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学习对联大全集

学习对联大全集

2016-02-16 09:33:0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一《学习对联》 ...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学习对联大全集》,希望能帮助到你。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一
《学习对联》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二
《对联学习》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三
《鼓励学生学习的语言和对联》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学海,让我们游泳;书林,让我们欣赏。

4.你之心,在书林里;我的脑,在学海中。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7.天资聪颖慧根尚在;生性懒惰才智枉存。

8.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

11.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

12.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

13.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

14.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16.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8.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激励学生学习的对联

发表时间:2009-10-02 06:02:27 [查看原文]

好男儿悬梁刺骨凿壁借光闻鸡起舞,你将如愿;俏巾帼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秉烛夜读,我要成

九年寒窗苦读卧薪尝胆知识海洋勇破浪;六月牛刀小试破釜沉舟中考场上逞英豪

苦心人天不负弃燕雀之小志学海遨游遂就辉煌一页;有志者事竞成慕鸿鹄之高远师生同唱终成桃李满园

学海无涯,苦海有边,艰辛之后来甜蜜;人生有岸,毅力无穷,风雨过处见彩虹

心态良好,千帆竞发,帆帆顺风;意气平和,万树争春,树树参天

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灯下学子呕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泛舟学海独占鳌头看我八班众英雄;驰骋疆场问鼎逐鹿敢问何人大丈夫

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考重点报答父母

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

学海无涯,苦海有边,艰辛之后来甜蜜;人生有岸,毅力无穷,风雨过处见彩虹

心态良好,千帆竞发,帆帆顺风;意气平和,万树争春,树树参天

春秋勤奋豪情冲天拼得人生飞黄腾达;冬夏苦读壮志凌云迎来中考功成名就

另类评语走

俏校园 老师

用对联给学

生作评价

2008-01-24

22:54:00 作者:马

利 来源:燕赵都市

报 点击数:783

寒假前每个小学生的手册上,都会有一条教师评语,对一

个学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虽然考试还未开始,神兴小学

的老师们已经开始在评语方面进行策划了,新颖的评语让人耳

目一新。

点滴记录闪光点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康茹老师介绍,“相信你更棒”之类鼓

励的话已经淡出评语,因为现在的评语虽然侧重于激励性,但

是又不能泛泛而谈,而是更多地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有的同

学参加全市集体舞获得特等奖,有的同学作文在报纸上发表;

还有一些同学,可能这种成绩不是特别突出,那就发掘他们自

己的进步,比如有个男同学活泼好动注意力差,三年级的时候

每个课间都打打闹闹,上课东倒西歪坐不住,四年级他纪律还

是不好,但是已经有所进步了,由大动作进步到小动作,比如

上课抠橡皮等,老师在评语中就要有所体现。

除了学习层面,个性、心理也得到关注,比如三四年级的

老师,可以在男女同学关系上点拨,有的女生发育比较早,属

于早熟的孩子,学习也不错,评语就简单一句话“简单就是快

乐”,相信她能体会到这一点。

适度批评警醒学生

表扬和鼓励不能算是教育的全部,学生需要必要的提醒与

批评,康老师就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写下不同的评语,有的男

生学习比较肤浅,评语最后一句就是:“希望你在寒假里多读

书,读懂书,不要光看皮毛”,点出这名学生浮躁的缺点,并

指出其努力的方向。

对老师们来说,批评的度比较难把握,担心“说重了孩子

心里受不了,说轻了又起不到批评的作用。”

新颖评语受青睐

在评语的形式上,老师们也在探索一些样式新颖的评语,

刘珊珊老师就给学生写了散文、诗歌、对联等形式的评语。“散

文式”评语以幽默、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话语,把对学生的警

策、期望、爱心写进评语,寓情于语,给学生以温暖;寓理于

语,给学生以启迪和鼓舞。“诗歌式”评语以真情说长处,以

诗的语言或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或通俗诙谐,朗朗上口,给

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联式”评语语言凝练,含蓄深刻,

写给那些语言功底扎实的同学,不仅能产生警策、鼓励的教育

功能,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

欲望。

有位学生天资聪颖,但学习不够踏实努力,老师给他的评

语是:“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

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勤奋,再勤奋。

你就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孩子,脑子灵,反应快,希望你能早日

振作起来,让智慧的火花早日闪烁起来。”

