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与教师对话

与教师对话

2016-01-06 09:05:4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与教师对话篇一《与幼儿教师对话》 《 ...

与教师对话篇一
《与幼儿教师对话》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接着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接着便进入了第二章:“自尊与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凯兹博士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 “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思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这个初学者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

大的努力。

我的收获是: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其实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3、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三个问题:(1)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要会判断分析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2)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也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幼儿。(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对于教育策略是否得当、课程设计与学校设施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等进行反思。

4、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因此,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面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愿退让的一方,我一定会在“××,你再玩5分钟,就换其他人玩。”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想玩别的,老师也会帮你!”这关键的后半句话让孩子明白自己与他人一样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

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还只是个孩子,不管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观察、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包括 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这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不过了,而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

文中谈到了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时应关注:(一)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吧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同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应该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判断,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情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儿教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角色而争吵。反思自己平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己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

与教师对话篇二
《家长与老师对话》

连晟妈妈 17:27:13

刘老师:您好!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您又要辛苦忙碌了。

连晟妈妈 17:31:17

开学几天了,今天工作不忙就去接连晟,一路上的交流,我深思熟虑后还是写这封信给您。

连晟妈妈 18:06:51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接到连晟和何一凡,最近他们总是一起结伴上学和放学,看到他们情绪低落,就问他们。他们俩说今天让同学周雨打了,我就问,人家为什么打你们,打人总要有个原因吧,不可能就无缘无故打你们俩,何一凡还把手给我看说阿姨这是他们打的,小手是都抓伤了,连晟也说周雨踢他肚子。我说,这件事情刘老师知道吗?连晟说您不在,我问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们没有想过告诉老师吗?你们俩不敢告诉老师,怕周雨更加欺负他们,报复他们。我听到感觉很吃惊,小孩夸张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我就问周雨为什么就欺负你们俩,不欺负别的同学呢?连晟是这样告诉我的,他说他和何一凡不想和他们一边,不想听从周雨的话,不想顺从周雨的安排,所以周雨就打他们,连晟说班上男生差不多都和周雨一边。我就问,就因为这个原因吗?我反问连晟为什么不能和周雨一边呢?他说,他不想,他说周雨太自私,无理,强迫同学和威胁同学。今天连晟告诉我一句话,让我惊讶,他说妈妈周雨踢我肚子好痛,我本想也和他拼了,但是你又让我在学校打架,我只好忍了。我最后问,你们不想办法保护自己,以后周雨欺负你们,你们如何应对呢。你们打不过他,但是可以用智慧保护自己,连晟和何一凡都无语,连晟回到家伤心的哭个不停。具体的事情我也不清楚,小孩之间的争吵,我也从不参与,我相信刘老师您也不知情,现在的小孩的确思想丰富。 连晟妈妈 18:14:36

我不让连晟在学校打架欺负同学。

连晟妈妈 18:23:20

我让他们俩自己要不写信告诉您,把事情的原因告诉老师,老师也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我们家长不可能去学校质问一个孩子。更何况我们还搞不清楚事情的状况。

连晟妈妈 18:27:37

连晟说他怕周雨,他说周雨喜欢打人,他怕打他,我听了也无助,只能鼓励他了。让他以后多用用脑子,灵活点。

2014-02-20

春天的童话 11:40:46

看了你的留言,我仔细询问并调查了此事,昨天回家他哭个不停,可能是他想起了“新仇旧恨”,心里难过,上学期连晟和周羽的确发生过矛盾,连晟从未向我讲过此事,今天我告诉他,在校老师像家长一样,遇到自己不姐解决的事一定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你解决,如果把发生的事及时告诉老师,老师及时进行了处理,就不会发生后面的矛盾,他答应了。周羽也认了错,表示以后要和同学团结友爱。昨天的事,连晟歪曲了事实,我叫来当时在场的余鹏博、何一凡、林城锋,他们都说周羽和连晟胳膊碰胳膊,并且演示了动作,三人演示的动作一样,没有碰到肚子,何一凡的手是宋睿哲不小心抓伤的。相处了几年,每个人都有几个好朋友,并不是都站在周羽那一边,周羽在班上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连晟妈妈 13:47:44

