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2016-07-20 10:39:12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共6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5〕1号)要求,市政府决定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实...

篇一: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8项民生工程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8项民生工程的

通知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5〕1号)要求,市政府决定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38项民生工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38项民生工程具体内容

(一)省民生工程项目

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按标准及时、准确、足额发放补助资金。2015年人均补差水平较上年增长10%。

2.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以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为目标,继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农村五保对象生活保障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5年五保供养标准较上年提高10%。

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推动社会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为重点,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改善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建立完善困难老年群体养老服务津补贴制度,切实保障困难老年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推进完善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提升养老机构服务保障水平。

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特别扶助,兑现扩面提标政策,确保特别扶助资金及时、准确、足额发放。

5.公共租赁住房保障。2015年,住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继续覆盖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补尽补;新增公共租赁住房42套(教师周转房),已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的公共租赁住房要尽快配租到户。

6.棚户区改造。2015年,实施棚户区改造4188户,基本建成不低于4341套,分配入住1500套。

7.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继续对贫困残疾人进行生活救助。对聋儿、肢体残疾等贫困残疾儿童开展免费康复训练和医疗救助,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对特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费补助。2015年,对符合政策规定的5858名一级、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870元,790名三级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400元,实现应助尽助;完成白

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不少于110例;对不少于864名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提供1000元服药救助(药费补助);为不少于113名0-10周岁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或适配辅助器具,解决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问题。

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为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2015年,将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参(续)保缴费基数13.69万人,养老金发放6.27万人,参(续)缴费率达80%以上,对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9.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继续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城市学校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向农村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对城乡低保家庭免除作业本费;继续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单位面积补助基本标准,将校舍抗震加固纳入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年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由小学585元、初中785元,提高到小学625元、初中825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年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

10.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和完善各项助学政策,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2015年,将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标准由1500元/人·年提高到2000元/人·年,并将符合国家免学费条件的民办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纳入到免学费范畴,确保资助对象认定准确,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5年,参合率不低于95%,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年;住院率控制在11%以内,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55%,继续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

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2015年,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96%以上,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以上,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兜底报销)比例不低于35%。

13.城乡医疗救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含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重病家庭的救助力度,合理确定救助范围,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实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

14.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对艾滋病、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符合医疗救治条件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部分补助。2015年,救治艾滋病病人8人,贫困结核病病人70人,晚期血吸虫病人205人。

15.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201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0%以上,免费婚检人数不少于800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不少于2000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各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疫苗建卡率达95%以上;做好已建成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养护工作。

16.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引导、组织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贯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规定,积极筹措保费补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加快基层服务机构的改建升级,切实发挥保险经办机构经营主体职责,做到及时查勘、科学定损、快速理赔,努力提高理赔兑现率。

1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延伸集中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2015年,解决0.79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

18.农村危房改造。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优先解决住房最困难、经济最贫困的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安全问题。2015年,完成12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19.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通过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和鼓励农民开展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县级财政根据农业人口数按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落实奖补资金,并按要求落实好项目管护资金,建立管护机制。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行政村原则上达到行政村总数70%以上,参与筹资筹劳人数不低于全体村民的70%。

20.广播电视村村通。2015年,完成318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建设任务,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

21.美好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奖补。2015年,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目标,重点培育建设16个中心村。

22.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以满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基本建立起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城镇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

23.孤儿基本生活保障。2015年,对散居、集中供养孤儿分别按每人每月800元、130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

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规定的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实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卫生监督协管等项目,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根据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

25.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省级财政补助及时拨付医院;县级财政将财政补助零差率项目资金足额列入年度预算;医院招标目录内药品实行集中网上采购,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社会满意度达当年民生工程群众综合满意度平均值以上。

26.公共文化场馆开放。2015年,免费开放4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所有免费开放场馆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

27.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2015年,对140个行政村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农村文艺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体育活动运行补贴,进一步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28.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2015年,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70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人数达到培训人数的60%以上。

