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2016-01-10 16:58:39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一:《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一:《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班级 姓名

一.给加点字注音

1、褒禅山( )2、庐冢( )3、有碑仆道( ) ....

4、盖音谬也( )5、窈然( )6、则或咎 ( ) ...

7、物以相之( )8、胜道( )9、安国平父( ) ...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褒之庐冢 3、有碑仆道 ..

4、有穴窈然 5、火且尽 6、则或咎其欲出者 ..

7、夫夷以近 8、无物以相之 9、此余之所得也 ...

三.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有泉侧出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则其至又加少矣

7、火尚足以明也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常在于险远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四.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于是余有叹焉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五.重点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译: 。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 。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 。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 。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 。

六、默写: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险以远,,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2、,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二:语文版选修《游褒禅山记》word复习题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字 ,号 。 朝代著名 家、 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是“ ”之一。

二、字词考察

1、为下列字词注音

庐冢( ) 谬( )其传( ) 盖音谬也( ) 有穴窈然( ) 传( )记 无物以相( )之 不相( )上下 深父( )瑰丽( ) 窈然( ) 褒( )禅( )山 而卒( )葬之今言“华”( )如“华实”( )之“华”( )者 倦怠( ) 参禅( ) 禅( )让 猝( )死 猝( )不及防 有碑仆道( ) 仆( )人 何可胜( )道也哉 庐陵萧君圭( )君玉 奉为圭( )臬( )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线字 、

3、对下列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4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感慨 B.夫夷以近 夷:平坦

C. 罕:少 D. 孰:怎么

5、一词多义 而卒葬之 卒 夫以疲敝之卒

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道 传道受业解惑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 芟夷大难

相 曹虽托名汉相

於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6、古今异义

7、词类活用

8、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

A. B.

C. D.

9、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10、对下列句中加线字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③⑤/②/⑥ D.②③④//①⑤/⑥

三、句、篇考察

1、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文言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A.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B.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C.唯余马首是瞻。

D.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3、对下列各句修辞格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止响腾。余韵徐歇。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鹳鹤也。

(3)日高日上, 日上日妍。

(4)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

A.比喻 拟人 顶针 对偶

B.对比 比喻 反复 对比

C.比喻 拟人 顶针 对比

D.对比 比喻 反复 对偶

4、下列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又叫“浮屠”, 此处是和尚的意思; 慧褒, 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褒之庐冢也”, 庐冢, 坟墓。

B.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 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 不一而足。不少时候是“兼用”, 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 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 庐陵, 是指此人的出生地; 萧, 是姓; 君圭, 是名; 君玉,是字。

C.《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 相传为西汉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水经注》, 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 该书对《水经》作注时将其内容作了很多的扩展和补充。

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余自齐安舟行至临汝”, 元丰, 是用帝王年号纪元(年); 丁丑,是以“干支”记日; 齐安和临汝都是当时安徽省的地名。“干支”指的是: 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戌、亥。

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进洞越深,那前进就越困难,然而那见到的景色也越奇特。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体会不到游览者的极大乐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

6、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

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7、翻译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三:《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含义。

1.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二.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2.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3.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5. 于是余有叹焉 ..

6.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7. 以故其后名之曰 ..

8.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9. 其文漫灭 ..

10. 独其为文犹可识 ..

11. 余与四人拥此以入 .

12.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

13. 来而记之者已少 .

14.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15.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16.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7.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18.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19.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20. 其孰能讥之乎 ..

21.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下列它的含义。

22.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

23.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24. 入之甚寒,问其深 .

25. 火尚足以明也 .

26.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27.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28.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29. 盖又其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30.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31. 至于幽暗昏惑而而无物以相之 ....

32.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五.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33.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4. 有碑仆道

35. 有志矣,又随以止也

36.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7. 然力足以至焉

六、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8.《游褒禅山记》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39.第三自然段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的?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四:《游褒禅山记》复习检测题

《游褒禅山记》复习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 ..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

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

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

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 ...

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

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

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 .

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谬论,谬误) .

4.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④其孰能讥之乎 .

A.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也相同

B.①和②句用法相同,③和④句用法不同

C.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相同

D.①和②句用法不同,③和④句用法也不同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盖音谬也 谬:错误 .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头 .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

C.此余之所得也 得:得到

.穷:失意,不得志

有怠而欲出者 .

D.其文漫灭 .

有碑仆道 .

二、课内文段阅读 怠:慢慢地 文:指碑文 道:道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

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 .

B.夫夷以近 . 夷:平安

罕:少

孰:怎么 C.而人之所罕至焉 .D.其孰能讥之乎 .

