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

2016-01-10 16:40:43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一:必修3第3单元历年高考题集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一:必修3第3单元历年高考题集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全国文章

必修3第3单元历年高考题集

1、2001年上海10这幅漫画的主题是 A.宣扬“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B.痛斥资本主义是黑白颠倒的罪恶社会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 D.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

2、2002年上海14.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新突破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无线电通讯实验成功 C.解决了炼钢脱磷问题 D.内燃机的创制与推广

3、2003年上海23.“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4、2004年上海14.让发电机原理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

要到需要讲话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7、2006年上海9B、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8、2006年上海2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04广东18.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全面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C.提倡理性精神 D.争取实现普选

10、2005年广东18、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 浪漫主义思想 11、2005江苏18.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

12、2006年江苏17.文艺复兴时期刨立“太阳中心说”的科学家是

5、2004年上海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6、2006年上海6B、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布鲁诺 D.开普勒 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时,资本主义即进入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时期。

——高一《历史》学本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2002年第12次印刷,第173页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5分)

(1)“将近30年的发展”指什么?(2分)

(2)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除文本的解释外,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2分) (3)“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中的“现代”是什么含义?(1分)

31、(1)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竞争愈加激烈,生产与资本向少数资本家集中。(2分)

(2)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更加激烈。垄断排斥竞争等。(2分) (3)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或进入垄断阶段。(1分) 18、2005年上海3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问题:(13分)

(1)19世纪中期欧美“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是怎样实现的?(1分)

(2)如何理解19世纪中期英、法、美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全面胜利”?(9分) (3)西方为什么要以博览会来展示自己的成就?你认为2010年的上海将赋予世博会何种崭新的涵义?(3分)

35、(1)工业革命(1分)

(2)英国: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或技术发明、或技术革命;工厂制度的形成或分工;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或成为“世界工厂”;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

13、2000广东27.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14、2001年江西22.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令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15、2001年江西2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①人权自由 ②实行法治 ③反对教权 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02广东2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17、2005年上海31.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重要工业部门大多数集中在几十垄断组织手里。这些大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并不排斥竞争,相反使竞争愈加激烈,但是它们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利润,增强竞争能力。它表明垄断组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生产力的进步而对生产关系进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还预示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的发展。在工业生产集中的同时,银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也达到很高程度。它促成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当垄断组织成为资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工业革命有了较快发展。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深入进行,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

美国:20年代初开始了工业革命,并通过南北战争废除种植园经济(或黑奴制),解决土地问题,使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自由劳动力和自由贸易),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狂飙时期。(9分)

(3)博览会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展示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综合体现。向世界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成果等。(3分)

19、2006年上海17A、1789年的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历史学家称之为“大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革命爆发前,西哀耶斯发表了被誉为“圣经”般的小册子《什么是第三等级?》。在书中,他呐喊道:“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

(1)西哀耶斯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呐喊?(2分)

材料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当路易十六的臣下向他报告这一事件时,国王吃惊地问道:“这不是造反吗?”臣下回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2)为什么说这是“革命”?(3分)

材料三: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3)为什么说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3分)

17A.(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2)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或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3)他们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民主;他们的思想推动法国革命的到来。

20、2006年上海16B、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明,产生了不同特征的法系。观察下图,回答问题。(7分)

(1)写出图中A、B两个区域的法系名称。(2分)

(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民情、民风、民俗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征。传统中华法系具有怎样的特征?决定这一法系特征的思想文化背景又是什么?(2分)

(3)如何认识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华法系的解体对以后中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16B.(1)A—英国法系;B—罗马法或大陆法系。

(2)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儒家思想或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3)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法律思想传入。此后,中国进入了立法的新时期。 21、2000年上海34.“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引自恩格斯《反杜林论》(3分) (1)伟大人物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何说他们都是“非常革命的”?_______________

34.(1)启蒙思想家(或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得罗或“百科全书派”),(1分) (2)因为:①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怀疑教会权威;②强调人要有独立自主的精

神,用“理性”指导行动;③推崇君主立宪制(或答:主张“三权分立”、开明专制、信仰自由,或答: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④他们的思想主张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战斗号角。(任答2项,各1分)

