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

2016-01-11 09:30:36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一:古诗四首阅读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一:古诗四首阅读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9课 古诗四首阅读赏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 3.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答: 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答: 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二.阅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7.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答:

8.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像诗人有这样愿望的你能再例举一个吗? 答:

三.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1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答:

1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答:

1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答:

三.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回答下面的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14.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答:

1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16.这首诗和其他三首古诗《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在表达的主旨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第9课 古诗四首赏析阅读答案

1.D

2.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3.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4.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5.忧国思家的情怀。

6.D

7.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芨芨可危。

8.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收复失地、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C

10.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1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13.C

14.将烟 、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15.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6.杜甫的《春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反抗异族入侵、报效国家 ,杜牧的《泊秦淮》谴责统治者昏庸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二: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过零丁洋》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过零丁洋》

班级和学号 姓名 .

【作者简介】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南宋爱国诗人,吉州吉水人(今属江西),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文天祥自号文山,抗元名将。名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创作背景】

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辞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诗词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意思是说,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诗人从自己读书出仕的第一天起,就立下报国的志向。因为文天祥生活在元朝军队向南方大举进攻的时代,所以诗人说自己在年轻时辛苦读书,通过考试而出来做官。“干戈”代指战争。“寥落”写出了战场环境的荒凉冷落。这里说明了朝中官员临敌不战,纷纷投降元军,而自己血战四年而终于被俘。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的“四周星”取的是整数。据相关的注释中还说,“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就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经历中遭遇到的沉浮好似骤雨中的浮萍。这里诗人运用了对偶兼及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句写国家,下句写个人,是由国家到个人,这样很好地把国家的不幸与个人的坎坷联系在一起,形象地说明了起兵抗击元军以来,国家局势日益危机,个人遭遇艰险、坎坷。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说,惶恐滩的惨败至今依然惶恐不安,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寂寞之极。诗人选择了战斗经历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描述了自己的所遇和所感,也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备尝艰辛危难,历经了险隘难关的战斗生涯。“惶恐滩头说惶恐”追述了两年前在江西与元军交战,终因敌众我寡失败,从惶恐滩一带退到福建,当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又有渡海遇难之险,作为军队统帅,尤感惶恐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写这一次再度失败,全军覆没,自己落入元军手中,而今经过零丁洋,往事浮现在眼前,不但感慨万分,忧思重重,而且内心也产生了寂寞、孤独之感。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说,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一个人难免一死,但头可断,志不屈,要把对祖国的耿耿忠心写入史册,使之永垂不朽。这铿锵的誓言,几百年来广为传颂,鼓舞着多少志士仁人。

这首诗歌不但真实表现了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战斗的一生和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

首先,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形象美在诗歌中,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首先用“山河”代指国家,这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是指国

家残败,在诗句中是本体,“风飘絮”是喻体。这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描写出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一样。“身世浮沉”之诗人自己人生的起伏不定,在诗句中是本体,“雨打萍”是喻体。这个比喻形象地描写出了诗人个人身世沉浮似骤雨里的浮萍,动荡不定。而这一联的两个比喻,一个是说国家,一个是说自己,总起来说,就是说明了四年前起兵抗击元军以来,国家局势日益危机,个人遭遇艰险坎坷。这样,诗歌不但形象生动,而且也产生了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其次,对偶手法的运用,提高意境美 在诗中,就“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来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头说惶恐”这一句说的是诗人两年前在江西与元军交战,终因敌众我寡失败的情况。“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句说的是一次再度失败,全军覆没,自己落入元军手中的事情。从时间来说,两句所表示的跨度是两年,这样增加了诗歌时间感。就空间来说,地点不同,一个是惶恐滩,一个是零丁洋,地名与地名相对,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两相结合,不但形成了诗歌的时空效果,而且在这些时空中蕴含着诗人多少辛苦与悲愁,这样提升了诗歌的审美意境。

再次,双关手法的运用,增强含蓄美 在《过零丁洋》中,“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联是很绝妙的,除了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其中“说惶恐”、“叹零丁”,既与前面的“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中的文字吻合,又巧用了这两个词的意义。“惶恐”在的意义就是“惊恐害怕”;“零丁”的意义就是“同„伶仃‟即孤独。”一语双关,表现出诗人为军队的失败惶恐不安,以及失败被俘后的孤独寂寞。真可谓意蕴深远,含蓄蕴藉,表现出诗人抚今追昔,内含着极为沉痛的感情。

【随堂练习】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参考答案: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

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

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

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8、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9、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

10、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008年辽宁大连市中考试题) 1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12、.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

《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 ”

中考重点诗词赏析之《过零丁洋》随堂练习答案

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儒家经典(1分)

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6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

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三: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 ,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

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

前。 ,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

达, 。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

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最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

鸟。 , 。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

写 ;一个“深”字,表现

了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词的上片勾画出农村夏夜图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词人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

尔, 。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

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四: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

《天静沙·秋思》

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春望》

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

大历史事件有关?

