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王小波愚蠢

王小波愚蠢

2016-05-05 10:51: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王小波愚蠢(共4篇)王小波经典语录1王小波经典语录对于现代科技来说,资金设备等等固然重要,但天才的思想依然是最主要的动力。一种发现或发明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有了钱也未必能造出所要的发明。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欢迎来到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王小波愚蠢》,希望能帮助到你。

王小波经典语录1
王小波愚蠢(一)

王小波经典语录

对于现代科技来说,资金设备等等固然重要,但天才的思想依然是最主要的动力。一种发现或发明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有了钱也未必能造出所要的发明。思索是一道大门,通向现世上没有的东西,通到现在人类想不到的地方。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王小波

不愿清醒,宁愿一直沉迷放纵。 不知归路,宁愿一世无悔追逐。 ——王小波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 《黄金时代》

你可以说我贱,但你不能说我的爱贱。 ——王小波 《东宫西宫》 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 ?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 。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

当作一百世一样。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王小波 《三十而立》

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王小波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王小波

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却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保持沉默是怯懦的。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 。说吧, 和我好吗 ?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深思熟虑的结果往往就是说不清楚。 ——王小波 《黑铁时代》

虽然岁月如流 什么都会过去 但总有些东西 发生了就不能抹杀 ——王小波 《流年似水》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你肯用这样的爱情回报我吗?就是你高兴我也高兴,你难过时我来安慰你,还有别爱别人!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 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其余的一切 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 ——王小波 《流年似水》

不相信世界就是这样,在明知道有的时候必须低头,有的人必将失去,有的东西命中注定不能长久的时候,依然要说,在第一千个选择之外,还有第一千零一个可能,有一扇窗等着我打开,然后有光透进来。 ——王小波

人活在世上 就是为了忍受摧残 一直到死 想明了这一点 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王小波 《黄金时代》

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王小波

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于是我开始存下了一点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 ——王小波 《黑铁时代》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假如你真正爱过书的话,你就会明白,一本在你手中待过很长时间的好书就像一张熟悉的面孔一样,永远也不会忘记。 ——王小波

真实就是无法醒来。不管怎么哭喊怎么大闹,就是无法从那样的梦中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实 ——王小波

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 不可改变。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 更贱。

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 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王小波 绝望是无限的美好。 ——王小波 《万寿寺》

一个人想像自己不懂得的事很容易浪漫 ——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王小波

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我要和你相通,共存,还有你的温暖,都是 迷人的啊!可惜我不漂亮.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所有无聊的事情都会衍生出很多细节让你觉得它复杂而有趣,投入其中而浑然不知其无聊的本质。 ——王小波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王小波

什么是似水流年?就如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潺潺流水,波光粼粼,落叶,浮木,空玻璃瓶,一样一样从身上流过去。 ——王小波

我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王小波

你好!作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 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 但愿我和你,是一只唱不完的歌.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王小波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在古希腊,人最大的罪恶是在战争中砍到橄榄树。在现代,知识分子最大的罪恶是建造关押自己的思想监狱。砍到橄榄树是灭绝大地的丰饶,营造意识形态则是灭绝思想的丰饶;我觉得后一种罪过更大——没了橄榄油,顶多不吃色拉;没有思想人就要死了。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别无选择,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 ——王小波

你生了气就哭,我一看见你哭就目瞪口呆,就像一个小孩子做了坏事在未受责备之前目瞪口呆一样,所以什么事你先别哭,先来责备我,好吗?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恼的问题就变得易解。 ——王小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和你就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

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王小波

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王小波是谁的悲伤
王小波愚蠢(二)

生前被冷落 死后被怀念——王小波是谁的悲伤

【夏榆/周瑜】

生前被冷落 死后被怀念——王小波是谁的悲伤

夏榆/周瑜

《绿毛水怪》

1995年10月7日,作家黄集伟给北京电台做《孤岛访谈录》节目,王小波是他

请的第二个嘉宾。

黄集伟给王小波准备了20个问题,其中10个问题是每个嘉宾都要被问到的,10个问题是专为王小波设计的,问他喜欢读什么书,问他小说《绿毛水怪》的写作,问他对披头士的喜爱等等。策划是一个小时的播出时间,录音40分钟就可以完成。问嘉宾的问题是:“如果你到一个孤岛,让你带一本书和一张CD,你会带什么?”王小波到了现场,

