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抗战时期的名言(共6篇)

抗战时期的名言(共6篇)

2015-08-30 15:29:08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第一篇】:抗日战争与和平的名言日战争与和平的名言●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 ...

【第一篇】:抗日战争与和平的名言

日战争与和平的名言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第二篇】:毛泽东不同时期诗词代表及名言警句

一语文早点(一)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 组题人:李长丽 审核 毛泽东诗词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现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他的诗词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读毛泽东诗词的最鲜明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下面为大家节选毛泽东不同时期诗词作品代表:

少年时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立志》(或名《赠父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

这两首诗均作于1910年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24-1927):

1925年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毛泽东创作了《沁园春·长沙》 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1937):

西江月 井冈山(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1929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清平乐 会昌(1934)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第三篇】:爱国名言

、中国古代的名人爱国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吕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班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二、中国近现代名人说过的爱国名言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

1

【第四篇】:毛泽东抗战警句集锦

lass="img">

【第五篇】:浅析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

析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

选修学生:中文基地班 学号: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迫答应团结抗日,停止反共,国共关系进入新的阶段。我认为国民党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到战后的关系基本上以共同抗日,合作为主,但是二者也存在许多矛盾与斗争,直至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与共产党才彻底决裂。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事变使整个国内政治局势以及两党关系发生非常微妙地变化。抗战的形势已经进入非常危险逼人的时刻。国共关系较为缓和。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在华北地区,国民党基本没有部队驻扎,该地区为宋哲元等地方军阀所控制。而且中央军又不可能调上去,即使调兵也会同地方军发生冲突。最终,国民政府希望将八路军调派华北前线。但鉴于谈判尚未达成一致,中共就有意推托不办。经过一系列谈判, 在国民党的让步下,八路军的指挥权交由共产党行使,然而此时,却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华北地区开始土崩瓦解,地方军阀的抵抗完全不能对日军形成有效地阻击。八路军虽然有四五万人,但是人数仍有不足。最重要的是,国共两党相互信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从1937年底直到1938年期间,两党关系相对不错,堪称八年抗战的一个蜜月期。 1937年8月前,中共的态度是对国民党要警惕、要防备、要千方百计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在1937年12月份后,中共制定了一个新的政策,就是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地拥护蒋委员长、拥护国民政府、拥护三民主义,最终实现共同建国。其实,王明在1937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上也讲过类似的话。从共产国际、王明的角度看,他们认为要以抗日为第一要务。在这种情况下,一切都要妥协,如此才不至于破坏统战关系。我们相信,中共在1938年到1939年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是诚心诚意地想同国民党合作的。

在1938年的国民党方面却对共产党略有敌意。他们的党员干部、地方领导人对共产党心怀疑虑,并形成了一边倒的意见。他们认为,共产党是在与国民党争夺群众、争夺地盘、争夺军队。比如,共产党在后方组织激进的群众团体、开展抗日宣传等等。他们组织团体本身毫无疑问地体现了左倾主义的倾向。所谓左倾就是根本不想受到国民党的管理和约束。国民党是一党专政的政党,他们坚持认为,一切都应该置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不仅对政权如此,对军队也是如此。

在1938年,一个重要的局面开始形成。日本占领了沿海、华北地区、山东以及山西、河南的一部。由于日军投入的兵力不足,并主要用于正面战场,后方只能由少数守卫部队留守,出现了空虚的局面,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基本处于空白状。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都开赴到山西、山东、河北、察哈尔交界等敌后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农村能够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武器装备,各个省都出现了散落在大小村庄里的民间武装。共产党组织农民,配发武器,训练民兵,继而将其转为地方部队或者正规军。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日军在不断往前推进,共产党的地域在不断地拓展,国民党的地盘在不断地收缩。1939年1月,国民党终于醒悟过来,五届五中全会认为,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国民党就会净失天下。 对此,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下定决心实行防共限共措施。按照当时国民党的军事部署,各个部队要在特定战区、特定战线、特定防地开展军事行动。尽管抗战之初战区格局被打乱,但绝大部分部队还是能够服从战区的领导、与战区保持密切地联系。唯独只有八路军同直管的第二战区脱离了关系。他们起初跳出二战区,其中一部赴一战区,发展河北、山东,又一部跑到三战区,发展安徽、河南、江西和江苏的武装力量。不受控制的共产党军队,对国民党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防共、限共措施要求,各部队必须回归所在的战区,都要服从战区的统率领导。另外,还要求共产党必须把部队的人数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同时决定,游击队、地方武装要一律遣散。对于这个要求,共产党表示难以接受。1939年,国共矛盾开始凸显。在建立敌后游击区方面,国民党想到一个办法,开始举办游击训练班,甚至将叶剑英请去帮助训练敌后的干部军人,学习打游击战的战术要领。

【第六篇】:《抗日战争》复习课件

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上 第四单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 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 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 并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 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 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 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 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 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 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关东军

地点

双方军队 日本
中国

东北军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结果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1932年3月,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溥仪,成为 伪满洲国执政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共党员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华北危急!!!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 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并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主张。

蒋介石亲自赴西安督战,积极剿共

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 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 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 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 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 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

张学良

杨虎城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陕西西安

地点
人物 又称

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双十二事变

中共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

结果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 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 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 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 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 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 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 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 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二 十 九 军 英 勇 抵 抗

卢沟桥事变
时间 地点 又称
1937年7月7日 宛平卢沟桥

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平津相继沦陷

标志
结果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 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
时间 地点 结果
19


抗战时期的名言(共6篇)相关热词搜索:抗战时期的名言警句 抗战时期的名人名言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抗战时期的名言(共6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抗战时期的名言(共6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280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