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6-01-10 17:51: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一:2016届江苏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卷 ...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一:2016届江苏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卷

2015届高三语文综合模拟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 ▲ ,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 ▲ ,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它和文人艺术真是 ▲ ,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

A.漠不关心 千篇一律 各异其趣 B.漠不关心 千人一面 大异其趣 C.漫不经心 千篇一律 大异其趣 D.漫不经心 千人一面 各异其趣 2.下列表意明确无误的一句是( )

A.讲台一边站着一个人,班主任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同学。 B.随便你走进哪个教室,课桌上都堆着很多根本没用的资料。 C.他真的很好说话,只要你跟他相处几天,就会发现这一点。 D.这家培训机构发来短信,请学员务必在5月10日前去领证。

3.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比喻,表现出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素淡、和谐,表达了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 B.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顶真,形象地写出了鲁四老爷这个传统老学究表面上斯文儒雅,又自命清高,思想本质上却迂腐守旧。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D.美国包着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借代,通过两种典型事物透射出老舍对北平平民生活的眷恋,也表现了老舍的民族自豪感。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当然,所谓的“抄书”,其实大有讲究。 ▲ 。不过,“文抄公”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尺度与审美标准,否则会变成偷懒甚至抄袭的借口。

①不仅仅是中国文人抄书,外国人中也不乏这种雅趣。

②抄书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料准备,也是一种写作技巧,还可以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③你要读书,最好是深入字丛,在那里驻足、悠游、徜徉,而不是走马观花。 ④清代第一流学者中,不乏喜欢此道者。

⑤本雅明就有这样的妙喻:就像坐飞机无法领略窗外风景,除非你亲自走进风景中。 ⑥归国之初的鲁迅,曾用了十年时间来“钞旧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①②④⑥⑤③ C.③②⑥④①⑤ D.④⑥①⑤②③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成功者的足迹

A.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激起人们奋起直追。 B.成功者的足迹,不能视为框框,只能视为路标。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成功者的足迹,有人视为路标,有人视为框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

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

不可掩也。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 困穷:贫穷 B.其为文抑扬感激.. 感激:感动 C.亦自负..其所有者 自负:自恃 D.而独韬藏抑郁..

抑郁:忧郁 7.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

不然 A.余读仲君之文,而.

想见其人也 B.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 C.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 D.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4分)

(2)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4分)

9.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答。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

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3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2)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6)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7)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 ,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淡红深碧挂长竿

车前子

什么地方没有缸?石门的缸让我有印象。以致我觉得石门就是一只缸,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丰子恺故居这一只缸里,我第一次去,装满黄酒,“杯盘草草供笑语,灯火昏昏话平生”,这两句诗如果没记错,是王安石写给妹妹的绝妙好词;第二次去,相隔不到五六年,故居对面音山绿更多,我却觉得这只缸里装满掺了水的黄酒,味道不对了。

笫—次去,那天黄昏,我从丰子恺故居出来,黑漆漆的门发出摇橹一般声响,在我身后摇上。石门像码头的话,码头上没几个人,形体黯淡且痩。抽烟的;咳嗽的;一边抽烟一边咳嗽的;帽子下警觉的神色;老头;老头。我在石门镇上瞎转,走进供销社,瓶子里装着红红绿绿的硬块,我知道这是糖。肥皂。套鞋。柜台里还有连坏画,是营业员自己的读物。

第一次去丰子恺故居,许多房间都没开放。我觉得好,有想象。想象丰子恺在这间房里喝酒,在那间房里读书,或者干一点不可以给我们看见的事。这多好。后来再去,修葺一新,房间全都打开了,成了展览馆:到处挂着复制品。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是丰子恺代孙子或者孙女“捉刀”,画了一个红小兵在听半导体收音 机,图画老师在上面打了个分:“良”。想象丰子恺的孙子孙女回家,缠着爷爷不放,说画画作弊,让你代笔了,结果还是没得到“优”。早知道自己画了,也不用老忐忑不安的,怕被图画老师发现。于是他们上前,啪,啪,啪,揪下丰子恺三根胡须——为什么是三根?他们要去玩三毛流浪记。一个丰子恺,一个画《三毛流浪记》的张乐平,中国这两个艺术家,对孩子是真有体会的。

丰子恺故居外有一块空地,临河地方萧散,连野草也懒得从泥地爬出。这是一块泥地,颜色较深,一直潮湿没干的样子。现在想起来它的尺寸大概有我读过的小学的操场那么大小。在这个“操场”上,却只有三只缸。一只缸独自站立,在那里练习立正;两只缸套在一起,在那里练习叠罗汉。

这三只缸是何用途,打听颇费周折。问了几个经过我身边的当地人,他们瞧瞧我,咕哝一句,立定两脚,陪我一起看。有个人还走上前去,敲敲一只缸,回过身来瞧瞧我,再敲敲另一只缸,最后回到我身边,继续陪我看。

其实我在打听这三只缸用途的时候,已经认定它们是染缸。即使它们本来是米缸、酒缸、水缸,或者是从陕北长途跋涉而来的酸菜缸,我还是认定它们是染缸。从书本上看来,丰子恺家是开染坊店的。放在民国二三流小说里,他就是一个怀着理想去日本求学的染坊店小开:梳着分头,抹着发油,戴着金丝边眼挽,一身输永西装,皮鞋却怎么也穿不惯,常常穿的还是黑布鞋。我头脑里真想象不出当初丰子恺东渡日本之际的形象,丰子恺在我的生活里,是没有少年,也没有青年的。他是从中年开始的,渐渐须发皆白。

范成大有句诗“淡红深碧挂长竿”,说的是染布的小贩沿街叫卖的情景。这句诗用来说染坊店也是传神的:染过的布有淡红的有深碧的,都挂在长竿上晒着,在太阳里闪着特别的光。这句诗用来说丰子恺的绘画也是贴切的,丰子恺画中的色彩极其鲜艳,他是在染坊店玩大长大的,淡红深碧,耳濡目染。

夕阳独红,大家普蓝。淡红深碧挂长竿,底下坐着个丰子恺。

三只缸,排成队,在石门镇上跑起来,咕咙咚,掉下水,呼噜呼噜沉没了。

(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好花好天》,有删改)

12.作者两次去丰子恺故居,第一次感觉故居“缸”里“装满黄酒”,第二次却感觉“缸”里 “装满掺了水的黄酒”,作者为何有这样不同的感受? (4分)

13.第四段(“有一件事„„是真有体会的”)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4.文中先后两次引用宋人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

15.文章开头说“石门的丰子恺故居也是一只缸”,结合全文内容探究这句话的探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谁是最可怜的人

刘再复

(1)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

(2)被权势者抬的时候、捧的时候已经“可怜得很”,更不用说被打、被骂、被声讨的时候。

(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倒霉的是孔夫子。因为拿他作文化革命运动的靶子,就把他判定为“孔家店”总头目,吃人文化的总代表。在当时的文化改革者的笔下,中国的专制、压迫、奴役,中国人奴性、兽性、羊性、家畜性,中国国民的世故、圆滑、虚伪、势利、自大,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中国男人的抽鸦片,等等黑暗,全部推到孔夫子头上,那些年月,他老人家真被狠狠地泼了一身脏水。