嗯,谢谢刘老师的明智,我也是什么事都不知道,连晟也不说,我也不会听片面之词,我这儿子人小鬼大,对他我还是了解些的,没办法教育不是拔苗助长,只能细水长流。

连晟妈妈 13:48:58

如何教育孩子,特别是男孩,我真是无能。

连晟妈妈 14:17:25

刘老师:从连晟进小学,您一直带他升年级,他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总是给您添麻烦,我希望他大一岁会有些变化,他是一年不如一年,每年都在退化,现在孩子大了,打骂的管理肯定不行伤他自尊,讲道理他不受用,不好意思刘老师才开学又麻烦他,这孩子麻烦你多多费心,我感谢!

与教师对话篇三
《探索与感悟——和青年教师对话》

设计:感悟与规划,自由发言与点名发言,上下互动交流,为应合“教育民主与教育科学”,今天上午的培训会改为研讨交流会,我不搞一言堂,不搞大讲堂,要搞大家言、大家堂,在研讨过程中,我随机点名互动。要求各位听好、思考好、互动好、充分展示个人智慧!

探索与感悟

——和青年教师对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叙教育和教育改革,相互分享教育幸福和改革快乐,共同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无穷趣味。

在座的各位幸福,适逢教育盛世,且没有茫然转出。由此可见,大家都很智慧。与智者聚, 很快乐,但又深感不安:不知说什么、怎么说。而今天有机会,我很珍惜,斗胆说起,说对了共勉,错了请大家赐教。占用各位一些时间,我很不安,努力研讨好,争取在互动中能给我,给大家一点启示,若此,我们算达到了目的。共说三个方面:一是解读教育,二是适应教育,三是规划无悔的教育人生。

一、智慧的教师对形势有正确的认识(对教育形势的解读)(解读教育)

(一)中央“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提出,预示了教育春天的到来。

什么叫战略:战略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总方针、总计划。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这是国人的共识,将教育和教师凸显出来,臵于国人的关注之下,智者自悟自信显身手,无愧自己,无愧学生,无愧社会,享受了职业幸福和职业尊严,并欢快地度过美好的教育人生。愚者昏昏然茫茫然自愧不如,精神萎靡,无激情无动力,不学无术, 享受不到职业幸福和职业尊严,其教育人生在无奈中度过,不能扬眉吐气,其职业成效日不如日,最终

空空如也,收获悲哀!

这智者热爱生活,拥抱生命,活在阳光里,走在春风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般高寿;而愚者则厌倦生活,浪费生命,心理阴暗,环境恶劣,认为周围的人都是魔鬼,这样的人离地狱近,人际关系差,身心欠佳。因此,春天既孕育生命和进步,也孕育无奈和阴暗。

3、国家竞争是人才竞争,是人力资源制高点的抢占,振兴教育是国家行动、国家意志。

教师职业体现国家意志,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因此,不能说教师职业平凡!这是认识和观念上的更新,也是认识和

观念上的创新。当代教师身处三尺讲台,胸怀祖国,把个人职业与国家命运连在一起,与世界命运连在一起,有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潜意识,通过教育行为,通过学生去实现去实现。因此,有使命感的教师都是思想家,都有政治抱负。国家好起来,个人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已成为全体优秀教师的共识!

4、国家行动史无前例:教育投入——高校、高中、义务教育;

教师工资 及办公条件等。

5、教师在行动:全体教师(全国约1014万名教师)在行动——学习提升、合作竞争、交流发展,开垦着荒漠,布设着绿洲,助推着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6迎春添彩

“春风已渡玉门关,羌笛不须怨杨柳”。教育的春天已悄然走来,悄然得让我们不知所措。美国哈佛大学已为“问问你能做什么”等语句注册商标。这源自肯尼迪总统1960年就职演说中的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而且是悄然无声的,小草在春天里没有怨恨杨柳遮天蔽日,也没有怨恨自己没有名字,但它却那样执着快乐地吐着绿;它没因杨柳的高大而自卑,也没因自己的微小而自愧。因为它深深地爱着身边的土地,它和杨柳一起奉献着绿意。正是参天的杨柳和无名的小草包容融合,浑然一体,才生成了绿的世界,绿的海洋。所以,不论我们是小草或是杨柳,我们都应该珍惜春天,拥抱春天,

