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响开头成语

响开头成语

2016-02-11 15:39:01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响开头成语篇一《包含-"响"-字的成语》 ...

响开头成语篇一
《包含-"响"-字的成语》

1▲不同凡响 △bùtóngfánxiǎng △典故: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例子: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浮声切响 △fúshēngqièxiǎng △典故: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 3▲其应若响 △qíyìngruòxiǎng △典故: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出处:《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4▲如应斯响 △rúyìngsīxiǎng △典故:形容反响极快。 5▲响彻云霄 △xiǎngchèyúnxiāo △典故: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例子:教室里学生们的

情绪高涨,歌声~。 6▲响遏行云 △xiǎngèxíngyún △典故: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 △例子: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7▲一个巴掌拍不响 △yīgèbāzhǎngpāibùxiǎng △典故: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8▲游响停云 △yóuxiǎngtíngyún △典故:形容响亮的歌声,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来。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9▲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zhǐtīnglóutīxiǎng,bùjiànrénxiàlái △典故: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响开头成语篇二
《包含-"响"-字的成语》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成语拼音成语典故成语出处举例子不同凡响bùtóngfánxiǎn凡响:平凡的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摩罗诗浮声切响fúshēngqièxiǎ浮声:平声;《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其应若响qíyìngruòxiǎn比喻对答迅速《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如应斯响rúyìngsīxiǎng形容反响极快响彻云霄xiǎngchèyúnx彻:贯通;云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遏行云xiǎngèxíngyú遏:阻止;行《列子·汤问》: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一个巴掌拍不yīgèbāzhǎngp比喻事情不会游响停云yóuxiǎngtíngy形容响亮的歌《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只听楼梯响,zhǐtīnglóutīxiǎ比喻只是口头,bùjiànrénxiàlái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响开头成语篇三
《熟悉性和语境对中学生成语理解的影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NO.30

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

科教论坛

熟悉性和语境对中学生成语理解的影响

(1.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学系

广州

张萌1,2张积家2

510640;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系

广州510631)

摘要:本研究以10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熟悉性、语境对成语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熟悉性、语境均显著影响中学

生对成语的理解;②熟悉性、语境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熟悉性对成语理解的作用受语境和年龄的影响。与初中生比,高中生能更好地利用语境帮助其理解成语,特别是帮助其理解中、低熟悉度的成语。这些结果为中学成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实际指导。关键词:中学生成语理解熟悉性语境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08)10(c)-0192-02《新华词典》将成语定义为,熟语的一种,即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凝练、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多为四字格,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1]。汉语成语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保留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富于传统韵味的民族特色。莫彭龄将其称为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活化石”和“全

[2]

息块”。但是目前国内有关成语的研究

1.2实验设计

采用3×2×2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熟悉性(分高、中、低三个水平)、语境(分无语境、有语境两个水平)、年级(分初二、高二两个水平),其中,熟悉性、语境为被试内变量,年级为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成语理解成绩。1.3实验材料

[11]

从《汉语成语大词典》中选取400个成

成语理解的成绩。

2结果与分析

各组被试成语理解的平均成绩见表1。三因素(3×2×2)方差分析表明,熟悉性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06)=2153.39,p<0.001,这表明熟悉性对成语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均数比较发现,高、中、低熟悉性两两之间的差异均非常显著,说明熟悉性越高,被试的成语理解成绩越好。

语境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06)=449.00,p<0.001,这表明语境对成语理解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无语境条件比,被试在有语境条件下的成语理解成绩更好。

年级的主效应非常显著,F(1,106)=405.18,p<0.001,这表明年级对成语理解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二学生的成语理解成绩显著好于初二学生。

熟悉性与语境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06)=130.75,p<0.001,这表明熟悉性对成语理解的作用受语境的影响。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高、中、低三种熟悉性上,被试在有语境条件下均比无语境条件下的成语理解成绩要好,并且语境更能促进学生对中、低熟悉性成语的理解。

