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

2015-12-19 06:30:16 成考报名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浏览:

导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及阅读》 ...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成考报名频道与你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及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离别时,不由生出无限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

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

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

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

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

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

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

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

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 ”,其中王勃为之冠。其名句“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 。

2、.诗篇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历来被人传诵,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呢,请简要说明

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5.唐 “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

16.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3分)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7.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6分)6. C 7.D

①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同是宦游人”,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属州”联系起来了。

D.尾联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②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12、①B ②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

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1.诗中既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的两句是: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诗中点明此别是别中别,尤其可伤的两句是: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离别让人惆怅,让人感伤,但只要友情在,心境就十分豁达,所以王勃说: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诗中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存儿女之态的两句是: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5诗中带给我们壮阔,辽远的意境,奠定感情基调句: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6诗中意似悲凉而胸襟旷达的句子: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送,满怀深情的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诗中表现离别时无须悲悲切切的句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点明自身处境,被贬之远的诗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0诗中破题,交代朋友身份,体现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感情产生共鸣的两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1秦观《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诗中与此意境相似 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唐代陆龟蒙《离别》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可想到本诗中的两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诗中寓含恢弘气势,为下文作铺垫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4抒发真挚情感,使得体贴关注之情自然流露的两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15曹植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分,在远分日亲”诗中与 此意类似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表明诗人与友人同命相怜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7与成语“咫尺天涯”意境相反的两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劝慰友人不必伤感,表现出一种大丈夫气概的诗句: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19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上升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息息相通,即使远在 天边也好像近邻一样的两句诗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诗中与苏轼的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近的两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美国哲学家欧文曾说过:“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由此我们 可联想到本诗中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描绘一远一近两处景物,衬托出出行者和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的两句诗是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3 对于朋友,有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多多益善”;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宁 缺毋滥”;英

国哲学家曾说:“朋友是人生的第二个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写给朋友的诗,请写出连续两句。,并作者和出处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练习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练习题

一、默写

二、练习

1、王勃, 代诗人,字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

亦称“ ”

2、标题中的“之任”的意思是。

3、试品析首联中的“望”字的妙处。

4、颈联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加以赏析。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6、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

勉。

7、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

泪。

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唐 子安 初唐四杰

2、去上任

3、(1)写诗人的想像,从长安能“望”见蜀川,可见路途并不遥远,以此劝友人不必伤感。

(2)使人感到意境开阔,气势雄伟,使全诗基调高昂。

4、感情: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哲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5、不要、无须 豪迈旷达

6、B

7、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浏览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少时称神童。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既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的两句是: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诗中点明此别是别中别,尤其可伤的两句是: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离别让人惆怅,让人感伤,但只要友情在,心境就十分豁达,所以王勃说: 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诗中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不要存儿女之态的两句是: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5诗中带给我们壮阔,辽远的意境,奠定感情基调句:

6诗中意似悲凉而胸襟旷达的句子: 7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送,满怀深情的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8诗中表现离别时无须悲悲切切的句子;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点明自身处境,被贬之远的诗句: 10诗中破题,交代朋友身份,体现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感情产生共鸣的两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1秦观《鹊桥仙》中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诗中与此意境相似

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唐代陆龟蒙《离别》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可想到本诗中的两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诗中寓含恢弘气势,为下文作铺垫句14抒发真挚情感,使得体贴关注之情自然流露的两句:

15曹植有诗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分,在远分日亲”诗中与

此意类似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表明诗人与友人同命相怜的诗句 17与成语“咫尺天涯”意境相反的两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劝慰友人不必伤感,表现出一种大丈夫气概的诗句:

19作者将对朋友的真挚感情上升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息息相通,即使远在

天边也好像近邻一样的两句诗 :

20诗中与苏轼的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相近的两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美国哲学家欧文曾说过:“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由此我们

可联想到本诗中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2描绘一远一近两处景物,衬托出出行者和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的两句诗是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3 对于朋友,有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多多益善”;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宁缺毋滥”;英国哲学家曾说:“朋友是人生的第二个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写给朋友的诗,请写出连续两句。,并作者和出处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步练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目设计者:六店初级中学 老爷子

1、本诗押韵的字是。

答案:津、人、邻、巾;in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物的诗句是 。

答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4、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答案: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比较阅读》

一、理解性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5)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意境相似。

二、阅读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这是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 “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分)

2.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作者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4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题。

(甲)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这两首送别诗中,甲诗《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表达了 的感情,乙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抒发了______________。

4.甲诗的送别地点是 ,乙诗的送别地点是 ,两诗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

6.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7.根据你的感情与性格,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