22、2000年上海41.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 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2分)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8分) 生产方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关系方面:(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际格局方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41.(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2项,l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2项,l分)(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分)。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①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l分);②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l分);②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分)。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1分)。 (3)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牛封建半殖民地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任选2项,各1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或答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任选2项,各1分)

23、2006年江苏29.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①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7分)

②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北美独立与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6分)

③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献体现了相同的思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分)

29.答案要点:(共15分)

①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②“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是北美独立战争的理论依据,它们在《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③《独立宣育》与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精神,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范本。

24、2006年广东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 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 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5分)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3分)

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25、2006年广东29、(14分)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 请回答:

(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

(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6、2001广东33.阅读下列材料: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写出了世界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为避免当局的查禁,该剧以西班牙为背景,实际影射法国。剧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个仆人,机智乐观,常与贵族老爷斗智并取得胜利。当他与女仆苏珊娜恋爱时,他的主人伯爵老爷百般阻挠,但都被费加罗挫败。于是,费加罗说了下面一段独白:

“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使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智慧与才能,就足够统治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敢跟我来争夺果实!” ——据柳鸣九等:《法国文学史》 回答:

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评论短文。(12分)

(说明)文中应包括背景分析。剧中人的身份象征什么、费加罗独白的思想含义。限180字,超过200字要扣分。

33.答案要点:(12分)

背景: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已十分尖锐。(3分) 身份象征:费加罗象征第三等级,伯爵象征特权等级。(4分)

思想含义:特权等级无能,一无是处;(1分)第三等级比特权等级更强有力;(2分)对反封建斗争有必胜信心。(2分)

27、2001全国,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

伟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28、1999全国高考

阅读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这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二: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三年高考题与最新模拟题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高考回顾)

1.(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

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

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10·重庆文综)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3.(09·广东历史)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

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

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09·江苏历史)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

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

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5.(09·广东理基)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

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6.(09·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

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7.(08·四川文综)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

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二、主观题

8.(09·海南历史)(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

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

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

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

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

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

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

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

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

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越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

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不

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

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6分)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模拟试题)

1.(2010·汕头高三二模)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

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2.(2010·江苏南通高三三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

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 )

A.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 B.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 D.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

3.(2010·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二)列宁曾这样说到,“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

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4.(2010·山东青岛高三模拟)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

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 )

①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10·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一模)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

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 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6.(2010·绍兴高三调测)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

红军来了,分了土地, 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l,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0·肇庆市高中二统)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

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赫鲁晓夫改革

8.(2010·顺义高三二模)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

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9.(2010·潍坊四县模拟)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

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

A.十月革命胜利 的作用 B.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D. 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10.(2010·清远高三调研)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

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经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1.(2010·广州高中毕业班测试)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

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 )

①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10·浙江衢州高三质检)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

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13.(2010·山东菏泽高三一模)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子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

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14.(2010·安庆高三二模)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

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15.(2010·茂名二模)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表明邓小平基本肯定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以工代赈

16.(2010·山东威海高三第一学期检测)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个市民拿100卢布到粮站中购买

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

C.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买卖

17.(2010·山东威海高三第一学期检测)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

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

18.(2010·山东威海高三第一学期检测)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苏联的持续发展

19.(2010·山东枣庄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

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20.(2010·广东梅州高三一模)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的创办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赫鲁晓夫改革

21.(2010·广西梧州高三第二次测试)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三: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高考题上

第一单元

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 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

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7.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 “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1.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和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在思想史上的地位。(4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理论上的贡献。(4分)

(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意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答案:DCACD ACCAC

第二单元

1.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4.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5.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6.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答案:BDCCCA

第三单元

1.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宇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4.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四: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历年高考题节选)

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一.选择题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

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

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

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

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

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

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

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B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

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是,当时 A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B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

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B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B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3.(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五: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高考题下

第五单元

1.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展民众的运动

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5.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7.《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AADCD DA

第六单元

1.“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3.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5.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以下文章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

A.《强学会叙》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论持久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BACBB CD

第七单元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A

第八单元

1.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4.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静物》 ③《星月夜》 ④《弹曼陀铃的少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5.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答案:BDBCA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六: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必修三)及答案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2011年广东卷)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2011年安徽卷)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1年北京)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5、(2011年福建卷)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6、(2011年广东卷)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7、(2011年上海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8、(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9、(2011年北京)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2011年天津卷)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1、(2011年海南卷)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12、(2011年海南卷)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

