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2016-01-29 08:50:45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一《拔苗助长文言文》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一
《拔苗助长文言文》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二
《文言文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三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原文

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zhǎng)而揠(y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见《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1] 3、揠(y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17、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一)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注释:

1.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2.卮:古代饮酒用器具

3. 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壶酒。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准备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成:完成。 17.余:剩余。 18.足:(画)脚。 19.亡:丢失,失去。 20.为:给,替。 21.乃左手持卮:然后

22.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3.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 24.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5.谓:对......说。

26.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 27.终亡其酒:亡,失去 1.选出加点词的正确解释。

引酒且饮之(A.并且 B.将要 C.而且) ( ) 终亡其酒 (A.同“无” B.丢失 C.逃跑) ( ) 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 3.请用一个成语给本文命题。 题目: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四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 )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 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 ) (3)往往以多相夸( )

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 ) 归( ) 谓( ) 益(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 ) ②平生于书 ( 对于) ③或答人简札(有时 )(书信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 1、(这 )( 做法)2、已( 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 )②秦青弗止(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 《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 (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 (2)这 (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1、多次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 ,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五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19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190)

181.★★饶州神童

【原文】

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

【注释】

①元丰:宋神宗年号。②俚俗:民间。③粗:大概。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⑤杪(miǎo):树梢。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译文】

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让他们专心读书)。教书的人预先就商量好价钱,教完一种经书,就给他们一些钱,白天黑夜(让这些小孩)苦读。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治和谐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间就流传饶州出神童。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慕 (2)绝 (3)终 (4)中

2.翻译

(1)昼夜苦之。

(2)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3.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18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日: “烛邹有罪三,请数③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释】

①弋: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鸟。②烛邹:齐国大夫。③数:列举。

【译文】

齐景公喜欢射鸟,派烛邹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景公非常生气,命令官吏要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举出他的罪状之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过,晏子说:“烛邹,你替我们的君主掌管养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我已经列举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杀了,我已经接受你的教育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好 (2)主 (3)之 (4)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死亡)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上前)

C.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为了) D.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3.翻译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

4.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18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①,左右旋中规②。庄公以为文③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④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选自《庄子·外篇·达生》)

【注释】

①中(zhîng)绳:符合笔直得墨绳。中:符合。②规:圆规。③文:“父”字之误,前脱“造”字。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④密:同“默”,沉默。

【译文】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笔直的墨绳,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圆规划出来的圆。庄公觉得造父都不会超过他的技艺,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说道:“东野稷的马将会翻倒的。”庄公沉默,没有回答。不久,东野稷果然翻车了。庄公问颜阖说:“您怎么知道他会失败?”(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尽了,却还强迫它奔跑,所以说会翻车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御 (2)旋 (3)少 (4)竭

2.翻译:

(1)公密而不应。

(2)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184.★★多言何益

【原文】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①,日夜恒鸣,口干舌擗②,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③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①蛙黾(méng):蛙。黾,蛙的一种。②擗:同“敝”,困,疲劳。③时夜:按时在黑夜结束的时候。

【译文】

子禽问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阅读训练】

1.解释

(1)言 (2)恒 (3)鸣 (4)益

2.翻译

唯其言之时也。

3.选文运用了_____和___说理方法,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185.★★校人欺子产

【原文】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②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yǔ)③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④以非其道。

(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③圉圉(yǔ),鱼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④罔,欺骗。

【译文】

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

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有智慧?我已经把鱼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馈 (2)使 (3)少 (4)予

2.翻译: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3.校人是怎样欺骗子产的?用一句话概括。

4.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186.★★陈述古辨盗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

【注释】

①的:确实,真正。②绐(dài):欺骗。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祠:供奉。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⑤帷(wéi):布幕。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六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名句翻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 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 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 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 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 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 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 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 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 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 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 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 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 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 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

1.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译文:马虽然跑得快,但是这条路并不是去楚国的。

2. (楚王爱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 译文:大臣们每天只吃一餐,起床后,先呼气后屏住呼吸,再把腰带束紧然后扶住墙壁才能站立起来。]

3.(学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4.(郑人买履):“宁信度(du),无自信也”。宁:愿意;度:尺寸。

