肯定每一种正确算法,同时鼓励不同的算法。在学生介绍时,遇到和书本上青椒和蘑菇的算法也要适时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自己思维的价值。

接着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我运用动画,将盒外的一个苹果放到盒内,4分成1和3,算式变成9+1+3,得出9+4=13。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体会凑十法的简便。

第三层次,通过教学试一试,理解巩固“凑十法”

引导学生先说说图意,明确知道什么,要求什么。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让学生先圈十朵花,明白7分成了1和6,然后在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我通过提问“7分成了几和几”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分”,组织学生交流算法,进一步让学生巩固掌握 “凑十法”。

第三环节,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这一理念,我将练习分成了三个层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全班一起理解题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2、3题。其中1、2两题图与算式结合,学生完成时可以根据图意,难度较小。完成后说说计算过程。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体会上下两题的异同,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9加1再加几的连加算式就是计算9加几时,运用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简便。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小蚂蚁推箱子的过程,每到一个位置,就让学生说出算式,然后指名回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对一些没有掌握凑十法的学生予以一定帮助。

第五题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总结,按顺序呈现了9道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发现顺序,对结果进行一定的猜测,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填写结果,验证猜测。全班校对之后,再组织学生观察对比,引导发现更多的异同之处,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数感。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组织开展一个小游戏,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苹果树,点击每个苹果都是一道算式,让学生选,然后进行口算,答对奖励一个苹果贴纸。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掌握好9加几的运算。

第四环节,回顾总结,

我通过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它应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书本走向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课外延伸题: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从前、后、左、右观察家中一只茶杯,并把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9加几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9+4=13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六: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评课稿《100以内数的认识》

我的观课点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 ,10个10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100以内数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探索式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的兴趣与自信。

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一下考察:

(1)、用自己手中的小棒10个10个数到100.考察了10个学生其中5个学生数到20就不会数了。可以看出他们会10个10个数这个概念比较模糊,达成率不高只有50 。

(2)、用小棒数从45到53.,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里面有几个十,考察了10个学生,能正确摆数的只有3个,而且摆得很慢,有的在教师引导才能完成。而数数时大部分学生就不

会数,10个学生中只对了4个。达成率4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数数有困难。

(3)、67里面()个十和()个一。45里面()个十和()个,对这道题学生还是比较模糊,10个学生中做对的只有4个可以看出学生对一个数中有几个十几个一掌握不好,达成率40。

(4)、10里面有()一,学生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一会儿说1,一会儿说10,很不确定。就这样反复猜测后答对了7个,达成率70.

(5)纵观本堂课,教师对知识点把握不准,概念交代不清,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教师虽然进行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但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直流于形式。效果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评课稿《100以内数的认识》

我的观课点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0 ,10个10是100,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100以内数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探索式学习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的兴趣与自信。

正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一下考察:

(1)、用小棒数从45到53.,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里面有几个十,考察了5个学生,能正确数数的只有2个,2个需要教师引导,而1个就根本不会。达成率5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数数有困难。

(2)、67里面()个十和()个一。45里面()个十和()个,对这道题学生基本能答对,可以看出学生对一个数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掌握较好,达成率80较高,

(3)而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虽然进行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但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直流于形式。效果不太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七:一年级评课稿

一年级评课稿

杨玲芳

本周听了五年级六位老师的数学课,感触颇深。各位老师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同课异构”示范课型。有的教学设计巧妙,有的讲解清晰,有的练习设计精巧。他们都能认真备课,制作出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课件,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课前的导入,到新课的探究,直至练习,每个环节都很紧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概念掌握牢固,判断准确,迅速。可以说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我代表一年级对本周举行的同课异构课型《真分数与假分数》数学观摩课做评课发言。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1、张老师的这节课,在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知识前后联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创新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操作活动、分类形式,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真分数、假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真分数、假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充分体现了“探索性学习”的优越性,本节课即有结论的推导又有结论的应用。整节课张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

他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我的觉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张老师在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概念归纳-概念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拼出不同的分数,写出不同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分数的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知,在新概念的导入过程中,张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张老师借助教材提供的直观素材,写出分数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依据:(1)分子比分母小(2)分子比分母大(3)分子等于分母。并揭示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在揭示两个概念后,张老师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数轴上的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观察真分数与假分数都与单位“1”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张老师虽然普通话不是太流利,但并不影响他的教学水平,整节课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明了,教材熟悉,有很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环节紧凑,题型设计全面典型,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示范课。