一位女生学习刻苦认真,但成绩总与付出相距甚远。为此,

她在日记中流露出失望的情绪。为此,刘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作

为评语:不是每一缕风儿吹过,都会带来春的讯息;不是每一

朵花儿开放,都会有芳香沁人心脾;不是每一次辛勤地劳作,

都会收获金黄的麦穗。但是,请你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分耕耘终将换来一分收获。你看,春姑娘正悄悄向我们走来,

美丽的花骨朵含苞欲放,希望的田野积蓄着生命的力量。请你,

跌倒后努力爬起来,———永远都别抛却希望。

一位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敏捷,但学习不下功夫,过年了,

老师也送他一副对联:

宝剑未下苦功磨,浅尝辄止,眼见时光飞逝,辜负了青春;

锐锋难显真本色,随波逐流,愿你把握今天,磨砺出智慧。

横批:是金子就要闪光。(实习编辑:董登峰)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不要看我失去什么,只看我还拥有什么。

2.当你跌到谷底时,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四
《对联》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五
《对联》

对联生情趣,古韵入课堂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2011年01月14日 浏览:

197 【字体:小 大】 对联生情趣,古韵入课堂

文登实验中学 于翠丽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也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既要以厚德载物之心,不断吸收世界文明,又要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化社会服务,而把对联欣赏恰当地融入语文教学,就是我们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条好途径。

一、巧借对联明作者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要介绍作家作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姓啥名谁、生年卒年的介绍,势必让学生生厌,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在介绍文章作者时,可以插入与之有关的对联故事,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作者的了解,引发阅读的兴趣。如在介绍《天上的街市》一文的作者郭沫若时,教师可以讲“昨日偷桃结构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的对联故事,让学生知道年少的郭沫若不但聪明灵气,而且少有大志。接着列举郭沫若日后果真成为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事实,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讲授。又如在讲文言文《山市》,介绍作者蒲松龄时,可以引“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对联进行教学„„运用对联故事来介绍作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了作者是如何做人和成就事业的,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颇有裨益。

二、巧用对联助理解

根据对联形象性的特点,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对联进行辅助教学,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游记体的文章通常可用对联来此辅助教学,因为我国的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通常都有文人的题联。如《三峡》一文可引用“两崖如剑立,一江似布悬”一联,让学生形象感知三峡的总特点;《岳阳楼记》一文可引用“烟花万重岳阳景,水天一色洞庭秋”一联,使学生体会到岳阳楼的雄伟景色„„这些引联,使学生读课文时有如身临其境、实地漫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议论文的讲授,也可引用生动形象的对联帮助教学。这样就能淡化枯燥乏味的说理,从而增强讲课的磁性魅力,使学生用形象的对联去理解抽象的内容。不仅如此,引用对联教学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匪浅。

三、巧借对联导新课

引用对联导入新课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时,引用下面这两幅对联作为开场白,既可复习旧的知识,又可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过去我们曾学过他的《石壕吏》等诗。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大胆地揭示社会矛盾,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写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推崇为“诗圣”。故此,这两幅对联是吟咏诗人杜甫的。说到对联中所言及的“草堂”,即为诗中之“茅屋”,这是“安史之乱”时杜甫流寓成都在郊外浣花溪畔所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的“茅屋”是怎样为秋风所破,以及诗人面对此情有着怎样的愿望理想”„„如此引用对联,即可达到导入新课的预期目的。另外,“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等对联,分别可导入新课《过零丁洋》《山市》和《社戏》。

