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

2016-01-11 10:37:0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一: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一: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课中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习题答案

第一课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答:原因是多方面的。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符合俄国革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答:1.十月革命鼓舞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2.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在中国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总之,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异同? 答:不同点:1.背景不同。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俄国革命是由战争引起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2.革命道路不同。俄国革命是走从城市发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革命发展过程不同。俄国革命明显有两个阶段:从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这两个阶段几乎是同时进行并完成的。相同点:1.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2.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3.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4.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

第二课

●一. 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答:1.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2.它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激活了流通领域,因而能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 苏联为什么会出现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有什么危害?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原因有:1.历史原因:沙俄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民主传统,个人崇拜是历史上皇权至上的产物。2.现实原因:当时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是个人崇拜的土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党的最高领导人权力过分集中,是个人崇拜的直接原因。3.个人因素:斯大林把功劳归于自己,加上权力欲很强,容易接受对他的个人崇拜。危害有:1.使领袖脱离群众,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民主法制被破坏;2.个人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个人独裁,违背了集体领导原则,容易印发政变和内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

●三.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答: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3.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

●四.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不同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第三课

●一.〈九国公约〉对哪个国家最有利?答:美国。因为〈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维护了美国在华的利益。

二.了解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关中国问题的条约后,你有何感想?答:弱国无外交,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无国际地位,等等。

第四课

▲一. 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有:1.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产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2.产品的过剩也只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3.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时,尽力压低工人的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买力低下。

二. 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答:1.美国政府采取这种极端的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不可控制的局面,对农业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其中最得利的是大农场主和大种植园主。2.但是,这种做法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忍饥挨饿时,美国政府却采取毁灭粮食和牲畜的做法来保证利润,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三.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的哪里?答:①新的理论和政策。②新的特点。③新的起点。

四.材料题,见书:1.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积极作用?答:兴建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没有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课 一.有人说,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出现法西斯专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不同意。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寻求出路,妄图通过建立强权政府来巩固其统治。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并非受某个人的所左右,所以没有希特勒,德国当时也会出现法西斯专政。

二.说一说,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

答:因为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扩军备战。

三.日本进行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答:1.19世纪70年代日本曾侵略台湾;2.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19世纪末,把福建占为势力范围;4.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5.1904—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6.1915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7.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8.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9.1937年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四. 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为什么?答:在美国,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得以恢复,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防止了法西斯专政在美国建立。 在德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寄希望于建立强权政府对内稳定统治,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新分割世界。纳粹党头子希特勒1933年上台,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统治。 ●五.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途径有什么不同?答:德国,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从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被授权组阁,出任德国总理,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日本,为摆脱经济、政治危机,军部为主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使军部势力更加强大。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军部控制了新内阁,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

第六课

●一.英、法等国为什么要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答:1.为了避免同法西斯国家直接作战,竭力保全自己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2.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二.导致二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答:1.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2.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3.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三.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1.德、意、日法西斯军队在战争初期力量处于上升优势,且蓄谋已久。2.法西斯国家在进攻时往往倾注全力,且善于伪装,惯于搞突袭。3.大战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避免卷入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都阻碍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便于法西斯国家各个击破。4.一些被侵略国家组织抵抗不力,战略战术落后。5.苏联等国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没有保持高度警惕,战前准备不充分,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和重点估计不足。

第七课

▲一. 知道了雅尔塔会议的情况,你有哪些感想?答: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决定。1.会议通过的战后处置德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决定,有利于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统一行动,对于尽快击败德、日法西斯和构建战后世界格局,起了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2.会议背者中国,签订了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是对中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是赤裸裸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

●二. 对于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一事,你有何看法?答:1.在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的情况下,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摧垮了日本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成为迫使其尽快投降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因素。2.投掷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核武器,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辜平民伤亡惨重,两座城市夷为平地。3.世界人民应团结起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防

止类似悲剧重演。今天,在任何情况下,负责任的国家政府都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4.多行不义必自毙,侵略者往往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

▲三. 世界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答:1.战争本身的正义性。2.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斗争。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英勇抗战和密切配合。4.侵略不得人心。

四. 希特勒的下场说明了什么?答:1.正义必将战胜邪恶。2.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最终难逃灭亡命运。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4. 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九课

▲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对它的国际地位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动摇美国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2.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3.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结束侵越战争,告诉同中国的关系。

▲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第一项措施是基础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第二项是主导性的,是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三、四项措施是直接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

●三.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答: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动摇,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特点是:复苏和繁荣,经济持续发展,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启示是:1.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发展;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3.充分扩展市场,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第十课

▲一. 在西欧经济恢复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由此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因为:1.工业基础雄厚是经济恢复的物质基础。2.劳动者技术素质高是经济恢复的决定性条件,新的科技成果靠劳动者才能转化为经济实力。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劳动者的技术素质,事业,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的基本要策。

▲二.《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答:1.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的竞争力。2.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答:经历的大规模战争主要是两次世界大战。联合因素有:1.战后欧洲地位的下降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是西欧国家为了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需要加强联合;3.是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联系和合作。其中,第三点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对欧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影响有:1.欧共体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了激烈竞争,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2.在政治上,欧洲国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这就逐渐形成了美、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11课

▲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但日本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说明了什么?答:1.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责任,也是日本人民的责任。2.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

二.谈谈对日本企业中员工“终身雇佣制”的看法。答:持肯定态度的,从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等方面说明。持否定态度的,可从不利于企业和职工的双向选择,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利于员工危机意识的形成,而易养成依赖企业的铁饭碗思想等方面去说明。

▲三.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答:原因:1.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

2.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援助;3.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4.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5.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6.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机制;7.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借鉴意义有:1是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2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是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4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四.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加强军事力量,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1是认清军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战争,就是侵略;2是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来空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3是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共同责任。 第12课

