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米兰昆德拉温柔

米兰昆德拉温柔

2016-05-31 12:00:31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米兰昆德拉温柔(共5篇)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轻”的含义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轻”的含义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无限悲观的幽默,出人意料的站在一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角...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成考报名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米兰昆德拉温柔》,供大家学习参考。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轻”的含义
米兰昆德拉温柔(一)

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轻”的含义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无限悲观的幽默,出人意料的站在一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角度,时而沉重的思考,时而不屑的轻笑。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既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其文字特点最为鲜明,意想最为繁复的作品。“美国《新闻周刊》称赞该书为:„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高到了梦幻和情感浓烈的一个新水平。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定地奠定了他作为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而根据该书拍成的影片《布拉格的春天》成为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齐名之作,不拘一格地再创影坛新高潮。”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并不是一般的情节性小说,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类似哲学思辨的阐述,这就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却也是这部小说能让人百读不厌,细心玩味的重要原因。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无非是:这个“轻”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本书中作者米兰•昆德拉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围绕何为“轻”,何为“重”,以及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上做阐述,而小说的开篇从尼采的“永恒回归”观直接就把“轻与重”这一小说的核心问题摆在了读者的面前。与其它小说不同的是,米兰•昆德拉似乎并没有要让读者完全沉浸于故事中,他甚至直截了当的说“作者要想让读者相信他笔下的人物确实存在,无疑是愚蠢的。这些人物并非脱胎于母体,而是源于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句子或者某个关键情景。托马斯就产生于einmal ist keinmal这句话”,特蕾莎则产生于肚子咕噜咕噜叫的那一刻。”在这部奇特的哲理小说中,人物成为了哲学中的代码,情节也不过是哲学中的情境而已。如此一来米兰•昆德拉就可以毫不避讳的在小说中随意的跳出来阐述他的关于“轻与重”的思考。并且我想这更是他苦心孤诣的想要这本小说所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他自己的关于“轻与重”的整个思考过程。虽然最终米兰•昆德拉也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在他所创造出来的四个主要人物托马斯,特蕾莎,萨宾娜,弗兰茨和这些人物所生活的大历史背景中却无疑展现出了米兰•昆德拉对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多维度思考。并且,同米兰•昆德拉的所有主题一样,关于“轻”这一主题是模糊的、多义的、不稳定的内容。他的文字仿佛与生俱来的带有某种反作用力,在一定的阶段,又把我们的思考引向其反面,使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更为迷人和丰富。因此下面我所要阐述的就是作者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这部小说中关于“轻”这个核心词汇的多重意义。因为只有更深刻的理解“轻”的意义和多元化的指向性,才能够更加透彻的读懂小说。

一、关于“轻”的第一重意义——偶然

“确实,他突然醒悟到,特蕾莎爱上他而不是Z,完全出于偶然。除了她对托马斯现实的爱,在可能的王国里,还存在着对其他男人来说没有实现的无数爱情。”先是七年前在特蕾莎居住的城市医院里,偶然发现了一起疑难的脑膜炎,请托马斯所在的科主任赶去急诊。然后出于偶然,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病,动弹不得,于是便委派托马斯代他前去。再然后,托马斯在当地五家旅馆中又出于偶然的在特蕾莎打工的那家下榻。还是出于偶然,在火车回去前有一段时间,于是他进了旅馆的酒吧,特蕾莎又偶然当班,偶然为托马斯那桌客人提供服务。恰是这六次偶然把托马斯推倒了特蕾莎身边,好象是自然而然,没有任何东西引导着他。对于托马斯与特蕾莎之间的偶然又何止于此,十来天后,她来布拉格看他,他们当天就做了爱,而夜里,特蕾莎发起了烧,在他家整整呆了一个星期,成为了托马斯离婚后第一个和他做完爱后留在他家里过夜的女人。托马斯不敢向他的情人们承认:做完爱后,他有一种无法克服的需要独处的强烈愿望,这就是为什么他醒后发现特蕾莎紧紧地纂着他的手时会如此惊讶!

当托马斯决定从瑞士回捷克找特蕾莎的时候,“„Es muss sein! 非如此不可!‟托马斯反复重复着。但是,他很快又开始怀疑:真的非如此不可?”在这里我想没有人会认为我们生活中的爱情是无足轻重的,因此我们总是想象着我们的爱情故事是它应该存在的那一番模样,也就是说关

于爱情,是一种必然的非如此不可的结果。可托马斯却发现“特蕾莎”——他生命中的爱情故事并非建立在非如此不可,而是建立在别样亦如此之上。“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四重奏最后一个章节的两个动机,并且贝多芬还在最后一个乐章上方标注了“细加掂量的决断”。也就是说如果重、必然和有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那么毫无疑问:必然则为重,重才有价值。而特蕾莎对于托马斯来说,这个女人绝对是个偶然的化身,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决定回到波西米亚的最依赖性因素。

在书中的第九页提到“托马斯自言自语:einmal ist keinmal,这是一个德国谚语,是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一样。”如果生命源于两个细胞一次偶然的碰撞,那么我每个人的生命便都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当中来的,我们的父母不会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上帝也不会提前给我们打好招呼,于是我们的生命里的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的,却终究要走向一个必然的终点。就像昆德拉所说的“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就像在文章一开始我所提到的那样:人物不过是哲学的代码,情节也不过是哲学的情境而已。于是我情愿这样来拆分一下:“生命”(托马斯——einmal ist keinmal)中不能承受之“轻”(特蕾莎——偶然)。让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必然是重的,那么偶然便是轻的,在这里特蕾莎成为了“偶然”的代名词,而托马斯便是“生命——einmal ist keinmal”的化身,特蕾莎之于托马斯,便如同偶然之于我们的生命,那又将是怎样的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呢?

在书中第二百八十四页,托马斯根据柏拉图的著名传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的,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相互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给了自己一种假设性的选择,即:如果他以后真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女人,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究竟是会选择这个在篮子里捡到的女人,还是那个柏拉图传说中的女人。这个假设很明显的是米兰•昆德拉所要力图呈现给我们的在现实的有生之年中,生命的可能性与生命的一次性之间的抗争。而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就只能接受那一次性的偶然,换句话说作为人类的我们只能主动的接受偶然带给我们的情感,“永恒回归”不存在,我们也就无法相比较之后再做决定,并且在这一前提下,任何人也都无法判断生活中被敲定的女子是否是他的另一半。于是在书中第二百八十五页:“他知道自己已经准备随时离开他幸福的家,准备随时离开与他梦中的年轻女子一起生活的天堂,他要背叛爱情的„es muss sein!‟跟着特蕾莎,跟着这个缘于六次滑稽偶然的女人走。”是的,现实中,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偶然也都因为生命的一次性而变成了不可选择,必须经历。尽管生命中的偶然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却又不得不接受,这并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是命中注定式的宿命论,对于我们要做的,只是去面对现实所赋予的一切。