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2011年北京)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2011年安徽卷)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4、(2011年福建卷)2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1年江苏卷)13.“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6、(2011年天津卷)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7、(2011年四川文综)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邦共和 ④主权在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2011年上海历史)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DBCA)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2011年江苏卷)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2011年安徽卷)13.图4为苏轼的《枯

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

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

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图4

3、(2011年上海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4、(2011年福建卷)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2011年重庆文综)22.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应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A.哈维 B.拉瓦锡 C.道尔顿 D.拉马克

2、(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3、(2011年广东卷)22.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4、(2011年江苏卷)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5、(2011年安徽卷)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6、(2011年海南卷)10.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2011年北京)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2、(2011年海南卷)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3、(2011年全国文综卷)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论:“呜呼!可不谓人杰”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七: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一单元高考题解析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八:人教版高一历史下期高考题汇编

高一历史下期高考汇编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2011年福建文综,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2.(10年全国卷2)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3.(09年江苏卷)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4.(09年上海卷)右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 (2011年北京卷,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6.(10年上海历史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 推行了土地改革 B. 组织了人民公社

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7.(2011年海南卷,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8.(09年广东卷)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AB.

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 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 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9.(2011年海南卷,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0.(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3)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1.(2011年广东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图6

A.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12.(10年天津卷)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

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3.(09年广东文基卷)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

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4.(2011年全国I卷,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5.(10年山东卷)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16.(09年广东文基卷)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2011年上海历史,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19.(09年山东卷)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A. 1949~1951年 B. 1953~1955年

C. 1958~1960年 D. 1979~1981年

20.(10年四川卷)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4)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22(09年全国卷二)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

(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3.(2011年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24.(2011年浙江文综,2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25.(10年安徽卷)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09年福建卷)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2011年四川卷,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九: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三年高考题

专题二近三年高考题

第一课 (2010年四川高考)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010年上海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2009年全国卷I 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009年广东文综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使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顽固守旧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2009年重庆卷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09年海南高考19)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

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

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2008年宁夏卷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

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三课 (2010·江苏高考)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2010年宁夏卷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

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2010年江苏卷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

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

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010年天津卷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10年上海卷12)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09年福建卷1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东渡黄河 B.北渡长江 C.跨越陇海线 D.挺进大别山

(2009年上海卷22)“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查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09年山东卷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

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

(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 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 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 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 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2009年全国卷I 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池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009年安徽卷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2009年海南卷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19.右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

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2008年广东单科卷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然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篇十:2012年历史必修2第三、四单元高考题选编(附答案)

2012年历史必修2第三、四单元高考题选编

(满分100分,45分钟)

客观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

1.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1)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3题)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3. (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表2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4. (2011年江苏高考16题)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5. (2012年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

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

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6.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7.(2011年全国卷文综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

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8.(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9. (2012年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10. 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

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1. 凤阳县的粮食产量,1980年为5.02亿公斤,1981年为6.70亿公斤,1982年为7.15亿公斤,上述现象说明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12.(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主观卷

二、材料阅读题(共52分)

13.(25分)(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

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问题: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8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8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9分)

14. (27分)(2011年广东省文综39)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8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2012年历史必修2第三、四单元高考题选编

(满分100分,45分钟)

一、客观卷

1.A

2.C 【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把握美国经济的阶段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中东国家团结一致,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实施禁运,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此时美苏争锋中美国处于劣势,但并不是美国无法保持与苏联竞争的势头,A项错误;二战后,世界经济就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美国“滞胀”的出现无关,B项可排除;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医治“滞胀”的思路,而不是导致“滞胀”的原因,D项可排除。

3.A

4.D

5.D

6.C

7.C【解析】这实际上是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判断,它的积极作用是有利于推进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A项只是国际局势的一个方面,不选;B项应该是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选;D项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不选。

8.B

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考点定位】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0.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国形成的开放体系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进了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说明这一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B、C、D三项结论错误。

12.B

二、主观卷

13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分)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8分,每点4分)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

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

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9分,每点4分,酌情给分)

14答案:(27分)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2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国内忧外患。(2分)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四川历年历史高考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高考题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历年高考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103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