为春天助威,为春天呐喊,为春天增添色彩,分享春之成果。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消除怨气,增加锐气,振奋精神,乐观自信。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春之成果源于教育,源于教师,源于我们昔日的拼搏,我们为春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我们也都分享了春的温暖和春的慈爱。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教育形势:无论你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春的到来,而“春风已渡玉门关”,真可谓:爱你没商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职业:受人尊敬、待遇相对较高、带薪休假;教师的婚姻状况、家庭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发生了重大改变;重新审视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职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性。

二、适应教育

新时期教育形势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新要求。这种要求会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教师在这样一个灵动的教育环境里,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应不断地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不断创新变化否定生成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分玩味着改革的快乐和成功的幸福,而另一部教师则感到十分困惑和痛苦。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胆略和智慧决定了这两部分同志的不同感受和体验,也决定了这两部分教师的教育成功与失败。适应教育,是一个认识形势,认识自己,改革自己,否定自己,开放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适应灵动而深刻变化的教育形势。

(一) 拓展师德内涵,提高师德修养。

关于师德,我们都不陌生。德是从业之道,是对我们职业行为的规范,规范我们哪些道儿可走,哪些道儿不可走。近些年,尤其从2000年开始,“重塑师德形象”提得很响亮,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师德失范现象得到了有效遏止,我们好象已把这项教师教育的关键课题做好了。其实不然,因为,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我们不能满足于不体罚学生,把一颗爱心献给学生,蜡炬成灰奉献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把“我的学生是否爱我?我是否在无意识中伤害了学生?我的学生在我执教这一年里流失了多少?我的管理方式、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作为教师,就是研究人和教育人,我究竟研究过学生吗?研究过教育规律吗?我是否有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我是否在成全教育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教育人生?我的身心健康吗?我的言行是否体现了国家意志?等等,这些远没有列完的问题,都是师德的灵动内涵,是师德的丰富和拓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无私(甘愿)奉献,爱岗敬业”这一主题仅仅作为口号喊一喊,或者理解得太肤浅,而要把这一主题厚重起来,丰富起来、拓展开去……

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师德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平常的社会人,能做到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可以;作为有特殊职业感的教师,还应该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而作为好教师、名师,

与教师对话篇四
《与特岗教师对话》

与教师对话篇五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1》

学习《与幼儿教师对话》心得体会

王晓丽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

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2013年7月

与教师对话篇六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为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寻根溯源——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受到幼教领域的关注,成为大家研究与讨论的核心话题。在假期我认真拜读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撰写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在这本书中为幼儿教师的教育技能寻根溯源。

一、观察从何处入手。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所感、所思、所为,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根据幼儿教育的特质,学会观察幼儿更是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技能。观察什么,针对一个儿童或一个现象,观察需要持续多久,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书中分别陈述了以下11项观察指标: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大小便习惯、情绪的变化、游戏的变化、好奇、对权威的反应、友谊、兴趣、自发的情感、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成人可以根据这些方面观察到的现象,对儿童的发展是否正常做出评估。至于观察的时间,书中这样陈述:“对于3岁的儿童,需要先观察他们在这些指标上的行为3周,提供充足的行为样本,作为以后评价的标准;4岁儿童则需要4周左右的观察期,5岁的儿童则再加上一周的观察时间„„成人可以按此公式计算收集行为样本的时间。”

通过对我们一线教师平时工作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虽然也重视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但观察的内容不够广泛,观察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标准,更是从未这么系统地观察、分析与记录过,好多时候的观察是处于一种无意识和下意识状态,能看到多少是多少,真正有意识、有系统的观察很少。确实,也只有通过如此详细与持久的观察,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儿童,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去努力实践的。

二、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

幼儿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是在所难免的,如何来有效地处理这些行为,还必须探究产生这些行为的根源。本书以“幼儿的扰乱行为”为例,分析了行为起因的三种类型:制约型、情感型、社会型,并分别论述了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治标又治本”的改善。对制约型的幼儿,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即当孩子出现扰乱