熟悉性与年级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06)=41.72,p<0.001,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在高、中、低三种熟悉性上,高二学生均比初二学生的成语理解成绩要好,特别是在对中、低熟悉性成语的理解上表现尤为突出。

语境与年级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06)=191.47,p<0.001,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对高二和初二学生来说,有语境条件下均比无语境条件下的成语理解成绩要好,并且高二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境来提高其成语理解成绩。

熟悉性、语境与年级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1,106)=39.68,p<0.001。对高二和初二学生来说,熟悉性和语境的结合共同影响了

主要以语言学方面的理论探讨为主,在仅有的几项有关汉语成语的实证研究[3~10]中,也主要是对成语识别与记忆的探讨,尚缺乏对成语理解的研究。一般说来成语理解受下述因素的影响:(1)熟悉性,即成语是人们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2)语义倾向性,即成语是倾向于字面意义还是倾向于比喻意义;(3)有无典故,即成语的来源是否是源自于特定的典故。(4)语境,有无语境对成语的理解有一定影响,同时语境又可能与其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成语理解是个体言语理解的重要方面,探讨成语理解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还可为成语教学与学习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某些实际指导。为此我们以四字成语为实验材料,探讨了熟悉性和语境对中学生成语理解的影响。

语,采用7点量表让50名大学生对其熟悉性进行评定。评价等级越高,熟悉性越高。根据评定结果,最后选取120个成语作为实验材料,其中高、中、低熟悉性的成语各40个(每组成语均在语义倾向性和有无典故方面进行了平衡)。1.4实验程序

首先进行无语境条件下的成语理解测试,即将120个成语随机打印成问卷,每个成语下均留有空行,要求被试写出其正确含义;如不能解释,则要求他们用该成语造一个句子。在无语境条件下成语理解测试后三周,对同一被试进行有语境条件下的成语理解测试,即将用每个成语所造的一个简单句子打印在问卷上(每个句子下均留有空行),并在该成语下面划线,要求被试解释句子中划线成语的正确含义。1.5计分方法

不论有无语境,只要写出了成语的正确含义就记1分。在无语境条件下,解释正确或造句正确都判对。各题得分累加即为该被试

1方法

1.1被试

随机抽取某普通中学初二学生53人、高二学生55人为研究被试。男女生各半。

表1各组被试成语理解的平均成绩(平均数±标准差)

①本课题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2005CB22802)、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

(06JDXMXLX0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062005

24)资助。19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

2008NO.30

科教论坛

他们的成语理解成绩。在有语境和无语境条件下,均表现为熟悉性越高,学生的成语理解成绩越好,并且熟悉性和语境的结合对高二学生成语理解的影响要大于对初二学生的影响。

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他们更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线索帮助其理解成语。而初二学生有效利用线索的能力相对较差,有时甚至囿于某个情景不能自拔,从而阻碍了其对成语真实内涵的把握。例如,我们在对初二学生的答卷进行评分时发现,很多初二学生在解释成语时,常常把成语撇在一边,完全以句子提供的语境为中心进行解释。如,在“小刚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中,将成语“亦步亦趋”解释为“比别人总慢半拍”。另外,初二学生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心里明白了成语的含义,但是未能用恰当、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有语境条件下的成语理解成绩。因此在学校成语教学中,特别是向初中生讲授中、低熟悉性的成语时,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恰当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注意提供有效的语境信息以促进其对成语的理解与记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有效利用语境信息的能力。

[6]陈伟锋,黄希庭,余华.词素的结构对称效

应:结构对称汉语成语认知特点的进一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3):265~268.[7]陈璇,宋文烨.汉语成语结尾字事件相关电

位N400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3,24(7):711~713.

[8]陈燕丽,史瑞萍,田宏杰.阅读成语时最佳

注视位置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278~280.

[9]熊建萍,闫国利.首词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

度成语识别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1):45~48.

[10]陈绍琦.右侧大脑半球参与汉语成语加工

的脑机制[J].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1]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12]李丹,缪小春,武进之.学龄儿童理解寓

言,比喻词的年龄特点[J].心理学报,1962,2:125~135.