(4)仅着眼于“五四”,说孔夫子是“最倒霉的人”恐怕没有错,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则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概念,这就是“最可怜的人”。我所定义“最可怜的人”,是任意被揉捏的人。更具体地说,是被任意宰割、任意定性、任意编排、任意驱使的人。不错,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不幸,我们的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可怜这位“先师”,一会儿被捧杀,一会儿被扼杀,一会儿被追杀。揉来捏去,翻手为神,覆手为妖,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 丧家犬”。

(5)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权力之门、功名之门、豪门、侯门、宫廷门,都可敲进去。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其功能也是反面的。先前要当进士得靠他,现在要当战士也得靠他,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这回与五四不同,五四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这次批孔则是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动用了整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口诛笔伐,还给他踩上亿万只脚。

(6)文革后期,孔夫子被打到了谷底,真正是被批倒批臭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被现 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这次重新摩登,差不多又是把孔子当面团,不同的是二十年前那一回把他踩 下了地,这回则是捧上了天。揉捏时面团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孔老先生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大肚至饱先师。

(7)孔子被揉捏,首先是权势者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捧或压或打或拉,但大众与知识人也有责任。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今天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为偶像,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把你踩在脚下,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崇尚苏格拉底的是他们,处死苏格拉底的也是

他们。既然以利益为准则,那么对于孔夫子 ,或供奉,或消费;或扣头,或玩玩,或做敲门砖,或做万金油,或立孔庙与关帝庙并列,或办孔氏牛肉店与妓院同街,全都无关紧要,有用就好。而大众中的精英,一部分知识人,对孔子并无诚心,名为追随孔子,实则追求功名。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总之, 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很可怜: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时,他被视为“吃人”文化的总代表,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

(8)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坐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二十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

(9)但愿孔夫子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 16.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

17.联系全文,分析第(7)段的作用。(6分)

18.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最后一段作者的“愿望”。(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二:2016届高三摸底试卷--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三语文测试卷(2015.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对历史细节,普通人往往采取 ▲ ,大而化之,甚至是玩笑戏谑的态度。比如中国戏曲,台上摆一张桌子,旁边放两把椅子,服装道具, ▲ ,善恶忠奸,美丑妍媸,全靠脸谱区别,什么朝代,都是这一套。它和文人艺术真是 ▲ ,另有自己的欣赏规矩。即使贵为天下母仪,如慈禧太后,人称国学大师,像陈寅恪,只要是进戏园子听戏,都得遵守这套规矩,根本没有谁跟历史较真儿。

A.漫不经心 千篇一律 大异其趣 B. 漠不关心 千人一面 大异其趣

C.漠不关心 千篇一律 各异其趣 D. 漫不经心 千人一面 各异其趣

2.下列表意明确无误的一句是(3分)

A.随便你走进哪个教室,课桌上都堆着很多根本没用的资料。

B.讲台一边站着一个人,班主任介绍说这是新转来的同学。

C.他真的很好说话,只要你跟他相处几天,就会发现这一点。

D.这家培训机构发来短信,请学员务必在5月10日前去领证。

3.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4. 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当然,所谓的“抄书”,其实大有讲究。 ▲ 。不过,“文抄公”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尺度与审美标准,否则会变成偷懒甚至抄袭的借口。

①不仅仅是中国文人抄书,外国人中也不乏这种雅趣。

②抄书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料准备,也是一种写作技巧,还可以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 ③你要读书,最好是深入字丛,在那里驻足、悠游、徜徉,而不是走马观花。

④清代第一流学者中,不乏喜欢此道者。

⑤本雅明就有这样的妙喻:就像坐飞机无法领略窗外风景,除非你亲自走进风景中。 ⑥归国之初的鲁迅,曾用了十年时间来“钞旧书”。

A.①②④⑥⑤③ B.②④⑥①⑤③

C.③②⑥④①⑤ D.④⑥①⑤②③

5.阅读下面的表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平均每天花在数字媒介阅读上的时间

A.学历越高,数字媒介阅读时间越长。 B.很少有学生成天通过数字媒介阅读。

C.高中生数字媒介阅读时间相对较短。 D.数字媒介已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方式。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

呜呼!语称君子知命。所谓命,其果可知乎?贵贱穷亨,用舍进退,得失成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而皆不知其所以然者,则推之于天,曰有命。夫君子所谓知命者,.

知此而已。盖小人知在我,故常无所不为;君子知有命,故能无所屈。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皆推之有命,而不求苟合者也。 ...

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君讳讷,字朴翁。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其为文.

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君生于有宋百年全...

盛之际,儒学文章之士得用之时,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而独韬藏抑郁、..久伏而不显者,盖其不苟屈以合世,故世亦莫之知也,岂非知命之君子欤!余谓君非徒知命而不苟屈,亦自负其所有者,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

君之既殁,富春孙莘老状其行以告于史,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然则君之不苟屈于一时,而有待于后世者,其不在吾三人者邪?噫!余虽老且病,而言不文,其可不勉!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庐陵欧阳修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老死困穷而不悔者 困穷:贫穷 ..

B.其为文抑扬感激 感激:感动 ..

C.而独韬藏抑郁 抑郁:忧郁 ..

D.亦自负其所有者 自负:自恃 ..

7.下列“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其有幸有不幸,或当然而不然 .

A.凡士之有材而不用于世,有善而不知于人 .

B.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

C.少举进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而止 .

D.谓虽抑于一时,必将伸于后世而不可掩也 .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宜其驰骋上下,发挥其所畜,振耀于当世。(4分)

(2)临川王介甫铭之石以藏诸幽,而余又序其集以行于世。(5分)

9.从文中看,仲氏“伸于后世”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

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②①

(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 ▲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 座中泣下谁最多? ▲ 。(白居易《琵琶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 前者呼,后者应,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为人性僻耽佳句, ▲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 ▲ ,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你为什么要流走

鲍尔吉·原野

①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碧绿色的台面等待摆上水果和面包的篮子。河水在岸边有一点小小的波纹,好像桌布的褶皱。

②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呆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③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有的鸟干脆一头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④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只没摆食物的餐桌。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藏起一条河。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

⑤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这一拨花开尽,有另一拨儿花开。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

⑥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

⑦有一天,我爬上了对面的山。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登上山顶,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⑧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它们是云朵,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落在草地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12.从前三段看,文章把布尔津河比成餐桌,有何妙处?(4分)

答: ▲

13.第六段写景富有特色,试作分析。(6分)

答: ▲

14.“你为什么要流走”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作用?(4分)

答: ▲

15.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作者给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知识上的鉴别力

林语堂

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须明辨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知 识上能鉴别。