行为时,成人忽视他的行为,或改在他出现良好行为时,才赞赏或鼓励他。对情感型的幼儿,需要使用宣泄情绪的方法,成人必须提供机会让幼儿发泄或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恐惧及紧张感,同时也要提供机会让幼儿习得新的技巧与信心。对社会型的幼儿,直接教他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足够了。

其实幼儿的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其产生的缘由,或复杂,或单纯,当我们的教师面对这些行为时,专业的技能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分析幼儿的表现,思考产生行为的原因,实施“对症下药”的策略。

三、坚持教育适量的原则。

凯茨教授认为,在讨论促进幼儿发展的要素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这就是教育的适量原则。适用此原则的例子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她还举了很多实例,如:要发展幼儿“适度”的自尊,避免幼儿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的目标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等等。教育的“适量原则”对我们日常的幼教工作应该是很有启示作用的,如: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不等于把墙面贴满,空间挂满;要让幼儿有适度的自我肯定(即自信心),但过度自信就会使幼儿自傲狂妄;教学活动中要让幼儿有一定的兴奋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过度的兴奋就是烦躁,就如凯茨博士书中所说:“(过度)兴奋是毒瘾反应模式,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局限于永无止境的提供与接受上„„一个具有教育性的活动或游戏,应该能长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能鼓舞幼儿参与的热忱„„而不是仅仅引起幼儿的兴奋与趣味。”;对孩子的爱也要适度,过分的爱就是溺爱。教师在教育中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做到“适可而止”,切忌“矫枉过正”,这也许很难,但教育的水平也许就体现在这个“度”上。

四、什么是适宜的教学。

凯茨教授对适宜性教学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都有全面而深刻的分析。长期以来,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一直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该如何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幼儿园、自己幼儿园孩子的课程与教学呢?凯茨教授有关适宜性教学的识别的论述对我们很有启示。凯茨教授认为,要识别适宜性教

学,首先要回答下面三个问题:一是“要学什么?”,二是“什么时候学好?”,三是“如何学最好?”。第一个问题涉及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第二个问题则与儿童发展相关,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与知识可以协助幼儿园解决“什么时候该教什么”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了解儿童发展理论,特别是各个阶段的动作、语言、思维等发展特点及相对应的学习方式);第三个问题则与教学方法有关,必须考虑整个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以达成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在“要学什么”中,凯茨教授提出了四种学习目标,即:知识、技巧、气质、情感,这里的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相当持久的心智习性或在不同场合中所表现的典型回应方式,如对工作的坚持、好奇、慷慨、尖酸、阅读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等。可以看出,凯茨提出的四种学习目标与我们新课程中的三位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也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相一致的。凯茨教授认为,“原则上,如果教学能平等地且同时涵盖上述四种目标,就属于适宜的教学;如果教学只强调习得知识和掌握技巧,而忽略须同时加强儿童使用该知识与技巧的气质,就属于不适宜的教学。同样的,如果知识与技巧的学习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于该知识与技巧或学校的厌恶与排斥,且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累积,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不适宜的。类似的,如果教学能成功地带给儿童喜悦、欢愉、有趣、好玩、兴奋的感觉,但是却没有习得我们想要的知识和技巧,也不能算是适宜的教学。”这段话论述得多精辟、多清楚啊!看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华师大李季湄教授所说的一段话:“教育就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恶学习?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越来越自卑、消极、自我中心?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不断增长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还是变得越来越悲观、畏缩、情感冷漠?这些都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标准之一。”这四种学习目标,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四方兼顾,可以说,四项缺一,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为零和负数。

对于“什么时候学做好”,凯茨教授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个层面,一个是发展的常模层面,另一个是发展的动态层面。发展的常模描述的是有关儿童在某个年龄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如什么时候了解时间概念、守恒概念等。发展的动态层面则并不把儿童与同年龄层儿童的行为做比较,而是比较儿童自己在不同时间的成长,它又可细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次层面:第一个次层面处理有关个人如何

