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试题 >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6-09-26 13:10:45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5篇)...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

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材料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

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弥望:“弥”字的意思是“遍、满”。

B. 酣眠:“酣”字的意思是“尽兴、畅快”。

C. 潭柘寺:“柘”字读音为“zhè”。

D. 驯鸽:“驯”字读音为“xún”。

2.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句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荷香比喻为“渺茫的歌声”,使其由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B.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与“静静地”搭配使用,表现出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却毫无声响,幽静幽美。)

C.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细数”一词写出作者观景时悠闲、惬意的心态,表现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

D.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此句在段中起总括作用,引出下文对槐树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故都之秋的独特韵味。)

3. 这两则材料表现出的意境,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解释你喜欢它的原因。(5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4—7题。 ①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

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

②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

③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

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

B. 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意思是躲着对方目光。 .

C. 请辞矣 辞决:辞别,告别。 .决.

D. 士皆瞋目 瞋:发怒。 .

5. 请对选文中出现的五处“以”字做分类梳理。(2分)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6. 中国古典小说中通常每一回都有一个回目,比如《水浒传》的第十五回回目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回目的主要功能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形式上一般采用两个基本对仗的句子。请按照提示,为选文写一个回目。(2分)

7. 第④段中荆轲对太子丹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第⑤段中在易水河畔他却又唱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前后矛盾的?请阐释一下你的理解。(4分)【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8—10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 你读了《涉江采芙蓉》后,想进一步了解这篇作品,下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对你最有帮助的一组是(2分)

A. 《史记》《楚辞》 B. 《资治通鉴》《诗经》

C. 《后汉书》《文选》 D. 《晋书》《玉台新咏》

9.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10. 《涉江采芙蓉》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你认为在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8分)

①女也不爽,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诗经·氓》)

②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④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⑥惨象,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2. 作者在第⑥段写听梁任公讲演二十余年后,在渡口候船渡河时所见,使他“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这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 本文语言简练传神,请从文章中任选语句进行分析。(4分)

14. 作者评价梁任公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你认为梁任公这三个特点哪一个最吸引你,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5. 假如你是一名报社记者,请你根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次演讲。自拟题目,不超过200字。(10分)

16. 孔子认为交友应“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你与这样的人交过朋友吗?请以“我的一位益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0分)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新课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

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 )

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2.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废除科举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

B.科举制度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入,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

C.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掌控了农村基层政权。

D.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

3.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篮。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牵及英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审.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覘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日一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

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

D. 帝以践阼岁久 践祚:登上帝位 ..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城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 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口。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聋,来者曰多。(5分)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①王 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年)已经七十五岁。

8.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的“ , ”表现了其向往美德,坚持真理,为自己的理想现身而不后悔的意志。

(2)在《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 , ”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正是为了

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他还是平静下,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也许世界上从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

(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学和诗一样让我喜欢

很多人觉得搞数学很枯燥,谷超豪却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

1946年,在浙江大学他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开始了研究数学的历程。因为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两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立叶分析专题讨论。从两者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而且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从1948年到1956年,谷超豪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在苏步青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数学研究生涯,在K展空间、仿射联络空间及芬斯拉空间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展现出数学方面创造性的才能,迅速成为苏步青领导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学术骨干。

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瑞艾特曾经在法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这样介绍谷超豪:“谷超豪先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我最初是通过他的著述认识他,特别是他首次阐明的关于杨——米切斯场的存在定理的著作。这项由一位数学家完成的关于物理问题的工作是谷超豪先生独特、高雅、深入、多变的工作风格的典型范例。他是一位向难题进攻(有时是几何学,有时是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解决难题的偏微分方程专家。”

这段话是对谷超豪数学人生的精妙写照。谷超豪正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一个喜欢挑战难题的人。

1956年,正当谷超豪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引人瞩目的时候,他却敏锐地看到尖端技术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满足国家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他毅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偏微分方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中。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导弹“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做出了贡献。

“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谷超豪说。

谷超豪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三)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材料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

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弥望:“弥”字的意思是“遍、满”。

B. 酣眠:“酣”字的意思是“尽兴、畅快”。

C. 潭柘寺:“柘”字读音为“zhè”。

D. 驯鸽:“驯”字读音为“xún”。

2.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句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荷香比喻为“渺茫的歌声”,使其由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B.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与“静静地”搭配使用,表现出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却毫无声响,幽静幽美。)

C.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细数”一词写出作者观景时悠闲、惬意的心态,表现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

D.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此句在段中起总括作用,引出下文对槐树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故都之秋的独特韵味。)

3. 这两则材料表现出的意境,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解释你喜欢它的原因。(5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4—7题。

①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

②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

③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

B. 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意思是躲着对方目光。 .

C. 请辞决矣 辞决:辞别,告别。 ..

D. 士皆瞋目 瞋:发怒。 .

5. 请对选文中出现的五处“以”字做分类梳理。(2分)