7.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夫夷以近.. 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B.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平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五:《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一、选择题 《游褒禅山记》练习 李娟 2012/2/27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8.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10.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其孰能讥之乎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相同,③句与④句也不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释:①染衣:染服,僧衣。

(选自《梁书·陶季直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忧服阕 忧:担心 B.与季直素善 善:友好

C.领左卫司马 领:兼任 D.政尚清静 尚:崇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3分)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朗、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袁二人伏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平素行政廉洁,死后家徒四壁,子孙都没有安葬他的钱,众人无不伤心落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3分)

(2)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4分)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3分)

《游褒禅山记》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2.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3.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5.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6.B(“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7.A(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

8.B(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C

10.B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六:《游褒禅山记》复习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七:游褒禅山记练习题1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褒禅(bāochán)庐冢( zhǒng )仆道( pū )梵语(fàn)昏惑(hūn)华山( huà )窈然( yǎo )瑰怪( guī )罕至( hǎn )胜道( shēng )懈怠(dài)怠( )

2.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B.盖其又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答案.A、B。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洞罢了。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 B。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答案. D。因为。分析:A第一个在;第二个判断词,是。B第一个连词,表承接,并且;第二个连词,表转折。却。C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代词,指自己。

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答案.C。C项意为说明。其余为命名。

6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 B. ①②⑨/③/⑤⑧/⑩

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 ①②⑨⑩/③⑤/⑧

答案.B。①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②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③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④非常,古今异义,不寻常的。⑤来,使动用法,使……来。 ⑥厌,形容词,满足。 ⑦行李,古今异义,使者。 ⑧谬,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弄错。⑨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白。⑩师,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7.标识停顿有误的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8.翻译例句正确的一项是( )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答案.C注意学者的古今异义。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答案.C照明。

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其孰能讥之乎

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答案.D(第一组,第一个意为正当,第二个将要。第二组第一个指示代词,相当于那。第二个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

11.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⑥/②/③⑤ C ①④/②/⑥/③ D ①③/②/④/⑤

答案.C(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因为。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承接。⑤连词,来。⑥介词,因为。)

12.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答案. C(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况。)

(二)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3)不出,火且尽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答案.(1多(2)由,沿着;窈,幽深。(3)将要。(4)或,有的人;咎,责备。

14.翻译下列句子:

(1)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1)即使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2)进入越深,前进也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也越奇异。(3)大概我到达的地方,与那些喜欢游玩的人所到的相比还不及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两边洞壁,来到这里并题字留念的已经很少了。(4)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洞,而没能极尽那游玩的乐趣。

15.这一段写游山洞的情况,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在记叙中作者进行了哪些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作了以下对比:前洞平旷与后洞窈然;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少;余所至浅与好游者所至;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后的懊悔。作用:为第三段议论作铺垫。 文学常识

16.王安石,字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家和_______家。

答案。介甫,北宋,临川,政治,文学。在文学方面,王安石的散文文风雄健峭拔,独树一帜,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二)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何可胜道(shēnɡ) B.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

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 瑰怪(ɡuī) 提示:A.“胜”应读“shânɡ”;C.“父”应读“fǔ”;D.“咎”应读“jiù”。 答案:B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提示:C.观:景象。 答案:C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提示: B.名词作状语, C.形容词作名词, 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

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提示:B项与例句中的“观”都为景象,其余为动词,观看,观察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提示:A项感慨,B项平坦,D项谁。 答案:C

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提示:从“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一句可以看出。答案:B

9.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提示:A项,因为/而,来/可以,所以,皆为固定短语。答案:A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提示: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答案:C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提示:D项已是另外一段的内容,与题干无关。答案:D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提示:C项作者并没有为古人惋惜之意。答案:C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三)

1.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慧褒(bāo) 庐冢(zhǒnɡ) B.音谬(miù) 窈然(yǎo)

C.好游者(hào) 咎(jiù) D.何可胜道(shēnɡ) 王回深父(fǔ) 答案:D解析:D项“胜”应读“shânɡ”。

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②④

答案:C解析:③⑤那,那个;①语气副词;②他们;④自己。

3.从下列各项加点词中选出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乃使从者衣褐 D.火尚足以明也

答案:D解析:A、B、C三项为意动用法,D项为使动用法。

4.选出对下面文字解说错误的一项(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A.“庐陵”“长乐”“临川”都是籍贯。 B.“君圭”“君玉”前者为名,后者为字。

C.“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D.作者自称为“某”,表自谦。 答案:D解析:D项“某”不是自谦,“王某”即王安石。

5.对“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为( )

A.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好多游客来,还不及十分之一。

B.大概我所到的地方,与喜欢游览的人相比,还有十一处未到。

C.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还不到十分之一。

D.大概因为我所到的地方,与喜欢游览的人相比,还不到十分之一。

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八:游褒禅山记练习题

《游褒禅山记》习题

班级 姓名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褒禅 同胞 泡桐 孢子植物 ....