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满装着历史上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则是完全错误的人。我曾遇见过这一类的人,他们在谈话时,无论什么题目,总有一些材料要发表出来,但是他们的见地,则完全是可笑可怜的。他们的学问是广博的,但毫无鉴别能力。博学不过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鉴别力则是艺术的判别问题。一个满腹学问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和论事时,或竟是只知依人门户,并无卓识的。这种人就属于我们所谓缺乏知识上的鉴别力。

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者。这就是我们所谓鉴别力。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一个人在成人时,他的四周必有无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名利诱惑、爱国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和惑人的诗人、惑人的艺术家、惑人的独裁者,与惑人的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三:江苏省 2015-2016年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9套)

高三语文押题卷

语文

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青睐(1ài) 箴言(zhēn) 擎天柱(qíng) 返朴归真(pú)

B.孝悌(dì) 奇葩(pā) 口头禅(chán) 顺藤摸瓜(mō)

C.粗犷(guǎng) 针砭(biān) 独角戏(jiǎo) 咎由自取(jiǔ)

D.笃信(dǔ) 睿智(ruì) 打擂台(1âi) 纵横捭阖(bǎ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莫元春会长介绍,重庆春季房交会各类房屋成交11275套,同比增加255.3%,成交金额58.65亿元,同比增加223.3%。

B.房地产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消费者消费需求也出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C.作家和读者关心的是光明磊落的生活智慧、时代变革的深刻脉络,和新鲜惊奇的重庆文化。

D.近日,美联储在货币宽松政策上行为飘忽,堕甑不顾,让人猜不透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随风起舞的金价、股价和美元指数更让阴谋论者难免怀疑它的动机

3.下列划线处各句,选用正确的一项是

-------------------------,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①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

②叶片快速的扩张,广大范围的扩张

③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

④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

⑤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⑥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总是被赋予

A、135 B、246 C、145 D、136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二十世纪《西游记》研究的百年历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自二十世纪初至中叶,是《西游记》现代学术研究的开创期,以鲁迅、胡适、郑振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以新的价值观念与批评标准对《西游记》进行阐释与定位,筚路蓝缕,功不可没。第二期自二十世纪中叶至七十年代末,是《西游记》研究的单一化时期,由于受特定政治气氛影响,研究偏重于思想主题的探寻,且多以社会学批评甚至阶级斗

争学说图解《西游记》,成果相对较少。第三期为八十年代初至世纪末,是《西游记》研究走向全面繁荣的时期,其特征有二:一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反思与质疑,提出了许多新见;二是走向多元化,涉及到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且多有争鸣之作,时闻辩驳之声,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把《西游记》研究推进到了新的学术高度。

在第一个时期中,代表性的学者及论著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有关论述,胡适《西游记考证》与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等文章,及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有关部分,另外还有陈寅恪、袁珂、汪浚等学者也对《西游记》作了一定论述。他们从作者、版本、人物、情节、主题、艺术等各个方面,对《西游记》进行阐释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鲁迅与胡适共同确定了《西游记》的作者为明淮安人吴承恩;鲁迅提出《西游记》的祖本为杨本,郑振铎则提出永乐本说,孙楷第对现存的《西游记》版本作了详尽而精到的鉴别与著录,提出了许多创见;鲁迅与胡适分别提出了孙悟空原型的“国货说”与“进口说”;郑振铎则对西游故事的演化作了详细的归纳与论述;陈寅恪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的原型作了新的探讨;等等。当然,由于当时资料限制,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论述难免有片面甚至错误之处,但瑕不掩瑜,他们垦拓了《西游记》现代学术研究的处女地,为以后研究的逐步走向深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二十世纪中叶,《西游记》研究进入第二阶段。1957年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西游记研究论文集》集中代表了1949-1957年这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从其中所收的文章可以看出,最明显的变化是研究方法,这一时期更多地是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对《西游记》进行解读。1954年张天翼发表《“西游记”札记》一文,首次把《西游记》中的神魔斗争与现实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斗争联系起来,并提出孙悟空大闹天宫象征农民起义以及孙悟空后来成为投降派的观点。这一研究方法被誉为“撇开了一切玄虚、歪曲的旧说,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西游记》的客观因素”,“应该是研究《西游记》以至其他一切神话小说的准则”。自此,唯物主义的社会学批评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研究方法,在此方法指导下,研究者们对诸如吴承恩的思想性质、孙悟空的阶段属性、小说主题的进步意义等问题作了较有意义的探讨,从发表文章的数量看,是相当可观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西游记》研究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但相对而言,由于受特定政治环境的影响,此时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方法也较为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时的研究,并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

4、从全文看,有关《西游记》研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受特定政治气氛影响,且研究处于单一化时期,于是偏重于思想主题的探寻,更多的是以社会学批评甚至阶级斗争学说来诠释《西游记》,所出成果相对而言较少。

B、他们虽然垦拓了《西游记》现代学术研究的处女地,但由于当时资料限制,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论述难免有片面甚至错误之处,难为以后研究的奠定基础。

C、“撇开了一切玄虚、歪曲的旧说,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西游记》的客观因素”,属于唯物主义的社会学批评

D、《西游记》进入第二阶段更多地是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视角对《西游记》进行解读,研究方法发生了最明显的变化。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鲁迅、胡适、郑振铎等以新的价值观念与批评标准对《西游记》进行阐释与定位,筚路蓝缕。

B、研究走向多元化,涉及到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且多有争鸣之作,时闻辩驳之声,影响了学术氛围。

C、鲁迅提出《西游记》的祖本为杨本,郑振铎则提出永乐本说,孙楷第对现存的《西游记》版本作了详尽而精到的鉴别与著录,都是源于古人的说法。

D、由于受特定政治环境的影响,此时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方法也较为单一,这制约了当时的研究,并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

6、试结合全文阐述及自身阅读实践谈谈你对研究古典文学方法的看法。(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9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①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②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③矣。或曰:书已入圹④。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①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 ②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 ③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④圹:墓穴。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高:标榜、争高低

B.先生则躬樵汲 樵:砍柴的人

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通“促”,催促

D.时先君子适归皖桐 适:恰好

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生亲故 / 夙市良 / 材为具棺椁 / 疾将亟 / 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 / 危城无亲属视含殓/ 虽改葬 / 亲身之椑弗能易也 / 吾忍乎

B.平生亲故 / 夙市良材 / 为具棺椁 / 疾将亟 / 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 / 无亲属视含殓/ 虽改葬 / 亲身之椑弗能易也 / 吾忍乎

C.平生亲故 / 夙市良材 / 为具棺椁 / 疾将亟 / 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 / 危城无亲属视含殓/ 虽改葬亲身之椑 / 弗能易也 / 吾忍乎

D.平生亲故 / 夙市良 / 材为具棺椁 / 疾将亟 / 闻而泣曰 /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 / 无亲属视含殓/ 虽改葬亲身之椑 / 弗能易也 / 吾忍乎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其子张怡凭借诸生的资格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C.张怡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其党或义而逸之。(5分)

②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沉没也。(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0.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其党或义而逸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沉没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二) 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赏析首句“细草穿沙雪半销”的妙处。(4分)

