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银行按超过3次

银行按超过3次

2016-03-04 09:22:30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银行按超过3次(共4篇)《货币银行学》第3次任务参考答案《货币银行学》第3次任务参考答案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1 【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银行按超过3次》,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货币银行学》第3次任务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3次任务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

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要求:

(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解题思路:

(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

(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

(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答:

一、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

国有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银行改革要不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两个问题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对前一个问题,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谈了很多。

“外引”有助于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推进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建立多种股权互相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使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金融主体,完善金融运行与金融发展的微观机制。而仅仅引进国内投资者,是难以完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国有银行股东,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资本,在现实条件下都很难有效避免行政干预和其他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并没有使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发生质的变化,就是一个实际例证。

从另一个角度看,银行的经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经验,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国有银行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多是国际上有影响的金融机构,具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更具备抵御行政干预的天然优势。

“外引”是以开放促改革的需要

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投资前通过尽职调查,充分了解了国有银行的经营状况、投资价值及潜在的投资风险,提高了国有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和公信力,增进了市场对国有银行的了解,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公开募股过程中的股票营销。由于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具有很高的市场声誉,其入股增强了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客观上对国有银行起到了信用增级的作用,提升了国有银行的市场形象,这为国有银行获得较理想的新股发行定价并顺利实现境外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年“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银行业将对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中资银行面临着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强烈冲击。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国有银行必须学习发达国家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信贷文化、风险控制技术以及资金、产品定价技术。而“外引”就是向国外银行业学习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大降低学习成本,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金融开放和金融改革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动力,对后者具有异乎寻常的推动作用。从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看,金融对外开放这一外部因素对金融改革的推动力,往往要大于内部因素。

我国的金融改革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依靠中资金融机构自身的机制转换来完成,必须有包括外资在内的外部力量来推动。

“外引”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银行按超过3次

有人担心“外引”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一国的金融安全取决于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取决于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和控制,取决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水平,而与银行的股权结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全部由国家出资的国有银行,如因不良资产比率过高或其他原因出现流动性严重不足,在国家信用无力补充或国家信用失去信任的时候,也会出现金融危机。境外投资者入股的国有银行在国内办理业务,主要为国内客户服务,要接受国内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从持股比例看,外资也不会超过中资。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有些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地区的“三资”企业数量甚至超过了中资企业。数量庞大的“三资”企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了吗?恰恰相反,三资企业成了这些地区经济高增长的持续推动力和重要引擎。

也不能过分夸大“外引”的作用

有人说,外资机构不是洋雷锋,外资投资国有银行是为了赚钱。此言不错。别说外资机构,中资机构入股银行大抵也是为了赚钱。作为一种商业投资行为,中资和外资投资银行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只有被投资的银行业绩好了,得到发展了,境外投资者才能赚钱。

由于对境外投资者所持股票有锁定期,其不能在国有银行股票上市后马上变现走人,这就要求境外投资者关心和促进国有银行的发展。“你赚钱,我发展”,这有什么不好?

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外引”的作用。银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入手,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过是改革的路径之一,不能奢望这种引进会解决国有银行的所有问题。但廓清在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上的种种迷雾,给“外引”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则不仅为顺利推进“外引”所必需,也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我国银行业一个颇为突出的问题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更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不是简单的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差距问题,而是理念和功能的差异问题。如果仅是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差距,那么在竞争过程中,通过学习、借鉴甚至是模仿,差距很容易缩小甚至消除,问题在于有无缩小这些差距的理念和动力。竞争理念的淡薄和竞争机制的缺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缩小差距的理念和动力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拓展与创新理念的差异,二是银行功能的差异。