29.就业扶持工程。2015年,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2500个;开发420个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特定岗位,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450个就业见习岗位,用于吸纳毕业两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锻炼。

30.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开展大病医疗保险,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

31.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以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八小水利工程”为重点,推进小型水利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业防汛抗旱能力。2015年,上年结转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座、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330千瓦、小型水闸加固新建16座、中小型灌区改造2处2万亩、塘坝清淤扩挖426口、农村河沟清淤整治43条、末级灌排系统改造3.2万亩新建任务。

32.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加固。开展农村公路危桥重建、加固、维修,增强农村公路通行能力。2015年,上年结转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完成1座农村公路危桥新建任务。 2015年,我市实施32项省民生工程(省未下达山区库区农村住房保险试点民生工程任务),项目具体目标任务以省下达计划为准。

(二)市民生工程项目

33.环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2015年,对七大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开展深度治理;建设县区空气质量监测点5个;对2家重点企业治污设施进行深度改造,对1家企业燃煤锅炉实施煤改气。

34.城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2015年,通过挖潜改造社区资源,利用沿街空地、广

场、道路施划等措施,新增停车泊位800个以上。

35.农贸市场改造工程。2015年,完成3处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改善城乡居民购物环境。

36.民生保险。坚持个人自愿和政府购买相结合原则,按照5元/人·年标准,为城乡居民购买因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空中运行物坠落、交通肇事逃逸、溺水伤亡5类事故以及见义勇为行为造成的人身意外伤亡保险服务。

37.食品安全工程。2015年,建设20户豆制品加工示范小作坊;在全市学校和大型餐馆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完成44户“明厨亮灶”工程;建成1个规范的中央主食厨房、1个配送中心和5个标准化直营店。

38.妇幼疾病筛查工程。通过对新生儿35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和特困人群适龄妇女两癌进行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儿童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二、工作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主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落实新举措,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作出贡献。

(一)聚焦重点,保障基本民生。区分普惠和特惠,多关注低收入等特殊群体的群众生活,立足实际聚焦重点,把雪中送炭、济人之困的工作做实做好,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兜住兜好。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

(二)严明责任,加强过程管控。严格民生工程目标导向,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改进民生工程管理方式,强化绩效管理,注重问题导向,严格问责机制。按照设定的内容、目标,强化过程管控和结果考核,切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创新机制,扩大有效供给。在民生工程内容确定、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开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更多地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推动民生事项有力有序实施。积极探索市场导向、多元投入模式,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引导社会资本等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多渠道增加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四)统筹资源,发挥联动效应。及时发现、分析、解决民生工程实施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把实施民生工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美好乡村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按

篇二: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铜陵市经开区2013年民生工程“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总结

铜陵市经开区2013年民生工程“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加大我区民生工程宣传栏力度,真正让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切实提升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率,自9月上旬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民生工程“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为部署阶段(9月1日-9月5日),第二阶段为走访阶段(9月5日—9月16日)。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开区今年共实施22项民生工程,其中:省民生工程13项,市民生工程9项。省民生工程内容如下: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4.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5.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就业技能培训、8.新型农村医疗、9.城乡医疗救助、10.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11.政策性农业保险、12.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13.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市民生工程内容如下:14.棚户区改造工程、15.残疾人居家安养工程、16.敬老工程、17.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18.创业就业援助工程、19.菜篮子建设工程、20.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21.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2.民生保险。

二、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 是制定方案、调查民意。根据民生工程“大走访“活动的通知,我区及时召开

了会议,制定了民生工程“大走访”的活动方案,主要以进村入户大走访和电

话回访群众满意度等形式开展实施。结合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发现的问题,与

受益对象和困难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群众诉求。深入调查群众对22项民生工程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全面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建

议。

(二) 是宣传到位,氛围浓烈。为了扩大民生工程的社会影响,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惠