一.你怎样看待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答:可从两方面分析。1.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使苏联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开始出现新气象,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有了一定的扩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对以后苏联的内外政策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2. 赫鲁晓夫批判个人崇拜是以全盘否定斯大林为基础的,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公正,缺乏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动荡。同时,他后来也重蹈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离了改革的目标,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二.你怎样看待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 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的核心是认为在成为一个整体和核威胁的条件下“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应该说,从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等方面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理论意味着苏联放弃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面对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就成了麻痹自己警惕性、束缚自已手脚的羁绊,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三.东欧和中国的改革有何相似之处?提示:政治上,都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经济上,扩大企业自主权,注意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大力扶持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四.苏联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进行的改革,结局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④对西方“和平演变”策略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解答此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成理者均应肯定。

五.收集有关赫鲁晓夫的资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提示:注意要史论结合,一方面肯定赫鲁晓夫是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旧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他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错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改革成效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应鼓励。

第13课

●一.有人说:东欧剧变,完全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由。答:不正确。东欧剧变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东欧各国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受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受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等等。

●二.谈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答:其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压力更大,能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严峻的考验。其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国策,更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三.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越南、古巴。

第14课

一.结合当前的印、巴关系,谈谈你对《蒙巴顿方案》的看法。答:其一,要联系现实,结合当前印、巴关系形势来谈。其二,当前两国关系不论是紧张还是缓和,两国之间都存在宗教、民族矛盾,特别是在克什米尔归属的领土争端等诸多国家利益方面存在深刻冲突。其三,指出印度、巴基斯坦本为一个国家,共同继承古印度文明,只是由于英国殖民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特别是《蒙巴顿方案》才导致南亚次大陆的分裂和印、巴两国长期对抗的局面。其四,要认识新老殖民主义是第三世界地区长期动荡和难以发展的根源J

●二.韩国发展经济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有什么好处? 答:可以具体分点谈:如先工业化,有利于积累资金和技术;优先发展出口工业,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和赚取外汇;重点支持大型企业,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提高民族工业国际竞争力;优先发展首都圈和东海岸,可以利用基础较好、接近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等。也可以整体谈:如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一些行业、部门、企业和地区,形成滚动

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在发展中求平衡。答案不求全,学生能谈出一两点即可。

★三.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答:①抓住机遇,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②从国情出发,制定和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③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④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

▲四.有人认为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①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从技术革命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环太平洋地区进行。从经济发展来看,处于太平洋周边的美国、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二大规模的经济体,亚洲“四小龙”发展迅速,中国强劲崛起,亚太经合组织展露身手。从政治格局来看,处于太平洋地区的大国美、中、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于举足轻重的地位。②东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70年代迅速工业化;东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为世界制造中心;还有东盟“10+1”和东盟“10+3”经济合作的发展都显示了当今经济强劲的活力。

五.了解一下目前石油价格,你认为影响油价波动的原因有哪些?答: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二,世界石油总产出量情况;三,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石油产量的控制情况;四,产油国政局稳定情况。等等。 第15课

一.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收回运河斗争的正义性。②埃及人民和世界人民支持埃及政府收回运河的斗争。③纳赛尔为首的埃及政府为收回运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二.二战后,拉美经济曾出现强劲的发展,其原因有哪些?了解一下拉美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答:其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其二各国政府追求经济自主,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其三,普遍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后又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四大力推行地区经济一体化。

●三.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答:①非洲民族意识普遍觉醒;②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打击和消弱;③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壮大,对老牌帝国主义起了牵制作用;④美国与老牌帝国主义有矛盾,希望取而代之;⑤亚洲和北非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起了鼓舞作用。

第16课

一.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答:阿以矛盾由来已久。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犹太人表示接受分治决议,并积极备战,决心以武力保障建国权利。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纷纷表示反对分治,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以色列实行扩张求安全的战略,同阿拉伯国家形成严重对立。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二.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答:海湾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很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必争之地。列强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行为是对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大国霸权主义计划的挑战。美国为了它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需要,利用伊拉克人侵科威特事件,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美国组成多国部队发动了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2003年,美国以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再次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占领了伊拉克。

三.列举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

历次中东战争 时间 作战双方 结局

第一次 1948年 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国

家对以色列 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阿拉伯国”的大片领土,7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第二次 1956年 英、法、以色列对埃及 埃及最终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

第三次 1967年 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占领了加沙、约旦河西岸及包括耶路撒冷东区在内的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

第四次 1973年 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 埃、叙收复的土地面积不大,以色列依然占领着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获得的绝大部分土地

四.巴以和谈为什么屡屡陷人僵局?谈谈你对巴以和谈前景的看法。

答:原因:①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巴勒斯坦地区的矛盾复杂化。②以色列政局变幻无常,政治派别众多。③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和主张。④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政策上并不完全一致。⑤大国的干涉。对和谈前景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二: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要及习题解答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一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符合俄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2,想一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舞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斗争;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在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总之,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3,俄国十月革命有何意义?见课本相关内容。4,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有何异同?异:背景不同: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俄国革命是由战争引起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革命道路不同:俄国革命是从城市发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发展不同:俄国革命明显有两个阶段: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这两个阶段几乎是同时进行并同时完成的。同: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2课1,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它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激活了流通领域,因而能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2,苏联为什么出现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有何危害?①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个人因素。从历史上看沙俄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民主传统,个人崇拜是历史上皇权至上的产物。从现实上看,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是个人崇拜的土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党的领导人权力过分集中,是个人崇拜的直接原因。从个人因素看,斯大林把功劳归于自己,加上权力欲望很强,容易接受他的个人崇拜。②个人崇拜使领袖脱离群众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民主法治被破坏;个人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个人独裁,违背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容易引发政变和内乱,破坏了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3,想一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