2、张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练习题型设计典型,全面,容量也很大。但是由于张老师初上讲台,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出示数轴,让学生把真分数和假分数标在数轴上。由于学生对数轴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把数轴跟线段混淆了,因此在独立完成此题时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只是象在线段上标分数一样,找到一个点就标上了,而没有考虑数轴上的数字是逐渐增大的,比如,1/3应该标在1/6后面,可有些学生在0-1之间分的6份中,把1/3标在了1/6的前面。如果在此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弄清楚数轴和线段的区别,并且教师讲解其中两个分数如何在数轴上找点,这样,学生就会少走弯路,而且对数轴也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张老师语速太快,讲解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快节奏性的,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概念的讲解上不够彻底,重点不够突出。

3、熊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齐全,语言清晰,讲解清楚,重难点突出,时间把握很好,教学效果很明显。给我的整体感觉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准备足、容量大、课堂实。整节课练习题题型多样、典型,有强度,有深度,由易到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纵观整个教学,教学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明确,实效性强,在师生互动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整节课注重教与学的交融,组织学生进行

有效学习。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教学节奏简单明快,每个环节都很到位,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理解、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也注重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真假分数的概念时,恰当地利用生活中的母子关系,形象的比喻,一下淡化了概念的深度和难度,化难为易,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题生活”。熊老师在练习让学生给分数分类并说出依据时,让全班朗读判断并说出依据,我认为这个环节设计得好。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无疑是强调多读。语文课需要朗读,数学课也需要朗读。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走向了“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应该有适时的朗读比较好。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通过计算分数值判断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的关系这一环节虽然很直观,但是太费时间,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口头试商估算结果,这样也许会简化这一环节的难度,分数值不是准确值应该用约等号。在计算11/10的分数值时,计算结果是101,出现错误,这可能是因为制作课件时的疏忽。

4、焦老师这节课 ,本节课在教法上突出了合作学习。本节课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写分数、做分数、分类、合作探究等实际活动,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在操作探索中,认识、理解了新知,使学生能具体的感受真分数、假分数。整节课焦老师自始自终态度和

蔼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刚上课就提问:学过的分数中你喜欢哪些分数?用学生的学具时教者说:把你的借一下,都体现了尊重学生师生平等这一原则。满脸的微笑、商量的语气、期待的眼神、正面的鼓励,展现了亲切的态度,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运用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现实化,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动手操作过程用时较多,留给后面教学环节的时间较少,致使时间前松后紧,淡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如果在前面能挤一点时间留给后面的教学,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5、畅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净利落。她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对学生辅导很有耐心,感觉她身上有一种大学教授的风采。整节课放手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总结归纳,教者适时点拨。这节课在环节设置上别具一格,与前面几位老师的风格截然不同。在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是在课堂组织上再多下点功夫会更好。

6、刘老师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启发教学好,把启发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课件制作精美、形象、直观,环节设置齐全。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但刘老师在用词上有些欠准确,如根据分数的外形特点分类等一些用词,对于学生很抽象,要是说成根据分子分母的大小关系分类就比较具体,学生也很容易理解。课堂上讲解有点多,显得语言不够简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八:一年级数学 评课稿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今天,听了易敏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1、本节课上易敏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课上,易敏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4、练习的设计,我觉得钟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

5、本节课易敏老师使用的表扬性语言比较少,准备的小奖品如果使用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评课人:邢东艳

2013-5-9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九:一年级数学《连加》评课稿

《连加》评课稿

听了龙平小学的黄品金老师的《连加》一课,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准备充分,条理清晰。

1、能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复习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数相加的和再加一个数之间的联系,为新旧知识的探究学习做好衍接准备。

2、突出了教学重点。创设儿童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接着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小组讨论、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整节课教态大方,表情丰富,语言亲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三、课堂调控能力强

黄老师在课堂中突然停电的情况下,仍能灵活的调整教学过程,做到从容,淡定。

四、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黄老师不仅注重了适时评价表扬学生,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在指名板演后,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来评价批改,体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就是时间把握得不够准,练习题没能体现层次。

林琳 2011年11月7日

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篇十:一年级下册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识字4》评课稿

低年级识字量很大,而且识字教学本身又是枯燥无味的。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的、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课上,刘老师识字方法丰富多样,整节课以趣味、欢乐贯穿始终,课堂氛围非常浓厚。在这节课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识字教学时,首先由拼音拼读识字,然后单独识字,再借助图片游戏识字,最后在儿歌中识字,方法多样,趣味性强,

3、板书贴图漂亮、醒目。 4、注重了写字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总之,这节识字课很成功,达到了教学效果。另外,有点小小建议:

1、在识字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一加,猜谜识字,利用偏旁识字,生活中识字等。

2、在写字训练时,要多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说出来,老师再强调结构、笔画,然后学生再动笔写,效果会更好。

3、教师的语言一直出于高亢的语调,少抑扬顿挫的节奏,容易造成学生听觉的疲劳,因此建议刘老师以后注意自己的语言,轻重缓急掌握好,那就更完美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九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九加几 一年级九加几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一年级九加几评课稿"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12590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