体制问题表现在治理结构方面。中资银行目前大多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股权制度大致以国有控股为主。在组织构架方面,尽管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但董事、监事以自身非为银行的股东者为主,几近于荣誉性或福利性的兼职。如此,使代表所有者利益、或者是银行整体利益的董事和监事缺乏对银行高管层监管的主动性,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形成了董事长为事实上的行长、行长则为事实上的常务副行长的领导层格局。因此,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领导层自身利益和银行利益相分离,形成特有的“领导文化”,从而使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求稳意识强于发展意识,创新与开拓的原动力不足。在这种体制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银行的竞争动力必然弱化,创新能力必然不足。

银行整体利益和经营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上的“错位”,是我国银行业缺乏竞争和创新机制的重要原因。银行业的正常业务经营活动、以致创新与开拓,都必须通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来具体实施的。就商业银行整体而言,其期望通过业务活动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其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资产受损、支付发生困难;就银行经营管理人员而言,其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收入,其所面临的风险是降职、免职、甚至失业。如果在体制上不能保持银行利益与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相统一,保证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责任相对称,就会产生银行的整体利益与风险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风险的不统一问题,并由此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

商业银行的利益和风险,都必然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工作直接相关:银行通过业务经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的经营目标,需经过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主观努力来实现。而剔除本人违法犯罪因素外,风险本身存在于创造业绩的工作之中。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在实现利益目标的工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因工作失误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如果仅有强硬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而缺乏与之相对等的利益激励机制,就会造成银行整体利益与经营管理人员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情况,结果因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而使银行的整体利益受损。可见,由于缺乏激励与约束相兼容的机制,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与风险的不相统一,从而使基层人员的安全意识强于发展意识,缺乏创新与开拓的主动性,更缺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机制。

从功能上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在于业务结构方面。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资银行还带有很大的行业性垄断或地域性垄断的惯性,竞争机制先天不足。特别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是由原专业银行转化过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1985年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划分资金”方式等,确定了四大国有银行在各自领域中的信用业务垄断地位。以后尽管几经改革,这一状况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加之为在资源约束下的短缺型经济背景下高速度发展经济,通过以间接融资为主体、银行信用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来解决资金严重短缺问题,更是助长了商业银行的垄断性,银行成为向国有企业供给资金的部门,银行与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长期的行业垄断,银行信用为主导的

投融资体制的惯性,使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与网点分布、人员的技术素质、所拥有的客户群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行业特色或优势,从而也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方面具有浓厚的管理型银行特征,固守着“信用中介”这一基本功能,以存、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为主,提供金融服务性中间业务的功能很弱。而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利率的市场化以后,利用资金价格的竞争将成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手段之一。而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利差为主要收益来源的经营模式,利用利率手段的空间很小,竞争能力就相对比较弱。

而同时,进入市场的外资银行大部分已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向现代化银行业务,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金融服务性中间业务已成为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非信用性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益中所占比重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高收益、高附加值、低成本、不存在信贷风险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因此,外资银行在传统业务竞争激烈、利差收益收缩的环境下,纷纷注重优先发展中间业务,将其作为竞争战略和功能创新的重点。相比较而言,中资银行的收益结构中,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仅在0.3%~0.7%之间,反映了国内中间业务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效益不高。如果说,将来的利率竞争是银行间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那么争夺提供非信用性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市场将成为焦点。或者说,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的强弱将决定其核心竞争力强弱。因此,我国银行业加强竞争和创新势在必行,这是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针对中资银行遭“贱卖”的传闻,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上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投机获利的机会很少,他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们做到长期合作、互利共赢,因此在价格方面自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也要考虑到他的风险成本。从目前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的价位来看,都高于他的账面净值,所以“并不存在着贱卖的情况”。

刘明康强调,选择战略投资人是有严格标准的:他在中资银行当中投资占股的比例不低于5%;最短的股权持有期必须是在三年以上;作为战略投资人必须要派出董事,并鼓励向中资银行派出高级管理人才,参与银行的运营管理等。