(三)杜甫《春夜喜雨》龚自珍《已亥杂诗》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____字,乙诗则着眼于____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来看,甲诗写的是____春之景,乙诗写的是____春之景。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2分)

9、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3分)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

(四)、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

10.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五)、2014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六)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落红”在这里比喻 (1分)

14.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答案。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参考答案:

15、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

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3分)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的地方,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都表现了作者对友人赴任远方的关切之情。

2、(4分)甲诗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乙诗情感略显忧 伤,更多的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各2分)

3.离别难舍 旷达宽慰之怀

4、渭城 长安(答“城阙”亦可)

8、喜 愁 早 暮

9、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2分,每空1分)

10.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2分)

11.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2.“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 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2014年河南省中考

13.(1分)自己

14.(2分)B

15、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六
《初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题》

初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题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复习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15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

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

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

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zhí]尺。

【重点字词】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

辅:护卫。

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

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同步练习题】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解析:这三道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1题考查诗歌的诵读

第2题考查对常识、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是一道开放题。

答案: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达标测试】

选择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3.《黄鹤楼》的颈联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黄鹤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晴川历历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青”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B.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怅惘但又表现了达观的人生态度。

C.形象地描绘了眼前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陶醉忘情的心态。

D.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揭示了客观事物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规律。

5.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2.C3.C4.C5.D

6.不必、无须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7.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九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

【词语注释】

1、少府:官名。

2、之:到,往。

3、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4、城阙(què ):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在风烟中。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近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

17、无为:无须,不必。

【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诗词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

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随堂练习】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谥号文,世称韩文公或韩昌黎,幼他是唐代著名诗文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解说】韩愈两次被贬官南下途中均经过商州,留有诗作。这首诗是被贬往潮州(今广东潮阳县)时,于元和十四年正月经过蓝关时写给侄孙韩湘的。韩湘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诗中倾诉因忠心而被贬的委屈及路途的艰辛。颈联凝炼精辟、情景交融,成为传颂的名句。左迁:降职。蓝关:秦汉时称山尧(yáo)关,在今蓝田县境内秦岭北麓的崇山峻岭之上,是当时由长安南下的必由之路。今无存。

【词语注释】①九重天:指皇帝所在。②圣明:皇帝。弊事:政治上的弊端。③衰朽:衰老残弱。④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这里指潮州地方。瘴气:山林里所生可使人得病的有毒气体。

【参考译文】

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诗词简析】

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幸得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罪,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韩愈此诗的背景,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主旨在于表达诗人遭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写作者因为早上给皇帝上奏,晚上就被贬到离首都八千里的潮州,作者在第一联写自己悲惨的遭遇。“朝” “夕”二字表现打击之迅速,也写出作者的委屈,侧面表现了皇帝残酷,形成奇特效果。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写了作者想为皇帝除去坏事,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年老的生命。写出作者对皇帝的忠心,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刚正不阿,尽管自己上奏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仍然坚持,体现了作者的胆气,但是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却得不到好报,表现了皇帝的昏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语双关,不仅指出天上的云挡住了自己的视线,也指出政治上对自己的种种压迫,大雪封住了路,马不愿意向前走,既写出道路的艰辛,也写出自己不愿去潮州,想继续为皇帝效忠,露出了英雄失路之悲。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最后一联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的交代后事,“瘴江边”写出当地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同时写出作者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又写

出自己意志坚定,并不会因为贬官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颔联:书“除弊事”表刚直不阿之态;颈联:就景抒情,情悲且壮;尾联: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随堂练习】

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

4:①写被贬原因的诗句: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 , 。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 ,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 ? 。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 ? 。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 ? 。

5.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6、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4、A 5.C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韩愈被“左迁”的缘由是(用原诗句回答):

2.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物寓情、情景完美统一的诗句是“雪拥蓝关马不前”

4 ②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表明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何不惜衰朽残年的勇气的诗句: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写为国事不惜自己的一切,却被贬却被贬的内心悲伤,瞻念前程,悲己悲国心态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象征手法暗示了自己艰难处境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⑥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国除弊不惜一切的诗句是“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⑦《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找出两个生动的动词,并试作分析:“横”,“拥”,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

6、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人。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篇十
《中考古诗词赏析-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赏析:

1、主题: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①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②赠别诗大多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感伤,而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3、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二、默写: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 , 。

2、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

3、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

答案:(一)1、对知己的惜别之情 高远的志趣 2、①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②赠别诗大多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情调感伤,而这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3、B 4、B(这两句诗意以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所谓“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不能成立)

(二)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以上就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带给大家的精彩成考报名资源。想要了解更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成考报名内容哦! 中国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反七步诗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0678.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