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

2016-01-12 10:08:18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一:(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五部分 国土整治 第21单元 第64讲 荒漠化的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一:(考试必备)高考地理大纲版总复习知识点精析精练与高考题预测:第五部分 国土整治 第21单元 第64讲 荒漠化的

(注:图片可放大)

第六十四讲 荒漠化的防治 I.必记知识全览一(36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必记分布 1.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 状及 状分布。

2.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 。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常常可以见到 状的 。

3.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 造成 。

4.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 不当,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5.在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过程中,不重视环境保护,造成荒漠化土地呈 、 状,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

1.斑点 片2.草场退化 斑点 土地荒漠化圈 3.过度樵柴 沙丘活化4.水资源利用5.点线

二、必记原理 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2. 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 ,二是扭转 ,

三是恢复 。

3. 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4.我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治荒漠化的 、 、 等造林技术居世界领先

地位。

二、1.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2.人与自然的协调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土地的退化 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3.恢复自然植被4.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

Ⅱ.考点过关 过关斩将 一马平川

考点祥解 精剖细解 入巿三分

一、基本考点

考点1 干旱为主的特征

本区东西跨度大,自东向西受东南季风影响逐渐减小,水分条件逐渐变干、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显著。

如下表: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 (典型例题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

度位置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考题1点拨: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是它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

个,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旱;一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从而形成干

旱气候。答案:D总结提示:西北地区干旱为主自然特征的形成与其位置及其周边地形有密切的关系。

考点2 荒漠化的发展

(1)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

人为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政治和军事活动,如移民屯垦和战争等;二是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

度采伐、无计划利用水资源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它们在荒漠化形成与发展中的作

用存在差别。

(2)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

考题2 (典型例题列沙漠或沙地属于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是( )

A.乌兰布和沙漠 B.科尔沁沙地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毛乌素沙地

考题2点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成因有二,一是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二是人类活动不合理造成的,其实质是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

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如科尔沁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等。答案:C总结提示:本

题主要考查了对我国原生性荒漠和次生性荒漠实例的区分,属识记内容的考查。

考点3.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现状

目前,我国的荒漠化存在着局部好转、总体蔓延的特点。西北地区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因受自然条

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制约,其分布各具特色。如下表所示:

考题3 (典型例题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的土地荒漠化景观图,则该地可能位于( )

A.半干旱的农垦区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绿洲边缘 D.工矿开发区

考题3点拨:由图可知为土地荒漠化圈,这种现象出现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的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

近。答案:B总结提示:本题结合景观图考查了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相对较简单。

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考点4.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拓展考点)

(1)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防治:①核心和内容。人与自然的协调是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具

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

生产力。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②治理措施和经验。a.典型案例: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固沙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又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

固沙植物的存活。但沙障固沙的成本高,费工大。

b.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这是改造和利用荒漠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考题4 (典型例题据国家林业局防治沙漠化管理中心透露,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达到270万平方千米左右,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0%。目前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已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回答(1)、(2)题。

(1)近些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

B.人类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所致

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进所致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2)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D.恢复自然环境

考题4点拨:(1)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造成植被破坏。(2)我国荒漠化的整治目标是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答案:(1)B(2)C总结提示:目前,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不仅是荒漠化的主导者,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Ⅲ.三年高考题一网打尽 (368)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回顾1 测试考点4 (典型例题T17,6分)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3)题。

(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1.(1)C (2)A (3)D 点拨:本组题考查内流河流量特点及其流域的综合治理。第(1)题,部分考生易误选B项,只考虑到7月份气温最高,融化冰雪量最多,而没想到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还要延迟一段时间。第(2)题,塔里木河沿岸有片片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第(3)题可用排除法。A方案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好似“鸵鸟逃命——顾头不顾尾”,会加剧下游荒漠化;B方案无疑是“杀鸡取卵”,暂时地增加河水补给,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方案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方案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

回顾2 测试考点1、3(典型例题4,8分)图64—2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2)典型例题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址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2.(1)B点拨: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荒漠广布,河流从山区流出,消失在荒漠中,其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由于夏季气温最高,冰雪消融量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但由于蒸发和沿途生产生活用水,越向下游流量越小。(2)A点拨: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是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退化,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本地区主要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如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得河流下游或扇缘绿洲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