随时间与经验改变的部分;第二个次层面是有关延宕的影响,也就是早期经验如何影响幼儿日后发展;第三个次层面是有关重复或经常经历的经验长期累积所造成的影响。“延宕影响”和“累积经验影响”值得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例如,幼儿偶尔几次对学习中的问题感到困惑,如果反复经历,就会影响他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幼儿偶尔和同伴一起玩几次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最多产生一点点的效果,但如果经常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游戏,就会对他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由此又想到,一个孩子能做什么并不表示他就应该做什么,决定某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做什么”的是属于常模的评量,而决定某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什么”则应视对于个别孩子可能产生的动态的长期的影响而定。现在好多家长,甚至个别幼儿园提早教孩子进行读写识字等活动,也许孩子能学得很好,有时似乎还很感兴趣,但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又有什么良好的影响呢?凯茨指出,以儿童的意愿与愉悦作为判断教学是否适宜的标准有其潜在的危险,我们必须思考教学与活动所可能产生的延宕的影响与累积的影响。„„原则上,适宜的教学应该在考虑如何教授某种知识与技巧时,同时考虑如何加强儿童使用该知识与技巧的气质和对该知识与技巧的喜爱。看来,像“教学活动只要幼儿开心就行”之类的想法是值得推敲的。

对于“如何学最好”,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学法,包括教学所用的方法、活动、材料及其一切为达到学习目标并考虑儿童发展后所涉及的事宜。凯茨认为,知识与技能可以经由教导与其它过程促进,但是,气质与情感确无法由直接教导中习得,气质与情感可以看成是“附带的学习”。凯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良好气质和情感通常是在学习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它不可能通过单独的“教”传授给幼儿,必须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的培养而得。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花在非正式活动的时间应该越多。

五、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在幼教改革中,我们关注最多的、谈论最多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莫过于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什么是 “专业的幼儿教师?”“专业的幼儿教师有哪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怎样区分幼儿教师专业与非专业的行为?”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这一章里,凯茨教授为我们做了独到的阐述。难能可贵的是,她没有进行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一个教师经常会碰到的事例(两名幼儿同时抢骑一辆三轮车,其实这个例子在《幼儿教师与专业发展》一书中已经看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专业幼儿

教师的行为标准,并以非专业人员的行为反应,从反面来说明非专业人员的行为问题。当两个孩子都要抢一辆三轮车骑时,老师会作何反应的?凯茨例举了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即反应的过程,此过程牵涉到三个相关的问题,包括:“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应如何处理?”思考问题一,专业的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此事件教导幼儿下列技巧: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社交技巧;明确的词语、对话等语言技巧;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等社交知识;同情心、助人、避免抱怨和搬弄是非等气质的培养。思考问题二,专业的幼儿教师可以做很多临床诊断,即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宝宝的行为在过去是否经常发生?宝宝在这个时候能接受的挫折有多少?如果让两个幼儿自行处理这件事,他们会不会学到“适当的概念或行为”?„„争抢玩具的事件在幼儿园经常发生,但很多时候,我们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怎样马上搞定这件事?”由此就采用或大声喝止,或拿走三轮车“谁也别玩”,或威胁,或将幼儿隔离,或许诺给予某种好处,或说教等方法,这样简单的方法多么缺少专业性啊,因为一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都会使用这些方法。凯茨教授说,专业包括: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作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三个反面„„在处理事件上,专业人员的反应包含了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作判断,其目的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教师专业不专业,就体现在很多细小的事件中。

不管是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角度,以及改变幼儿教师工作的现状,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至关重要。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与教师对话篇七
《大师与教师的对话》

大师与教师的对话(转载)

大师与教师的对话(转载)

教师:我扎扎实实的备课,认认真真的上课,要求小学生必须学好。一心想让我班的学习成绩夺魁。可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总是不够主动不知道是何道理?

巴班斯基:离开学生本身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就是不可思义的。要知道如果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不会独立学习,那么不管教师教学安排得如何出色讲解的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

※教师:原来如此,小学生也有独立学习吗?

罗杰斯: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越的。

共米尔: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教师:那要如何引导呢?

叶圣陶:鼓励学习,无需外求,就在指导学习之中使学生受到鼓励,可能最有实效。

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

※教师:我在课堂上也常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引起学习兴趣。开始学生很高兴,而后来怎么也就不管用了呢?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你所追求的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教师:那要怎样做,学生的兴趣才能持久呢?