刘明康进一步解释说,建行股份的每股发行价格是2.35元港币,相当于建设银行2005年财务重组以后比较好的状况之下市净率1.96倍,处于五年来我们大型国企境外上市定价的较高水平,也是2000年以来亚太新兴市场所有银行上市股值当中比较高的。

A、165亿美元外资参股17家中资银行

截至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B、8.6%不良贷款率首次降到一位数

截至9月末,全部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了55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8.6%,首次下降到一位数。资本充足率达到8%要求的商业银行已达35家,其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8.1%。

银行按超过3次

C、892人前三季度处理银行涉案人今年1到3季度,银行业的发案894件,其中自查发现的有613件,占整个案件数接近70%。共处理涉案人员892人

四、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分析

发达国家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多采用混业经营(即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而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则采用专业银行体制。分业经营增加了成本,阻碍了竞争,最终影响了绩效水平。按照标杆管理的原理,我们选取全球范围内一级资本排名前5名的全能银行(花旗集团、美洲银行、汇丰控股、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考察四大国有商行与国际最高水平银行的绩效差距。

1.盈利能力。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为22.34%,资产回报率平均为1.254%。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资本回报率平均为4.325%,资产回报率平均仅为0.19%。可见,这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分别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5倍、6.5倍。这说明我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比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的差距。

2.资本状况。商业银行作为高财务杠杆率的金融企业,充足的资本和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维护公众对银行信心的基本需要,也是银行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2001年新资本协议强调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充足资本储备是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支柱,包括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国外5家全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超过资本协议的最低要求,平均水平为

12.126%,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54%、8.15%、6.91%,只有中国银行达到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

3.资产质量。银行资产质量好坏直接反映银行经营的安全程度,并影响银行盈利的多少、资本损失的大小、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强弱及银行信誉的高低。5家全能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平均仅为2.51%,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为22.49%、25.69%、30.07%、15.78%。

五、全能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作为金融机构的制度创新,全能银行能利用一个综合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一站式、全面的金融服务。尽管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欧美各国金融机构纷纷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说明这些

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全能银行具有其他银行组织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而完善金融系统功能对解决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至关重要。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金融市场的分割格局,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竞争力,迎接外资银行的冲击与挑战。

1.建立全能银行促进我国金融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将置身于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全球性市场。在这种发展格局下,金融业国际化的实现从根本上取决于金融体系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就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体制、政策和法律诸多约束,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一方面,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存在着规模偏小、资金实力不足、资产质量状况不理想等问题,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利润、规模、资本回报率、资本充足率、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业务品种单一,业务发展的空间和回旋余地较小,服务功能不完善。而西方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助推下,金融业已由传统的媒介金融发展到交易金融阶段,“综合化金融经营”成为各种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方向,有效地提高了金融业总体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基于这种比较,在分业体制框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无法与综合化全能经营的金融集团进行竞争,甚至难以在国内市场上应付外资银行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国际金融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调整经营战略,积极探索和构建全能银行势在必行。

2.通过建立全能银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由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到位及其他原因,我国银行业目前还暂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的实施实际上是把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更狭窄的范围内,这样会使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进一步集中和扩大。同时,绝对化的分业经营会压抑甚至窒息我国本来就先天不足的金融体制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全能银行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增强金融业创新的空间和能力,为业务范围的拓展、客户和信息资料共享、收人结构的调整和盈利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2002年12月25日,“中信控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集中了中信集团的全部金融业务。其中,包括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嘉华银行、信诚保险、长盛基金管理公司。“中信控股”公司成为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大局下实现联合经营的第一例。从宏观角度讲,建立全能银行有利于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对于一个开放经济体系而言,金融安全既取决于外部因素冲击的程度,更取决于内部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及抵御外来冲击和内部风险的能力。虽然在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高的条件下,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可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但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特别面对我国加入WTO这一客观事实,现有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在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基础在于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制度,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能力。为此,必须积极探索和构建全能银行,发挥金融协同效应,应对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六、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一)从国内银行的同业分析角度来看,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的准备情况最好,甚至在目前达到了美国银行业的水平,但其他方面比较起来,基本处于行业平均水平;浦发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最好,主要得益于其注重银行传统业务的稳健发展和良好的内部管理能力,但其存贷款的期限结构不平衡的情况也最为突出;招商银行已初步利用其技术优势形成了较为特殊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非利息收入水平一枝独秀以及资产运用渠道的相对多元化,但是其资产质量情况以及在资本充足率状况方面的技术处理,使其稳健经营的形象打了折扣;深发展主营的存贷款业务特别突出,票据业务也是其强项,但是资产的质量问题和盈利能力成为其持续发展的羁绊。