民政策宣传深入人心,我区印发了《民生工民为先,和谐铜陵人为本—2013年

铜陵经开区实施二十二项民生工程简介》宣传海报,帮助群众了解我区民生工

程的内容,监督民生工程实施,促进民生工程又好又快地建设。我区村(居)

服务站的社区网格员们带着民生工程的宣传海报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向群众有

针对性的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把政策详细解读给群众听。

(三) 是贴近群众,走访到位。为了摸清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我区各部门成员分成2-3人一组,深入基层

群众当中进行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意愿,掌握到最基层、最全

面的情况。真正做到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从而促进大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民生工程入民心、走访活动出实效。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施活动,我区各部门成员走向基层、走进千家万户、宣传贯彻民生工程的各项政策,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真正达到民生工程出实效的目的。据统计,大走访活动期间,我区直各部门负责人和区民生办全员出动,深入到各个村和小区进行走访,覆盖率达到100%。

四、走访中发现的问题

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有:1.城乡医疗救助的项目不够全面,希望受益群体越来越大;2.希望建立更多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我区会听取群众意见,解决问题,扎实工作,完善不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通过此次大走访活动,我区会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对民生工程的资金拨付力度,真正把政策送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建议带上来,切实把大走访的过程变成民心过程。(白蓉)

篇三: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宣传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服务民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强文化民生工程相关政策、建设进展和实际成效的宣传,总结推广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经验,宣传报道建设中的典型事迹,引导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全县文化民生工程建管用机制向深度拓展,向长效提升。

二、主要内容

重点宣传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农村文化专项资金补助和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政策、功能、服务项目,以及本土文化特色品牌等内容,特别要宣传文化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服务标准、开放时间,以扩大文化民生工程的影响、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一)宣传相关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实施方案、政策内容、资金筹集和使用、建设标准等。

(二)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各镇文化站要开展主题明确,集中深入的文化民生工程“双向”宣传活动,扩大文化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力。各镇要开展一次大型广场宣传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报道,接受市民咨询答疑,汇聚社会舆论与关注热点。

(三)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各镇要组织宣讲队伍开展宣传,依托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村农家书屋等固定场所和人员密集的流动场所,开展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以讲政策、拉家常、摆事实、谈体会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面对面开展宣讲。

(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鲜活事例全面展示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成效,反映群众受益和评价情况,努力让文化民生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温暖民心。同时加强释疑解惑和监督工作,引导群众对改善民生的合理期望,赢得群众对文化民生工程的理解和支持。

(五)创新宣传方式。各镇文化站要积极探索文化民生工程宣传的新形式、新方法,充分了解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文化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项目选择等意见建议,问计于民、汲取民智,全方位开展文化民生工程政策、成效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知晓率。

三、具体安排

(一)媒体宣传

1.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各镇文化站要主动联系主流媒体,介绍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宣传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工程实施进展、免费开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以满足群众知情权,强化舆论引导,接受群众监督。

2.开展网络宣传。各镇文化站要在政府网站上开设宣传专栏,及时发布工程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工作信息资料,及时报道工程动态,及时更新工程栏目内容。

(二)社会宣传

1.悬挂标语、横幅。各镇文化站要统一制作工程宣传标语、横幅等,在镇、村、街道主要场所悬挂。(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2.印发政策宣传材料。各镇文化站要印制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宣传材料。特别是要加强对受益群体的政策宣传,通过进村入户进行宣传,让群众了解文化民生工程有关政策要求。(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3.设立政策咨询台。各镇文化站在人口密集处设立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4.出动流动宣传车。各镇文化站在当地主要街道定时、不定时利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5.组织专人宣传。各镇村要安排专人上门上户,对文化民生工程开展宣传。

6.以“综合文化站”为平台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各镇文化站要适时开展文艺演出、技艺展示、送戏下乡、技能培训等活动,扩大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宣传范围。(上报信息、图片资料等)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领导。各镇文化站要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宣传,要把抓好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宣传当作一项推动文化民生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各镇村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要明确专人,精心谋划,切实把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办出成效。积极配合媒体采访报道,严密组织安排,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确保宣传活动安全有序。