3讨论

熟悉性是影响中学生成语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熟悉性越高,学生越容易理解,并且在高、中、低三种熟悉性上,特别是在中、低熟悉性上,高二学生的成语理解成绩远远优于初二学生。李丹等认为,儿童对成语理解的发展与其知识经验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密切相关

[12]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

过接触各种生活场景以及系统地课堂学习,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成语,当有些成语反复出现时,就会加深学生对该成语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学生对熟悉性越高的成语越易于理解。另外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也逐步提高,特别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这无疑会促进高二学生对不同熟悉性特别是中、低熟悉性成语的理解。因此,在学校成语教学中,教师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平均用力,而应充分考虑熟悉性对不同年级学生成语理解的影响,加强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对中、低熟悉性成语的学习,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境也是影响中学生成语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语境的作用受熟悉性和年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高二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境来促进其对成语特别是中、低熟悉性成语的理解。因为在有语境条件下,成语所在的句子中包含着许多有助于成语理解的线索,与初二学生比,高二学生不仅认知能力提高了,他们还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修订版):121.[2]莫彭龄.汉语成语新论.江苏社会科学,

2000,6:181~184.

[3]叶一舵.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识别汉语成语

的信号检测论分析[J].心理学报,1985,8(1):86~91.

[4]钱秀莹,朱军英.四字成语语境中汉字信号

检测的警觉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1):34~38.

[5]黄希庭,陈伟锋,余华,王卫红.结构对称性

汉语成语的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3):193~196.

《中外医疗》投稿说明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4、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5、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7、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193

响开头成语篇四
《语境和熟悉度对中文成语理解的影响》

响开头成语篇五
《“上下意象图式”对汉语成语感情色彩加工的影响》

响开头成语篇六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的影响 作者:占珊珊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9期

摘 要:汉语四字成语在其基本意义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语四字成语的广泛来源,很大程度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而这种文化特色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中应采用多种翻译手段以达到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目的。通过直译法、借用法、代换法、意译法和注释法来阐释文化因素对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汉语四字成语;翻译

语言与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另一方面,文化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才能得以体现。

一、汉语四字成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

成语是一种习惯用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一词的解释是“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形成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这些汉语成语生动、简洁、有力、富有想象力,“它们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的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它们一般来源于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古今各家各派的文学名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和故事等,通常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反映出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特有的人文状况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汉语四字成语翻译的影响

“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应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因而译者所要面对的必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然而从本质上说,翻译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译者所面对的实际上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由此不难看出文化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在内的重要因素。正因为汉语四字成语体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英译汉语四字成语时不仅要考虑到语言的对接,而且还须考虑到文化的对接。这就要求译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有一定的了解。

1.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一种极具民族思想的文化现象。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更能折射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西方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他们相信上帝的创世之说,《圣经》在西方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有不少成语就有关于圣经和基督教教义。而东方民族主要信仰佛教和道教,相信生命的轮回和来世,所以有很多成语都是有关佛教与道教中所阐释的佛理和道义。例如,我们就有成语“立地成佛”“苦海无边”等,如果译者直接用“佛”(a Buddha)“苦海”(the endless sea of tribulations)的意象来对汉语成语进行英译,那么就容易使西方国家的读者产生困惑和不解。因此,译者要把汉语四字成语译成西方国家读者所能理解的程度,就必须要考虑到宗教信仰差异的因素。

2.感情取向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相同概念的事物比比皆是,但其联想意义却并非完全相同,有时甚至是相反的、矛盾的。比较典型的就有对动植物的喜好不同、对色彩的倾向不同、对数字的偏好不同等。比如,我们自古就视龙为一种尊贵的象征,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它是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的代表。然而在西方国家,龙(dragon)却是长着尾巴,浑身是鳞,有翅膀,能喷火的大型蜥蜴,它象征了凶残和邪恶。这种完全对立的感情取向在翻译汉语成语时,如“望子成龙”“龙子龙孙”,译者就不能忽视,否则就会造成误解,就无法使西方国家的读者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独特的文化情感内涵。