二、关于“轻”的第二重意义——欲望

在书中,正是因为特蕾莎让托马斯患上了“同情”病,才成就了这个“非如此不可”的必然,使得“轻”变得不能承受。而在这里,“轻”已经从“偶然”转化成了另外一重意义即,“欲望”。如果之前的“轻”(偶然)是无法选择的,而这里的“轻”(欲望),托马斯作为米兰•昆德拉的代言人却是必须要做出决定的。小说的第二章和第四章的标题虽然都是“灵与肉”但实际上却依旧是围绕着“轻”这一核心主题来比较和阐述的。

试想从前失败的婚姻给托马斯留下了对妇女不尽的恐惧,而与他的情人们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性友谊”的关系,为了确保“性友谊”永远不会在爱的侵略下让步他让自己严守“三”的原则(可以在短期内去会同一个女人,但绝不要超过三次;也可以常年去看同一个女人,但是两次幽会间至少得相隔三周。)因此,书中第八页:“他一次又一次,总是想起那个躺在沙发上的女人的模样;她和他过去生活中的任何女人都不一样。既不是情人,也不是妻子。她只是个他从涂了树脂的篮子里抱出来,安放在自己的床榻之岸的孩子。”只有把特蕾莎当成了无助的孩子,才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允许特蕾莎整夜的攥着他的手指,连翻身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把她弄醒。也正

是这个比喻促成了托马斯渴望与特蕾莎同眠的愿望,书中第十七页:“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一次又一次地借托马斯的口重复“对他而言,特蕾莎就像是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在书中第十二页中:“托马斯还没有意识到,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正是这个对特蕾莎最唯美的比喻,使得托马斯患上“同情”病成为了一个他不情愿接受的现实。同时这个比喻也使得“同情”在特蕾莎与托马斯之间贯穿始终。“河水汹涌,怎么就能把这个放着孩子的篮子往水里放,任它漂呢!”正是基于这样的想象,托马斯才不可避免的给予了特蕾莎以最深切的同情。 那么,什么是托马斯的“同情”病呢,如书中第二十四页对于“同情”一词的解释:“„同情(同—感)‟即能够与他人共甘苦,同时与他人分享其他任何情感:快乐、忧愁、幸福、痛苦。因此这种同情是指最高境界的情感想象力,指情感的心灵感应艺术。在情感的各个境界中,这是最高级的情感。”而在生活中,这种“同情(同—感)”大概即是我们对于生活中另外一些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而产生的责任吧。

而与托马斯对于特蕾莎的“同情(同—感)”即责任,相对的。托马斯对于女人强烈的占有欲很明显是特蕾莎所不能承受的,面对托马斯和他那些不能割断的性友谊,特蕾莎痛不欲生。而对托马斯而言,他对于其他女人的那些欲望何尝不是也让自己不能承受吗?如果断绝了那些性友谊,他会感到撕心裂肺,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对于女人的占有欲望,但是就像在书中第二十五页所说的“他刚刚出门去同某个情人幽会,便马上对她感到厌恶,发誓这是最后一次见她。他眼前呈现的是特蕾莎的形象,他必须立即麻醉自己才能不再想她。自从他认识她起,他不醉酒便无法同别的女人上床!”就连萨宾娜都嘲笑托马斯,在他放荡的身影后,居然有一张浪漫情人的面孔隐约可见,令人无法置信。

米兰•昆德拉说:“萨宾娜与特蕾莎代表着生活的两极,互相排斥,不可调和,然而两极同样美妙,都不可少。她们分别代表着米兰•昆德拉反复重申的轻与重和灵与肉的两极。”身为女画家的萨宾娜一出场就让特蕾莎这个乡村酒吧女招待黯然失色,她认真遵守着托马斯的“性友谊”原则,给托马斯提供帮助,为特蕾莎在布拉格谋求了一个不错的职位。她如此懂得托马斯的心思,又不断给他带来快感,却从不要求他承担任何责任。书中第三十三页,萨宾娜来到苏黎世去找托马斯“她打开门,站在他的面前,修长的漂亮大腿,裸露着,除了短裤和胸罩,头上带着一顶圆礼帽。”与萨宾娜相比,特蕾莎简直就像一个丑小鸭,可是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托马斯却偏偏选择了特蕾莎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呢?

关于这个问题托马斯虽然做了决定,却声称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问自己,是一个人好呢,还是和特蕾莎一起好呢?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然而“镜子”却给了我们托马斯所作出决定的最好解释。还是那个唯美的比喻,特蕾莎作为一个“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她显然是单纯的。正如书中第四十九页:“吸引她走到镜子面前的并不是虚荣心,而是在镜中能看到自我令她震惊。她忘记了眼前的是个传达身体机能的仪表盘。她相信,透过脸部的线条,呈现给她的是自己的灵魂。”反观萨宾娜,在书中第一百零四页所提到的:“萨宾娜独自一人,她重新依在镜子面前。她还是只穿着内衣,又一次戴上圆顶礼帽,久久地注视自己。她很讶异,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未能忘掉已经逝去的那一刻。”……“他俩立在镜前(每次她脱衣服时他们总是这样),注视着两个人的模样。她穿着内衣,戴着圆顶礼帽。然后,她发现,这场景令他俩感到兴奋刺激。”再依照之前所提到的“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当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所需求的仅仅体现在肉欲的本能的时候,他并不会选择她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因为肉欲并不具备唯一性,在生命中,仅有肉欲的快感是不够,还必须有一种沉重感——责任。所以作为一个性伙伴,萨宾娜是不足以引起托马斯与之“同—感”的同情心,即付出责

任的。

【米兰昆德拉温柔】

书中第五页,“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有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所以既然生命中是不能承受“轻”的,托马斯便只能留在对于他来说是极为沉重的特蕾莎身边了,因为只有这样他的生命才更贴近于大地,接近于生活,才不会变得比大气还轻。

三、关于“轻”的第三重意义——游离

书中第九十三页:“一个人生活在异国,就像在空中行走,脚下没有任何保护,而在自己的国家,不管什么人,都有祖国这张保护网,一切都颇具人情味,因为,在祖国,有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可以用童年时就熟悉的语言毫不费力地让人理解。”在这里,深爱着托马斯的特蕾莎竟然不辞而别,毅然决然的离开苏黎世,重返战火纷飞的布拉格,其原因正是由于无法承受离开祖国所导致的归属感的缺失。

而对于托马斯来说,特蕾莎和萨宾娜幻化成了两个更深层的生活两极,前者是归属,后者是游离。对于特蕾莎,米兰•昆德拉暗示了那是一种共眠的欲望,只有在特蕾莎身边托马斯才能安然就寝,对于归属感的渴求显然是对“灵”(精神)的渴求;而对于萨宾娜则是一种“肉”(欲望)的满足。所以特蕾莎对于托马斯来说是他的精神家园和田园牧歌。于是特蕾莎被隐喻成了捷克的化身。让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假设下去,小说中的托马斯,其实就是米兰•昆德拉本人的化身;而特蕾莎,就是米兰•昆德拉的祖国捷克的化身;萨宾娜所代表的,是米兰•昆德拉旅居国外的生活;托马斯对特丽莎的爱,以及由此而掮负起来的责任与痛苦,喻示了米兰•昆德拉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一种沉沉的使命感压迫着昆德拉,让他的灵魂受难,并且是“非如此不可”。【米兰昆德拉温柔】