节目开始录制,没想到20多个问题很快就问完了。

【王小波愚蠢】

“当时我问的很傻,他回答的也直不楞噔,没有延展性,比较生硬的问和答。我为了避免尴尬,就插问题。当时我对他的性格不是很了解,没想到他是一个挺内向的人,不是见了生人就滔滔不绝的主儿。虽然后来谈开了,但是跟别的嘉宾比,他还是很拘谨。”

那段时间,王小波时不时接受邀请,做一些电台和电视节目,但是那些节目多半不能播出。电台、电视台因为王小波写小说名声渐起,也因为他写小说机智、风趣、搞笑就会把目标锁定他,很希望王小波的幽默机智能给观众带来快乐,能制造节目的热力,拉动广告和收视率。但是事实是,王小波参与的几档节目大多因为表现不佳而流产。《实话实说》做过一期丁克家庭的节目,也请王小波做嘉宾,王小波和李银河都去了,但是最

后节目也没播出来。

“那段时间我就发现其实王小波是一个内心很寂寞的人,他可能很想跟更多的人

沟通,但这样的沟通多半收效甚微。”

2005年4月,在王小波辞世八年之后,“王小波生平展览”在鲁迅博物馆开展。在展出的大厅里,大屏幕就经常出现王小波作为嘉宾出席电视台节目的情景。王小波在主持人用力过度的努力中试图渲染活跃气氛,但是他在镜头面前的拘谨使他的形象更加黯

【王小波愚蠢】

然。

王小波创作小说《绿毛水怪》的手稿现在就和他的大量的作品和藏书出现在鲁迅博物馆的展厅里。王小波生平展借他遗物、影像、灯光,为王小波搭建了一个舞台,那些无数的纸片、书籍和影像还原了王小波的生活场景和精神履痕。王小波人生的履痕成长

的印迹通过74面图文展板和500张照片呈现出来。

“这样的纪念方式很像„你想敲开谁的家门‟那类电视真人秀,让读者的我们走进王小波的书房。在„王小波生前所读书‟那个玻璃柜子里放着很多书。那些书一般文学青年

都读过的,可读过了,你也无法成为王小波,也终于写不出《绿毛水怪》。”

《绿毛水怪》手稿

八年前,在王小波辞世之际,学者崔卫平写下如下的文字陈述她的挽悼之情:“我还不能谈论他写下的数百万字的小说。那是他致力最多、呕心沥血的领域。我得承认我还没有发展出恰当地看待他的小说的眼光,还没有理清他小说的渊源。但那肯定是一种神奇的充满机遇和有趣的新大陆。我深深地愧疚,对这么一个自己从中受益匪浅的人,我却没有以任何一种方式表达过自己的敬意。我们在向某个人致敬时是这样的匮乏和忸怩不安。我们同代人之间的关心、问候和支援太少了。向同胞伸出友好的手并不是我们的习惯。我想他虽然写下那么多快乐的句子,但可能至死也没有完全摆脱他笔下提到的插队时的„郁

郁寡欢‟。他可能仍然是寂寞的。我们因此而不能原谅自己。”

那么,八年之后,崔卫平是否已经发展出一种理解王小波的眼光?她的回答是

———

“我们不妨先做一个比较:在王小波和另一位也是影响巨大的、早逝的诗人海子的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海子看作„乡愁诗人‟。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地表达了对于故乡、土地的依恋。包括他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对待姐妹们的态度。这里存在一种乡土气息,但是海子绝不是乡土诗人。他不是简单地歌颂乡土,相反,他深知家园破碎、土地的徒劳,深知现代性的流浪、某种断裂已经开始,他为此而感到无比感伤,同时也表达

了一种重返家园的向往。”

“如果说海子参与了时代的痛苦,那么可以说,王小波参与了时代的真理。他以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显示并带动着时代精神的步伐,积极塑造着这个民族„文化现代性‟的品格。其中包括人是„自我引导‟的,我们在今天所信奉的价值,是自我营造、自我修改的,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存在那种不可质疑的天生的支配力量;凡事都要叩问一番,要去想一想,要推敲一下,不能照单全收。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事情,王小波甚至把这提到了道德的高度,认为不思考的愚蠢简直是一种邪恶,不让人思考更是罪上加罪。说到底,王小波提倡向往的是个人对自己负责,而不要把自己的责任推到任何别人头上去。