[译文:我宁愿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矛与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鬻(yù):卖;

[译文:楚国有个卖盾和又卖矛的人。]

原文:“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这人不能回答。]

6.(关尹子教射):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译文:可以了,要记住之所以能射中靶箭的道理。

7.(欲速则不达):原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 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8.(螳螂捕蝉):“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漶也。”

译文“螳螂潜伏在蝉身后想吃,可不知黄雀已在后埋伏许久。 一心只顾看前面的利益,而不为后想想。

9.(鹬蚌相争)原句:两者不肯相舍,渔人得而并擒之。

[译文“鹬和蚌谁也不让步,结果都让渔人得到了。]

10.(东施效颦):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知道西施邹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为什么美?]

11.(叶公好龙):

①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译文: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②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而非龙的东西。”]

12.(刻舟求剑):

原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喏此,不亦惑乎!

[译文: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13.(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原文:“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14.(井底之蛙):

①原文“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译文: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

②原文“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译文: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

③原文“夫不为叱久推移,不从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译文: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的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可能说在东海生活的大快乐吧。)

15.(杨震暮夜却金):

①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译文: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什么回事呢?};

②密日:“暮夜无知者。”

{译文: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

③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译文: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

16.(活见鬼):

原文“①有赴饮夜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译文:有个人赴饮后深夜回家,正赶上天下大雨,就打起伞来遮雨。];

②原文: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

[译文: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惶惶张张地跑来,大喊着“有鬼”];

③原文: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愕然:(译)目瞪口呆。

17.(浙江潮):

①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译文:钱塘江大潮,古今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②原文: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海水像用银水堆成了座城市,站在江岸边宛如白玉似的浪花涌来。]

18.(掩耳盗铃)

①原文:“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译文:他怕别人听到了钟声会来抢他的钟,于是他在锤子敲钟时捂上了自己的耳朵。]

②原文:“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19.(拔苗助长)

原文: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

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古文名句翻译

1.其岂学不如彼也?

译文: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吗?

2.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天下的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很长时间了。

今城以吾众诈自称工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工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7.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文:恒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

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绿色的台鲜长到台阶,绿色的青草映入窗帘。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日常交往的人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那些目不识丁的无功名的人

夫子何命焉为?

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

已言之王矣。

译文;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12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译文: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

13.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深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一座四脚翘起象鸟展翅欲飞的低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1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久也。

译文: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译文: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壁,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装设备的精良。

18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的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2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七
《杨延昭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翻译答案》

三、(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

《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

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谘论人物.

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

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

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

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卒,追赠骠骑将军。.

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有逸才,风姿英爽 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 去:辞职 ..

C.侪类以此少之 少:轻视 D.朝臣莫能尚焉 尚:推崇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齐王攸当之藩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C.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

D.好以言伤物 以乱易整,不武 ..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 ( )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 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济年轻时不仅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

挤在外,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试题答案:

三、(12分)

9.D(尚.超过)

10.D均为介词,用(A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对象,向;C连词,表因果关系/连词,表并列)

11.A(②是说王济与孔恂、王恂杨继等都是当时的才俊;④是指皇帝的回答;⑥是陈述王济死后人们的反应)

12.B(“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错,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

【参考译文】

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起用任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他自己的才能达到的。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同辈的人因此轻视他。 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

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我常为陛下感到羞耻。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

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以平民身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八
《文言文》

秦穆公亡马: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 《哀溺文序》原文及翻译 哀溺文序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 《崔光》原文及翻译 崔光 原文: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姓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 《苛政猛于虎也》原文及翻译 苛政猛于虎也 出处:《礼记檀弓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 出处:《韩非子难一》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

《范雎说秦王》原文及翻译

范雎说秦王 出处:《战国策秦策》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

《杨烈妇传》原文及翻译

杨烈妇传 作者: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1]汴州;既又将盗[2]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3]其男女,以会[4]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

《陈谏议教子》原文及翻译 出处:《宋名臣言行录》 原文 宋陈谏(jin)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

鸣机夜课图记 作者:蒋士铨 原文 :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二十五》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了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 《文章繁简》原文及翻译 文章繁简 作者: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 《为学》原文及翻译 《为学》原文及翻译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

