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2016-01-08 09:04:2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一《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一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一、 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

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

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1)染色体进行复制(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十三、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5、苔藓植

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10、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8、花的结构(课本102)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11、人工受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3、运输途径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4、叶片的

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6、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天竺葵的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染色:用碘液染色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营养 2、呼吸

3、排出废物 4、应激性

5、生长与繁殖 6、细胞(除病毒)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3,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4,向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这种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

定的生存空间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3,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4、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5、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态系 统组成 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和

植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6、生物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7、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不同: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物镜、目镜:放大物象

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

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使用:P37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略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升高再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4)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5、显微镜的发明者:英国物理学家 罗伯特.虎克;

6、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施莱登、施旺(德国生物学家)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取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

植物:净――滴(水)——撕——展――盖―― 染(稀碘液)―― 吸

动物:净――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 染(稀碘液)―― 吸

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但染色剂会破坏细胞的正常

生理状态,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有影响,甚至致死,因此在观察活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用染色。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作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内溶解着

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有细胞液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5、避免出现气泡: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

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代谢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叶绿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光

线粒体 线粒体: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6、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7、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数量增多)和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2、细胞的分裂

(1)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2)细胞质分成两份

(3)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这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细胞群),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细胞分化形成。

2、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的过程。结果是形成组织。

3、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

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4、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5、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6、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7、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8、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植物的其它组织都由分生组织而来,有了分生组织,植物才能生长。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1)纤毛:摆动,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

(2)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3)口沟:食物进入通道

(4)食物泡:食物消化和吸收 (5)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多余水分和废物,并排出体外

(6)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3、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中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举例。

(1)有利:组成浮游生物,为鱼的天然饵料;净化污水;

(2)有害:危害人类健康;危害渔业等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它生物的

细胞内。

2、病毒形态:多种多样。如杆形、球形、蝌蚪形

3、病毒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4

5、病毒的生活:寄生生活。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6、病毒的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 出新的病毒

7、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给人类、动物、植物带来极大危害。使

人类合其它生物得病:乙肝、甲肝、流感、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麻疹等

(2)有利: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如疫苗生产、生

物防治、基因工程、创造花卉品种。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的分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

(1)大多生活在水中(有机物丰富),少数在陆地阴湿处;

(2)全身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1)释放氧气;(2)做鱼类饵料;(3)食用; (4)药用

4、苔藓植物:(1)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

(2)一般具有茎(无导管)、叶(无 叶脉)、假根,所以矮小。

5、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三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练习 (5)收镜装箱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 (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2、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细胞的生活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或

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3、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分不开

2、细胞分裂的过程:(P.57)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新细胞④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作用和分布P.60)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管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9、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三、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63)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4、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5、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

或湿润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 、大肠杆菌、眼虫P.66页

2、草履虫的结构(P.70 图Ⅱ-24)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净化污水(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四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

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典型例题:

1.某小组将生物中的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

蝇、玫瑰、麻雀等归为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D)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 ※典型例题:

1.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D)

A.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B.森林和草原

C.陆生动物和人 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类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典型例题:

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D)

A.水分 B.空气 C.食物 D.生存条件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

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典型例题:

1.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属于(A)

A.竞争关系 B.合作关系

C.捕食关系 D.寄生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P19 资料分析)

例子: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例子: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

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

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典型例题:

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A.河边垂柳的树枝长向了河心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3.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典型例题:

1.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又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一事实

说明(D)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5.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典型例题:

1.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由此说明的问题是(D)

A.环境造就了生物 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D.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系统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组成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不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

和植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

※典型例题:

1.下列对生态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各生态系统之间紧密联系

B.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不是单一的

C.一个由各种鸟类组成的群体不是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P24 图Ⅰ-17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5.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6.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8.食物链和食物网: (P25 观察与思考)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P26 资料分析)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9.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的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可分别称作一个营养级。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互相影响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

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

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P37 练习使用显微镜)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目镜长的放大倍数低,物镜长的放大倍数高。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且变暗。

二、观察植物细胞 (P42 观察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的是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4.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

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典型例题:

1.用解剖针挑去少许番茄果肉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A)

A.临时装片 B.临时涂片

C.临时切片 D.永久涂片

三、观察动物细胞 (P47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使用生理盐水

的作用:保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典型例题:

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将其不需要的物质挡在

外面,这主要是由于(D)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液泡与吸水和失水有关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

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叶绿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线粒体

线粒体: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

※典型例题:

1.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会在哪个结构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D)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五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9)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

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7、者。

8

9、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

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统等。

2DDT的例子(富集)(P.26)

- 1 -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 2

3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动植物细胞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 (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 2 -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 3、DNA

4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染色体:(P.59)

①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②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③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⑤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

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 2(P.59)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62)

2(P.64)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63)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4

5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P.65—P.66)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苔藓植物

1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

二、藻类植物

1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十三、单细胞生物

1

2、草履虫的结构(P.70 图Ⅱ-24)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三、蕨类植物

1

2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 ②有些可供药用; 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

- 3 -

四、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2

3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①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份;

③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④水分参与植物其他的生命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5

6

7 8、花的结构:(P.102)

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 9、传粉和受精(P.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

- 4 -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

2、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

三、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位于下表皮) 2、气孔: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3、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④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

3、

4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

7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 4、我国植树节:每年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 5 -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六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2013年12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能遗传和变异7、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

交流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 (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 (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 (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 (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生产者 (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

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

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臵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显微镜的使用 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

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臵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

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

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为植物细胞特有)

★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

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 液泡: 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

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 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 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

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12、分裂的过程:○

3 个细胞核;○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受精卵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平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骨组织(软骨、股骨)

运动系统、呼吸系统

器官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动物体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15、相关概念:细胞分化:在发育过程中,少数具分裂能力的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冒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16、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六大器官 (没有系统!!)