即使失败了,也„败而不溃‟,„虽败犹荣‟。

“王小波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他身体力行,用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小说创作,给这个民族的文化现代性提供了全部感性的经验和展现。在某种意义上,王小波是个“佯谬的先知”,他把他自己经验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以一种“佯谬”的方式表现出来——不是以真理的方式,而是谬误的方式;不是短小深刻的,而是饶舌和繁复的;不是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最短距离,而是它们之间最长的距离;不是简洁的,而是杂芜的;不是集中的,而是丢三拉四的;不是克制的,而是放肆的;不是按直线、沿着铁轨走来的,而是跳着桑巴舞、做出若干多余的动作,甚至一路后退,不知怎么就一路飞奔到你眼前!他一路

不着边际,好像就是为了证明他能够从天而降!”

【王小波愚蠢】

生前的障碍

“我们对王小波的失去感觉悲伤和遗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小波生前的被

冷落。”【王小波愚蠢】

1997年,《光明日报》出版社编辑徐晓听说王小波有书稿出版不了,有朋友找来说看看能不能帮助王小波编辑出版那些书稿。其时,徐晓只读到过王小波的一本书,就是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在知青朋友中间传得特别广,都说这部小说写得特别棒。“朋友还说王小波有四本书在手里,出不来,我就把他四本书的软盘拿过来,结果没有多久王小波就告诉我,说花城出版社那边同意了,但是你为这些书稿费了不少心思,我还是要请你吃顿饭。结果,这顿饭还没吃成,一个星期后我就听到了王小波

病逝的消息。”

“文学有多样可能性,但是我觉得王小波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参与生活是非常直接的。虽然他写的是小说。我觉得王小波的那些反映„文革‟的小说,不管从思想还是从艺术上,我觉得都是最好的。„文革‟在中国那么大的一个事件,作为文学作品,我觉得在中国非常不够。不能说先锋了就和社会无关了。还有就是很时尚,很追潮流,从1980年代

以来作家朝着这两个方向在分化,真正担负历史使命的作家已经越来越少。”

《北京日报》的编辑李静在王小波生前一直在努力,试图发表他的小说。

“我是在1995年的时候认识王小波的,所以说对于我认识王小波是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去世对我更让人痛苦的事情。我在《中华读书报》社实习的时候看到过他的随笔,当时很惊讶就很想认识他。后来因为采访李银河就认识了王小波。等我到了《北京文学》工作的时候,我就把王小波作为我的一个联系作者。我希望他能给我写一些小说。那时候他的《红拂夜奔》等小说都已经写好,只不过是在各个杂志之间辗转而发不出来。我记得是1996年8月,从他那里拿到了《红拂夜奔》的打印稿,回家读罢,如遭电击,心想这等杰作若不发表出来,简直是作孽!兴冲冲提交给领导,他看罢认为作品还好,就是太长,从文学期刊的„潜规则‟看来,也太尖锐,需要删节。我只好请他忍痛把它删成一部3万多字的中篇。他居然从命了,我相信如有一点在别的刊物全文发表的可能,他都不会同意这样做的,这是他为了能„与人交流‟不得不付出的代价。等我再提【王小波愚蠢】

交删节本的时候,领导刚因为前一期发表了一篇含有„黄色笑话‟的小说(该笑话似乎涉及到牙签和避孕套),而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训斥,并被告知以后不许再发„格调低下‟的涉性作品。《红拂夜奔》岂止是„涉性‟,简直是无性不足以成《红拂夜奔》,就这样,连断简残编的《红拂夜奔》未能在这里发表。我感到沮丧,更感到难过——我让这位敏感的作家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去肢解他自己的心血之作,最后却又白白肢解了,这件事我至今耿耿于

怀。”

“承蒙王小波的善良,他还是耐心地给我写过两次约稿。一篇是《〈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一篇是短篇小说《夜里两点钟》,后者是为该刊的„短篇小说大奖赛‟写的。老实说,对后者我不够满意,有种滞绊的感觉,和他天马行空的一贯风格很不相同。他自己也是不满意的,他一边用针式打印机打印着一边对我说:„这种有损尊严的东西,我以后再也不写了。写多了就成没滋没味的人了。‟他待人宽厚,前半句话他咽下没说,但我知道他的意思。„本来你是个挺有滋有味的人,可是却让朋友觉得你这人没滋没味的,那