③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4,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同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第3课1,想一想,《九国公约》对哪个国家最有利?为什么?美国。因为《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再次确认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维护了美国在华利益。2,了解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关中国问题的条约后,你有何感想?弱国无外交,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无国际地位,等等。第4课1,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商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二是商品过剩也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时,尽力压低工人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买能力低下。2,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美国政府通过这些限制生产和破坏产品的极端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不可控制的局面,对农业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其中得利最多是大农场主和大种植园主。但是这种削减和破坏生产的作法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忍机挨饿时,美国政府却采取毁灭粮食和生畜的做法来保证利润,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3,说一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见教材相关内容4,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的哪里?①新的理论和政策。②新的特点。③新的起点。5(材料略)①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作用?兴建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从而稳定社会秩序。②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5课1,有人说,没有希特勒,德国就不会出现法西斯专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不同意。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寻求出路,妄图通过建立强权政府来巩固其统治。这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并非受某个人的所左右,所以没有希特勒,德国当时也会出现法西斯

专政。2,说一说,法西斯统治为什么应该受到谴责?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扩军备战。例如:①对内实行恐怖统治。A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人数多达六七万;B.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约有600万犹太人惨屠杀。C.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对宣传舆论界实行专制,进步书籍均被付之一炬,全部的文化生活都要符合纳粹思想。②对外扩军备战。A.国民经济军事化:急剧增加军费开支,1935一1936年为62亿马克,1938一1939年猛增到160亿马克。B.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欲将后备军扩充到600万。C.悍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D.疯狂扩军备战,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39年9月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哪些侵略中国的活动?提示:①19世纪70年代,日本曾侵略台湾。②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③19世纪末,把福建占为势力范围。④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⑤1904-1905年发动日俄战争,与俄国争夺中国东北。⑥1915年与袁世凯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⑧1932年制造一?◇〔事变,侵略上海。⑨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4.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采取了不同对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为什么?提示:在美国,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得以恢复,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防止了法西斯专政在美国的建立。在德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寄希望于建立强权政府对内稳定统治,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重新分割世界。纳粹党头子希特勒1933年上台,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统治。5.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途径有什么不同?提示:在德国,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从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希特勒被授权组阁,出任德国总理,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在日本,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使军部势力更加强大。 1936年二二六兵变之后,军部控制了新上台的内阁,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第6课1,英法为什么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①为了避免同法西斯国家直接作战,竭力保全自己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②企图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2,列举导致二战爆发和扩大的主要事件。①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②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

爆发,二战扩大。③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3,法西斯侵略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德意日法西斯军队在战争初期力量上处于优势,且蓄谋已久。②法西斯国家在进攻时往往倾注全力,且善于伪装,惯于搞突然袭击。③大战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避免卷入战争,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都阻碍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便于法西斯国家各个击破。④一些被侵略国家组织抵抗不力,战略战术落后。⑤苏联等国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没有保持高度警惕,战前准备不充分,对德军进攻的时间规模和重点估计不足。第7课1.知道了雅尔塔会议的有关情况,你有哪些感想?提示:①雅尔塔会议通过的战后处置德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决定,有利于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统一行动,对于尽快击败德、日法西斯和构建战后世界格局,起了积极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②会议背着中国,签订了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雅尔塔秘密协定》,是对中国主权的肆意践踏,是赤裸裸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决定。2.对于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原子弹一事,你有何看法?提示:①在日本法西斯负隅顽抗的情况下,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摧垮了日本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成为迫使其尽快投降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③投掷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核武器,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辜平民伤亡惨重,两座城市夷为平地。③世界人民应团结起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今天,在任何情况下,负责任的国家政府都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④多行不义必自毙。侵略者往往以害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战争本身的正义性。②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斗争。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联合行动、英勇抗战和密切配合。④侵略不得人心。4.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提示:参见难点阐释相关部分。5.希特勒的下场说明了什么?提示:①正义必将战胜邪恶。②法西斯主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尽管它可以猖狂一时,但难逃最终灭亡的命运。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④多行不义必自毙。 第9课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对它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①动摇了它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②在美苏争霸中

,美国处于守势。③美国被迫调整对外战略,结束侵越战争,改善同中国的关系。2,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什么?请说说理由。第一项措施是基础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项是主导性的,是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第三、四项是直接性的,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和市场的开拓。3,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7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动摇,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4,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特点是复苏和繁荣,经济持续发展,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启示:一是充分利用高技术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三是充分扩展市场,发挥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第10课1,在西欧经济恢复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由此我们得到什么启示?最重要是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所以科教兴国是许多国家的基本要策。2,《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各国的竞争力。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20世纪前半期,欧洲经历了哪几次大规模战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两次世界大战。因素有:一是战后欧洲地位的下降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是西欧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需要联合;三是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其中第三是最根本的原因。4,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对欧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70年代以来欧共体经济的发展同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了激烈的竞争,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同时在政治上,西欧国家逐渐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在惟美国马首是瞻,这就逐渐形成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11课1,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但日本也遭到严重破坏。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①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根源,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被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责任,也是日本人民的责任。②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必须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2,谈谈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三:九年级下册历史岳麓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二月革命:⒈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⒉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⒊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⒋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⒈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⒉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它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标准: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⑴目的:为了平定国内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⑵时间:1918年开始。⑶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②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⑷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⑴背景: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⑵时间:1921年开始。⑶内容:①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⑷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⒊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一些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1925年