正如书中第三十六页,当特蕾莎不辞而别后写到:“他跟特蕾莎捆在一起生活了七年,七年里,他每走一步,她都在盯着。仿佛她在他的脚裸上套了铁球。现在,他的脚步突然间变得轻盈了许多。他几乎都要飞起来了。此时此刻,他置身于巴门尼德的神奇空间;他在品尝着温馨的生命之轻”而几天以后,这种温馨的生命之轻却让他再也无法承受。书中第三十六页:“星期一,他却感到从未曾有过的沉重。重的连俄国人的千万吨坦克也微不足道。”这对于托马斯来说,那“温馨的生命之轻”是自由带给他的短暂飘飘然的快感,这一层的隐喻说的是在米兰•昆德拉看来,这是漂泊异乡带给他的新奇。而“从未曾有过的无比沉重”则是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无比怀念。隐喻着米兰•昆德拉带根流浪的深重情结。

再让我们来看看,托马斯对于萨宾娜的欲望和由此而获得的满足感,其实也巧妙的呈现出了米兰•昆德拉对于自己的祖国的热切感情。书中第二十五页:“他害怕太晚回家,因为特蕾莎在等着他。一次,萨宾娜发现他做爱时偷偷看表,明显想尽快草率完事。”对于米兰•昆德拉来说,虽然他旅居法国十多年,却是一种带根的流浪,一心惦念着自己的祖国。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布拉格反而比在巴黎更有失根之感,只有游子才有更加浓郁的思乡情愁,乡愁引起他们对于根的无限怀念,越是漂泊,越是游离,就越生长着一种对于根的存在和归属感。所以,虽然米兰•昆德拉生活在法国,却用他最熟练和亲切的捷克文字来写他小说里的故事,因为对于他来讲,他所有的经验、想象和灵感全部都来源于他的祖国和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城市——布拉格!

四、关于“轻”的第四重意义——媚俗

1984年2月米兰•昆德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媚俗,即Kitsch,是19世纪产生于德国的一个词,它的含义已经逐渐起了变化,今天,在法国,仅仅意味着某种美学风格,低劣的艺术。但是,远远不止于此;这是一种由某种对世界的看法所支撑的美学,这几乎是一种哲学。这是知识之外的美,是美化事物、取悦于人的意愿,是完全的因循守旧。”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米兰•昆德拉更是多次提到了“媚俗”, 如:“媚俗就是制定人类生存中一个基本不能接受的范围,并排拒来自它这个范围内的一切”,又如:“媚俗所引起的

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媚俗的真实作用是一道为掩盖死亡而关起来的屏幕”等等。而在我看来,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媚俗就是把受众的心理体验压缩在了一个狭隘、浅薄的表层空间,使艺术和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深刻理性和美感,使受众失去思想的震撼和心灵的深度。当媚俗使得生活和艺术中的一切都“把不确定变为确定性”并“指出一个似乎是只能追求的方向”的时候,人们也就远离了崇高的信念、生活的责任,于是媚俗便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说:“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确切地说,小说家的才智在于确定性的缺乏(l'absence de certitude),他们萦绕于脑际的念头,就是把一切肯定变换成疑问。小说家应该描绘世界的本来面目,即谜和悖论。”米兰•昆德拉对于艺术中媚俗的不屑,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体现在托马斯对于不同女人的占有欲望上,他执迷于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百万分之一的不同,并征服它。书中第二百三十八页:“在他看来,迷恋女性的意义即在于此他迷恋的不是女人,而是每个女人身上无法想象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使一个女人有别于他者百万分之一的不同之处。”“所以,促使托马斯追逐女性的不是感官享乐(感官享乐像是额外所得的一笔奖金),而是征服世界的这一欲念(用解剖刀划开世界这横陈的躯体)。”

对于生活当中媚俗的反抗,在小说中体现在当托马斯写了一篇有关俄狄浦斯的文章之后,主任希望他能写一篇反悔声明以避免招惹麻烦的时候,书中第二百一十七页写到了众人对于他的反应:“托马斯明白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有人都对他微笑,所有人都希望他写反悔声明,而他一旦写了,就会让所有人都乐意!第一种人高兴,是因为一旦懦弱成风,他们曾经有过的行为便再也普通不过,因此也就给他们挽回了名誉。第二种人则把自己的荣誉看做一种特权,决不愿放弃。为此,他们对懦弱者心存一份喜爱,要是没有这些懦弱者,他们的勇敢将会立即变成一种徒劳之举,谁也不欣赏。”这些众人的微笑其实便是媚俗的表现,所有人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在替你做着决定,因为他们的反应很明显的给你指明了众人希望你去的方向,即一种你可以与大众建立联系的方式,你一旦按照众人希望你去做的那样做了,你变成了他们的同类或是他们喜爱的人。而正如萨宾娜对于托马斯的形容,说他是一切媚俗的大敌。托马斯在反复思考之后终于去找了主任,告诉主任他一个字也不会写。因为他实在不能忍受自己的的命运由别人决定,让别人来说三道四。

同样是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米兰•昆德拉提到:“政治并不产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运动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愿望为基础。从政治角度来说,世界是白的或黑的。模棱两可、矛盾和悖论是没有任何位置的。每一位自尊的政治家都不会说:“我认为……但是,我不能肯定是对的……”或者:“虽然,我们也可以做那个,但应该做这个。”他会说:“我认得未来的道路,我知道我是对的,”因此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到:斯大林的儿子因为粪便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与德国人不惜生命向东方扩张帝国领土,俄国人向西方扩张自己的实力范围而丧生相比,是在战争的普遍愚蠢中唯一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死。

当然,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不可能完全不受外界群体的影响,毕竟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别人带给我们的信息反馈,来衡量我们自身的。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来衡量我们是否“媚俗”这一标准时,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确定自己保持了不确定性时,我们便也因此而失去了不确定性。也正因为此,米兰•昆德拉才会同样地指出:“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关于“轻”的第五重意义——遗忘

在米兰•昆德拉谈到法国大革命的时候说:“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我们能去谴责吗?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诚然,永恒回归只是一种神秘的想法:“有朝一日,一切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且这种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这种情况当然不会出现,然而从十四世纪两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句
米兰昆德拉温柔(二)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句

1、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昆德拉一部作品的标题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的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2、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力量在远处进行暗杀,人类在几分钟就会灭绝。 ——《为了告别的聚会》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的那双纯洁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的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3、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昆德拉一篇演讲的标题

不必担心上帝的笑声,他的笑声中饱含着理解与信任。只有当人类的任性与自私还在他的掌握之中,只有当人类的所思所想并不是在毁灭自身的存在,只有当人类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弱点并且努力去发现人性中美丽的光芒,上帝才会发出如此喜悦的笑声。或许人类停止思考,上帝就会震怒。

