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虞美人枕上原文

虞美人枕上原文

2015-12-19 08:44:43 编辑: 来源:http://www.chinazhaokao.com 成考报名 浏览:

导读: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一《《虞美人 枕上》doc》 ...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一
《《虞美人.枕上》doc》

《虞美人·枕上》

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其古诗全文如下: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翻译】

我躺在枕上,成堆而来的愁闷让我愁成了什么样子?离别的愁绪,就像江海里翻涌的波浪一样难以平静。黑夜正长,天色总是很难亮起来,寂寞无奈之下,我只好起床披上衣服,独自坐到屋外去数天上的寒星。

等拂晓来临的时候,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身边仿佛只剩有妻子的影子仍在陪伴着我。抬头望见一钩残月正在向西边沉落,面对此情此景,我不抛洒眼泪也没有理由!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二
《毛泽东词《虞美人·枕上》译文解读》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三
《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 枕上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

【注释】

〔虞美人〕

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爱的虞姬,因以为名,后才因以为词牌之名。

平仄转换格,双调,五十六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上下片平仄

韵脚用字都可分属不同韵部。

〔枕上〕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离人〕

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杨开慧(一九○一--一九三○),湖南长沙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后随作者去上海武汉等地。一九二

七年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工作。一九三○年十月不幸被国民党军阀何

健逮捕,杨开慧坚贞不屈,“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十一月四日牺牲,年

仅二十九岁。时在江西井冈山上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惊闻噩耗后,寄信给杨家说: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残月〕

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背景】

一九一八年六月,毛泽东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一九一八年夏,经章士钊推荐,杨

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一九一八年九月,杨昌济应邀自己的得意门生毛泽

东来北京,至北京后毛泽东居于杨昌济家(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现存),与杨开慧

开始恋爱,后毛泽东与蔡和森等八人租房住(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八号现存)。一九

一八年十月,经恩师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并在北京大学图

书馆当图书馆助理员,月薪八块银圆。其间毛泽东拜访了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初遇时

在北京大学求学的张国焘,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毛泽东

因母病重返回长沙,后经周世钊介绍任修业小学历史教师,同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毛

泽东在长沙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湘江评论》。一九二○年一月十七日,杨昌济病逝,

杨开慧随母亲从北京返回湖南,进入湘福女中读书,与李淑一同学,一九二○年冬,同毛泽

东在长沙结婚。一九二一年春夏之间毛泽东徒步考察洞庭湖各县教育、社会情况,结识《通

俗报》主编谢觉哉。一九二一年七月毛泽东接中共中央通知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此词写新

婚初别之愁绪。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毛泽东给李淑一的回信中提到:“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

写了吧。”指的就是这首《虞美人》。建国后,毛泽东填过一首《蝶恋花》怀念杨开慧,首

句为“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诗人极具浪漫主义情怀,早年投身革命,为革命捐躯的爱妻,早已乘风归去,羽

化成仙,位立仙娥了。杨开慧隐蔽于板仓老家时,一九二八年十月曾写《偶感》诗一首,五

十多年后当地人民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时才在墙壁中的一堆文稿中发现,诗中对丈夫的思念

却凝聚纸上: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四
《虞美人.枕上doc》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释】

①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参看《蝶恋花·答李淑一》〔骄杨〕 注 一九二○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

②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赏析】

这首词写于1921年,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

上阕写惜别之愁。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愁闷之多;一句“愁何状”的设问,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与离愁关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方式。“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都是借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这里诗人推陈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夸张,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谓是写愁的又一经典。如果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一比较,本句在状形、摹声、绘色方面,则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愁状”。诗人因愁闷而失眠,更感长夜难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苍穹,寂寞无奈中查数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不正是离人的眼睛吗?这里,景与情完美融合,充分显示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在毛泽

东的手迹上此句原为“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遣词造境上的改动,使此句的意蕴和色调更深更浓更富感染力。

下阕抒伤别之苦。开头两句,直抒胸臆,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尽”与“剩”的鲜明对比写出伤别的深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捱到破晓,百念俱毁,只有离人的影像浮现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这是多么令人伤痛和无奈啊!望月思友,见月怀人,明月最能牵动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柳永的寂寞无奈,而诗人遥对着西流的一钩残月,此时的情状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两行酸泪汹涌倾斜出来,这是诗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动的无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涛。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也是一般人所俱有的。读者至此,其不同样“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吗?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种纯真质朴情感,读后动人心肠,令人难忘。

虞美人·枕上《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词作。这首词写于1921年(有争议),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五
《李煜 虞美人原文》

李煜 虞美人原文:

【南唐】 作者:【李煜】 体裁:【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

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全诗是这样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47-前195)在击破英布军以后,回长安时,途经他的故乡沛(今江苏徐州市沛县),设宴招待家乡的故交父老,酒酣时自己击筑(古代乐器)而歌,所作慷慨豪情的《大风歌》。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刘邦)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正是记载了这段历史。刘邦短短三句,洋洋自得,气壮山河,但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最后一句流露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刘邦在这里是以“云飞扬”流动显示大气运动的物理图像,来抒发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壮志豪情。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则典故,“大风歌”或“大风诗”的来历。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六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讲解》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 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转载自 诗词365网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虞美人》便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 “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词作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气,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七
《李煜 虞美人原文》

李煜 虞美人原文:

【南唐】 作者:【李煜】 体裁:【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钗头凤 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赏析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八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原文 虞美人赏析》

虞 美 人

【南唐】 作者:【李煜】 体裁:【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译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

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九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虞美人·枕上》赏析

《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的词作。这首词写于1921年(有争议),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

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种纯真质朴情感,读后动人心肠,令人难忘。

作品原文

虞美人

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⑴,剩有离人影⑵。

一钩残月向西流⑶,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2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晓: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⑵离人: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1920年冬,毛泽东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一说指罗一秀,作者的第一任妻子。

⑶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唐代白居易《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代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代梅尧臣《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作品译文

我躺在枕上,成堆而来的愁闷让我愁成了什么样子?离别的愁绪,就像江海里翻涌的波浪一样难以平静。黑夜正长,天色总是很难亮起来,寂寞无奈之下,我只好起床披上衣服,独自坐到屋外去数天上的寒星。

等拂晓来临的时候,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身边仿佛只剩有妻子的影子仍在陪伴着我。抬头望见一钩残月正在向西边沉落,面对此情此景,我不抛洒眼泪也没有理由! 3词牌格律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注:标“中”字处可平可仄。[1]

4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于1921年,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 上阕写惜别之愁。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愁闷之多;一句“愁何状”的设问,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与离愁关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方式。“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都是借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这里诗人推陈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夸张,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谓是写愁的又一经典。如果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一比较,本句在状形、摹声、绘色方面,则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愁状”。诗人因愁闷而失眠,更感长夜难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苍穹,寂寞无奈中查数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正像是离人的眼睛。这里,景与情完美融合,充分显示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在毛泽东的手迹上此句原为“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遣词造境上的改动,使此句的意蕴和色调更深更浓更富感染力。

下阕抒伤别之苦。开头两句,直抒胸臆,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烬”与“剩”的鲜明对比写出伤别的深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捱到破晓,百念俱毁,只有离人的影像浮现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令人十分的伤痛和无奈。望月思友,见月怀人,明月最能牵动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写出了柳永的寂寞无奈,而诗人遥对着西流的一钩残月,此时的情状

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两行酸泪汹涌倾斜出来,这是诗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动的无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涛。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也是一般人都会有的。读者至此,也会同样受其感染。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种纯真质朴情感,读后动人心肠,令人难忘。[2]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两首涉及对杨开慧的情感,一是《虞美人 枕上》,一是《蝶恋花 答李淑一》,一写于革命成功之前,一作于革命成功之后;一是诉燕尔新婚的离别之苦,一是叙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两词对照而读,使人感怀至深,潸然泪下。

赏析2

[3]

几句话就活画出一个杨开慧,她深爱着毛泽东,支持他的事业,但和别的年轻女人一样,她也矛盾、善感、容易误会、爱哭。

对于《虞美人·枕上》这首词,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把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为毛泽东本人。这样的定位,既非知人论世,也不了解词在文体上的特点。词是一种微妙的文体,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不像诗那样更多地反映外部世界。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而词所表现的内心世界,并不局限作者自己。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的主人公,“有人楼上愁”

的那个人,到底是一个身在旅途的游子,还是一个颙望中的思妇,真是难说得很。

词体产生于歌筵,和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多是交给女子唱的,所以唐五代词一开始,天然走一条婉约的道路。闺情,春怨,孤独的女性的心情,就成了词的传统题材。温庭筠如此,花间派也如此。豪放词是词体的另类。毛泽东长于词体,他的自白是:“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这首词就属于婉约词。

这首词的内容是异地相思,从传统题材的角度看是一首闺情词。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枕上”这个题目就是很强的暗示。当然,写“枕”不必是女性题材,男性也可以这样写,如“枕戈待旦”。但这里写的不是枕戈待旦,而是离愁。“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两句一起就是对离愁的感性显现。“堆来枕上”这个说法,直接令人联想到头发,尤其是长发。用长发状愁,李白有“白发三千丈”之名句,那是只见头发不见人的。长发堆在枕上,就可以形容为“江海翻波浪”。在近代,只有女子才有这样的长发。用感性显现的手法抒情,是晚唐温庭筠开创的一种词风。毛泽东这首词也沿袭了这种词风。当然,“江海翻波浪”还可有别的解释,那就是比喻心情的不平静。心情不平静,自然不能安睡。“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两句就写失眠的情态。从农历夏至以后,夜逐渐增长,到冬至达到最长。这两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说夜长难明,然后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笔下的“耿耿星河”,还是毛泽东笔下的“数寒星”,因为涉及异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层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寻找两颗星,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这是暗写。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寻找牛郎、织女星时,其“寂寞”无聊是可想而知的。

虞美人枕上原文篇十
《必修一(1,2)单元检测》

黄冈中学2010年高一(上)十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kuî) .