,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⒉工业国的建成: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⒊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实行: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严重弊端:①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②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⒈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讨论对战败国(最主要是德国)的处置问题---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分赃会议)⒉《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有: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赃会议”);③军事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④赔款: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⒊凡尔赛体系的建立①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②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⒈召开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⒉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主要是美国 (受惠最大)⒊《九国公约》:⑴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⑵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此外,在华盛顿会

议上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法、日、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由凡尔塞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较快,美国尤为突出。⒈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⒉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⒋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化道路。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⒈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⒉目的: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⒊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④调整工业(是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与控制。⒋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 (“新”的地方)⒌评价罗斯福新政(作用、影响):①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09中考已考)⒍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课程标准: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二、德国纳粹党上台⒈背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

条,社会动荡。⒉开始建立: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⒊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①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②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约600万)。③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④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⑤撕毁《凡尔塞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三、日本法西斯化⒈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⒉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课程标准: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一、慕尼黑阴谋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进一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二、二战的全面爆发1、时间:1939年9月 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三、二战的扩大⒈德国进攻苏联①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②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③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⒉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⒈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⒉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⒊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地点:华盛顿⒋内容:签字各国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⒌意义:世界

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课程标准: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⒈1942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⒉1942年,英军在北非战场上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在北非战场的主动权。⒊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二、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三、重大会议⒈为了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1943年冬,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决定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⒉1945年2月,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讨论组建联合国。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⒈柏林战役 1945年5月8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⒉日本投降⑴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①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消灭了日本关东军;③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开展全面反攻。⑵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①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②影响: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⒋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第9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课标: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四: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考材料题选及参考答案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考材料题选及参考答案

一、资产阶级改革及革命专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这一切美好的回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请回答:

①文中的“我”是指谁?他建立的帝国叫什么?他统治的性质是什么?

我指拿破仑;他建立的帝国叫法兰西第一帝国;他统治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②文中的“一样东西”是指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材一样东西是指《法典》;它的作用是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二> 阅读下列材料(4分)

材料一、“未经国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会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1)材料一出自哪国的什么文件?该文献是哪一年颁布的?它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

英国 《权利法案》 1689 国王无权废除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能征税,不能维持常备军,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经济权(征税权)、军事权。)

(2)材料二出自法国的什么文献?为什么说它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人权宣言 》 因为它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或因为它主张自由、平等)。

(3)材料一、材料二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

a.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都主张反封建;b.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三>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地宣布并诏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亦完全从此废止。”

1、这段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这是在什么战争期间颁布的这一文件?

《独立宣言》 1776.7.4 美国大陆会议

2、材料中提到的殖民地当时有多少个?13个 “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叫什么名字?美得坚合众国

3、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是在哪一年?该材料的发表有何意义?

4、这一文献 是在什么战争期间颁布的?其领导人是谁? 他指挥的什么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 萨拉托加大捷。

5、这一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四> 阅读下列材料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1、上述材料是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比中国的戊戌变法早了多少年?

日本明治维新 30年

2、这次改革的性质 是什么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通过这次改革,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4、此前,日本政府的对外政策是什么?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五>材料:一八六三年元月一日起,凡在当地人民沿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①这份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②这一文件颁布的年份是哪一年? 1862年美国林肯政府颁布的

③它有什么作用?它激发了黑人奴隶参战的革命热情,为美国内战北方胜利创造了条件。

<六>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

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材料二: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1、根据材料一,1861年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1861年改革是因为当时出现了什么危机?

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

3、农民为什么会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农民获得解放的同时,必须出钱购买份地,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

掠夺

4、1861年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5、假如你是生活在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一个农民,在经历了这场由沙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之后,你感觉你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⑴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视为非法权利。

⑵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的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

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独立宣言》

材料三:“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分别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

(2)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何? 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

度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八>材料一:“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

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

之间的一切统治关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

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个国家什么文件?它是在什么时间由什么机构通过的?通过

该文件的目的是什么?对该文件有何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美国独立战争。法:法国大

革命一、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二、宣告北美13州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三、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同时明确保障私有财产,体现了资产阶级本质。)

(2)这些事件在性质和结果上有何相同之处。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结果 都掌握了资产阶级

政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你认为上述事件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次?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揭开了资产

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工业革命专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

产力还要多„„——《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产业革命便孕育着

一个由无产阶级来进行的社会革命。——恩格斯

请回答:

①“不到一百年”内生产力迅速发展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件?最早产生于何国?工业革命,英国。

②这一事件中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主要发明有哪些?汽船和火车。

③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此事件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

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改变了世界的

面貌。

<二>材料一:1825年9月的一天,“旅行者号”机车拖着30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车厢载有450名

乘客和90吨货物。当时,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兴奋地跟着火车跑

材料二:1885年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1903年12

月的一天,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1、材料一中的火车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以什么为动力?它是谁发明的?

第一工业革命 蒸汽机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2、材料二中的汽车和飞机中哪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它们都以什么为动力?

汽车是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它们以发电机为动力。

3、试联系实际谈谈火车、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缩短旅行时间,出行更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使生活节奏更快了。

<三>联系两次工业革命,回答下面问题:

1、二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标志性发明? 第一次蒸汽机改良 第二次 发电机的发明

2、除此之外,你知道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分别有哪些?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影响?试举一例说

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有轮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还有爱迪生发明的

灯泡,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等众多发明。如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

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

启迪: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③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

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三、马克思主义及无产阶级革命专题:

<一>材料: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推动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该材料出自什么文献?《共产党宣言》该文献 发表于何年?1848年2月 作者是谁?马克思 恩

格斯

2、该文献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

主义诞生的标志。

3、请举出一至三个实例说明该文献 发表后对世界历史发展重大影响

四、宗教与文明冲撞、交流专题:

<一>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

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教人忍受苦难,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

请回答:

① 以上两段材料分别是哪两宗教的教义?这两种宗教分别产生于什么时候?创始人分别是谁? 分别是佛教与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1世纪;创始人分别是乔达摩·悉达多和耶稣。 ②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宗教的教义都含有什么内容?这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两宗教义都包含忍受苦难、忍耐顺从,死后可以到达"理想"境界的意思。这在当时阶级社会里,顺

应了广大下层人民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同时,由于宣扬忍耐顺从,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利用,成

为麻醉人民的精神工具。

③除了上述两种宗教外,你还学过哪些宗教? 还学习过伊斯兰教、中国的道教等。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

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

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材料二:我们 “我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我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

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鲁迅。

请回答: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

到欧洲的? 丝绸之路,阿拉伯人

(2)、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

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

(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相同的科学

技术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看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

展,科学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环境。)

<三>一般来说,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它们共同

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古代各国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请举出两次不同文明之间的重要战争。

布匿战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扩张、十字军东征等

(2)有人认为这些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对、赞成。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3)和平往来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交往的主旋律,请以古代阿拉伯人为例,简要谈谈他们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的重要作用?

阿拉伯商人往来于三大洲,他们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和发展。

五、战争专题(一战)

<一>材料一:一位美国史学家在谈到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材料一中所说“战前”指的是什么战争前?你知道引爆欧洲“火药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吗?这一事件和这场战争之间是什么关系?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加入了哪一方作战?(略)

(2)你知道材料二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它为什么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英国 英国是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所以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

(3)材料二表明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它们为首形成的两大敌对侵略集团是什么?此后两大侵略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对立和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战争

(4)从一个民族进步的角度看,对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六、新航路开辟与文艺复兴专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今年7月11日是郑和远航610周年纪念日,自1405年7月11日始,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船队七下西洋,这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云帆高张,从中国的海岸向南、向西,一路播撒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为此,学校布置同学们利用暑假举办一次“纪念郑和远航600周年”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为此纪念活动拟写一幅标语(要求以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写)(1分)

(2)继郑和远航之后,西欧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也开始了艰辛的航海历程,当时他们为什么不畏艰险,远涉重洋开辟新航路?为什么能够成功?(6分)

(3)今天,我们纪念郑和这些伟大的航海家,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什么精神?

<二> 根据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哥伦布的船队最终到达美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

(2)麦哲伦的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5只船265名水手的远洋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外港圣卢卡尔启船。1520年10月到达以后得名的麦哲伦海峡。1522年年9月6日回到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

(3)麦哲伦进了环球航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麦哲伦船队到达南美大陆南端时是当地什么季节,为什么?

(5)比较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下西洋有什么不同?

答案:(1)古巴,海地。(2)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地圆学说(地球是圆的)。(4)春季,因为当地处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1) “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这一变革性质怎样?

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请说出该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五: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中考材料题选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六:2014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 年 级 下 册 历 史 复 习 提 纲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二月革命:

⒈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⒉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⒊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⒋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⒈概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随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⒉意义: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它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国家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⒈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讨论对战败国(最主要是德国)的处置问题---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分赃会议)

⒉《凡尔赛和约》

(1)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2)主要内容有: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赃会议”);---中国爆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③军事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④赔款: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⒊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①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②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⒈召开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⒉召开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主要是美国 (受惠最大)

⒊《九国公约》:

⑴ 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

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⑵ ⑵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

放”、支配的局面。

此外,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法、日、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

4.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

顿体系。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由凡尔塞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质: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背景: 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较快,美国尤为突出。)

⒈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⒉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

⒋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化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开始)

⒈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⒉目的: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⒊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④调整工业(是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 ⒋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 (“新”的地方)

⒌评价罗斯福新政(作用、影响):

① 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

② 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 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⒍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二、德国纳粹党上台 ⒈背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⒉开始建立: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⒊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② 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 ②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约600万)。

③ 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

④ 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

⑤ 撕毁《凡尔塞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

三、日本法西斯化

⒈背景: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

⒉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慕尼黑阴谋

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 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三、二战的扩大

⒈德国进攻苏联

① 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②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③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⒉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⒈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⒉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⒊时间:1942年1月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地点:华盛顿 ⒋内容:签字各国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⒌意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⒈1942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⒉1942年,英军在北非战场上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在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⒊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军取得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二、诺曼底登陆战

(1)时间:1944年6月,

(2)人物和地点:艾森豪威尔指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3)意义: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重大会议

(一)德黑兰会议

⒈目的:为了尽快击溃德国法西斯,

2.时间:1943年冬,

人物和地点: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

3内容: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决定1944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二)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

2.背景:在法西斯德国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3.内容:A会议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的计划,决定战后德国由苏、美、英等国分区占领,B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C讨论组建联合国。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⒈柏林战役 1945年5月8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⒉日本投降

⑴ 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

①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消灭了日本关东军;

③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开展全面反攻。

⑵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①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②影响:

A它摧毁了法西斯势力,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B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大战期间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为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D战争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⒋两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第四单元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9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

课标: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打开课本49—52来复习)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依据其特点可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断扩大。由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发生动摇。

第三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率先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第10课 欧洲联盟

课标:知道欧洲联盟。

一、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⒈ 战后西欧的经济状况: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百废待兴。

⒉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素质高;②政府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欧洲(美国的扶持)。

⒊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迅速。

⒋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是联邦德国( 原因 在课本P56)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

⒈成立经过:①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

子能共同体”②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6国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洲共同体。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成员国后来扩大到12个。

⒉欧共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原因:欧洲共同体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相互交易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也增强了成员国之间的企业竞争,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表现: 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生产总之和首次超过美国。

三、欧洲联盟的建立

⒈重要条约: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了《马斯特里赫条约》,决定成立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总称《欧洲联盟条约》。