3.思维方式的差异

人类的思维方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即民族性。东方民族习惯于具象思维、综合思维和顺向思维,而西方民族则见长于抽象思维、分析思维和逆向思维,由此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在汉语四字成语英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来做适当的调整,以符合他们的表达习惯。例如,汉语四字成语“前车之鉴”,“前”在汉民族思维中是过去

(past)的意思,而在西方民族思维中“前”是将来(future)的意思。这时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就要仔细斟酌。

三、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上述中英文化的这些差异对如何处理汉语四字成语的英译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文化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常常不同,所以翻译不仅要提炼出不同文化的共性,更要充分对比出不同文化的个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原作的文化内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文的优势,才能较好地完成两种语言文化的传递。不考虑文化因素,人们就无法探究翻译的真谛。因此,在汉语四字成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成语的基本意义(denotation)以及文化内涵(connotation)都能得到较为完整、准确地传递。

1.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有些汉语四字成语在英语成语中没有相对应的描述或比喻,但是这些四字成语的句法等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英语的语言规范,而且其意象比喻又能被西方国家的读者基本理解并且不引起他们联想误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汉语中的比喻形象,甚至是在选词文字、句法结构、风格特征方面也尽可能地趋于一致。例如: 水滴石穿——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如履薄冰——as if walk on thin ice

以德报怨——to return good for evil

如鱼得水——to feel just like a fish in a water

2.借用法(Borrowing Translation)

有一些汉语四字成语与英语成语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较为贴近,它们既表达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而且还运用了极其相似,甚至是相同的比喻形象。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通过借用的方法用英语成语中的形象来再现汉语四字成语的形象,以达到准确传达意义的目的。例如: 火上加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

隔墙有耳——wall have ears

油嘴滑舌——to have a well-oiled tongue

空中楼阁——castle in the air

3.代换法(Substitution Translation)

在汉语四字成语中,并不是所有形象都与英语成语中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的。因而,当无法在英语中再现或移植汉语成语中的形象时,译者可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并且为英语国家的读者所熟悉和接受的形象来替换。虽然这样舍去了汉语四字成语中的形象,但仍可借助英语中相应的形象,使英语国家的读者产生与汉语读者相近或相似的语义联想。例如:

朝三暮四——to blow hot and cold

对牛弹琴——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抛砖引玉——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

瓮中之鳖——a cat in a hole

4.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某些汉语四字成语既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相同的喻义和形象的成语,也无法借用英语中喻义相同但形象不同的成语来进行意义传达,那么这种情况下最实在的翻译方法就是“舍弃原文中的形象”。译者要在透彻理解汉语成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译出汉语成语的含义,尽可能地缩小英语与汉语成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的差距。例如:

水落石出——the truth would have been out

立竿见影——to get instant results

牵肠挂肚——to be full of anxiety and worry

想入非非——to aim at the moon

5.直译-注释法(Filling-up Translation)

借助注释是在成语翻译中很少用到的方法,因为很多成语都可以通过意译来比较完整地传递意义。但有时候在翻译成语时,为了认真严肃地对待原文或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的,译者有必要考虑是否要在翻译时利用注释。在翻译某些四字成语时要充分表达其意义并要传递中华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或历史文化的时候,那么用注释来加以说明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在此,译者把“叶公好龙”直译成Lord Sheh’s love of dragons,但在后面加了注释:Lord Sheh was s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s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in infatua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 he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加注这个小故事不但能帮助读者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而且还能传递中国的文学典故,有助于增加读者的兴趣。

总之,汉语四字成语具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喻义和生动的表达力。根据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因素差异的考察,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本质,这样才能使译者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手段来对汉语四字成语进行较为成功的翻译。最终,能够很好地通过对汉语四字成语的翻译来传递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思想,让世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独有的文化。

参考文献:

[1]Nida, 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1993.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林立.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胡娟,曾勇,黄细燕.汉译英中成语翻译的研究[J].外语研究,2007(09).