《赤壁》

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过零丁洋》

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己亥杂诗》

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渔家傲》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全词的上片写景,“ ”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 的特点。

4、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B、词的下阕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了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D、这首词基调悲凉,意境开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 。”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填2字)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五: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

初三语文诗词赏析选择题汇总

1、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4、对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5、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

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6、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7、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8、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9、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10、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11、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b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

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2、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c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3、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情悲且壮。"

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州词 王之涣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六: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卷汇编之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

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铜仁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

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

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

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13、3分(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

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河北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

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

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 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8.要点: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9.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江西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 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

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1分)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七:八年级语文下25课诗歌赏析选择题

八年级期中复习资料

诗歌赏析及默写练习

一、诗歌赏析练习:

1、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臵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选出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4、选出对《过零丁洋》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B、“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

5、选出对《过零丁洋》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写了个任何人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前半句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后半句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C、“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前三联书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7、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8、对《山坡羊 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9、《山坡羊 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突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B.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C.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二、诗歌默写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 , 。 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 。 颔联句是(含典故句): , 。

2、杜牧《赤壁》。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 , 。 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

4、《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

5、《水调歌头》中写既蕴涵深刻哲理又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名句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统治阶级滥用民力和战争带来的灾难,表达作者无限感慨(即点明主旨)的语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B

6、A

7、A

8、A

9、D 10、 11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八:2010年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2010年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1、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用词意蕴丰富,很值得品味,对下面诗句用词的品析有误..

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钟”字将大

自然拟人化。一个“割”字使泰山的巍峨跃然纸上。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其中“直”表

现出孤烟的坚毅、劲拔之美。“落日”原本容易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用一

个“圆”字,就在苍茫中增添了些许温暖的感觉。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诗句,其中“聚”

形象地表明潼关被重山包围的情景。“怒”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澎湃

的情状。两个词从视觉和听觉上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D.“念天地之悠悠”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崔

颢《黄鹤楼》中的诗句,两句中的“悠悠”都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对下列诗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把九种不同的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构成了一副萧

瑟苍凉的秋景图。

B.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极写洞庭湖的气势雄壮的句子是“八月湖

水平,涵虚混太清”。

C.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一语,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人格。

D.杜牧在《赤壁》中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以小见

大,从反面评论赤壁之战。

3、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

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

充满伤感的情绪。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4~5题。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

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

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5.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

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

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

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

情画意。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随”“人”

用得好,诗人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船过荆门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的景物,写得极为传神。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运用“风

飘絮”‘雨打萍”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破碎,形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局面。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天狼”

即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诗句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雄心。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

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这首诗写诗人不善于种田,傍晚收工时,露水打湿了衣裳,沉重的劳作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抱怨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A、首联写老朋友邀我去农家做客。“鸡黍”、“田家”透出老朋友家浓浓的田园

气息。

B、颔联“和”、“斜”两字运用精妙,描绘出一幅绿树环绕、青山斜隐的美丽迷

人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C、最后两句写诗人与老朋友相约重阳再聚,表现出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令人

读后余味无穷。

D、全诗叙述了诗人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流露出诗人高洁傲岸的情

操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8、下列对刘禹锡《秋词》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10、下列表述、诗文书写全对的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而喜洋洋者矣!”出自范仲淹

的《岳阳楼记》。

B.“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杂然而前陈者,太守之宴也。”(《醉翁亭记》)

C.晏殊的《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归失望极深的句子是:肠断白频州。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了词

人出猎时的雄姿和壮观场面。

E.“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F.《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

悲愤。

11、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解,也是借此抒发自 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地表现

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诗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

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即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 12、下列对杜甫《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望岳 春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两首诗的题目都有一望字,都扣住望字来写,统摄全篇。

B.《望岳》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颈联写

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

C.《春望》首联望而忧国,颔联望而伤时,颈联望而悲己,尾联望

而思亲。

D.由于写作背景不同,诗人在两首诗中抒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13、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

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14、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完成习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

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

精品。

15、品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然后完成习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这首词上阙描写了打猎时的 ,下阙抒发了作者企望为国杀敌的 。 ②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全词由叙事而抒怀,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狂”字体现情怀,统领全词。

B、词中两次用典,上阙自喻孙权,下阙又自比冯唐。

C、全词塑造了一个慷慨激昂、走马挽弓,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志士形象。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粗犷、豪放的风格。

16、品读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然后完成习题。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①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 和 融于一体。 ②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

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2010年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参

考答案

1、D

2、B

3、D (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4、C

5、A

6、D

7、D

8、C

9、D

10、D F

11、C

12、C(颈联望而思亲,尾联望而悲己)

13、A(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

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4、 ①“雁去” ② C

15、①壮观场面 报国情怀 ②B

16、①家国之恨 身世之悲(意近即可) ② A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九:八年级古诗词曲赏析选择题专项训练(柴仕彬)