(2)全诗重点写了梅花这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4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 王勃描述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和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 颔联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穿越时空的感怆句子是_________,-----------------。(杜甫《登高》)

(3) 武既至海上, , 。

这句充分表现了苏武生活陷于绝境而不忘民族气节的精神。

(班固《苏武传》)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现代文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怀念红狐

刘志成

①我家耕种的荒地离家足有二十里,我和爹锄了一天地往回赶时,看见了那只叼去我家一只鸡的红狐在不远的沙丘上站着,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默默地望着我们。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

②红狐的出现是在十多天前的一个月夜里。出院撒尿的我,猛然间听见鸡窝里响起了几声惊恐的呱呱声。我揉了揉睡眼,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团红艳艳的火团在眼前掠过,蹿上院墙,箭一样地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里。我疑惑地走到鸡窝边,见地上洒了一滩扎眼的血。黄鼠狼叼鸡了,妈。我的声音惊动了屋里的母亲,她点了煤油灯出来查了鸡窝,叹了口气说丢了只花母鸡。那是只红色的黄鼠狼,我说。那是狐,娃。母亲用满是无奈的声音纠正了我的错误后,回屋去了。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攒学费的……母亲的唉声叹气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让我暗恨自己怎么当时就没手脚伶俐点逮住那家伙……

③现在红狐就在那沙丘上站着。偷鸡贼,我今天非逮住你不可。我气恼地迈开小腿向狐追了过去。狐双腿一跃,迎面闪过我,蹿到爹身边,似要挑逗爹去追,见爹不理,长嗥着在我们周围绕着圈子。娃你不要追了,这畜牲的窝就在附近,说不准还能扒一窝狐崽子哩。爹你怎知道?你没看见这畜牲肚皮下的奶袋子鼓鼓胀胀吗?爹自信地说。

④果然,我们很快就发现附近的一个沙圪坨里有一黑土硬圪台,圪台下迎西有一洞。爹把耳朵贴在洞口听,我也学着爹的样子凑了上去,听见了几种不均匀的呼吸声。红狐见我们用小锄往外扒土,长嗥着蹲在十多步外,双眼流下泪来,乞求地望着我们。很快,我们就看见了四只狐崽,圆乎乎的蜷成一团像小绒球,亮亮的眼珠子像小星星一样,扑闪扑闪地望着我们。我用布衫襟子捧起它们的时候,明显感到它们在颤抖。

⑤红狐一路尾随着我们,凄凉地干嚎着,我布衫襟子上的四只小狐崽此刻也哀鸣不止。我不耐烦地赶了它几次都赶不走,直到快进村时,它才站定,干嚎着望着我们。我的心一软,想放下狐崽,犹豫间忽然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唾了一口唾沫,转头追上了爹。

⑥四只狐崽只有一个多月,还没断奶。它们通体雪白,只有鼻头和尾巴发红。母亲用玉米面糊糊每天喂它们,间或也到邻居家讨些羊奶给它们改善一下伙食。红狐偷鸡是为了这四个小狐崽子吧?我越来越喜欢这四只狐崽,常逗着它们玩。这种人狐和谐相处的局面刚刚维持了不久,一个月光朗朗的半夜里,院中突然响起了长嗥声。我从熟睡中醒来,扒起窗子上的猫眼洞布向院中一看,只见那只红狐在那里昂着头长嗥。屋里的四只小狐也哀鸣起来,屋里屋外的狐叫声凄凉地响成一片。我跳下地,拉开门,红狐退到了院中,哀鸣着伏下前腿。我发现红狐已比那日见时瘦了许多,双目黯然无神,表情呆滞,眼角隐隐有泪痕。一股悲哀突然袭击了我,母亲抱了四只狐崽,轻轻放到了大门外,红狐迫不及待地叼起狐崽看了看我们,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⑦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四:江苏省2016届高三12月阶段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苏省2016届高三12月阶段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凡·高在三十七岁时结束了自己病痛相伴的生命,半年之后,提奥也随之而去。但在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 着他们情同手足、亲密无间的友谊。

② 的散文风格,表明我国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③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习近平、李克强二人近日登上《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A.传诵 万紫千红 显示 B.传诵 万紫千红 显示

C.传颂 姹紫嫣红 彰显 D.传颂 姹紫嫣红 彰显

2.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 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李煜等人认为杜甫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 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D.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向反对哥哥袒护妹妹。

3. 李红因家庭经济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的招生老师面试李红时问她:“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读师范院校,你是怕高考落榜呢,还是碍于学校老师的面子

不好推辞呢,还是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呢?”李红回答下面哪—句话才既得体又诚实。正 确的选项是(3分) ( )

A. 凭我的学习成绩,考大学应没有问题。至于职业.我认为教师也有其优越的方面。

B.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能保送上大学是值得骄傲的,我应珍惜学校给我的这份光荣。

C. 关于保送我上师范大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D. 都不是。是因为我家经济比较困难,反复权衡.我还是读师范院校合适。

4. 与下面这段话能恰当衔接的一句是(3分) (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5. 阅读《水乡行》一诗,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乡行

沙白

水乡的路,水云铺;

进庄出庄,一把橹。

鱼网作门帘,挂满树;

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榴火自红,柳线舞;

家家门前,锁一副。

要找人,稻海深处;

一步步,踏停蛙鼓。

蛙声住,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

从全诗看,到水乡的像哪一类人?(3分) ( )

A.毕业回乡的学生 B.定期前来的干部 C.本乡本土的居民 D.饶有兴趣的初访者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李应升诫子书

②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

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

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

③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吾直言贾祸 ( ) .

②神明殛之矣 ( ) .

③未尝贪取肥家 ( )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不复与汝相见 失其所与,不知 ..

B.此宜俭以惜福 谨拜表以闻 ..

C.当足其衣食 则或咎其欲出者 ..

D.吾失于教训 不能容于远近 ..

8.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9.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①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

(3)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4)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6)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8)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地图

高鹏程

⑴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⑵“究竟是怎么回事?”终于,在外婆家,我忍不住问呆立在地图边的三舅。三舅没有说话,用手指了指,让我自己看。

⑶地图上,从小小的平峰镇出发,一些用铅笔画的歪歪扭扭的曲线,慢慢延伸到了四面八方:

山西、浙江、上海、新疆、广东„„经过简短而漫长的跋涉后,圈住了一些字体或大或小的地名。

⑷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在山西沁水挖煤的是大表兄;远嫁新疆的是二表妹;云南昭通的是三表弟媳妇的老家,如今,他们又双双在浙江西塘打工„„我也看到了自己借以谋生的——浙江象山。我的这些穷亲戚们,大字不识几个,老家粗糙的方言,也不适合他们表达什么细腻的感情。他们只是把对每一个亲人的牵挂,用一根瓜蔓一样的铅笔线,以一种具体而虚幻的方式维系在地图上。

⑸中国地图,原来还可以是我们某个人情感分布的地图。某些陌生的区域和地名,因为是亲人所在而不断变得熟知起来。比照“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或者,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属于我们的“亲人分布图”吧!