四、巧用对联促写作

据对联的语言概括性强、言简意赅的特点,指导学生写作的语言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语言训练时,可以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利用对联来写作,以达到语言精炼、文字简洁的要求。比如我曾在课堂上给十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描写“夏夜”的景色。学生写出来结果,字数最少的也在20字以上。于是,我将字数最少的语句抄在黑板上,让学生再压缩。学生后来压到十几个字,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最后则压缩为十个字:“夏夜,月色似银,蛙声如潮。”学生看时,都一致拍手称好。我便提问学生上述句式的特点,学生都回答说是对偶句(亦即对联)。可见运用言简意赅的对联来写作是使语言精炼的最好手段。这样一来,学生经过实践的体会,就对会这方面的知识深信不疑,并积极地去学习。

五、巧用对联练能力

对联是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表达的语言形式,就像戴着枷锁跳舞,要想表达的贴切深入有感染力,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创造力,怎样才能从成千上万个词语中选择出最恰当的词,还要把它们迅速有机的串联起来,成为一句或是一段有意义,有感情,有顺序,有趣味的话。通过对联训练,学生从语言最细微的基础开始起步,学会炼字,筛选词语,写出优美句子,再到篇章,都是一个有序的渐进的过程,由此可见,对联是学生思维写作训练的利器。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训练学生的这些方面的能力。

如我在分析《杨修之死》一文后,让学生用对联的形式评价杨修,学生概括为:“一张巧嘴,道破天机:两片薄唇,召来横祸”这副对联高度地概括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而且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又如学生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概括为:“百草乐园,自然熏陶;三味书屋,文明教化。”可谓一目了然。这种做法,比只串讲课文字词,不分析其内容主旨,多了一层能力训练,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到位。再如在复习古诗文时,我设计了“东临碣石观沧海”,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西望星汉射天狼” “西望夜朗寄愁心”等下联,而且都出自学过的古诗文(分别出自曹操《观沧海》,苏轼《江城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此类对联集句用典,十分自然,浑然一体。

六、巧用对联启思想

一副构思巧妙,意味隽永的春联,犹如一首好诗,一副好画,一篇优美的散文,给人们有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要重视对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体现其人文内涵的感化作用。

教《孙权劝学》一文,结合规劝厌学学生的经历,先列出革命家陶铸投身革命前的对联“十万里前程由此去,五千年事业在人为”,后又列一讽刺联“讲本事,没本事,闯出大事化小事;朝靠爹,晚靠爹,死了亲爹有野爹”。从一感一笑中,学生有所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六
《奇对联》

《奇妙的对联》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学习过程:

课前我能会: 1、对联,也称,盛行于 2、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 协调。 3、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 联。

模块一:识对联之形貌 • 1、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 3、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 4、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 5、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小结对联的特点:

【学以致用】

一、根据对联的特点,判断下列对联中的错误并改正。 1.上: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 上: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二、 “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三、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提醒:尤其注意划线的部分所对应的部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为:

模块二:赏对联之神韵

一、赏析下列对联,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副,并阐述理由。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3、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自勉联

我喜欢 ,

理由是: 二、朗读下列对联,感受语言魅力和意蕴之美。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联) 2、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墓 3、虽是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某理发店(行业联) 4、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春联 5、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扬州平山堂(集句联)

模块三:试自己之身手——对对子

《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学以致用】

一、根据对对子的要求 ,对出下列对子。

天—— 雪——

朝—— 夏——

祥云—— 暮雨——

重阳—— 冬至——

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二、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 上联: • 下联: 量力而行。

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 A.上联:扫千年旧习 下联: B.上联:祖国山河好 下联: 2、 A. 上联:静聆雨润绿草 下联: B. 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 下联:

模块四:日积月累——作业

一、同学之间相互对对子,看谁出的巧妙,对的工整。

二、为自己的班级拟写一副对联,要求符合班级特点,展现班级风貌。

三、课下时间搜集对联,并欣赏评价。文章来源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七
《对联》

对联趣谈

王承英

指导思想: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快乐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遗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今天,让我们一道漫游语文世界,在这人类文化大观园中饱览独特风景线——对联趣谈。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故事掠影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安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三、探究对联知识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以上对联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四、学生合作,交流

1.登台一展风采: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好的有趣的对联故事。

2.对对子擂台赛:搜集名诗名文中名联,由一组出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可从以学过的诗文中搜集。)

五、课堂实战演练对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是否跃跃欲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实战演练一次吧。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六、欣赏对联,陶冶情操。

1.对联有着广泛的用途,你在哪些地方,哪些场合看到过对联呢?

