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评课 > 颐和园评课3篇

颐和园评课3篇

2016-03-17 13:38:16 编辑:lin13459411179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陈安老师的这节课我的点评有以下几点:   一 教学思路清晰   本课以参观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这些颐和园的景点。   二 教学目标实施到位   课中学生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的策略,文化的策略。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教,生学和谐科学。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颐和园评课1

  今天上午,我听了两节课,觉得受益匪浅。这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各有各的特色。下面我就陈玲清老师执教的《颐和园》一课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我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做得非常务实,上得比较朴实。她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预设,条理清晰,步步落实,训练得扎实、有效。

  1、关注朗读

  朗读是中年级的一个训练点。本节课中,陈老师把“朗读”的训练做得到位而且精彩。课堂中,读得时间充分,读的形式多样。初读课文时,陈老师先提出了读书的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上自然段序号。”,接着让学生通读课文。学生带着目的去读,读得投入。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结构美,陈老师让学生二读课文(快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先在哪里欣赏,又在哪里欣赏美丽的颐和园,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来。)然后通过交流、练习,学生明白了课文是按旅游顺序写的,同时也明白了课文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在品读长廊时,陈老师抓住“你觉得长廊美在哪?”这一关键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长廊的美,这种美是名副其实的,这种美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范读、引读,长廊的美在学生的印象中更深刻了。

  2、关注积累

  课堂上,陈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积累”。“厚积薄发”,积累语言是中年级的又一个教学重点。陈老师在教学中将词句积累做得扎实、落实。检查字词时,用课件出示词语,并将这些词归类,落实字词的读音,将表示地名、物名的词配以直观的画面加以理解,这既掌握了读音,又理解了词义,可谓是一举两得。体现了字词教学的层次性。在品读长廊的美时,学生还找到长廊两边的“花美”的句子,老师进行了描写“花美”的四字词语,如争奇斗艳、鲜花盛开等。同时在作业布置中还进行了精彩语段的积累——背诵长廊美的语段。

  3、关注写字

  写字在某些公开课中往往会被忽视的。在陈老师课堂上我们多次见到了写字的练习。她在引导写字时,是分散进行的。出示课题时,书空“颐”,书写指导时范写“廊”。这些生字在书写中都容易出错,陈老师都注意并落实了。这是很难得的。

  将公开课家常化,这是时下语文教学最流行的一种追求。因此,我认为陈老师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也是一堂普通的家常示范课,更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最迫切看到、最值得学习借鉴的课。

  颐和园评课2

  张振涛老师执教的《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景色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和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选取本课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制作课件时我考虑到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如果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你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来学习的话,课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经过再三考虑,我最终决定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来学习。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虽然使得教学流程清晰,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播这美丽画卷的创造者,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们的伟大,受到情感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平铺直叙,在理清顺序之后,以朗读为主要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以读句子、说词语、谈感受来学习颐和园的美,整个教学思路设计得比较清晰,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时,适时引导学生。

  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为了使一堂课充实饱满而又不显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许多的亮点都舍去了。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明湖。学习它的写法,如果能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遗憾的是这次小练笔没有时间进行。

  从这一课的教学中,发现的不足很多,但正是有了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虽然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

  颐和园评课3

  陈安老师的这节课我的点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

  本课以参观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这些颐和园的景点。

  二.教学目标实施到位

  课中学生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的策略,文化的策略。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教,生学和谐科学。

  三. 读中品悟,读中评价

  每一处景点和精彩的句段,象昆明湖的堤岸,杨柳,桥上的狮子,长廊的美表现在它的长和美,

  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这些景点学生反复的朗读,读中品悟,做到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课堂气氛,情绪高涨,真是书香满教堂。

  四.拓展延伸 想象丰富

  1.生读文,边读边想画面,说说你喜欢哪一处景点,并说喜欢的理由:

  生A.我喜欢排云殿,那一排排金壁辉煌的宫殿。

  生B.我喜欢那黄色的闪闪发光的琉璃瓦的佛香阁。[读到佛香阁,我想阁里一定有许许多多的各位神仙的雕像:观音娘娘,如来佛祖,玉皇大帝......(我的补充)]

  生C.我喜欢昆明湖水,它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真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生D,我喜欢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刻着许多的小狮子。

  生E,看着这么多的小狮子,我想用有的.....有的.....来说句子。

  生F ,我想画垂柳,我想吟垂柳的诗句。

  五,课堂给人美的享受。


颐和园评课3篇相关热词搜索:颐和园

1、一年级第一课时如何评课篇一:一年级《生活中的数》评课稿 一年级第一课时如何评课(2016-01-10)

2、颐和园》这篇课文是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彭老师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颐和园评课稿3篇(2016-03-1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颐和园评课3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颐和园评课3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pingke/3058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