(二)把握重点,强化统筹兼顾。要重点宣传文化民生工程政策内容、工程进展、免费开放、实施成效等方面内容。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既要从提高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上下功夫,又要在提高工程的知名度上做文章;既要结合实际做好本部门的宣传工作,又要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供稿。

(三)完善机制,务求宣传实效。各镇文化站要把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宣传与当前正在实施的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有机结合,综合文化站工程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大,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题材地深入宣传,提高宣传实效,提升文化民生工程品牌效应。

篇四: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2016某县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宣传2016年县委、县政府实施两项教育民生工程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民生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县教育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二、活动时间

2016年4月、10月为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月,其他时间进行常态化宣传。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三、宣传内容和重点

教育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内容、范围标准、程序、适合群体及实施意义;教育民生工程创新做法、实施进展、实施目标、实施效果、典型经验及事例;教育民生工程监督方式及程序。重点包括:

(一)宣传教育民生工程政策。重点宣传教育民生工程的有关政策,包括项目实施方案、政策内容、资金筹集和使用、工作目标、实施意义等。

(二)宣传教育民生工程建设。重点宣传报道教育民生工程的实施进展、创新做法、实施成效及典型经验。

(三)报道社会反响。宣传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以来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典型事例;宣传教育民生工程政策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民生工程实施的先进典型宣传。要认真总结、大力推广各部门、各学校在组织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相互学习、吸收创新,推动全县教育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水平提高。要深入挖掘在全县民生工程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五)工程类民生工程后期管理养护经验宣传。认真归纳总结“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等工程类项目建后管养情况,及时梳理我局在工程类项目后续管养机制建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效,通过召开现场会、信息报送、简报刊发、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交流,促进各校吸收借鉴。

四、宣传范围及方式

通过电视、报纸、横幅标语、宣传栏(版)、宣传册(单)、文艺演出、电话宣传(不少于受益对象的30%)、发放印有教育民生工程政策解读的学生作业簿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确保教育民生工程宣传进村(社区)入户、家喻户晓。

五、活动安排

(一)各校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教育民生工程宣传动员会、专题会,确定工作组,制定宣传方案。

(二)积极推广应用民生工程形象标识。要广泛运用“XX民生工程”形象标识,在全县各类新建民生工程项目上设置标牌,载明建设单位、投资规模、管理单位和监督电话等内容。按照“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积极做好已建成工程类项目“XX民生工程”形象标识推广应用,扩大民生工程品牌效应,建立健全标识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惠民功效。

(三)各校要组织教师、学生,利用晨会、班会集中学习两项教育民生工程政策,开展教育民生工程一堂课;召开家长会,宣传教育民生政策。

(四)各校要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组织教师上门家访,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解读民生政策;开展以民生为专题的板报、校刊、作文评比,引导学生开展“享受政策、感恩社会”主题活动;悬挂宣传条幅,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氛围。

(五)各校要积极开展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创新形式,力求实效。

(六)各校还要开展好常态化宣传,及时上报信息,每月不少于一则。

(七)各校请于四月底前上报本年度校教育民生工程宣传方案,五月、十一月五日前上报宣传活动小结。

篇五: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2016社区调查报告范文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一)

为更好的指导和开展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工作效率,我街道办事处于4月9日至13日对辖区内四个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召开社区工作人员座谈会、深入各社区居委会实地调查并收集各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综合意见,现就在新形势下建设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创新社区体制,加强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责任分片包干管理利与弊等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社区建设工作在新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黄沙湾街道社区建设工作面对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单位功能不断弱化和解体,城市管理出现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等诸多复杂情况下,应运而生有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尚扮演着政府的角色,是政府的一条“腿”,其主要精力还是在完成政府部门或派出机构交办的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员解决社区自治事务和为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完善,虽然大多数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机构,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服务机制不活,服务队伍不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