⑹我想,我的这些穷亲戚们串门、相聚时,可能就会凑到这张中国地图前,指点着说这里那里距离的远近,说这里那里各自在远方的儿女的近况。而一说“这里那里”,是否就有天涯咫尺之感,甚至亲人音容如在眼前了呢?

⑺我的不识字的三舅,年迈的三舅,我的胸怀祖国的三舅,站在地图前看起来就像一个将军正指挥着自己的士兵南征北战、东奔西走——不,他其实更像一只衰老的蜘蛛,用眼光抚摸着自己用蛛网围成的疆域。

⑻在广东某地,有几个涂得最黑最重的黑圈——这是他最小的女儿辗转打工的地方——因为讨不到工钱,她已有三年多没有回家„„

⑼在热闹的过年鞭炮齐鸣之后,在喧闹的亲朋好友散尽之后,在这个昏暗的小屋里,三舅会以怎样的神情凝视着地图下方的某个地名?他的思绪会怎样一次次地坐上南去的火车,循着这条简短而漫长的曲线,在他有限的关于南方繁华世界的信息中,去看望女儿生活的城市,看见女儿忙碌、疲惫的身影„„抑或还有快乐的满足的笑容?而每次“探望”回来,他又会怀着什么心情,拿起铅笔,在这个他十分陌生却已经变得熟悉的点上又加上重重的一圈?„„

⑽“阿舅,还是让小妹回来好了„„”

⑾“啊„„”三舅仿佛从梦中惊醒了一般,但他用力挥了挥手,下决心似的说,“什么话!” ⑿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选自2011年《散文》第10期,有删改)

12.联系全文,简要说说第⑶段中“漫长的跋涉”对老人和儿女们各意味着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指出第⑹段的写作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探究本文的写作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尘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

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16.为什么“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

17.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 。

18.文中划线的句子有哪些内涵?试简要分析。(6分)

答: 。

七、写作(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田野里住着田鼠一家。夏天快要过去了,他们开始收藏坚果、稻谷和其他食物,准备过冬。只有一只田鼠例外,他只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

冬季来了,这只田鼠放出他收藏的阳光,将昏暗的洞穴照亮,让田鼠们感到了光明与温暖;他描述红的花、绿的叶和黄的稻谷,让其他田鼠们仿佛回到了夏季美丽的田野中;他用一个个单词构成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田鼠们听得入了迷,忘记了寒冬的严酷。然而到了吃饭的时候,田鼠们一哄而散,没有谁招呼他一起吃饭。这只小田鼠呆坐角落,怀抱着最温暖的阳光,带着微笑慢慢沉沉睡去。

阅读上述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五:江苏省泰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年级语文阶段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 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中国这如诗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 ,且将它 地挥洒出来。这 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地起来, 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

A.趣味 痛痛快快 当是 遛

B.滋味 淋漓尽致 便是 踱

C.意味 兴致勃勃 自是 逛

D.韵味 尽情尽兴 恰是 晃

【解析】选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强调客观对象;“滋味”,味道,比喻某种感受,强调主观体验;“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情趣、趣味;“韵味”,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根据语境,侧重于主观体验,故应选“滋味”。“痛痛快快”,舒畅,尽兴,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尽情尽兴”,情感、兴趣得到尽量满足。由“挥洒”可知,语境强调的是尽兴、舒畅、透彻,故应选“淋漓尽致”。“当是”,侧重应当;“便是”侧重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自是”侧重自然是;“恰是”侧重恰恰、正好。根据语境,该处强调自然怎么样,故应选“便是”。“遛”,慢慢走,散步;“踱”慢步行走;“逛 ”散步,闲游;“晃”侧重摇动摆动。可以说,四个词都有慢步走的意思,根据语境,该语段文学意味浓厚,意境优美,再联系后面的“悠闲”,故应选“踱”。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 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 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 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解析】A(B 重复累赘,“妇孺”指妇女和儿童,同后面的“孩童”重复;C 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D 暗换主语,最后一分句加上“《食品安全法》”)

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解析】C应是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⑤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③②①⑤

【解析】C(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5、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对其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A.记录行走模式 B.传达信息至电脑

C.分析并识别信息 D.判断是否会跌倒

【解析】D 最后一个步骤应该是“发出提示音”。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

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就 ..D(成材,成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

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

这篇“行状”,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1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fǔ zàng,肺腑),1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分)

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非独„„亦„„”,1分;僻远自放,1分;过,1分。如将“公之无传”译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4)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3分) 您忧虑什么呢?如果掘地直到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您不是这样做(违背了誓言)呢?(何患、阙、其„„然各1分)

(5)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想见)这个人(你)只能前往拜访,不能够委屈他前来(见你),将军您应该屈尊前去看望他。(一句一分)

(6) 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2分)

俘虏抢东西罢了,早上该全杀了他们。(一句一分)

(7) 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3分)

无知的百姓哪里懂得让匈奴人购买长安城中的货物,就会被死抠法律条文的执法官视为将财物非法走私出关而判罪呢? (反问语气、绳、句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

原尽失。②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想,吐露悲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肝肠寸断。

评分建议:每点1分。

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反衬。(1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2分)

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如答“对比”,不得分。

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1分)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1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3分)

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1分)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2分)(意合即可)

(2)这首诗的颈联两句都是用典的写法。“朱弦已为佳人绝”用了“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请说出下半句“青眼聊因美酒横”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又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3分)

阮籍,(1分)善为青白眼。(1分)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1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六:江苏省苏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善必须抑恶,扶正自应祛邪,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 不应让横行一方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逍遥法外,不应为毒害健康_______ 暴利的无良企业庇护,不应对权钱勾结贪婪攫取的现象_______ ,不应让 ______侵夺他人利益的缺德行为无所制约。

A.固然 谋取 麻木不仁 肆意 B.当然 谋取 置之度外 恣意

C.固然 牟取 置之度外 恣意 D.当然 牟取 麻木不仁 肆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城市生活,由道路建设公司转型而来的市政公司经过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B.互联网部分新词,格调不高、品味低下,却被一些媒体广泛使用,对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网络语言做出一定的规范。

C. 近年来,因为“扶老人”引发风波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引发不少社会讨论。据《人民日报》的统计,截至今年10月的149起相关案件,80%的案件真相最终被查明。

D.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3.下面是张之洞所撰的苏轼故居对联,上下联各缺两句,选出最适合填入的一项是(3分) 五年间谪官栖迟,① ② ; 三苏中天才独绝,③ ④ 。

甲.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 乙.若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

丙.还是公游戏文章 丁.那得此清幽山水

A. ①甲②丁③乙④丙 B. ①乙②丁③甲④丙

C. ①丙②甲③丁④乙 D. ①丁②甲③丙④乙

4.下列关于书信用语、格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信回家,起首称呼自己的家人,应加“家”字,如“家严”“家慈”“家兄”等,而写信给他人,起首称呼往往加“令”字,如“令尊”“令堂”等。

B.老师对学生有所教导,在书信中往往用“商量”“讨论”等以表谦逊;但学生仍当恪守分际,用“请教”“请益”等保持敬意。

C. 中文书信的格式是这样的:称呼,顶格写;问好,紧跟在称呼后面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可单独成行; “敬礼”紧跟在“此致”后面同行书写。

D. 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信封书写应该考虑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把信函上的称谓用到信封上面,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

5.下列古代名句中所蕴含的理趣与语段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A.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顾宁人①北游序

归庄

余与宁人之交,二十五年矣。其他同学相与,或二十年,或十余年,盖未尝有经年之别也。今于宁人..