(二)通过与美国银行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上市银行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点上:1.不良资产的包袱较重,盈利资产的占比偏低。同时,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水平还显不足;2.资产的营运和管理能力较低,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渠道都相对狭窄,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远远低于美国银行;3.资本充足率水平令人担忧。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水平偏低,加上片面追求规模增长,导致未来持续的资本需求压力。

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上市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收入利润率已经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银行,表明国内银行在控制费用支出、增进资本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能力。

(三)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笔者切实感受到国内银行与美国银行在观念上的重大差异。如对投资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对资产规模扩张的认识、对存贷比指标运用的认识、对费用支出和盈利产出关系的认识等等。这里,在总结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也想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提一点粗浅的建议:1.改变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失职,将使银行背上沉重的包袱。强化风险管理,不应该仅仅盯住存贷比等单个指标的数值,资金来源与运用中的期限匹配控制和严格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才是信贷风险管理的根本。2.银行没有规模是不行的,但片面追求规模增长,并不能够实现使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从趋势上看,未来资产营销比存款营销对于银行的稳健、持续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3.银行持续盈利能力的获得和维护,仅仅依靠压缩和控制费用支出还远远不够,如何提高资产的营运和管理能力、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才是维系和增强银行盈利能力的根本课题。4.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休戚相关。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适时拓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为商业银行创造稳健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应该成为银行监管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

篇二:《货币银行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4 分。)银行按超过3次

1.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比率,即流动性资产平均余额与流动性负债平均余额之比不得

低于(C)。

A. 15% B. 20% C. 25% D. 30%

2.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C ),

且其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 负债业务 B. 资产业务 C. 表外业务 D. 中间业务

3.以下不属于企业信用的是(C)。

A. 签发商业票据 B. 消费信贷 C. 发行债券融资 D. 发行商业票据

4.信用货币划分层次的依据是(A)

A. 流动性 B. 交易性 C. 储藏性 D. 货币性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 A )。

A. 可贷资金量减少 B. 可贷资金量增加 C. 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D. 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6.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 A)是个关键。

A. 社会总需求 B. 收入分配 C. 经济结构 D. 财政收支

7.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文件“巴塞尔协议”,该协议的核心内

容是( B)。

A. 资产风险 B. 资本分类 C. 市场纪律 D. 监督检查

8.中间汇率是指(A)。

A. 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B.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的算术平均

C.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D. 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多项选择题(共 4 道试题,共 12 分。)

1.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具有以下性质(ABD )。

A. 汇率制度是以信用货币本位为基础 B. 无法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C. 可以实现国际收支的银行按超过3次

自动调节 D. 以浮动汇率制为主导

2.世界银行集团包括(ABC ) 。

A. 国际金融公司 B. 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C. 国际开发协会 D. 多变投资担保机构

3.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ACD )。

A. 金融制度创新 B. 金融组织机构创新 C. 金融业务创新 D. 金融思想创新

4.治理通货膨胀的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BCD )。

A. 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 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C. 提高再贴现率 D. 通过公

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金融监管从对象上看,主要是对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的监管,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不属于

其范围。(B) A错误 B正确

2.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正相关。(A) A错误 B正确

3.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表现。 (A) A错误 B正确

4.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 (B) A错误 B正确

5.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A) A错误 B正确

四、填空题(共 4 道试题,共 8 分。)