回顾3测试考点4 (典型例题2分)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3.B点拨: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但是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更是其主要原因。

Ⅳ.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 占尽先机

一、 考情预测

预测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预测根据:干旱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与自然地理联系密切,是考查的重点。

命题角度预测:结合区域图分析该地区气候的形成及其相关的植被、地形等。预测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预测根据:荒漠化是世界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世界上40%以上的陆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响,了解其成因是我们防治的前提,本考点是新兴的热点之一。

命题角度预测:(1)结合图文分析某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2)结合框图等考查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二、考点预测题(70分,40分钟) (368)

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图64—3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备考1测试考点1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甲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B.如在相同纬度,甲地区可能地处乙地区东侧

C.如在相同纬度,甲地区海拔高度一定大于乙地区

D.如在相同纬度,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要大

1.C

备考2测试考点3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D

备考3测试考点4 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措施为核心 D.以农业技术措施为核心

3.B点拨:该图反映了荒漠化地区中,甲地以水源为中心的荒漠化是由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可反映出该地以草原为主;而乙.地是以水源为中心的草原,反映出该地是以荒漠为中心的绿洲地区。甲分布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在200mm以上。

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据此回答4、5题。

备考4测试考点1 造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B.远离海洋,海洋水汽到达少

C.受副高控制,多盛行下沉气流

D.受山地高原阻隔,水汽难以深入

4.C〃点拨: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中纬度,属于西风带的范围,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西风影响小,同时由于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到达,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因而气候干旱。

备考5测试考点1、3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西北地区干旱特征无关的是( )

A.风蚀城堡 B.天山牧场 C.居民区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D.矿产丰富

5.D点拨西北地区是我国气候最干旱的地区,因而风力强,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普遍;在牧业生产上,广阔的草原,使这里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人口分布在水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居民区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备考6测试考点1、2、4 典型例题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6.C点拨:荒漠化自古就有,楼兰古国的消失正是荒漠化发展的结果,故A不正确。荒漠化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导因素,故B不正确,C正确。荒漠的一部分是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寸草不生,改造难度大;还有一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实质是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

备考7 测试考点4 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C点梭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再加上覆盖着疏松沉积物的平地,利于风沙活动。

读图64—4,回答8、9题。

备考8 测试考点4 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

A.兰新线 B.兰青线 C.包兰线 D.京包线

8.C

备考9 测试考点4 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

9.B点拨.本组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铁路走向及穿越的省区,不难判断该铁路为包兰线。为防御流沙侵袭包兰铁路,科研人员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二:历年地理高考题

历年《中国地理》高考题精选

一、选择题

[考题1]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2004年北京高考题】

[考题2]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1998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3]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3、14题:

1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4.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2002年上海文科综合卷高考题】

[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7.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9.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2004年湖北高考题】

[考题5] “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双项选择)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6]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项选择)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1999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7] 右表是2001年我国a

、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考题8]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2002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9]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0]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表2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A.夏季降水

B.温带 B.春季降水

C.季风气候

C.深层地下水 B.臭气层空洞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D.大陆性气候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A.温度下降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2004年广东高考题】

D.保育天然植被

[考题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003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12]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17题。

1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13]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5—7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6.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 )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7.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4] 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4—7题。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三:中国地理高考题

《中国地理》高考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考题1] 【2004年北京高考题】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考题2] 【1998年全国高考题】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考题3] 【2002年上海文科综合卷高考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3、14题: 1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4.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考题4] 【2004年湖北高考题】下表显示了我国陆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9.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考题5] 【2003年江苏高考题】“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双项选择)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考题6] 【1999年上海高考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项选择)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考题7] 【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考题8] 【2002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

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考题9] 【2004年广东高考题】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考题10] 【2004年广东高考题】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7.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1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B.臭气层空洞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A.温度下降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考题11] 【2003年全国高考题】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考题12] 【2003年江苏高考题】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17题。

1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考题13] 【2004年广东高考题】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5—7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6.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7.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考题14] 【2003年江苏高考题】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4—7题。

2

1、 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 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3、 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4、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 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考题15] 【2004年江苏高考题】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0—12题 10.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1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2.“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二、综合题

[考题16] 【2004年北京高考题】“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

(2)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耕地不断减少,如2003年耕地净减少253.74万公顷。用地理知识分析造成耕地减少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8分) [考题17] 【2004年广东高考题】读图8,完成下列要求:(30分)