[6]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7]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作者简介:占珊珊,女,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编辑 李 姣

响开头成语篇七
《首词和尾词频率对高熟悉度成语识别的影响》

响开头成语篇八
《表象对成语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Science 2009,32(1):21-24 21

表象对成语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谭华玉Ξ1,2 刘 鸣1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2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35)

摘 要 通过混合实验设计探讨表象对成语记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据成语形成图画形式的表象能提高图画命名中外显记忆的成绩,显著提高内隐记忆的成绩,尤其是低透明度成语的内隐记忆成绩;但在成语补全中,对两种记忆均没有显著影响。可见,表象同时具有概念加工和知觉加工的性质,表象作用对所形成的表象的形式与测试任务的一致性程度敏感。关键词 表象 成语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1 前言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1]

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表象(mentalim2agery)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信息表征方式,与成语学习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Gibbs等(1990)发现某些成语容易引发与非字面意义相关的表象,如“大发雷霆(blowyourstack)”“、暴跳如雷(hittheceiling)”等成语容易产生“容器剧烈爆炸”的表象[2];并且这些表象反映了概念性的隐喻,是构成成语非字面意义的基础[3]。Nippold等(2003)能根据成语形成表象,解深度的标志[4]。

Paivio等(着中介作用,[5],并于1975年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dualcodingtheory)[6]。McDdermott等(1994)研究也表明表象能提高知觉的内隐记忆成绩,但表象的作用受所形成表象的形式限制。他们认为这是因为表象能唤起知觉经验而产生知觉启动,而不是因为对一般因素更精细的编码[7]。然而,Mc2Cauley等(1996)[8]的研究却表明,表象显著地提高了外显记忆的成绩,却显著地降低了内隐记忆的成绩。McCauley等认为这是因为表象作为一种精细的加工提高了外显记忆的成绩;却因为减少了对知觉特征的编码而导致了内隐记忆成绩的下降。

根据迁移恰当加工理论(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theory),外显记忆通常被认为是概念驱动的加工;内隐记忆是数据驱动的加工。学习时的表象加工和意义加工一样应当导致大多数外显记忆测试成绩较好,而对内隐记忆没有促进作用[9]。但是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我们认为表象可能同时具有知觉加工和概念加工的性质,它能否对这两种记忆起作用,关键在于所形成的表象与记忆测试的一致性程度。

从实验方法来说,McDdermott,McCauley等均采用了任务分离法,这种方法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到很多研究者的质疑,即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相互“污染”的问题[10—14]。90年代初,Jacoby等提出了加工分离程序(processdissociationprocedure,简称PDP),它是目前记忆研究中关于意识与无意识众多分离思想中最富创见和影响的一种,成功地摆脱[15]。本研究采,,表象,以验证“表象,表象作用对所形成的表象的形式与记忆测试任务的一致性程度敏感”这个假设。

2 实验1 图画形式的表象对图画命名影响

的研究

211 研究方法21111 被试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学生60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28人。21112 实验材料 从小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挑选出同时符合“高熟悉度,高表象性,首字没

有重复,以此首字开头的成语在该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3-10个”的高、低透明度成语各15个:同时为每个成语配备了匹配度较高的图画。所有材料的评定均由初中一年级学生完成。统计检验表明,两组成语在词频、熟悉度、表象性和图画匹配度上差异均不显著(p>0105),透明度差异非常显著(p<01001)。另外选出8个成语作为缓冲项目。21113 实验设计 采用2(学习任务:有意表象/无表象要求)×2(透明度:高/低)×2(测试类型:包含/排除)三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学习任务为被试间因素,透明度和测试类型为被试内因素。21114 实验程序 把成语随机分为a、b、c3组,每