之北游也,而不能无感慨焉。 宁人故世家,崇祯之末,祖父蠡源先生暨兄孝廉捐馆②,一时丧荒,赋徭猬集,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阅二载,宁人请求无虑百次,仍少畀之,至十之六,而逢国变。 .

公子者,素倚其父与伯父之势,凌夺里中,其产逼邻宁人,见顾氏势衰,本畜意吞之。而宁人自母亡后,绝迹居山中不出,同人不平,代为之请,公子意弗善也。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公子钩致之,令..

诬宁人不轨,将兴大狱,以除顾氏。事泄,宁人率亲友掩其仆,执而棰之死。其同谋者惧,告公子。公子挺身出,与宁人讼,执宁人囚诸奴家,胁令自裁。同人走叩宪副行提,始出宁人。比刑官以狱上,宁人杀.

无罪奴,拟城旦③。宪副与公子年家,然心知是狱冤,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④守,坐宁人杀有罪奴。公子忿怒,遣刺客戕宁人。宁人走金陵,刺客及之太平门外,伤首坠驴,会救得免。而叛奴之党,受公子指,纠数十人,乘间动宁人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

宁人度与公子讼,力不胜,则浩然有远行。而同人之知宁人者,携尊榼送之。酒半,归子作而言曰:“宁人之出也,其将为伍员之奔吴乎?范雎之入秦乎?吾辈所以望宁人者不在此。宁人之学有本,而树立有素,使穷年读书山中,天下谁复知宁人者?今且登涉名山大川,历传列国,以广其志而大其声施。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若曰怨仇是寻,非贤人之志;别离是念,非良友之情。”于是同人曰“善”,请歌以壮其行,而归子为之序。

(有删改)

【注】①顾宁人:顾炎武,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②捐馆:舍弃所居之屋舍,死亡的婉称。③城旦:原为秦汉时的一种刑罚名,这里指流放或徒刑。④云间:松江的古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他同学相与 彼此交往 ..

B. 仍少畀之 给予 .

C. 适宁人之仆陆恩得罪于主 冒犯 ..

D. 比刑官以狱上 等到 .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本出生世家,因祖父和兄长相继故去,加上灾荒和繁重的赋税徭役,导致家道中落。

B.叶公子依仗父亲和伯父的势力,在乡里为非作歹,地产与顾家相邻,见他家衰微,有侵夺之意。

C.宪副由于和顾炎武是同科中举,而且知道顾炎武含冤,故而异地审判,目的是轻判顾炎武。

D.文中归庄点明寻仇非贤人之志,以此激励顾炎武,这是知己之言,也是作序的一个原因。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遗田八百亩典叶公子,价仅当田之半,仍不与。(3分)

(2)又知郡之官吏,无非公子人者,乃移狱云间守,坐宁人杀有罪奴。(4分)

(3)焉知今日困厄,非宁人行道于天下之发轫乎?(3分)

9.文中归庄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勉顾炎武的?(4分)

三、古诗词鉴赏(9分)

10.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祝英台近·北固亭

岳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登,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①岳珂,字肃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1)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词人心中有哪些“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分)

(2)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此词:“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请简述两词的相同之处。(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苏轼《赤壁赋》)

(4)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5)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7)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 (《论语·述而》)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救火夫

梁遇春

①三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正坐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接连不断的警钟声音,跟着响三下警炮,我们都知道城里什么地方的屋子又着火了。我的父亲跑到街上去打听,我也奔出去瞧热闹。远远来了一阵嘈杂的呼喊,不久就有四五个赤膊工人个个手里提一只灯笼,拼命喊道,“救”“救”……从我们面前飞也似的过去,后面有六七个工人拖一辆很大的铁水龙同样快地跑着,当然也是赤膊的。他们只在腰间系一条短裤,此外棕黑色的皮肤下面处处有蓝色的浮筋跳动着,他们小腿的肉的颤动和灯笼里闪烁欲灭的烛光有一种极相协的和谐,他们的足掌打起无数的尘土,可是他们越跑越带劲,好像他们每回举步时,从脚下的地都得到一些新力量。水龙隆隆的声音杂着他们尽情的呐喊,他们在满面汗珠之下现出同情和快乐的脸色。他们只顾到口里喊“救”,那么不在乎地拖着这笨重的家伙往前直奔,他们的脚步和水龙的轮子那么一致飞动,真好像铁面无情的水龙也被他们的狂热所传染,自己用力跟着跑了。一霎间他们都过去了,一会儿只剩些隐约的喊声,我的心却充满了惊异,愁闷的心境顿然化为晴朗,真可说拨云雾而见天日了。那时的情景就不灭地印在我的心中。

②从那时起,我就想当一个救火夫,他们真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当他们心中只惦着赶快去救人这个念头,其他万虑皆空,一面善用他们活泼泼的躯干,跑过十里长街,像救自己的妻子一样去救素来不识面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是多么有目的,多么矫健生姿。他们一心一意想营救难中的人们,他们尝到无数人心中的哀乐,那班人们的生命同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他们忘记了自己,将一切火热里的人们都算做他们自己,这样子他们生活的内容丰富到极点,又非常澄净清明,他们才是真真活着的人们。

③救火夫不单是从他们这神圣的工作得到无限的快乐,他们从同拖水龙,同提灯笼的伴侣又获到强度的喜悦。他们那时把肯牺牲自己,去营救别人的人们都认为比兄弟还要亲密的同志。不管村俏老少,无论贤愚智不肖,凡是努力于扑灭烈火的人们,他们都看做生平的知己,因为是他们最得意事的伙计们。 ④若使我们睁开眼睛,举目四望,我们将看到世界上——最少中国里面——无处无时不是有火灾,我们在街上碰到的人十分之九是住在着火的屋子的人们。被军队拉去运东西的夫役,在工厂里从清早劳动到晚上的童工,许多的失业者……总之,他们都是无时无刻不在烈火里活着,他们个个都正晕倒在烟雾中,

等着火舌来把他们烧成焦骨。可是我们却见死不救,还望青天歌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夜莺。

⑤我们都是上帝所派定的救火夫,因为凡是生到人世来都具有救人的责任,我们现在时时刻刻听着不断的警钟,然而我们有的正忙于挣钱积钱,有的正阴谋权位,有的正缘着河岸,自鸣清高地在那儿伤春悲秋,都是失职的救火夫。有些神经灵敏的人听到警钟,也都还觉得难过,可是又顾惜着自己的皮肤,只好拿些棉花塞在耳里,闭起门来,过象牙塔里的生活。若使我们城里的救火夫这样懒惰,那么我们会多么愤激地辱骂他们,可是我们这个大规模的失职却几乎变成当然的事情了,天下事总是这么颠倒地安排着,难怪有人喊起“打倒这胡涂世界”的口号。