⒉欧盟的建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⒊历史意义:①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②现在,欧盟已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11课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

⒈日本经济陷于崩溃的状况:二战中有300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广岛、长崎成为一片废墟。全国1/4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

⒉美国在日本强制推行民主改革:①在政治上,废除天皇统治权,保障人民基本自由,实行非军事化的国策。②经济上,解散财阀,废除企业中的封建家族式统治,促进企业经营的现代化;实行农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⒊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

⒋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民主改革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⒈原因:①日本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实行国家干预的方针;④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⑤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把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⒉表现:①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②与美国、欧共体一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之一;③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⒊缺陷:日本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对外依赖性,工业生产的许多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粮食自给率只有30%左右。 ⒋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值得借鉴的:①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学习西方先进经验;②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③要重视教育、尊重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管理制度;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⑤要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

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2)概况: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 东欧剧变的原因: A、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无独立自主权.

B、内部原因: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的模式;经济困难引起政治危机;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七: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俄罗斯

2、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 )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新建许多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C、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补偿

D、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一点好处

C、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D、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尤其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

A、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 B、国会纵火案

C、《慕尼黑协定》 D、德国进攻波兰

6、拿破仑与希特勒两人是近代欧洲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两人皆在哪一次的军事行动中失败? ( )

A、征服西班牙 B、入侵土耳其 C、东征俄国 D、占领埃及

7、20世纪70年代初,跃居世界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8、二战后,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推行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9、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

有“黑暗大陆”之称。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 )

A.埃及的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革命的胜利

10、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

①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②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③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④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⑤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在未取得联合国许可之下,对伊拉克宣战。这充分说明 (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和平与发展不可兼得

12.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1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4.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关键是( )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16.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17.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相似点是( )

①法西斯国家都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术②战争初期都经历了不利的局面

③都导致了战争的规模扩大④战场的转折都发生在境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事件是( )

A.意大利投降,退出战争 B.阿拉曼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投降

C.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 D.德国宣布投降

19.在下列战役中,美国没参加的军事行动是( )

①阿拉曼战役②中途岛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中,不包括( )

A.德国都是罪魁祸首 B.美国都参加了战争

C.中国都参加了战争 D.日本都是战败国

答题卡:

二、辨析改错题(12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65周年,某校为此举办了历

史手抄报展览,张强同学在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哪些错误,并改正。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在太平洋

地区,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中途岛,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为消灭法西斯,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广岛、东京投下了号称“胖子”和“小男孩”的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1945年,德国、日本,意大利先后签

定了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错误1: 改正:

错误2: 改正: 错误3: 改正:

错误4: 改正:

错误5: 改正:

错误6: 改正:

三、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

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坦率、

果断来发表演说。„„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

材料三: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沉重,日本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失业人数剧增,农民大批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3分)

(2)美国采取了什么方法来克服经济危机的?其政策的核心措施是什么?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谁?(6分)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八:2014岳麓版九年级下历史全册导学案

岳麓书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 组 第 号 评价: 备课时间:1月1日 备课教师:罗增

课题: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学习纲要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2.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 2.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 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灾难,战争引起了革命。

2.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意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2.理解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学习本课,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知道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记忆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

1.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俄军在前线接连失利,伤亡

数百万人。后方经济遭到破坏,大片农田荒芜,许多工厂停产,生活物质奇缺,物价飞涨,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1917年3月,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这就是二月革命。

2.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工农群众和大多数士兵的支

持,并拥有武装力量。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各级行政机关,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企图消灭苏维埃。

3.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的会议上指出:目前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并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4.为了推翻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1月6日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起义。11

月7日,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5.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宣告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苏

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6.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

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①俄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就从物质上和政治上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客观条件;列宁

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②一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

正厮杀得难解难分,也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各国。

③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而且集合了当时帝

国主义各种矛盾,这就使俄国容易发生革命。

主观条件: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与成熟,列宁主义的诞生。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符合俄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②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

支持和参与。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3.想一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鼓舞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解放的斗争;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在中国介绍十月革

命和社会主义。总之,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温故知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世界1/6的土地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激励着各国无

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畅想天地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有何异同?

背景不同:革命前俄国是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俄国革命是由战争引起

的,中国革命的爆发与世界大战没有什么关系。革命道路不同:俄国革命是从城市发展到乡村的道路,中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发展不同:俄国革命明显有两个阶段: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这两个阶段几乎是同时进行并同时完成的。

同: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装斗争,革命的领导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当家作

主的政权,两国革命的胜利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自己动手

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反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视、文学作品。

疑难点拨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是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得到了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支持,是当时的主要政权,但没掌握武装;另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得到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掌握实际武装力量。

两个政权并存的主要原因是俄国无产阶级由于力量涣散,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加上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和

许多优秀干部大多遭监禁和流放,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掌握全部政权。而资产阶级虽然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但由于实力不够,不可能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政权,不得不同苏维埃分掌政权。所以说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二月革命后阶级力量对比形成的特殊产物。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作为主要政权对外继续推行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策,对内拒绝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

的要求,极力压制苏维埃,从而使俄国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革命群众热切盼望革命领袖列宁的归来。

课堂检测

1.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 B )

①沙皇政府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D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十月革命

3.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

“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 A )

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 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4.“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 D )

A.美苏冷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B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里昂工人起义

6.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C.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7.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哪项不正确 ( B )

A.建立了人民委员会 B.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 革命是在世界大战中爆发的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

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它确立为指导思想。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革命中得到不断发展和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伟大尝试”和“革命胜利”各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伟大尝试”指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或俄国十月革命等)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新纪元”的标志和“新阶段”的理论各指什么?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纪元”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新阶段”的理论指邓小平