Ξ通讯作者:谭华玉。E2mail:thy1201@1261com

 22心 理 科 学   

组高、低透明度成语各5个。把被试随机分为有意

表象组和无表象要求组,每组30人,每组又分成2个顺序小组。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由被试单独在计算机上完成。学习阶段:两组被试均学习a、b组成语,各项目逐一随机呈现5秒。(1)有意表象组,告知被试将参加一个用来考察人们对成语的表象能力的实验,要求据所呈现的成语形成图画形式的表象并评定自己的表象清晰度(采用7点等级评定,1为很不清晰……7为很清晰)。(2)无表象要求组,告知被试将参加一个成语学习的小实验,要求默读成语并评定成语的拼读难度(同样采用7点等级评定,1为很容易……7为很难)。干扰学习阶段为3分钟数学小测验。测试阶段:a、c组成语的图画作为测试材料,各项目逐一随机呈现20秒,各顺序小组以不同顺序完成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两种测试主要用指导语进行区分:(1)包含测试,告知被试这些图画

透明度高透明度低透明度

学习任务有意表象无表象要求有意表象无表象要求

测试类型

包含测试0189±01110159±01240197±0117

都可以用成语来命名,其中有些图画可以用学习阶

段中出现过的成语命名,有些不能。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学习阶段中出现过的成语给这些图画命名。如果回忆失败,就用看到图画后想到的第一个成语来命名。(2)排除测试则要求被试把看到图画后想一个在学习阶段中没有出现过的成语来命名。被试在答题纸上作答。212 实验结果

根据加工分离程序,设R为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完成测试的概率,A为被试利用自动提取完成测

(旧”试的概率,则P“|包含)=R+A(1-R),P

(旧”(旧”“|排除)=A(1-R),可以得出R=P“|包

(旧”(旧”含)-P“|排除),A=P“|排除)/(1-R)。

如果排除测试中出现零错误率,将会影响对R和A的估计,所以剔除了这部分的数据。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0151±10000121

(R)

0101140143±01210140±0124

(A)

0179±01220139±01310195±01130149±0127

表1 不同学习任务对图画命名测试的影响(M±SD)

  统计结果显示:1,)=

4134,p<0105),是有效的,意识性提取(R)与自动提取(A)相关不显著(有意表象组:r=0116,p>0105;无表象要求组:r=0127,p>0105),满足PDP的基本假设,即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表明本实验对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区分是有效的。贡献来源主效应极显著(F(1,22)=18165,p<01001),学习任务主效应显著(F(1,22)=9169,p<0101),透明度主效应显著(F(1,22)=4172,p<0105),进一步检验表明,在意识性提取方面,高、低透明度成语没有显著差异(p>0105),在自动提取方面,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105)。贡献来源与学习任务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1,22)=11159,p<0101),进一步检验表明,有意表象组的意识性提取略高于无表象要求组(t(22)=01295,p>0105),自动提取显著高于无表象要求组(t(22)=4128,p<01001)。此外,对两种透明度成语,有意表象组的各项贡献值均高于无表象要求组,在自动提取方面两种学习任务造成的差异极显著(高透明度成语:p<0101;低透明度成语:p<01001),但在意识性提取方面差异不显著(p>0105)。这说明在图画命名中,图画形式的表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显记忆的成绩,同时能极显著地提高内隐记忆的成绩,尤其是低透明度成语的内隐记

忆成绩。另外,在贡献系数的比较中,没有出现性别差异(p>0105),这与郭力平、杨治良[16]的研究结果一致。

3 实验2图画形式的表象对成语补全影响

的研究

311 研究方法

31111 被试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

学生66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3人。31112 实验材料、设计与程序实验采用2(学习任务:有意表象/无表象要求)×2(测试类型:包含/排除)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学习任务为被试间因素,测试类型为被试内因素。测试作业变为成语词干补

)外,其它同实验1。全(如,拔

31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显示:测试类型主效应显著(F(1,33)=67157,p<01001),表明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的指导语是有效的。自动提取(A)与意识性提取(R)之间相关不显著(有意表象组:r=0108,p>0105;无表象要求组:r=0127,p>0105),满足了PDP的基本假设,表明本实验对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区分是有效的。学习任务主效应不显著(F(1,33)=0150,p>0105)。贡献来源主效应显著(F(1,33)=8194,p<0101),均值比较表明