6. 中国古典小说中通常每一回都有一个回目,比如《水浒传》的第十五回回目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回目的主要功能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形式上一般采用两个基本对仗的句子。请按照提示,为选文写一个回目。(2分)

7. 第④段中荆轲对太子丹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第⑤段中在易水河畔他却又唱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前后矛盾的?请阐释一下你的理解。(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8—10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 你读了《涉江采芙蓉》后,想进一步了解这篇作品,下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对你最有帮助的一组是(2分)

A. 《史记》《楚辞》 B. 《资治通鉴》《诗经》

C. 《后汉书》《文选》 D. 《晋书》《玉台新咏》

9.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10. 《涉江采芙蓉》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你认为在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8分)

①女也不爽,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诗经·氓》)

②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一)》)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④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⑥惨象,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

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2. 作者在第⑥段写听梁任公讲演二十余年后,在渡口候船渡河时所见,使他“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这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 本文语言简练传神,请从文章中任选语句进行分析。(4分)

14. 作者评价梁任公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你认为梁任公这三个特点哪一个最吸引你,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5. 假如你是一名报社记者,请你根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次演讲。自拟题目,不超过200字。(10分)

16. 孔子认为交友应“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你与这样的人交过朋友吗?请以“我的一...位益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0分) ...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四)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

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材料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

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弥望:“弥”字的意思是“遍、满”。

B. 酣眠:“酣”字的意思是“尽兴、畅快”。

C. 潭柘寺:“柘”字读音为“zhè”。

D. 驯鸽:“驯”字读音为“xún”。

2.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出现的句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荷香比喻为“渺茫的歌声”,使其由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B.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与“静静地”搭配使用,表现出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却毫无声响,幽静幽美。)

C.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细数”一词写出作者观景时悠闲、惬意的心态,表现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

D.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此句在段中起总括作用,引出下文对槐树的描写,形象地表现出故都之秋的独特韵味。)

3. 这两则材料表现出的意境,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解释你喜欢它的原因。(5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4—7题。

①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

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

②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

③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

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血濡缕 濡:浸湿,沾湿。 .

B. 人不敢与忤视 忤:逆。意思是躲着对方目光。 .

C. 请辞决矣 辞决:辞别,告别。 ..

D. 士皆瞋目 瞋:发怒。 .

5. 请对选文中出现的五处“以”字做分类梳理。(2分)

6. 中国古典小说中通常每一回都有一个回目,比如《水浒传》的第十五回回目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回目的主要功能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形式上一般采用两个基本对仗的句子。请按照提示,为选文写一个回目。(2分)

7. 第④段中荆轲对太子丹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而第⑤段中在易水河畔他却又唱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前后矛盾的?请阐释一下你的理解。(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8—10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8. 你读了《涉江采芙蓉》后,想进一步了解这篇作品,下面所列的参考书目对你最有帮助的一组是(2分)

A. 《史记》《楚辞》 B. 《资治通鉴》《诗经》

C. 《后汉书》《文选》 D. 《晋书》《玉台新咏》

9.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10. 《涉江采芙蓉》一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你认为在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8分)

①女也不爽,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诗经·氓》)

②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④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⑤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⑥惨象,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

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⑦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⑧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⑨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⑩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

而记之。

12. 作者在第⑥段写听梁任公讲演二十余年后,在渡口候船渡河时所见,使他“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这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3. 本文语言简练传神,请从文章中任选语句进行分析。(4分)

14. 作者评价梁任公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你认为梁任公这三个特点哪一个最吸引你,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15. 假如你是一名报社记者,请你根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次演讲。自拟题目,不超过200字。(10分)

16. 孔子认为交友应“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你与这样的人交过朋友吗?请以“我的一位益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0分)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五)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 Ⅰ 卷

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每题3分,共18分。

19世纪之前的西方文学产生了许多文学巨人,他们习惯于在小说中对人物的思想进

行连篇累牍的辩晰。当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创作了值得世代中国人引为骄傲的不朽 ......

名著时,西方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雨果们也在创造着同样辉煌的篇章。那一部部脍 炙人口的文学经典必将穿越今后的无数世纪,始终照彻人类历史的夜空。 .......

那么,究竟哪些作品能称得上文学经典呢?正如那些公认的不朽名著所明白 甲

(昭示/揭示)的那样:文学经典指的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反映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反映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创作。这是了解一个时代最应该阅读的作品,正像了解中世纪的意大利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必须读莎士比亚,..

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必须读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样。另一方面,西方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思想家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个思想的巨人在作品中提供了堪称人类最深刻与最博大的思想,探究了人类生存的处境,追问着存在的基本问题,他们为我们酣畅淋漓地展示着文学经典的思想魅力。

博尔赫斯则这样界定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

是世世代代的人 乙 (出于/鉴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密的忠诚阅读的 ..

书。”这是从读者阅读的角度提供对经典的界定。博尔赫斯启迪我们,经典不是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那....

些蒙着厚厚的灰尘让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而是那些与读者的种种需求息息相关的鲜活的文学话语。


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相关热词搜索:2016学年高一试卷分析 2016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shiti/65572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