2.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我们不难发现:对联确实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它能表达种种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它能把名胜古迹装点得更加奇丽高雅,它能增强喜庆气氛,给人一种喜气洋洋之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七、结束赠言:

对联是节庆贺婚满堂生辉的使者,是华夏民族文墨精华的象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注意对联,用心去感受这一文化精髓所蕴涵的丰富的精神营养,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八、知识迁移,学为致用:

请同学们课余为自己的书房、卧室或客厅拟写一副对联,对联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学习、生活、交往、理想等,并将作品与其他同学交流,优秀作品可推荐展览。

学习对联大全集篇八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简史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藏字格

也叫“阙如格”,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解:上联忘八,谐音王八,下联打无耻。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字写三秋离北塞 路通一线到鹏图 注解:上联隐「雁」。 下联隐「指南针」。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注解:上联隐「笛」。 下联隐「梦」。

一肩风雪三千里 两眼乾坤十二时 注解:上联隐「轿夫」。 下联隐「猫」。

拆字格

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如准给假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叠字格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出自:浙江长阳南云山寺。

搔搔痒痒,痒痒搔搔,不搔不痒,不痒不搔,越搔越痒,越痒越搔 ——塾 师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有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李调元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冶冶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作者:寄尘 出自:上海豫园花神庙。

复字格

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

寇准与友同出游,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便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出自:湖南长沙白沙井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注解:上联唐伯虎出。 下联祝枝山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回文格

上下联互为倒读

据说清代北京有个“天然居”酒家。乾隆微服出游,进店喝酒,忽而想到这副回文对,非常得意。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后又将这副对联作为上联,然而他想不出下联,让纪晓岚对,纪晓岚道: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集句格

用古文、诗词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读书破万卷(杜甫) 落笔起群英(李白)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鲁迅录《离骚》悬于书室

联旁格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叶接着和对道: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注解:广东东莞虎门联 -- 每字偏旁内涵「金」、「木」、「水」、「火」和「土」。

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一、比喻法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

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为有生命的人的言语或动作,从而使之形象化,去感染人,这就是“人格化”的特征。当然,一定手法的表现,要根据一定显示生活的需要,根据一定主题与构思的需要,不宜随便乱用,以免弄巧成拙。

三、问答法

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从前,有人通过戏台演戏中的情景,用联语把旧社会的生涯作一番对照,通俗感人,那戏台楹联是:“穷的富的,贵人贱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又在解放前,有人替一家财神庙撰联云:“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夜来拜,使我为难。”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那些财迷心窍者的丑恶面目。

这种“问答法”,不但反映在阶级矛盾上面,而且还反映在描写自然景物上面。杭州飞来峰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江西省石钏山坡仙楼有一副对联:“岭上梅子熟未?座中木樨香乎?”这两联同上述两联不同的,就是上下两句都是问,答案是通过游人的感受中找寻,更为有味。

四、衬托法

对联写作的衬托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侧面衬托;一是反面衬托。所谓侧面衬托,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旁边的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引人寻味。民族英

雄郑成功祠有一副对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意,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这样,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

五、对比法

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此道理,。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老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

六、集句法

集句,是对联写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在古代对联中,集句联占着很大的分量,这里,只略举数例。 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烟宜雨复宜晴。

这是用于广东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对联,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

有些集句联,不是完全集自原句,而是带有借意性质的。有人撰江西省九江瑟瑟亭联:“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夜雨;获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上联是采自唐代元稹诗句中词意,概括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情;下联是采自白居易《瑟瑟行》诗句中的词癔,描述白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听得瑟瑟声那时的景象。而九江的瑟瑟亭正是后人为追记此古迹而建,自然显得贴切。

郭老曾摘取毛泽东同志词句成联:“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上联为《沁园春•雪》词句,下联为《清平乐•会昌》词句。不但对仗工整,意境亦清新。读后,爱国主义热情油然而生,使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象这样的“集句法”,它的特点是:用现成的句语,按照对联的形式格调凑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意境,有时十分浑成,比自己创作的还好。