1.通货存款比例取决于 ( 居民,企业 )的持币行为。

2.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属于( 间接信用 )。

3. ( 金融国际化 )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4.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实质是平衡还是失衡要区分自主性交易和( 调节性 )交易。

五、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16 分。)

1.存款货币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用货币

2. 出口信贷 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

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出口信贷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贷款由出口方提供,并且以推动出口为目的。

3. 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将其影响导入一国经济银行按超过3次

的实际领域,达到既定的目标,这就是货币政策的目标,又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4. 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

利率的各项措施。

论述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如何区分票据贴现与票据承兑?

① 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其贴现期限短,一般不超过6个月,而且可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尙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② 票据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承兑为汇票所独有。汇票的发票人和付款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发票人签发汇票,并不等于付款人就一定付款,持票人为确定汇票到期时能得到付款,在汇票到期前向付款人进行承兑提示。如果付款人签字承兑,那么他就对汇票的到期付款承担责任,否则持票人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2.何谓流动性陷阱?你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流动性陷阱吗?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己降至一无可再降的低点后,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每人都只愿持有

货币,货币需求会变为无限大。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无力再加控制。” 利率降至r*后,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即为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表明当利率降至r*时,货币需求的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点上,央行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应量,都会被巨大的货币需求所吞没,因而对物价和投资不产生任何影响。之所以会有我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是和我国前几年的连续降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流动性陷阱”以利率的市场化为发生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货币供给增加,趋于无穷大的投机性需求阻碍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情况下才会发生。我国目前的主要利率仍然为管理层所直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利率的下降之间没能直接、必然的内在联系。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未必下降;货币供给不增加,利率仍有可能下降。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情况。

3.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答:不是好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能持续的国

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升值的压力,导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攻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强化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的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的就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效中的贸易磨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篇三:《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第三次任务》

3. 【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 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

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要求:

(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解题思路:

(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

(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

(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解答:

21世纪中国应对入世的承诺,以银行上市,引入外资战略合资者的方式对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引来了国内各界人士对“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从网上很多数据看,国有银行每股价格相对于股市上其他股票确实低了很多。我认为问题并不在此,我们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所谓贱卖,不是股票上市时股价便宜了,而是作为国有企业,本来是全民所有制的产物,但现在却被少数人以极低价格收购 。为什么要贱卖呢,说白了,还是因为是全民所有的东西,也就是说原所有者不是一个人,而是10亿个人,一人只有一点,所以卖少了大家都不

心疼,卖多了购买者却会心疼 国有银行上市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巴不得多卖点钱呢,把股市搞牛了才上市就是这个目的。 关键是未来的法人股、职工股的分配才是是否贱卖的关键

首先我们不要总盯住别人的腰包,别人在我们这拿回了多少的钱。而是要看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占了多少比例。以中国的三大商业银行为例,外国资金投资中行、建行、工行的股份只有5%――10%对于这些小股东来说他们的收益在这几年会有很大的回报,可是我们呢?虽然向上面所说到的到2005年为止,中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0%的净资产溢价;建行的股权转让获得了17%的溢价;工行的股权转让也获得了15%的溢价。这个溢价比虽然不高,但我们要想一想,这十几个点的收益是在别人投资候我们占据着大股东的情况下的收益,如果净核算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再有,一位参与国有银行引资谈判的外方高层说,最终确定的股权转让价格是谈判双方协商的结果,只要双方都认可这个价格,并且不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形,就不能说这是在贱卖国有银行。并且外资参股之后,这些银行的国有股权仍然占很大比例,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国有股权将来的价格。即使当前向外资转让股权的溢价水平不高,这些银行上市后,如果IPO价格以及市场交易价格大大高于战略投资者的参股价格,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受益的同时,占大头的国有股权的持有者——财政部(国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还有我国的政策是,单一银行的外资占比不能超过25%,单个外资投资者不超过20%,并且对投资者不是谁都可以的,要符合五个标准:投资所占股份比例不低于5%;股权持有期在三年以上;派驻董事;入股中资同质银行不超过两家;技术和网络支持。