苏霍姆林斯基:接近和深挖事物的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兴趣的主要源泉。

布鲁纳: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既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师:除了激发兴趣,还有哪些办法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赞可夫: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教师:怎么样诱发学生的情感呢?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

罗杰斯: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

※教师:教好书还有哪些决窍呢?

陶行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奥苏伯尔: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就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周玉仁: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

布鲁纳: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鲜明的感知和观察,只会使学生变得愚蠢。

丁肇中:不要教死知识,而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点。而迈出一步,就成为他们思维的情结刺激的源泉。

斐斯泰洛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赞可夫: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

与教师对话篇八
《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与老师的对话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而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对话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或引导点拨,给学生倾注浓浓的人文关怀。具体说来,上课伊始,可以设计简短而又富有情趣的导语,导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初读阶段,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感知文本的内容;精读阶段,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进文本,交流感受。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以文本为媒介而进行的。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评价别人的意见或与别人进行争辩。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互通有无,联手合作,共享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与合作。

与教师对话篇九
《老师与学生的经典对话》

学生与老师的经典对话

-蔡浩锋

●高数课,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底下闹成一片,老师忍无可忍:“同学们声音小一点!”一哥们曰:“老师,慢慢你就习惯啦!”老师FAINT!

●高中全校必须穿校服。有一复读的学生从来都不穿,管这方面的老师天天蹲在门口检察。一日,老师看到此同学没穿校服,问其为什么不穿。此同学大怒,曰:“我妈又没死,为什么要穿孝服?”

●老师拖堂:“最后我还要讲一点„„”后排一强男大声道:“强扭的瓜不甜。”全场寂静。老师脸铁青:“„„下课。”„„汗„„

●初中时下课喜欢几个男生扑蝴蝶(现在想想真无聊),结果一同学玩得太兴奋,上课铃响时数学老师叫他几遍都没回答。上课5分钟后,此同学跑到门口喊报告,老师生气的说:“我就是喊一条狗,它都会摇尾巴啊!”此同学小声地接到“我又没尾巴„„”全班暴笑,连老师也忍不住了„„

●我的—个弟兄在高数课上,老师问“微积分是很有用的学科,学习微积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弟兄:“没有蛀牙!”

●上语文课,老师说:“其实黄鼠狼是不吃鸡的,那是科学家经过实验得出的。曾经把一只鸡和黄鼠狼关在一起,第二天你们猜怎么了?”同学接道:“鸡怀孕了。”

●体育老师上课时吼:“向右转,不要乱瞟,用眼角的旁光拒着旁边的同学。”下面有人小声说:“只有他的膀胱才长在眼角上”。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上劳动课,老师是个老头,自我介绍说:“我叫吴树山,偶马上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全班爆笑,老师面色铁青,偶被罚千重活。寒——

(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摘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

●上摄影课,一同学拍到两小孩,在喷泉旁打闹,老师问:“这是什么画面啊?”下面传来一句话:“鸳鸯戏水。”众狂笑„„

●音乐课上,教师做音乐接龙,即前—个同学喝—个音调的“拉”,下—个同学要先重复前—个同学的“拉”,再唱出另—个音调的“拉”。有个

男生无聊,在每个人的“拉”音后都加个字,什么“拉风”,“拉面”,,“拉大便”之类,等至他用非常优美的音色唱出—个“拉”后,音乐老师笑

咪咪的看着他说:“让我们看看你能拉什么。”

●升旗仪式校长作思想报告“„我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底下同学:“我是中国人民。”

●自习课时,教务主任走进来,问班长:“帮我找两个人,我要班花!”

于是班长就组织全班投票评选起班花来,闹了一节课,终于统一了意见, 选出了班里最PL的两MM。于是两MM很羞涩的去找主任,主任说:“跟我去教务处,我要搬花。”

●初中一生物老师的佳作。一次其讲非洲草原上的生态,全班无人听讲,遂怒,曰:“你们都看 我呀!你们不看我怎么知道非洲野猫长什么样子啊!„”

●高中时政治老师上课时说道:“资本主义的那些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强大了就老是欺负其他国家。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是不会这样做的,就算强大了,也不会去欺负别„„”我同桌接道:“不去欺负以下别人,怎么知道自己强不强大呢?”全班爆笑。