干嘛呀。‟”

讽刺的是,这篇王小波写作生涯里不够成功的短篇小说,发表时却没遇到一点

障碍。

无派无门

李银河说,王小波身后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表达过这样的感觉: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

类。

“作为一个文学家,王小波的看家本事是创造美。对于他创造出来的美,有些人看得出来,有些人看不出来。而那些看出来的人就把它当成了一个接头暗号,以此来辨认审美上的同道。我猜有很多人是喜欢王小波的幽默、反讽和有趣。在一个无趣化倾向四处弥漫、铺天盖地的时代,王小波以他独特的幽默感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

王小波的杂文艺术
王小波愚蠢(三)

王小波的杂文艺术 王小波的杂文写得幽默风趣,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他的杂文如一杯茶,给人提神;如一支烟,促人思考;如长者的故事,令人回味;如哲人的心语,充满着智慧。

具体说来,王小波的杂文有以下几个特色:【王小波愚蠢】

一、讲故事的智慧。

王小波在他的自选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自序里就曾说过,他反对愚蠢,他还反对无趣。他说到做到了,他的杂文篇篇充满了哲人般的智慧,语言则显得幽默风趣。

这种智慧和风趣大多数是通过故事来阐发的。

用故事作一个载体,将自己所来阐发的问题包裹进去,这有点像古时候的墨子,其实是一种打比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使一个不方便言说的问题变得易于言说,使一个不利于理解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譬如《花喇子模信使问题》这一篇杂文,作者开篇就讲了一个花喇子模信使的故事。

当然,更多的实例取于生活实际,譬如,作者在云南队插当知青那时候发生的故事,作者在国外留学或旅游那时候发生的故事等等。像《椰子树与平等》就写了诸葛亮南征的故事和云南的知青生活。《门前空地》就写到了旅居国外时所看到的中西文化的冲突现象;《文化的园地》甚至写到了布鲁塞尔的厕所文化这一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园地。

譬如《极端体验》里对李赤先生(因慕李白为人,自起名为李赤)跳屎坑的故事就作了发挥:我有些庸人的想法,吃饱了比饿着好,健康比有病好,站在粪桶外比跳进去好。但有人不同意这种想法,比方说,李赤先生。大家宴饮完毕,回城里去,走到半路,发现他不见了。赶紧回去找,发现他又倒栽进粪桶里。这回和上回不同,拖出来一看,他已经没气了。李赤先生的极端体验就到此结束——一玩就把自己玩死,这可是太极端了,没什么普遍意义。我觉得人不该淹死在屎里,但如你所知,这是庸人之见,和李赤先生的见解不同——李赤先生死后面带幸福的微笑,只是身上臭哄哄的。

讲故事虽然有这么些好处,但有时候末免扯得太远,有离题之感,因此必须慎用。所以,像《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的结尾一样,作者常常补充着说,“但这已是另一个世界里电视剧作者的题目,非我所能知道”,诸如此类的话,无非是想以此收回撒出去的思绪。

二、口语和自嘲的风格

王小波的杂文,有着平易近人的风格特征。这与他口语化写作和自嘲的风度有关。读着他的杂文,就好像一位兄长在同你促漆长谈。语言都是一些平白如话的短句,基本上碰不到生僻的词语。不像某论坛某君,总是一付高高在上的说教口气。我想这口气不会有其它的作用,只能让人退避三舍。

口语化写作,这可能也是杂文这一文体所决定的。例子不用多举,譬如,王小波的杂文里,多次出现“如你所知”等字眼,还有“暴损了一通”的“暴”字,这都是作者的口头禅,是口语化写作的明显特征。更多的例子,读者可以在上下文笔者所引用的文字中毫不费力地找到。

三、夸张和想像的语言

在王小波的杂文里,有趣集中体现在故事性和夸张的语言上。

譬如,在《知识分子的不幸》一文中作者写道:

十年前我在美国,适逢里根政府要通过一个法案,要求所有的中小学在课间安排一段时间,让所有的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祷告。因为想起了文化大革命里的早请示,我听了就摇头,险些把脑袋摇了下来。

险些把脑袋摇了下来,这种描写有点夸张,但用来表达作者很不理解的心情则恰到好处,甚至可以说是精确。这样活泼的语言文字,往往产生风趣的风格。

又譬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的一段文字:

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作“猪兄”。 作者对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表示赞赏,竟然推为知己,呼为猪兄,这种描写也有点夸张。但若联系到作者的思想,则还是显得很顺其自然的。

譬如《有关“媚雅”》中的一段文字:

请相信,我坐在那里很严肃把这一幕听完了,才微笑着鼓掌。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我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此后三个月,经常咳出一片肺或是一片肝。但因为当时年轻,身体好,居然也没有死。

在这里,作者同样用夸张和想像的手法,对业余乐团“媚雅”的行径,作了痛快淋漓地批判。

四、有关文体

能把杂文写得像小说又像诗的,恐怕只有王小波一人而已。

我说他能把杂文写得像小说的,是因为他有些杂文的篇幅相当的长,像一篇布局精巧的小说,开端、发展、高湖、结局都有。譬如《智慧与国学》的篇幅大概有八千字左右,更接近于一篇短篇小说的容量。另外,有些地方有明显的虚构的成份。譬如《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有这么一段:上帝听了林幻的祷告,也许就安排她下世做个无性繁殖的人,晚上睡觉时是林幻,醒来就变成了林幻一和林幻二,再也不用谈爱情。像这种虚构性的想像,在王小波的杂文里随处可见。 理智经验主义是王小波杂文的精神内核,也是他进行结构和建构的武器和工具。他至少通过演绎

理智经验主义进行了如下工作:(1)反对迷信(强调凡事都要用个人的理智和经验进行判断);(2)批判伦理中心主义(经验主义大多提倡多元的文化观);(3)消解乌托邦情结(乌托邦由于不能用经验证实/证伪而被大多数经验主义者所拒斥);(4)捍卫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力(我是我的经验的发源地和中心,我的价值对于我来说是不可替代的);(5)提倡自由主义(经验主义在伦理学上的导向总是导向谦逊的低调自由主义)。显然,上述工作都是针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欠缺而进行的,对于提升中国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避免“文革”式的悲剧有积极的本体论功能)。这正是王小波杂文的价值所在。

王小波的理智经验主义原则暴露出缺乏超越性的弱点:(1)在他的杂文中,有很多东西被否定了,但有建设性的命题并不多,他的论述主要是限制性的和解构性的,而非建设性的;(2)王小波过于强调人有讲理智,没有认识到非理性乃至超理性的精神活动在科学发现、文化创造、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是片面的;

(3)对经验的崇拜使王小波在表面的激情(浪漫)中隐藏着一个保守主义的灵魂,他在伦理学上的结论貌似激进,但骨子里是保守的。顺便说一句,李银河女士称王小波是浪漫骑士,但经验主义者的生活大多是与浪漫无缘的,因此,王小波作为经验主义者是否真的浪漫是可疑的(他本人就说过他在道德上是“无懈可击”的)。