B.百舸(gě) .

C.彳亍(chì) .愤懑(mèn) .琼葩(bā) .哄笑(hōng) .隽永(juàn) 瞋(chēn)目而视 ..峥嵘(zhēng) 风华正茂(mào) ..漫溯(suî) 浪遏飞舟(è) ..

笙箫(shēng) 忸怩不安(ní) ..

1、A(B项“葩”读“pā”C 项“溯”读“sù” D项 “燕”读“y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隔膜 冷寞 漫江碧透 提要钩玄

B.漪沦 凄婉 色彩斑斓 书生义气

C.凋敝 翔实 中流砥柱 凝神屏息

D.翡翠 妖娆 英雄气慨 云蒸霞蔚

2、C (A项 “寞”应为“漠”; B项应为“书生意气”; D项应为“英雄气概”)

3.下列短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意气奔放) 民不堪命(忍受) 激扬文字(激烈昂扬) .....

B.天伦之乐(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物阜民丰(丰盛) 按兵束甲(放下) ....

C.胜之不武(不符合武德,不勇武) 图穷匕见(看见) 川壅而溃(阻塞) ....

D.切齿拊心(捶胸,形容非常痛心) 嘉言懿行(美好) 人为刀俎(屠夫) .....

3.B(A激扬:激浊扬清;C见:通“现”,出现;D俎:砧板)

4.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失其所与,不知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C.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得间奔真州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4.D(A.“知”通“智”,“卒”通“猝”;B.“内”通“纳”,“陵”通“凌”;C.“要”通“邀”,

“倍”通“背”。 )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愿大王少假借之 ....

D.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

D.颓圮(pǐ) 幽燕(yàn) ..

5.D(A.亲戚 古义:指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员。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B.夫人 古

义:那人;今义:尊称自己及他人的妻子。偏袒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

中的某一方。C.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今义:

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

A.②/ ①③④/ ⑥/ ⑤⑦⑧ B.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C.①②③④/ ⑤⑦/ ⑥⑧ D.①③④/ ②⑥/ ⑤⑦⑧

6.A(使动/意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7.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B.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C.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之出入与非常也 ..

7.B(用来„„的办法,其余均表原因。)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B.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C.杀人如不能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越国以鄙远 北蛮夷之鄙人 ..

8.A(均为“假如没有”。B渡河/成就,成功;C尽/举起;D把„„当作边邑/粗鄙。)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

D.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9.B(均为“趁机”。A到„„去/取独;C只是/回头;D替/被。)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被称为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戴望舒,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所作的《雨巷》是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修订的。“左传”的“传”的意思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著名的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就出自此书。

10.D(《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

二、(18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

B.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亡:使动,使„„灭亡 .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

D.吾为若德 德:德行

11.D(恩惠)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

13.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14.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D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后就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从而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15.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16.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选自《论语》)(2分)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选自《论语》)(2分)

(3)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3分)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2分)

16.(1)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君子,讲求和

谐而不盲从随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3)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统治者开导老百姓让他们畅所欲言。

(4)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或: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三、阅读下面诗词,完成文后17~18题。(5分)

虞美人•枕上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

17、上阕所写的“愁”是__________之愁,“数寒星”透露出作者__________的情怀。(2分)

18、试分析下阕中“残月”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离别 寂寞孤独

18、“月”有阴晴圆缺,月圆思月圆,月缺伤离别,作者见一钩残月,自然触景生情,愁绪倍添。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9~20题。(6分)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选自《黑眼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9、“黑夜”象征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黑色的眼睛”在这里有双重寓意,请用简要语言将这双重寓意写出来。(4分)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文革)。

20、①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熏染。②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渐渐有了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

五、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21、试分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以人比荷花,洁净;娇羞显温柔;凉风吹动下的荷花,很是幽雅,动人,形象生动


虞美人枕上原文相关热词搜索:虞美人 枕上 毛泽东虞美人枕上 虞美人枕上赏析

1、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共4篇)陈与义> 七律·伤春ZZ 宋·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临江仙ZZ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2016-06-12)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共5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注音及注释整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yúměirénchūnhuāqiūyuèhéshíliǎo虞 美 人 · 春 花 秋 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016-06-14)

3、虞美人,形容(共3篇)赏析《虞美人》赏析《虞美人》08中本(2)班 欧文月 200801423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初读这首词,是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偶然的凑合似乎让我更好地读到了李煜内心的愁思,虞美人,形容(2016-08-31)

最新推荐成考报名

更多
1、“虞美人枕上原文”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虞美人枕上原文" 地址:http://www.chinazhaokao.com/tuijian/7141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