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塞下曲,王昌龄

塞下曲,王昌龄

2016-04-23 13:36:34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塞下曲,王昌龄(共5篇)王昌龄《塞下曲》三首王昌龄《塞下曲》三首【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王昌龄 篇一:《王昌龄《塞下曲》三首》

王昌龄《塞下曲》三首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王昌龄)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其三) 月高天涯路,林深梦追人。 大漠轻风起,芳草吐春心。

塞下曲,王昌龄 篇二:《品王昌龄塞下曲》

古代诗词鉴赏课程论文之(塞下曲,王昌龄)

品王昌龄《塞下曲》

摘要: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永远没有真正的胜者,受苦的永远是深陷其中的人。历代以来各帝王热心于边事的不占少数,大多数人关注的只是胜利,要的只是荣誉,对于战争的思考和戍卒的苦楚的理解有多少呢。王昌龄不是一个热与边事的人,他看得更清楚一些。(塞下曲,王昌龄)

关键字: 战争 边事 长城 功名 白骨

前言:边事觅封侯(塞下曲,王昌龄)

塞下曲是边塞军歌,其内容自然离不开风沙、大漠,刀剑、热血,以及永远不可回避的—死亡。边塞之地自古就是多事之地,永远充斥着征战与杀伐,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冲突在这里集中,战争和鲜血不会停止。历代帝王莫不对边塞征伐关注过多的热情,君王之心非有不好留名后世者,文治武功便是此路,自有所谓“天下太平”后,国内无事,便有心于边塞。外族的可汗在族内一统,没有反对者的时候也总会想着立马中原,天下一同。因此这两种内因和外因便决定中原边境总是干戈不息。

但是不等不承认的是,边疆战火历来也是创下不世之功、成就英雄的地方。战国时期赵国李牧留守赵国边境,对抗匈奴、东胡等族的入侵者十余年,成为战国一代名将;其后秦国统一六国,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军北扫匈奴,收复河套平原,功成名就。再到汉武帝一朝,以边塞军功而加官进爵者,更是不胜数。李广带兵抗击匈奴成为一世豪杰,虽然未得封侯,然而也是名留千古,其后又有卫青、霍去病也是名留青史,功封侯爵,显赫一时。东汉窦宪、窦固先后出击平定匈奴,刻石留名,意气何其风发。

而后到王昌龄所在的唐朝,边事依然频繁,唐太宗先后出兵平定突厥,威震四方。李靖、李世绩,为之辅翼,二李自然也是名流后世。边事之成也使得唐有边将入相之例,玄宗开元年间,张嘉贞、王鉷、张说、萧蒿、杜暹都是以节 度使的身份入知政事,即由将入相,渐成定例。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就功业。

前言交待了这么多话,并不是要连篇累牍占字数,而是要提点一下这篇诗作所涉及的核心内容——边事。自古以来边塞战争不止,各王朝也兵事不断。边事用兵,胜了固然是好,暂时安定了边境,也成就了某位的一世功名,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败了,又不知有多少人不能归家,遗尸塞外。当年隋炀帝三征高丽,劳民伤财,死伤无数,其后一向以贤明著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免俗,平定突厥四夷臣服后,野心助长,也向征高丽,结果更是覆炀帝之辙,大败而归。

君王们的心思臣民不可窥测,然而有谁来为那塞外的枯骨、河边的遗尸报一声屈呢?

(塞下曲,王昌龄)

估计人会很少。王昌龄虽有才华,可他一辈子都处在下层,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处在一个低下的处境,见过很多表面上看不出的阴暗的东西。他一生曾经漫游边塞,到过陕西临洮,参观了万里长城的起点。然而荒凉、破败的长城和遍地于荒草中的森森白骨,让他看不到曾经的辉煌,我的意思是,丝毫没有那种亲临历史胜地的那种骄傲和意气,在这里他想不到蒙恬、卫青、霍去病或是李靖等,只有辉煌与胜利之后的落寞,以及战死在这里的士兵。(塞下曲,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这就是王昌龄的《塞下曲》,可以说是开元盛世里的“不和谐”之音。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首联写的是作者渡过临洮河,王昌龄牵马饮水,在寒冷的风中行走在河岸,走向那万里长城的起点——临洮。寒风呼啸,刮在脸上似刀。塞外晚秋之境,景象萧瑟。景色历来如此,似乎万年不曾改变,当年也是在这样的冷风中,这样的寒冷的河流中,战斗的戍卒拿着冰冷的刀剑,走向战场。而他们的命运,像这河水一样,流走。而如今河水依旧流淌,那些人以及跟他们命运一样的人却来了一拨又一拨。张若虚有诗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之兴替,可见如此。王昌龄写诗向来多清刚劲健之作,此句写景之作,一如他以往的风格,俨然有秋风萧瑟之气。