(1)在图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 米。

(2)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注出。

[考题18] 【2004年全国老课程卷高考题】 图4、图5分别是我国华北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给出的方框内画出自甲至乙的地形剖面。(7分)

(2)图5中丙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4分)(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A.对流雨+台风雨 B.锋面雨+地形雨 C.对流雨+锋面雨 D.地形雨+对流雨 (3)若此次降水为上述类型,请叙述其成因。(9分) (4)此次降水对内地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4分)(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C.堆积作用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考题19] 【2004年北京高考题】读图8,回答:

3

不利:

[考题22]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如目前我国已应用GIS对各地区各时段“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等指标分类汇总,在地图上进行“地点”、“状况”的位置标定,每日发布各地疫情通报,供有关部门查询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33.【2003年上海高考题】根据我国部分省区“非典型肺炎”累计临床诊断病例通报表中的数据(截至2003年5月22日10时),在我国部分省区图的图例空框内,设计区分各病例数值段的图例符号,并在图上山西、湖南两省范围内画出

[考题20] 【2001年上海高考题】万里长江从雪山走来,东海奔去。 长江源头光照资源丰富,但终年积雪,其主要原因是 和 ;建设三

峡水利枢纽既有利于开发长江的 ,也有

34.下列课题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多项选择)

利于防御 ;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

A 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头是 开发区。长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

B 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请写出该流域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的名称—

C 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 。(不能单填城市名称)

D 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内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考题21] 【2003年上海高考题】阅读以下关于长江输

案设计 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

35.试设计一项应用GIS的课题研究项目: 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

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

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

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

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考题23] 【2004年江苏高考题】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15分) 4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

42.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43.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4种): 44.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

有利:

4

相应

(1)图示地区地形复杂,地热 。(3分)

(2)PQ线的东南部属于,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 。(9分)

(3)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8分)

(4)PQ线的东南部与西北部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 ,造成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6分)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__湾。

[考题26] 【2004年广东高考题】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载人航天技术大国,这是中国人数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 41.(1分) 在图8的甲、乙两地区中, 神州五号返回舱的着陆场 应该选择在 地区. 42.(2分) 所选地区较适宜返回舱着陆的条件有(将正确选项的 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

A.地势较平坦,居民点稀少 B.水网密布, 交通比较方便 C.分布着广阔的温带草原 D.分布着大片的耕地

(1)图中a、b、c、d所示的岛屿中,表示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的字母分别是 和 。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 (3)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4)台湾岛盐场主要分布在______,其主要原因是 。

[考题24] 【2002年全国高考题】读图6,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6分

)

[考题25] 【1999年广东高考题】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5

(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四:区域地理高考题整理

区域地理高考题

一、单选题

(高考浙江卷)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1~2题。 1.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

高考上海卷)下图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下列3小题。

3.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4.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

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25~100人/k㎡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5人/k㎡ 5. 20<5人/k㎡ 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 人口密度低 B. 开发了新资源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石油

贝加尔湖 城市

(2012年高考海南卷)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6~7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 地 草 地 盐碱地 耕 地 沼泽地 建设用地

468.7 58.8 32.1 16.6 10.7 1.4

6.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7.该区域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2012年高考浙江卷) 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完成8~9题。

8. 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9. 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A. 软件产业发达 B. 国内市场广阔 C. 运输条件优越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012年高考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A.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11.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12.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012年高考四川卷)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13. 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 甲城市 B. 乙城市 C. 丙城市 D. 丁城市

14.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 调整农作物熟制 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15.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 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012年高考上海卷)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读图回答下列2小题。

16.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A. 北太平洋西部

B. 北太平洋东部

C. 北大西洋东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2012年高考天津卷)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8~9 题。

18.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解析】四幅图中,①图和③图大陆气温均较低,应为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气温分布图,由于北半球大陆1月平均气温最低,而同纬度海洋2月平均气温最低,因此可判断①图为第四季度,③图为第一季度;北半球大陆7月平均气温最高,而同纬度海洋8月平均气温最高,因此可判断②图为第三季度,④图为第二季度。 19. 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 K 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解析】图中K城市位于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2012年高考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20~21题。

20.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 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双选题