(三)社区自治意识和居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自治的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队伍人数较少,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必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强。

(四)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工作能力有待提高。20**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吸引大量的年青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其中部分同志,文化程度虽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思想素质和责任心不尽人意,缺少经常性、专业性的业务提高培训,社区干部队伍不稳,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办公经费短缺,社区干部待遇偏低,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缺乏规范化,现代化标准,政策落实不到位,全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高等问题,急待上级相关部门解决。

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体制、强化责任、科学推动社区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创新社区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给基层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对此,在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摸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组织体制。完善组织体制,是提高党对社区各项工作全面领导能力的基础。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各类组织踊跃参与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而使党组织对居委会各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落到实处。

2、创新管理体制。改变社区政府职能作用,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工作进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街道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联系,探索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着重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要求,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联席会议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重大事务和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由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方案,提交社区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二是要推广社区事务民主听证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决策前都要实行民主听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进一步规范听证程序,把议题选定、代表确定、会议公示、召开会议、议题办理落实等各个环节。三是要逐步设立楼(门)院联络员制度。推进楼(门)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居民自治体制机制。

4、健全社区工作机制。要逐步建立与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服务功能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体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快捷、优质的社区服务。要理顺关系,完善制度,要在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社区居委会等组织参加的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等,完善社区工作制度。要在进一步掌握社会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提高社区工作的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区建设。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二)

“社区”无论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理解,还是作为一个区划来解释,都有其道理。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年为1.4万元,20**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年为33起,20**年28起,呈下降趋势。详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年3月13日中国共产党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3、现阶段社区服务网点分布情况。至20**年共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91处,主要类型:食杂店、小吃部、超市、美发店、自行车修理、粮油经营、药店、卫生所、养老院、自行车停车场、农贸市场、网吧等。见附表五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 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社区调查报告范文(三)

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成效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起步于20**年。20**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农村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陆续出台并实施了一揽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尤其是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承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有力促进了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的良好格局。主要做法有:

第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优化村庄布局。一是着眼群众需求。倾听民意、反映民声、让民做主、为民说话,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二是切合地方实际。依据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以及村庄自然肌理与资源环境条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致,不搞大拆大建。三是符合发展方向。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在执行规划时,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各项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四百工程”、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阳光村务”、创先争优、“平安家园”等活动载体中设置和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同时,及时完善规划,体现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打破城乡壁垒。一方面,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实户籍制度改革“1+12”方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并轨,就业和社保城乡一体。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铜陵市居民户口”;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3.7万张。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市场配置、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1+8”方案的具体内容,在明晰所有权、保障收益权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实行常态管理,努力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农房测绘工作已全部结束,截至目前,累计申请房屋登记7656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建立了农村产权综合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等运作机制,防范小额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三,坚持政策引导,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攻坚。去年又专门下发了农村社区建设“五五工程”计划,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建设日常运行规范化、资产效益最大化、服务组织多元化、村务党务公开阳光化、服务团队专业化。在资金投入方面,几年来,市、县(区)两级结合民生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先后建成133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去年8月份铜陵县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同时,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促进了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在持续加大“输血”的同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近年来,围绕农村发展需求,谋划项目437个,总投资54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50亿元。

第四,坚持民主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扩大公开范围,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县区编制《村务公开目录》,除国家政策法规统一规范的内容外,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村务公开目录,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创新公开形式,探索实践村务公开“6+4”工作法,统一财务审批和公开程序,做到常规性工作按季公开,固定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真正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全过程。同时,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办事时限和质量,向群众公开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决策过程。坚持民主管理,对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统一部署、适时检查,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基本到位,但观念转变不够。部门、县区、乡村、农民对要不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思想 是较为统一的,但在具体推进中,一些干部对“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理解不深,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有以“物”代“人”的现象;部分群众对“谁来建新型农村社区”有片面认识,存在“等、靠、要”思想 ,参与积极性不高;少数部门和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握不准,特别是对如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衔接研究不深,忽视乡土文化,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维建设农村。此外,受客观条件和经济条件影响,还有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自我减压、降低标准。