袁枚《黄生借书说》原文及翻译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

《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

《有盲子道涸溪》原文及翻译 刘元卿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

《巨鹿之战》原文及翻译

《巨鹿之战》原文及翻译 出处:史记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

《真州东园记》原文及翻译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 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翻译

1、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

《南桔北枳》原文及翻译

《南桔北枳》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原文: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翻译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原文及翻译 左传子鱼论战 原文: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摘录如下: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 《郁离子僰人舞猴》原文及翻译 刘基 原文: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妬②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 《宋太祖怕史官》原文及翻译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恕,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

《满井游记》原文及翻译

满井游记 作者: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及翻译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吴起者,卫人也》原文及翻译

吴起者,卫人也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宋濂《尝与客饮》翻译

尝与客饮 作者: 【原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幼时记趣 作者:沈复 《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 《与顾章书》原文及翻译 与顾章书 吴均 原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 《三人成虎》原文及翻译 三人成虎 作者:韩非 原文: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 《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 卷四 孟夏纪 劝学 【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

《饭疏食饮水》原文及翻译

饭疏食饮水 出处:《论语》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 出处:《战国策》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 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原文及翻译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①色然。前日虞闻诸 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

《孟子致为臣而归》原文及翻译

孟子致为臣而归 【原文】 孟子致为臣而归①。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 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原文及翻译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原文】 孟子自齐葬于鲁①,反于齐,止于嬴②。 充虞③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④。严(5),虞不 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6)美然。...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原文及翻译

无官无责,进退有余 【原文】 孟子谓蚳蛙(1)曰:子之辞灵丘(2)而请士师(3),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原文及翻译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原文】 陈臻①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②一百③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④,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 《贤才可拜不可召》原文及翻译 贤才可拜不可召 【原文】 孟子将朝王①,王使人来曰:寡人如②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③,不识④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⑤朝。 明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及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

《公孙丑章句下》原文及翻译

公孙丑章句下 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 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 天时不如地利...

推荐内容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

《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

东施效颦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作者出处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九
《高二下周六练习一(附文言文翻译正式答案)》

安县中学2012级高二下周六练习一

命题:汪从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3分,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 )

A. 骤雨(zhòu) 纶巾(lún) 一蓑(suō) 还酹江月(lèi) ...

B. 罗绮(qǐ) 豆蔻(kòu) 吟啸(yín) 揾英雄泪(wēn) ...

C. 遥岑 (cén) 憔悴(cuì) 料峭(qiào) 重湖叠巘(yǎn) ...

D. 凝噎(yē) 樯橹(lǔ) 玉枕(zhěn) 鲈鱼堪脍(huì)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参 差 天 堑 竞豪奢 暮 霭

B. 今 宵 羌 管 雨林铃 故 垒

C. 雨 具 箫 瑟 念奴娇 芒 鞋

D. 巷 陌 烽 火 醉花阴 凄 残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 雄姿英发 帐饮无绪 惊涛拍岸

B.玉枕纱厨 故国神游 天堑无涯 故垒西边

C.封狼居胥 玉簪螺髻 羽扇纶巾 料峭春风

D.良晨好景 吟赏烟霞 沧皇北顾 神鸦社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现在办杂志可真不容易,来稿虽多,可多的是不刊之论,有分量的稿子太少了。 ....

B.法国队与西班牙队的比赛结束后,一些球迷认为法国队的表现差强人意,场上士气不 ....

高,进攻乏力,防守不严,传球缺乏变化,输给西班牙队是必然的了。

C.新赛季马刺以16胜3负开局,其中包括一个12连胜,湖人、热火等强队都无法望其 .. 项背,让各路专家跌破眼镜。 ..

D.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 ....