B.禅院 蝉联 不惮 殚精竭虑 ....

C.归咎 针灸 内疚 炙手可热 ....

D.谬误 绸缪 戳记 戮力同心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之南为阳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C.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哀叹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A.其 其孰能讥之乎 B.以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有穴窈然,入之甚寒C.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之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③此余之所得也 ④所谓前洞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6.下列对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

C.“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

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节选,完成7~10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 .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 .

8.下列各项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B.险以远,则至者少 .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9.下列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表惋惜。

B.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的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石 门 亭 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

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

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

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

令:让,叫

B.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 .

悉:全部,都

C.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

相:互相

D.人之否也敢自逸 .

否:穷而不达、不得志

12.本文借写石门亭来赞颂朱君之仁,并且阐发了“仁”的内涵,下列句子中,全属于“仁”的一项是( )

①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②而忧者必在天下 ③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 ④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⑤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 ⑥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了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第二段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为“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俗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5.请根据句意,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完整。

苏东坡与王安石在朝廷之上常常坚持各自的政见,激烈争吵,但两人都是北宋大文学家,在内心深处都相互敬重各自的人品和文采。他们之间也曾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如两人经常做诗调侃对方,一次,两人来到一片碑林,发现一处石碑有点倾斜,王安石便说:“此碑东坡想歪!”苏东坡对王安石的讥讽一点也不含糊,当即反唇相讥道:“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宋朝朱弁(biàn)《曲洧(wěi)旧闻》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 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着《辩奸论》,其言‘衣臣虏之衣,食 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 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 A.泡pāo,余读bāo。B.惮dàn,殚dān,余读chán。C.灸jiǔ,炙zhì,余读jiù。D.依次读miù|móu|chuō|lù。答案 D

2.解析 C.“叹”应为“感慨”。答案 C

3.解析 A项学者:求学的人;B项非常:不同一般;D项十一:十分之一。答案 C

4、解析 A.前句,代词,自己,后句,难道;B.前句,连词,表并列,后句,介词,因;C.前句,对,后句,在;D.均为代词,指洞。答案 D

5、解析 ①⑤为省略句,②③④为判断句,⑥为状语后置句。答案 B

6.解析 “君圭”是名。答案 A

二、7.解析 A.应为“感叹”;B.应为“平坦”;D.应为“谁”。答案 C

8.解析 A、B、C三项均为连词,D项为介词。答案 D

9.解析 A项中“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表惋惜”属无中生有。答案 A

10.答案 (1)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那险要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2)然而力量足能到达那里(却没有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没有到达的人,便可以不后悔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三、11.解析 A项中的“令”应是“县令”。答案 A

12.解析 ①句是说人与物以好恶分类;④句是说出游是为了宣泄忧愁;⑥句是说朱君为亭,收庇石刻。答案 B

13.解析 C项中“游山玩水”以及“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不是“仁”的体现。答案 C

14.答案 (1)政令没有大小的区别,不施用道德教化,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被教化,不会顺从统治。(2)建造亭子的意图,是这样的呢?还是不是这样的呢?

参考译文

石门亭在距离青田县几里处,是县令朱君修建的。石门山,是一座名山,古代的人都把他们观赏游览(石门山)的感想慨叹刻凿在石头上,把它留在山中,那些石头彼此相望。朱君到了之后就修建了亭子,把古今的石刻都集中起来,把它们立在亭中,写信给他的甥婿王安石,让(王安石)记载他建造亭子的想法。

(朱君)建造亭子的想法,是只喜爱石门山呢?还是喜爱观赏游览眺望远处呢?还是想在这里询问百姓的疾苦忧愁呢?还是安闲时自己在这里休息呢?还是怜爱那些人的石刻日晒风吹剥落又没有什么遮挡而消失呢?人与万物(一样)一定都是按种类互相喜欢或厌恶。宽阔巨大茂盛优美,万物依附在它的上面生长,却不自以为有功劳,这是山。喜爱山,这是一种仁爱。离开城郊来到荒野,登上高山向远处观看,其中一定有所感慨。《尚书》不是说:“我心里烦躁就跑到荒野。”《诗经》不是说:“驾车出游,来宣泄我的忧愁。”看看自己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九: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言知识归类(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后附答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何可胜道(shēnɡ) B.盖音谬也(miù) 窈然(yǎo) ....

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 瑰怪(ɡuī)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

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 B. ①②⑨/③/⑤⑧/⑩

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 ①②⑨⑩/③⑤/⑧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

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 ..

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其至又加少矣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其孰能讥之乎 ..