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对外商的投资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那么现在呢?我们还需要招商引资吗?当然不需要。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并且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我们的工资水平低,各方面在国际上都很有竞争力。我们的银行也如此,股份卖的便宜与否,受益的多少,我认为不是国家的目的,而我们的金融企业向国际化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才是主要的。

持银行被贱卖的观点的人主要依据是1.境外战略投资者从汇金公司平价购入中行和建行的股权,外资没有花费任何溢价,占了很大的便宜。2.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时,没有对中资银行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和计算。3.中国银行业的股权交易正演变为卖方市场的局面。

对这种认为国有银行被廉价地贱卖乃至威胁金融安全的观点,几乎所有的当事者都做出了回应,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说:"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IPO)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两个环节,虽都涉及定价,但机制、对象、策略有很大不同,两种情况很难直接比较。从定价机制看,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是一对一谈判,IPO定价则是公开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推销;从定价对象看,战略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战略投资者愿意与引资企业长期业务合作,共担风险,往往要承诺较长的股票锁定期,承诺竞争回避。公众投资者更多考虑股票投资收益,可能长期持股,也可能短期投机。因此,战略投资者在IPO前入资的认股价格一般要低于IPO价格;从定价策略看,引入国际知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因此,在引资定价过程中,按国际通行惯例,通常都要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又说:"如果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资产增加、财务信息不真实,连生存都难以为继,这才是真正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最大隐患。"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在报社记者时说:"交行和汇丰的合作,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双赢战略,不能从汇丰赚钱就得出我们亏本的结论。每股1.86元的入股价格,相当于交行2003年末每股净资产的1.76倍,此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市净率最高的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的1.8倍,最低的是花旗银行入股浦发银行的1.54倍,我们的定价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汇丰入股使我行资本充足率及时达标,溢价部分使我行每

股净资产上升了0.17元,相应提高了我行IPO的定价基础,汇丰概念对我行IPO的成功和股价后市稳定都起到重大作用。另外,刚才我也提到了,股价上升受益的不仅是汇丰,国有股的增值更大。应该说,我们和汇丰的合作成效显著。通过合作,交行既引进了资金,更引进了管理、技术、人才和品牌,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与汇丰的合作是符合交通银行长远利益的。" 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回答得更干脆:"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不把金融体系整治好,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可能中断,甚至可能遭遇危机。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可以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改变'官商'文化,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现有的银行既不是金山也不是废墟。如果不真正从机制上脱胎换骨,那么国内许多银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不能够为正值,反之可能为负值。一个负价值的企业或行业,股票是发不出去的,更谈不上卖得贵了还是贱了。"

银行"贱卖论"之争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国有银行改革攻坚之复杂、之艰难,也从另一个侧面提示人们,金融改革等不得也急不得,对于种种可能出现的失误甚至是风险,应以殚精竭虑之心充分评估,应以如履薄冰之心小心操作。但是,它却不能引导出这样的结论:即困难已大到难以克服,市场化改革的路走错了。一句话,国有银行改革既需要大智慧、大魄力,也需要大胸怀、大视野。

篇四:《银行卡密码输入错误超过3次后怎么办?》

如果发生输入三次密码错误情况,柜员机首先会提示密码错误、交易已经取消,目前所有银行柜员机不会在三次密码错误后吃卡,但贵卡肯定会被冻结,必须在周一至周五正常营业工作日,携带开卡本人身份证件原件,到开卡行办理解冻,柜员卡才能正常使用。 提问者评价 分给你了。。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银行按超过3次》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网上银行登录超过十次 工商银行密码错误3次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银行按超过3次”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银行按超过3次"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279806.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