二是规划比较齐全,但具体落实不够。主要原因:一是突出单个农村社区功能而忽视区域及区域间的整合。比如,就单个农村社区的规划来看,有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甚至是应有尽有,但从整个区域来看,彼此间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社区间未能形成彼此呼应、相互补位的有效体系。二是少数规划设计缺乏论证,未能充分考虑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和实际财力,客观上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具体落实中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农村村庄人口少、分布散,且人口素质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以中老年居多,这些也增加了规划落实的难度。

三是措施相对有力,但顶层设计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城镇化,意义重大。若干年前,李克强同志在《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就曾对相关问题有所阐述。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从市级及市级以下层面,各级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十分有力,比如在推进城乡保障方面实行同城同待遇、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等措施,都有力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仍是以“地域性”、“行业化”的特征为主,未能实现更大领域和更高层次的衔接。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单兵推进”层面,需要进一步总结探索。

四是合力已经形成,但要素保障不够。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两大经济要素:一是资金;二是土地。从资金方面来看,一是政府投入相对不足。近两年全市投入“农林水”的资金达6.8亿元,但投入主要集中在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资补贴等刚性需求上,投入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份额较小。二是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年全市144个行政村,无经营收益的有56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下的有53个,经营收益在10万元以上的只有35个,仅占25%,难以支撑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维护。三是社会自愿投入有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高,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从土地方面来看,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多、指标少;少数农户小农意识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成片流转难度大,影响人口集聚、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延伸,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困扰。

三、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突出规划先行,构建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联动。以县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整体规划为依据,做到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打通城乡之间、农村社区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渠道,促进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效组合和多向流动。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又与未来的区域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村庄历史沿革、村民居住习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稳妥有效进行合村并点,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益。三是坚持创新模式、量力而行。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当前绿化提升、“三线三边两小”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布点、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同时,针对村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办法。比如,对具有较好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有一定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亮点;对规模小、人口少或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必须整体拆迁的村庄,进行拆迁新建;对配套设施不完善,但需要保留的村庄,进行旧村整治、改造提升;对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需要保护的村庄,进行特色保护。

第二,突出政策引领,建立多元扶持保障的新体系。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增加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拓展农村用地空间。另一方面,采取土地增减挂钩、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方式,充分整合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一方面,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五个一点”,即:通过市、县、乡各级财政安排一点,积极向上争取一点,整合政府资源筹集一点,共建单位协调帮扶一点,发动社会力量捐助一点,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三是深化配套制度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真正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医疗、科教文体等方面的权利。

第三,突出产业支撑,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一是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以铜陵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的创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加快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在产业特色上下功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生姜、凤丹等传统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小、集聚效应弱、加工企业少、产业带动力不强、销售平台单一、市场开拓不够等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品牌效应,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三是在规模生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及时兑现奖扶政策,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经营能力,引导帮助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第四,突出配套建设,增强农村社区服务的新功能。一是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平台。一方面,注重硬件的提升,搞好社区道路、水电管网、通讯设施及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完善医疗计生、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培训等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已建成的集“五室三站两栏一校一场所”配置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使各类公共服务真正“落户”农村、“扎根”农村。二是拓展农村社区服务供给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村、镇、县(区)一体的社区服务供给网络。借鉴城市社区的经验做法,发展壮大各类农村社区非盈利型社会组织,对市场和政府职能进行补充。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协调社保、卫生、公安、民政、文化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搞好相应服务的延伸和覆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减轻社区事务负担。三是创新农村社区服务供给模式。一方面,不断提升政府或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层次和覆盖范围。比如均衡教育向农村区域的进一步延伸和覆盖。另一方面,探索政府采取委托、补贴、购买等方式,鼓励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可以预见的是,当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社会都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之中,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打破时,从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管治,转向平等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农村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必然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这也是***全会提出的“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义。