保护组织:保护柔嫩部分;由根、茎、叶的表皮细胞构成

受精卵组织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六大器官中均有

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中

★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轻的分裂能

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

织。

根花

器官茎营养器官 果实生殖器官动物体

叶种子

17、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水中:草履虫、衣藻、眼虫;陆地上:酵母菌、变形虫

18、草履虫的结构:草履虫见课本p70页图

表膜:进行呼吸; 口沟: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食物泡:消化食物

收集管:收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除体外;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纤毛:旋转前进。细胞核:有大核、小核之分。

除此之外还有细胞质和伸缩泡(了解)

19、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计量单位:纳米

形态:杆状、球状、蝌蚪状。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动物病毒:流感病毒

病毒种类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20、病毒的生活繁殖: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复习题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78页)

藻类生活在水中、苔藓生活在阴湿的地面、蕨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上各有什么特征?(79—81页)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和假根,但是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靠什么部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藻类植物: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苔藓植物:主要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蕨类植物: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分别靠什么繁殖?它们有什么作用?(78—81页)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靠孢子繁殖。有些藻类植物可以食用,如海带、紫菜;苔藓植物可

以监测大气污染;蕨类植物和煤的形成有关。

5、种子由哪些结构构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有什么不同?(84页)

种子由外面的种皮和里面的胚构成,其中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单子

叶植物的种子中还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没有胚乳。

6、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哪里?做观察种子的实验时被碘液染蓝的是玉米种

子的什么结构?(84页)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储存在胚乳中;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子叶中。染蓝的是胚

乳。(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玉米的胚乳中储存着淀粉)

7、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什么不同?分别举出三个裸子植物和

被子植物的例子。(86页)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

油松、银杏、苏铁是裸子植物;水稻、小麦、牡丹是被子

植物。

8、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分别有哪些?描述种子萌发

的过程。(92页)

环境条件:

1.一定的水分;2.适宜的温度;3.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1.完整的,活的胚;2.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3.度过了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膨胀;(2)胚根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根;(3)胚轴伸长;

(4)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叶;(5)子叶萎缩或胚乳萎。

9、根靠什么向前生长?根尖可分为几个区?各有什么特点?根能够长长有几个原因?(97页)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根长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尖分四个区:1.根冠起保护作用; 2.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4.成熟区细胞停止生长,有大量的根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根能够长长有两个原因:1.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2.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10、枝条是由什么发育来的?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有哪几类?(98页)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物生长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

11、芽的结构:(1)芽轴:发育为茎的主干;(2)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发育为成叶;(3)芽原基:发育为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

12、花的结构有哪些?最主要的结构是什么?花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要经过什么过程才能结

果?(102—103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七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一、目前已知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主要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五类。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3、生物体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4、生物体有生长、发育和生殖

现象。

5、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5、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三、科学探究活动:

1、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它们来自于空气,实验变量:微生物的有无。2、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其他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第二章

严整的生命结构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可以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结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由暗视野调至亮视野的方法是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和用遮光器选用大光圈。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目镜和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像清晰后,高倍物镜的镜头离标本更近,目镜与物镜的区别是物镜上有螺丝。物像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高倍镜下的视野比低倍镜下的视野,细胞数目少,个体大,视野暗。玻片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b”的物像是q,视野右上方的图像要移到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细胞质在视野中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标本中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说明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视野中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观察→整理与存放。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擦(用干净纱布)→滴(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取(植物细胞:用镊子从鳞片叶内表皮撕取;动物细胞:漱口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刮取)→展(或涂)→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一侧接触液滴,再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①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②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紧贴细胞壁,不易看到;③细胞质:不停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内含有: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酸、甜、苦、辣等多种物质。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气泡与细胞相比,气泡内充气体,无结构,边缘呈黑色,用镊子按压盖玻片,气泡会移动,会变形。

植物组织培养:

1、 条件:无菌,2、实质:无性生殖,3、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克隆羊多莉:

1、环节:细胞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2、实质:无性生殖,3、结论:多莉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基本一致,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四、细胞分裂:遗传物质复制→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开(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

胞膜;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五、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动物组织:包括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上皮组织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六、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种类:营养器官: 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系统: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种类: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第三章

生物的生活环境

一、生物圈:范围: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

的上层。提供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栖息地: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类型:林地、草地、沿岸、沙滩、淡水溪涧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 利用是破坏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互助或斗争;种间关系:寄生 、捕食、共生和竞争