与教师对话篇十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

一、批读思考“对话”路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可称之为“备课性阅读”,它不同于一般的阅读:第一、它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对象性——教师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替教学对象——学生着想;第二、它具有重构性——需要从导读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的再加工,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把自己的阅读行为转化为课堂上的导读行为。这种对话应当是教师与文本“对话”活动的主体内容,应当通过批读以明重点、抓特点、思学路,心悟其意、心融其境,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1、明重点。即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本重点句子、段落、词语、人物、细节......做到对文本了然于胸,烂熟于心,教学“对话”时才能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2、抓特点。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特点,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住文本的特点,认真批阅,细心体会,教学对话中才能出新意,有主意。

3、思学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与文本对话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因此,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心悟其意、心融其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怎样学”的问题,理出学路来,或直奔重点,或先总后分,或抓住重点句子分解等等,怎样方便学,就怎样来制定教学对话的线路图。

二、理读确定“对话”路

所谓理读,就是在品读、批注的基础上掩卷而思,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思路。理读要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确立教学对话的支撑点,找准教学对话的切入点,突破对话重难点,理出对话连接点。

1、找准对话切入点。所谓对话切入点 ,就是能引爆对话的语感点,组织对话的重难点,导入对话的契机点等。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确定好从哪里展开对话,组织对话,放大对话等。比如与文本《荷花》对话时,就应该抓住语感点“冒”字来切入教学对话: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如果你就是一朵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这样,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就能卓然自如,有条不紊,成竹在胸。

2、突破对话重难点。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重点。教师与文本对话时,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才能组织对话,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与文本对话时,抓住“审稿”这一重点,思考设计对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抓住了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难点,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3、理出对话连接点。教学对话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在对话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意外,会产生一次次“山穷水尽”或“柳暗花明”。因此,在与文本对话之时,就应该产生种种预想,理出对话连接点:哪里要过渡?哪里要照应?前后应该怎样连接对话?通过什么问题来连接对话等。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要产生种种预设,越全面越好,越细致越好。设想周到,才能在教学对话中不会手忙脚乱。

三、泛读铺宽“对话”路

1、以文本为辐射点。即以文本为中心,广泛阅读与此相关的言语材料。如教学《向往奥运》一文,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这样由点到面,就可以扩大自己的教学视野,在教学对话中做到厚积薄发。

2、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阅读积累是语文实践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那些鲜活的、在社会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都可以成为学生积累语言的材料。如“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便可通过读书看报、电视广播、网络,关注事态发展,多角度、多侧面地对其进行了解,积累生活,积淀语言。

3、以名家名篇为重点。名家名篇往往语言精练准确、行文畅达自然。读名家名篇,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在脑海中贮存丰富的文学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自然地涌入笔端。

4、以报刊杂志为着力点。报刊杂志上的文本大多是教改的最新信息,是教学的“前沿知识”,短平快,新颖实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泛读来铺宽自己的教学对话路,及时采集最新的知识营养来充实自己,及时学习最新的教改经验来提高自己,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来升华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调整知识层面,活化自身的潜能。

四、变读设计“对话”路

所谓“变读”就是创意设计教学对话,抓住文本的亮点、特点,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谋“新”写“异”,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从而达到对话的最佳境界。

1、变式练习“对话”。如学习《荔枝》一文时,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体味末段“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学生情感也就自然随作者情感而得以升华,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唱一首赞美母亲的歌,吟一首赞颂母亲的诗,给母亲制作一张贺卡,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封信与母亲谈谈心里话,写一写读后的感想等来表达感情。这样的对话练习设计,通过“变一变”、“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写一写”等形象化的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学好语文。

2、以点带面“对话”。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带面,适当补充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语言材料年,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习《江南春》一诗,便可补充阅读《忆江南》、《早春》、《春夜喜雨》等古诗词或与春天有关的现代散文,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春天。

课前的文本对话应该是教师为扩大自己生活视野,提升自我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精神底蕴,确认个人价值指向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使自己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使自己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获得精神享受,而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对话。

浅谈教师如何与文本对话

城关镇建设小学李彩虹


与教师对话相关热词搜索:与同学对话 家长:王老师 第一次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与教师对话”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与教师对话"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11064.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