4、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米兰昆德拉温柔】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真正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还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起。

5、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

——《认》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6、 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生活在别处》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蜜热情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相心灵相抚慰,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米兰昆德拉《身份》语录

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控制,都被记录下来,那些大商场到处有摄像机监视我们,人们摩肩接踵,接连不断,甚至连做爱都会在第二天被搞调查或做研究的人盘问。。。一个人怎么可能避开监视完全消失,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ch. 1)

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ch. 1)

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ch. 2)

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ch. 3)

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ch. 12)

男人们都成了爸爸。他们不是父亲,而只是爸爸,也就是说,没有父亲的权威的父亲。(ch. 14)

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ch. 10)

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ch. 10)

他怎么说他爱她,说觉得她很美,也没用。他那情人之眼无法安慰她。因为爱情的目光是一种使她的身体成为惟一的目光。。。。。。不,她需要的不是一种爱情的目光,而是陌生人的、粗鲁的、淫荡的眼光的淹没,这些眼光毫无善意、毫无选择、毫无温柔也毫无礼貌,不可逃脱、不可回避地投注到她身上。正是这种目光将她保持在人的社会群体中,而爱情的目光则将她从中拉出来。(ch. 13)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ch. 14)

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ch. 14)

她因自己毫无艳遇而高兴。艳遇是一种拥抱世界的方式。她不再希望拥抱世界。她不再去想这个世界。(ch. 14)

她因没有艳遇、没有艳遇的欲望而幸福,高兴。她想起自己的隐喻,于是看到一朵迅速凋谢的玫瑰,就像在一部快镜头播放的电影中,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根

花茎,黑黑的,永远地消失在了他们共进晚餐的夜晚的白色世界中:玫瑰融化在白色之中。(ch. 14)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ch. 16)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ch. 16)

在真理和朋友之间,我永远选择朋友。(ch. 16)

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ch. 16)

友情是男人的问题,是他们的罗曼蒂克的事。(ch. 16)

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ch. 19)

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ch. 21)

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ch. 26)

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ch. 26)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ch. 43)

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ch. 51)

我怕我的眼睛眨。我怕在我那目光熄灭的一秒钟里,在你的位置上突然滑入一条蛇、一只老鼠,滑入另一个人。(ch. 51)

他试着抬起身来,用嘴唇去接触她。她摇摇头:“不,我只想看着你。”接着又说:“我要让灯光整夜亮着,每夜都亮着。”(ch. 51)

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

——《不朽》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

——《慢》

【米兰昆德拉温柔】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玩笑》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名言名句100句
米兰昆德拉温柔(三)

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名言名句100句

1、 孤独: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说话不用人倾听;经受痛苦而不用人怜悯。 ——米兰·昆德拉 《无知》

2、 表面上是明白无误的谎言,底下却透出神秘莫测的真理。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 推动我们一切行动的东西却总是根本不让我们明了其意义何在。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4、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米兰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 在我们看看来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必然发生的事,凡是期盼的到,每日重复的事,都悄无声息。 ——米兰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7、 所有从拉丁文派生出来的语言里,“同情”一词,都是由一个意为“共同”的前缀(Com)和一个意为“苦难”的词根(pasSio)结合组成(共——苦)。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 那是对一个女孩的责备:“你对我说,在爱情里只有肉欲。亲爱的,如果一个男人告诉你他想要的只是你的肉体,你准会逃跑的。到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残忍的孤独感。” 孤独。这个词反复出现。他试图用这种可怕的孤独前景来吓唬她们。为了让她们爱他,他像神甫一样对她们布道:一旦脱离了感情,肉欲便蔓延成无边的荒漠,人 会在那里 忧伤而死。 ——米 兰昆德拉 《无知》

9、 我一向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直相信这两个世界是和谐的。这只是个假相。我已经在其中一个世界里被大家丢在一边。现实的世界没我的份,只剩下了另一个,幻想世界。 ——米兰·昆德拉 《玩笑》

10、 每当我想到这些古老的文化,我的心中都无法不激起某种怀旧情绪。说是怀旧,其实也许还是一种渴望,渴望体会那时候历史进程那种甜美的缓慢。古埃及文化延续了好几千年,古代希腊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时间。从这一点来看,人的生活在模仿着历史:一开始,它沉湎于一种纹丝不动的缓慢中,然后,渐渐地,它加快了速度,后来,越 来越快。 ——米兰· 昆德拉 《好笑的爱》

11、 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 ——米兰·昆德拉

12、 他想把他的生命置于天平上,天平的另一端放着死亡。他想使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天,是的,每时每分都值得与终端——死亡一 一等量。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温柔】

13、 我坚信,唯美的标准并不来自上帝,而是来自魔鬼。在天堂中,没有人能区别美与丑。 ——米兰·昆德拉 《告别圆舞曲》

14、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米兰·昆德拉

15、 对伊甸园的怀念,就是人不想成其为人的渴望。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6、 童稚的渴望摆脱了成人精神的一切樊笼,继续存在下去,有时候甚至在遥远的老年期依然还要冒出来。这种童稚的渴望抓住机会,在别人建议他的角色中体现了出来。 ——米兰·昆德拉 《好笑的爱》

17、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米兰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8、 人是在雾中前行的人。但是当他向后望去,判断过去的人们的时候,他看不见道路上任何雾。他的现在,曾是那些人的未来,他们的道路在他看来完全明朗,它的全部范围清晰可见。朝后看,人看见道路,看见人们向前行走,看见他们的错误,但是雾已不在那里。 ——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

19、 视觉受双重限制:让人什么也看不见的强光和完全彻底的黑暗。 ——milan kundera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 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米兰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21、 我离你很远,我没有什么可以跟你说的,可是我就在这里,而且我知道你在那里。 ——米兰·昆德拉

22、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为自我。 ——米兰·昆德拉

23、 当北极近到可以触到南极,地球便消失了.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4、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米兰·昆德拉

25、 我很怕一下子把我和他之间突然形成的命运鸿沟点拨的太清楚 我既想掩盖这一道鸿沟 又担心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欲盖弥彰 可是我又偏偏找不出一句能不把它挑明的话来 只要涉及我们的生活 每字每句都在表明我们如今已分道扬镳 我们的前途 未来各奔东西 我们会被卷往相反的方向 我竭力聊些日常琐事来掩饰我们彼此已成陌路人的状况 但这更糟 谈话中故意 找鸡毛 蒜皮的话 题很容易暴露用意 弄得十分尴尬 ——米兰·昆德拉 《玩笑》

26、 被选中的想法,比如说,在一切爱情关系中都是存在的。因为爱情从定义上来说,是一件无功受禄的礼物;无名分而得到爱,这才说明是一种真正的爱。假如一个女人对我说:我爱你,因为你聪明,因为你诚实,因为你给我买礼物,因为你不勾引女人,因为你洗碗,

我会很失望;这种爱好像有什么功利目的。我爱得你发疯,虽然你不聪明 ,不诚实 ,虽然你撒 谎,自私 ,混蛋一 个,要是说这样的话就动听多了。 ——米兰·昆德拉 《慢》