第五,突出基层民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一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由原党总支书记或从合村并点的村(居)党支部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员重新组合,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产业和行业支部,探索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党支部设置模式。拉长基层党支部服务产业和行业的链条,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增强群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根据新的形势与任务,创新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党组织议事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各类专项工作制度,探索开展政府性工作、行政性任务由居民自治组织去完成,从制度上保证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居民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突出工作实效,健全各方协调联动的新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力量。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重要工作日程,推动领导力量从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切实发挥指导、协调和督导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宣传 引导。总结美好乡村村企合作共建机制的经验,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 采取捐资捐物、献智献力等形式,开展帮扶和互助活动,形成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支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对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同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开展,走在全省前列。

篇六: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2016卫生民生工程宣传实施方案

一、宣传内容及重点

深刻认识实施卫生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根据县民生工程宣传工作设施方案,重点宣传卫生民生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相应政策,卫生民生工程资金的筹集、落实、使用情况,宣传卫生民生工程项目的进展使用情况;宣传卫生民生工程中涌现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卫生民生工程的实施进展创新做法、实施成效及典型经验;宣传实施卫生民生工程以来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典型事例,宣传卫生民生工程政策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宣传范围及方式

1、开展政策下乡活动。各项目单位要积极进行卫生民生工程有关节目创作、编排,并积极通过电影下乡和文化下乡的形式,宣传卫生民生工程政策,扩大卫生民生工程在农村群众中的知晓率和满意率。

2、组织电视电台报刊报道。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横向联系,积极联系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报道卫生民生工程,重点采访基层群众对卫生民生工程知晓率和满意度;采访基层干部了解他们对卫生民生工程内容、工作进展、取得成果进行系列宣传报道。

3、结合实施工作开展宣传。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制定“2016年卫生民生工程数据库核查表”,布置开展卫生民生工程数据库核查工作;发放保险类项目核查面要达到30%以上,并要求被核查的补助对象签字,主要核查补助对象姓名、身份证号、补助数额、联系方式等内容。

4、开辟网络平台和宣传栏。县卫生局要开设卫生民生工程信息网平台,宣传卫生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管理要求和监督方式;项目实施单位和基层卫生院要开辟宣传栏,宣传我县实施卫生民生工程内容重要活动、实施进程和取得的成效;各单位要积极撰写卫生民生工程信息,及时反映卫生民生工程进展情况,总结、部署、指导卫生民生工程工作。

5、加大平面媒体宣传力度。从局机关、医疗卫生单位到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通过电视、网站、黑板报、横幅标语、集中宣传,发放明白纸,社区趣味竞赛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卫生五项民生工程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及村医疗室都要通过标语、横幅、宣传栏、现场咨询、医疗保健服务窗口等面对面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力争做到卫生民生工程政策家喻户晓。

三、宣传要求

1、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把卫生民生工程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精心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及时协调宣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2、严格把关、把握导向。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卫生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宣传纪律,正确正面引导群众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理解,避免给错误的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3、务实求效,不断创新。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尽可能地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和报道;要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手段、宣传内容、宣传载体;要自主策划和组织一些有新意、有地方特色的宣传,丰富宣传内容,增强民生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卫生民生工程政策深入群众、深入人心,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以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卫生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扩大民生工程的影响力,提升卫生民生工程知晓度,提高卫生民生工程的满意度。

4、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的宣传活动,按照县活动方案的安排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精心制定宣传方案,分解宣传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将所有宣传活动的文件、资料、表格、图片、照片等整理归档,将有特色、有创新的资料报送县卫生局民生办。


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相关热词搜索:安徽省2016年民生工程 淮南市2016年民生工程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铜陵市2016年文化民生工程"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49760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