(2012年高考江苏卷)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 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9~20题。 22.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解析: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道路经过地区地形特殊多断崖和深谷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若多高山和陡坡一般

选择盘山公路,角峰、U形谷主要出现在冰川侵蚀地貌。 23.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五:《中国地理》高考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在“公转位置与公转速度关系图”中有两点处于二至日位置,读图1完成1~2题。

1.当地球由甲位置向乙位置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沙尘暴肆虐 B. 三江平原上麦浪如波 C.南海驶往波斯湾的油轮顺风顺水 D.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 我国西北地区某同学将自家楼顶上的热水器改造成如图可调式的,当地球运动到“公转

文科综合试卷 第1页(共18页)

位置与公转速度关系图” (图2)中的哪个位置时,热水器的吸热板与地面水平夹角(a)可调到最小,以获取最多的热量?

图2

A. 甲

B. 乙

C. 丙

D.丁

图3示意某发达国家地区简图,读图完成3~4题

图3 3.图中M、N、E、F四地降水量最多是

A.M B.N C.E D.F

4.图示地区最适宜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D.水稻种植业

机电井就是以电机为动力,带动离心泵或轴流泵,将地下水提取到地面或指定地方的一套设施;泵站是指给水系统中将从水源取得的水加压提升到给水处理厂的提升构筑物。读“我国四省区的供水能力及供水构成示意图(图4)”,回答5~6题。

图4 5. 图例中字母M、N、P、Q代表的工程措施依次为 A. 引水工程、取水泵站工程、蓄水工程、机电井工程 B.引水工程、蓄水工程、机电井工程、取水泵站工程 C.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机电井工程、取水泵站工程 D.蓄水工程、机电井工程、引水工程、取水泵站工程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引水工程多在地下 B.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其泵站主要从国外取水

C.广东省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所以其机电工程的供水能力较其它省份高 D.山东省可凭借其强大的供水能力大力发展水稻等高产作物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图5)”,回答7~9题。

住人宅基地变化率

图5

7.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文科综合试卷 第3页(共18页)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8.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9. 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 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11.按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甲丁乙丙 D.丙甲乙丁 一、选择题

[考题1] 【2004年北京高考题】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考题2] 【1998年全国高考题】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考题3] 【2002年上海文科综合卷高考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3、14题: 1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4.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考题4] 【2004年湖北高考题】下表显示了我国陆路交通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7.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9.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考题5] 【2003年江苏高考题】“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双项选择)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考题6] 【1999年上海高考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项选择)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考题7] 【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考题8] 【2002年上海高考题】下列关于我国农产

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考题9] 【2004年广东高考题】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考题10] 【2004年广东高考题】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A.夏季降水

B.温带 B.春季降水

C.季风气候

C.深层地下水 B.臭气层空洞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D.大陆性气候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A.温度下降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考题11] 【2003年全国高考题】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六:历年地理高考题

历年《中国地理》高考题精选

一、选择题

[考题1]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B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2004年北京高考题】

[考题2]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B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1998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3]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3、14题:

1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B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4.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2002年上海文科综合卷高考题】

[考题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7.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9.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2004年湖北高考题】

[考题5] “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双项选择)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6]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项选择)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1999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7] 右表是2001年我国a、

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考题8]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2002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9]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0]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表2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A.夏季降水

B.温带 B.春季降水

C.季风气候

C.深层地下水 B.臭气层空洞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D.大陆性气候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A.温度下降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2004年广东高考题】

D.保育天然植被

[考题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003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12]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17题。

1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13]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5—7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6.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7.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4] 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4—7题。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七:汇总历年地理高考题及江苏高考题

汇总

历年《中国地理》高考题精选

一、选择题

[考题1]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2004年北京高考题】

[考题2]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1998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3]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3、14题:

1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4.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2002年上海文科综合卷高考题】

[考题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7.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9.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2004年湖北高考题】 [考题5] “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双项选择)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6]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项选择)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1999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7] 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考题8]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2002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9]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0]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A.夏季降水

B.温带 B.春季降水

C.季风气候

C.深层地下水 B.臭气层空洞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D.大陆性气候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A.温度下降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003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12]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17题。

1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13]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5—7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6.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7.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4] 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4—7题。

1、 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 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3、 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4、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 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15]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10—12题 10.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1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