王小波的杂文也给我同样的印象:否定有余,建构相对不足。我在反复阅读了王小波的杂文后,除了知道他在提倡源于英美的自由主义外,很难发现他在具体结论上的有效言说。有时候他的部分论断还存在相互证伪的倾向:他在《“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和《极端体验》等文章中反对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生活方式之间有优劣之分,但是他又表示赞成罗素“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的结论,而“参差多态”落实到文化层面上必然承认文化相对主义,所以,王小波的上述论断有明显的自我矛盾之处。实际上,用经验证伪某个命题是受个人的倾向影响的,纯粹的超功利的证伪是很少的,在王小波的杂文中也不例外。王小波所着重证伪的东西基本上都与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恐怖记忆有关,并且这种证伪从总体上是受西方中心语境支配的——他的理智经验主义、消极自由主义、证伪艺术(黑色幽默)、对同性恋和女权主义的研究都直接源于西方文化。后一种因素使他在提及中国传统文化时总是否定多于肯定,此时他就不再提“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了。在这里,王小波式的自由主义就面临一个矛盾:自由主义应该维护大多数生存方式/文化/理论存在的理由,然而一旦某种生存方式/文化/理论威胁到自由主义本身时,它们就不再受到自由主义的保护了,所以,自由主义也有专制的一面。任何一种主义只要占据了绝对的霸权地位,都会对自由构成威胁,自由主义本身也是如此。对这个悖论,王小波似乎没有意识到。当然,王小波不是建构体系的思想家,没有义务使自己的杂文绝对自圆其说,但这种自我矛盾之处仍说明他的杂文存在局限乃至欠缺。证伪主义的最大局限是:它从未试图证伪自身。一切都是可以证伪的,证伪主义除外。这不但使证伪主义的真理性成为一个疑问,也使它成为一个霸道的理论。王小波的杂文显然也分有这种欠缺:他从未怀疑过经验主义、自由主义、理智主义,而是像运用先验真理一样运用这些主义。这使他作为一个自由思想者在某些方面走向了独断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孔子、孟子、程子、朱子这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代表人物在不少西方人那里都被视为圣人,但王小波在《我看国学》等文章中却把他们说得幼稚可笑,因为他们是伦理中心主义者,不懂科学。他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为由对之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但他没有主意到: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之前也是伦理本位的,文艺复兴之后也有宗教界人士维系着伦理-道德的层面(这种分化是纯知识分子诞生的前提,因为社会生活不可能在没有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运行),而中国文化作为世俗文化却缺乏宗教的整合性力量,因此,如果没有孔子、孟子、程子、朱子以及现在提倡人文精神的众多学者担当起这个功能,那么,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只能走向消亡。同时,试图建立一种超越的伦理体系几乎是所有伟大思想家的共同特征——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莫不如此。从这个角度看,王小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实际上,西方人相对活跃的生存状态源于下面的事实:文艺复兴以后,文化开始分化,宗教文化不再一统天下,而是仅仅担当道德-伦理方面的功能,纯知识分子在有宗教界人士担当伦理-道德功能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社会生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个体主义进入西方的伦理体系,个体存在的合法性、必要性、神圣性得到承认。中国人生存的压抑状态恰恰由于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多元主义和个体主义。王小波看到了多元主义和个体主义的缺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欠缺,因而在众多杂文中提倡多元主义和个体主义,这是他的杂文的独特价值所在,但他泛泛地否定伦理中心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明显的不足。

三 王小波所师承的经验主义在当代的主要领地是科学,所谓的证实和证伪原则原来都属于科学哲学范畴,因此,经验主义的主要内涵就是科学主义。我们知道,现代化的特定运动之一就是科学占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是二十世纪最有权威性的权威,伪科学则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恶魔。凡是科学的,就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这种善恶尺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潜意识领域,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元尺度。所以,科学主义已经演变为科学中心主义。我在解读王小波的杂文时发现他实质上是科学中心主义的信徒。虽然他直接谈论科学的话语并不多,但他对科学的爱和崇拜却洋溢在他的整个话语体系中。在他以讽刺和解构为目标的话语实践中,科学是极少数被赋予正面意义的言说对象之一。

王小波之所以如此赞美科学,是因为科学符合他认同的几个原则:1、理智的原则——科学是一种讲理的学问,崇尚理智,反对迷信;2、经验主义原则——除了数学真理和逻辑真理外,大多数科学门类都要经过经

验的证实和证伪,可以用客观的标准来评价;3、求新奇的原则——科学总是发现新的东西,可以满足人们求新的渴望;4、智慧的原则——科学使人变得聪明,增长着人类的集体智慧;5、道德中立原则——科学超越了狭隘的道德之争,是为全人类而存在的,伦理中心主义在科学领域没有存在的正当理由。应该说,王小波对于科学的提倡出于他对中国文化的善意,乃是他为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中国文化开的一剂药方。 这种继承了五·四传统的科学主义的确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科学理性这一维,而在缺乏科学理性的地方,被我们称之为迷信的东西就会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并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二)五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和六十—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都是科学理性缺乏所导致的疯狂,大炼钢铁、水稻亩产四十万斤的谎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都代表了反科学的倾向和后果,所以,避免文革式的灾难必须从建立科学理性入手;(三)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人的生存背景和意义空间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文化大革命已被新生代所遗忘),但是科学和民主在中国并未过时,因为这二者仍是中国文化所尚未充分拥有的东西。从上述角度来看,王小波对于科学理性的提倡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大爱,也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尤其是在提倡科学理性者不多的人文知识界,这种努力更有独特的意义。