不起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兰州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 设各种购票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了方便。

B.设臵交通技术电子监控设备测速却不公开位臵,容易形成执法陷阱行为的出现,助长 罚款经济现象的盛行。

C.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成功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未富先老”的国家。

D.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 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⑥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才是最合苏轼的标准,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

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7. 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诗文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既有对政治的退避,也有对社会的退避,后者比前者更深刻。

B.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充分透露出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与杜、白、韩及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一样,苏轼有时还带着让人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D.苏轼把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8. 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的意义的一项是( )

A.苏轼在美学上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和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 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哲理高度。

B.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 爱的对象。

C.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 要的先驱作用。

D.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 玄思。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苏轼,朱熹更赞赏王安石,因为王安石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不具有破坏性。

B.苏轼认为陶诗中所表现的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 峰。

C.苏轼文艺成就不如屈、陶、李、杜、然而在中国文艺史、美学史中却比上述几人具有 更大的意义。

D.苏轼即使能退避政治,也无法退避社会,这使他陷于一种要求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对 整个人生的厌倦和伤感的境地。

三.文言文阅读( 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

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之)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⑥,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⑦,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bù),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缘:因为。归朝:归顺南宋朝廷。⑦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改》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师蔡伯坚 师:以……师 . .

B.说下之 下:使做……的下属 .

C.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 期:期望 .

D.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非常,很 .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始筮仕,决以蓍 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

B. 弃疾为掌书记 廉颇为赵将 ..

C.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张衡善机巧,尤致于天文阴阳历算 ..

D.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 ..

12. 选出对文段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 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 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任命耿京为天平节度使,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 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 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 却未被采纳。

D. 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及《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 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 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2)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14.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的文言文断句 (3分)

京 令 弃 疾 奉 表 归 宋 高 宗 劳 师 建 康 召 见 嘉 纳 之 授 承 务 郎 天 平 节 度 掌 书 记 并 以 节 使 印 告 召 京

(二)

陆贾,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有口辩,居()左右,常使诸侯。 .

时中国初定,尉佗(tuó)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贾赐佗印为南越王。贾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帝大说,拜贾为太中大夫。

译文:当时,国家刚刚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因而在那里称王。高祖派陆贾赐尉佗印,让他为南越王。陆贾最后拜尉佗为南越王,让他向汉称臣,遵奉汉朝的命令。陆贾回来报告,皇帝非常高兴,拜陆贾为太中大夫。

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

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yì),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

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篇十
《文言文翻译》

苛政猛于虎 (礼记工员 檀弓)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ABC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ABC之,苛政猛于虎也。”

白话翻译

孔子有一次乘车经过泰山旁边,在那边有一位妇女在坟前哭而且哭得很悲恸。孔子把手扶在车前横木上听她哭,派子路去问她说:“您的哭声听起来实在像有好几件伤心的事似的。”

那个女人就说:“您的话说对了。从前我的公公死在老虎口中(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老虎口中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女人说:“这儿没有暴虐的政治。”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句话,暴虐的政治比老虎更凶猛可怕。

OPPRESSIVE GOVERNMENT IS MOKE FEARSOME

THAN A TIGER

Once when Confucius was passing near the foot of Mount Tai in a chariot, there was a married woman weeping at a grave mound, and dolorously too. Confucius politely rested his hands on the front rail of the chariot and listened to her weeping. He sent Zilu to inquire of her, saying:” From the sound of your weeping, it seams that you indeed have many troubls.”

Then the woman said:” It is true. My father-in-law died in a tiger‟s jaw; my husband also died there. Now, my son has also died there.” Confucius said,” Why do you not leave this place?” The woman said:” Here there is no harsh and oppressive government.” Confucius said,” Young men, take note of this: a harsh and oppressive government is more ferocious and fearsome than even a tiger.”

矛盾(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ABC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以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白话翻译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得没有一个东西刺得破啊。”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得没有一个东西刺不破啊。”有人说:“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可就回答不出来啦。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东西都刺得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SPEARS AND SHIELDSThere was a man of the state of Chu who sold shields and spears. He bragged about his shields saying:”My shields are so hard that nothing can pierce through them .”He also bragged about his spears saying:” My spears are so sharp that there is nothing they cannot pierce through.” Someone said:” What would happen if people were to use your spears to pierce through your shields?‟ That person could not answer. Now, shields that cannot be pierced through and spears that can pierced through anything cannot exist at the sane time.