27、 他怎么说他爱她,说觉得她很美,也没用。他那情人之眼无法安慰她。因为爱情的目光是一种使她的身体成为惟一的目光。让-马克想着两个在别人眼中变得看不见的老人之间孤寂的爱情;那是一种预示着死亡的悲哀的孤独。不,她需要的不是一种爱情的目光,而是陌生人的,粗鲁的,淫荡的眼光的淹没,这些眼光毫无善意,毫无选择, 毫无温柔也 毫无礼貌, 不可逃 脱,不可 回避地投注到她身上。正是这种目光将她保持在人的社会群体中,而爱情的目光则将她从中拉出来。 ——米兰·昆德拉 《身份》

28、 "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29、 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 ——米兰 昆徳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0、 "你妈跟你说过的话还记得吗?我听到她的声音,仿佛就在昨天说:米兰库,不要开玩笑啦。没人会理解你的。你会冒犯所有人,所有人都会恨你。你记得吗?""记得,"我说。"我提醒你。以前是正经保护着你。不正经就会把你暴露在狼面前。你要知道那些狼都等着你呢。"说了这句可怕的预言,她又睡着了。 ——米兰·昆德拉 《 慢》

31、 在慢与记忆,快与遗忘之间有一个秘密联系。且说一个平常不过的情境:一个人在路上走。突然,他要回想什么事,但就是记不起来。这时候他机械地放慢脚步。相反地,某人要想忘记他刚碰到的霉气事,不知不觉会加快走路的步伐,仿佛要快快躲开在时间上还离他很近的东西。 ——米兰·昆德拉 《慢》

32、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3、 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4、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 我们生命 的草图却不 是任何东 西的草稿 ,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5、 我们身后遗忘的时间越是久远,召唤我们回归的声音便越是难以抗拒。这句格言似乎毋庸置疑,然而却是错误的。当人们垂死,死期将至,每一刻都弥足珍贵,便没有时间可浪费,去回忆什么了。应该明白怀旧之情数学意义上的悖论:往往年少时,过去生活的历程微不足道,人的怀旧之情才是最为强烈的。 ——米兰昆德拉 《无知》

36、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37、 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米兰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温柔】

38、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 是一个半 真的存在, 其运动也 会变得自 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39、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

40、 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美是编年的废除,是对时间的对抗。 ——米兰·昆德拉 《笑忘录》

41、 伏在摩托车龙头上的人,心思只能集中在当前飞驰的那一秒钟;他抓住的是跟过去与未来都断开的时间,脱离了时间的延续性;他置身于时间之外;换句话说,他处在出神状态;人进入这种状态就忘了年纪,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害怕;因为未来是害怕的根源,谁不顾未来,谁就天不怕地不怕。 ——米兰·昆德 拉 《慢》

42、 你是我的噩梦。我的梦魇。我的失败。我的羞耻。我的委屈。我的嫌恶。我应该跟你把这话说出来。一口气说完。不要犹豫不决。不要让噩梦做下去。不要让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拖下去。 ——米兰·昆德拉 《慢》

43、 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 在此,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却不知道谁把他带来。 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世间。 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

44、 他总是关注自己,想要审视自我,可是他找到的只是那个全副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审视自我的那个形象。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

45、 你从来不善于生活。你总是在想,你的义务,就像人们说的,是生活于其中。在现实的中心。但是,对你来说,现实又是什么呢?政治。而政治,是生活中最不基本的和最不珍贵的东西。政治,是漂浮在河流水面上肮脏的浮沫,而实际上,生活之河则涌动于深深的洪流中。 ——米兰·昆德拉 《告别圆舞曲》

46、 他的一生就是在被遗弃的电话亭里,在没有连线,根本无法接通任何人的听筒前的漫长等待。现在,他面前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从被遗弃的电话亭中走出来,尽快出来! ——米兰·昆德拉 《生活在别处》

47、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米兰·昆德拉

48、 张张面孔都是真的:我不是那种伪君子,只有一副真面目,其余全是假的。我之所以有多幅面孔,是因为当时我年轻,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各副面孔难以相互协调也使我害怕,无论以哪张面孔出现,我都不会得心应手;在面具的背后,我优柔寡断,十分茫然)。 ——米兰·昆德拉 《玩笑》

49、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

50、 第一次的背叛是不可挽回的。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米兰 昆德拉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1、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2、 大学越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文化就在大批的制造,言语的泛滥,数量的失控中逐渐消亡。相信我,在你原来的国家的一部禁书,就远远胜过在我们大学里随口乱喷 的亿万言 。 ——米兰 昆德拉 《不可 承受的生命之轻》

53、 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4、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米兰·昆德拉

55、 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都是直线前进的,这就是人类不可能幸福的原因,因为幸福是重复的渴望。 ——米兰 昆德拉

56、 当心灵在说话,理智出来高声反对,是不恰当的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57、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米兰·昆德拉

58、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米兰·昆 德拉 《玩 笑》

59、 人们一旦把一件事情太当真了,那么信任就会把这件事推向荒诞的地步。一种政策的真正捍卫者,永远不会把这一政策的诡辩看得太认真,他们看重的,只是掩藏在这些诡辩之后的实际目标。因为,那些政治谎言和那些诡辩的存在,并不是让人们来相信的;它们更多地是被人们用作心照不宣的借口;那些把它们太当真的天真的人,迟早都 会发现这 里头矛盾多 多,漏洞 百出,都 会开始反叛,最终可耻地成为叛徒和变节者。 ——米兰·昆德拉 《好笑的爱》

60、 她的爱究竟值多少呢?几星期的悲哀。很好!那么,什么样的悲哀?一点挫折。一星期的悲哀又是什么样呢?毕竟,没有人能够一直悲痛。她在早晨忧伤几分钟,晚上忧伤几分

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米兰昆德拉温柔(四)

1、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被控制和记录。

2、男人们都成了爸爸。他们不是父亲,而只是爸爸,也就是说,没有父亲的权威的父亲。

3、我们因为孩子才依恋这个世界,考虑这个世界的未来,参与它的那些喧哗,那些骚动,把它的那些不可救药的愚蠢之事当回事。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4、照他的说法,广告就是在隔了很久之后完成这一诗歌目标。它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化为诗歌。多亏了广告,日常生活开始变得如同歌曲一般美好。

5、友情是男人的问题,是他们的罗曼蒂克的事。

6、他试着抬起身来,用嘴唇去接触她。她摇摇头:“不,我只想看着你。”接着又说:“我要让灯光整夜亮着,每夜都亮着。米兰昆德拉经典语录。”

7、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8、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9、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老茧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

10、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

11、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12、他怎么说他爱她,说觉得她很美,也没用。他那情人之眼无法安慰她。因为爱情的目光是一种使她的身体成为惟一的目光……不,她需要的不是一种爱情的目光,而是陌生人的、粗鲁的、淫荡的眼光的淹没,这些眼光毫无善意、毫无选择、毫无温柔也毫无礼貌,不可逃脱、不可回避地投注到她身上。正是这种目光将她保持在人的社会群体中,而爱情的目光则将她从中拉出来。

13、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

14、他微笑了,一种表明距离的微笑。这样很有风度。你越有权势,就必须越显得有风度。

15、在今天这个世界里,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被控制,都被记录下来,那些大商场到处有摄像机监视我们,人们摩肩接踵,接连不断,甚至连做爱都会在第二天被搞调查或做研究的人盘问……一个人怎么可能避开监视完全消失,连一点痕迹也不留下?