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等。

9.历史的长河并不是波澜不惊的水面。虽然有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平庸的时代,但是在平静之后总会有巨波狂

澜的出现,卷起斑斓的浪花。请将下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填到相应的括号内。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内战 C.十月革命 D.辛亥革命

(1)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国家走到了

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战争。 ( B )

(2) 20世纪初的中国,在孙中山领导下,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

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碑。 ( D )

(3)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赶走詹姆士二世,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

《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 A )

(4) 1917年的一天,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

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 C )

收获与不足

岳麓书社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 组 第 号 评价: 备课时间:1月3日 备课教师:罗增

课题: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学习纲要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苏联成立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2.农业集体化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2.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

学习重点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习难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本课内容中两种经济政策比较容易把握,但对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难度较

大,可先识记内容,然后慢慢理解。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

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1.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从1918年开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改变经济政策。

3.1921年春,俄共(布)根据列宁的意见,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5.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了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它们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于1922年底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6.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5年,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开始,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7.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8.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苏联在斯大林时期,一切经济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运行,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

9.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权力愈来愈集中到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22年,苏联成立。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为了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战争环境下的临时政策,决不能把它当作“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去贯彻。但在转向和平建设后,这一政策仍旧在执行,这就引起了1920年到1921年春的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它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激活了流通领域,因而能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苏联为什么出现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有何危害?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个人因素。从历史上看沙俄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没有民主传统,个人崇拜是历史上皇权至上的产物。从现实上看,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是个人崇拜的土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党的领导人权力过分集中,是个人崇拜的直接原因。从个人因素看,斯大林把功劳归于自己,加上权力欲望很强,容易接受他的个人崇拜。

个人崇拜使领袖脱离群众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民主法治被破坏;个人权力高度集中,形成了个人独裁,违背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容易引发政变和内乱,破坏了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历史的倒退。

畅想天地

想一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③广大劳动者的忘我劳动。

问题讨论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

因为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疑难点拨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存在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虽然在战争年代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次政策存在着巨大问题。如经营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市场活力。从而导致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臵,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课堂检测

1.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D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C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4.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 ( D )

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 B.市场经济繁荣

C.经济危机严重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B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6.1921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 ( B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农业集体化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C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8.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加盟共和国?

( D )

2. 20世纪20年代,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九: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及材料题集锦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开运河 创科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的建立:581年 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南北:589年

3.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的表现:①隋文帝时人口增长很快,垦田面积扩大,赋税收入增加,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了许多大粮仓。②到隋文帝末年,全国粮食和布帛的储备可供朝廷几十年的开销。③工商业也得到发展。东都洛阳有东、南、北三市,其中东市周围4千米,有店铺3000多家。

二、大运河的开凿

1.时间: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 概况:①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三点:中心是洛阳,北到涿郡,南达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④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三、科举制度的创立

1. 经过:①隋文帝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②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作用: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影响: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第二课 贞观之治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下设下埋伏,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二、 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1.轻徭薄赋: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3.加强中央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4.完善科举制度: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三、贞观之治的含义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第三课 开元盛世

一、女皇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2、“贞观遗风”的表现: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武则天。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政绩: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为相;大力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2.“开元盛世”的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经济发展概况:①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巩县的“唐三彩”负有盛名。③商业:都城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2.唐朝各族的分布:①唐玄宗册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②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唐朝和东厥的关系: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还授予官职,设立都督府。

4.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3.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和亲。

4.唐蕃会盟:8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

第五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①长安是陆路中心,国际性大都市。②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①重视对外交往和贸易;②与外国使节往来频繁,日本、天竺、大食、新罗等纷纷遣使到唐朝;③鼓励外国商人力量、留学生和学问僧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④尊重外国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3.日本遣唐使:日本200年共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二、鉴真东渡

1.艰辛历程:六次东渡,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日本。

2.贡献:①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②精心设计并建造唐招提寺;③传授医学,用鼻嗅的方法辨别药物,日本药学界奉他为始祖;④传播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

三、玄奘西游

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贡献:①弘扬了中华文明;②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六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一、赵州桥

1.设计者:隋朝工匠李春

2.特点:设计科学,跨度大,桥面平缓,造型美观。

3.意义: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二、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晚唐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是世界上对子午线进行的首次实测;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四、药王孙思邈

隋唐时期医药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方》一书;卫生和保健主张:①生活要有规律,要依时养生②强调运动锻炼以养生③强调饮食和卫生保健④注重育儿。

第七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1李白:①特点:生活在盛唐时期,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被称为“诗仙” ;②代表作:《蜀道难》、《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2.杜甫:①特点: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他的诗感情真挚,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被称为“诗圣”;②代表作:“三吏”、“三别”,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3.白居易:①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揭露社会黑暗;②代表作:《长恨歌》、

《琵琶行》。

二、书法与绘画

1. 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合称“颜筋柳骨”;张旭、怀素擅长草书,张旭被称为“草圣”。

2.绘画: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吴道子的代表作是《天王送子图》被称为“画圣”。

三、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的断崖上;大部分开凿于隋唐时期;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最优秀的作品是飞天和反弹琵琶、载歌载舞的仙女。

四、音乐和舞蹈

1.音乐家:隋朝的万宝常;唐朝的李龟年。

2.舞蹈:唐太宗创作的健舞《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软舞《霓裳羽衣舞》。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九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

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二、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三、澶渊之盟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史称为“澶渊之盟”。

四、宋夏和战

1.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2.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夏对宋称臣,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第十课 宋金对峙

一、靖康之变

1.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2.1125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二、岳飞抗金

1.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岳飞:①从金军手里夺回了建康;②1140年,岳飞带领“岳家军”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收复许多失地。