八年级古诗词曲赏析选择题专项训练(柴仕彬)

1、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置于巴楚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写作者借吹笛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到家乡后衣着破烂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3、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错误的一项:( ) 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了作者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 B.三、四句连用典故,“翻似”二字,简描旧友被害情状。抒发诗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表达长期被贬后的人事沧桑之感。

C.五、六句写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千帆竞发,万木争春,借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耐人寻味。

D.结联在酬答白居易的感情时,明确表示振作自持的态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豪迈情绪。

4、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 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 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

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5、对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

1

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6.选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7、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 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 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

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8、对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9、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 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

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0、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有误的是:( )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A.“明月„„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2

14、选出对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读有误的一项:( ) A、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对天上仙境的幻想,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B、下片写望月怀人,感慨人生的离合无常,表现出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上片借月抒写欢欣,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人月双济,温馨而恬静。 D、全词执着现实,怀念亲人,构成豪放而空灵,抑郁而旷达的艺术特色。 15.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月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向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6、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的小序写出了与弟弟苏辙已久不见面。中秋对月,怀念手足兄弟,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B、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叙述了思想的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而描写月色的写景之语,出现在词的上片。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富含人生哲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是放达宽慰之语。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17、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A.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18、选出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读有误的一项:( ) A、前三句描绘潼关周围的景色及形势。“峰恋如聚”写众峰耸立;“波涛如怒”言黄河汹涌。

B、“望西都,意踌蹰”引发感慨,既有对秦汉盛世的怀念;又有对王朝更迭的

惋惜。

C、曲末四句,精警遒劲,用极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词人对历代受苦受难民众的深切同情。

D、这首小曲借“怀古”讽今世,鞭笞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劳动人民的滔天罪行。 19、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下面的选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002年,厦门)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句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 D.曲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0、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21、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逐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怀。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2、对陶渊明《饮酒》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

23、对《饮酒》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

3

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23、对《饮酒》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4、对陶渊明《饮酒》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5、对陶渊明《饮酒》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26、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

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7、对李白《行路难》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28、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9、对《行路难》下列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诗句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是诗人于天宝三载初离朝廷,离开长安时所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排济出京的遭遇感到不平。

B、所选诗句的前两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所选诗句的三四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表示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D、所选诗句的最后两句中“云帆”指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因水天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30、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4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31、选出对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交代了送别之地和到任之处。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点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惜别之情。

B.颔闻承上联而来,你我同是远离故土,作客他方,彼此都是一样的,安慰朋友,不必悲伤。

C.颈联转叙别后思绪。“存知己”、“若比邻”给友人以深情安慰和富于哲理的启迪,慷慨而别,鼓舞而去。

D.尾联转入眼前叮咛:如果没有作为,常年奔波,连儿子、女儿都要哭得泪湿手巾的。

32、对李商隐《无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3、对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而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34、 选出龚自珍《己亥杂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35、 对龚自珍《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36、选出对李煜《相见欢》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写秋夜独处,离愁满怀。“相见欢’这个题目,暗喻词人恋恋不忘昔日那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

B、上片主要写景,依次点出人物、地点、时间、环境、季节,十分精练。一个“锁’宇,是尽传囚苦之情的点睛之笔。

C.下片直接抒情。“剪不断,理还乱”,以有形喻无形,巧将无形的“家国之思”化作可“剪”、可“理”的有形物体。

D、最后一句,是词人的深沉感叹:痛定思痛后,心中留下的仍然是说不出滋味的愁怨苦涩。

37、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读有误的一项:( )

A、这首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富有哲理:站得高,望得远,胸襟博大,见识就高明。

B、一二句叙事,气度不凡,活画出诗人当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和狂傲的性格。 C、“千寻”千百次寻找。诗人一登上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

D、三四句借题发挥,充分表现了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与乐观自信的精神。

38、选出对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1.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5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是:( )

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当好处。

39、对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珍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40、对《相见欢》(李煜)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41、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篇十:过零丁洋赏析及中考题汇编2

过零丁洋---初中语文中考备考专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2),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

[注释] 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 遭受,蒙受。 起一经: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③干戈:兵器,这里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⑤萍:浮萍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⑦丹心:红心,赤诚的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和赏析]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主题: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艺术手法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

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⑵“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 ,其作用是 。

⑶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⑷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5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四、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瓢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情感线索:

2、 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五、 过零丁洋(4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以“雨打萍”比

喻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默写重点

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4.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 , ”

答案: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儒家经典(1分)

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6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

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一、⑴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二、答案(1)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3)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4)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三、【答案】⑴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⑵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 四1、主旨句:末尾的两句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答先激愤后激昂即可)2、比喻、虚实结合 3、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近即可)

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


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语文《过零丁洋》古诗赏析选择题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462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