谭华玉等:表象对成语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23

自动提取(A)显著高于意识性提取(R)。贡献来源与学习任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3)=31072,p

学习任务有意表象无表象要求

测试类型

包含测试0190±01130184±0126

>0105),结果表明图画形式的表象在成语补全测试

中,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没有显著影响。

贡献来源

表2 不同学习任务对成语补全测试的影响(M±SD)

排除测试

0128±01290142±0133

意识性提取(R)

0162±01290143±0145

自动提取(A)

0171±01290178±0127

4 综合讨论

  在表象的性质与作用方面,我们最初的设想是,

要求被试根据成语形成图画形式的表象,使被试有意地激活表象系统中贮存的表象信息,使过去贮存的感知觉形象再现或在一定意义条件下对记忆表象进行重新组合、融合生成新的表象,即促使被试对过去贮存的感知觉形象进行提取与加工,此时,表象即具有知觉加工的性质;同时,因为成语的表象反映了概念性的隐喻,所以表象的加工又可以看作是对成语意义的加工,即具有概念加工的性质。因此根据迁移恰当理论,表象即能同时提高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成绩。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表明,图画形尤其是内隐记忆的成绩(如图1所示),,,和概念加工的性质与测试任务的一致性程度敏感。

  研究还发现,在两个实验中A均大于R(如图1,图2所示),其中,在图画命名中,有意表象组的自动提取(A)显著高于意识性提取(R),而无表象要求组两者没有差异;但在成语补全中,有意表象组中两者没有差异,而无表象要求组的自动提取(A)显著高于意识性提取(R)。其中原因可能是:

在学习阶

图1 

不同学习任务对图画命名中各贡献系数的影响

,也没有要求被试记住学习过的成语,即被试不会有意识地去记住这些成语,这样两组被试在完成图画命名测试时,意识性提取的贡献就会减弱,而主要依赖于自动提取;同时在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都含有50%的干扰项目,也增加了回忆的难度,所以自动提取(A)高于意识性提取(R)。又因为图画形式的表象与图画命名测试比较一致,成语表象里隐含的概念性隐喻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被试对作业任务中成语图画的理解,表象的知觉加工的性质更是显著地提高了自动提取的贡献,所以图画形式的表象能提高图画命名中外显记忆的成绩,同时显著地提高内隐记忆的成绩;但图画形式的表象与成语补全测试不一致,表象的知觉加工的性质无法起作用,甚至相对于评估成语的拼读难度,有意形成图画形式的表象的任务可能还削弱了被试对成语词形和读音的注意,而导致在成语补全中的自动提取贡献比无表象要求组的还略低一点;同时根据迁移恰当理论,表象作为一种精细的任务提高了意识性提取的贡献。所以在成语补全中,有意表象组的自动提取(A)与意识性提取(R)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无表象要求组,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另外,由实验1的结果发现,对两种透明度成语,有意表象组在自动提取方面都显著高于无表象要求组,且差异程度不一致(高透明度成语:p<0101;低透明度成语:p<01001)。这可能是因为表

 24心 理 科 学   

象的两重特性使有意表象组在自动提取的贡献显著

大于无表象要求组,而且对于浅显易懂的高透明度成语和另有深意的低透明度成语来说,表象对后者的意义可能更加重大,从而导致了对不同透明度的成语,两种学习任务造成的差异程度不一致。

本研究虽然揭示了表象与成语记忆的一些关系,但如何设计更精巧的表象操作任务,以及不同形式的表象对同一记忆测试的影响如何等等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与探讨。

4

5

67

5 结论

表象同时具有概念加工和知觉加工的性质,表象作用对所形成表象的形式与测试任务的一致性程度敏感。根据成语形成图画形式的表象能同时提高图画命名中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成绩,尤其是内隐记忆的成绩,对低透明度成语内隐记忆效果尤其显著;但在成语补全中,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没有显著影响。