16、眼睛,心灵的窗户、脸部的美的中心、一个个体特性的聚合点;但同时又是一种视觉工具,需要不断地洗涮、湿润,用一种含有盐的成分的特殊液体来保护。

17、我老是在想,死去之后,人还是活着的。我在想,所谓死亡就是做一场无尽的噩梦。

18、友情对我来说,证明了存在着比意识形态、宗教、民族更强烈的东西。

19、我怕我的眼睛眨。我怕在我那目光熄灭的一秒钟里,在你的位置上突然滑入一条蛇、一只老鼠,滑入另一个人。

20、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21、这就是友谊的真正与惟一的意义:为对方提供一面镜子,让他可以看到自己以前的形象。假如没有朋友对回忆无休止唠叨,这一形象就可能永远被抹去。

22、她因没有艳遇、没有艳遇的欲望而幸福,高兴。()她想起自己的隐喻,于是看到一朵迅速凋谢的玫瑰,就像在一部快镜头播放的电影中,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根花茎,黑黑的,永远地消失在了他们共进晚餐的夜晚的白色世界中:玫瑰融化在白色之中。

23、不朽,是死亡的影子或兄妹,看到他也就看到她。

24、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25、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26、在真理和朋友之间,我永远选择朋友。

27、每一个职业都创造出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个医生跟农民想的不一样,一个军人跟一个老师的举止不一样。今天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被我们面对工作的那种一致的无所谓而联合在一起。这种无所谓成了热情。这是我们时代的惟一的共同热情。

28、朋友是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记忆;我们对他们一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时时擦亮这面镜子,让我们可以从中看看自己。

29、她甚至都不能自杀,因为自杀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完全失去耐心。她将会一辈子都生活在一种无尽头的可怕之中。

30、两个人相爱,愿意只有他们两人,与世隔绝,这是很美的事情。但他们用什么来滋养每天的面对面相见?世界虽然实在让人瞧不起,但他们需要这个世界来进行谈话。

31、她因自己毫无艳遇而高兴。艳遇是一种拥抱世界的方式。她不再希望拥抱世界。她不再去想这个世界。

32、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力量在远处进行暗杀,人类在几分钟风就会灭绝。

33、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深厚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34、来,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

小时代观后感
米兰昆德拉温柔(五)

[篇一:小时代观后感]

<小时代>——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终究是郭敬明一个人的

<小时代>目前的豆瓣评分是5。0分,怎么了都?大家是没看懂吗?大家一定是没看懂对不对?

<小时代>是我的第840部电影,却是我第一部进电影院里看的电影。没看之前,我曾信誓旦旦的跟舍友说,<致青春>或者<中国合伙人>都不是我们属于90后该撩拨回忆祭奠青春的电影,<小时代>才是我们90后真正该祭奠青春的电影。我不是导演、演员的粉丝,只是怀揣着回忆的心态进电影院的,那种叫做回忆的东西是在教科书的空白页边上把“樱空释”几个字随意的划来划去,是顾小北刻在长椅背后的那句“老婆大人什么时候回家”的哭得稀里哗啦,是把<小时代>压在教科书底下兴奋激动又得随时提防老师的胆战心惊,是集体讨论那些各色人物如何在同学中对号入座……即使不久以后就发现原来张爱玲苏童余华村上米兰昆德拉那才叫作家那才叫小说,可曾经“幼齿”经历的情怀怎能替代的了?

买票时我环顾影院大厅,90%是女生,90%是跟我一般大的女生,?小时代过后肯定会有人喷脑残粉,可是我想说,上一代压根就没有想过给我们这一代塑造一个良好正确的阅读环境和阅读观念,我们这一代的阅读观念是被市场主导的,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既是这个道理。于是不正的这一代又开始主导了市场的走向,走入一个恶性循环。

我有媒体情结,"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在某一段时间,我一想到这句话就热血沸腾。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个作家,看到韩寒我同样会热血沸腾。可是当我看到市场上低俗恶趣的小说受到那么多人追捧时,感受到了梦想破碎的声音,那种感觉相当痛苦。于是我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了只有考研只有工作的中年人。

不想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从很久以前,对于国产影片,我的想法从来就是,没让我有按快进的冲动就行了。

[篇四:<小时代>观后感]

看完了嘉年华的首映礼,期盼的小四没有来,一个明星都没来,小小的失望。抽奖中,自己也没那个人品得到那些奖品,更是小小的失望。

整部片子看完,就算加上上面的小小的失望,整个给我的感觉却是很值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在七十几天中拍了上下两部,片子本身却不会给人丁点粗制滥造的感觉,相反,片子画面真的很华美,清晰。演员也都演得挺好的,尤其是hold住姐,真的笑爆了,演技也没什么太过不自然的地方。而杨幂正如她自己所说,她还能做的更好的。而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顾里,这个郭采洁演得也就那样吧,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子,但也挑不出不好的地方。而南湘,挺漂亮的,在小说里我对她的感觉是没什么感觉,就是个漂亮的有气质的又命途坎坷的可怜角色,郭碧婷也还是演得挺好的。

男生角色的话,那一身半裸的肉足以让我尖叫了,好吧,我是脑残,很有料,漂亮的肉肉。脸蛋就更是迷人了,好吧,加上个除了简溪,怎么感觉他有那么一点点的偏老呢。(别砸石头)从最开始看到饰演崇光的那个角色起,我就挺喜欢他的,干干净净的,笑起来非常萌,很温暖,而阴沉起来,又是那么的让人心疼,这是我在小说里很喜欢的角色,陈学东诠释的很好很好,赞一个,他一定会成为一颗新星的,加油。顾源的话,柯正东扮演,一亮相,全厅的人都差不多尖叫了,卖相实在太好了,好一个贵族公子哥啊,迷人的要死,尤其是穿着白色的西装时,色女的心跳都暂停了,微笑的时候更不用说了,天地变色都赶不上他那么耀眼啊,至于演技,大家都懂得演得很好。宫洺,台上气场十足啊,感觉里面有很多郭敬明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表象豪华高傲,内则那刺人的孤独能穿破心脏,抛洒出血液和眼泪。席城,在小说第一部里就是一贱人吧,而在电影里,感觉将他塑造的要可怜化些,引入思考些,姜潮在他当年身在8090组合里的时候我就蛮喜欢他的,可能就是因为他的外表吧,而今天,感觉这个角色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坏坏的又不至于让人厌恶的坏,反而有点讨人喜欢啊。而简溪,不是我想象中的这个样子,虽然在小说里我对他也没什么感觉,就是觉得他挺可怜的,被变相的抛弃了,而在电影里,也确实给人感觉挺可怜的,没什么温暖的感觉,感觉和杨幂的气场不是很配,看上去不像一对谈了那么多年的恋人,反而像生疏的朋友,都小心翼翼,相互猜忌,让人无语。卫海的镜头的话,少,没感觉,是演员太羞涩的缘故吗?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小时代>还在继续,而属于我们的生活也在继续,也许这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部电影,也许只会在记忆中与谈话中储存一段时间,而对我来说,却是我的许多青春岁月,我应当会用我的余生来追随他们与她们,还有那个伟大的导演与作家,郭敬明。