⑥有些人的确是去救火了,但是他们只抬一架小水龙,站在远处,射出微弱的水线。他们总算是到场,也可以自欺欺人地说已尽职了,但是若使天下的救火夫都这么文绉绉地,无精打采地做他们的工作,那么恐怕世界的火灾永不会扑灭,一代一代的人们永远是湮没在这火坑里,人类始终没有抬头的日子了。

⑦当我们住的屋子烧着的时候,常有人来趁火打劫,这样幸灾乐祸的办法真是可恨极了。然而一想许多人天天在火坑里过活,他们不能得到他们应得的报酬,我们坐着说风凉话的先生们却拿着他们所应得的东西来过舒服的生活;他们饿死了,那全因为我们可以多吃一次燕窝,可以多喝一杯白兰地,于斯而已矣。所以睁大眼睛看起来,这真是大盗不动干戈。我们趁火打劫来的东西有时偶然被人们趁火打劫去,我们就不胜其愤慨,说要按法严办,这的确太缺乏诙谐的风趣了。

⑧人性已朽烂到这样地步,我想彗星和地球接吻的时候真该到了。

(写作于1930年,有删改)

12.文章第①段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6分)

13.文章第②段说救火夫是“世上最快乐的人们”,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14.如何理解“我们趁火打劫来的东西有时偶然被人们趁火打劫去”的含义?(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四时之外 刹那永恒

朱良志

①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②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副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七:江苏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 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

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的佳人。

A. 钟爱 飘飘洒洒 形单影只 B. 喜爱 纷纷扬扬 遗世独立 C. 热爱 洋洋洒洒 绝世独立 D. 欣赏 沸沸扬扬 倾国倾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和社会风尚,

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B.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为一体,

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当前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切实保证交易质量,虚假宣传和虚假包装等网络交易

的不良行为已对网购的发展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D.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诚信档案,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能促进社会公德

建设,有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建成。

3.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

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

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

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通常情况下,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有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

后者很可怕。 。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

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

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

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

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

和时代都无力前进。

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

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

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

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

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

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

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

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

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

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

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

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

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

B.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

C. 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接近 .

D.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和顺 .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

B.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

C. 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

D. 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译文: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译文:

9.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 (2)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7)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

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

顿,我们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

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

脆的字:“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

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

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让我们一

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

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

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上方写着:“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宋代勇说:“亲情文

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

宋代勇女儿是这样留言的:“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郭光元儿子:“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苦水”。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230多公里,距格尔木市270多公里,海拔2910米。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 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1958 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 800 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生活,也是英雄啊!”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 60 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有删改)

12.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 效果?(5分)

13.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新中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4分)

14.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6分)

15.文章末段写西红柿为什么说“味道格外甜美”和“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

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了。《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成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丁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16.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17.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18.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八:江苏省2016届高三10月阶段语文试卷(附答案)

江苏省2016届高三10月阶段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 )

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 的。

②8月26日凌晨,延安市包茂高速公路发生了一起 的致36人死亡的特大交通

事故。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无可厚非 耸人听闻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无可非议 骇人听闻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C.无可厚非 耸人听闻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D.无可非议 骇人听闻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3.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

校领导研究落实。

C.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

②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

③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互相关联着的。 ④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

⑤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

⑥讲究辞章就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

A.⑤②④①⑥③ B.③⑤①②④⑥

C.①⑥⑤②④③ D.②④⑤⑥①③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出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浮动幅度较小,美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汇率也随之下调,这将会促进中国对非美元地区的出口。相应地,中国对美元区的出口,则因为对非美元区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得到间接促进,美元贬值使得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还会促进中国国际贸易顺差的扩大,加快外汇储备增长。这样,央行需要相应地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若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对冲操作,则这些高能的基础货币可望产生克服通货紧缩的效果。

答: 、 、 、克服通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滕待制宗谅墓志铭

范仲淹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及君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为盐官于郡下,见君职事外,孜孜聚书作文章,爱宾客。又与予同护海堰之役,遇大风至,即夕潮上,兵民惊逸,吏皆苍惶,不能止。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众意乃定。予始知君必非常之才而心爱焉。

君去海陵,得召试学士院,迁殿中丞。时明肃太后晚年未还政间,君尝有鲠议。暨明肃厌代,朝廷擢当时敢言者,赠右司谏,拜左正言,迁左司谏。西戎犯塞,边牧难其人,朝廷进君刑部员外郎、知泾州,赐金紫。及葛怀敏败绩于定州,寇兵大入,诸郡震骇,君以城中乏兵,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州人始安。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君手操简檄,关白诸郡,日二三次,诸郡莫不感服。予时为环庆路经略部署,闻怀敏之败,引藩汉兵为三道以助泾原之虚,时定州事后,阴翳近十日,士皆沮怯,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士众莫不增气。又泾州士兵多没于定州,君悉籍其姓名,列于佛寺,哭而祭之。复抚其妻孥,各从其欲,无一失所者。及君去泾之日,其战卒妻孥数百口,环其亭馆而号送之,观者为流涕。

会御史梁坚奏劾君用度不节,至本路费库钱十六万缗。及遣中使检察,乃君受署之始,诸部属羌之长千余人皆来谒见,悉遣劳之,其费近三千缗,盖故事也。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予时待罪政府,尝力辩之。降一官,仍充天章阁待制、知虢州,又徙知岳州。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迁知苏州,俄感疾,以某年月日,薨于郡之黄堂,享年五十七。

(选自《范仲淹全集》,有改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君尝有鲠议 鲠:刚直 B.复抚其妻孥 抚:抚养

C.盖故事也 故事:旧例 D.庶务毕葺 葺:整治

7.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滕宗谅为“非常之才”的一组是(3分) ( )

①与予同登进士第 ②君独神色不变,缓谈其利害

③呼农民数千,皆戎服登城 ④君咸用牛酒迎劳,霈然霑足

⑤环其亭馆而号送之 ⑥君知命乐职,庶务毕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在泰州做官时,看到滕宗谅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见到他守护海堤时的表现,才从内心喜欢他。

B.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宗谅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

C.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州中的人民才安定下来。

D.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劾滕宗谅用度不节俭,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宗谅刚上任的时候,依照旧例花费了近三千缗钱,并非十六万缗钱。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3分)

译文:

(2)又以金缯募敢捷之士,昼夜探伺,知寇远近及其形势。(4分)

译文:

(3)坚以诸军月给并而言之,诬以其数尔。(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4分)

答: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4分)

答: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2分) ①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②流水不腐, 。(《吕氏春秋》)

③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⑤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⑧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

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4分)

答:

1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巴尔塔萨的人物形象。(6分)

答:

14.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4分)

答:

15.小说题为“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试探究“奇特”的内涵。(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8分)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九:江苏省南京市2016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南京市2016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胚胎pēi 怪癖pǐ 犄角jī 不露声色lòu