三、宋金和议

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①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②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第十一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原因: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②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③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仅给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生产经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④南方的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优越,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⑤南方各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⑥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

3.表现:①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②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③“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1.农业:引进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出现了新农具“秧马”、牛转翻车。

2.手工业:①景德镇成为瓷都。②采煤技术领先世界,许多地方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③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

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

第十二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

二、元朝大统一

1.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统一全国。

3.元朝的统治措施:①建立行省制度;②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4.社会经济的发展:①重视农业生产;②,黄道婆对棉纺织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③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泉州市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族、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第十三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1.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2.《千金方》中记载火药的配方;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3.11世纪中期,北宋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它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是杰出的女词人,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元曲是元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最杰出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散曲作家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4、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元朝的赵孟頫是当时的画坛领袖,名作有《秋郊饮马图》。

5、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韩愈、柳宗元。

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1、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他就是明太祖。

2、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废丞相,设三司。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废除了在中国沿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与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②实行厂卫制度。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宪宗时设立西厂。 ③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制于八股文,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1、郑和下西洋:①原因和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②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③时间:1405—1433年。④到达地: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⑤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河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南洋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2、戚继光抗倭:①倭寇: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②危害:明朝中期,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③经过: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等将领组织抗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倭寇;在福建、广东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

第18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1、 清朝建立:1616年 ,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19年迁都沈阳,改称盛京;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统治者联合吴三桂进入关内,占领了北京,随后顺治帝迁都北京,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2、军机处:①目的: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②过程: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信的满、汉大臣组成,完全听名于皇帝。③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3、文字狱:①目的: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压制。②内容:清朝前期不少人因文字而招来杀身灭族大祸,这就是文字狱。③危害: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第19课 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

1、葡萄牙是最早侵入我国的西方国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 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沙俄强占了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1685年和1686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3、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20课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

2、清初,康熙帝平定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企图分裂中国,康熙平定噶尔丹的叛乱。清朝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进行漠北地区管理。

4、乾隆时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5、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在拉萨设驻藏大臣。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5、清朝前期,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北至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包括库页岛),南至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第22课 盛世危机

1、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康乾盛世”的局面。

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厉控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

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篇十:2014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九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一、 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二月革命: 1.背景(原因):俄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 3.地点:俄国首都彼得格勒。 4.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5.领导阶级:布尔什维克党 6.主力军:工人、士兵

7.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

1)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各级行政机关,他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企图消灭苏维埃。 3)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经过:

1)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2)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政权:选举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4.意义:

1)俄国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3)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4)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列宁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时间:1918年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 把大中小型企业全部归为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余粮和日用品的配给制;

▲作用:在集中物力、财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 ●新经济政策

▲背景:1920年底,苏俄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列宁放弃用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时间:1921年春

▲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商业方面:取消食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作用: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

苏维埃政权。

2、苏联成立

▲ 背景:十月革命后,原俄罗斯境内建立的多个苏维埃共和国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的。

▲时间:1922年底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中化 1、工业

▲方针:1925年,联共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措施:从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成就: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农业

▲方针: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步骤: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成就:经过几年的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三、高度集中地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体制特点:

▲一切经济体活动按国家规定的计划进行; ▲采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党政不分; 3、体制弊端

▲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经济计划的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治被忽视,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东西方国家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1、 巴黎和会的召开

▲时间:1919年1月-6月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和会主题: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德国)的处置问题---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分赃会议) ▲操纵国:英、法、美 2、《凡尔赛和约》

▲签订: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有:

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②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分赃会议”);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③军事方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

不得设防;

④赔款: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⒊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

“凡尔赛体系”。

▲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1、1920年8月,战胜国同土耳其素丹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因土耳其发动资产阶级革命而从未生效。

2、1923年7月,协约国同凯末尔政府签订《洛桑条约》。《洛桑条约》是凡尔赛体系中唯一较平等的条约,它使土耳其的主要领土得以保全。 三、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 ▲时间:1921—1922年

▲操纵国:主要是美国 (受惠最大)、英、日 ▲内容:

◆《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

开放”、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承认了彼此在太平洋上的权益。 ◆美、英、法、日、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美取得了和英相等的制海权。 2、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构成

由凡尔塞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质: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背景: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较快,美国尤为突出。 2、爆发: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表现:大量工人失业,人民流离失所;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5、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化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2、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3、目的: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4、内容:

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②整顿农业。

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④调整工业(是中心措施),通过《工业复兴法》。 5、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与控制 (“新”的地方) 6、评价罗斯福新政(作用、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 ②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7、新政的实质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因而不可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

第5课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一、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经济衰退,物价飞涨,工农运动高涨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2、 建立: 1922年10月,法西斯党徒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3、 表现:

◆独揽大权解散所有反对党,解散会议;

◆严密监督新闻出版,焚烧具有进步思想的报刊和书籍,对外推行扩张主义。

二、德国纳粹党上台

1、背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地区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2、建立:

1933年,纳粹党头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3、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德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 ◆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约600万)。 ◆严密控制思想和文化教育;

◆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 ◆撕毁《凡尔塞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

地。

4、影响: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的策源地。 三、日本法西斯化 1、背景:

◆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 ◆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

2、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加紧扩军备战。 3、影响: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的策源地。 ◆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四、“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1、建立: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2、危害: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慕尼黑阴谋

⒈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⒉绥靖政策的影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⒊绥靖政策的实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

2、标志: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三、二战的扩大 ⒈德国进攻苏联

①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

②爆发的标志: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③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它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

失败。

⒉日本偷袭珍珠港

①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⒈背景: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需要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相关热词搜索:九年级下册历史岳麓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材料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岳麓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九年级岳麓版下册历史材料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633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