[篇五:<小时代>观后感]

今天是小时代上映的日子,虽然我只看过小说第一部,而且基本已经忘的七七八八了,但冲着众多帅哥美女和爱凑热闹的天性,还是非常积极的去电影院看了~

在说剧情之前我不得不先提一下看电影前的波折故事,由于是在拉手团购的电影票,提前在网上看了电影院的放映时间,所以就觉得不太急,完全没有要先把票换到手的觉悟,这就导致我们三个慢悠悠的姑娘悠闲的吃了午饭还蹭了会儿饭店的网,才去了电影院。刚走到离影院电梯还有200米的地方,我们就觉得大事不好了——只见电梯门旁边围着至少两层的人!等到我们好不容易坐了第二趟电梯到了电影院,尼玛!排队买票的人直接到了售票大厅的入口!再等了半天,到我们的时候,别说三点的场了,四点的场都满了,就连5点多的场都只剩了几个第一排的位置!而且,整个电影院压根没有第二部电影,神马<不二神探><盲探>都被挤掉档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整个大厅里来看电影的都是比我们三个小的青少年啊!一看就是那种刚高考完中考完的青少年啊!乱哄哄一片……

转入正题,说一说电影,我本来就是来凑个热闹,陈凯歌这种等级的导演还拍烂片呢,郭敬明一个写小说的也就没指望他拍出多好的作品,看完的整体感觉就是还真没出这个意料,这个片子拍的真是……相当一般,郭敬明对于导演筒的掌握显然没有对笔锋的掌握熟练,可能是由于小说内容多的原因,电影整体情节散乱,很多地方都经不起推敲,但是剧本是作者写的,我们这些人也只能说说而已;再说演员的演技……呃……也是真的是需要继续磨练,除了杨幂和hold姐其他几个主角的演技都显得有点苍白……这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当电影演到一个半钟头的时候,我期待的淋红酒画面和霸气的大长裙画面都还没粗线并且按照这剧情的发展似乎压根就没有粗线的节奏啊!这么吸引人的情节居然在下部里啊!我好想问一句郭导演你上映上部为毛要在片花里加下部的内容啊!

来说说电影里面的几个主角吧,首先是杨幂,杨幂的画外音配的真心让人难受,她的声音不仅不适合唱歌,也不适合旁白,听的人起鸡皮疙瘩啊!但是除去这一点,杨幂的演技不得不说是几个人中显得最成熟的一个,她的普通话在一群港台腔里也让人感到很亲切,当然她诠释的林萧这个角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多说。顾里是原小说里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女王范儿真的是男女通吃啊,郭采洁扮演的顾里从扮相上看还算是还原度高,尤其是那个尖锐的下巴,真的是冲击力很大,但是与她的扮相相反的是她的声音,声音一出来,瞬间就觉得女王成了邻家小妹,落差大了点,在有些台词的表现力上,没有书中描写的顾里气场强大,但整体还可以;南湘,这部电影里最美的姑娘,有她的随便一个场景都能当成一副赏心悦目的海报,但是这个姑娘拍的广告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直接导致我看她出现的每一幕画面都有种看一个精致的广告的错觉,尤其是她站在公交车旁边时,那一头瀑布似的黑长直直接让我穿越到飘柔洗发水的广告里了,恍惚下一秒周渝民就会出现在后面,然后画外音“飘柔,就是这么自信”——对不起,我跑题了……接着说南湘,郭碧婷的演技在这部电影是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广告的锻炼还是有效果的,美人人美,演技神马的基本可以忽略,反正她怎么演都是美的;女生里面最后说的是hold姐谢依霖演的唐宛如,作为一个吉祥物一样的喜剧存在,谢依霖把唐宛如这个角色诠释的活灵活现,让人不得不怀疑她根本就是本色出演,算是给人惊喜最大的一个了;男生们首先说好基友简溪和顾源,与引起众人花痴的坏男孩柯震东相比,简溪的扮演者李悦铭简直就是个悲剧,他也许也算不上难看,但错就错在他不该出现在<小时代>这部主打男色的电影里,一群帅哥映衬之下,这孩子压根就没有回转的余地啊,你说说群众得有多瞎才会放弃陈学冬演的周崇光而去觉得他应该和女主角在一起,尤其是他和柯震东演的顾源站在一起的时候,简直就是自找难堪啊,还有圣诞节之前他戴的那顶毛线帽,丑爆了好嘛!这种对比之下,柯震东的演技几乎不需要去关注,他往那儿一站,嘴角往上一挑,电影院里的姑娘们就失血眩晕了大半,谁还在意他演的怎么样啊,所以说,外貌真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大招技能啊!然后说说兄不友弟不恭的周崇光和宫洺,周崇光是很帅,尤其是他这个角色的讨好程度直逼顾源,又好看又会卖萌又好脾气又有钱又有才的男生谁不喜欢啊,私以为,周崇光这个角色绝壁是郭敬明对自己的意淫,也就是他理想中的自己,所以作者那么费心塑造的角色也就没有不受欢迎的理由,还是那句话,崇光一出现,电影院里的姑娘继续一波失血眩晕了,谁关他演的怎么样啊;再说宫洺,凤小岳演的这个角色应该是和<时尚女魔头>这个电影里梅丽尔演的女魔头一个类型,但是前者是电影新人后者是奥斯卡影后,演技方面丝毫没有可比性,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宫洺先生从汽车里出来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不是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大boss(大boss的模样请参考<时尚女魔头>),而是一个排场很大的顶级男模,给人一种种外强中干的感觉,用毛主席的话就是“纸老虎”,气场是足了,就是不够气势,而且每次他开口,我都觉得会说英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是我想太多。

接下来说说脆弱的情节以及我很想吐槽的bug部分。首先,这部电影有着改编自小说的电影所特有的通病——内容太庞杂,电影时间太短,这样就会让导演顾此失彼,一边想把故事的每一个细节脉络都讲清楚,一边又要顾及电影时长,导致最后拍出来的东西太长,剪片的时候只能大刀阔斧,最后就是剪出来的成片七零八散,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人说好的导演就是擅长讲故事的导演,我很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导演就是负责把一个故事拆解再创造,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重新讲述这个故事。而郭敬明,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剧本给限制住了,努力想重现小时代这个故事里的每个场景每个人,过犹不及,丧失了作为导演的主动权,最后只能分出上下部,还出力不讨好,让故事所应该有的跌宕起伏全部被过长的时间线和零散的情节给拉伸削平了,与之前赵薇的<致青春>相比,后者虽然情节有些略快和不尊重原著的嫌疑,但至少情节有张有弛,能够引导观众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被拖沓、混乱的剧情搞的头晕脑胀不停的出戏,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业余的就是比不过专业的啊!