塞翁失马 (淮南子 人间)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ABC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骨,人皆ABC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举入塞,丁壮者引ABC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子)ABC以跛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白话翻译

靠近边界上的人里有个很会占卜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去了,别人都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福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着胡人的好马回来了,别人来向他道贺。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就不能变成灾祸呢?”家里有很多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他的胯骨,别人者来慰问他。他的父亲说:“这件事怎么说不能变成福呢?”过了一年,胡人大规模地侵入边界,成年的男人都拿起弓来去打仗。靠近边界上的人,死掉的有十分之九,只有这个摔断胯骨的儿子因为瘸了的缘故,父亲跟儿子能平安地生活在一块儿。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THE OLD MAN AT THE FRONTIER LOSES HIS HORSE

Among the people near the frontier, there was one skilled at prognostication. For no reason, his horse ranoff into the territory of the barbarians; everyone consoled him. His father said:” As for this, why can‟t itbecome good fortune?” After several months, his horse returned leading some good barbarian horses; everyone congratulated him. His father said,” As for this, why can‟t it become a disaster?” Since there weremany good horses in the household, his son became fond of riding, fell off a horse, and broke his thighbone; everyone consoled the son‟s father. His father said, “ As for this, why can‟t it become good fortune?” After a year, the barbarians entered the frontier in great numbers. All the adult males picked up theirbows to go fight. Of the people near the frontier, nine out of ten died. Only because of this man‟s son‟slameness, could father and son both be safe [secure]. Thus, as to how fortune becomes misfortune and misfortune becomes fortune, this transformation cannot be utterly known; its depth cannot be fathomed.

守株待兔(韩非子 五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有个耕田的宋国人,在田里有截树樁子,一条兔子跑过来,碰到树樁子,碰断了脖子就死了。耕田的人于是就放下他的犁去守着树樁子,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他再也得不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

WAITING FOR A HARE AT THE TREE STUMP

There was a person in the state of Song who tilled the land; in his field was a tree stump. A hare ran by, dashed into the tree stump, broke its neck, and then died. The person tilling the field these upon put down his plough in order to watch the tree stump, hoping to get another hare. He could not get a hare again; instead he was laughed at by the people of Song.揠 苗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ABC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

白话翻译:

有个担心他的苗长不大就去把苗拔高一点的宋国人,他很累地回家,告诉他家里的人说:“今天我可累坏啦!我刚才帮助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著到田里去看苗,苗原来都已经枯了。

天下不帮助苗长的人少得很啊。认为没有好处就放ABC它的人是不替苗除掉野草的人;帮助苗长高的人是把苗拔高一点儿的人。揠苗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好处,反而还害了它。

PULING UP THE SPROUTS There was a person from the state of Song who was concerned that his sprouts would not grow tall and who therefore pulled them up a bit. He returned home looking exhausted and spoke to the people in his family saying:” Today I am tired out! I have just helped the sprouts grow taller.” His son rushed out and went to the fields to look at the sprouts; it turned out that the sprouts had all withered.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do not help their sprouts grow are few indeed! The people who think there is no advantage in nurturing them are the people who abandon them; these are the people who do not weed their sprouts. The people who want to help their sprouts grow are the people who pull them up abit. The method of pulling them up a bit not only has no benefit, but on the contrary also injures them.

晏子与楚王论盗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洒。洒酣,吏二人缚一人旨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实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白话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告诉待从们说:“晏婴是齐国娴熟辞令的人。现在他快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我应该用什么法子呢?”

待从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啊,请大王让我捆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您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啊?‟我回答说:„这个人是齐国人。‟您说:„他犯了会么罪?‟我说„他犯了偷东事的罪。‟”晏子到了,楚王摆洒席招待晏子,在他们喝洒喝到很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儿捆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了。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人啊?”两个小官儿回答说:“这个人齐国人,他犯了偷东西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很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子了。两者的叶子白白相像,这两种水果的味道实在不同。橘子变成了枳子缘故是什么?这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同的缘故啊。现在人民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可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民特别会偷东西吗?”

YANZI DISCUSSES THIEVING WITH THE KING OF CHU

Yanzi was about to go to the state of chu as an envoy. When the king of Chu heard this news, he spoke to his retainers saying:” Yan Ying is a man of Qi gifted with a silver tongue. Now he is about to come to Chu, I want to humiliate him; what means should I employ to do this?”