8

91011

6 参考文献

1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137Gibbs.R.W.&O’Brien,ThemetaphoricalCognition,1990,36:35-68

Gibbs,R.W.inchildren’sunderstand2ingofidioms.JournalofSpeechandHearing

141516

Research,1991,34:613-620

Nippold,M.A.&Duthie,J.K.Mentalimageryandidiomcomprehension:Acomparisonofschool-agechildrenandadults.JournalofSpeech,Language,andHearingResearch,2003,46:788-799

Paivio,A.,Yuille,J.C.&Madigan,S.A.Concreteness,imagability,andmeaningfulnessvaluesfor925nouns.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1968,76:1-25

Paivio,A.Perceptualcomparisonsthroughthemind’seye.MemoryandCognition,1975,3:635-647

McDdermott,K.B.&Roediger,H.L.Effectsofimageryonperceptualimplicitmemorytests.JournalofExperimentalPsy2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1994,20:1379-1390

McCauley,MaryEetc.Theeffectofimageryonexplicitandimplicittestsofmemoryinyoungandoldpeople:Adoubledis2sociation.Canadian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1996,50:34-36

Roediger,H.L.Am.Psychol.,1990,45:1043-1056

GrafP,MandlerG.J.Verb.Learn.Verb.Behav.,1984,23:553-568

Jacoby,L.,BrooksR.Bower(Ed.).Thepsy2ofDiego.,CA,Academic-47

KeaneMW,etal.Neuropsycho2logia:417-428

HamannSB.J.Exp.Psychol.Learn.Mem.Cogn.,1990,16:970-977

SrinivasK,RoedigerHL.J.Mem.Lang.,1990,29:389-412Jacoby,L.L.J.Mem.Lang.,1991,30:513-541

郭力平,杨治良.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1998,21:319-324

TheEffectsofImageryontheMemoryofChineseIdioms

TanHuayu

1,2

,LiuMing

1

(1DepartmentofPsychology,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2GuangdongTechnicalCollege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Engineering,Guangzhou510635,China)

Abstract Thepresentstudywasdesigned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imageryonChineseidiomimplicitandexplicitmemory.Whenthestudentsweregivenwordsduringastudyperiodandaskedtoformimagesofcorrespondingpictures,improvementsofimplicitandexplicitmemorywereallobtainedinapicture2namingtest,butnotinaword2stemcompletiontest.Theresultsshowedthatidiomim2ageryemphasizednotonlyconceptualprocessingbutalsoperceptualprocessing,andimageryeffectsweresensitivetothesimilaritybe2tweentheformofthegeneratedimageatstudyandtherequirementofthememorytests.Keywords imagery,Chineseidiom,explicitmemory,implicitmemory(上接第80页)

TheDevelopmentof5~9Year2OldChildren’sIntuitiveKnowledgeAboutthe

FunctionInvolvedinHorizontalProjectileMotion

ChenGuang,LiXiuxun,HuQingfen,ChenHuichang

(InstituteofDevelopmentalPsychology,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

Abstract Thepresentstudy,involving120childrenaged5,7,and9,investigatedtheirintuitiveknowledgeaboutthefunctionin2volvedinhorizontalprojectilemotionthroughpredictiontasksandfoundthatmostof52year2oldsconsideredneitherofthefactors,butthistypeofthinkingdecreasedsignificantlyin72year2olds,whilethenumberofchildrenwhoconsideredonlythevariableofvelocityincreasedrapidlytohalfofthewholegroup,andremainedhalforsoin92year2ols;childrenwhoconsiderbothvariablesofvelocityandheightincreasedslowlywithage.Thisdevelopmentaltendencywassimilartotheirknowledgeaboutthetrajectoryofhorizontalprojec2tilemotion.Keywords na


响开头成语相关热词搜索: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响开头成语”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响开头成语"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1913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