精华对联

智对辽使

宋神宗时,天下太平,与辽邦交往也比较多,加之在文字上没有多少禁忌,两国人士交往也常常说个笑话,谈点诗文,关系更为融洽。

一次,辽国派来一位颇精汉语的使臣,皇帝让苏东坡去陪同.使臣早知东坡的大名,便想以奇文难倒他,寒暄之后说:"我们辽国流传一个出句: 三光日月星,头一字是三,统领了三种发光物,对句不应再是三,有必须统领三个词.因此我们国内没有人能对的上。"

苏东坡说:"这其实不难.我先给你对一个 四诗风雅颂.雅,本来分大雅 小雅,与风和颂合而成为四诗的." 辽使非常佩服,起身报拳,向苏东坡致意。

这时,忽然电闪雷鸣,来了阵疾风暴雨.苏东坡灵机一动,指指窗外,说:"对句还可以取此景,叫做 一阵风雷雨." 辽使十分惊奇苏学士的敏捷才思,由原来想难倒人家,变得由衷的叹服了。

到了吃饭时,苏东坡还没忘刚才的话茬儿,慢慢的又说出了对句 四德元亨利.辽使听了,这次有些不以为然,想起来与学士辩论一番:古人曾把元亨利贞称为四德,这个贞字跟

谁也不能合并,为什麽给去掉了呢?

苏东坡看出了辽使的情绪变化,连忙笑盈盈的说:"请坐好,听我仔细说明省去最后一字是有道理的.宋辽两国习惯不同,我们这里讲究避讳,皇上的名字,哪怕是同音字都不能说出来的."

辽使突然记起,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这"祯"与"贞"同音,也自然说不得了.他不但赞赏"四德元亨利"想的绝妙,而且感谢他提醒了自己:"若不是学士截住了话头儿,我差一点说初犯忌讳的话来呀!"

苏东坡说:"哪里哪里,各国情况不同,你就是说出那个字,我们皇上也不会怪罪,因为我们是 两国兄弟邦 嘛!"

辽使一拍桌子:"不得了!学士顺口所说,不又是一个对子吗?"

副一则

《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

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妙联点评 ——摘自余德全等著《古今绝妙对联汇赏》

1.《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湖南彭更曾出一上联在天津《智力》杂志上征对。联曰: 信是人言,苟欲取信于人,必也言而有信; 河南于万杰对道: 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

联语为析字对。“人”与“言”成“信”,“火”与“因”成“烟”,联中皆凡两 见。

2.相传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悬一瓶法国三星牌白兰地酒于门,征求对联,应对者甚多,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还很年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于是题到: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一般只知“黄梅天”指气候而不知其是菜名,误认此联是“无情对”,其实一酒一菜,意思十分连贯。上联嵌商标名和酒名,下联嵌时间名和菜名。

3.《解人颐》云,唐伯虎见张灵,常在一起喝酒。一日唐曰: 贾岛醉来非假倒, 张对曰: 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唐代诗人。刘伶,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嗜酒,曾蓍《酒德颂》。此联用了两种手法。“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音同字异,是为“混异”;“假倒”与“留零”为动宾词组,又可视为“贾岛”与“刘伶”的谐音拆字。

4.《对联话》载,民国初年,《长沙报》有龙龚二君任主笔,时人撰一谐联刊于《大公报》云: 龙主笔,龚主笔,龙龚共主笔; 马宾王,骆宾王,马骆各宾王。

龙龚二主笔,均未详。马宾王,即马周,唐初人,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骆宾王,亦唐初人,“唐初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曾作《讨武瞾檄》。联语的手法主要为析字,亦有重言和嵌名等。

5.《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云,明代汤显祖新婚之夜,新娘出联曰: 红烛蟠龙,水里龙由火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学习对联大全集》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对联大全集 天主教对联大全集 十二岁生日对联大全集
  • 1、大门对联大全集(2016-02-21)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学习对联大全集”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学习对联大全集"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23509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