One of his attendants responded saying:” When he comes, let your majesty have me tie up a man and walk past your majesty. Your majesty will say:” What did this man do?” I will respond:‟ This man is a man of Qi.‟ Your majesty will say:‟ What crime is he being punished for?‟ I will respond:‟ He is being punished for the crime of theft.‟” Yanzi arrived. The king of Chu laid out a banquet to entertain him. When they gad become pleasantly inebriated, two minor officials tied up a man and came before the king. The king said:” What did the bound man do?” The two minor officials said:” This man is a man of the state of Qi who is being punished for the crime of robbery.” The king of Chu, looking at Yanzi, said:” Have

the people of the state of Qi always excelled at robbery?” Yanzi left his seat and responded saying:” I have heard that when tangerine trees grow south of the Huai River, then they bear tangerines; if they grow north of the Huai River, then they will bear citrons. The leaves are similar to no avail, for the taste is really not the same at all. Why is it so? This is because the soil and water are different. Now if people who grow up in the state of Qi do not rob, yet when they enter the state of Chu, they rob, could it not be that it is the soil and water of the state of Chu that makes them excel at robbery?” 画蛇添足 (战国策 齐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白话翻译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他赐给他的门客一杯酒。门客们一块儿商量说:“几个人喝这杯酒,酒不够;一个人喝它,却又太多。让咱们在地面上画成一条蛇,先画完的人喝酒。”一个人蛇先画成了。那个人拿过酒杯来打算喝,却用左手端著酒杯,用右手画著蛇说:“我能给它添上脚。”他的蛇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这个人抢过那个酒杯说:“蛇本来没有脚,您怎么能给它添上脚?”这个人就把那杯酒喝掉了。为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他的酒。

DRAWING A SNAKE AND ADDING FEET

In the state of Chu there was a man who was sacrificing to his ancestors; he offered his retainers a goblet of wine. The retainers spoke among themselves saying:” If several people drink it, there will not be enough; if one person drinks it, there will be some left over. Let us draw a snake on the ground; the one who finishes first drinks the wine.” One person finished the snake first.

He drew the wine goblet to himself and was about to drink. Whereupon, holding the goblet in his left hand, he drew the snake with his right hand, saying:” I can add some feet to it.” Before he had finished drawing the feet, another person‟s snake was finished. That person snatched away that goblet saying:” Snakes originally do not have feet; how is it that you can add feet to them?” That person thereupon drank that goblet. The person who added feet to the snake lost his wine in the end

古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中央电大文法部 吴鸿清

( 2004年12月03日)浏览人次2064

说明:

学习古代汉语专题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

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就是理解文章、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字、词、句等问题的过程。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但由于时代的变化,今人都要依靠各种工具书来阅读古文。因此,在初学阶段,掌握古文翻译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工具书翻译古文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从理论上说古文直译的方法并不复杂,所以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对于减少和避免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明确做翻译练习的目的——做翻译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方法,这对于解答考试中古文翻译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期末复习指导》和辅导栏目都列了一些练习题。注意:综合性的练习供学习中择要练习。专书型的练习供教师

参考。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

一、古文今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例如:

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召公谏弭谤》)

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

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例如:

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

原文: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

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

“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3.“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这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例如:

原文:樊迟请 学 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

原文: 请 学为圃。 子曰:“吾不如老圃 。”(《论语•子路》)

译文:又请求学种菜蔬。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

上面的译文紧扣原文,字词落实,句法结构基本上与原文对等。

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由于古今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今译时对原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增补词语也是必要的。例如:

原文: 逐 之 ,三周华不注 。(《齐晋鞌之战》)

译文:〔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

译文在“追赶”前补上了省略的主语“晋军”,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把状语“三”调整为补语。如果拘泥于原文,译成“追赶他们,三圈围绕华不注山”,就不符合“达”的要求。

2.关于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例如

原文 凌余陈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拨苗助长文言文 拔苗助长文言文答案 揠苗助长文言文答案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拨苗助长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187970.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