( )

( )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八: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探究题

荒漠化防治探究题

探究一: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化

读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下列哪一个?( D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域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哪一个?( B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解析: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B

探究二: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读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大的自然原因是干旱,绿洲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防止日渐严峻的土地荒漠化形势? 答案: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解析:针对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等。

核心解读

重难点1 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

重难点2 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1)合理控制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荒漠化的治理。 (2)生态恢复与建设

①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荒漠化地区的农林牧之间的争地矛盾不可避免,今后应向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立体生态农业方向 发展,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护和建设带动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加强草场建设:在中、低产田地区,改革种植方式,实行草田合一机制,通过畜粪还田和豆科牧草固氮,实现“草多—畜多—粮多”的良性循环。同时,固定草场使用权,处罚破坏草场者,还要加大退化草原的恢复与重建力度。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提高现有土地生产力,控制耕地数量的增多,根据实际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养牲畜数量,减轻对草场的压力。改变目前以防风固沙林和用材林为主的状况,

增加水土保持林、农牧防护林的比例,积极发展薪炭林和经济林,逐步形成多林种、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体系。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试题:(2009·江苏地理,21~22)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双选

)

(1)P地与Q地相比,P地( AB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C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

纠错分析:试题图中有银川,此信息非常清楚地告诉考生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另外,利用图例获取信息也可以进行分析判断。第(1)题考查地形对环境的影响,考生很容易看出山脉的影响。第(2)题,则是完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

考查目标: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例】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2008年1月24日于北京召开的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 ,以西是 。

解析:A山脉是大兴安岭,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答案: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解析:科尔沁沙地属于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是由于过度开垦形成的,荒漠化土地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3)A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解析:呼伦贝尔草原的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集中连片的掘水工程使得牲畜数目迅速增加,大面积的草地被破坏。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解析: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规律·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 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1.由材料中信息“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可知,弱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内陆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

水 . 2.水水量较为丰富的原因是祁连山冰雪面积广,冰

雪融水量大。 3.解析:人为因素主要从河流中上游用水过度、过度农垦、过度樵采等方面来分析;荒漠化

防治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4.解析:要特别注意“评价”和“自然条件”这两个关键词。“评价”,不仅要找到该流域所在自然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方面,同时也要找到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自然条件”则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矿产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 1. 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

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 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 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学法指导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011·高考广东文综卷)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2: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九:地理 历年高考题精选

历年《中国地理》高考题精选

一、选择题

[考题1]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2004年北京高考题】

[考题2] 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1998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3]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3、14题:

13.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4.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2002年上海文科综合卷高考题】

[考题

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

7.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 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 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 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 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 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 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慢 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 9.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2004年湖北高考题】

[考题5] “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双项选择) A、保护景区环境 B、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C、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D、保障旅游质量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6]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项选择)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1999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7] 右表是2001年我国a

、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

[考题8]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2002年上海高考题】

[考题9]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0]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23—27题。(以下题目均双项选择)

2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A.亚热带 A.夏季降水

B.温带 B.春季降水

C.季风气候

C.深层地下水 B.臭气层空洞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温度升高 D.过量抽取地下水

2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D.大陆性气候

D.冰川融水

2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A.温度下降

2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2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回答10~15题。

10.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11.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1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 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 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5.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临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2003年全国高考题】

[考题12] 图5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5回答14—17题。

1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6、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2003年江苏高考题】

[考题13]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5—7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6.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7.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2004年广东高考题】

[考题14] 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4—7题。

1、 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2、 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篇十:地理高考题分类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系列之六:地理高考题型分类归纳

第一类、地理计算类:时差、正午太阳高度、日照长短;比例尺;温差、海拔高差等常

需计算来解决问题。

1、依据概念、公式、方法、技巧等,采集相关的数据来分析。如:地方时差的计算:时刻东早西晚(自然),从时间日期看自180°向西愈西愈晚(人为规定)。正午太阳高度:H=900-φ±δ(ф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半年取-)日照度长短中:日出时刻 = 12-昼长/2 = 夜长/2。比例尺或经纬网图中的计算,常用“110千米/1°(沿经圈或赤道上)”;温差、海拔高差中“6℃/1000米”(气温直减率)等是十分重要的计算依据。