颔联写作者王昌龄在落日余晖中,走向临洮城。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残日黯景,一切如此萧瑟。临洮城近在眼前,他望上去,却没有看到边关重镇的那种睥睨天下、傲视群雄之姿,“黯黯”一词,说不尽的风尘困顿都在其中。王昌龄于千里之外来此地,见此残破萧瑟之境,联想这里的血与火,曾经的逝去光荣与皑皑的白骨,他的心境怎么会好呢。临洮城百年来立在腥风血雨中,时间的冲刷将它的战斗的激情消耗殆尽,它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应付那不会停止的战争,鲜血一次又一次浸透了它的城墙和夯墙,鲜血不会再带来战斗的激情,只剩下了无奈和疲累。黯黯的临洮城,黯黯的王昌龄,都在这里。

空间的移动,王昌龄从这里走早那里,他的思绪却早已经跨过了时空的限制,

在似刀刮的秋风,残日缓缓落下,王昌龄没有了其他边塞诗人所有的豪情壮志和功业之心。

颈联由景到写事,王昌龄在临洮长城上,想起了当年长城那里的一场鏖战,长城的城墙上还留着那场战斗的记忆。这场战斗的结果,始终没有说明,不知道是王昌龄不知道,还是他不肯说,因为结果是胜是败,都很少有人去注意那些死去的人——为战争而死的人。“咸言意气高”,说明当世之人将这场战斗看得非常高,而以意气两字来看,应该是惨胜,伤敌一万,自损八千,只是不知又成就了那位将军的功名,而又有多少人丧命于此。

尾联由今及古,写到了自古以来的漫漫黄沙,没有继续就这场战事发表。森森白骨一直留在那里,王昌龄最后又回到了写景,这样写并非无的放肆,从写破败的长城古战场,再到古战场上所发生的那一场鏖战,在他的思绪中一飘而过,他最后又回到了现实中。

(塞下曲,王昌龄)

时空转换是临洮城(今)—战役(古)—黄沙古道(今)。他对于战争的态度,尽在颈尾两联中,战役战古战—黄沙古道(今道,那场为世人所称道的战役,一个“咸”讥讽之意已显,王昌龄从底层出身,有才气高绝,虽有豪侠之气,却为人深沉,不见功业伟绩,但见戍卒之苦,边民之难。当年的荣誉的地方,而今只有落日黄尘,白骨荒草。由颈到尾,时空转换,景物变换,鄙夷不屑之情,从斥其间。虽在再言语间并为表现什么看法,然而从其缱词用字,布局用法,此意尽显。

陈陶有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写戍卒之苦与边事之累。战士已成白骨,死了很久,但白骨作为活人还生活在妻子团圆的梦境里。无定河边白骨无人收,何等凄苦;春闺梦里,久别重逢,何等温馨。现实与梦幻两个不同场景各自延续着,而永远没有一个交点。白骨永远回不了家乡,妻子美好的愿望永远不能实现。战士久死的现实与亲人苦苦的期盼形成巨大反差。其写情幽怨缠绵,而现实确是冷酷无情。陈陶写战争的苦民,从情入手,与王昌龄这首塞下曲从史实入手,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边塞之事,王昌龄虽有立功业之志,却不想参与其中,历史的现实他不能抛开,君王们的心思他不能理解,所以他不护细行,更屡遭贬斥,边塞入幕,以图功名不是他想走的路,他远游边塞,看到的只是历史残留下来的遗迹,却不是当年的辉煌与荣耀,只是不知高适、岑参看到了这首诗会有何感想。

塞下曲,王昌龄 篇三:《王昌龄塞下曲》

sài xià qǔ ·qí âr

塞下曲·其二

zuî zhě :wáng chāng líng

作者:王昌龄

yǐn mǎ dù qiū shuǐ ,shuǐ hán fēng sì dāo 。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píng shā rì wâi mò ,àn àn jiàn lín táo 。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xī rì zhǎng chãng zhàn ,xián yán yì qì gāo 。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huáng chãn zú jīn gǔ ,bái gǔ luàn pãng hāo 。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王昌龄 篇四:《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注释: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3、矜:自鸣不凡。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

塞下曲,王昌龄 篇五:《关于边塞的诗句》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关于边塞的诗句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5、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关于边塞的诗句

7、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8、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9、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0、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1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14、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卢纶<塞下曲·其二>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19、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塞下曲,王昌龄相关热词搜索:塞下曲 王昌龄草书 塞下曲 王昌龄名句

1、塞下曲李益翻译篇一《李益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李益翻译(2015-12-19)

2、塞下曲,卢纶第1首(共4篇)卢纶塞下曲六首及解释卢纶 塞下曲六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之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之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塞下曲,卢纶第1首(2016-03-31)

3、塞下曲表达了高适(共4篇)高适边塞诗高适边塞诗多以幽蓟、河西,即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战争生活为题材。高适边塞诗皆抒发了他们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豪情壮志,如高适的“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塞上》)、“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塞下曲》)。由于高适五十岁方入仕,长期失意落塞下曲表达了高适(2016-04-25)

4、塞下曲,2、3(共3篇)《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二》作者: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注解】:1、黯黯:同“暗暗”;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咸:都。【韵译】: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塞下曲,2、3(2016-04-26)

5、塞下曲六首其二(共7篇)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高考诗歌鉴赏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鉴赏古诗鉴赏0131 1403塞下曲六首(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塞下曲六首其二(2016-10-18)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塞下曲,王昌龄”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塞下曲,王昌龄"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7216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