bug部分其实算是最欢乐的部分,由于年龄越来越大,嘴巴也越来越贱了,和我妈一起看个法制频道都能从头吐槽到尾,直接导致她老人家明确拒绝和我这个话痨一起看电视,所以这次看<小时代>其实也是抱着娱乐自己的心情去的。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个电影的设定问题,请问是神马学校的神马精英学生能在开学第一天收到那么高级的杂志的面试通知!中国2013年的应届毕业生都还没找到工作啊喂!你一个高中毕业生能去做总编助理啊!这是杂志门槛这么低真的不会倒闭么?!好吧,你说这是电影,但是同样是电影,人家<时尚女魔头>里的安迪也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啊,我真的对这种金手指设定很无语啊!而且,作为大学生,这几个人不出现一点上课情节真的好吗?会不会教坏大学生,让本来就很捉鸡的到课率变得更捉襟见肘呢?郭导演郭编剧你一点都没体会到我们这些活在点名中的苦逼学生的心情吧!还有,我知道这部电影有很牛逼的后援,大家穿的衣服都很贵很贵,但是南湘的设定难道不是个贫穷的学生吗?为什么她的衣服不是地摊货或者森马美邦的水平,而是一看上去就很质感的样子!其实美人穿美邦也很好看的导演,省下的预算您可以把那条在顾里床上出现后又出现在宫洺身上的h牌毯子给换个不一样的;还有面试助理的那一段,一个个衣着光鲜的姑娘昂首阔步的走进办公室,然后出来的时候面如金纸,还有一个直接倒地不起了,请问你们真的是去面试而不是被叫到坤宁宫了吗?办公室里面坐的不是kitty是容嬷嬷吧!要不要这么浮夸啊!再说人物,林萧是个好妹子,她不会穿高跟鞋,而且面试的时候还很悲惨的穿着高跟鞋摔了,可是,为什么转眼间她就能穿着高跟鞋健步如飞了呢,是不是哪里有教穿高跟鞋的速成班啊,小伙伴们快告诉我我推荐我家女神去报名~还有买玻璃杯的时候,简溪潇洒的让林萧留着他的卡,还很深情的说密码是你的生日,这我就不解了,现在才说密码,林萧刚才付款的时候都不用输密码吗?还是说林萧脑袋不好使,压根不知道自己刚才刷卡时输入的密码是自己的生日?还有,在时装秀上,这不是个很厉害的时装秀吗?外面还封路了,顾源因为他妈所以能来我能理解,简溪出现的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吧,他不是家境一般吗?顾源妈连顾里都相不中,会同意自己儿子带这么一个好基友去看秀?简溪到底是怎么进入会场的呢?这是悬疑电影吧!然后就是四个人抱着箱子在高架桥上光脚狂奔时,bmg很燃啊,中英双语,有活力有干劲的,但是这也不能阻止我发现四个人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不是光脚的真相!那脚印,没有脚趾头啊郭导!难道四个姑娘的脚都是带蹼不分叉的吗?您这真的是在挑战大家的智商啊!当然,最后一个槽点当然是台词,郭敬明的那些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文艺语句还是只适合放在平面中无声的看,如果读出来,尤其是被杨幂读出来,将是听一次翻腾一次的感觉,说装逼都足以平息内心的愤怒,唯一的一次把这种台词读的尚能入耳的就是崇光发言的时候,那段话至今还躺在我的摘抄本里,但是,我很不明白周崇光在时装秀上发表那么一段言论是想要表达什么。

总结,这部电影不能深究,郭敬明从出道就是黑粉各一半,但这却丝毫拖不住他的脚步,对于我不太了解的人,我的看法一向是很客观,我当年为他的<幻城>惊叹过,为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哭泣过,为他的<夏至未至>惆怅过,为他的<悲伤逆流成河>难过过,这些小说至今都躺在我的书架上,谁都有中二时期,谁在中二时期都会迷恋过一些悲伤或者是勉强悲伤的东西,伤春悲秋好像自古都是少年人的通病,但是,谁也都会长大,就像我后来没有坚持把<小时代>看完,现在再也看不进去一样,就像我那些曾经很喜欢现在却躺在书架上落灰的书一样,青春回不来,那些感动也回不来,我相信今天在电影院里肯定有很多姑娘少年为这部电影落下眼泪,他们还在郭敬明所擅长的这个世界里,就像彼得潘的永无岛,他的世界只属于那些刚开始成长的孩子,那是一种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理解的感受,没有人能够以年长者或者旁观者的身份去批评这些故事和这些孩子,那句俗话叫什么来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更何况圈子外的人本来就没有资格去评论你根本就无法亲身体会的感觉。

友情提醒:郭导拍的景色还是很美的,再加上帅哥美女更是赏心悦目,不能苛求太多,建议像我一样抱着凑热闹看美人的想法去看,不然啊,你想吐的槽将会比我更多。

[篇六:小时代观后感]

郭敬明的<小时代>终于上映了,已经追了这本书很多年了,<小时代>没有让我失望,我的心又回到了书中。郭敬明目光笃定的带着他的年轻的演员们站在我们面前,他说他不是玩票,不是让演员卖自己的容貌来取悦观众,是的,他真的做到了。

它的一开场,四个女孩在高中毕业的礼堂里唱了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友谊地久天长。

这四个女孩完整的涵盖了你身边所有的朋友类型,强势的朋友a君,温和的朋友b君,软弱没有主见的c君,和乐天派d君。任何一个年轻人都能在这个电影里找到自己的青春,那些相携走过的泥泞,那些一起笑过的日子,无论你笑了或者哭了,每一步都是你生活里的点。

我并不想剧透这部电影的剧情有多漂亮,因为它并没有什么新奇可言,如果你还记得那些你躲在书桌的抽屉里偷偷看过的折纸时代的话,你就会知道,它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但是,没有改变,本身就是一种珍贵。

你在这漫长的五年里成长了多少,郭敬明就成长了多少。那一帧一帧像mv一样美丽漂亮的画面,那些浸透在成长里的淋漓尽致的真实。

林萧打破了宫洺的杯子,面对着昂贵的价签哭着给简溪打电话,而简溪看着林萧包里面的戒指没有问一句就闷声不响的离开。

顾里强撑起自己的骄傲,面对着顾源凛冽的说起了一句最真实的话,如果没有钱,爱情就像是一盘沙。

在这个小小的时代里,没有童话是属于我们的。

小时代,给了我们很多的幻想,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那种心痛的感觉,那种心动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

相关热词搜索:米兰昆德拉语录 米兰昆德拉作品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米兰昆德拉温柔”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米兰昆德拉温柔"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39917.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