2、采取统计图表中的极端数值或拐点、转折点,或依常识概念性规律提取地理有效信息,利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推理分析。

第二类、分析区域环境区位特点、优势及评价:[来源:学|科|网]

1、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从区域的环境要素结构因子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比较中往往是与同纬度(东西)比较为主,也有同经度(南北)比较两个度,比较是为了突出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分析的目的是为发挥比较优势,以便因地制宜地找出区域科学发展之路。如:北京与巴黎的气候相比,其特点是夏热冬冷,年气温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旱灾害较多。北京与广州气候相比年温差较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表现为大陆性较强。

2、分析区域的经济区位优势特点。见另文《经济地理区位选择一般原理》。

第三类、地理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类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回答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的措施,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应注意“地理是将来进行式”,答题的方向是:

1、“问题地理”是地理特色,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一主线,地理试题主要是考地理环境中的问题的表现、成因、对策的理解,应体现地理科学对国情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节约资源的风尚,提倡绿色消费。围绕主题说危机,谈不足,论缺陷;找原因、出对策。如:我国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问题有哪些?——人口压力大,土地负载重;毁林开慌,过度放牧,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千沟万壑;地处自然地理的过渡地带,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多发;生活贫困。

同理,[来源:Z.xx.k.Com]

①、西北的地理主题往往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

②、西南的地理问题往往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

③、东北往往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

④、江南往往也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

⑤、而近海则往往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

⑥、城市往往也是考环境保护问题——城市病是如何产生的?

2、在科学发展观类的主题上地理则针对不足出对策(要实在):强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从改善环境的针对性措施来看要合理、适度、均衡;清洁、生态、循环;全面、协调、科学。主要应从地理环境要素的结构组成来分点组织采分点,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具体的因素来设置取(采)分点。“造林植草绿化、保护植被;减轻水污染”是最重要的,是画龙点睛之笔。注意下列两类题:[来源:Z,xx,k.Com]

A、——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表述如:试从“水源”角度分析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开源”:——

①、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②、建设水库、地下水库、集雨水窖;

③、南水北调;开采地下岩层水;

④、防止水污染,废水回收,循环利用。

“节流”:——

⑤、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工业节水设备和家用节水设备;

⑥、提高水价,增强节水意识;

⑦、分质供水;

⑧、加强水源的管理 。

B、——农业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理答题,主要从森林、草原植被和湿地、湖泊对气候、水源、土地及生物多样的保护和改善作用来回答。

如: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的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来源:学科网ZXXK]

答为:①、(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分)

②、(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4分)

③、(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分)

④、(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分)

3、某项工业、城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从资源的综合性、地理环境的普遍联系性出发,依照大气环保、水环境保护、土地环境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物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等来设置采分点。[来源:Z.xx.k.Com]

如:例一、从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分析再次启动开发环渤海新一轮开发潮应突出哪些问题?(14分) 答案:①(水源)防止新的开发潮导致工农业用水量过大,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分)。[来源:Z,xx,k.Com]

②(土地)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来源:学&科&网Z&X&X&K]

③(耕地)防止不合理利用淡水资源导致土壤沙渍化(3分)

④(大气)防止新的开发潮,矿物能源消费过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2分)

⑤(逆根源)控制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的人口规模。(2分)

例二、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看,山西省建设“能源大省”应走的道路是什么? ①对煤炭资源的开采要注意节约,要有计划开采,不能采富弃贫;

②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进一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合理推放废弃矿石,及时实施以生物措施为中心的复垦工作;

④在开发煤炭资源过程中,注意对水源的保护。 (任答三点,给15分)

第四类、逻辑推理类——地理成因类: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

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如:气候分析可从

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来采点。

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A、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压带、季风因素;

B、在大比例尺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回答要点是: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又如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回答: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雨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因为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来源:学科网ZXXK]

如试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

a、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水。

b、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c、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应锁定应使用的地理原理,多为地理的物质运动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进行逆向推理演择解答。

①、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如: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又如: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答: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洼地通风量低,地面热量损失多。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大,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了等。

②、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海浪大 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海浪小 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理行文。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战的非战斗伤亡。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 ③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孰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不补给。江南是春雨西南风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④、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第五类、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荒漠化高考题 荒漠化的防治高考题 土地荒漠化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地理土地荒漠化高考题"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1290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