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10.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⑥/②/③⑤ C ①④/②/⑥/③ D ①③/②/④/⑤

11.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3.翻译下列句子: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 (古义:这,此; 今义:用作判断词)

7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名词)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

2.名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

②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清楚,名词作动词)

3.其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问其深,则其好

游者不能穷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意思要根据上下文而定)

② ,那个,指

示代词)

③ ④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4.之

① 而卒葬之,而余亦悔其随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

② 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

③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以

①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

②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③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表目的)

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

6.焉

① 于是予有叹焉(语气词)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 / 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居住。 ②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 ②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 ③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状语后置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②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四)文言固定句式

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②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六、重点语句

1.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不能得到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古人思考探求得深刻、周密的缘故。

3.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到的地方。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答案 1.提示:A.“胜”应读“shènɡ”;C.“父”应读“fǔ”;D.“咎”应读“jiù”。 答案:B

2. 提示:C.观:景象。 答案:C

3.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答案:D

4.答案 B。A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

5.答案. D。因为。分析:A第一个在;第二个判断词,是。B第一个连词,表承接,并且;第二个连词,表转折。却。C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代词,指自己。

6.答案.C。C项意为说明。其余为命名。

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 B. ①②⑨/③/⑤⑧/⑩

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 D. ①②⑨⑩/③⑤/⑧

答案.B。①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②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③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④非常,古今异义,不寻常的。⑤来,使动用法,使„„来。 ⑥厌,形容词,满足。 ⑦行李,古今异义,使者。 ⑧谬,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弄错。⑨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白。⑩师,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课内阅读

8. 答案.C照明。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篇十:《游褒禅山记》复习卷

《游褒禅山记》複習題

一、文學常識

王安石,字 ,號 。 朝代著名 家、 家。宋仁宗時,他上萬言書,主張實行新法,改革政治。後拜相,不顧保守派的反對,積極推行新法。由於保守派反對,新法受阻。他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思想,反對天命,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進步口號。他的詩詞文多揭露時弊,體現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與抱負。詩詞遒勁清新,風格高峻。文雄健峭拔,是“ ”之一。

二、字詞考察

1、為下列字詞注音

廬塚( ) 謬( )其傳( ) 蓋音謬也( ) 有穴窈然( ) 傳( )記 無物以相( )之 不相( )上下 深父( )瑰麗( ) 窈然( ) 褒( )禪( )山 而卒( )葬之今言“華”( )如“華實”( )之“華”( )者 倦怠( ) 參禪( ) 禪( )讓 猝( )死 猝( )不及防 有碑僕道( ) 僕( )人 何可勝( )道也哉 廬陵蕭君圭( )君玉 奉為圭( )臬( ) 2、解釋下列詞語中加線字 有怠而欲出者:

倚歌而和之: 、 好遊者不能窮也:

3、對下列加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B.

C. D.

4 )

A. 歎:感慨 B. 夷:平坦

C. 罕:少 D. 孰:怎麼

5、一词多义

而卒葬之 卒 夫以疲敝之卒

有碑僕道

何可勝道也哉 道 傳道受業解惑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1 - 2011—2012年下學期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資料編撰:Jenny Jun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夷 芟夷大難

相 曹雖托名漢相

於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6、古今異義

7、詞類活用

8、下列加線詞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

A. B.

C. D.

9、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

B

C

- 2 - 2011—2012年下學期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資料編撰:Jenny Jun

D

10、對下列句中加線字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③⑤/②/⑥ D.②③④//①⑤/⑥

三、句、篇考察

1、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文言句式?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塚也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2、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A.石之鏗然有聲者, 所在皆是也。

B.故非笑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

C.唯余馬首是瞻。

D.余方心動欲還, 而大聲發於水上。

3、對下列各句修辭格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1)扣而聆之, 南聲函胡, 北音清越, 止響騰。餘韻徐歇。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 或曰鸛鶴也。

(3)日高日上, 日上日妍。

(4)在花為分內之事, 在人為應得之資。

A.比喻 擬人 頂針 對偶

B.對比 比喻 反復 對比

C.比喻 擬人 頂針 對比

D.對比 比喻 反復 對偶

4、下列對有關常識的解說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浮圖, 又叫“浮屠”, 此處是和尚的意思; 慧褒, 是唐代一個高僧的法名。“褒之廬塚也”, 廬塚, 墳墓。

B.古人的稱謂辦法較多, 稱姓、稱名、稱字、稱書齋名、稱官職、稱籍貫等等, 不一而足。不少時候是“兼用”, 如《遊褒禪山記》文尾作者補記同遊者時, 這樣稱呼朋友:“廬陵蕭君圭君玉”, 廬陵, 是指此人的出生地; 蕭, 是姓; 君圭, 是名; 君玉,是字。

- 3 - 2011—2012年下學期期中考試複習資料 資料編撰:Jenny Jun


《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相关热词搜索: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翻译 游褒禅山记ppt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游褒禅山记》复习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游褒禅山记》复习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12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