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不同的生物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对每种环境因素有一定的耐受范围,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藻类植物: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结构特点: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藻红素等色素;存在意义:饵料,大气中90%氧气的主要来源,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蕨类植物:生活环境:阴暗潮湿的陆地上;结构特点: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分和养料的输导组织;

存在意义:

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种子植物:能够产生 种子来繁殖后代,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根特别发达,根、茎、叶内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结构特征:有种子无果实,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主要特征: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分类地位: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广。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已知动物有150多万种。主要包括低等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高等的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

一、环节动物:蚯蚓:抚摸身体腹面感到粗糙不平,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前端有环带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增强运动的灵活性;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能疏松土壤,处理有机废物,提高土壤肥力,还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和食品。

二、节肢动物: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不随身体生长而长大,有蜕皮现象。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觉 和嗅觉作用)一对复眼(主要视觉器官),一个咀嚼式口器和三个单眼(仅能感光);胸部有三对足(后足发达,适于跳跃)两对翅(后翅适于飞行);气门10对,呼吸器官是气管;足和触角均分节。适应陆地生活。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

三、鱼类: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能减少水的阻力,体表大多覆盖鳞片,起保护作用,体表有粘液,可以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用鳃呼吸(鳃包括鳃弓、鳃丝、鳃耙三部分,鳃丝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用鳍游泳(胸鳍、腹鳍可以维持鱼体平衡,尾鳍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前进的动力。),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有脊柱,变温动物。

四、鸟类:家鸽:有喙无齿,能减轻体重;前肢变成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被覆羽毛,有保和飞行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的阻力;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长骨中空)轻便牢固,有利于减轻体重;直肠极短,不能贮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消化能力强,可提供较多的有机物;有脊柱,体温恒定;嗉囊贮存和软化

食物;肌胃又称砂囊,可磨碎食物并初步消化;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五、哺乳动物:家兔:体表被毛,牙齿分化(有门齿和臼齿之分),食性复杂,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体内有膈,用肺呼吸,有脊柱,体温恒定。鸟类与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有利于减少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扩大分布范围。

第四章

生物的分类

1、分类学之父:林奈——双名法

2、分类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越多,共同特征越少。根据生物分类地位可以确定生物之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

5、植物类群分类常用能否产生种子来区分,动物类群分类常用体内是否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来区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八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阳光)合作关系(蚂蚁合作搬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

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

是分解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

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练习使用显微镜 ▲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成倒像 物像往哪偏就往哪移 ▲ 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

植物细胞: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西瓜液泡细胞液中含大量糖分)。线粒体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无机物。

▲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

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人的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 分裂时,先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接着是细胞质,最后,

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会形成细胞壁。

▲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组织;不同

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器官;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

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人体有八大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细到宏大是:→。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细到宏大是:→

▲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常见的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

变形虫和眼虫。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分为四大类类和种子植物

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

 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例如衣藻,有多细胞的,例如水绵。

藻类植物四大作用:释放氧、可做鱼类诱饵、可供食

用、可供药用。蕨类植物的嫩叶可供食用。卷柏、贯

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 分和无机盐,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具有假根、茎和叶。

 野生的

种子植物 种子的萌发 有种子发育而成的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皮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通常有松类、银杏、杉类、苏铁和柏类。种子有果皮,种子被包裹在果实里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通常有杨果树稻类和花。

▲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实际上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有的

种子

还有胚乳。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脱落,胚轴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植株的生长

▲的增大。枝条是靠顶端的芽(幼芽)发育而成的。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植株的分生组织在根的最底端和茎的最顶端。

▲机物。氮、磷、钾是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

开花与结果

▲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的方式:风媒,虫媒。

▲花中最重要的结构:雌蕊和雄蕊

▲雄蕊包括⑥花丝和⑤花药。

▲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雄蕊、柱头、花瓣、花柱脱落。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跟间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

毛,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能运输叶子制造的有机物的管道叫做筛管。

▲根吸收的水分与无机盐,是沿着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使茎不断加粗。有些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粗。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外界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② 促进根吸收水分;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动力。③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

▲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将其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

▲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着能量)

光合作用的意义:①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有机物)的来源;②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氧气的来源,平衡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③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的来源。 增产方法:①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到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又被称为“空中肥料”。②适当增加温度。如利用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③给果树剪枝增产的原因是使有机物集中运到健壮的果实中。④合理密植。⑤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篇九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练习 (5)收镜装箱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2、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滴(生理盐水)→刮→涂→

盖→染→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或 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1)多莉羊的例子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3)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的过程: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新细胞。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

5、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作用和分布P.60)

6、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三、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4、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5、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

或湿润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 、大肠杆菌、眼虫

2、草履虫的结构(如右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净化污水(草履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②形成赤潮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靠叶直接从地面吸收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1

(2)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

2、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

4、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5、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裸子植物的代表植物是松、衫、柏、苏铁、银杏。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的萌发

1。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注意: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P.93.94页)

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二、植株的生长

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根尖的结构(从下到上):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植物生长需要做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7、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页)

2、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相关热词搜索:七年级生物上册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1594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