B、翘首qiáo 狙击 zǔ 蓊郁wěng 烟熏火燎 liǎo

C、晌午shǎng 缱绻qiǎn quǎn 潜藏qián 一蹴而就cù

D、恫吓xià 嫉恨jí 镌刻juān 长歌当哭dàng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国每年出版的专著 ,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 、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 ,这是非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 心智 默默无闻

B、叠床架屋 心志 默默无闻

C、叠床架屋 心志 湮没无闻

D、汗牛充栋 心智 湮没无闻

3、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卞之琳的早期诗作精巧细致, 。诗人的琴弦早已沉寂,他的学识在莎剧的翻译、研究上得到了施展。

①映出年代的久远

②传来一丝凄凉的古香

③如古瓷小摆设

④这样的古瓷惹人喜欢

⑤略许的晦涩又像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细纱

⑥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A、④①②③⑥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⑤③⑥①②④

5、下面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七轮“中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讲的一段话,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这段话的含义。(40字以内)(4分)

虽然我熟悉的是中国秧歌,雅各布·卢财长了解的可能是美国街舞,但不同的舞蹈都是对舞台的丰富。无论单人舞、双人舞,还是双方参加的集体舞,中美都感到有收获。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

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

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

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而游于其间,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某月某日也。

明年,其弟来江南,以力之不能,将独负君之骨以归。是时陈惇方以进士得出身,约君之弟曰:“吾忍不全归吾友邪,明年吾得补为吏,力能以君之丧归。”其弟乃止。 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

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

(选自《元丰类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学散,不报 报:批复

B、余不能损益也 损:损害

C、约君之弟曰 约:阻止

D、而属予铭 属:嘱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B、不病以其所不为 其皆出于此乎

C、君幼孤,养于兄嫂 虎兕出于柙

D、生而不大,天固为之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

(2)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

9、文中哪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张久中交友有道?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雨寄崔碣

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1)前两联如何描写“江上雨”?(4分)

(2)联系全诗,简析颈联的作用。(4分)

(3)尾联中“一恨”具体指什么?(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2)以游无穷者,彼且呜呼待哉。(庄子《逍遥游》)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

(5)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6)

(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花狗

萧红

在一个深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有的说:

“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 “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黄布口袋。

“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和她吵架,她一生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所以每当晚饭以后,它挨着家是凡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

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

12、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6分)

13、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14、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4分)

15、请探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作者哪些情感。(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锅香。苏东坡听人说庐山烟雨如何奇幻,钱塘江潮如何壮观,后来亲眼见了,颇感失望。有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写得很诙谐。世上景物往往听说绝妙,学界叫距离美,民间叫隔锅香。“到得原来无别事”——到那些景区去一看,唉,原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谚有云:“邻家草坪最绿。”这也是隔锅香。不过这种隔锅香除了心理作用,还和视角有关。站在自家门前,低头近看,草显得稀,当然绿得不够。抬头遥看邻家草坪,草显得密,当然最绿。唐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这个道理。我说的是心理作用的是隔锅香,非关视角。人害了这种病,常常认为风景在别处,而忽视了自家门前的老树寒塘,田间的青牛白鹭,屋后的古庙昏鸦。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却归路,可悲可叹。

二是碰头香。风尘仆仆,跟随导游来到景点,连胜哇噻,赶快留影。接着听导游逗趣的解说,其中不免附会一些荒谬神话。又有民风民俗化装演出,糟粕令人作呕。至多住宿一夜,就够了。像这样的被动旅游,要想不碰头香也太难。何况碰头香原本属人类的劣根性,不但在赏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整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须知风景并非客观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摆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风景乃主客观汇融后的情境,你要静气凝神,欣然赏之,方有所得。我这方面太差,很难欣然赏之,往往肃然读之。肃读虽大异于欣赏,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处历史沿革,古人谁曾来过,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够增长一点知识,也就不辜负旅屐载我了。

三是回忆香。鄙人临场不能欣赏,未获所谓审美愉悦,固属憾事。稍可释憾者,尚有回忆香。回忆所以能香,或应感谢遗忘。当年临场对景,肢体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内衣的汗湿、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饥火,以及现代结队旅游必然有的种种不愉快事件,全被岁月淘洗一净,回忆里只留下一些最难忘的片段,恋恋犹香。有这一缕回甜之香伴你终身,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获。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滩区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边的松阴道上,凉风梳头,清气澡身,左海右山,沿途无人。那时尚在中年,人虽瘦而腿脚有力,心情又好。跑完两公里,沿海滩走回。早潮刚退了,一路拾贝壳。抬头乍见红日出海,肃穆无声。此景之美,至今记忆犹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个十年,景物全非,海滩白沙变黑,海湾水有臭气,海岸上的树林和大片空闲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楼厦逼到海边来。游客拥挤,市廛喧嚣。海滩虽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摊点。海水虽然有难闻的臭气,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个十年以后,他们也一定会有回忆香,如我一样。

16、文中“隔锅香”“碰头香”各指什么旅游心态?(6分)

17、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篇十:江苏省搬经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搬经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 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 黄玉般的腊梅,暗香浮动,犹如_______的佳人。

A. 钟爱 飘飘洒洒 形单影只 B. 喜爱 纷纷扬扬 遗世独立

C. 热爱 洋洋洒洒 绝世独立 D. 欣赏 沸沸扬扬 倾国倾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使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和社会风尚,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B.宋代以后许多擅长治印的画家,往往又是诗人、书法家,他们将画印诗书融为一体,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中国画基本特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当前电子商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切实保证交易质量,虚假宣传和虚假包装等网络交易的不良行为已对网购的发展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D.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诚信档案,良好的社会诚信风气能促进社会公德建设,有效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格局的建成。

3.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 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 (腾讯体育消息)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通常情况下,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有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 后者很可怕。 。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

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

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力前进。

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5.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去年对日美中3国7233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B.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二、文言文阅读(36分)

(一)课内文言检测(18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 用:采用

B. 轻霜露而狎风雨 狎:亲近

C. 有群小之愠 群小:众人

D. 咸得开其喙 喙:嘴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纵士族无赖 无赖:强横妄为

B. 以货窜民军伍中 窜:流窜

C.植市门外 植:树立

D. 太尉为人姁姁 姁姁:温和的样子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长,不省所怙 怙:依靠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美食

C.比得软脚病 比:等到

D.终藏汝于先人之兆 兆:墓地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考讳镇 皇考:死去的父亲

B.踔厉风发 踔厉:奋起的样子

C.又将经纪其家 经纪:经营料理

D.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渐:逐渐,缓进

10.翻译下列句子。

(1)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B.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 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接近 D.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和顺

1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

B.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

C. 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

D. 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1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1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韩愈《师说》) (2)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3) ,

(杜牧《阿房宫赋》) (4)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 ,子无良媒。。(《氓》)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7)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8)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接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问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相关热词搜索:2016高三政治模拟试题 2016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16高三地理模拟试题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江苏省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24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