然而我却不能不指出:王小波对于科学的看法过于单纯了,只看到了科学的正面功能,而没有看到科学理性过度膨胀所带来的灾难。实际上,科学远非价值中立的,在其内部,对于科学和伪科学的界定本身就包含复杂的价值判断,各种科学体系的更替常常要借助于意识形态的力量(如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而大众传媒的介入更使问题复杂化了(如目前关于气功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争论)。具体的科学活动总是与特定社会共同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家们普遍承担着发展生产力、富国强民、提升民族地位的职能,而目前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对于科学的功利性价值的保护。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跨过共同体与跨国共同体的竞争中,科学经常作为决定胜负的工具而存在。我们不应该忘记,在上个世纪末,中国曾经被由科学武装起来的西方人所征服,也应该意识到,印第安人的衰落在本质上源于“科学”对“迷信”的围剿。现在科学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征服世界的进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权威:科学=真善美,伪科学=假恶丑,这是科学在人们心中所建立起的普遍的价值尺度。在目前的中国文化界,称某种思想为伪科学正如文化大革命中称某人为反革命一样,都是价值论意义上的死刑判决。科学主义正日益发展为科学沙文主义,并且日益消灭着王小波所热爱的“参差多态”。这是王小波所未曾意识到的,而反思科学的负面影响也是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潮流。

本文写到这里已经明显偏离了作者的最初构想——以二分法的方式分析王小波杂文的意义和局限,而把重点转移到对王小波杂文进行理性批评上。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推动着我这样做。这种逻辑存在于我的立场与王小波杂文的关系中。我知道任何系统性的批评都必然对批评对象有所伤害——将对象纳入系统中的努力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对象的丰富性,但只要这种批评为内在的逻辑所推动着,批评者就没有渎职。我相信我在写作本文时不是一个渎职者,所以,我可以用这篇文章向王小波表达内涵复杂的敬意。

王小波50句经典语录精选
王小波愚蠢(四)

1、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2、每个人的贱都是天生的,永远不可改变。王小波50句经典语录精选。你越想掩饰自己的贱,就会更贱。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承认自己的贱并设法喜欢这一点。

3、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4、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5、对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

6、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王小波50句经典语录精选

7、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有趣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8、人在写作时,9、在冥想中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10、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锤骟的过程。

11、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12、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13、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本质的。像我的本质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个市民。在学校里做个教员就很不合适了。

14、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15、当一切开始以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让我害怕的事情了。

16、我想要从梦里醒来,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方能跳出梦境,这是唯一的途径。

17、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18、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别无选择,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19、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20、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21、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22、在很穷的时候,用到自己偷来的东西,感觉妙不可言!

23、走在天上,走在寂静里,而阴茎倒挂下来。

24、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

25、孤独,寂静,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26、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我总以为,有过雨果的博爱,萧伯纳的智慧,罗曼罗兰又把什么是美说得那么清楚,人无论如何也不该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东西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被赞美了。人们没有一点深沉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成了。

27、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28、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29、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渴望变的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的人都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

30、照我的看法,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懒作,好色贪淫,假如你克勤克俭,守身如玉,这就犯了矫饰之罪,比好吃懒作好色贪淫更可恶。

31、念书就是为考大学,考大学就是为读博士,读博士就是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为贪污公款。

32、我引用昆德拉这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被领导听见了,他就说:一定要把该上帝批倒批臭!

33、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

34、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35、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雾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36、我说:[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37、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38、会唱歌的人一定要唱自己的歌,不会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对他都没有用。

39、反熵,不是我们的人,就是奸党。

40、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

41、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

42、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

43、强忍悲痛,活在这个世上。

44、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

45、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一切摧残,想通了这点,任何事情都能泰然处之。

46、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抹煞。

47、小时候我对生活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为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具体而言,这个看法常常是对的,除了臭气弥漫的时期。比方说,上学就是在老师手里得高分,上场就是在裁判手里得高分,到了美国,这个分数就是挣钱;

48、鸡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捣乱。

49、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想必你也知道了:大多数女权主义哲学家,不管她叫菊兰也好,淑芬也罢,净是些易装癖的男人,穿着高领毛衣来掩饰喉结,裙子底下是一双海船大小的高跟鞋,身上洒了过量的香水,放起屁来声动如雷;搞得大街上的收费厕所都立起了牌子:哲学家免入。

50、假如我要写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绝不从爱祖国开始谈起。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成考报名。想要了解更多《王小波愚蠢》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王小波作品 王小波李银河
  • 1、王小波人类(2016-05-23)
  • 2、王小波走在天上(2016-05-23)
  •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王小波愚蠢”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王小波愚蠢"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39294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